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集體生活,意味著限制與約束,與自由任性的個體主義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階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集體生活,意味著限制與約束,與自由任性的個體主義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階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日常中,也有很多受挫的機會。

老師要求大家把小板凳疊放在一起,這個小男孩怎麼調整,都沒有辦法按正確的方式放好板凳。

老師提醒他換個面,可換個面後還是放不進去,男孩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臉上寫滿了無助和無奈。

最終,男孩放好了板凳,但他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是我們大人看不見的。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集體生活,意味著限制與約束,與自由任性的個體主義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階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日常中,也有很多受挫的機會。

老師要求大家把小板凳疊放在一起,這個小男孩怎麼調整,都沒有辦法按正確的方式放好板凳。

老師提醒他換個面,可換個面後還是放不進去,男孩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臉上寫滿了無助和無奈。

最終,男孩放好了板凳,但他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是我們大人看不見的。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了這些片段,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挺不容易的,很多在我們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場景,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學習。

他們要在幼兒園裡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疊被子……還要學會自己處理情緒,面對困難,接受失敗。

如果家長理解了“幼兒園不是NEVERLAND,孩子經歷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或許能更加坦然地接受孩子面臨的種種挑戰,開始慢慢放手,讓他獨立去面對,去成長。

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除了分離焦慮和生活上的困難,最讓家長擔心的,可能就是幼兒園裡的社交問題了。欺負與被欺負,是媽媽群裡經久不衰的話題。

在《幼兒園》裡,你會看見,你所擔心的孤立、霸凌、攻擊,每天都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著。

一個看起來很霸道的小男孩突然發難,惡狠狠地衝他身後的小女孩吼道:“你給我坐著。”女孩嚇得身子往後一縮,像一隻受驚的小動物。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集體生活,意味著限制與約束,與自由任性的個體主義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階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日常中,也有很多受挫的機會。

老師要求大家把小板凳疊放在一起,這個小男孩怎麼調整,都沒有辦法按正確的方式放好板凳。

老師提醒他換個面,可換個面後還是放不進去,男孩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臉上寫滿了無助和無奈。

最終,男孩放好了板凳,但他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是我們大人看不見的。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了這些片段,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挺不容易的,很多在我們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場景,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學習。

他們要在幼兒園裡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疊被子……還要學會自己處理情緒,面對困難,接受失敗。

如果家長理解了“幼兒園不是NEVERLAND,孩子經歷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或許能更加坦然地接受孩子面臨的種種挑戰,開始慢慢放手,讓他獨立去面對,去成長。

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除了分離焦慮和生活上的困難,最讓家長擔心的,可能就是幼兒園裡的社交問題了。欺負與被欺負,是媽媽群裡經久不衰的話題。

在《幼兒園》裡,你會看見,你所擔心的孤立、霸凌、攻擊,每天都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著。

一個看起來很霸道的小男孩突然發難,惡狠狠地衝他身後的小女孩吼道:“你給我坐著。”女孩嚇得身子往後一縮,像一隻受驚的小動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另一旁,四個小孩圍坐在一起,其中一個穿橘色衣服的男孩正用方言呵斥趴在桌上的孩子:“你莫挨著我坐聽到沒有。”

他身邊男孩見狀,也用同樣的語氣,對趴桌上的孩子惡語相向:“我不喜歡跟你對著坐你聽到沒有啊。”

見有人認同模仿自己,穿橘色衣服的男孩顯得很高興,又笑著補了句:“看到都心裡煩。”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集體生活,意味著限制與約束,與自由任性的個體主義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階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日常中,也有很多受挫的機會。

老師要求大家把小板凳疊放在一起,這個小男孩怎麼調整,都沒有辦法按正確的方式放好板凳。

老師提醒他換個面,可換個面後還是放不進去,男孩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臉上寫滿了無助和無奈。

最終,男孩放好了板凳,但他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是我們大人看不見的。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了這些片段,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挺不容易的,很多在我們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場景,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學習。

他們要在幼兒園裡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疊被子……還要學會自己處理情緒,面對困難,接受失敗。

如果家長理解了“幼兒園不是NEVERLAND,孩子經歷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或許能更加坦然地接受孩子面臨的種種挑戰,開始慢慢放手,讓他獨立去面對,去成長。

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除了分離焦慮和生活上的困難,最讓家長擔心的,可能就是幼兒園裡的社交問題了。欺負與被欺負,是媽媽群裡經久不衰的話題。

在《幼兒園》裡,你會看見,你所擔心的孤立、霸凌、攻擊,每天都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著。

一個看起來很霸道的小男孩突然發難,惡狠狠地衝他身後的小女孩吼道:“你給我坐著。”女孩嚇得身子往後一縮,像一隻受驚的小動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另一旁,四個小孩圍坐在一起,其中一個穿橘色衣服的男孩正用方言呵斥趴在桌上的孩子:“你莫挨著我坐聽到沒有。”

他身邊男孩見狀,也用同樣的語氣,對趴桌上的孩子惡語相向:“我不喜歡跟你對著坐你聽到沒有啊。”

見有人認同模仿自己,穿橘色衣服的男孩顯得很高興,又笑著補了句:“看到都心裡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除了語言暴力,肢體衝突也是隨時都可能發生。

課堂上,老師教小朋友認識空氣。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塑料袋,讓他們在裡面裝滿空氣。兩個男孩因此大打出手,一個不滿對方抓了自己的空氣,一個不以為然。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集體生活,意味著限制與約束,與自由任性的個體主義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階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日常中,也有很多受挫的機會。

老師要求大家把小板凳疊放在一起,這個小男孩怎麼調整,都沒有辦法按正確的方式放好板凳。

老師提醒他換個面,可換個面後還是放不進去,男孩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臉上寫滿了無助和無奈。

最終,男孩放好了板凳,但他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是我們大人看不見的。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了這些片段,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挺不容易的,很多在我們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場景,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學習。

他們要在幼兒園裡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疊被子……還要學會自己處理情緒,面對困難,接受失敗。

如果家長理解了“幼兒園不是NEVERLAND,孩子經歷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或許能更加坦然地接受孩子面臨的種種挑戰,開始慢慢放手,讓他獨立去面對,去成長。

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除了分離焦慮和生活上的困難,最讓家長擔心的,可能就是幼兒園裡的社交問題了。欺負與被欺負,是媽媽群裡經久不衰的話題。

在《幼兒園》裡,你會看見,你所擔心的孤立、霸凌、攻擊,每天都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著。

一個看起來很霸道的小男孩突然發難,惡狠狠地衝他身後的小女孩吼道:“你給我坐著。”女孩嚇得身子往後一縮,像一隻受驚的小動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另一旁,四個小孩圍坐在一起,其中一個穿橘色衣服的男孩正用方言呵斥趴在桌上的孩子:“你莫挨著我坐聽到沒有。”

他身邊男孩見狀,也用同樣的語氣,對趴桌上的孩子惡語相向:“我不喜歡跟你對著坐你聽到沒有啊。”

見有人認同模仿自己,穿橘色衣服的男孩顯得很高興,又笑著補了句:“看到都心裡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除了語言暴力,肢體衝突也是隨時都可能發生。

課堂上,老師教小朋友認識空氣。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塑料袋,讓他們在裡面裝滿空氣。兩個男孩因此大打出手,一個不滿對方抓了自己的空氣,一個不以為然。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以上畫面可能會引發你的感嘆:“孩子的世界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單純,成人有的很多東西,孩子之間也有。”繼而生出擔心,“我的孩子會被孤立被攻擊嗎?”

事實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兒園就是孩子的“江湖”。

在這裡,他們碰撞、衝突、攻擊與被攻擊,通過最原始的磨合方式,體會並學習與人相處的奧祕。

但這只是事物的一面,片中還有很多正能量滿滿的溫暖鏡頭,透過這些鏡頭,我們看見孤立、攻擊的另一面是合作與友誼。

上午活動中發生衝突的孩子,午睡時已和好如初,兩人趁老師不注意,牽著小手偷偷講話,一副親熱無間的樣子。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集體生活,意味著限制與約束,與自由任性的個體主義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階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日常中,也有很多受挫的機會。

老師要求大家把小板凳疊放在一起,這個小男孩怎麼調整,都沒有辦法按正確的方式放好板凳。

老師提醒他換個面,可換個面後還是放不進去,男孩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臉上寫滿了無助和無奈。

最終,男孩放好了板凳,但他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是我們大人看不見的。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了這些片段,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挺不容易的,很多在我們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場景,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學習。

他們要在幼兒園裡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疊被子……還要學會自己處理情緒,面對困難,接受失敗。

如果家長理解了“幼兒園不是NEVERLAND,孩子經歷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或許能更加坦然地接受孩子面臨的種種挑戰,開始慢慢放手,讓他獨立去面對,去成長。

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除了分離焦慮和生活上的困難,最讓家長擔心的,可能就是幼兒園裡的社交問題了。欺負與被欺負,是媽媽群裡經久不衰的話題。

在《幼兒園》裡,你會看見,你所擔心的孤立、霸凌、攻擊,每天都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著。

一個看起來很霸道的小男孩突然發難,惡狠狠地衝他身後的小女孩吼道:“你給我坐著。”女孩嚇得身子往後一縮,像一隻受驚的小動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另一旁,四個小孩圍坐在一起,其中一個穿橘色衣服的男孩正用方言呵斥趴在桌上的孩子:“你莫挨著我坐聽到沒有。”

他身邊男孩見狀,也用同樣的語氣,對趴桌上的孩子惡語相向:“我不喜歡跟你對著坐你聽到沒有啊。”

見有人認同模仿自己,穿橘色衣服的男孩顯得很高興,又笑著補了句:“看到都心裡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除了語言暴力,肢體衝突也是隨時都可能發生。

課堂上,老師教小朋友認識空氣。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塑料袋,讓他們在裡面裝滿空氣。兩個男孩因此大打出手,一個不滿對方抓了自己的空氣,一個不以為然。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以上畫面可能會引發你的感嘆:“孩子的世界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單純,成人有的很多東西,孩子之間也有。”繼而生出擔心,“我的孩子會被孤立被攻擊嗎?”

事實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兒園就是孩子的“江湖”。

在這裡,他們碰撞、衝突、攻擊與被攻擊,通過最原始的磨合方式,體會並學習與人相處的奧祕。

但這只是事物的一面,片中還有很多正能量滿滿的溫暖鏡頭,透過這些鏡頭,我們看見孤立、攻擊的另一面是合作與友誼。

上午活動中發生衝突的孩子,午睡時已和好如初,兩人趁老師不注意,牽著小手偷偷講話,一副親熱無間的樣子。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小女孩觀察到身邊男孩離開媽媽的失落,主動給他剝了一個雞蛋,還很細心地留著雞蛋底部的殼,叮囑男孩拿著下面吃。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集體生活,意味著限制與約束,與自由任性的個體主義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階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日常中,也有很多受挫的機會。

老師要求大家把小板凳疊放在一起,這個小男孩怎麼調整,都沒有辦法按正確的方式放好板凳。

老師提醒他換個面,可換個面後還是放不進去,男孩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臉上寫滿了無助和無奈。

最終,男孩放好了板凳,但他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是我們大人看不見的。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了這些片段,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挺不容易的,很多在我們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場景,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學習。

他們要在幼兒園裡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疊被子……還要學會自己處理情緒,面對困難,接受失敗。

如果家長理解了“幼兒園不是NEVERLAND,孩子經歷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或許能更加坦然地接受孩子面臨的種種挑戰,開始慢慢放手,讓他獨立去面對,去成長。

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除了分離焦慮和生活上的困難,最讓家長擔心的,可能就是幼兒園裡的社交問題了。欺負與被欺負,是媽媽群裡經久不衰的話題。

在《幼兒園》裡,你會看見,你所擔心的孤立、霸凌、攻擊,每天都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著。

一個看起來很霸道的小男孩突然發難,惡狠狠地衝他身後的小女孩吼道:“你給我坐著。”女孩嚇得身子往後一縮,像一隻受驚的小動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另一旁,四個小孩圍坐在一起,其中一個穿橘色衣服的男孩正用方言呵斥趴在桌上的孩子:“你莫挨著我坐聽到沒有。”

他身邊男孩見狀,也用同樣的語氣,對趴桌上的孩子惡語相向:“我不喜歡跟你對著坐你聽到沒有啊。”

見有人認同模仿自己,穿橘色衣服的男孩顯得很高興,又笑著補了句:“看到都心裡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除了語言暴力,肢體衝突也是隨時都可能發生。

課堂上,老師教小朋友認識空氣。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塑料袋,讓他們在裡面裝滿空氣。兩個男孩因此大打出手,一個不滿對方抓了自己的空氣,一個不以為然。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以上畫面可能會引發你的感嘆:“孩子的世界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單純,成人有的很多東西,孩子之間也有。”繼而生出擔心,“我的孩子會被孤立被攻擊嗎?”

事實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兒園就是孩子的“江湖”。

在這裡,他們碰撞、衝突、攻擊與被攻擊,通過最原始的磨合方式,體會並學習與人相處的奧祕。

但這只是事物的一面,片中還有很多正能量滿滿的溫暖鏡頭,透過這些鏡頭,我們看見孤立、攻擊的另一面是合作與友誼。

上午活動中發生衝突的孩子,午睡時已和好如初,兩人趁老師不注意,牽著小手偷偷講話,一副親熱無間的樣子。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小女孩觀察到身邊男孩離開媽媽的失落,主動給他剝了一個雞蛋,還很細心地留著雞蛋底部的殼,叮囑男孩拿著下面吃。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孩子們也會聚在一起開心地玩遊戲,聊些有趣的話題。

比如,討論今天是星期幾,說到已經星期四,很快就會放週末假時,兩個孩子高興得蹦了起來;他們也會像大人一樣,掰掰世界盃八卦,討論中國隊厲不厲害。

"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影片簡介:

《幼兒園》是獨立製片人張以慶的作品。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裡,孩子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分離焦慮大聲哭鬧,會為了偶然的爭執大打出手……本片從籌拍到正式完成後期製作共歷時3年,榮獲了第十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獎。

適影範圍:家有幼兒園寶貝的家長,尤其是初入園寶貝的家長

假期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馬上又要開學了。

昨天和幾個孩子剛入園的新手媽媽聚會,大家都在吐槽,擔心剛剛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孩子,回家玩幾天,會不會再次爆發分離焦慮。

我開玩笑地說:“要說分離焦慮,家長比孩子嚴重,瞧你們這狀態,孩子沒想那麼多,幾個老母親倒是操碎了心。”

不過玩笑歸玩笑,我內心其實很理解這種感受。

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真是擱了十二顆心在孩子身上,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有跟同學打架嗎?上課有好好聽講嗎?……好多好多問題。

記得開學前我分享了《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收到好多留言,從大家描述的細節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擔心。

而且,不只是新手媽媽,哪怕孩子已進入中班、大班,家長也還是很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怎樣。

  • 是融入還是孤單?是開心還是悶悶不樂?
  • 有沒有被同學欺負?老師有公平對待嗎?
  • ……

曾以智障兒舟舟為原型拍攝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獲得國際大獎的獨立製片人張以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角度,決心拍一部以孩子為主題的紀錄片,真實再現幼兒園生活。

張以慶選擇了武漢一家幼兒園作為拍攝對象,理由是武漢的幼兒園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家幼兒園就是一百多年前由張之洞在武漢創立的。

攝製組進入幼兒園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比較、篩選,在園方的配合下,最後按小、中、大,每級各選了一個班級。為了保證與孩子一樣的視角,學油畫出身的攝像師劉德東,或蹲或趴在幼兒園裡呆了足足14個月。

歷時三年後,這部名叫《幼兒園》的紀錄片終於問世。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國際評委評價它“完美而清晰地展現了童年生活本身”,看過的家長感嘆道“這才是孩子的世界,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而整部片,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鏡頭前,孩子和父母分離時歇斯底里的哭鬧、穿不好衣服時的尷尬,突如其來的爭執,把飯菜弄到滿身都是的無奈,眼看身邊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自己媽媽還沒來時的焦急……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成長曆程啊,看完後,擔心莫名地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接納。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1、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我要回家!”影片開頭,是小朋友踏入幼兒園第一天,死死抱著轉身離去的媽媽不放手,哭聲響亮。

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媽媽都熟悉。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執著的孩子,苦苦哀求老師:“讓我回家吧。”

間歇性傷感的孩子,原本安靜地坐著,看見其它小朋友哭,瞬間崩潰。

抱著僥倖心的孩子,一直到吃午飯都很冷靜,卻在午睡時“全線潰敗”,哇地大哭起來:“不是說吃完飯就回家,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我不要在幼兒園睡覺!”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哭泣後的鼻涕還沒來得及擦拭,掉進了碗裡。可憐又可愛的小表情,讓人心疼。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打怪升級”,分離就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第一關。

離開父母安全的懷抱,來到陌生的環境,吃自己可能不喜歡的飯菜,和不熟悉的人同處一室,被老師用相似的規則約束著。

這時候,哭泣,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方式。

很多媽媽都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忍不住臆想,是不是幼兒園有什麼問題,或者孩子自身有什麼問題。

看完這部片,你就理解了:“哦,原來大家都一樣。”

幾乎所有孩子都曾哭著講,我不要上學。

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反抗都不代表幼兒園有問題,也不代表孩子的適應力有問題。

它只是一個孩子由個體到集體,蛻變的過程。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印象最深是那個總是被最後一個接走的男孩,其它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他一個人坐在窗臺前左顧右盼,眼角掛著淚。小臉上都是委屈,不停地回頭望向另外一個門,生怕媽媽會從另外一邊進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著這副畫面,我忍不住想,幼兒園大概就是我們人生初嘗孤獨的起點吧,硬生生被拋向人群,拋向集體主義。

一天天長大後,才知道那最初的孤獨只是個伏筆。於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雖心有不忍,但也清楚了,這就是成長的必需。

2、那些孩子在幼兒園裡可能遭遇的困難

漸漸走出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環境後,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仍然需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

吃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飯菜就會撒到身上。同學會不會笑,老師會不會批評?小女孩先是愣住,繼而躊躇了很久,才終於小心翼翼地報告:“老師,潑了。”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穿衣也不比吃飯簡單,這個叫陳志鵬的小男孩,已經和外套“戰鬥”了十來分鐘。怎麼穿都不對,好不容易穿好一隻袖管,另一隻又錯了位。男孩氣得把衣服狠狠丟在床上,但過了一會,沒人幫忙的他,不得不重新拿起衣服,再次嘗試。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幼兒園裡規則比家裡多,以前自由散漫的孩子難免遭遇“打擊”。

片中名叫馬玉蘭的小女孩,因為太過活潑調皮,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大家端端正正坐著上課的時候,馬玉蘭自顧自站到了椅子上,她的行為立即招來了老師的呵斥:“馬玉蘭,在幹嘛,坐好!”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集體生活,意味著限制與約束,與自由任性的個體主義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孩子需要在幼兒園階段,完成最基本的“融入”,這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日常中,也有很多受挫的機會。

老師要求大家把小板凳疊放在一起,這個小男孩怎麼調整,都沒有辦法按正確的方式放好板凳。

老師提醒他換個面,可換個面後還是放不進去,男孩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臉上寫滿了無助和無奈。

最終,男孩放好了板凳,但他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是我們大人看不見的。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了這些片段,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挺不容易的,很多在我們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場景,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學習。

他們要在幼兒園裡學習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疊被子……還要學會自己處理情緒,面對困難,接受失敗。

如果家長理解了“幼兒園不是NEVERLAND,孩子經歷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或許能更加坦然地接受孩子面臨的種種挑戰,開始慢慢放手,讓他獨立去面對,去成長。

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除了分離焦慮和生活上的困難,最讓家長擔心的,可能就是幼兒園裡的社交問題了。欺負與被欺負,是媽媽群裡經久不衰的話題。

在《幼兒園》裡,你會看見,你所擔心的孤立、霸凌、攻擊,每天都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著。

一個看起來很霸道的小男孩突然發難,惡狠狠地衝他身後的小女孩吼道:“你給我坐著。”女孩嚇得身子往後一縮,像一隻受驚的小動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另一旁,四個小孩圍坐在一起,其中一個穿橘色衣服的男孩正用方言呵斥趴在桌上的孩子:“你莫挨著我坐聽到沒有。”

他身邊男孩見狀,也用同樣的語氣,對趴桌上的孩子惡語相向:“我不喜歡跟你對著坐你聽到沒有啊。”

見有人認同模仿自己,穿橘色衣服的男孩顯得很高興,又笑著補了句:“看到都心裡煩。”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除了語言暴力,肢體衝突也是隨時都可能發生。

課堂上,老師教小朋友認識空氣。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塑料袋,讓他們在裡面裝滿空氣。兩個男孩因此大打出手,一個不滿對方抓了自己的空氣,一個不以為然。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以上畫面可能會引發你的感嘆:“孩子的世界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單純,成人有的很多東西,孩子之間也有。”繼而生出擔心,“我的孩子會被孤立被攻擊嗎?”

事實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兒園就是孩子的“江湖”。

在這裡,他們碰撞、衝突、攻擊與被攻擊,通過最原始的磨合方式,體會並學習與人相處的奧祕。

但這只是事物的一面,片中還有很多正能量滿滿的溫暖鏡頭,透過這些鏡頭,我們看見孤立、攻擊的另一面是合作與友誼。

上午活動中發生衝突的孩子,午睡時已和好如初,兩人趁老師不注意,牽著小手偷偷講話,一副親熱無間的樣子。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小女孩觀察到身邊男孩離開媽媽的失落,主動給他剝了一個雞蛋,還很細心地留著雞蛋底部的殼,叮囑男孩拿著下面吃。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孩子們也會聚在一起開心地玩遊戲,聊些有趣的話題。

比如,討論今天是星期幾,說到已經星期四,很快就會放週末假時,兩個孩子高興得蹦了起來;他們也會像大人一樣,掰掰世界盃八卦,討論中國隊厲不厲害。

孩子在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家長看不見的一面,這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遊戲力的作者科恩博士,曾說過一段話:

成人總以為,“童年”就應該是快樂和幸福的。然而我們搞錯了(或者忘記了),真正的童年是各種元素的混合。

江湖中有風浪也有平靜,不論風浪還是平靜,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也許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試著去接納孩子身處的多元環境,少一些臆想,多一些信心。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在這部紀錄片裡,幾乎沒有專門給家長單獨的鏡頭,老師出現的機率也非常少。

對此,導演張以慶解釋說:

我們捨棄一些干擾,就是為了讓每個鏡頭都聚焦到孩子身上,拍出真正可以稱之為生活的東西,以及它們所折射出的幼兒真實的成長經歷。

這也像是一種暗喻,暗示家長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必然是逐漸淡出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的擔心都沒有用,不如選擇相信,相信有些東西是孩子必須去承擔的,也相信他們能夠適應。

就像宮崎駿說的那樣:

“成長是一筆交易,誰都要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交換長大的勇氣。”

私信回覆關鍵詞幼兒園電影

即可提取觀看鏈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