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去年一則吉利與長城互掐的黑公關事件引起行業軒然大波,其實涉案其中的品牌遠不止這兩家,還有陸風、奇瑞,當然,沒擺上檯面的車企則更多了,事件起因是在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有企業通過組織海量水軍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作為消費者來說,深感痛心,這不是典型的窩裡鬥嗎,不就是別人說的,我們是一盤散沙!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去年一則吉利與長城互掐的黑公關事件引起行業軒然大波,其實涉案其中的品牌遠不止這兩家,還有陸風、奇瑞,當然,沒擺上檯面的車企則更多了,事件起因是在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有企業通過組織海量水軍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作為消費者來說,深感痛心,這不是典型的窩裡鬥嗎,不就是別人說的,我們是一盤散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很多車企高管對汽車行業的內鬥表示內心充滿了憂鬱與悲憤,有某品牌高管坦言“以豐田汽車為首的日系車企為何能走向全世界?因為他們團結、不自我攻訐,日系車不斷湧現的基本車型、技術和平臺資源和各類合作或聯盟是日系品牌走向全世界的關鍵,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去年一則吉利與長城互掐的黑公關事件引起行業軒然大波,其實涉案其中的品牌遠不止這兩家,還有陸風、奇瑞,當然,沒擺上檯面的車企則更多了,事件起因是在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有企業通過組織海量水軍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作為消費者來說,深感痛心,這不是典型的窩裡鬥嗎,不就是別人說的,我們是一盤散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很多車企高管對汽車行業的內鬥表示內心充滿了憂鬱與悲憤,有某品牌高管坦言“以豐田汽車為首的日系車企為何能走向全世界?因為他們團結、不自我攻訐,日系車不斷湧現的基本車型、技術和平臺資源和各類合作或聯盟是日系品牌走向全世界的關鍵,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首先,對於國產自主品牌近些年的努力表示肯定,作為消費者,我們理應要支持國貨,作為國人我們理應要支持自主品牌。但對於惡劣的商業競爭手法應該表示強烈的抨擊,行業內鬥汙染了市場環境的同時更是拖自主品牌崛起的後腿,同時還讓外人看笑話,可以說百利無一害。

國產汽車品牌需向格力學習,向華為致敬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去年一則吉利與長城互掐的黑公關事件引起行業軒然大波,其實涉案其中的品牌遠不止這兩家,還有陸風、奇瑞,當然,沒擺上檯面的車企則更多了,事件起因是在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有企業通過組織海量水軍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作為消費者來說,深感痛心,這不是典型的窩裡鬥嗎,不就是別人說的,我們是一盤散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很多車企高管對汽車行業的內鬥表示內心充滿了憂鬱與悲憤,有某品牌高管坦言“以豐田汽車為首的日系車企為何能走向全世界?因為他們團結、不自我攻訐,日系車不斷湧現的基本車型、技術和平臺資源和各類合作或聯盟是日系品牌走向全世界的關鍵,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首先,對於國產自主品牌近些年的努力表示肯定,作為消費者,我們理應要支持國貨,作為國人我們理應要支持自主品牌。但對於惡劣的商業競爭手法應該表示強烈的抨擊,行業內鬥汙染了市場環境的同時更是拖自主品牌崛起的後腿,同時還讓外人看笑話,可以說百利無一害。

國產汽車品牌需向格力學習,向華為致敬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其實中國很多行業的自主品牌現在已經逐漸走出國門,例如格力,2019年7月,日本經濟新聞社發佈了2018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電器以20.6%的市場佔有率蟬聯全球第一,自2005年以來,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成為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典範,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去年一則吉利與長城互掐的黑公關事件引起行業軒然大波,其實涉案其中的品牌遠不止這兩家,還有陸風、奇瑞,當然,沒擺上檯面的車企則更多了,事件起因是在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有企業通過組織海量水軍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作為消費者來說,深感痛心,這不是典型的窩裡鬥嗎,不就是別人說的,我們是一盤散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很多車企高管對汽車行業的內鬥表示內心充滿了憂鬱與悲憤,有某品牌高管坦言“以豐田汽車為首的日系車企為何能走向全世界?因為他們團結、不自我攻訐,日系車不斷湧現的基本車型、技術和平臺資源和各類合作或聯盟是日系品牌走向全世界的關鍵,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首先,對於國產自主品牌近些年的努力表示肯定,作為消費者,我們理應要支持國貨,作為國人我們理應要支持自主品牌。但對於惡劣的商業競爭手法應該表示強烈的抨擊,行業內鬥汙染了市場環境的同時更是拖自主品牌崛起的後腿,同時還讓外人看笑話,可以說百利無一害。

國產汽車品牌需向格力學習,向華為致敬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其實中國很多行業的自主品牌現在已經逐漸走出國門,例如格力,2019年7月,日本經濟新聞社發佈了2018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電器以20.6%的市場佔有率蟬聯全球第一,自2005年以來,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成為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典範,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還有在近年來長期受國外政府打壓的華為,華為不僅在手機領域取得了卓越成績,華為P30在海外發售的時候,老外們連夜排隊瘋搶華為P30,場面堪比iPhone4S,相當震驚,不僅如此,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地位更是高居不下,遙遙領先的5G技術讓國外競爭對手肅然起敬更讓外國政府恐慌。在互聯網領域,以BAT為首的頭部企業也在不斷的走出國門,例如阿里巴巴的的支付寶可以說是引領了移動支付的潮流,韓國、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使用支付寶付款和微信付款,還有中國的高鐵技術等等全球領先的產業,這些才是行業的典範,這才是自主品牌所追求的目標。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去年一則吉利與長城互掐的黑公關事件引起行業軒然大波,其實涉案其中的品牌遠不止這兩家,還有陸風、奇瑞,當然,沒擺上檯面的車企則更多了,事件起因是在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有企業通過組織海量水軍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作為消費者來說,深感痛心,這不是典型的窩裡鬥嗎,不就是別人說的,我們是一盤散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很多車企高管對汽車行業的內鬥表示內心充滿了憂鬱與悲憤,有某品牌高管坦言“以豐田汽車為首的日系車企為何能走向全世界?因為他們團結、不自我攻訐,日系車不斷湧現的基本車型、技術和平臺資源和各類合作或聯盟是日系品牌走向全世界的關鍵,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首先,對於國產自主品牌近些年的努力表示肯定,作為消費者,我們理應要支持國貨,作為國人我們理應要支持自主品牌。但對於惡劣的商業競爭手法應該表示強烈的抨擊,行業內鬥汙染了市場環境的同時更是拖自主品牌崛起的後腿,同時還讓外人看笑話,可以說百利無一害。

國產汽車品牌需向格力學習,向華為致敬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其實中國很多行業的自主品牌現在已經逐漸走出國門,例如格力,2019年7月,日本經濟新聞社發佈了2018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電器以20.6%的市場佔有率蟬聯全球第一,自2005年以來,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成為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典範,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還有在近年來長期受國外政府打壓的華為,華為不僅在手機領域取得了卓越成績,華為P30在海外發售的時候,老外們連夜排隊瘋搶華為P30,場面堪比iPhone4S,相當震驚,不僅如此,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地位更是高居不下,遙遙領先的5G技術讓國外競爭對手肅然起敬更讓外國政府恐慌。在互聯網領域,以BAT為首的頭部企業也在不斷的走出國門,例如阿里巴巴的的支付寶可以說是引領了移動支付的潮流,韓國、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使用支付寶付款和微信付款,還有中國的高鐵技術等等全球領先的產業,這些才是行業的典範,這才是自主品牌所追求的目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而唯獨汽車領域不行,我國汽車產業長年被國外的汽車強國瓜分市場,當然,也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國產汽車品牌,例如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建廠,雖說這只是國產自主品牌汽車走向全球化的一小步,但無疑是讓國人可以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

回首過往,展望未來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去年一則吉利與長城互掐的黑公關事件引起行業軒然大波,其實涉案其中的品牌遠不止這兩家,還有陸風、奇瑞,當然,沒擺上檯面的車企則更多了,事件起因是在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有企業通過組織海量水軍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作為消費者來說,深感痛心,這不是典型的窩裡鬥嗎,不就是別人說的,我們是一盤散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很多車企高管對汽車行業的內鬥表示內心充滿了憂鬱與悲憤,有某品牌高管坦言“以豐田汽車為首的日系車企為何能走向全世界?因為他們團結、不自我攻訐,日系車不斷湧現的基本車型、技術和平臺資源和各類合作或聯盟是日系品牌走向全世界的關鍵,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首先,對於國產自主品牌近些年的努力表示肯定,作為消費者,我們理應要支持國貨,作為國人我們理應要支持自主品牌。但對於惡劣的商業競爭手法應該表示強烈的抨擊,行業內鬥汙染了市場環境的同時更是拖自主品牌崛起的後腿,同時還讓外人看笑話,可以說百利無一害。

國產汽車品牌需向格力學習,向華為致敬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其實中國很多行業的自主品牌現在已經逐漸走出國門,例如格力,2019年7月,日本經濟新聞社發佈了2018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電器以20.6%的市場佔有率蟬聯全球第一,自2005年以來,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成為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典範,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還有在近年來長期受國外政府打壓的華為,華為不僅在手機領域取得了卓越成績,華為P30在海外發售的時候,老外們連夜排隊瘋搶華為P30,場面堪比iPhone4S,相當震驚,不僅如此,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地位更是高居不下,遙遙領先的5G技術讓國外競爭對手肅然起敬更讓外國政府恐慌。在互聯網領域,以BAT為首的頭部企業也在不斷的走出國門,例如阿里巴巴的的支付寶可以說是引領了移動支付的潮流,韓國、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使用支付寶付款和微信付款,還有中國的高鐵技術等等全球領先的產業,這些才是行業的典範,這才是自主品牌所追求的目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而唯獨汽車領域不行,我國汽車產業長年被國外的汽車強國瓜分市場,當然,也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國產汽車品牌,例如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建廠,雖說這只是國產自主品牌汽車走向全球化的一小步,但無疑是讓國人可以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

回首過往,展望未來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年吉利創始人“李書福”也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把吉利汽車帶到現在這個高度,李書福是從1997年開始造汽車的,當時的中國,一方面對汽車的內需逐年暴增,德國大眾、日本豐田、美國通用等在華設廠的外國品牌都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卻“百病纏身”,無一拿的出手的品牌,當時民營企業資質難求,為了自己的造車夢,他奔忙於各個政府部門,在爭取國家支持上四處求告,李書福曾問時任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請命”說“請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的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去年一則吉利與長城互掐的黑公關事件引起行業軒然大波,其實涉案其中的品牌遠不止這兩家,還有陸風、奇瑞,當然,沒擺上檯面的車企則更多了,事件起因是在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有企業通過組織海量水軍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作為消費者來說,深感痛心,這不是典型的窩裡鬥嗎,不就是別人說的,我們是一盤散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很多車企高管對汽車行業的內鬥表示內心充滿了憂鬱與悲憤,有某品牌高管坦言“以豐田汽車為首的日系車企為何能走向全世界?因為他們團結、不自我攻訐,日系車不斷湧現的基本車型、技術和平臺資源和各類合作或聯盟是日系品牌走向全世界的關鍵,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首先,對於國產自主品牌近些年的努力表示肯定,作為消費者,我們理應要支持國貨,作為國人我們理應要支持自主品牌。但對於惡劣的商業競爭手法應該表示強烈的抨擊,行業內鬥汙染了市場環境的同時更是拖自主品牌崛起的後腿,同時還讓外人看笑話,可以說百利無一害。

國產汽車品牌需向格力學習,向華為致敬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其實中國很多行業的自主品牌現在已經逐漸走出國門,例如格力,2019年7月,日本經濟新聞社發佈了2018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電器以20.6%的市場佔有率蟬聯全球第一,自2005年以來,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成為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典範,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還有在近年來長期受國外政府打壓的華為,華為不僅在手機領域取得了卓越成績,華為P30在海外發售的時候,老外們連夜排隊瘋搶華為P30,場面堪比iPhone4S,相當震驚,不僅如此,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地位更是高居不下,遙遙領先的5G技術讓國外競爭對手肅然起敬更讓外國政府恐慌。在互聯網領域,以BAT為首的頭部企業也在不斷的走出國門,例如阿里巴巴的的支付寶可以說是引領了移動支付的潮流,韓國、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使用支付寶付款和微信付款,還有中國的高鐵技術等等全球領先的產業,這些才是行業的典範,這才是自主品牌所追求的目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而唯獨汽車領域不行,我國汽車產業長年被國外的汽車強國瓜分市場,當然,也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國產汽車品牌,例如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建廠,雖說這只是國產自主品牌汽車走向全球化的一小步,但無疑是讓國人可以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

回首過往,展望未來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年吉利創始人“李書福”也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把吉利汽車帶到現在這個高度,李書福是從1997年開始造汽車的,當時的中國,一方面對汽車的內需逐年暴增,德國大眾、日本豐田、美國通用等在華設廠的外國品牌都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卻“百病纏身”,無一拿的出手的品牌,當時民營企業資質難求,為了自己的造車夢,他奔忙於各個政府部門,在爭取國家支持上四處求告,李書福曾問時任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請命”說“請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的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這些艱辛,往往只有親生經歷過才懂。而當下的威馬汽車何曾不是如此,只有創過業的人才知道創業的心酸與艱苦,威馬汽車沈暉顯然也有自己的“造車夢”,他也一樣義無反顧的選擇從零開始,投入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浪潮,而現在吉利的一紙控告,難免讓人覺得有點“媳婦熬成婆,開始虐兒媳”的韻味。

寫在最後

作為用戶最關心的是誰在為打造真正的好產品而努力,誰在推動中國的新能源互聯汽車生活的變化而拼搏,他們會為情懷、體驗甚至價格買單,在他們拼搏的時候,希望不要出現額外的與造車不相干的無聊事情出現,希望看到更多的是每家站在用戶的角度如何打磨產品、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看到的是如何一步步搶佔合資品牌的份額,將自主品牌如何一步步的推向外國市場,讓國人驕傲,共同做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動行業發展,是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責任和格局,眼睛抬高一些,放遠一些,共同建立良好的商業競爭環境!


"

本人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車主及汽車行業從業者,想從車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最近業內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首度正面碰撞及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及消費者的訴求。

傳統車企狙擊造車新勢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就在近日,汽車行業的一場訴訟案引起來行業的廣泛關注,原告方為近年來風光無限的國產汽車龍頭企業吉利汽車,被告方為初創造車新勢力品牌威馬汽車,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額高達上21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訟訴賠付金額最高的商業祕密糾紛案。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我看見這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想法是傳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開刀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正面交鋒遲早會有,但我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並且是以這樣的形式,21億的賠付金額對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對於羽翼未滿的造車新勢力更可以說是天價了,而涉案其中的威馬汽車正處於D輪融資的關鍵時期,顯然這次吉利是想把威馬汽車扼殺在成長初期,其次,這次的案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營銷宣傳效果,不管最終法院判定結果如何,對吉利汽車來說都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有以大欺小之嫌,有打壓造車新勢力之嫌,別忘了,後進的企業都會學習和借鑑前面的企業,吉利當年也是如此,消費者都不傻。

吉利與威馬的關係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圈內的人多少都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有所耳聞,而這名汽車行業的老兵正是原吉利集團副總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有著幾十年國內外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他帶領了吉利成功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主導了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區的落地並扭虧為盈,可以說是吉利的功臣。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長年身處高管職位的他有著一顆“躁動的心”,在全球擁抱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創業,也就有了現在的威馬汽車,而吉利控告威馬汽車主要原因就是威馬汽車大部分高層職位都曾經效力于吉利集團,例如原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陸斌是現任威馬汽車副總,還有威馬現任CFO張然曾經擔任吉利CFO等等。

新能源汽車趨勢不可逆擋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口,其實從各個國家推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就可以看出,汽車工業將掀起史無前例的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是新時代的風向標,而我國著重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是想在長年位於人後的汽車產業中能夠通過換新賽道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線取得領先的成績,實現“換道超車”,同時也可以擺脫我國長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和踐行建設綠色家園,美麗中國這一願景。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為什麼說是新賽道?相比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尚處於不斷追趕的學習姿態,且大多核心技術及專利都在他人之手,於此配套的供應鏈巨頭也大多屬於外資企業,在整個GDP中汽車產業僅次於第一大產業房地產,國家急、有識之士急,汽車領域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士急,而新能源汽車對所以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新鮮產業,由於新能源汽車結構上的不同,所以在技術差距上沒有那麼明顯,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上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更有利於國產自主品牌在這一新賽道發力。

新造車勢力難嗎?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近些年,中國汽車產業誕生了一批新鮮血液,他們是中國汽車產業中的“瘋子”,人們將他們統稱為“造車新勢力”,有人說他們是“互聯網造車”,也有人說他們是“PPT造車”。上百家新勢力造車品牌如今進入賽道的僅剩數十家,而這數十家目前也是在泥濘中奔跑,他們正在槍林彈雨之後接著一輪輪闖關,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他們不僅要克服自身在資金、研發、製造、生產、交付等諸多問題,要會面臨著外部更加嚴酷的環境和猶如巨人般的傳統車企的圍剿,威馬汽車也正是這一賽道的領跑者之一,他們難嗎?怎一個“難”字了得。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但殘酷的競爭中孕育著變革與新生,中國汽車行業從未有如此般熱鬧非凡,也許今後他們之中會有一家猶如“特斯拉”一般的車企帶領國產汽車走向新高度,不可否認他們給中國汽車行業添加了一抹亮色,並且在我國汽車工業“新四化”的趨勢下貢獻出了無可厚非的作用,對此我想說,可以不認同,但不必貶低。

汽車工業國產當自強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汽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民用產品之一,通過一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水平就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工業水準,中國是汽車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是汽車工業強國嗎?很顯然不是,雖然近年來國產汽車品牌品牌發展迅猛,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這還遠遠不夠。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根據中汽協報告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份額屢屢跌破40%的紅線,7月份再次跌入低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低至36.2%,也是連續四個月低於40%,當然,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時間較短,基礎差,技術持續性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年保持如此現狀難道沒有更深層的原因了嗎?我國市場汽車市場份額長年被合資車及進口車霸佔,大多數自主品牌的起步時間確實較晚,但這也並不是其“失敗”的理由。

國產車企的內鬥與紛爭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去年一則吉利與長城互掐的黑公關事件引起行業軒然大波,其實涉案其中的品牌遠不止這兩家,還有陸風、奇瑞,當然,沒擺上檯面的車企則更多了,事件起因是在2018年10月18日,長城汽車發表聲明,稱有企業通過組織海量水軍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裡不一。作為消費者來說,深感痛心,這不是典型的窩裡鬥嗎,不就是別人說的,我們是一盤散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很多車企高管對汽車行業的內鬥表示內心充滿了憂鬱與悲憤,有某品牌高管坦言“以豐田汽車為首的日系車企為何能走向全世界?因為他們團結、不自我攻訐,日系車不斷湧現的基本車型、技術和平臺資源和各類合作或聯盟是日系品牌走向全世界的關鍵,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首先,對於國產自主品牌近些年的努力表示肯定,作為消費者,我們理應要支持國貨,作為國人我們理應要支持自主品牌。但對於惡劣的商業競爭手法應該表示強烈的抨擊,行業內鬥汙染了市場環境的同時更是拖自主品牌崛起的後腿,同時還讓外人看笑話,可以說百利無一害。

國產汽車品牌需向格力學習,向華為致敬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其實中國很多行業的自主品牌現在已經逐漸走出國門,例如格力,2019年7月,日本經濟新聞社發佈了2018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電器以20.6%的市場佔有率蟬聯全球第一,自2005年以來,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成為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典範,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還有在近年來長期受國外政府打壓的華為,華為不僅在手機領域取得了卓越成績,華為P30在海外發售的時候,老外們連夜排隊瘋搶華為P30,場面堪比iPhone4S,相當震驚,不僅如此,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地位更是高居不下,遙遙領先的5G技術讓國外競爭對手肅然起敬更讓外國政府恐慌。在互聯網領域,以BAT為首的頭部企業也在不斷的走出國門,例如阿里巴巴的的支付寶可以說是引領了移動支付的潮流,韓國、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使用支付寶付款和微信付款,還有中國的高鐵技術等等全球領先的產業,這些才是行業的典範,這才是自主品牌所追求的目標。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而唯獨汽車領域不行,我國汽車產業長年被國外的汽車強國瓜分市場,當然,也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國產汽車品牌,例如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建廠,雖說這只是國產自主品牌汽車走向全球化的一小步,但無疑是讓國人可以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

回首過往,展望未來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當年吉利創始人“李書福”也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把吉利汽車帶到現在這個高度,李書福是從1997年開始造汽車的,當時的中國,一方面對汽車的內需逐年暴增,德國大眾、日本豐田、美國通用等在華設廠的外國品牌都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卻“百病纏身”,無一拿的出手的品牌,當時民營企業資質難求,為了自己的造車夢,他奔忙於各個政府部門,在爭取國家支持上四處求告,李書福曾問時任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請命”說“請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的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這些艱辛,往往只有親生經歷過才懂。而當下的威馬汽車何曾不是如此,只有創過業的人才知道創業的心酸與艱苦,威馬汽車沈暉顯然也有自己的“造車夢”,他也一樣義無反顧的選擇從零開始,投入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浪潮,而現在吉利的一紙控告,難免讓人覺得有點“媳婦熬成婆,開始虐兒媳”的韻味。

寫在最後

作為用戶最關心的是誰在為打造真正的好產品而努力,誰在推動中國的新能源互聯汽車生活的變化而拼搏,他們會為情懷、體驗甚至價格買單,在他們拼搏的時候,希望不要出現額外的與造車不相干的無聊事情出現,希望看到更多的是每家站在用戶的角度如何打磨產品、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看到的是如何一步步搶佔合資品牌的份額,將自主品牌如何一步步的推向外國市場,讓國人驕傲,共同做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動行業發展,是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責任和格局,眼睛抬高一些,放遠一些,共同建立良好的商業競爭環境!


致威馬、吉利車主的一封公開信,不要讓合資品牌再嘲笑我們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