'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在淋黃螞咕嘟(面魚兒)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在淋黃螞咕嘟(面魚兒)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黃螞咕嘟淋好咧

淋完黃螞咕嘟,母親又把鍋裡剩下的攪團舀出來倒在茶盤(注:這個盤子是母親的嫁妝,四十多年了,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個盤子,之所以叫茶盤,就是以前我們都是把電壺、茶缸等放在裡面的。)上,然後用勺子抹平了,放在水甕上涼著……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在淋黃螞咕嘟(面魚兒)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黃螞咕嘟淋好咧

淋完黃螞咕嘟,母親又把鍋裡剩下的攪團舀出來倒在茶盤(注:這個盤子是母親的嫁妝,四十多年了,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個盤子,之所以叫茶盤,就是以前我們都是把電壺、茶缸等放在裡面的。)上,然後用勺子抹平了,放在水甕上涼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剩下的舀到茶盤裡晾著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在淋黃螞咕嘟(面魚兒)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黃螞咕嘟淋好咧

淋完黃螞咕嘟,母親又把鍋裡剩下的攪團舀出來倒在茶盤(注:這個盤子是母親的嫁妝,四十多年了,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個盤子,之所以叫茶盤,就是以前我們都是把電壺、茶缸等放在裡面的。)上,然後用勺子抹平了,放在水甕上涼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剩下的舀到茶盤裡晾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還給我舀了一碟,讓我帶回西安吃

父親早已調好了汁水,我們端著碗從面盆裡用漏勺摟起一勺黃螞咕嘟倒進碗裡,捏一撮焯好的灰灰菜,再舀一勺蒜泥,澆上幾勺料汁兒,兩勺油潑辣子……真滴是美太太!門口大樹上的知了一聲接著一聲大口吮吸著飽滿的汁水,夏天的風從門前大溝深處吹過來,乾爽中帶著絲絲涼爽,大鐵門敞開著,看著門前這滿山遍野的濃綠,吃著碗裡涼絲絲的面魚兒,和父母有一搭沒一搭諞閒傳,兒子和侄子你逗我,我逗你,嘰嘰喳喳……這個夏天的中午,真是美極了!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在淋黃螞咕嘟(面魚兒)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黃螞咕嘟淋好咧

淋完黃螞咕嘟,母親又把鍋裡剩下的攪團舀出來倒在茶盤(注:這個盤子是母親的嫁妝,四十多年了,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個盤子,之所以叫茶盤,就是以前我們都是把電壺、茶缸等放在裡面的。)上,然後用勺子抹平了,放在水甕上涼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剩下的舀到茶盤裡晾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還給我舀了一碟,讓我帶回西安吃

父親早已調好了汁水,我們端著碗從面盆裡用漏勺摟起一勺黃螞咕嘟倒進碗裡,捏一撮焯好的灰灰菜,再舀一勺蒜泥,澆上幾勺料汁兒,兩勺油潑辣子……真滴是美太太!門口大樹上的知了一聲接著一聲大口吮吸著飽滿的汁水,夏天的風從門前大溝深處吹過來,乾爽中帶著絲絲涼爽,大鐵門敞開著,看著門前這滿山遍野的濃綠,吃著碗裡涼絲絲的面魚兒,和父母有一搭沒一搭諞閒傳,兒子和侄子你逗我,我逗你,嘰嘰喳喳……這個夏天的中午,真是美極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汁子很簡單,但很美味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在淋黃螞咕嘟(面魚兒)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黃螞咕嘟淋好咧

淋完黃螞咕嘟,母親又把鍋裡剩下的攪團舀出來倒在茶盤(注:這個盤子是母親的嫁妝,四十多年了,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個盤子,之所以叫茶盤,就是以前我們都是把電壺、茶缸等放在裡面的。)上,然後用勺子抹平了,放在水甕上涼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剩下的舀到茶盤裡晾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還給我舀了一碟,讓我帶回西安吃

父親早已調好了汁水,我們端著碗從面盆裡用漏勺摟起一勺黃螞咕嘟倒進碗裡,捏一撮焯好的灰灰菜,再舀一勺蒜泥,澆上幾勺料汁兒,兩勺油潑辣子……真滴是美太太!門口大樹上的知了一聲接著一聲大口吮吸著飽滿的汁水,夏天的風從門前大溝深處吹過來,乾爽中帶著絲絲涼爽,大鐵門敞開著,看著門前這滿山遍野的濃綠,吃著碗裡涼絲絲的面魚兒,和父母有一搭沒一搭諞閒傳,兒子和侄子你逗我,我逗你,嘰嘰喳喳……這個夏天的中午,真是美極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汁子很簡單,但很美味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舀一勺倒碗裡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在淋黃螞咕嘟(面魚兒)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黃螞咕嘟淋好咧

淋完黃螞咕嘟,母親又把鍋裡剩下的攪團舀出來倒在茶盤(注:這個盤子是母親的嫁妝,四十多年了,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個盤子,之所以叫茶盤,就是以前我們都是把電壺、茶缸等放在裡面的。)上,然後用勺子抹平了,放在水甕上涼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剩下的舀到茶盤裡晾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還給我舀了一碟,讓我帶回西安吃

父親早已調好了汁水,我們端著碗從面盆裡用漏勺摟起一勺黃螞咕嘟倒進碗裡,捏一撮焯好的灰灰菜,再舀一勺蒜泥,澆上幾勺料汁兒,兩勺油潑辣子……真滴是美太太!門口大樹上的知了一聲接著一聲大口吮吸著飽滿的汁水,夏天的風從門前大溝深處吹過來,乾爽中帶著絲絲涼爽,大鐵門敞開著,看著門前這滿山遍野的濃綠,吃著碗裡涼絲絲的面魚兒,和父母有一搭沒一搭諞閒傳,兒子和侄子你逗我,我逗你,嘰嘰喳喳……這個夏天的中午,真是美極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汁子很簡單,但很美味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舀一勺倒碗裡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簡單而美好的一頓午飯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在淋黃螞咕嘟(面魚兒)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黃螞咕嘟淋好咧

淋完黃螞咕嘟,母親又把鍋裡剩下的攪團舀出來倒在茶盤(注:這個盤子是母親的嫁妝,四十多年了,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個盤子,之所以叫茶盤,就是以前我們都是把電壺、茶缸等放在裡面的。)上,然後用勺子抹平了,放在水甕上涼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剩下的舀到茶盤裡晾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還給我舀了一碟,讓我帶回西安吃

父親早已調好了汁水,我們端著碗從面盆裡用漏勺摟起一勺黃螞咕嘟倒進碗裡,捏一撮焯好的灰灰菜,再舀一勺蒜泥,澆上幾勺料汁兒,兩勺油潑辣子……真滴是美太太!門口大樹上的知了一聲接著一聲大口吮吸著飽滿的汁水,夏天的風從門前大溝深處吹過來,乾爽中帶著絲絲涼爽,大鐵門敞開著,看著門前這滿山遍野的濃綠,吃著碗裡涼絲絲的面魚兒,和父母有一搭沒一搭諞閒傳,兒子和侄子你逗我,我逗你,嘰嘰喳喳……這個夏天的中午,真是美極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汁子很簡單,但很美味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舀一勺倒碗裡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簡單而美好的一頓午飯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爸媽繼續忙碌著

"

幼兒園放暑假第二天,袁小貓就把5歲的兒子送回老家了。一直覺得天大地闊的農村才是兒童該多去看的地方,蟲鳴鳥叫,田園蔥蘢。尤其是這夏天,門前幾十歲的皁角樹慷慨給出一大片陰涼,父親在樹上綁了個土味鞦韆——麻繩+木板,孩子天天早起就坐在樹上蕩去了。鄰家們吃完飯都會聚集到這這棵大樹下,隨手撿快磚頭就能當凳子坐了,或者直接坐在門前的石頭上、臺階上,諞天氣,誰家的老人最近身體不好了、誰家的孫子又調皮搗蛋把他爺的煙鍋給弄壞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一面盆“黃螞咕嘟”鎮個樓

袁小貓週五晚上就趕著回家了,為的是能多陪孩子多陪父母。中午時分,一家人坐在門道諞閒傳,母親知道袁小貓想吃攪團,就開始籌劃著打攪團了。是的,攪團是陝西人常吃的一種家常飯,尤其是夏天,再漏點黃螞咕嘟(注:就是像小蝌蚪一樣的面魚兒),澆上涼涼的汁水,幾勺辣子,就點饃,幾瓣蒜,圪蹴在門道吹著風,門口偶爾過往的鄰家往裡瞅一眼,“來,吃點攪團!”父母親都會這樣招呼著。

母親打攪團很麻利,但是做主食以前先要做好佐料、配菜什麼的。目前去菜地裡摘幾根新鮮的綠辣椒和蒜瓣(我們家種的蒜挖出來以後都會編好放在地裡的幹著),蒜瓣剝好踏好(用一根細長的圓柱形搗蒜),辣椒切成碎末放進蒜碗裡,撒點鹽,熱油略微潑一下,滋啦一聲,蒜和鮮辣椒的野香混合在一起,被菜籽油激發出了別緻的另一層香,不知道幻化成了多少香,等著為攪團錦上添花。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踏蒜

農村吃攪團很簡單,除了蒜泥以外,再有點綠菜就夠了。早上母親讓袁小貓去地頭拔了些灰灰菜,這幾天還能吃到新鮮餓灰灰菜也是不容易,袁小貓掐尖找了一些略微嫩的。清洗一下交給母親,大鍋水剛滾開了,全部扔進去焯一下,碧綠清香的灰灰菜出鍋以後迅速用涼水浸泡五六分鐘,待溫度完全降低以後潷水,瀝乾水分,把灰灰菜切成幾段,放在碟子裡待用。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焯好的灰灰菜

這些都做好了以後,父親重新添水添柴大鍋裡的水又開了,母親把玉米麵和好的面水直接倒進滾開的鍋裡,一邊倒一邊攪,大火燒開之後往裡面添麵粉。母親用葫蘆瓢(注:我們老家都種葫蘆,一直長到很老了把裡面的瓤兒和籽兒全部去除安靜,葫蘆一劈兩半,多放在瓦甕裡舀麵粉、榛子之類的。)舀一勺麵粉撒進去,與前面一樣,一邊灑一遍用勺子逆時針攪拌,根據稠稀狀況再確定添加多少麵粉……麵粉倒進去後就形成了疙瘩,母親就雙手握著勺把手,身體前傾,逆時針用力攪拌起來,一圈一圈 接一圈,一直到大疙瘩基本消除了蓋上鍋蓋,添柴火燒一會兒,然後揭開鍋蓋繼續重複前邊攪拌的動作,目的是為了讓鍋裡的玉米麵和麥麵粉從裡到外的融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綿長勁道。就像陝南人打餈粑一樣,只是用一圈一圈的用力攪拌代替了一錘一錘地砸下去……第二遍攪拌到位之後,往鍋裡面添幾勺開水,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煨一會兒,再次揭開鍋蓋的時候就熟到了,這時母親會第三遍雙手用力握著勺子繼續最後的攪拌,一直到用勺子舀起來的攪團看起來光亮拉絲,算是到位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們家的兩口大鍋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老媽在添柴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淋黃螞咕嘟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看著麵粉變成攪團再成魚魚兒,很神奇

攪團好了先淋(漏)黃螞咕嘟。母親早已給白瓷盆裡從水甕裡添了半盆涼水,然後左手端著漏勺定在水面上,右手用飯勺在鍋裡舀攪團,把攪團直接倒進漏勺裡,然後用飯勺在上面輕輕地壓著,攪團就會爭先搶後地從漏勺的小孔裡擠下去,變成了一隻只微黃、透亮的“黃螞咕嘟”,小蝌蚪們在清亮冰涼的水裡遊著,剛出鍋的溫度也很快冷卻下來了,就這樣,很快,一盆黃螞咕嘟就漏好了。一次性不能淋太多,過了涼水的攪團容易壞,天熱要少弄一點。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在淋黃螞咕嘟(面魚兒)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黃螞咕嘟淋好咧

淋完黃螞咕嘟,母親又把鍋裡剩下的攪團舀出來倒在茶盤(注:這個盤子是母親的嫁妝,四十多年了,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個盤子,之所以叫茶盤,就是以前我們都是把電壺、茶缸等放在裡面的。)上,然後用勺子抹平了,放在水甕上涼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剩下的舀到茶盤裡晾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媽還給我舀了一碟,讓我帶回西安吃

父親早已調好了汁水,我們端著碗從面盆裡用漏勺摟起一勺黃螞咕嘟倒進碗裡,捏一撮焯好的灰灰菜,再舀一勺蒜泥,澆上幾勺料汁兒,兩勺油潑辣子……真滴是美太太!門口大樹上的知了一聲接著一聲大口吮吸著飽滿的汁水,夏天的風從門前大溝深處吹過來,乾爽中帶著絲絲涼爽,大鐵門敞開著,看著門前這滿山遍野的濃綠,吃著碗裡涼絲絲的面魚兒,和父母有一搭沒一搭諞閒傳,兒子和侄子你逗我,我逗你,嘰嘰喳喳……這個夏天的中午,真是美極了!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汁子很簡單,但很美味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舀一勺倒碗裡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簡單而美好的一頓午飯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我爸媽繼續忙碌著

三伏天陝西人最愛吃這碗飯,每次做一大盆,酸水辣子一澆香滴很

翠綠涼爽的一碗飯,你好,夏天!

關注袁小貓,和這隻貓一起,偷偷發現,這世界真的很好吃!

特別聲明: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僅支持原文分享這一種轉載),其他形式均不認可,一經發現,一律舉報。如需轉載、使用,請私信授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