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交通出名了!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16家媒體關注'

"

8月5日下午,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網,中新社、中國交通報、新華日報等16家中央級、省級媒體的記者,在蘇州開展“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行進式採訪報道,聚焦蘇州交通。

從高科技的蘇州交通運輸指揮中心,到便捷的跨省公交線路車站,再到打造中的環太湖文化示範公路現場,以百姓需求為追求、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理念貫穿其中,“人悅其行”的畫面不時可見。

安全交通

交通“大腦”實時掌控水陸出行動態

重大事件處置時間縮短近20%

400公里市管高速,800公里普通國省幹線公路,2786公里通航水域;1.2萬輛“兩客一危”重點營運車輛,1623艘旅遊船艇,5137輛公交車和4803輛出租車;38個水上風景旅遊區、742個港口危險品儲罐……水陸交通領域24小時的一舉一動,都在蘇州交通“大腦”的掌控中。這個“大腦”,就是蘇州市交通運輸指揮中心。

蘇州交通運輸指揮中心主任胡華龍介紹,該中心於2015年12月正式投入運行,是全國地級市中第一家取消二級中心、實行扁平化指揮的綜合性交通運輸指揮中心。該中心整合了原先的6個監控中心和2個服務熱線,即公路、運管、海事、蘇嘉杭、繞城、蘇嘉甬高速監控中心和96196交通服務熱線、蘇汽熱線,具有“日常監管、應急指揮、數據分析、信息服務”四大職能,對蘇州交通運輸行業重點領域進行動態監管。

運行近4年來,該中心充分發揮了監測、預警、協調、指揮和信息服務等功能,在全市交通資源綜合調配及應急處置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與公安、旅遊、環保、氣象、市容市政等部門的協同合作,該中心在各方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建立起陸上“一路三方”“一車三方”,水上“1+N”的聯動聯勤監管模式,有效提升了全市交通運輸網絡的監管水平。同時,通過對“兩客一危”、出租車、公交車、軌道交通、有軌電車等運行數據的實時監管和合成分析,該中心還可實時掌握公共交通運行狀態,科學應對大客流等,有效保障全市公共交通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

該中心承擔了全市交通應急總指揮職責,對行業內突發事件進行統一調度處置,運行以來將重大事件處置時間縮短了近20%,將路網通達能力提高15%以上。以路網事件為例,在“大腦”的指揮下,蘇州交通部門可及時指揮調度附近的執法人員、應急隊伍趕赴現場進行處置和救援。2017年度,蘇州市交通運輸指揮中心共接報處置各類路網事件近2萬起,其中救助人員、清排障車輛等1萬多起,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眾人身及財產安全。

同時,藉助“大腦”數據,“蘇州交通運輸”官方微信上向市民提供公路路況、公交線路站點、軌道線路站點、停車場、鐵路車票等12類交通信息的查詢服務,同時提供召出租車、查詢失物、諮詢投訴等7類服務。目前,蘇州市交通運輸中心熱線的日均話務量已達到1800單左右,成為蘇州交通行業瞭解民意的重要渠道。

便捷交通

融入長三角,跨省坐公交

蘇州開通毗鄰線路37條

“原來坐公交從吳江黎裡去上海青浦,到交界處要下車換乘,現在可以1條線路坐到底。”吳江區運輸管理處客運管理科科長劉歡說。

作為江浙滬三省市交匯的核心區域,吳江區東部與上海青浦區接壤,南部與浙江嘉興市秀洲區、桐鄉市接壤,西部與湖州市南潯區接壤。看著距離挺近,由於分屬三省市管轄,原先居民公交出行並不順暢。

劉歡介紹,以吳江區黎裡鎮為例,當地居民想去青浦,沿318國道往東坐到元蕩公交首末站,線路就終止了,乘客在這裡下車後,再去換乘青浦區的公交車。雖然是站內換乘,但是上車下車、候車總是多了一番折騰。今年3月6日開始,兩地開通7618路公交車,定時發班,高峰30分鐘,平峰45分鐘,兩地居民在沿途任何一個站點坐車,都可以直接到達對方腹地。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實施,吳江區在跨省公交開行方面先行先試,目前已開通了對接湖州南潯、嘉興烏鎮、上海青浦的9條互聯互通公交線路,其中6條跨省,3條毗鄰換乘。今年3月6日開通的公交7618路,在青浦金澤汽車站、吳江黎裡旅遊集散中心分別形成了以公交站臺為中心的換乘節點,開通以來月客流保持在2.1萬人次左右。

劉歡說,下一步,還將研究推動跨省公交機制體制對接,加快落實毗鄰地區公交“一卡通”,實現區域間公交聯動共享。各自銜接了本地原有公交線網,計劃把7618路等毗鄰線路與區域內的公交線網相銜接,實現兩地公交網絡的整體對接,最終可以實現上海地鐵17號線與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的對接。

不僅是吳江,包括崑山開通的公交C3、C5、C6線,太倉開通的“滬太”班車公交化快線等在內,目前蘇州共擁有毗鄰線路37條。其中縣際毗鄰線路17條,主要服務於蘇州大市內各縣區間的日常交通聯繫;市際毗鄰線路1條,與無錫市對接;省際毗鄰線路19條,開行方向主要為上海嘉定、青浦以及浙江桐鄉、南潯等地。如今,乘坐公交便可輕鬆玩轉蘇州的周莊、黎裡和錦溪,上海的朱家角,浙江的烏鎮、西塘和南潯等眾多知名古鎮。

吳韻交通

一彎“太湖藍”彰顯個性

環太湖打造文化示範公路

路,不僅是人流車流的通道,還是串聯沿線自然美景,展示當地文化特色,具備休閒、旅遊功能的載體。這是蘇州農村公路的新面貌。

2018年,蘇州著手重點打造“一核四片”的文化農路品牌集群:“一核”為“吳風雅韻、水墨絲路”現代農路新樣板;“四片”為東部“經緯陽澄湖”、南部“水鄉珍珠鏈”、西部“太湖風景線”以及北部“沿江生態圈”。與此同時,蘇州還推進了“海棠花紅路”“黨員示範路”和“環太湖黨建文化路”的建設。當年,蘇州成功創建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市”,並有8個縣市區(不含工業園區)成功創建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目前,蘇州正在打造環太湖文化公路示範工程,今年重點打造的是吳中區段,全長186.7公里,起於光福,終於東山,由1條環湖主線、6條連接線組成。吳中區公路管理處副主任華志偉介紹,環太湖路沿線美景怡人,人文內涵豐富。其中,146公里長的主線,北起光福鎮,途經太湖大橋、西山諸島、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東山景區,最後經濱湖大道至吳江交界;6條連接線40.7公里,分別串聯漁洋山、陰山橫山、東山景區、太湖園博園、旺山景區和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等自然、人文景區。

為滿足市民遊客的個性化需求,休閒、健身等功能也在逐漸納入農村公路中。全長約23公里的“太湖藍”段已於2017年12月建成通車,是環太湖路光福至東山的重要路段,因道路兩側的亮藍色自行車專用道而得名。“太湖藍”段在道路兩側各有約1.25-1.5米寬的自行車專用道彩色防滑塗料層罩面,可供行人、跑步運動者、自行車騎行者使用。這彎“太湖藍”不僅增添了靚麗的色彩,還能有效減少自行車制動距離,減少由於靠近太湖邊、路面易溼滑帶來的安全隱患。

蘇州市公路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蘇州環太湖路不僅是“平安放心路”“百姓致富路”,而且是 “太湖文化路”“革命紅色路”“綠色生態路”和“休閒旅遊路”,通過歷史文化、時代文化、生態文化等元素的融入,力爭打造成獨具蘇州特色、具有示範效應的 “紅韻太湖、水墨絲路”。

(蘇報融媒記者 徐蘊海)

(責編:嚴 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