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一個地貌特徵相似於四川的偏隅之地,面積只有麻塢村的一倍,人口卻比麻塢八倍還多。歷史上,餘氏、汪氏、張氏、朱氏,各大姓氏在此集聚建祠,規範閭里,留下彌足珍貴的鄉村文化,成為了開化最大的祠堂群落。《尋蹤三古》將帶您走進“小四川”,去解讀這些祠堂的前世今生。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塘塢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四川”。

元代時為八都之屬,俗稱“內八都”,民國才有鄉級建制,2014年併入馬金鎮。

這個海拔在197至870米之間,高出鄰近鄉鎮50至100米的溪山四塞之地,四面環山,中間低窪,形成盆地,無論從哪個方向出入,都得翻山越嶺。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記者周瑜:“我們現在行走的這條叫做新嶺的石板山路,就是古代連接九里坑,通往古遂安的唯一通道。山高路陡,林木茂密,真可以借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古詩,來形容腳下的這條古道。”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起始於九里坑土名叫“木塘坑”的新嶺古道,大多石板橫砌,少有縱向直排,總長3000多米,寬約1.6米。半山腰處,近千米石階蜿蜒曲直,陡然抬升。幸好有涼亭可供行人憩息,還有山神廟藯籍疲憊的心靈。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無法確切考證新嶺古道的形成年代。但當地相傳,西晉末年,一位陳姓鄉民為避兵燹,自大溪壠首遷,最早耕耘了塘塢盆地。隋唐時期,洪、童、胤、李、曹、時、查、姚等姓氏祖先在此開基立業,但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姓氏在塘塢均無後裔。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開化縣誌辦主任查金堯:“根據民國縣誌稿和相關的譜牒記載,入戶塘塢最早的氏族,為汪氏。五代十國時,他的始祖,汪本從馬金的汪山下,遷入和平村的張家村。其後來的家族呢,分遷到洪村和塘塢口。”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地上本無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魯迅原本用於勵志的借喻,卻成了新嶺古道形成原因的最好註解。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隨著北宋胡徵以入贅為名,由婺源清華遷入澤川(今胡家村)以來,餘氏,張氏分別從縣城花山和馬金九里坑遷入。而在明代,馬金厚山朱氏,小溪邊餘氏也挈妻攜子落戶塘塢。可以說,開化遷徙較早的大族都在此繁衍生息,人口至今已達9000多。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開化縣誌辦主任查金堯:“開化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處,在歷史上,特別是各個朝代鼎革時期,不斷受到戰火侵擾,而塘塢這個地方交通閉塞,相對來說比較獨立,人們往往選擇這樣的地方來躲避戰亂。”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據民國三十八年《開化縣誌稿》記載:“本縣地域界在浙皖贛之邊,一有戰役,即當其衝。”志稿列舉了方臘、王浩八、程靈古、太平天國組織的農民起義以及耿精忠叛亂等一些波及開化的重要戰事。

開戰雙方爭的是利益,苦的是百姓。那些年代,開化子民的避禍遷徙從未間斷。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民謠】(塘塢土話):“看看日頭看看天,看到日頭落到山頂尖,忙裡忙去打圈圈,沒看見自家的煙囪煙,唉!沒油沒米真可憐,躲在山上不敢回家。”

歷次大族遷徒,使塘塢人口劇增,耕地嚴重不足。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馬金鎮志》主編張義宏:“各個宗族遷到塘塢以後,產生的人地矛盾比較突出,各個宗族為了爭得自身利益,而建造了祠堂,利用祠堂進行議事,來爭得自己的利益,這就是塘塢祠堂在開化縣建得比較多的一個原因。”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據2008年全縣開展的文物普查,塘塢10個行政村原有大小祠堂48個,而每個村就有兩至三個。現在保留完好的還有20個,約佔全縣的三分之一。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開化縣文物管理所所長陸蘇軍:“塘塢是我們全縣祠堂最多的,它不僅是最多,而且是保護得最好的。那麼我們正大永言堂,高朱致福堂現在是被列入省保單位。還有孝思堂,鳳山堂,永祚堂等六處被列入縣保單位。還有七處被列入文保點。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的致福堂,是塘塢最早的祠堂,這座初始為張氏議事廳的公共建築,精緻美觀。盤鬥、雀替、牛腿,雕工精細,前簷金柱下的方形柱礎,刻有獅、虎、花、鳥及神話故事。明代南京工部尚書汪慶百題寫的“致福堂”三字遒勁有力,還有“裡雅德義”、“東郊保介”、“盛世淳良”、“德追懷葛”等溢美之詞懸於匾額。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開化縣文物管理所所長陸蘇軍:“塘塢的祠堂民間叫法很多,有叫廳,廳堂,也有叫宗祠、宗廟,還有叫香火樓的,但是不管叫什麼,它都是血緣為紐帶的家族性的公用建築,是一個家族的發祥地。”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位於正大村的永言堂,誕生於立祠建廟蔚然成風的清代。這是一座顯示家族榮耀的餘氏祠堂,佔地700多平方米,有戲臺、大廳、後堂共三進。在中堂與享堂之間,約60平方的方池裡,南北兩角,泉水涓涓不絕,池中的石拱橋,匠心獨運。而整個祠堂,每對橫樑的銜接處,雌雄交叉,嚴絲合縫,“郭子儀拜壽”、“八仙過海”等木雕,惟妙惟肖。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開化縣文物管理所所長陸蘇軍:“塘塢祠堂,一般來說,由小到大,逐步擴建的。比如說西莊的啟敬堂,它開始是一個香火樓,面積只有50多平方米。經過清代順治、嘉慶兩次修茸,面積達到400多平方米。塘塢祠堂的取材,堂基用當地的花崗岩,木材一般用當地的香樟,紅木和柏木,佈局都是三進齊全,一個姓氏,一個宗祠,一個宗祠,一個世家。”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建於洪村獅山下的汪氏宗祠,初創於明嘉靖年間,重修於清乾隆壬申年,後因大火被毀。雍正乙卯年,汪氏後人因“傷神主之無棲,慨祭事之有缺”,在原址上重建了宗祠。這次重建,疏通和加固了地下陰河,並以粗壯筆直、驅邪耐腐的黃荊樹為主料,巧妙構思,氣勢如虹,超越原祠。顏額“孝思堂”三字,意喻“教孝”,克展“孝思”,一篇《重建孝思堂汪氏宗祠記》,把“孝莫大於尊祖,尊祖莫大於建祠”的樸素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記者周瑜:“走進洪村‘孝思堂’,一股清風撲面而來。你看這些村民們,接近零度的寒冬,都不能阻止他們到祠堂裡參加活動的熱情。我想,這是習俗上的傳承,血脈中的基因,還有全新的生活方式。這個時代的安寧,加上鄉村文化的魅力,祖宗建造的祠堂煥發了新的活力。這就是塘塢祠堂,一個全新的精神家園。”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因為避難而遷徙,為了生存而建祠,這是塘塢有別於其他地區不同的鄉土文化。如今,依然屹立在古老村莊裡的祠堂,已然消逝了以往家族自治的家長裡短。小家變大家,成為引導人們穿越歲月滄桑,找尋家規族史的珍貴文化遺產。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驕傲依舊,榮耀仍在,正如正大村的那株紅豆杉,洪災中倒下,栽而不活後,最終還是歸依祠堂。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童謠】(塘塢祠堂)張家花廳耐觀賞,洪村孝思叫得響,西莊香火由來旺,正大祠堂氣勢昂,如今祠堂變模樣,鄉村文化新氣象……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幾次修繕的淳開公路淡化了新嶺古道的功能,塘塢各族的後輩們也不再依賴土地過日子。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他們用祠堂傳承下來的勇氣與魄力,闖蕩市場,成為了開化存款最多的地區之一。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更值得驕傲的是,這個在封建時代連飯都吃不飽的地方,竟然走出4位博士後,12位碩士畢業生和6位留學生。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小四川”,祠堂太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