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我說的減少生命值的那種社交,我稱之為“無意義社交”,也就是成功學所謂的“有意義社交”,集中表現為:工作社交、工作飯局、工作酒局……我覺得這件事太浪費生命了。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我說的減少生命值的那種社交,我稱之為“無意義社交”,也就是成功學所謂的“有意義社交”,集中表現為:工作社交、工作飯局、工作酒局……我覺得這件事太浪費生命了。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這樣的社交在日本也有很多,在東京和在大阪特別多。但京都好在哪裡呢?這裡的人和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工作和利益關係,願意在這裡的人更多還是選擇生活的,因此人和人的交際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是日常關係,不是利益關係,又沒有目的性,我覺得這應該不是社恐氣質,是原始社交氣質吧。

你的新書《自在京都》封面選了一家位於京都嵐山的咖啡店,你在書裡也花篇幅寫了京都的咖啡,你為什麼愛京都的咖啡?有沒有什麼你的私藏咖啡店和早餐店?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我說的減少生命值的那種社交,我稱之為“無意義社交”,也就是成功學所謂的“有意義社交”,集中表現為:工作社交、工作飯局、工作酒局……我覺得這件事太浪費生命了。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這樣的社交在日本也有很多,在東京和在大阪特別多。但京都好在哪裡呢?這裡的人和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工作和利益關係,願意在這裡的人更多還是選擇生活的,因此人和人的交際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是日常關係,不是利益關係,又沒有目的性,我覺得這應該不是社恐氣質,是原始社交氣質吧。

你的新書《自在京都》封面選了一家位於京都嵐山的咖啡店,你在書裡也花篇幅寫了京都的咖啡,你為什麼愛京都的咖啡?有沒有什麼你的私藏咖啡店和早餐店?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大概愛全世界的咖啡館,在任何地方旅遊,去咖啡館吃早餐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書裡面提到的幾家都是我特別愛去的,恰恰封面的這家是我不推薦,笑。因為它不是京都的咖啡啊。大家還是去INODA和Smart好不好?我喜歡那種有喫茶店風情的。因為離我家近,出町柳的maki近來我去吃早餐比較多。但不管去哪一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

你說過你喜歡在鴨川喝冰啤酒晃悠,你喜歡喝酒嗎?有沒有關於酒的比較有趣的回憶?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我說的減少生命值的那種社交,我稱之為“無意義社交”,也就是成功學所謂的“有意義社交”,集中表現為:工作社交、工作飯局、工作酒局……我覺得這件事太浪費生命了。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這樣的社交在日本也有很多,在東京和在大阪特別多。但京都好在哪裡呢?這裡的人和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工作和利益關係,願意在這裡的人更多還是選擇生活的,因此人和人的交際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是日常關係,不是利益關係,又沒有目的性,我覺得這應該不是社恐氣質,是原始社交氣質吧。

你的新書《自在京都》封面選了一家位於京都嵐山的咖啡店,你在書裡也花篇幅寫了京都的咖啡,你為什麼愛京都的咖啡?有沒有什麼你的私藏咖啡店和早餐店?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大概愛全世界的咖啡館,在任何地方旅遊,去咖啡館吃早餐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書裡面提到的幾家都是我特別愛去的,恰恰封面的這家是我不推薦,笑。因為它不是京都的咖啡啊。大家還是去INODA和Smart好不好?我喜歡那種有喫茶店風情的。因為離我家近,出町柳的maki近來我去吃早餐比較多。但不管去哪一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

你說過你喜歡在鴨川喝冰啤酒晃悠,你喜歡喝酒嗎?有沒有關於酒的比較有趣的回憶?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十幾歲的時候是看古龍成長大的,知道為什麼友情和酒會是人生的寶物。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請客吃飯多喝點酒。深以為然。我三十幾歲的時候,我親密的朋友都達成了一致:人生不能錯過微醺的快樂。一個人喝酒是快樂的,和朋友喝酒也是快樂的,但是社交性的酒局就免了,那樣也對不起酒吧……

但我可能喝酒太多了,對過往經歷幾乎是失憶的,不知道該分享什麼回憶,分享一個瞬間吧:夏天的夜晚工作結束後,回家後打開冰箱拿出一罐冰啤酒,喝下第一口的那一刻,是人生至高無上的暢快。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我要寫一本書”的念頭?是因為某一件事麼?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我說的減少生命值的那種社交,我稱之為“無意義社交”,也就是成功學所謂的“有意義社交”,集中表現為:工作社交、工作飯局、工作酒局……我覺得這件事太浪費生命了。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這樣的社交在日本也有很多,在東京和在大阪特別多。但京都好在哪裡呢?這裡的人和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工作和利益關係,願意在這裡的人更多還是選擇生活的,因此人和人的交際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是日常關係,不是利益關係,又沒有目的性,我覺得這應該不是社恐氣質,是原始社交氣質吧。

你的新書《自在京都》封面選了一家位於京都嵐山的咖啡店,你在書裡也花篇幅寫了京都的咖啡,你為什麼愛京都的咖啡?有沒有什麼你的私藏咖啡店和早餐店?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大概愛全世界的咖啡館,在任何地方旅遊,去咖啡館吃早餐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書裡面提到的幾家都是我特別愛去的,恰恰封面的這家是我不推薦,笑。因為它不是京都的咖啡啊。大家還是去INODA和Smart好不好?我喜歡那種有喫茶店風情的。因為離我家近,出町柳的maki近來我去吃早餐比較多。但不管去哪一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

你說過你喜歡在鴨川喝冰啤酒晃悠,你喜歡喝酒嗎?有沒有關於酒的比較有趣的回憶?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十幾歲的時候是看古龍成長大的,知道為什麼友情和酒會是人生的寶物。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請客吃飯多喝點酒。深以為然。我三十幾歲的時候,我親密的朋友都達成了一致:人生不能錯過微醺的快樂。一個人喝酒是快樂的,和朋友喝酒也是快樂的,但是社交性的酒局就免了,那樣也對不起酒吧……

但我可能喝酒太多了,對過往經歷幾乎是失憶的,不知道該分享什麼回憶,分享一個瞬間吧:夏天的夜晚工作結束後,回家後打開冰箱拿出一罐冰啤酒,喝下第一口的那一刻,是人生至高無上的暢快。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我要寫一本書”的念頭?是因為某一件事麼?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從來到日本以前就陸陸續續在寫京都的文章,來到日本後也寫一些專欄,比較集中的是兩年朋友約我在《人物》的公眾號上寫京都的“日曜日散步”專欄,那是一個轉折,我終於覺得我有一點點會寫東西了,也是從那段時間開始有一些人留言說希望我出書。

能夠有這本書,是因為認識了蘇枕書,去年夏天我們一起喝酒,她反覆勸說我應該嘗試一下,我想她這樣對文字嚴格的人也覺得可以,就願意試一試。蘇枕書又介紹我認識了編輯yoyo,就非常順利地完成了這本書。

如果讓你選擇日本除了京都以外的地方做“第二定居點”,你會選擇哪裡,為什麼?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我說的減少生命值的那種社交,我稱之為“無意義社交”,也就是成功學所謂的“有意義社交”,集中表現為:工作社交、工作飯局、工作酒局……我覺得這件事太浪費生命了。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這樣的社交在日本也有很多,在東京和在大阪特別多。但京都好在哪裡呢?這裡的人和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工作和利益關係,願意在這裡的人更多還是選擇生活的,因此人和人的交際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是日常關係,不是利益關係,又沒有目的性,我覺得這應該不是社恐氣質,是原始社交氣質吧。

你的新書《自在京都》封面選了一家位於京都嵐山的咖啡店,你在書裡也花篇幅寫了京都的咖啡,你為什麼愛京都的咖啡?有沒有什麼你的私藏咖啡店和早餐店?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大概愛全世界的咖啡館,在任何地方旅遊,去咖啡館吃早餐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書裡面提到的幾家都是我特別愛去的,恰恰封面的這家是我不推薦,笑。因為它不是京都的咖啡啊。大家還是去INODA和Smart好不好?我喜歡那種有喫茶店風情的。因為離我家近,出町柳的maki近來我去吃早餐比較多。但不管去哪一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

你說過你喜歡在鴨川喝冰啤酒晃悠,你喜歡喝酒嗎?有沒有關於酒的比較有趣的回憶?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十幾歲的時候是看古龍成長大的,知道為什麼友情和酒會是人生的寶物。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請客吃飯多喝點酒。深以為然。我三十幾歲的時候,我親密的朋友都達成了一致:人生不能錯過微醺的快樂。一個人喝酒是快樂的,和朋友喝酒也是快樂的,但是社交性的酒局就免了,那樣也對不起酒吧……

但我可能喝酒太多了,對過往經歷幾乎是失憶的,不知道該分享什麼回憶,分享一個瞬間吧:夏天的夜晚工作結束後,回家後打開冰箱拿出一罐冰啤酒,喝下第一口的那一刻,是人生至高無上的暢快。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我要寫一本書”的念頭?是因為某一件事麼?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從來到日本以前就陸陸續續在寫京都的文章,來到日本後也寫一些專欄,比較集中的是兩年朋友約我在《人物》的公眾號上寫京都的“日曜日散步”專欄,那是一個轉折,我終於覺得我有一點點會寫東西了,也是從那段時間開始有一些人留言說希望我出書。

能夠有這本書,是因為認識了蘇枕書,去年夏天我們一起喝酒,她反覆勸說我應該嘗試一下,我想她這樣對文字嚴格的人也覺得可以,就願意試一試。蘇枕書又介紹我認識了編輯yoyo,就非常順利地完成了這本書。

如果讓你選擇日本除了京都以外的地方做“第二定居點”,你會選擇哪裡,為什麼?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嚴格說起來,京都才是“第二定居點”。沒想到吧哈哈。

我的“第一定居點”是鎌倉。談及一個人的出身,日本人喜歡說“山之子”或是“海之子”,我是貴州人嘛,如假包換的“山之子”。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第一次見到海,是在二十歲以後的事情。可能是命中缺海,讓我對海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情。而且鎌倉也有山,這個城市三面環山,一面朝海,天氣晴朗的時候還能看到對岸的富士山,真是太讓人嚮往了。而且那裡是能找到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大島渚和高倉健墓地的地方,逗子海岸附近甚至有川端康成自殺的公寓,我就是想和我這些我喜歡的人在一起。我還是在期待著鎌倉,理想是春秋住在京都,夏冬住在鎌倉,人生想得太美了,哈哈。

推薦一下你最近在煲的日劇和啃的書吧。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我說的減少生命值的那種社交,我稱之為“無意義社交”,也就是成功學所謂的“有意義社交”,集中表現為:工作社交、工作飯局、工作酒局……我覺得這件事太浪費生命了。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這樣的社交在日本也有很多,在東京和在大阪特別多。但京都好在哪裡呢?這裡的人和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工作和利益關係,願意在這裡的人更多還是選擇生活的,因此人和人的交際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是日常關係,不是利益關係,又沒有目的性,我覺得這應該不是社恐氣質,是原始社交氣質吧。

你的新書《自在京都》封面選了一家位於京都嵐山的咖啡店,你在書裡也花篇幅寫了京都的咖啡,你為什麼愛京都的咖啡?有沒有什麼你的私藏咖啡店和早餐店?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大概愛全世界的咖啡館,在任何地方旅遊,去咖啡館吃早餐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書裡面提到的幾家都是我特別愛去的,恰恰封面的這家是我不推薦,笑。因為它不是京都的咖啡啊。大家還是去INODA和Smart好不好?我喜歡那種有喫茶店風情的。因為離我家近,出町柳的maki近來我去吃早餐比較多。但不管去哪一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

你說過你喜歡在鴨川喝冰啤酒晃悠,你喜歡喝酒嗎?有沒有關於酒的比較有趣的回憶?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十幾歲的時候是看古龍成長大的,知道為什麼友情和酒會是人生的寶物。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請客吃飯多喝點酒。深以為然。我三十幾歲的時候,我親密的朋友都達成了一致:人生不能錯過微醺的快樂。一個人喝酒是快樂的,和朋友喝酒也是快樂的,但是社交性的酒局就免了,那樣也對不起酒吧……

但我可能喝酒太多了,對過往經歷幾乎是失憶的,不知道該分享什麼回憶,分享一個瞬間吧:夏天的夜晚工作結束後,回家後打開冰箱拿出一罐冰啤酒,喝下第一口的那一刻,是人生至高無上的暢快。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我要寫一本書”的念頭?是因為某一件事麼?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從來到日本以前就陸陸續續在寫京都的文章,來到日本後也寫一些專欄,比較集中的是兩年朋友約我在《人物》的公眾號上寫京都的“日曜日散步”專欄,那是一個轉折,我終於覺得我有一點點會寫東西了,也是從那段時間開始有一些人留言說希望我出書。

能夠有這本書,是因為認識了蘇枕書,去年夏天我們一起喝酒,她反覆勸說我應該嘗試一下,我想她這樣對文字嚴格的人也覺得可以,就願意試一試。蘇枕書又介紹我認識了編輯yoyo,就非常順利地完成了這本書。

如果讓你選擇日本除了京都以外的地方做“第二定居點”,你會選擇哪裡,為什麼?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嚴格說起來,京都才是“第二定居點”。沒想到吧哈哈。

我的“第一定居點”是鎌倉。談及一個人的出身,日本人喜歡說“山之子”或是“海之子”,我是貴州人嘛,如假包換的“山之子”。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第一次見到海,是在二十歲以後的事情。可能是命中缺海,讓我對海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情。而且鎌倉也有山,這個城市三面環山,一面朝海,天氣晴朗的時候還能看到對岸的富士山,真是太讓人嚮往了。而且那裡是能找到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大島渚和高倉健墓地的地方,逗子海岸附近甚至有川端康成自殺的公寓,我就是想和我這些我喜歡的人在一起。我還是在期待著鎌倉,理想是春秋住在京都,夏冬住在鎌倉,人生想得太美了,哈哈。

推薦一下你最近在煲的日劇和啃的書吧。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倉本聰編劇的《安寧時光》追了三個月了,這部其實是他寫給老年人看的午間劇,每集只有15分鐘,講的是一群在養老院裡等死的電視人的故事,毫無跌宕起伏,現在的年輕人應該不喜歡這種劇吧,但是對我來說,它無敵的好,是能夠讓我學習人生是怎麼回事的精神糧食。

其實最近幾年的日劇真的不太好,社會環境使然。我有把以前打過五星的舊劇拿出來重溫,最近看到了《不能結婚的男人》和《倒數第二次戀愛》,就是非常好。

書的話,前陣子回國出差,在飛機上讀了白洲正子的《尋隱日本》和吉田修一的《犯罪小說集》,前者有極高的美學造詣,後者是能夠把我看哭的。

你曾經暴走過全日本,哪些地方最超乎你想象?又有沒有什麼地方是你不會再想去第二次的?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我說的減少生命值的那種社交,我稱之為“無意義社交”,也就是成功學所謂的“有意義社交”,集中表現為:工作社交、工作飯局、工作酒局……我覺得這件事太浪費生命了。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這樣的社交在日本也有很多,在東京和在大阪特別多。但京都好在哪裡呢?這裡的人和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工作和利益關係,願意在這裡的人更多還是選擇生活的,因此人和人的交際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是日常關係,不是利益關係,又沒有目的性,我覺得這應該不是社恐氣質,是原始社交氣質吧。

你的新書《自在京都》封面選了一家位於京都嵐山的咖啡店,你在書裡也花篇幅寫了京都的咖啡,你為什麼愛京都的咖啡?有沒有什麼你的私藏咖啡店和早餐店?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大概愛全世界的咖啡館,在任何地方旅遊,去咖啡館吃早餐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書裡面提到的幾家都是我特別愛去的,恰恰封面的這家是我不推薦,笑。因為它不是京都的咖啡啊。大家還是去INODA和Smart好不好?我喜歡那種有喫茶店風情的。因為離我家近,出町柳的maki近來我去吃早餐比較多。但不管去哪一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

你說過你喜歡在鴨川喝冰啤酒晃悠,你喜歡喝酒嗎?有沒有關於酒的比較有趣的回憶?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十幾歲的時候是看古龍成長大的,知道為什麼友情和酒會是人生的寶物。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請客吃飯多喝點酒。深以為然。我三十幾歲的時候,我親密的朋友都達成了一致:人生不能錯過微醺的快樂。一個人喝酒是快樂的,和朋友喝酒也是快樂的,但是社交性的酒局就免了,那樣也對不起酒吧……

但我可能喝酒太多了,對過往經歷幾乎是失憶的,不知道該分享什麼回憶,分享一個瞬間吧:夏天的夜晚工作結束後,回家後打開冰箱拿出一罐冰啤酒,喝下第一口的那一刻,是人生至高無上的暢快。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我要寫一本書”的念頭?是因為某一件事麼?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從來到日本以前就陸陸續續在寫京都的文章,來到日本後也寫一些專欄,比較集中的是兩年朋友約我在《人物》的公眾號上寫京都的“日曜日散步”專欄,那是一個轉折,我終於覺得我有一點點會寫東西了,也是從那段時間開始有一些人留言說希望我出書。

能夠有這本書,是因為認識了蘇枕書,去年夏天我們一起喝酒,她反覆勸說我應該嘗試一下,我想她這樣對文字嚴格的人也覺得可以,就願意試一試。蘇枕書又介紹我認識了編輯yoyo,就非常順利地完成了這本書。

如果讓你選擇日本除了京都以外的地方做“第二定居點”,你會選擇哪裡,為什麼?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嚴格說起來,京都才是“第二定居點”。沒想到吧哈哈。

我的“第一定居點”是鎌倉。談及一個人的出身,日本人喜歡說“山之子”或是“海之子”,我是貴州人嘛,如假包換的“山之子”。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第一次見到海,是在二十歲以後的事情。可能是命中缺海,讓我對海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情。而且鎌倉也有山,這個城市三面環山,一面朝海,天氣晴朗的時候還能看到對岸的富士山,真是太讓人嚮往了。而且那裡是能找到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大島渚和高倉健墓地的地方,逗子海岸附近甚至有川端康成自殺的公寓,我就是想和我這些我喜歡的人在一起。我還是在期待著鎌倉,理想是春秋住在京都,夏冬住在鎌倉,人生想得太美了,哈哈。

推薦一下你最近在煲的日劇和啃的書吧。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倉本聰編劇的《安寧時光》追了三個月了,這部其實是他寫給老年人看的午間劇,每集只有15分鐘,講的是一群在養老院裡等死的電視人的故事,毫無跌宕起伏,現在的年輕人應該不喜歡這種劇吧,但是對我來說,它無敵的好,是能夠讓我學習人生是怎麼回事的精神糧食。

其實最近幾年的日劇真的不太好,社會環境使然。我有把以前打過五星的舊劇拿出來重溫,最近看到了《不能結婚的男人》和《倒數第二次戀愛》,就是非常好。

書的話,前陣子回國出差,在飛機上讀了白洲正子的《尋隱日本》和吉田修一的《犯罪小說集》,前者有極高的美學造詣,後者是能夠把我看哭的。

你曾經暴走過全日本,哪些地方最超乎你想象?又有沒有什麼地方是你不會再想去第二次的?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與其說超乎想象,不如說所有地方都是“完全符合想象”的。想一去再去的地方除了鎌倉,還有沖繩最南邊和最西邊的離島,奈良的山裡我也非常喜歡。

幾乎沒有失望的地方,以前曾經信誓旦旦地說“再也不去清水寺了”“非常討厭浮誇的金閣寺”,但是隻要換個情景,例如看看大雪中的金閣寺,就還是會立刻愛上它。

但我有另外一個感觸:例如,大德寺是我在京都最喜歡的寺院,每次去都有新的感觸,但我唯一一次對它有不好的感受,是帶了一群吵吵鬧鬧的人去,追悔莫及。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沒有壞的目的地,只有壞的旅伴吧。

你眼中的sam是什麼樣子的?

"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辭掉工作,搬到京都。

每個人大概都想過跳出舒適圈,去夢想的城市建立起全新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對生活中的翻天覆地感到恐懼,但在庫索眼裡,去京都定居,不過是“自然發生的生活真意”。

在午後學插花、在傍晚留戀寺院,慢跑、午睡、讀書,這些奢侈日常,最終構築成為了庫索的《自在京都》。

當初為什麼想到要在京都定居?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三十歲之前的一年,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恐慌期,大概是中年恐懼症。當時眼前出現了好幾條分岔路,往哪邊走都需要勇氣,思考的結果就是我決定到日本生活。

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住在京都,起初我在大阪的團地住了兩年,也很有趣,但畢竟是都市生活,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從大阪的住處到京都很方便,搭京阪電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於是我每週都要來好幾次,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搭京阪電車到出町柳,在鴨川邊坐一坐,看看河裡岸上的各種人,就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療效極好。我經常開玩笑說那是我和京都的熱戀期,仔細想想其實是生活的重心一直在向這個城市轉移。

最近幾年我瘋狂地在日本各處暴走,海外旅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半夜從家裡醒來,常常恍惚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所以我開始在想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地方,讓我無論在外面晃盪到什麼時候,都是可以回去的?直到去年春天,某天偶然看到出町柳的一幢公寓,面朝鴨川,房間的陽臺不僅可以看到鴨川,而且就在我第一次來京都賞櫻的沿途,它的地段因為靠北邊,遊客並不那麼多,河岸的櫻花像層疊的雲。

現在我每天路過樓下的公交車站,就是那年賞櫻的時候讓我發出感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好命,這輩子能住在這樣的地方。原來那個人就是我,笑。總之就是這樣那樣奇怪的緣分,讓我搬到了京都,住到了鴨川沿岸。

你覺得居住者眼裡的京都和旅行者眼中的京都有何不同?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節奏感、存在感和目的性都截然不同。京都的性格其實很微妙,幾乎所有的旅行者都會愛上它,能在這裡感到最大的善意和驚喜。但對於居住者來說,想要融入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作為古都的血統,決定了它很強的自尊心、戒備感和排外性。其實整個日本都有這樣的特徵,只是京都最為明顯。

京都人有他們相對安靜緩慢、不願意被打擾的生活方式。京都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為“觀光向”和“非觀光向”兩種,我認識的一些寺院、旅館或是料亭,至今是隻有熟客或周邊住民才進得去的地方,它們樂於安享那樣的寧靜,一點都不想增加人氣,成為打卡地。我也有過想要採訪有名的老鋪被拒絕的經歷,原因是“我們不希望太多人蜂擁而至”。相反,另外一些店鋪則努力要變得觀光化和國際化,甚至聘請外國工作人員,對於旅行者來說,這其實會令他們的體驗更加愉快。兩種京都同時存在,才讓這個城市變得有趣。

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京都人現在對祇園祭敬而遠之了。我是很早就知道京都的三大祭已經觀光化了,所以稍微去看過一些偏遠的,例如鞍馬的火祭。但其實鞍馬寺現在也觀光化了。前兩天我發現在京都北邊的山裡還保存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祭典,那地方很偏遠,交通不便也沒什麼旅館,令它還能保留原始的神祕性。我打算今年夏天偷偷地去看一下,也偷偷地像一些人維護著一些祕密一樣,絕口不提,珍惜這個還沒被外人打擾的京都一角。

如果有朋友想一日之內瞭解京都,你會推薦把一天的時間花在哪裡?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呃,可能是圖書館吧,笑。京都是不可能一天之內被瞭解的啦。

我即便搬到這裡來住,給它寫了一本書,也不知道自己現階段對京都算不算是入了門,更別說是瞭解。但不瞭解不代表不可以感受,我其實比較建議熱愛京都的人,第一次來可以去著名景點,諸如把世界遺產統統刷一遍。但第二次或是第三次來的人,就不要去那些寫在旅行手冊上的地方了,尤其是被寫在中文英文旅行手冊上的地方。在京都的街角或者車站,每個季節都有一些神社寺院或者有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建議如果在那上面看到了從未聽說過名字的一個地方,不妨就跟著去,十有八九不會失望。

你在微博說“社交一次,減少生命值20%”,你覺得自己社恐嗎?你覺得京都是個有社恐氣質的城市嗎?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我說的減少生命值的那種社交,我稱之為“無意義社交”,也就是成功學所謂的“有意義社交”,集中表現為:工作社交、工作飯局、工作酒局……我覺得這件事太浪費生命了。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這樣的社交在日本也有很多,在東京和在大阪特別多。但京都好在哪裡呢?這裡的人和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工作和利益關係,願意在這裡的人更多還是選擇生活的,因此人和人的交際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是日常關係,不是利益關係,又沒有目的性,我覺得這應該不是社恐氣質,是原始社交氣質吧。

你的新書《自在京都》封面選了一家位於京都嵐山的咖啡店,你在書裡也花篇幅寫了京都的咖啡,你為什麼愛京都的咖啡?有沒有什麼你的私藏咖啡店和早餐店?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大概愛全世界的咖啡館,在任何地方旅遊,去咖啡館吃早餐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書裡面提到的幾家都是我特別愛去的,恰恰封面的這家是我不推薦,笑。因為它不是京都的咖啡啊。大家還是去INODA和Smart好不好?我喜歡那種有喫茶店風情的。因為離我家近,出町柳的maki近來我去吃早餐比較多。但不管去哪一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一定要吃雞蛋三明治!

你說過你喜歡在鴨川喝冰啤酒晃悠,你喜歡喝酒嗎?有沒有關於酒的比較有趣的回憶?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我十幾歲的時候是看古龍成長大的,知道為什麼友情和酒會是人生的寶物。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請客吃飯多喝點酒。深以為然。我三十幾歲的時候,我親密的朋友都達成了一致:人生不能錯過微醺的快樂。一個人喝酒是快樂的,和朋友喝酒也是快樂的,但是社交性的酒局就免了,那樣也對不起酒吧……

但我可能喝酒太多了,對過往經歷幾乎是失憶的,不知道該分享什麼回憶,分享一個瞬間吧:夏天的夜晚工作結束後,回家後打開冰箱拿出一罐冰啤酒,喝下第一口的那一刻,是人生至高無上的暢快。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我要寫一本書”的念頭?是因為某一件事麼?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其實從來到日本以前就陸陸續續在寫京都的文章,來到日本後也寫一些專欄,比較集中的是兩年朋友約我在《人物》的公眾號上寫京都的“日曜日散步”專欄,那是一個轉折,我終於覺得我有一點點會寫東西了,也是從那段時間開始有一些人留言說希望我出書。

能夠有這本書,是因為認識了蘇枕書,去年夏天我們一起喝酒,她反覆勸說我應該嘗試一下,我想她這樣對文字嚴格的人也覺得可以,就願意試一試。蘇枕書又介紹我認識了編輯yoyo,就非常順利地完成了這本書。

如果讓你選擇日本除了京都以外的地方做“第二定居點”,你會選擇哪裡,為什麼?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嚴格說起來,京都才是“第二定居點”。沒想到吧哈哈。

我的“第一定居點”是鎌倉。談及一個人的出身,日本人喜歡說“山之子”或是“海之子”,我是貴州人嘛,如假包換的“山之子”。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第一次見到海,是在二十歲以後的事情。可能是命中缺海,讓我對海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情。而且鎌倉也有山,這個城市三面環山,一面朝海,天氣晴朗的時候還能看到對岸的富士山,真是太讓人嚮往了。而且那裡是能找到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大島渚和高倉健墓地的地方,逗子海岸附近甚至有川端康成自殺的公寓,我就是想和我這些我喜歡的人在一起。我還是在期待著鎌倉,理想是春秋住在京都,夏冬住在鎌倉,人生想得太美了,哈哈。

推薦一下你最近在煲的日劇和啃的書吧。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倉本聰編劇的《安寧時光》追了三個月了,這部其實是他寫給老年人看的午間劇,每集只有15分鐘,講的是一群在養老院裡等死的電視人的故事,毫無跌宕起伏,現在的年輕人應該不喜歡這種劇吧,但是對我來說,它無敵的好,是能夠讓我學習人生是怎麼回事的精神糧食。

其實最近幾年的日劇真的不太好,社會環境使然。我有把以前打過五星的舊劇拿出來重溫,最近看到了《不能結婚的男人》和《倒數第二次戀愛》,就是非常好。

書的話,前陣子回國出差,在飛機上讀了白洲正子的《尋隱日本》和吉田修一的《犯罪小說集》,前者有極高的美學造詣,後者是能夠把我看哭的。

你曾經暴走過全日本,哪些地方最超乎你想象?又有沒有什麼地方是你不會再想去第二次的?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與其說超乎想象,不如說所有地方都是“完全符合想象”的。想一去再去的地方除了鎌倉,還有沖繩最南邊和最西邊的離島,奈良的山裡我也非常喜歡。

幾乎沒有失望的地方,以前曾經信誓旦旦地說“再也不去清水寺了”“非常討厭浮誇的金閣寺”,但是隻要換個情景,例如看看大雪中的金閣寺,就還是會立刻愛上它。

但我有另外一個感觸:例如,大德寺是我在京都最喜歡的寺院,每次去都有新的感觸,但我唯一一次對它有不好的感受,是帶了一群吵吵鬧鬧的人去,追悔莫及。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沒有壞的目的地,只有壞的旅伴吧。

你眼中的sam是什麼樣子的?

辭職,去京都定居!這個女孩做了我最想又沒有勇氣的事

嗯,是天秤座麼。哈哈。這是要跟sam喝過一次酒才會知道的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