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

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也一樣,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說,從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畫到二里頭,陶寺,包括平湖莊橋墳的陶器刻畫,都是中國人使用文字的歷史見證。

他說,文字的使用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也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大體來說,中國文字經歷了小範圍使用文字大範圍使用文字的兩個巨大差別性質的文字使用發展階段。

所謂小範圍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過十人這個範圍。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這樣的範圍,這是我們根據中國商代以前獨立的生產單位集體來估算的。

中國歷史上的半坡,莊橋,二里頭,陶寺都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歷史階段。

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刻符。這些晚於莊橋,半坡的刻畫,顯然比莊橋,半坡的刻畫工整多了。在甲骨文裡面還保留著類似的一些文字,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人在湖北夷陵楊家灣文化時代,就存在小範圍使用文字的事實。

趙小立先生說,為什麼說,那些被學者認為刻刻劃劃的“符號”是文字呢?因為,這些刻刻劃劃的痕跡,代表著我們先祖在勞動中對生產的記錄,這些記錄具體是什麼,我們也不好一下子弄得很具體,但是,這些刻刻劃劃,不是圖畫,也不是藝術,應該就是一種勞動生活的記錄,所以,這些刻刻劃劃,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這些文字我們不清楚它的具體性是什麼,但是,它的功能屬於文字的性質,那是非常清楚的。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

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也一樣,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說,從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畫到二里頭,陶寺,包括平湖莊橋墳的陶器刻畫,都是中國人使用文字的歷史見證。

他說,文字的使用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也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大體來說,中國文字經歷了小範圍使用文字大範圍使用文字的兩個巨大差別性質的文字使用發展階段。

所謂小範圍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過十人這個範圍。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這樣的範圍,這是我們根據中國商代以前獨立的生產單位集體來估算的。

中國歷史上的半坡,莊橋,二里頭,陶寺都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歷史階段。

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刻符。這些晚於莊橋,半坡的刻畫,顯然比莊橋,半坡的刻畫工整多了。在甲骨文裡面還保留著類似的一些文字,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人在湖北夷陵楊家灣文化時代,就存在小範圍使用文字的事實。

趙小立先生說,為什麼說,那些被學者認為刻刻劃劃的“符號”是文字呢?因為,這些刻刻劃劃的痕跡,代表著我們先祖在勞動中對生產的記錄,這些記錄具體是什麼,我們也不好一下子弄得很具體,但是,這些刻刻劃劃,不是圖畫,也不是藝術,應該就是一種勞動生活的記錄,所以,這些刻刻劃劃,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這些文字我們不清楚它的具體性是什麼,但是,它的功能屬於文字的性質,那是非常清楚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陶寺“朱書”的“文”字,這是甲骨文之前與甲骨文一樣的一個字

趙小立先生說,郭沫若先生對半坡的刻刻劃劃評價為文字,於省吾先生還把半坡刻畫符號與甲骨文做了一些對照,也認為是文字。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理論依據,學術界的其他學者例如裘錫圭,李學勤對他們的這個判斷並不認同,而裘錫圭的學生詹鄞鑫則認為,半坡刻畫,最多也就是一些數字符號罷了。

趙小立先生說,刻刻劃劃就是對生活和勞動的記錄,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刻刻劃劃的發展來看,這些刻刻劃劃,是有一定的發展繼承性的,那就是在刻刻劃劃的這些簡單的原始系統性的基礎上,會繼續不斷利用補充和完善,最後越來越“規範”形成一些固定的符號,例如陶寺陶器上的那個“文”,就應該是在繼承中完善起來的一個字。而且,整個過程,是有獨立於藝術和圖畫系統性的。這種獨立的系統特點就是,既不是“圖畫”,也不是是“藝術”,而是一步一步朝著單元組碼的符號系統發展的。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

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也一樣,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說,從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畫到二里頭,陶寺,包括平湖莊橋墳的陶器刻畫,都是中國人使用文字的歷史見證。

他說,文字的使用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也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大體來說,中國文字經歷了小範圍使用文字大範圍使用文字的兩個巨大差別性質的文字使用發展階段。

所謂小範圍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過十人這個範圍。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這樣的範圍,這是我們根據中國商代以前獨立的生產單位集體來估算的。

中國歷史上的半坡,莊橋,二里頭,陶寺都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歷史階段。

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刻符。這些晚於莊橋,半坡的刻畫,顯然比莊橋,半坡的刻畫工整多了。在甲骨文裡面還保留著類似的一些文字,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人在湖北夷陵楊家灣文化時代,就存在小範圍使用文字的事實。

趙小立先生說,為什麼說,那些被學者認為刻刻劃劃的“符號”是文字呢?因為,這些刻刻劃劃的痕跡,代表著我們先祖在勞動中對生產的記錄,這些記錄具體是什麼,我們也不好一下子弄得很具體,但是,這些刻刻劃劃,不是圖畫,也不是藝術,應該就是一種勞動生活的記錄,所以,這些刻刻劃劃,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這些文字我們不清楚它的具體性是什麼,但是,它的功能屬於文字的性質,那是非常清楚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陶寺“朱書”的“文”字,這是甲骨文之前與甲骨文一樣的一個字

趙小立先生說,郭沫若先生對半坡的刻刻劃劃評價為文字,於省吾先生還把半坡刻畫符號與甲骨文做了一些對照,也認為是文字。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理論依據,學術界的其他學者例如裘錫圭,李學勤對他們的這個判斷並不認同,而裘錫圭的學生詹鄞鑫則認為,半坡刻畫,最多也就是一些數字符號罷了。

趙小立先生說,刻刻劃劃就是對生活和勞動的記錄,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刻刻劃劃的發展來看,這些刻刻劃劃,是有一定的發展繼承性的,那就是在刻刻劃劃的這些簡單的原始系統性的基礎上,會繼續不斷利用補充和完善,最後越來越“規範”形成一些固定的符號,例如陶寺陶器上的那個“文”,就應該是在繼承中完善起來的一個字。而且,整個過程,是有獨立於藝術和圖畫系統性的。這種獨立的系統特點就是,既不是“圖畫”,也不是是“藝術”,而是一步一步朝著單元組碼的符號系統發展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而文字是一個包括數字在內的系統,而且,數字的使用也是不會獨立於文字以外的。

趙小立先生說,過去,我們對漢字的起源有一種“圖畫”之說的主流誤讀。趙小立說,文字從發端到成熟,“圖畫”的貢獻沒有那樣重要。

畢竟,圖畫無法代替語言文字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這一點,我們的祖先一直很清楚。

只是我們對《說文解字》太迷信,才會有“文字起源於圖畫”的一個主流誤讀。當然,對於“文字起源於圖畫”的說法,也不是學者們的一致意見,不同意的意見也很多,這說明,“文字起源於圖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思想。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

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也一樣,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說,從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畫到二里頭,陶寺,包括平湖莊橋墳的陶器刻畫,都是中國人使用文字的歷史見證。

他說,文字的使用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也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大體來說,中國文字經歷了小範圍使用文字大範圍使用文字的兩個巨大差別性質的文字使用發展階段。

所謂小範圍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過十人這個範圍。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這樣的範圍,這是我們根據中國商代以前獨立的生產單位集體來估算的。

中國歷史上的半坡,莊橋,二里頭,陶寺都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歷史階段。

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刻符。這些晚於莊橋,半坡的刻畫,顯然比莊橋,半坡的刻畫工整多了。在甲骨文裡面還保留著類似的一些文字,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人在湖北夷陵楊家灣文化時代,就存在小範圍使用文字的事實。

趙小立先生說,為什麼說,那些被學者認為刻刻劃劃的“符號”是文字呢?因為,這些刻刻劃劃的痕跡,代表著我們先祖在勞動中對生產的記錄,這些記錄具體是什麼,我們也不好一下子弄得很具體,但是,這些刻刻劃劃,不是圖畫,也不是藝術,應該就是一種勞動生活的記錄,所以,這些刻刻劃劃,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這些文字我們不清楚它的具體性是什麼,但是,它的功能屬於文字的性質,那是非常清楚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陶寺“朱書”的“文”字,這是甲骨文之前與甲骨文一樣的一個字

趙小立先生說,郭沫若先生對半坡的刻刻劃劃評價為文字,於省吾先生還把半坡刻畫符號與甲骨文做了一些對照,也認為是文字。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理論依據,學術界的其他學者例如裘錫圭,李學勤對他們的這個判斷並不認同,而裘錫圭的學生詹鄞鑫則認為,半坡刻畫,最多也就是一些數字符號罷了。

趙小立先生說,刻刻劃劃就是對生活和勞動的記錄,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刻刻劃劃的發展來看,這些刻刻劃劃,是有一定的發展繼承性的,那就是在刻刻劃劃的這些簡單的原始系統性的基礎上,會繼續不斷利用補充和完善,最後越來越“規範”形成一些固定的符號,例如陶寺陶器上的那個“文”,就應該是在繼承中完善起來的一個字。而且,整個過程,是有獨立於藝術和圖畫系統性的。這種獨立的系統特點就是,既不是“圖畫”,也不是是“藝術”,而是一步一步朝著單元組碼的符號系統發展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而文字是一個包括數字在內的系統,而且,數字的使用也是不會獨立於文字以外的。

趙小立先生說,過去,我們對漢字的起源有一種“圖畫”之說的主流誤讀。趙小立說,文字從發端到成熟,“圖畫”的貢獻沒有那樣重要。

畢竟,圖畫無法代替語言文字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這一點,我們的祖先一直很清楚。

只是我們對《說文解字》太迷信,才會有“文字起源於圖畫”的一個主流誤讀。當然,對於“文字起源於圖畫”的說法,也不是學者們的一致意見,不同意的意見也很多,這說明,“文字起源於圖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思想。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西安半坡陶器刻畫符號

趙小立先生說,即使是我們大家都公認的甲骨文,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字。

趙小立先生說,文字在經歷了數以千年的“小範圍”使用文字的階段階段以後。就會向“大範圍使用”文章的方向發展的。

甲骨文成為中國文字發展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標誌性歷史的理由,正是因為文字大範圍使用的時代始於殷商中晚期的公元前約1300年時代。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

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也一樣,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說,從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畫到二里頭,陶寺,包括平湖莊橋墳的陶器刻畫,都是中國人使用文字的歷史見證。

他說,文字的使用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也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大體來說,中國文字經歷了小範圍使用文字大範圍使用文字的兩個巨大差別性質的文字使用發展階段。

所謂小範圍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過十人這個範圍。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這樣的範圍,這是我們根據中國商代以前獨立的生產單位集體來估算的。

中國歷史上的半坡,莊橋,二里頭,陶寺都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歷史階段。

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刻符。這些晚於莊橋,半坡的刻畫,顯然比莊橋,半坡的刻畫工整多了。在甲骨文裡面還保留著類似的一些文字,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人在湖北夷陵楊家灣文化時代,就存在小範圍使用文字的事實。

趙小立先生說,為什麼說,那些被學者認為刻刻劃劃的“符號”是文字呢?因為,這些刻刻劃劃的痕跡,代表著我們先祖在勞動中對生產的記錄,這些記錄具體是什麼,我們也不好一下子弄得很具體,但是,這些刻刻劃劃,不是圖畫,也不是藝術,應該就是一種勞動生活的記錄,所以,這些刻刻劃劃,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這些文字我們不清楚它的具體性是什麼,但是,它的功能屬於文字的性質,那是非常清楚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陶寺“朱書”的“文”字,這是甲骨文之前與甲骨文一樣的一個字

趙小立先生說,郭沫若先生對半坡的刻刻劃劃評價為文字,於省吾先生還把半坡刻畫符號與甲骨文做了一些對照,也認為是文字。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理論依據,學術界的其他學者例如裘錫圭,李學勤對他們的這個判斷並不認同,而裘錫圭的學生詹鄞鑫則認為,半坡刻畫,最多也就是一些數字符號罷了。

趙小立先生說,刻刻劃劃就是對生活和勞動的記錄,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刻刻劃劃的發展來看,這些刻刻劃劃,是有一定的發展繼承性的,那就是在刻刻劃劃的這些簡單的原始系統性的基礎上,會繼續不斷利用補充和完善,最後越來越“規範”形成一些固定的符號,例如陶寺陶器上的那個“文”,就應該是在繼承中完善起來的一個字。而且,整個過程,是有獨立於藝術和圖畫系統性的。這種獨立的系統特點就是,既不是“圖畫”,也不是是“藝術”,而是一步一步朝著單元組碼的符號系統發展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而文字是一個包括數字在內的系統,而且,數字的使用也是不會獨立於文字以外的。

趙小立先生說,過去,我們對漢字的起源有一種“圖畫”之說的主流誤讀。趙小立說,文字從發端到成熟,“圖畫”的貢獻沒有那樣重要。

畢竟,圖畫無法代替語言文字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這一點,我們的祖先一直很清楚。

只是我們對《說文解字》太迷信,才會有“文字起源於圖畫”的一個主流誤讀。當然,對於“文字起源於圖畫”的說法,也不是學者們的一致意見,不同意的意見也很多,這說明,“文字起源於圖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思想。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西安半坡陶器刻畫符號

趙小立先生說,即使是我們大家都公認的甲骨文,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字。

趙小立先生說,文字在經歷了數以千年的“小範圍”使用文字的階段階段以後。就會向“大範圍使用”文章的方向發展的。

甲骨文成為中國文字發展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標誌性歷史的理由,正是因為文字大範圍使用的時代始於殷商中晚期的公元前約1300年時代。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那麼,為什麼這時代文字有了大範圍使用的條件呢?因為需要決定應用。

商王朝在中晚期,對於宗教文化的高度的精神依賴需求,決定了對文字的使用和發展的空間大大拓展。因此,這個時代的文字就呈現出非常發達的現象。

事實上,用符號記錄占卜,這種文化起源很早。我們至少可以說,歷史上的“夏朝”在民間和官方都會使用文字記錄占卜的。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

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也一樣,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說,從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畫到二里頭,陶寺,包括平湖莊橋墳的陶器刻畫,都是中國人使用文字的歷史見證。

他說,文字的使用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也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大體來說,中國文字經歷了小範圍使用文字大範圍使用文字的兩個巨大差別性質的文字使用發展階段。

所謂小範圍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過十人這個範圍。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這樣的範圍,這是我們根據中國商代以前獨立的生產單位集體來估算的。

中國歷史上的半坡,莊橋,二里頭,陶寺都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歷史階段。

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刻符。這些晚於莊橋,半坡的刻畫,顯然比莊橋,半坡的刻畫工整多了。在甲骨文裡面還保留著類似的一些文字,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人在湖北夷陵楊家灣文化時代,就存在小範圍使用文字的事實。

趙小立先生說,為什麼說,那些被學者認為刻刻劃劃的“符號”是文字呢?因為,這些刻刻劃劃的痕跡,代表著我們先祖在勞動中對生產的記錄,這些記錄具體是什麼,我們也不好一下子弄得很具體,但是,這些刻刻劃劃,不是圖畫,也不是藝術,應該就是一種勞動生活的記錄,所以,這些刻刻劃劃,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這些文字我們不清楚它的具體性是什麼,但是,它的功能屬於文字的性質,那是非常清楚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陶寺“朱書”的“文”字,這是甲骨文之前與甲骨文一樣的一個字

趙小立先生說,郭沫若先生對半坡的刻刻劃劃評價為文字,於省吾先生還把半坡刻畫符號與甲骨文做了一些對照,也認為是文字。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理論依據,學術界的其他學者例如裘錫圭,李學勤對他們的這個判斷並不認同,而裘錫圭的學生詹鄞鑫則認為,半坡刻畫,最多也就是一些數字符號罷了。

趙小立先生說,刻刻劃劃就是對生活和勞動的記錄,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刻刻劃劃的發展來看,這些刻刻劃劃,是有一定的發展繼承性的,那就是在刻刻劃劃的這些簡單的原始系統性的基礎上,會繼續不斷利用補充和完善,最後越來越“規範”形成一些固定的符號,例如陶寺陶器上的那個“文”,就應該是在繼承中完善起來的一個字。而且,整個過程,是有獨立於藝術和圖畫系統性的。這種獨立的系統特點就是,既不是“圖畫”,也不是是“藝術”,而是一步一步朝著單元組碼的符號系統發展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而文字是一個包括數字在內的系統,而且,數字的使用也是不會獨立於文字以外的。

趙小立先生說,過去,我們對漢字的起源有一種“圖畫”之說的主流誤讀。趙小立說,文字從發端到成熟,“圖畫”的貢獻沒有那樣重要。

畢竟,圖畫無法代替語言文字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這一點,我們的祖先一直很清楚。

只是我們對《說文解字》太迷信,才會有“文字起源於圖畫”的一個主流誤讀。當然,對於“文字起源於圖畫”的說法,也不是學者們的一致意見,不同意的意見也很多,這說明,“文字起源於圖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思想。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西安半坡陶器刻畫符號

趙小立先生說,即使是我們大家都公認的甲骨文,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字。

趙小立先生說,文字在經歷了數以千年的“小範圍”使用文字的階段階段以後。就會向“大範圍使用”文章的方向發展的。

甲骨文成為中國文字發展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標誌性歷史的理由,正是因為文字大範圍使用的時代始於殷商中晚期的公元前約1300年時代。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那麼,為什麼這時代文字有了大範圍使用的條件呢?因為需要決定應用。

商王朝在中晚期,對於宗教文化的高度的精神依賴需求,決定了對文字的使用和發展的空間大大拓展。因此,這個時代的文字就呈現出非常發達的現象。

事實上,用符號記錄占卜,這種文化起源很早。我們至少可以說,歷史上的“夏朝”在民間和官方都會使用文字記錄占卜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當時,文字屬於“天意”的神祕符號。至於傳說的伏羲創造八卦的時代,更是隻有官方的占卜才是最有權威的占卜。由於占卜是古老的傳統文化,因此,在這種文化系統中,產生一些使用神祕符號的傳統,那是很合理的事情。

不過,這種符號的使用,一開始就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特點非常濃厚,因此,完全還是一種符號的性質,具有神祕的“天語”的色彩。正因為占卜是找到“天的旨意”,當然天機不可洩露,所以,符號就在“小範圍使用”。

這就是說,從符號到文字,是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但是,沒有符號長期使用的社會實踐和文化積累,一下子出現文字,那是機械進化論。

因此,中國文字學對於早期的刻刻劃劃屬於文字範疇的認知,一直沒有共同的語言。

不過,從符號到文字的這個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為什麼商初的文字很少?為什麼商朝沒有完整的文字歷史記錄而周朝有?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

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也一樣,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說,從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畫到二里頭,陶寺,包括平湖莊橋墳的陶器刻畫,都是中國人使用文字的歷史見證。

他說,文字的使用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也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大體來說,中國文字經歷了小範圍使用文字大範圍使用文字的兩個巨大差別性質的文字使用發展階段。

所謂小範圍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過十人這個範圍。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這樣的範圍,這是我們根據中國商代以前獨立的生產單位集體來估算的。

中國歷史上的半坡,莊橋,二里頭,陶寺都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歷史階段。

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刻符。這些晚於莊橋,半坡的刻畫,顯然比莊橋,半坡的刻畫工整多了。在甲骨文裡面還保留著類似的一些文字,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人在湖北夷陵楊家灣文化時代,就存在小範圍使用文字的事實。

趙小立先生說,為什麼說,那些被學者認為刻刻劃劃的“符號”是文字呢?因為,這些刻刻劃劃的痕跡,代表著我們先祖在勞動中對生產的記錄,這些記錄具體是什麼,我們也不好一下子弄得很具體,但是,這些刻刻劃劃,不是圖畫,也不是藝術,應該就是一種勞動生活的記錄,所以,這些刻刻劃劃,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這些文字我們不清楚它的具體性是什麼,但是,它的功能屬於文字的性質,那是非常清楚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陶寺“朱書”的“文”字,這是甲骨文之前與甲骨文一樣的一個字

趙小立先生說,郭沫若先生對半坡的刻刻劃劃評價為文字,於省吾先生還把半坡刻畫符號與甲骨文做了一些對照,也認為是文字。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理論依據,學術界的其他學者例如裘錫圭,李學勤對他們的這個判斷並不認同,而裘錫圭的學生詹鄞鑫則認為,半坡刻畫,最多也就是一些數字符號罷了。

趙小立先生說,刻刻劃劃就是對生活和勞動的記錄,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刻刻劃劃的發展來看,這些刻刻劃劃,是有一定的發展繼承性的,那就是在刻刻劃劃的這些簡單的原始系統性的基礎上,會繼續不斷利用補充和完善,最後越來越“規範”形成一些固定的符號,例如陶寺陶器上的那個“文”,就應該是在繼承中完善起來的一個字。而且,整個過程,是有獨立於藝術和圖畫系統性的。這種獨立的系統特點就是,既不是“圖畫”,也不是是“藝術”,而是一步一步朝著單元組碼的符號系統發展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而文字是一個包括數字在內的系統,而且,數字的使用也是不會獨立於文字以外的。

趙小立先生說,過去,我們對漢字的起源有一種“圖畫”之說的主流誤讀。趙小立說,文字從發端到成熟,“圖畫”的貢獻沒有那樣重要。

畢竟,圖畫無法代替語言文字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這一點,我們的祖先一直很清楚。

只是我們對《說文解字》太迷信,才會有“文字起源於圖畫”的一個主流誤讀。當然,對於“文字起源於圖畫”的說法,也不是學者們的一致意見,不同意的意見也很多,這說明,“文字起源於圖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思想。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西安半坡陶器刻畫符號

趙小立先生說,即使是我們大家都公認的甲骨文,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字。

趙小立先生說,文字在經歷了數以千年的“小範圍”使用文字的階段階段以後。就會向“大範圍使用”文章的方向發展的。

甲骨文成為中國文字發展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標誌性歷史的理由,正是因為文字大範圍使用的時代始於殷商中晚期的公元前約1300年時代。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那麼,為什麼這時代文字有了大範圍使用的條件呢?因為需要決定應用。

商王朝在中晚期,對於宗教文化的高度的精神依賴需求,決定了對文字的使用和發展的空間大大拓展。因此,這個時代的文字就呈現出非常發達的現象。

事實上,用符號記錄占卜,這種文化起源很早。我們至少可以說,歷史上的“夏朝”在民間和官方都會使用文字記錄占卜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當時,文字屬於“天意”的神祕符號。至於傳說的伏羲創造八卦的時代,更是隻有官方的占卜才是最有權威的占卜。由於占卜是古老的傳統文化,因此,在這種文化系統中,產生一些使用神祕符號的傳統,那是很合理的事情。

不過,這種符號的使用,一開始就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特點非常濃厚,因此,完全還是一種符號的性質,具有神祕的“天語”的色彩。正因為占卜是找到“天的旨意”,當然天機不可洩露,所以,符號就在“小範圍使用”。

這就是說,從符號到文字,是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但是,沒有符號長期使用的社會實踐和文化積累,一下子出現文字,那是機械進化論。

因此,中國文字學對於早期的刻刻劃劃屬於文字範疇的認知,一直沒有共同的語言。

不過,從符號到文字的這個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為什麼商初的文字很少?為什麼商朝沒有完整的文字歷史記錄而周朝有?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這就是說,商朝其實是一個文字使用的轉折時期,是對長期使用符號的一次飛躍,特別是到商朝中晚期,對文字的發展和使用才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樣,我們的漢字才告別了“小範圍使用文字”的舊時代,而進入了漢字使用的新時代。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

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也一樣,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說,從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畫到二里頭,陶寺,包括平湖莊橋墳的陶器刻畫,都是中國人使用文字的歷史見證。

他說,文字的使用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也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大體來說,中國文字經歷了小範圍使用文字大範圍使用文字的兩個巨大差別性質的文字使用發展階段。

所謂小範圍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過十人這個範圍。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這樣的範圍,這是我們根據中國商代以前獨立的生產單位集體來估算的。

中國歷史上的半坡,莊橋,二里頭,陶寺都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歷史階段。

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刻符。這些晚於莊橋,半坡的刻畫,顯然比莊橋,半坡的刻畫工整多了。在甲骨文裡面還保留著類似的一些文字,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人在湖北夷陵楊家灣文化時代,就存在小範圍使用文字的事實。

趙小立先生說,為什麼說,那些被學者認為刻刻劃劃的“符號”是文字呢?因為,這些刻刻劃劃的痕跡,代表著我們先祖在勞動中對生產的記錄,這些記錄具體是什麼,我們也不好一下子弄得很具體,但是,這些刻刻劃劃,不是圖畫,也不是藝術,應該就是一種勞動生活的記錄,所以,這些刻刻劃劃,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這些文字我們不清楚它的具體性是什麼,但是,它的功能屬於文字的性質,那是非常清楚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陶寺“朱書”的“文”字,這是甲骨文之前與甲骨文一樣的一個字

趙小立先生說,郭沫若先生對半坡的刻刻劃劃評價為文字,於省吾先生還把半坡刻畫符號與甲骨文做了一些對照,也認為是文字。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理論依據,學術界的其他學者例如裘錫圭,李學勤對他們的這個判斷並不認同,而裘錫圭的學生詹鄞鑫則認為,半坡刻畫,最多也就是一些數字符號罷了。

趙小立先生說,刻刻劃劃就是對生活和勞動的記錄,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刻刻劃劃的發展來看,這些刻刻劃劃,是有一定的發展繼承性的,那就是在刻刻劃劃的這些簡單的原始系統性的基礎上,會繼續不斷利用補充和完善,最後越來越“規範”形成一些固定的符號,例如陶寺陶器上的那個“文”,就應該是在繼承中完善起來的一個字。而且,整個過程,是有獨立於藝術和圖畫系統性的。這種獨立的系統特點就是,既不是“圖畫”,也不是是“藝術”,而是一步一步朝著單元組碼的符號系統發展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而文字是一個包括數字在內的系統,而且,數字的使用也是不會獨立於文字以外的。

趙小立先生說,過去,我們對漢字的起源有一種“圖畫”之說的主流誤讀。趙小立說,文字從發端到成熟,“圖畫”的貢獻沒有那樣重要。

畢竟,圖畫無法代替語言文字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這一點,我們的祖先一直很清楚。

只是我們對《說文解字》太迷信,才會有“文字起源於圖畫”的一個主流誤讀。當然,對於“文字起源於圖畫”的說法,也不是學者們的一致意見,不同意的意見也很多,這說明,“文字起源於圖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思想。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西安半坡陶器刻畫符號

趙小立先生說,即使是我們大家都公認的甲骨文,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字。

趙小立先生說,文字在經歷了數以千年的“小範圍”使用文字的階段階段以後。就會向“大範圍使用”文章的方向發展的。

甲骨文成為中國文字發展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標誌性歷史的理由,正是因為文字大範圍使用的時代始於殷商中晚期的公元前約1300年時代。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那麼,為什麼這時代文字有了大範圍使用的條件呢?因為需要決定應用。

商王朝在中晚期,對於宗教文化的高度的精神依賴需求,決定了對文字的使用和發展的空間大大拓展。因此,這個時代的文字就呈現出非常發達的現象。

事實上,用符號記錄占卜,這種文化起源很早。我們至少可以說,歷史上的“夏朝”在民間和官方都會使用文字記錄占卜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當時,文字屬於“天意”的神祕符號。至於傳說的伏羲創造八卦的時代,更是隻有官方的占卜才是最有權威的占卜。由於占卜是古老的傳統文化,因此,在這種文化系統中,產生一些使用神祕符號的傳統,那是很合理的事情。

不過,這種符號的使用,一開始就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特點非常濃厚,因此,完全還是一種符號的性質,具有神祕的“天語”的色彩。正因為占卜是找到“天的旨意”,當然天機不可洩露,所以,符號就在“小範圍使用”。

這就是說,從符號到文字,是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但是,沒有符號長期使用的社會實踐和文化積累,一下子出現文字,那是機械進化論。

因此,中國文字學對於早期的刻刻劃劃屬於文字範疇的認知,一直沒有共同的語言。

不過,從符號到文字的這個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為什麼商初的文字很少?為什麼商朝沒有完整的文字歷史記錄而周朝有?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這就是說,商朝其實是一個文字使用的轉折時期,是對長期使用符號的一次飛躍,特別是到商朝中晚期,對文字的發展和使用才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樣,我們的漢字才告別了“小範圍使用文字”的舊時代,而進入了漢字使用的新時代。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所以,從文字使用行為的宏觀層面來說,中國最早的文字,就是那些刻刻劃劃的遺蹟,我們不能割斷歷史的繼承性和聯繫性。那種認為文字與刻刻劃劃無關的認識,肯定是非常錯誤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陶器刻畫符號是“文字”體系。都是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見證,這些活動,就是中國使用文字的發端。甲骨文中,也保留了這樣一些“文字”的尾巴,我們至今沒有破譯。據說,破譯一個字,獎勵十萬元人民幣。

當然,至今,我們對這些文字還不能“識別”,包括在甲骨文中還有一半多文字我們不能識別,而這些文字當中就有一部分應該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時期的文字,所以說,我們不能割斷文字發展的歷史聯繫。但是,這不是阻止我們研究中國文字的阻力而是動力。

"

什麼是我們能夠識別的中國最早文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從具體的認識,到對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一直有很到爭論。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既然有文字,為什麼甲骨文裡的文字,我們有將近一半還不完全認識?既然沒有文字,那麼,很多刻刻畫畫的符號是什麼?甲骨文難道一夜之間產生的嗎?這些疑問,至今沒有確切的回答,小編就自己在文章方面的學習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

究竟什麼是“文字”呢?例如,新發現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畫,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莊橋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蹟“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書是不是文字?這些新的發現,都給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字起源和最古老的文字問題,提出了新的問號。

shu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上的刻符

這些問題在中國學術界都有巨大的爭議性。

這裡面涉及的文化認識也是差別巨大的。

目前,我們國內的學者基本認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號”。

趙小立先生,在《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一書中,提出新的學術論點,他說,文字是一個發展過程。人類使用文字的歷史,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平湖莊橋墳陶器

中國使用文字的歷史也一樣,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說,從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畫到二里頭,陶寺,包括平湖莊橋墳的陶器刻畫,都是中國人使用文字的歷史見證。

他說,文字的使用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也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大體來說,中國文字經歷了小範圍使用文字大範圍使用文字的兩個巨大差別性質的文字使用發展階段。

所謂小範圍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過十人這個範圍。最多也不會超過30人這樣的範圍,這是我們根據中國商代以前獨立的生產單位集體來估算的。

中國歷史上的半坡,莊橋,二里頭,陶寺都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歷史階段。

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刻符。這些晚於莊橋,半坡的刻畫,顯然比莊橋,半坡的刻畫工整多了。在甲骨文裡面還保留著類似的一些文字,這些情況都說明,中國人在湖北夷陵楊家灣文化時代,就存在小範圍使用文字的事實。

趙小立先生說,為什麼說,那些被學者認為刻刻劃劃的“符號”是文字呢?因為,這些刻刻劃劃的痕跡,代表著我們先祖在勞動中對生產的記錄,這些記錄具體是什麼,我們也不好一下子弄得很具體,但是,這些刻刻劃劃,不是圖畫,也不是藝術,應該就是一種勞動生活的記錄,所以,這些刻刻劃劃,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這些文字我們不清楚它的具體性是什麼,但是,它的功能屬於文字的性質,那是非常清楚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陶寺“朱書”的“文”字,這是甲骨文之前與甲骨文一樣的一個字

趙小立先生說,郭沫若先生對半坡的刻刻劃劃評價為文字,於省吾先生還把半坡刻畫符號與甲骨文做了一些對照,也認為是文字。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理論依據,學術界的其他學者例如裘錫圭,李學勤對他們的這個判斷並不認同,而裘錫圭的學生詹鄞鑫則認為,半坡刻畫,最多也就是一些數字符號罷了。

趙小立先生說,刻刻劃劃就是對生活和勞動的記錄,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這些刻刻劃劃的發展來看,這些刻刻劃劃,是有一定的發展繼承性的,那就是在刻刻劃劃的這些簡單的原始系統性的基礎上,會繼續不斷利用補充和完善,最後越來越“規範”形成一些固定的符號,例如陶寺陶器上的那個“文”,就應該是在繼承中完善起來的一個字。而且,整個過程,是有獨立於藝術和圖畫系統性的。這種獨立的系統特點就是,既不是“圖畫”,也不是是“藝術”,而是一步一步朝著單元組碼的符號系統發展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而文字是一個包括數字在內的系統,而且,數字的使用也是不會獨立於文字以外的。

趙小立先生說,過去,我們對漢字的起源有一種“圖畫”之說的主流誤讀。趙小立說,文字從發端到成熟,“圖畫”的貢獻沒有那樣重要。

畢竟,圖畫無法代替語言文字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這一點,我們的祖先一直很清楚。

只是我們對《說文解字》太迷信,才會有“文字起源於圖畫”的一個主流誤讀。當然,對於“文字起源於圖畫”的說法,也不是學者們的一致意見,不同意的意見也很多,這說明,“文字起源於圖畫”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思想。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西安半坡陶器刻畫符號

趙小立先生說,即使是我們大家都公認的甲骨文,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字。

趙小立先生說,文字在經歷了數以千年的“小範圍”使用文字的階段階段以後。就會向“大範圍使用”文章的方向發展的。

甲骨文成為中國文字發展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標誌性歷史的理由,正是因為文字大範圍使用的時代始於殷商中晚期的公元前約1300年時代。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那麼,為什麼這時代文字有了大範圍使用的條件呢?因為需要決定應用。

商王朝在中晚期,對於宗教文化的高度的精神依賴需求,決定了對文字的使用和發展的空間大大拓展。因此,這個時代的文字就呈現出非常發達的現象。

事實上,用符號記錄占卜,這種文化起源很早。我們至少可以說,歷史上的“夏朝”在民間和官方都會使用文字記錄占卜的。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當時,文字屬於“天意”的神祕符號。至於傳說的伏羲創造八卦的時代,更是隻有官方的占卜才是最有權威的占卜。由於占卜是古老的傳統文化,因此,在這種文化系統中,產生一些使用神祕符號的傳統,那是很合理的事情。

不過,這種符號的使用,一開始就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特點非常濃厚,因此,完全還是一種符號的性質,具有神祕的“天語”的色彩。正因為占卜是找到“天的旨意”,當然天機不可洩露,所以,符號就在“小範圍使用”。

這就是說,從符號到文字,是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漸進式的發展過程,但是,沒有符號長期使用的社會實踐和文化積累,一下子出現文字,那是機械進化論。

因此,中國文字學對於早期的刻刻劃劃屬於文字範疇的認知,一直沒有共同的語言。

不過,從符號到文字的這個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為什麼商初的文字很少?為什麼商朝沒有完整的文字歷史記錄而周朝有?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這就是說,商朝其實是一個文字使用的轉折時期,是對長期使用符號的一次飛躍,特別是到商朝中晚期,對文字的發展和使用才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樣,我們的漢字才告別了“小範圍使用文字”的舊時代,而進入了漢字使用的新時代。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所以,從文字使用行為的宏觀層面來說,中國最早的文字,就是那些刻刻劃劃的遺蹟,我們不能割斷歷史的繼承性和聯繫性。那種認為文字與刻刻劃劃無關的認識,肯定是非常錯誤的。湖北宜昌夷陵楊家灣出土的陶器刻畫符號是“文字”體系。都是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的見證,這些活動,就是中國使用文字的發端。甲骨文中,也保留了這樣一些“文字”的尾巴,我們至今沒有破譯。據說,破譯一個字,獎勵十萬元人民幣。

當然,至今,我們對這些文字還不能“識別”,包括在甲骨文中還有一半多文字我們不能識別,而這些文字當中就有一部分應該屬於“小範圍使用文字”時期的文字,所以說,我們不能割斷文字發展的歷史聯繫。但是,這不是阻止我們研究中國文字的阻力而是動力。

為什麼甲骨文之前的中國古代文字我們無法認識

正因如此,從新世紀開始,國內的一些學者已經開始認識到甲骨文之前的刻刻劃劃,是屬於文字的範疇。有的學者大膽說,漢字的歷史可以推到有6000年的歷史。那基本就是宜昌夷陵楊家灣的刻刻劃劃嘛。中央電視臺聯合國內研究機構和著名學者,推出了十幾集的《漢字五千年》,就是這種進步的見證和一次學術總結。

但是理論是需要完美的,正如一個邏輯是需要正確。那種直接把漢字的使用推到6000年上說法,實際還是很空洞的。趙小立先生提出二階段的說法,比較科學透徹解決了,文字發展的客觀性和歷史的聯繫性。這就是說,文字從“使用”到真正成為一種文化工具,有著質的階段性區別。

相信,隨著我們從宏觀上對文字研究的深入,最終,我們也能解開那些刻刻劃劃出來的文字的神祕面紗。

(本文來自《杜甫的馬詩與唐代畫馬》作者趙小立 圖片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