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


"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威馬汽車迴應:“公司沒有任何侵權行為,對贏得這場訴訟非常有信心。”

文 | 安琪

前幾天Waymo與Uber的自動駕駛商業機密盜取訴訟案件才以工程師Levandowski最多面臨10年牢獄之災而告終,9月初汽車圈又迎來一宗商業機密盜取訴訟案件。

據媒體報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的名義向國家高院提起訴訟,被告方為國內造車新勢力頭部車企威馬汽車及旗下共計四家公司(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

據新智駕了解,吉利起訴威馬侵害商業祕密糾紛一案在2018年已經提交,訴訟標的額達21億元,這或將是國內汽車產業知識產權糾紛索賠金額最高的訴訟案件。該案將於9月17日在上海高院進行審理。

對此,吉利汽車方面表示:“一切以法律判決為準,我們不做額外評論。”

而威馬汽車也迴應道:“公司沒有任何侵權行為,對贏得這場訴訟非常有信心。威馬汽車始終堅信正向研發、自主開發,並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截至2019年6月,威馬汽車在設計、技術等領域的專利數量已達1076項。”


"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威馬汽車迴應:“公司沒有任何侵權行為,對贏得這場訴訟非常有信心。”

文 | 安琪

前幾天Waymo與Uber的自動駕駛商業機密盜取訴訟案件才以工程師Levandowski最多面臨10年牢獄之災而告終,9月初汽車圈又迎來一宗商業機密盜取訴訟案件。

據媒體報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的名義向國家高院提起訴訟,被告方為國內造車新勢力頭部車企威馬汽車及旗下共計四家公司(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

據新智駕了解,吉利起訴威馬侵害商業祕密糾紛一案在2018年已經提交,訴訟標的額達21億元,這或將是國內汽車產業知識產權糾紛索賠金額最高的訴訟案件。該案將於9月17日在上海高院進行審理。

對此,吉利汽車方面表示:“一切以法律判決為準,我們不做額外評論。”

而威馬汽車也迴應道:“公司沒有任何侵權行為,對贏得這場訴訟非常有信心。威馬汽車始終堅信正向研發、自主開發,並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截至2019年6月,威馬汽車在設計、技術等領域的專利數量已達1076項。”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羅生門緣由

在法律中,被稱為商業祕密侵權行為主要包括:

以盜竊、利誘、脅迫等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人的商業祕密;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以不正當手段手段獲取權利人商業祕密的行為;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祕密的要求,披露、使用他人的商業祕密等。

"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威馬汽車迴應:“公司沒有任何侵權行為,對贏得這場訴訟非常有信心。”

文 | 安琪

前幾天Waymo與Uber的自動駕駛商業機密盜取訴訟案件才以工程師Levandowski最多面臨10年牢獄之災而告終,9月初汽車圈又迎來一宗商業機密盜取訴訟案件。

據媒體報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祕密的名義向國家高院提起訴訟,被告方為國內造車新勢力頭部車企威馬汽車及旗下共計四家公司(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

據新智駕了解,吉利起訴威馬侵害商業祕密糾紛一案在2018年已經提交,訴訟標的額達21億元,這或將是國內汽車產業知識產權糾紛索賠金額最高的訴訟案件。該案將於9月17日在上海高院進行審理。

對此,吉利汽車方面表示:“一切以法律判決為準,我們不做額外評論。”

而威馬汽車也迴應道:“公司沒有任何侵權行為,對贏得這場訴訟非常有信心。威馬汽車始終堅信正向研發、自主開發,並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截至2019年6月,威馬汽車在設計、技術等領域的專利數量已達1076項。”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羅生門緣由

在法律中,被稱為商業祕密侵權行為主要包括:

以盜竊、利誘、脅迫等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人的商業祕密;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以不正當手段手段獲取權利人商業祕密的行為;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祕密的要求,披露、使用他人的商業祕密等。

威馬官司上身,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索賠21億

儘管吉利控訴威馬侵害商業祕密的原因及細節還有待披露,但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的核心團隊成員與吉利汽車頗有淵源。

威馬汽車於2015年10月正式創立,由其創始人沈暉擔任董事長兼CEO。在此之前,沈暉曾任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兼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曾帶領團隊完成中國汽車工業歷史上最大海外併購“吉利收購沃爾沃”,並負責重組沃爾沃全球的治理架構。

新智駕了解到,威馬汽車創立時,多名核心員工均有在吉利汽車工作的經歷。沈暉在2016年時也曾對媒體稱,威馬當時擁有的核心員工200多名大多是他以前的同事。

威馬汽車合夥人兼首席運營官徐煥新博士,此前曾在沃爾沃主導新能源技術;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陸斌於2013年加入吉利汽車,任職副總經理期間完成了經銷商網絡的整合;CFO張然也曾任吉利執行董事及CFO,全面負責公司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基礎設置裝配及汽車金融體系管理等。

此案目前尚未能獲得更多的信息。但可以確定的是,在自動駕駛企業面臨資本寒冬當口,威馬多少會受一些影響。

據新智駕了解,今年3月威馬才完成C輪融資,累計融資近230億元人民幣。7月份沈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威馬正在全球尋求投資者融資,可能會籌集10億美元的資金,主要以海外融資為主。

對於D輪融資尚未有音訊的威馬汽車來說,此次案件官司涉及金額越大、拖得越久,其負面影響也會遞增。威馬如何化解這次危機,再次獲得投資人的信心與資本,還有待觀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