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9年冬,這時候的北方,已經進入到了數九寒天的季節,洛陽的皇宮中,晉帝司馬炎坐在大殿的寶座上,看著下面的群臣,而殿下的群臣,由於不同的意見,都在紛紛發表著自己對時局的看法。

原來,自從西北的鮮卑叛亂被平滅以後,晉國已無後顧之憂,因此,司馬炎召集群臣,商討下一步伐吳的事宜,結果,以魯郡公,太尉賈充以及尚書令,詢勖等官員都認為此時鮮卑之亂剛剛平定,國家需要修養,不適合即刻用兵伐吳。

相反,有很多大臣認為,雖然這些年為了平滅鮮卑,耗費了很大的精力,但是,國家戰爭儲備依然雄厚,足夠維持戰爭的需要,另外,各地的軍隊,已經訓練的是兵強馬壯,同時,各軍一直都處在備戰的狀態之中,因此,伐吳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去修養。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這時,都督荊州諸軍事的徵南將軍杜預,以及龍驤將軍,益州刺史王濬同時上表給司馬炎,他們認為,東吳已經沒有能臣治國,更無名將領軍,同時,在吳主孫皓的殘暴統治下,東吳軍心不穩,民心思變,這時候就是討伐東吳的最佳時機。

另外,益州的晉軍水師在王濬的訓練下,已經成為了一支擁有七,八萬水軍,大小戰船數千艘的強大水師,特別是王濬命人建造的二十餘艘大型戰船,這些戰船特別堅固,每條戰船都長達一百二十步,寬三十步,上構小型的木城,築起樓櫓,四面開門,每隻船上都裝載上千士兵,可以說是江上的巨無霸,由此可見,此時益州晉軍水師的規模,以及水軍的作戰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東吳的長江水師。

司馬炎經過反覆斟酌,最後,下定決心,毅然伐吳,同時,和朝中大臣對於伐吳所採取的戰略戰術,經過了反覆研究以後,認為當初太傅羊祜的戰略佈局是最正確的,因此,按照羊祜的戰略計劃,兵分六路,起水陸大軍二十餘萬伐吳。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首先,司馬炎命都督徐州諸軍事的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伷(司馬懿第三子,司馬炎叔父)率兵三萬從徐州的駐地下邳(今江蘇省邳州)向東吳的塗中,塗水(今安徽滁州市以及滁河流域一帶,古時稱滁河為塗水)挺近。

又命都督揚州諸軍事的安東將軍,王渾率兵五萬從揚州的駐地壽春(今安徽淮南市壽縣),向橫江(長江古渡口,今安徽和縣東南)方向進軍。

另外,又命令建威將軍王戎率軍二萬,自豫州的駐地許昌(今河南許昌)向東吳的武昌(今湖北鄂州)進攻。

又遣都督江北諸軍事的鎮軍將軍,胡奮率兵二萬從荊州地區,向南攻打東吳的夏口(今湖北武漢)。

又派都督荊州諸軍事的徵南將軍,杜預率兵五萬從荊州的駐地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向東吳重鎮江陵(今湖北荊州市)方向進軍。

最後,命益州刺史,龍驤將軍王濬和巴東監軍,廣武將軍唐彬率七萬晉軍水師,出益州順江東下,攻取建平(今湖北秭歸),西陵(今湖北宜昌)。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此六路進軍是根據當前晉吳兩軍形勢,所採取的戰略部署,因為,此時東吳尚有水陸軍二十餘萬,晉軍伐吳的兵力並不佔太大優勢,只是,吳主孫皓將大部兵力,都用來防守揚州以及建業,而荊州方面的兵力就比較單薄了。

因此,晉國根據當前形勢,採取東西共進,逐個擊破的策略,命司馬伷,王渾二路大軍,將揚州江北的東吳各地攻破以後,就陳兵於江北,這樣,就能夠牽制住揚州長江之上的東吳水師,無法西去救援荊州地區的吳軍水師,荊州的東吳水師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很難抵禦晉軍的益州水師,最後就會被晉軍水師擊破,然後,晉軍水師順江東下至揚州,在將揚州地區的東吳水師擊敗,這樣,就完成了將吳軍水師各個擊破的戰略目的。

同時,由於荊州的吳軍兵力不足,杜預,胡奮,王戎三路大軍就能夠快速的拿下東吳江北各郡,然後與益州水師匯合,渡過長江,挺近東吳江南地界,將吳國各地的軍隊分割包圍,殲滅,最後,晉軍水陸大軍東下,與揚州江北晉軍互相配合,進攻建業,滅亡東吳。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公元279年臘月,在司馬炎的命令下,晉軍各路大軍按計劃開赴戰場,同時,司馬炎任命太尉賈充為大都督,使持節,假黃鉞,總統六路大軍,又命冠軍將軍楊濟為賈充的副手,協助賈充節制各軍,另外,又命度支尚書張華,總管後勤,為全軍調度糧草,器械。

不過,這個賈充害怕失敗,因此,不肯接受這個命令,結果,司馬炎態度特別堅決,同時,告訴賈充,如果賈充不去督師,他司馬炎就要御駕親征,賈充無奈,只有接受命令,率中軍至襄陽,節制六軍伐吳。

公元280年(晉太康元年)正月,晉國二十餘萬水陸大軍,在荊,楊二州沿著長江的數千裡戰線上,向東吳各郡同時發起了猛攻。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揚州地區,物產豐富,歷來被稱為魚米之鄉,晉吳時期,揚州被一分為二,揚州長江以北的沿江各郡,以及揚州的江南全境包括建業歸屬於東吳(今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浙江全境,福建中部,北部,江西東部),是東吳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中心。而揚州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域,都屬於晉國的勢力範圍(今江蘇中部,安徽中部),是晉國攻伐吳國東部的最前沿地區。

公元280年正月,都督揚州諸軍事的安東將軍,王渾接到晉帝司馬炎的命令以後,按照事先的作戰部署,率精兵五萬向東吳的橫江方向(安徽和縣東南)進軍,行軍的路上,王渾認為尋陽,高望城都是渡江的有利渡場,因此,王渾兵分三路,命手下參軍陳慎率兵一萬攻擊尋陽(今湖北武穴東北的黃梅縣一帶,與安徽交界),又命殄吳將軍李純率軍一萬進攻高望城(今江蘇江浦西南),然後,王渾親率三萬大軍進擊橫江地區的吳軍。

李純率軍到達高望城以後,與高望城的守將俞恭所部,展開了一場大戰,最後擊敗俞恭,奪取高望城,佔據了渡江的有利渡場。與此同時,參軍陳慎大敗東吳牙門將孔忠於賴安鄉,然後,率軍直抵尋陽,鎮守尋陽的東吳厲武將軍陳代,平虜將軍朱明一看晉軍勢大,因此,幾乎沒做什麼抵抗,就率部眾開城降了陳慎,另外,王渾親率大軍也順利攻佔了橫江的各處渡場。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二月,吳主孫皓得知晉安東將軍王渾率軍南下,即命丞相張悌,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右將軍諸葛靚等人率兵三萬,渡江迎戰。

張悌率大軍行至牛渚(今安徽長江東南岸,馬鞍山境內的牛渚磯,或叫採石磯,與岳陽的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為長江三磯),招集眾將商議對策。

丹陽太守沈瑩,根據目前敵我雙方的形勢,分析著說道,晉軍這些年在益州擴充水軍,積極備戰,而江北荊,揚二州的晉軍又大舉南犯,攻取東吳江北各重鎮,這時,益州的晉軍水師必然會順江東下,協助江北的晉軍作戰,而東吳目前在荊州地區兵力薄弱,很難抵禦進犯的晉軍,如果西線荊州的沿江防禦被敵攻破,敵軍水陸大軍必然順江東進,與揚州江北的晉軍一起會攻建業,如果那樣,東吳就危矣了。

然後,沈瑩建議張悌,目前吳軍暫時不要渡江作戰,應該將全軍聚集在牛渚一帶,等待對岸的晉軍渡江,等到晉軍兵至江中,我東吳水陸大軍趁機殺出,必然將來犯之敵殲滅,然後,我大軍趁勝揮師西進,救援西線的荊州。

相反,吳軍如果主動渡江作戰,那麼東吳長江之上的水師就無法參戰,無形中就使吳軍失去了最大的優勢,要是東吳陸軍渡江以後,與晉軍作戰失敗,那時,吳國就徹底保不住了。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結果,張悌認為,晉軍如果不渡江,只在對岸與吳軍對峙,這時吳軍受到晉軍的牽制,根本無法西進增援荊州,等到西線的晉軍佔據荊州的沿江各地,然後,益州晉軍水師順江東進至揚州,匯合對岸的晉軍向吳軍發起進攻,那時,吳軍更會處於不利的局面。

同時,張悌長嘆著說道,現在的東吳,軍心不穩,人心思變,甚至,很多的士兵,百姓都盼望晉軍渡過長江,滅亡東吳。如果這時候晉軍主動渡江,就怕我軍眾將士心生恐懼,不敢與敵交戰,到那時,失敗就會在所難免,所以,現在趁敵軍的益州水師未至,我軍不如渡過長江,與敵決戰,或許還有希望,如果將敵擊敗,我軍將會聲威大震,士氣高漲,那時,在趁勢增援荊州,迎擊西來之敵,定能制勝敵軍,相反,如果戰敗身亡,那也是為國捐軀,死得其所了。

因此,張悌命全軍渡江,當吳軍渡過長江到達楊荷(今安徽和縣),正遇王渾的部將城陽都尉,張喬率領七千精兵趕至,隨即,兩軍在楊荷展開了一場大戰,最終,張喬不敵,被吳軍包圍,最後,張喬率軍請降。

東吳右將軍諸葛靚認為,張喬乃是假意投降,行緩兵之計,不應該接受他們投降,應急速將其剿滅,但是,張悌認為,張喬不會假意投降,同時,吳軍應該集中力量,對付王渾的主力軍隊,不要把兵力浪費在張喬的身上,因此,接受了張喬的投降。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然後,吳軍繼續向前挺近,結果,在橫江地區與王渾的數萬晉軍主力相遇,吳將丹陽太守沈瑩,首先率五千吳軍向晉軍發起了進攻,王渾命揚州刺史周俊,司馬孫疇率部迎擊沈瑩。

隨即,晉吳兩軍在離長江西北岸不遠的曠野上,展開了一場大戰,沈瑩率軍猛攻敵陣,結果,數次都被晉軍擊退,張悌在後方一看,沈瑩難以進展,忙督促後面的各軍參戰,而王渾看到吳軍傾巢出動,也命晉軍各軍全線出擊,同時,命部將薛勝,蔣班二人各率一軍,從兩翼對吳軍進行包抄。

慘烈的戰爭足足持續了一天,最後,吳軍在晉軍的猛烈進攻下,終於不敵,全軍開始後撤,而王渾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命各軍對吳軍展開全線的總攻,正在這時,那位投降吳軍的晉國城陽都尉,張喬率部向吳軍後方殺了過來。

在晉軍的四處夾攻下,吳軍全線崩潰,不論是將軍還是士兵,看到大勢已去,紛紛逃竄,潰不成軍,右將軍諸葛靚收集殘部千餘人,殺出一條血路,衝出了晉軍的包圍,當他在亂軍中看到張悌的時候,勸張悌和他一起回去,結果,張悌說道,今日之敗,說明東吳氣數已盡,我為東吳丞相,應當為國捐軀,諸葛靚無奈,只有引殘兵敗將撤過長江,而張悌,沈瑩,孫震皆戰死於沙場,三萬吳軍,戰死一萬餘人,其餘的吳軍或逃,或降。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戰敗吳軍以後,王渾率大軍直抵長江江邊,此時揚州別駕何惲,認為吳軍三萬精銳被殲,吳國上下震驚,現在龍驤將軍,益州刺史王濬的水軍已克武昌(今湖北鄂州),趁勢東下,所向披靡,吳國以呈土崩瓦解之勢,因此,建議王渾應速揮軍渡江,直搗建業,建立不世之功。

不過,王渾認為,長江之上還有很多的吳軍水師,如果這時候渡江,一定會受到敵軍水師的軍事打擊,那時,渡江極容易失敗。另外,王渾認為,按作戰部署,皇帝司馬炎只讓他攻取東吳揚州地區的江北各郡,然後,陳兵於江北,一方面,牽制揚州的吳軍增援荊州,一方面,等待益州水師的到來,與益州水師共同會攻建業。相反,要是自己不按作戰計劃執行,率先渡江進攻建業,如果失敗了,必獲重罪,因此,王渾沒有采納何惲的建議,命全軍陳兵於江邊,與對岸的吳軍對峙。

兩晉風雲之,六軍伐吳

在王渾率兵進擊吳軍的同時,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伷按作戰部署,率兵三萬,直抵東吳的塗中(今安徽滁州),經過一番激戰,最後奪取了塗中一帶的地區,然後,司馬伷命琅琊相劉弘率軍一萬進抵長江,與建業(今江蘇南京)隔江對峙,以牽制吳軍,同時,命長史王恆率軍一萬,攻取塗中以東的東吳江北各郡,自己親率一萬大軍在塗中坐鎮,支援各軍。

王恆率軍沿著長江北岸一路向東,經過數次的惡戰,將東吳江北守軍紛紛擊潰,攻取了很多的郡縣,同時,一些東吳將領看到東吳大勢已去,因此,帶著部眾紛紛來降。

至此,晉軍伐吳的東部兩路大軍,已經完成了既定的戰略計劃,只等西路晉軍水陸大軍的到來,共同攻打建業,滅掉東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