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尾貨清倉、換季甩賣,本是最正常的市場行為,但近來引發了汽車圈以及汽車消費者的熱議,緣由便是凱迪拉克終端5月“大放價”,ATS-L從25萬的指導售價被盛傳已經降到了15萬左右起售,與上市時27.38-42.88萬的指導價的確相去甚遠。但這個是凱迪拉被各種diss的理由嗎?凱迪拉克該不該降價,能否影響其豪華品牌形象,受傷的又是誰?不妨來一起探討一番。

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但在討論前,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網絡上存在將凱迪拉克降價事件擴大化,以此來唱衰通用發展前景的論調,汽車眼是旗幟鮮明的反對。將三缸機等相關問題與此次事件混為一談,煞有介事的評論為美系豪華在國內市場的潰敗更是驢脣不對馬嘴,非常不客觀。如果只是個別網友吐槽圖一時之樂,倒也沒有什麼,但若是有人刻意為之,借民眾情緒誘導輿論,增加市場恐慌以達成一己目的,其心可誅。

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先就凱迪拉克的降價來說,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整體環境不容樂觀是既定的事實,但這並不應該完全由汽車企業背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房價高企,承擔銷量增長重任的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消費意願減弱等等,都是導致銷量滑坡的原因,若簡單歸結於某個車企或者品牌的失敗論調,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而凱迪拉克的本輪降價,主要是針對ATS-L的國五庫存,以一個事件片面的否定凱迪拉克和通用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地位和成就是不可取的。

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那麼凱迪拉克目前在國內豪華品牌市場處於一個怎樣的水準呢。銷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比如2018年,凱迪拉克在國內市場累計銷售達22.8萬輛,同比增長31.8%,雖然較於一線豪華品牌BBA仍有不小差距,但穩坐豪華品牌第二陣營的頭把交椅,尚沒有可以挑戰其地位的新對手出現。而在今年1-5月,凱迪拉克的銷量依然保持著不錯的勢頭,並在5月份迎來一波銷量增長的高潮,而市場上對於凱迪拉克和通用的非議根源也來自於此,言辭之誇張令人咋舌,凱迪拉克應不應該降價,換句話說,豪華品牌應不應該降價?

眾所周知,一款車型從研發、上市、改款、換代,直至走到生命週期的終結,一般會有個三五年,競爭力更強、潛在用戶群體更為廣泛的車型可能持續的時間更久。而市場對於凱迪拉克的這波銷量高漲,最大的質疑聲便來自於ATS-L的“以價換量”。

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孰不知,從2014年8月份凱迪拉克ATS-L上市至今,已經過去了近五年的時間,比起上市之初受到的廣泛關注,如今力有不待,但畢竟是走到了一款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競爭力下滑也是市場規律使然,無可厚非。牛如豐田皇冠這樣的經典車型,也有換代改款後月銷千輛的尷尬,寶馬3系也需要更新換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期望、增加自身的競爭力,ATS-L降價銷售,處理一些7月1日後便不能滿足政策標準的國五車型,自然是情理之中。那麼如此大幅度的降價,對凱迪拉克的豪華品牌形象沒有影響嗎?

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客觀來說,影響肯定是有的。但降價銷售的不止是凱迪拉克,一如豪華車市場的領頭羊BBA們,同樣是降價銷售的先鋒。究其原因,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不足,以及主流合資品牌企圖突破天花板實現品牌形象的躍遷等因素,均令BBA倍感壓力,降價銷售擴大市佔率是再正常不過的營銷策略,市佔率超七成的一線豪華品牌尚且如此,凱迪拉克所承受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國六標準即將施行,通用凱迪拉克品牌主銷的省市即將面臨禁售的政策限制,經銷商資金吃緊,儘快出清庫存換取流動性才是明智之舉,比起短期內的影響,與經銷商共同熬過眼下難關更為實際。

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反觀滿足國六標準的XT4,終端優惠還沒有BBA大,按照降價就不是豪華品牌的邏輯,那又該如何解釋。其實,唱衰凱迪拉克以及通用的論調,多半是將其與目前聲勢正旺,逐漸走強的二線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和豐田做對比。但就產品而言,ATS-L處於生命週期末端,並沒有很強的說服力,另一方面,作為國與國合作的重要橋樑,汽車行業也一定程度充當著國際關係晴雨表的角色,看看中日、中美關係的微妙變化或許可以窺測一二。

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所以,產品的週期性和國與國關係的親疏,一句話就能撇清凱迪拉克目前的問題嗎?當然也不能!聯繫雷克薩斯作為純進口車型,為何成為市場新寵,並在美國擊敗林肯等本土豪華品牌坐上銷冠寶座,將是接下來凱迪拉克重點分析和汲取的對象,中國市場作為凱迪拉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接下來的動作將變得尤為關鍵。尚未上市的CT4,被看做ATS-L的繼任者,市場表現如何,眾所矚目。

15萬賣凱迪拉克,卻惹不滿?豪華品牌降價“錯”在何處?

回到降價的問題上來,比起“鍵盤俠”和別有用心的“專業”寫手,真心關心ATS-L降價情況的,應該是曾經的ATS-L車主,畢竟與自身切身利益相關,降價後會不會影響自己的ATS-L在二手市場的保值率。影響自然是有的,但其影響規模和時間長度上並不會像有些分析宣揚的那般浮誇。

早前凱迪拉克也提出過3×3新享計劃方案,可以較好的減輕用戶對於車輛減值的擔憂,但有多少人選擇了租車,就國內的購車的文化氛圍來看,應該不多。但即便不存在這種“嚐鮮體驗”,凱迪拉克短期的市場行為調整,也不足以影響豪華品牌長期以來的積澱,畢竟價格不是豪華品牌的唯一標準。

總的來說,降價引發的問題不是沒有,但嚴重性並不致命,凱迪拉克後續新產品陸續上市後,這種局面或將得到很大的改觀,而眼下與經銷商保持密切協同,度過困難時期是主旋律。以國內豪車市場的容量,以及國人對美系豪華的理念的認可根基尚未劇變,凱迪拉克可以玩的還有很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