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位就是翔葉䗛

無意中抓了只葉䗛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䗛,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䗛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䗛——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位就是翔葉䗛

無意中抓了只葉䗛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䗛,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䗛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䗛——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葉䗛身體上的紋脈與葉子的葉脈非常相似,其六隻腳也如同修長的樹葉,翅膀則是透明的。爬行時,它會來回搖動身體,看起來像是被風吹起的樹葉在搖擺,讓它的天敵以為這是“行走的樹葉”,藉此保護自身。

葉䗛在中國極為罕見,數量十分稀少。

浙江大學標本庫中最珍貴的昆蟲標本就是葉䗛。標本庫中的兩隻葉䗛是1939年浙大西遷途經廣西宜山時採集的。70多年過去了,原本綠色的葉䗛標本已經變成了枯黃色,但它還是農學院師生心中的“鎮院之寶”。

著名昆蟲學家蔡邦華是當時農學院的院長,在抗戰勝利回杭途中,他什麼行李都能扔,唯獨把沿途採集到的珍貴標本全都帶了回來。

“浙大那隻叫滇葉䗛,這次抓到的是翔葉䗛,兩個是近親,但並非同一種昆蟲。”張傳溪說,作為擬態昆蟲的典型代表,葉䗛科的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展覽教育和科學普及上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位就是翔葉䗛

無意中抓了只葉䗛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䗛,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䗛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䗛——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葉䗛身體上的紋脈與葉子的葉脈非常相似,其六隻腳也如同修長的樹葉,翅膀則是透明的。爬行時,它會來回搖動身體,看起來像是被風吹起的樹葉在搖擺,讓它的天敵以為這是“行走的樹葉”,藉此保護自身。

葉䗛在中國極為罕見,數量十分稀少。

浙江大學標本庫中最珍貴的昆蟲標本就是葉䗛。標本庫中的兩隻葉䗛是1939年浙大西遷途經廣西宜山時採集的。70多年過去了,原本綠色的葉䗛標本已經變成了枯黃色,但它還是農學院師生心中的“鎮院之寶”。

著名昆蟲學家蔡邦華是當時農學院的院長,在抗戰勝利回杭途中,他什麼行李都能扔,唯獨把沿途採集到的珍貴標本全都帶了回來。

“浙大那隻叫滇葉䗛,這次抓到的是翔葉䗛,兩個是近親,但並非同一種昆蟲。”張傳溪說,作為擬態昆蟲的典型代表,葉䗛科的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展覽教育和科學普及上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如此稀有的珍貴昆蟲被允許抓捕嗎?

張傳溪告訴記者,他們不會抓捕被保護的昆蟲,但是翔葉䗛還沒列入保護昆蟲名單。因為中國葉䗛類昆蟲的分佈狀況尚未明確,稀有的程度也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沒有辦法深入開展,目前昆蟲學專家還沒有充分理由推薦其列入保護昆蟲名單。

晚上輪流守夜捕蟲

製作標本是個精細活

活動中,學生們白天在山林田間採集,每天晚上八點至次日清晨五點,還要輪流守夜捕蟲。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位就是翔葉䗛

無意中抓了只葉䗛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䗛,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䗛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䗛——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葉䗛身體上的紋脈與葉子的葉脈非常相似,其六隻腳也如同修長的樹葉,翅膀則是透明的。爬行時,它會來回搖動身體,看起來像是被風吹起的樹葉在搖擺,讓它的天敵以為這是“行走的樹葉”,藉此保護自身。

葉䗛在中國極為罕見,數量十分稀少。

浙江大學標本庫中最珍貴的昆蟲標本就是葉䗛。標本庫中的兩隻葉䗛是1939年浙大西遷途經廣西宜山時採集的。70多年過去了,原本綠色的葉䗛標本已經變成了枯黃色,但它還是農學院師生心中的“鎮院之寶”。

著名昆蟲學家蔡邦華是當時農學院的院長,在抗戰勝利回杭途中,他什麼行李都能扔,唯獨把沿途採集到的珍貴標本全都帶了回來。

“浙大那隻叫滇葉䗛,這次抓到的是翔葉䗛,兩個是近親,但並非同一種昆蟲。”張傳溪說,作為擬態昆蟲的典型代表,葉䗛科的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展覽教育和科學普及上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如此稀有的珍貴昆蟲被允許抓捕嗎?

張傳溪告訴記者,他們不會抓捕被保護的昆蟲,但是翔葉䗛還沒列入保護昆蟲名單。因為中國葉䗛類昆蟲的分佈狀況尚未明確,稀有的程度也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沒有辦法深入開展,目前昆蟲學專家還沒有充分理由推薦其列入保護昆蟲名單。

晚上輪流守夜捕蟲

製作標本是個精細活

活動中,學生們白天在山林田間採集,每天晚上八點至次日清晨五點,還要輪流守夜捕蟲。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夜晚抓捕,主要利用燈光來引誘趨光性的蟲子。學生們在空曠地方搭起兩塊兩米高的幕布,在20釐米處懸掛一盞大功率誘蟲燈。不多時,幕布上就佈滿蟲子,這時就能直接抓捕。

白天的捕捉則主要是靠捕蟲網和雙手。朱逸驍告訴記者,對一些活動緩慢、不會飛、不會跳的昆蟲,可以直接用培養皿或手捕捉;對於一些活動較為迅速、或是飛在空中的昆蟲,則需用到捕蟲網。而一些鞘翅目的蟲子,比如甲蟲,受到外界刺激會裝死,“捕捉這一類昆蟲,就可以直接用手去戳,它就會裝死從草上掉下來。”

昆蟲被抓住後,將被放進滴有乙酸乙酯的毒瓶裡面毒死,一些體積較大的昆蟲則還需用注射器注射酒精使其死亡。

昆蟲標本的製作也不簡單,張傳溪透露,分成4個步驟——插針、整姿與展翅、固定乾燥、標籤裝盒。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位就是翔葉䗛

無意中抓了只葉䗛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䗛,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䗛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䗛——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葉䗛身體上的紋脈與葉子的葉脈非常相似,其六隻腳也如同修長的樹葉,翅膀則是透明的。爬行時,它會來回搖動身體,看起來像是被風吹起的樹葉在搖擺,讓它的天敵以為這是“行走的樹葉”,藉此保護自身。

葉䗛在中國極為罕見,數量十分稀少。

浙江大學標本庫中最珍貴的昆蟲標本就是葉䗛。標本庫中的兩隻葉䗛是1939年浙大西遷途經廣西宜山時採集的。70多年過去了,原本綠色的葉䗛標本已經變成了枯黃色,但它還是農學院師生心中的“鎮院之寶”。

著名昆蟲學家蔡邦華是當時農學院的院長,在抗戰勝利回杭途中,他什麼行李都能扔,唯獨把沿途採集到的珍貴標本全都帶了回來。

“浙大那隻叫滇葉䗛,這次抓到的是翔葉䗛,兩個是近親,但並非同一種昆蟲。”張傳溪說,作為擬態昆蟲的典型代表,葉䗛科的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展覽教育和科學普及上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如此稀有的珍貴昆蟲被允許抓捕嗎?

張傳溪告訴記者,他們不會抓捕被保護的昆蟲,但是翔葉䗛還沒列入保護昆蟲名單。因為中國葉䗛類昆蟲的分佈狀況尚未明確,稀有的程度也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沒有辦法深入開展,目前昆蟲學專家還沒有充分理由推薦其列入保護昆蟲名單。

晚上輪流守夜捕蟲

製作標本是個精細活

活動中,學生們白天在山林田間採集,每天晚上八點至次日清晨五點,還要輪流守夜捕蟲。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夜晚抓捕,主要利用燈光來引誘趨光性的蟲子。學生們在空曠地方搭起兩塊兩米高的幕布,在20釐米處懸掛一盞大功率誘蟲燈。不多時,幕布上就佈滿蟲子,這時就能直接抓捕。

白天的捕捉則主要是靠捕蟲網和雙手。朱逸驍告訴記者,對一些活動緩慢、不會飛、不會跳的昆蟲,可以直接用培養皿或手捕捉;對於一些活動較為迅速、或是飛在空中的昆蟲,則需用到捕蟲網。而一些鞘翅目的蟲子,比如甲蟲,受到外界刺激會裝死,“捕捉這一類昆蟲,就可以直接用手去戳,它就會裝死從草上掉下來。”

昆蟲被抓住後,將被放進滴有乙酸乙酯的毒瓶裡面毒死,一些體積較大的昆蟲則還需用注射器注射酒精使其死亡。

昆蟲標本的製作也不簡單,張傳溪透露,分成4個步驟——插針、整姿與展翅、固定乾燥、標籤裝盒。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第一步,將適合昆蟲大小的昆蟲針插入昆蟲中,為了整齊美觀和便於研究,不同昆蟲插針的部位有著嚴格的規定,同時昆蟲針超出蟲體的高度需要調整為統一標準8毫米。

完成插針後,就要對昆蟲進行姿態調整,保持其生前“最美”的樣子。有翅膀的昆蟲則需要將翅膀展開,這是最重要的展示部分。展翅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屏氣凝神,非常小心。張傳溪說:“翅膀非常容易弄壞,展翅的方式、力度都要恰到好處才行。”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位就是翔葉䗛

無意中抓了只葉䗛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䗛,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䗛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䗛——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葉䗛身體上的紋脈與葉子的葉脈非常相似,其六隻腳也如同修長的樹葉,翅膀則是透明的。爬行時,它會來回搖動身體,看起來像是被風吹起的樹葉在搖擺,讓它的天敵以為這是“行走的樹葉”,藉此保護自身。

葉䗛在中國極為罕見,數量十分稀少。

浙江大學標本庫中最珍貴的昆蟲標本就是葉䗛。標本庫中的兩隻葉䗛是1939年浙大西遷途經廣西宜山時採集的。70多年過去了,原本綠色的葉䗛標本已經變成了枯黃色,但它還是農學院師生心中的“鎮院之寶”。

著名昆蟲學家蔡邦華是當時農學院的院長,在抗戰勝利回杭途中,他什麼行李都能扔,唯獨把沿途採集到的珍貴標本全都帶了回來。

“浙大那隻叫滇葉䗛,這次抓到的是翔葉䗛,兩個是近親,但並非同一種昆蟲。”張傳溪說,作為擬態昆蟲的典型代表,葉䗛科的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展覽教育和科學普及上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如此稀有的珍貴昆蟲被允許抓捕嗎?

張傳溪告訴記者,他們不會抓捕被保護的昆蟲,但是翔葉䗛還沒列入保護昆蟲名單。因為中國葉䗛類昆蟲的分佈狀況尚未明確,稀有的程度也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沒有辦法深入開展,目前昆蟲學專家還沒有充分理由推薦其列入保護昆蟲名單。

晚上輪流守夜捕蟲

製作標本是個精細活

活動中,學生們白天在山林田間採集,每天晚上八點至次日清晨五點,還要輪流守夜捕蟲。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夜晚抓捕,主要利用燈光來引誘趨光性的蟲子。學生們在空曠地方搭起兩塊兩米高的幕布,在20釐米處懸掛一盞大功率誘蟲燈。不多時,幕布上就佈滿蟲子,這時就能直接抓捕。

白天的捕捉則主要是靠捕蟲網和雙手。朱逸驍告訴記者,對一些活動緩慢、不會飛、不會跳的昆蟲,可以直接用培養皿或手捕捉;對於一些活動較為迅速、或是飛在空中的昆蟲,則需用到捕蟲網。而一些鞘翅目的蟲子,比如甲蟲,受到外界刺激會裝死,“捕捉這一類昆蟲,就可以直接用手去戳,它就會裝死從草上掉下來。”

昆蟲被抓住後,將被放進滴有乙酸乙酯的毒瓶裡面毒死,一些體積較大的昆蟲則還需用注射器注射酒精使其死亡。

昆蟲標本的製作也不簡單,張傳溪透露,分成4個步驟——插針、整姿與展翅、固定乾燥、標籤裝盒。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第一步,將適合昆蟲大小的昆蟲針插入昆蟲中,為了整齊美觀和便於研究,不同昆蟲插針的部位有著嚴格的規定,同時昆蟲針超出蟲體的高度需要調整為統一標準8毫米。

完成插針後,就要對昆蟲進行姿態調整,保持其生前“最美”的樣子。有翅膀的昆蟲則需要將翅膀展開,這是最重要的展示部分。展翅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屏氣凝神,非常小心。張傳溪說:“翅膀非常容易弄壞,展翅的方式、力度都要恰到好處才行。”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完成這些,昆蟲被整齊地釘在泡沫板上,送去統一烘乾。最後則需進行標本鑑定,判斷其所屬的目、科、屬、種等,再分門別類地裝入專用標本存放盒,完成昆蟲標本製作。

“昆蟲實習讓我們在實踐中學到了更多關於昆蟲的知識,上學期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也掌握得更加牢固了,也更系統了。”參與本次實習的陳暢同學說。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位就是翔葉䗛

無意中抓了只葉䗛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䗛,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䗛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䗛——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葉䗛身體上的紋脈與葉子的葉脈非常相似,其六隻腳也如同修長的樹葉,翅膀則是透明的。爬行時,它會來回搖動身體,看起來像是被風吹起的樹葉在搖擺,讓它的天敵以為這是“行走的樹葉”,藉此保護自身。

葉䗛在中國極為罕見,數量十分稀少。

浙江大學標本庫中最珍貴的昆蟲標本就是葉䗛。標本庫中的兩隻葉䗛是1939年浙大西遷途經廣西宜山時採集的。70多年過去了,原本綠色的葉䗛標本已經變成了枯黃色,但它還是農學院師生心中的“鎮院之寶”。

著名昆蟲學家蔡邦華是當時農學院的院長,在抗戰勝利回杭途中,他什麼行李都能扔,唯獨把沿途採集到的珍貴標本全都帶了回來。

“浙大那隻叫滇葉䗛,這次抓到的是翔葉䗛,兩個是近親,但並非同一種昆蟲。”張傳溪說,作為擬態昆蟲的典型代表,葉䗛科的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展覽教育和科學普及上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如此稀有的珍貴昆蟲被允許抓捕嗎?

張傳溪告訴記者,他們不會抓捕被保護的昆蟲,但是翔葉䗛還沒列入保護昆蟲名單。因為中國葉䗛類昆蟲的分佈狀況尚未明確,稀有的程度也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沒有辦法深入開展,目前昆蟲學專家還沒有充分理由推薦其列入保護昆蟲名單。

晚上輪流守夜捕蟲

製作標本是個精細活

活動中,學生們白天在山林田間採集,每天晚上八點至次日清晨五點,還要輪流守夜捕蟲。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夜晚抓捕,主要利用燈光來引誘趨光性的蟲子。學生們在空曠地方搭起兩塊兩米高的幕布,在20釐米處懸掛一盞大功率誘蟲燈。不多時,幕布上就佈滿蟲子,這時就能直接抓捕。

白天的捕捉則主要是靠捕蟲網和雙手。朱逸驍告訴記者,對一些活動緩慢、不會飛、不會跳的昆蟲,可以直接用培養皿或手捕捉;對於一些活動較為迅速、或是飛在空中的昆蟲,則需用到捕蟲網。而一些鞘翅目的蟲子,比如甲蟲,受到外界刺激會裝死,“捕捉這一類昆蟲,就可以直接用手去戳,它就會裝死從草上掉下來。”

昆蟲被抓住後,將被放進滴有乙酸乙酯的毒瓶裡面毒死,一些體積較大的昆蟲則還需用注射器注射酒精使其死亡。

昆蟲標本的製作也不簡單,張傳溪透露,分成4個步驟——插針、整姿與展翅、固定乾燥、標籤裝盒。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第一步,將適合昆蟲大小的昆蟲針插入昆蟲中,為了整齊美觀和便於研究,不同昆蟲插針的部位有著嚴格的規定,同時昆蟲針超出蟲體的高度需要調整為統一標準8毫米。

完成插針後,就要對昆蟲進行姿態調整,保持其生前“最美”的樣子。有翅膀的昆蟲則需要將翅膀展開,這是最重要的展示部分。展翅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屏氣凝神,非常小心。張傳溪說:“翅膀非常容易弄壞,展翅的方式、力度都要恰到好處才行。”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完成這些,昆蟲被整齊地釘在泡沫板上,送去統一烘乾。最後則需進行標本鑑定,判斷其所屬的目、科、屬、種等,再分門別類地裝入專用標本存放盒,完成昆蟲標本製作。

“昆蟲實習讓我們在實踐中學到了更多關於昆蟲的知識,上學期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也掌握得更加牢固了,也更系統了。”參與本次實習的陳暢同學說。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浙大四五十萬個昆蟲標本

八成以上都是學生抓來的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近百年來,幾乎每一屆浙大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都要進行採集昆蟲實習,浙江省的各大山林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四五年前,學生開始走出浙江省,去大別山、秦嶺、海南等地採集昆蟲。“不同的地理環境中,有著不同的生態環境,昆蟲種類都是不一樣的。”海南位於熱帶地區,昆蟲資源非常豐富,很多昆蟲都是浙江沒有的種類。而這一隻只昆蟲都是時間地理的記錄,不少是獨一無二且異常珍貴的。

據張傳溪粗略估計,本次昆蟲實習一共採集到5000餘隻昆蟲,將全部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位就是翔葉䗛

無意中抓了只葉䗛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䗛,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䗛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䗛——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葉䗛身體上的紋脈與葉子的葉脈非常相似,其六隻腳也如同修長的樹葉,翅膀則是透明的。爬行時,它會來回搖動身體,看起來像是被風吹起的樹葉在搖擺,讓它的天敵以為這是“行走的樹葉”,藉此保護自身。

葉䗛在中國極為罕見,數量十分稀少。

浙江大學標本庫中最珍貴的昆蟲標本就是葉䗛。標本庫中的兩隻葉䗛是1939年浙大西遷途經廣西宜山時採集的。70多年過去了,原本綠色的葉䗛標本已經變成了枯黃色,但它還是農學院師生心中的“鎮院之寶”。

著名昆蟲學家蔡邦華是當時農學院的院長,在抗戰勝利回杭途中,他什麼行李都能扔,唯獨把沿途採集到的珍貴標本全都帶了回來。

“浙大那隻叫滇葉䗛,這次抓到的是翔葉䗛,兩個是近親,但並非同一種昆蟲。”張傳溪說,作為擬態昆蟲的典型代表,葉䗛科的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展覽教育和科學普及上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如此稀有的珍貴昆蟲被允許抓捕嗎?

張傳溪告訴記者,他們不會抓捕被保護的昆蟲,但是翔葉䗛還沒列入保護昆蟲名單。因為中國葉䗛類昆蟲的分佈狀況尚未明確,稀有的程度也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沒有辦法深入開展,目前昆蟲學專家還沒有充分理由推薦其列入保護昆蟲名單。

晚上輪流守夜捕蟲

製作標本是個精細活

活動中,學生們白天在山林田間採集,每天晚上八點至次日清晨五點,還要輪流守夜捕蟲。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夜晚抓捕,主要利用燈光來引誘趨光性的蟲子。學生們在空曠地方搭起兩塊兩米高的幕布,在20釐米處懸掛一盞大功率誘蟲燈。不多時,幕布上就佈滿蟲子,這時就能直接抓捕。

白天的捕捉則主要是靠捕蟲網和雙手。朱逸驍告訴記者,對一些活動緩慢、不會飛、不會跳的昆蟲,可以直接用培養皿或手捕捉;對於一些活動較為迅速、或是飛在空中的昆蟲,則需用到捕蟲網。而一些鞘翅目的蟲子,比如甲蟲,受到外界刺激會裝死,“捕捉這一類昆蟲,就可以直接用手去戳,它就會裝死從草上掉下來。”

昆蟲被抓住後,將被放進滴有乙酸乙酯的毒瓶裡面毒死,一些體積較大的昆蟲則還需用注射器注射酒精使其死亡。

昆蟲標本的製作也不簡單,張傳溪透露,分成4個步驟——插針、整姿與展翅、固定乾燥、標籤裝盒。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第一步,將適合昆蟲大小的昆蟲針插入昆蟲中,為了整齊美觀和便於研究,不同昆蟲插針的部位有著嚴格的規定,同時昆蟲針超出蟲體的高度需要調整為統一標準8毫米。

完成插針後,就要對昆蟲進行姿態調整,保持其生前“最美”的樣子。有翅膀的昆蟲則需要將翅膀展開,這是最重要的展示部分。展翅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屏氣凝神,非常小心。張傳溪說:“翅膀非常容易弄壞,展翅的方式、力度都要恰到好處才行。”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完成這些,昆蟲被整齊地釘在泡沫板上,送去統一烘乾。最後則需進行標本鑑定,判斷其所屬的目、科、屬、種等,再分門別類地裝入專用標本存放盒,完成昆蟲標本製作。

“昆蟲實習讓我們在實踐中學到了更多關於昆蟲的知識,上學期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也掌握得更加牢固了,也更系統了。”參與本次實習的陳暢同學說。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浙大四五十萬個昆蟲標本

八成以上都是學生抓來的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近百年來,幾乎每一屆浙大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都要進行採集昆蟲實習,浙江省的各大山林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四五年前,學生開始走出浙江省,去大別山、秦嶺、海南等地採集昆蟲。“不同的地理環境中,有著不同的生態環境,昆蟲種類都是不一樣的。”海南位於熱帶地區,昆蟲資源非常豐富,很多昆蟲都是浙江沒有的種類。而這一隻只昆蟲都是時間地理的記錄,不少是獨一無二且異常珍貴的。

據張傳溪粗略估計,本次昆蟲實習一共採集到5000餘隻昆蟲,將全部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目前,浙大的昆蟲標本庫中共有四五十萬個昆蟲標本,全都是浙大師生在全國各地採集的。其中,80%以上來自學生採集,每一屆學生都在昆蟲實習中鍛鍊了自己的能力,也為學校標本庫留下這些珍貴的標本。

張傳溪告訴記者,這些標本將在教學和科研上發揮重要作用。在理論課堂上,學生們通常都是通過圖片文字來了解昆蟲,有了更多的實物標本之後,展示標本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昆蟲。

"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隻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䗛(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ù)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位就是翔葉䗛

無意中抓了只葉䗛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䗛,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䗛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䗛——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葉䗛身體上的紋脈與葉子的葉脈非常相似,其六隻腳也如同修長的樹葉,翅膀則是透明的。爬行時,它會來回搖動身體,看起來像是被風吹起的樹葉在搖擺,讓它的天敵以為這是“行走的樹葉”,藉此保護自身。

葉䗛在中國極為罕見,數量十分稀少。

浙江大學標本庫中最珍貴的昆蟲標本就是葉䗛。標本庫中的兩隻葉䗛是1939年浙大西遷途經廣西宜山時採集的。70多年過去了,原本綠色的葉䗛標本已經變成了枯黃色,但它還是農學院師生心中的“鎮院之寶”。

著名昆蟲學家蔡邦華是當時農學院的院長,在抗戰勝利回杭途中,他什麼行李都能扔,唯獨把沿途採集到的珍貴標本全都帶了回來。

“浙大那隻叫滇葉䗛,這次抓到的是翔葉䗛,兩個是近親,但並非同一種昆蟲。”張傳溪說,作為擬態昆蟲的典型代表,葉䗛科的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展覽教育和科學普及上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如此稀有的珍貴昆蟲被允許抓捕嗎?

張傳溪告訴記者,他們不會抓捕被保護的昆蟲,但是翔葉䗛還沒列入保護昆蟲名單。因為中國葉䗛類昆蟲的分佈狀況尚未明確,稀有的程度也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沒有辦法深入開展,目前昆蟲學專家還沒有充分理由推薦其列入保護昆蟲名單。

晚上輪流守夜捕蟲

製作標本是個精細活

活動中,學生們白天在山林田間採集,每天晚上八點至次日清晨五點,還要輪流守夜捕蟲。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夜晚抓捕,主要利用燈光來引誘趨光性的蟲子。學生們在空曠地方搭起兩塊兩米高的幕布,在20釐米處懸掛一盞大功率誘蟲燈。不多時,幕布上就佈滿蟲子,這時就能直接抓捕。

白天的捕捉則主要是靠捕蟲網和雙手。朱逸驍告訴記者,對一些活動緩慢、不會飛、不會跳的昆蟲,可以直接用培養皿或手捕捉;對於一些活動較為迅速、或是飛在空中的昆蟲,則需用到捕蟲網。而一些鞘翅目的蟲子,比如甲蟲,受到外界刺激會裝死,“捕捉這一類昆蟲,就可以直接用手去戳,它就會裝死從草上掉下來。”

昆蟲被抓住後,將被放進滴有乙酸乙酯的毒瓶裡面毒死,一些體積較大的昆蟲則還需用注射器注射酒精使其死亡。

昆蟲標本的製作也不簡單,張傳溪透露,分成4個步驟——插針、整姿與展翅、固定乾燥、標籤裝盒。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第一步,將適合昆蟲大小的昆蟲針插入昆蟲中,為了整齊美觀和便於研究,不同昆蟲插針的部位有著嚴格的規定,同時昆蟲針超出蟲體的高度需要調整為統一標準8毫米。

完成插針後,就要對昆蟲進行姿態調整,保持其生前“最美”的樣子。有翅膀的昆蟲則需要將翅膀展開,這是最重要的展示部分。展翅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屏氣凝神,非常小心。張傳溪說:“翅膀非常容易弄壞,展翅的方式、力度都要恰到好處才行。”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完成這些,昆蟲被整齊地釘在泡沫板上,送去統一烘乾。最後則需進行標本鑑定,判斷其所屬的目、科、屬、種等,再分門別類地裝入專用標本存放盒,完成昆蟲標本製作。

“昆蟲實習讓我們在實踐中學到了更多關於昆蟲的知識,上學期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也掌握得更加牢固了,也更系統了。”參與本次實習的陳暢同學說。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浙大四五十萬個昆蟲標本

八成以上都是學生抓來的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近百年來,幾乎每一屆浙大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都要進行採集昆蟲實習,浙江省的各大山林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四五年前,學生開始走出浙江省,去大別山、秦嶺、海南等地採集昆蟲。“不同的地理環境中,有著不同的生態環境,昆蟲種類都是不一樣的。”海南位於熱帶地區,昆蟲資源非常豐富,很多昆蟲都是浙江沒有的種類。而這一隻只昆蟲都是時間地理的記錄,不少是獨一無二且異常珍貴的。

據張傳溪粗略估計,本次昆蟲實習一共採集到5000餘隻昆蟲,將全部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目前,浙大的昆蟲標本庫中共有四五十萬個昆蟲標本,全都是浙大師生在全國各地採集的。其中,80%以上來自學生採集,每一屆學生都在昆蟲實習中鍛鍊了自己的能力,也為學校標本庫留下這些珍貴的標本。

張傳溪告訴記者,這些標本將在教學和科研上發揮重要作用。在理論課堂上,學生們通常都是通過圖片文字來了解昆蟲,有了更多的實物標本之後,展示標本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昆蟲。

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而很多昆蟲相關的科研更是需要大量的昆蟲標本。張傳溪表示,採集到的昆蟲整體情況能夠有效反映當地的生態環境,害蟲標本對於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以及資源利用都有著巨大科研價值,“昆蟲是研究和教學的基礎,沒有這些昆蟲,我們的研究就沒法開展。”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首席記者 王湛 通訊員 李榮煒 劉蘇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