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範圍,西面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為大別山和天柱山;北面直達黃河南大堤;東北以廢黃河與汶河、泗水、沂河、沭河為界;東面直至黃海邊;東南面以通揚運河和東串場河與長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所以,廣義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這4條河流,這樣,流域範圍在東北面以沂蒙山為界,流域總面積就可達26萬平方公里。

淮河在中國地理上是一條重要的界線。它是中國亞熱帶溼潤區和暖溫帶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與淮河干流位置大體一致,此線以北,河流在冬季時結冰,而此線以南,河流常年不凍;中國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現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普遍。

淮河的來龍去脈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範圍,西面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為大別山和天柱山;北面直達黃河南大堤;東北以廢黃河與汶河、泗水、沂河、沭河為界;東面直至黃海邊;東南面以通揚運河和東串場河與長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所以,廣義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這4條河流,這樣,流域範圍在東北面以沂蒙山為界,流域總面積就可達26萬平方公里。

淮河在中國地理上是一條重要的界線。它是中國亞熱帶溼潤區和暖溫帶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與淮河干流位置大體一致,此線以北,河流在冬季時結冰,而此線以南,河流常年不凍;中國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現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普遍。

淮河的來龍去脈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水系由於流和10多條較大的支流及無數的小支流組成。淮河干流發源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到江蘇省注入洪澤湖,出洪澤湖後轉而向南,最後在江都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幹流全長 1000公里。

從淮河的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公里。上游的支流,大都從南岸以接近平行的流向自西南向東北匯入幹流,如溮河、小潢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鷺河等。這一段淮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河床比降較大,從源頭到洪河口,平均比降2.6%,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其支流大都源短流急,規模不大。

從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是淮河的中游。沿途有鳳台的峽山、懷遠的荊山和五河的浮山等3個峽口,被稱為“淮河三峽”。河流逼山而行,碧空倒影,為淮河中游增添了不少景色。淮河的10條重要支流都在中游匯入。這一段淮河的北岸與黃河之間,是一個地面向東南傾斜的平原,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間,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濉河等支流都沿著這個傾斜面流向淮河。(之流較多,不一一介紹,詳說下史灌河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範圍,西面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為大別山和天柱山;北面直達黃河南大堤;東北以廢黃河與汶河、泗水、沂河、沭河為界;東面直至黃海邊;東南面以通揚運河和東串場河與長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所以,廣義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這4條河流,這樣,流域範圍在東北面以沂蒙山為界,流域總面積就可達26萬平方公里。

淮河在中國地理上是一條重要的界線。它是中國亞熱帶溼潤區和暖溫帶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與淮河干流位置大體一致,此線以北,河流在冬季時結冰,而此線以南,河流常年不凍;中國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現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普遍。

淮河的來龍去脈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水系由於流和10多條較大的支流及無數的小支流組成。淮河干流發源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到江蘇省注入洪澤湖,出洪澤湖後轉而向南,最後在江都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幹流全長 1000公里。

從淮河的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公里。上游的支流,大都從南岸以接近平行的流向自西南向東北匯入幹流,如溮河、小潢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鷺河等。這一段淮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河床比降較大,從源頭到洪河口,平均比降2.6%,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其支流大都源短流急,規模不大。

從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是淮河的中游。沿途有鳳台的峽山、懷遠的荊山和五河的浮山等3個峽口,被稱為“淮河三峽”。河流逼山而行,碧空倒影,為淮河中游增添了不少景色。淮河的10條重要支流都在中游匯入。這一段淮河的北岸與黃河之間,是一個地面向東南傾斜的平原,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間,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濉河等支流都沿著這個傾斜面流向淮河。(之流較多,不一一介紹,詳說下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的固始狀元大橋

史灌河由兩條河流匯合而成,西面的一支叫灌河,東面的一支叫史河。灌河的發源地在河南省東南部的大別山北坡長竹園附近,向北流匯入史河。史河發源於安徽省境內大別山獻旗嶺西北,向北流,匯灌河後向東北流動,在三河尖注入淮河。史灌河流域大部在山地丘陵區,大雨時,山洪暴發,水勢凶猛,對淮河中游洪水有很大影響。

淮河過去的水患

公元12世紀末葉以前,淮河並不注入長江,而是在漣水東西單獨入海,入海口門水深而寬闊。當時,洪澤湖還沒有現在這樣大,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寬深的淮河足夠排洩上游的來水。同時,河水含沙量不大,很少淤積,航運暢通,兩岸的灌溉便利。宋代詩人秦觀在登泗州城後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陽間。林梢一抹香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由此可見,當時的淮河流域是一塊河湖交錯、沃野千里、資源富饒的大地。

公元1194年,黃河南堤在河南原陽縣決口,一部分河水經封丘、長垣、定陶向東南流,通過泗水入淮。從此,淮河遭到了厄運,變成了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

黃河侵淮初期,兩河的下游合流入海,但到了明朝(公元16~17世紀),黃河水全部侵入淮河;它不僅借道泗水,而且還從潁河、渦河、濉河等同時入淮,攔腰一截,襲奪了淮河的中下游。黃河的洪水在淮河到處氾濫,黃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幹流和許多支流,淮河的水系被打亂,淮河下游的河床越淤越高,也成為“地上河”。淮河的水已經無法進入自己的下游河道,使得氾濫現象更為嚴重,平地變成了澤國,小湖擴大成為大湖,洪澤湖就是其中的一個。有的支流下游河段被淤塞成長條形的湖泊,有的則變成為“肥河”。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範圍,西面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為大別山和天柱山;北面直達黃河南大堤;東北以廢黃河與汶河、泗水、沂河、沭河為界;東面直至黃海邊;東南面以通揚運河和東串場河與長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所以,廣義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這4條河流,這樣,流域範圍在東北面以沂蒙山為界,流域總面積就可達26萬平方公里。

淮河在中國地理上是一條重要的界線。它是中國亞熱帶溼潤區和暖溫帶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與淮河干流位置大體一致,此線以北,河流在冬季時結冰,而此線以南,河流常年不凍;中國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現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普遍。

淮河的來龍去脈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水系由於流和10多條較大的支流及無數的小支流組成。淮河干流發源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到江蘇省注入洪澤湖,出洪澤湖後轉而向南,最後在江都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幹流全長 1000公里。

從淮河的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公里。上游的支流,大都從南岸以接近平行的流向自西南向東北匯入幹流,如溮河、小潢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鷺河等。這一段淮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河床比降較大,從源頭到洪河口,平均比降2.6%,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其支流大都源短流急,規模不大。

從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是淮河的中游。沿途有鳳台的峽山、懷遠的荊山和五河的浮山等3個峽口,被稱為“淮河三峽”。河流逼山而行,碧空倒影,為淮河中游增添了不少景色。淮河的10條重要支流都在中游匯入。這一段淮河的北岸與黃河之間,是一個地面向東南傾斜的平原,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間,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濉河等支流都沿著這個傾斜面流向淮河。(之流較多,不一一介紹,詳說下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的固始狀元大橋

史灌河由兩條河流匯合而成,西面的一支叫灌河,東面的一支叫史河。灌河的發源地在河南省東南部的大別山北坡長竹園附近,向北流匯入史河。史河發源於安徽省境內大別山獻旗嶺西北,向北流,匯灌河後向東北流動,在三河尖注入淮河。史灌河流域大部在山地丘陵區,大雨時,山洪暴發,水勢凶猛,對淮河中游洪水有很大影響。

淮河過去的水患

公元12世紀末葉以前,淮河並不注入長江,而是在漣水東西單獨入海,入海口門水深而寬闊。當時,洪澤湖還沒有現在這樣大,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寬深的淮河足夠排洩上游的來水。同時,河水含沙量不大,很少淤積,航運暢通,兩岸的灌溉便利。宋代詩人秦觀在登泗州城後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陽間。林梢一抹香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由此可見,當時的淮河流域是一塊河湖交錯、沃野千里、資源富饒的大地。

公元1194年,黃河南堤在河南原陽縣決口,一部分河水經封丘、長垣、定陶向東南流,通過泗水入淮。從此,淮河遭到了厄運,變成了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

黃河侵淮初期,兩河的下游合流入海,但到了明朝(公元16~17世紀),黃河水全部侵入淮河;它不僅借道泗水,而且還從潁河、渦河、濉河等同時入淮,攔腰一截,襲奪了淮河的中下游。黃河的洪水在淮河到處氾濫,黃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幹流和許多支流,淮河的水系被打亂,淮河下游的河床越淤越高,也成為“地上河”。淮河的水已經無法進入自己的下游河道,使得氾濫現象更為嚴重,平地變成了澤國,小湖擴大成為大湖,洪澤湖就是其中的一個。有的支流下游河段被淤塞成長條形的湖泊,有的則變成為“肥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98年洪水,可能年輕人已經不清楚了

直到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今河南蘭考縣境內東壩頭附近)決口,衝開了北堤,向東北方向流入原來的河道,這便是歷史上黃河第六次大改道。從此,黃河入淮的流路被拋棄,乾涸了的廢河床高出平地2~4米,成為一條沙崗,這便是“廢黃河”。淮河也因此而被迫改道從洪澤湖向南,成為長江的一條支流。然而,這條流路並不暢通,洪水一來,就在中下游的低窪處漫溢,水災日漸增多。來自山東的泗水也只得與淮河分道揚鏢了。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對黃河的決口、氾濫熟視無睹,但黃河氾濫的泥沙淤積影響到大運河的交通運輸,卻是統治階級所關心的。明、清兩代反動統治階級為了維持運河的暢通,採用了“蓄清刷黃”的辦法。他們利用洪澤湖把含沙量較少的淮河水蓄積起來,以沖刷黃河侵淮的渾水。於是,加高加厚了洪澤湖東岸大堤,抬高洪澤湖水位,擴大洪澤湖的面積,使洪澤湖上游大片良田沃土、城鎮村莊被湖水吞沒。古代的泗州城即在公元1437年、1591年、1631年、1649年和1680年5次遭到水患,這座歷史上聞名的古城,最後被淹沒於湖底。“水漫泗州城”的故事只不過是淮河中游一帶人民災難日益深重的一個明顯例子而已。

據不完全統計,1662~1722年的60年中,淮河流域平均每二年一次水災。1746~1796年的50年及1844~1881年的37年中,平均每三年一次水災,1916~1931年的15年中有4次水災。新中國成立前,淮河流域2億畝耕地中經常受災的有1.3億畝,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範圍,西面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為大別山和天柱山;北面直達黃河南大堤;東北以廢黃河與汶河、泗水、沂河、沭河為界;東面直至黃海邊;東南面以通揚運河和東串場河與長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所以,廣義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這4條河流,這樣,流域範圍在東北面以沂蒙山為界,流域總面積就可達26萬平方公里。

淮河在中國地理上是一條重要的界線。它是中國亞熱帶溼潤區和暖溫帶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與淮河干流位置大體一致,此線以北,河流在冬季時結冰,而此線以南,河流常年不凍;中國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現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普遍。

淮河的來龍去脈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水系由於流和10多條較大的支流及無數的小支流組成。淮河干流發源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到江蘇省注入洪澤湖,出洪澤湖後轉而向南,最後在江都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幹流全長 1000公里。

從淮河的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公里。上游的支流,大都從南岸以接近平行的流向自西南向東北匯入幹流,如溮河、小潢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鷺河等。這一段淮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河床比降較大,從源頭到洪河口,平均比降2.6%,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其支流大都源短流急,規模不大。

從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是淮河的中游。沿途有鳳台的峽山、懷遠的荊山和五河的浮山等3個峽口,被稱為“淮河三峽”。河流逼山而行,碧空倒影,為淮河中游增添了不少景色。淮河的10條重要支流都在中游匯入。這一段淮河的北岸與黃河之間,是一個地面向東南傾斜的平原,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間,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濉河等支流都沿著這個傾斜面流向淮河。(之流較多,不一一介紹,詳說下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的固始狀元大橋

史灌河由兩條河流匯合而成,西面的一支叫灌河,東面的一支叫史河。灌河的發源地在河南省東南部的大別山北坡長竹園附近,向北流匯入史河。史河發源於安徽省境內大別山獻旗嶺西北,向北流,匯灌河後向東北流動,在三河尖注入淮河。史灌河流域大部在山地丘陵區,大雨時,山洪暴發,水勢凶猛,對淮河中游洪水有很大影響。

淮河過去的水患

公元12世紀末葉以前,淮河並不注入長江,而是在漣水東西單獨入海,入海口門水深而寬闊。當時,洪澤湖還沒有現在這樣大,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寬深的淮河足夠排洩上游的來水。同時,河水含沙量不大,很少淤積,航運暢通,兩岸的灌溉便利。宋代詩人秦觀在登泗州城後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陽間。林梢一抹香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由此可見,當時的淮河流域是一塊河湖交錯、沃野千里、資源富饒的大地。

公元1194年,黃河南堤在河南原陽縣決口,一部分河水經封丘、長垣、定陶向東南流,通過泗水入淮。從此,淮河遭到了厄運,變成了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

黃河侵淮初期,兩河的下游合流入海,但到了明朝(公元16~17世紀),黃河水全部侵入淮河;它不僅借道泗水,而且還從潁河、渦河、濉河等同時入淮,攔腰一截,襲奪了淮河的中下游。黃河的洪水在淮河到處氾濫,黃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幹流和許多支流,淮河的水系被打亂,淮河下游的河床越淤越高,也成為“地上河”。淮河的水已經無法進入自己的下游河道,使得氾濫現象更為嚴重,平地變成了澤國,小湖擴大成為大湖,洪澤湖就是其中的一個。有的支流下游河段被淤塞成長條形的湖泊,有的則變成為“肥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98年洪水,可能年輕人已經不清楚了

直到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今河南蘭考縣境內東壩頭附近)決口,衝開了北堤,向東北方向流入原來的河道,這便是歷史上黃河第六次大改道。從此,黃河入淮的流路被拋棄,乾涸了的廢河床高出平地2~4米,成為一條沙崗,這便是“廢黃河”。淮河也因此而被迫改道從洪澤湖向南,成為長江的一條支流。然而,這條流路並不暢通,洪水一來,就在中下游的低窪處漫溢,水災日漸增多。來自山東的泗水也只得與淮河分道揚鏢了。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對黃河的決口、氾濫熟視無睹,但黃河氾濫的泥沙淤積影響到大運河的交通運輸,卻是統治階級所關心的。明、清兩代反動統治階級為了維持運河的暢通,採用了“蓄清刷黃”的辦法。他們利用洪澤湖把含沙量較少的淮河水蓄積起來,以沖刷黃河侵淮的渾水。於是,加高加厚了洪澤湖東岸大堤,抬高洪澤湖水位,擴大洪澤湖的面積,使洪澤湖上游大片良田沃土、城鎮村莊被湖水吞沒。古代的泗州城即在公元1437年、1591年、1631年、1649年和1680年5次遭到水患,這座歷史上聞名的古城,最後被淹沒於湖底。“水漫泗州城”的故事只不過是淮河中游一帶人民災難日益深重的一個明顯例子而已。

據不完全統計,1662~1722年的60年中,淮河流域平均每二年一次水災。1746~1796年的50年及1844~1881年的37年中,平均每三年一次水災,1916~1931年的15年中有4次水災。新中國成立前,淮河流域2億畝耕地中經常受災的有1.3億畝,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一大橋

史河和淮河的淵源

史河,古名“決水”,中國東部主要河流淮河南岸Ⅰ級支流,在安徽西部,流域跨豫、皖兩省。它也是皖西地區和河南省南部重要的水系,流域內眾多的水利設施形成史河灌區(安徽境)和梅山灌區(河南境),為中國三大特大型灌區之一的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灌區內生產、生活、航運提供了強大的水利支持。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範圍,西面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為大別山和天柱山;北面直達黃河南大堤;東北以廢黃河與汶河、泗水、沂河、沭河為界;東面直至黃海邊;東南面以通揚運河和東串場河與長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所以,廣義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這4條河流,這樣,流域範圍在東北面以沂蒙山為界,流域總面積就可達26萬平方公里。

淮河在中國地理上是一條重要的界線。它是中國亞熱帶溼潤區和暖溫帶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與淮河干流位置大體一致,此線以北,河流在冬季時結冰,而此線以南,河流常年不凍;中國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現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普遍。

淮河的來龍去脈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水系由於流和10多條較大的支流及無數的小支流組成。淮河干流發源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到江蘇省注入洪澤湖,出洪澤湖後轉而向南,最後在江都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幹流全長 1000公里。

從淮河的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公里。上游的支流,大都從南岸以接近平行的流向自西南向東北匯入幹流,如溮河、小潢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鷺河等。這一段淮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河床比降較大,從源頭到洪河口,平均比降2.6%,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其支流大都源短流急,規模不大。

從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是淮河的中游。沿途有鳳台的峽山、懷遠的荊山和五河的浮山等3個峽口,被稱為“淮河三峽”。河流逼山而行,碧空倒影,為淮河中游增添了不少景色。淮河的10條重要支流都在中游匯入。這一段淮河的北岸與黃河之間,是一個地面向東南傾斜的平原,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間,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濉河等支流都沿著這個傾斜面流向淮河。(之流較多,不一一介紹,詳說下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的固始狀元大橋

史灌河由兩條河流匯合而成,西面的一支叫灌河,東面的一支叫史河。灌河的發源地在河南省東南部的大別山北坡長竹園附近,向北流匯入史河。史河發源於安徽省境內大別山獻旗嶺西北,向北流,匯灌河後向東北流動,在三河尖注入淮河。史灌河流域大部在山地丘陵區,大雨時,山洪暴發,水勢凶猛,對淮河中游洪水有很大影響。

淮河過去的水患

公元12世紀末葉以前,淮河並不注入長江,而是在漣水東西單獨入海,入海口門水深而寬闊。當時,洪澤湖還沒有現在這樣大,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寬深的淮河足夠排洩上游的來水。同時,河水含沙量不大,很少淤積,航運暢通,兩岸的灌溉便利。宋代詩人秦觀在登泗州城後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陽間。林梢一抹香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由此可見,當時的淮河流域是一塊河湖交錯、沃野千里、資源富饒的大地。

公元1194年,黃河南堤在河南原陽縣決口,一部分河水經封丘、長垣、定陶向東南流,通過泗水入淮。從此,淮河遭到了厄運,變成了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

黃河侵淮初期,兩河的下游合流入海,但到了明朝(公元16~17世紀),黃河水全部侵入淮河;它不僅借道泗水,而且還從潁河、渦河、濉河等同時入淮,攔腰一截,襲奪了淮河的中下游。黃河的洪水在淮河到處氾濫,黃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幹流和許多支流,淮河的水系被打亂,淮河下游的河床越淤越高,也成為“地上河”。淮河的水已經無法進入自己的下游河道,使得氾濫現象更為嚴重,平地變成了澤國,小湖擴大成為大湖,洪澤湖就是其中的一個。有的支流下游河段被淤塞成長條形的湖泊,有的則變成為“肥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98年洪水,可能年輕人已經不清楚了

直到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今河南蘭考縣境內東壩頭附近)決口,衝開了北堤,向東北方向流入原來的河道,這便是歷史上黃河第六次大改道。從此,黃河入淮的流路被拋棄,乾涸了的廢河床高出平地2~4米,成為一條沙崗,這便是“廢黃河”。淮河也因此而被迫改道從洪澤湖向南,成為長江的一條支流。然而,這條流路並不暢通,洪水一來,就在中下游的低窪處漫溢,水災日漸增多。來自山東的泗水也只得與淮河分道揚鏢了。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對黃河的決口、氾濫熟視無睹,但黃河氾濫的泥沙淤積影響到大運河的交通運輸,卻是統治階級所關心的。明、清兩代反動統治階級為了維持運河的暢通,採用了“蓄清刷黃”的辦法。他們利用洪澤湖把含沙量較少的淮河水蓄積起來,以沖刷黃河侵淮的渾水。於是,加高加厚了洪澤湖東岸大堤,抬高洪澤湖水位,擴大洪澤湖的面積,使洪澤湖上游大片良田沃土、城鎮村莊被湖水吞沒。古代的泗州城即在公元1437年、1591年、1631年、1649年和1680年5次遭到水患,這座歷史上聞名的古城,最後被淹沒於湖底。“水漫泗州城”的故事只不過是淮河中游一帶人民災難日益深重的一個明顯例子而已。

據不完全統計,1662~1722年的60年中,淮河流域平均每二年一次水災。1746~1796年的50年及1844~1881年的37年中,平均每三年一次水災,1916~1931年的15年中有4次水災。新中國成立前,淮河流域2億畝耕地中經常受災的有1.3億畝,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一大橋

史河和淮河的淵源

史河,古名“決水”,中國東部主要河流淮河南岸Ⅰ級支流,在安徽西部,流域跨豫、皖兩省。它也是皖西地區和河南省南部重要的水系,流域內眾多的水利設施形成史河灌區(安徽境)和梅山灌區(河南境),為中國三大特大型灌區之一的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灌區內生產、生活、航運提供了強大的水利支持。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沿岸人口密集,城鎮眾多,自上游起分佈著金寨縣老縣城梅山鎮、金寨縣新縣城江店鎮、霍邱縣葉集鎮(縣級,改革試驗區)、固始縣陳淋子鎮、 固始縣城關鎮、固始縣三河尖鎮等較大的城鎮。 兩岸分佈有40餘萬畝耕地,史灌河干支流以及梅山、 鯰魚山兩大水庫形成的淠史杭、梅山、鯰魚山三大灌區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水源保證。同時也是金寨、葉集、固始、商城等諸多城鎮的飲用水源。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範圍,西面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為大別山和天柱山;北面直達黃河南大堤;東北以廢黃河與汶河、泗水、沂河、沭河為界;東面直至黃海邊;東南面以通揚運河和東串場河與長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所以,廣義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這4條河流,這樣,流域範圍在東北面以沂蒙山為界,流域總面積就可達26萬平方公里。

淮河在中國地理上是一條重要的界線。它是中國亞熱帶溼潤區和暖溫帶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與淮河干流位置大體一致,此線以北,河流在冬季時結冰,而此線以南,河流常年不凍;中國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現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普遍。

淮河的來龍去脈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水系由於流和10多條較大的支流及無數的小支流組成。淮河干流發源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到江蘇省注入洪澤湖,出洪澤湖後轉而向南,最後在江都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幹流全長 1000公里。

從淮河的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公里。上游的支流,大都從南岸以接近平行的流向自西南向東北匯入幹流,如溮河、小潢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鷺河等。這一段淮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河床比降較大,從源頭到洪河口,平均比降2.6%,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其支流大都源短流急,規模不大。

從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是淮河的中游。沿途有鳳台的峽山、懷遠的荊山和五河的浮山等3個峽口,被稱為“淮河三峽”。河流逼山而行,碧空倒影,為淮河中游增添了不少景色。淮河的10條重要支流都在中游匯入。這一段淮河的北岸與黃河之間,是一個地面向東南傾斜的平原,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間,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濉河等支流都沿著這個傾斜面流向淮河。(之流較多,不一一介紹,詳說下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的固始狀元大橋

史灌河由兩條河流匯合而成,西面的一支叫灌河,東面的一支叫史河。灌河的發源地在河南省東南部的大別山北坡長竹園附近,向北流匯入史河。史河發源於安徽省境內大別山獻旗嶺西北,向北流,匯灌河後向東北流動,在三河尖注入淮河。史灌河流域大部在山地丘陵區,大雨時,山洪暴發,水勢凶猛,對淮河中游洪水有很大影響。

淮河過去的水患

公元12世紀末葉以前,淮河並不注入長江,而是在漣水東西單獨入海,入海口門水深而寬闊。當時,洪澤湖還沒有現在這樣大,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寬深的淮河足夠排洩上游的來水。同時,河水含沙量不大,很少淤積,航運暢通,兩岸的灌溉便利。宋代詩人秦觀在登泗州城後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陽間。林梢一抹香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由此可見,當時的淮河流域是一塊河湖交錯、沃野千里、資源富饒的大地。

公元1194年,黃河南堤在河南原陽縣決口,一部分河水經封丘、長垣、定陶向東南流,通過泗水入淮。從此,淮河遭到了厄運,變成了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

黃河侵淮初期,兩河的下游合流入海,但到了明朝(公元16~17世紀),黃河水全部侵入淮河;它不僅借道泗水,而且還從潁河、渦河、濉河等同時入淮,攔腰一截,襲奪了淮河的中下游。黃河的洪水在淮河到處氾濫,黃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幹流和許多支流,淮河的水系被打亂,淮河下游的河床越淤越高,也成為“地上河”。淮河的水已經無法進入自己的下游河道,使得氾濫現象更為嚴重,平地變成了澤國,小湖擴大成為大湖,洪澤湖就是其中的一個。有的支流下游河段被淤塞成長條形的湖泊,有的則變成為“肥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98年洪水,可能年輕人已經不清楚了

直到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今河南蘭考縣境內東壩頭附近)決口,衝開了北堤,向東北方向流入原來的河道,這便是歷史上黃河第六次大改道。從此,黃河入淮的流路被拋棄,乾涸了的廢河床高出平地2~4米,成為一條沙崗,這便是“廢黃河”。淮河也因此而被迫改道從洪澤湖向南,成為長江的一條支流。然而,這條流路並不暢通,洪水一來,就在中下游的低窪處漫溢,水災日漸增多。來自山東的泗水也只得與淮河分道揚鏢了。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對黃河的決口、氾濫熟視無睹,但黃河氾濫的泥沙淤積影響到大運河的交通運輸,卻是統治階級所關心的。明、清兩代反動統治階級為了維持運河的暢通,採用了“蓄清刷黃”的辦法。他們利用洪澤湖把含沙量較少的淮河水蓄積起來,以沖刷黃河侵淮的渾水。於是,加高加厚了洪澤湖東岸大堤,抬高洪澤湖水位,擴大洪澤湖的面積,使洪澤湖上游大片良田沃土、城鎮村莊被湖水吞沒。古代的泗州城即在公元1437年、1591年、1631年、1649年和1680年5次遭到水患,這座歷史上聞名的古城,最後被淹沒於湖底。“水漫泗州城”的故事只不過是淮河中游一帶人民災難日益深重的一個明顯例子而已。

據不完全統計,1662~1722年的60年中,淮河流域平均每二年一次水災。1746~1796年的50年及1844~1881年的37年中,平均每三年一次水災,1916~1931年的15年中有4次水災。新中國成立前,淮河流域2億畝耕地中經常受災的有1.3億畝,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一大橋

史河和淮河的淵源

史河,古名“決水”,中國東部主要河流淮河南岸Ⅰ級支流,在安徽西部,流域跨豫、皖兩省。它也是皖西地區和河南省南部重要的水系,流域內眾多的水利設施形成史河灌區(安徽境)和梅山灌區(河南境),為中國三大特大型灌區之一的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灌區內生產、生活、航運提供了強大的水利支持。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沿岸人口密集,城鎮眾多,自上游起分佈著金寨縣老縣城梅山鎮、金寨縣新縣城江店鎮、霍邱縣葉集鎮(縣級,改革試驗區)、固始縣陳淋子鎮、 固始縣城關鎮、固始縣三河尖鎮等較大的城鎮。 兩岸分佈有40餘萬畝耕地,史灌河干支流以及梅山、 鯰魚山兩大水庫形成的淠史杭、梅山、鯰魚山三大灌區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水源保證。同時也是金寨、葉集、固始、商城等諸多城鎮的飲用水源。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金寨梅山水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如果說黃河養育了北方,長江養育了南方,那麼淮河必然養育了中原,恰好史河養育了大固始的老百姓,叫聲母親河也絕不有過。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範圍,西面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為大別山和天柱山;北面直達黃河南大堤;東北以廢黃河與汶河、泗水、沂河、沭河為界;東面直至黃海邊;東南面以通揚運河和東串場河與長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所以,廣義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這4條河流,這樣,流域範圍在東北面以沂蒙山為界,流域總面積就可達26萬平方公里。

淮河在中國地理上是一條重要的界線。它是中國亞熱帶溼潤區和暖溫帶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與淮河干流位置大體一致,此線以北,河流在冬季時結冰,而此線以南,河流常年不凍;中國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現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普遍。

淮河的來龍去脈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水系由於流和10多條較大的支流及無數的小支流組成。淮河干流發源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到江蘇省注入洪澤湖,出洪澤湖後轉而向南,最後在江都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幹流全長 1000公里。

從淮河的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公里。上游的支流,大都從南岸以接近平行的流向自西南向東北匯入幹流,如溮河、小潢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鷺河等。這一段淮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河床比降較大,從源頭到洪河口,平均比降2.6%,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其支流大都源短流急,規模不大。

從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是淮河的中游。沿途有鳳台的峽山、懷遠的荊山和五河的浮山等3個峽口,被稱為“淮河三峽”。河流逼山而行,碧空倒影,為淮河中游增添了不少景色。淮河的10條重要支流都在中游匯入。這一段淮河的北岸與黃河之間,是一個地面向東南傾斜的平原,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間,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濉河等支流都沿著這個傾斜面流向淮河。(之流較多,不一一介紹,詳說下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的固始狀元大橋

史灌河由兩條河流匯合而成,西面的一支叫灌河,東面的一支叫史河。灌河的發源地在河南省東南部的大別山北坡長竹園附近,向北流匯入史河。史河發源於安徽省境內大別山獻旗嶺西北,向北流,匯灌河後向東北流動,在三河尖注入淮河。史灌河流域大部在山地丘陵區,大雨時,山洪暴發,水勢凶猛,對淮河中游洪水有很大影響。

淮河過去的水患

公元12世紀末葉以前,淮河並不注入長江,而是在漣水東西單獨入海,入海口門水深而寬闊。當時,洪澤湖還沒有現在這樣大,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寬深的淮河足夠排洩上游的來水。同時,河水含沙量不大,很少淤積,航運暢通,兩岸的灌溉便利。宋代詩人秦觀在登泗州城後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陽間。林梢一抹香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由此可見,當時的淮河流域是一塊河湖交錯、沃野千里、資源富饒的大地。

公元1194年,黃河南堤在河南原陽縣決口,一部分河水經封丘、長垣、定陶向東南流,通過泗水入淮。從此,淮河遭到了厄運,變成了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

黃河侵淮初期,兩河的下游合流入海,但到了明朝(公元16~17世紀),黃河水全部侵入淮河;它不僅借道泗水,而且還從潁河、渦河、濉河等同時入淮,攔腰一截,襲奪了淮河的中下游。黃河的洪水在淮河到處氾濫,黃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幹流和許多支流,淮河的水系被打亂,淮河下游的河床越淤越高,也成為“地上河”。淮河的水已經無法進入自己的下游河道,使得氾濫現象更為嚴重,平地變成了澤國,小湖擴大成為大湖,洪澤湖就是其中的一個。有的支流下游河段被淤塞成長條形的湖泊,有的則變成為“肥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98年洪水,可能年輕人已經不清楚了

直到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今河南蘭考縣境內東壩頭附近)決口,衝開了北堤,向東北方向流入原來的河道,這便是歷史上黃河第六次大改道。從此,黃河入淮的流路被拋棄,乾涸了的廢河床高出平地2~4米,成為一條沙崗,這便是“廢黃河”。淮河也因此而被迫改道從洪澤湖向南,成為長江的一條支流。然而,這條流路並不暢通,洪水一來,就在中下游的低窪處漫溢,水災日漸增多。來自山東的泗水也只得與淮河分道揚鏢了。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對黃河的決口、氾濫熟視無睹,但黃河氾濫的泥沙淤積影響到大運河的交通運輸,卻是統治階級所關心的。明、清兩代反動統治階級為了維持運河的暢通,採用了“蓄清刷黃”的辦法。他們利用洪澤湖把含沙量較少的淮河水蓄積起來,以沖刷黃河侵淮的渾水。於是,加高加厚了洪澤湖東岸大堤,抬高洪澤湖水位,擴大洪澤湖的面積,使洪澤湖上游大片良田沃土、城鎮村莊被湖水吞沒。古代的泗州城即在公元1437年、1591年、1631年、1649年和1680年5次遭到水患,這座歷史上聞名的古城,最後被淹沒於湖底。“水漫泗州城”的故事只不過是淮河中游一帶人民災難日益深重的一個明顯例子而已。

據不完全統計,1662~1722年的60年中,淮河流域平均每二年一次水災。1746~1796年的50年及1844~1881年的37年中,平均每三年一次水災,1916~1931年的15年中有4次水災。新中國成立前,淮河流域2億畝耕地中經常受災的有1.3億畝,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一大橋

史河和淮河的淵源

史河,古名“決水”,中國東部主要河流淮河南岸Ⅰ級支流,在安徽西部,流域跨豫、皖兩省。它也是皖西地區和河南省南部重要的水系,流域內眾多的水利設施形成史河灌區(安徽境)和梅山灌區(河南境),為中國三大特大型灌區之一的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灌區內生產、生活、航運提供了強大的水利支持。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沿岸人口密集,城鎮眾多,自上游起分佈著金寨縣老縣城梅山鎮、金寨縣新縣城江店鎮、霍邱縣葉集鎮(縣級,改革試驗區)、固始縣陳淋子鎮、 固始縣城關鎮、固始縣三河尖鎮等較大的城鎮。 兩岸分佈有40餘萬畝耕地,史灌河干支流以及梅山、 鯰魚山兩大水庫形成的淠史杭、梅山、鯰魚山三大灌區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水源保證。同時也是金寨、葉集、固始、商城等諸多城鎮的飲用水源。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金寨梅山水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如果說黃河養育了北方,長江養育了南方,那麼淮河必然養育了中原,恰好史河養育了大固始的老百姓,叫聲母親河也絕不有過。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近年來固始政府大力治理史灌河,保護生態壞境。各地都在護我金山銀山

縱使它千瘡百孔,我們也得萬心守護,保護環境保護她,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圖片上去看它。

"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大水系區域

做為中國人都知道都知道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母親河,可地理差的小同學們可能連中國七大水系(珠江水系、長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都不瞭解,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咱固始身邊的這條母親河——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施工中的鳳凰大橋

提到秦嶺淮河,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南北分界線,自然對淮河多少有所瞭解,固始境內有兩條主要河流史河(淮河一級支流)和灌河(史河一級支流),那史河和淮河有多少關聯呢?

固始北臨淮河,史河從南向北橫穿而過,源出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北麓,向北流經霍邱縣,於長江河匯流處進入河南省,並於固始縣三河尖鎮注入淮河,鬼斧神工般把固始中間一分為二。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

史河做為淮河第一大之流,聊之前我們來具體聊一下它的“母親“

淮河水系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範圍,西面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為大別山和天柱山;北面直達黃河南大堤;東北以廢黃河與汶河、泗水、沂河、沭河為界;東面直至黃海邊;東南面以通揚運河和東串場河與長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所以,廣義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這4條河流,這樣,流域範圍在東北面以沂蒙山為界,流域總面積就可達26萬平方公里。

淮河在中國地理上是一條重要的界線。它是中國亞熱帶溼潤區和暖溫帶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中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與淮河干流位置大體一致,此線以北,河流在冬季時結冰,而此線以南,河流常年不凍;中國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現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普遍。

淮河的來龍去脈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淮河水系由於流和10多條較大的支流及無數的小支流組成。淮河干流發源於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到江蘇省注入洪澤湖,出洪澤湖後轉而向南,最後在江都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幹流全長 1000公里。

從淮河的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公里。上游的支流,大都從南岸以接近平行的流向自西南向東北匯入幹流,如溮河、小潢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鷺河等。這一段淮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河床比降較大,從源頭到洪河口,平均比降2.6%,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其支流大都源短流急,規模不大。

從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是淮河的中游。沿途有鳳台的峽山、懷遠的荊山和五河的浮山等3個峽口,被稱為“淮河三峽”。河流逼山而行,碧空倒影,為淮河中游增添了不少景色。淮河的10條重要支流都在中游匯入。這一段淮河的北岸與黃河之間,是一個地面向東南傾斜的平原,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間,洪河、潁河、西淝河、渦河、北淝河、濉河等支流都沿著這個傾斜面流向淮河。(之流較多,不一一介紹,詳說下史灌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史河上的固始狀元大橋

史灌河由兩條河流匯合而成,西面的一支叫灌河,東面的一支叫史河。灌河的發源地在河南省東南部的大別山北坡長竹園附近,向北流匯入史河。史河發源於安徽省境內大別山獻旗嶺西北,向北流,匯灌河後向東北流動,在三河尖注入淮河。史灌河流域大部在山地丘陵區,大雨時,山洪暴發,水勢凶猛,對淮河中游洪水有很大影響。

淮河過去的水患

公元12世紀末葉以前,淮河並不注入長江,而是在漣水東西單獨入海,入海口門水深而寬闊。當時,洪澤湖還沒有現在這樣大,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寬深的淮河足夠排洩上游的來水。同時,河水含沙量不大,很少淤積,航運暢通,兩岸的灌溉便利。宋代詩人秦觀在登泗州城後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陽間。林梢一抹香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由此可見,當時的淮河流域是一塊河湖交錯、沃野千里、資源富饒的大地。

公元1194年,黃河南堤在河南原陽縣決口,一部分河水經封丘、長垣、定陶向東南流,通過泗水入淮。從此,淮河遭到了厄運,變成了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流。

黃河侵淮初期,兩河的下游合流入海,但到了明朝(公元16~17世紀),黃河水全部侵入淮河;它不僅借道泗水,而且還從潁河、渦河、濉河等同時入淮,攔腰一截,襲奪了淮河的中下游。黃河的洪水在淮河到處氾濫,黃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幹流和許多支流,淮河的水系被打亂,淮河下游的河床越淤越高,也成為“地上河”。淮河的水已經無法進入自己的下游河道,使得氾濫現象更為嚴重,平地變成了澤國,小湖擴大成為大湖,洪澤湖就是其中的一個。有的支流下游河段被淤塞成長條形的湖泊,有的則變成為“肥河”。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98年洪水,可能年輕人已經不清楚了

直到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今河南蘭考縣境內東壩頭附近)決口,衝開了北堤,向東北方向流入原來的河道,這便是歷史上黃河第六次大改道。從此,黃河入淮的流路被拋棄,乾涸了的廢河床高出平地2~4米,成為一條沙崗,這便是“廢黃河”。淮河也因此而被迫改道從洪澤湖向南,成為長江的一條支流。然而,這條流路並不暢通,洪水一來,就在中下游的低窪處漫溢,水災日漸增多。來自山東的泗水也只得與淮河分道揚鏢了。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對黃河的決口、氾濫熟視無睹,但黃河氾濫的泥沙淤積影響到大運河的交通運輸,卻是統治階級所關心的。明、清兩代反動統治階級為了維持運河的暢通,採用了“蓄清刷黃”的辦法。他們利用洪澤湖把含沙量較少的淮河水蓄積起來,以沖刷黃河侵淮的渾水。於是,加高加厚了洪澤湖東岸大堤,抬高洪澤湖水位,擴大洪澤湖的面積,使洪澤湖上游大片良田沃土、城鎮村莊被湖水吞沒。古代的泗州城即在公元1437年、1591年、1631年、1649年和1680年5次遭到水患,這座歷史上聞名的古城,最後被淹沒於湖底。“水漫泗州城”的故事只不過是淮河中游一帶人民災難日益深重的一個明顯例子而已。

據不完全統計,1662~1722年的60年中,淮河流域平均每二年一次水災。1746~1796年的50年及1844~1881年的37年中,平均每三年一次水災,1916~1931年的15年中有4次水災。新中國成立前,淮河流域2億畝耕地中經常受災的有1.3億畝,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七一大橋

史河和淮河的淵源

史河,古名“決水”,中國東部主要河流淮河南岸Ⅰ級支流,在安徽西部,流域跨豫、皖兩省。它也是皖西地區和河南省南部重要的水系,流域內眾多的水利設施形成史河灌區(安徽境)和梅山灌區(河南境),為中國三大特大型灌區之一的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灌區內生產、生活、航運提供了強大的水利支持。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沿岸人口密集,城鎮眾多,自上游起分佈著金寨縣老縣城梅山鎮、金寨縣新縣城江店鎮、霍邱縣葉集鎮(縣級,改革試驗區)、固始縣陳淋子鎮、 固始縣城關鎮、固始縣三河尖鎮等較大的城鎮。 兩岸分佈有40餘萬畝耕地,史灌河干支流以及梅山、 鯰魚山兩大水庫形成的淠史杭、梅山、鯰魚山三大灌區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水源保證。同時也是金寨、葉集、固始、商城等諸多城鎮的飲用水源。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金寨梅山水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如果說黃河養育了北方,長江養育了南方,那麼淮河必然養育了中原,恰好史河養育了大固始的老百姓,叫聲母親河也絕不有過。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近年來固始政府大力治理史灌河,保護生態壞境。各地都在護我金山銀山

縱使它千瘡百孔,我們也得萬心守護,保護環境保護她,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圖片上去看它。

(地理知識)信陽固始的母親河淮河水系--史河

河提加固中的史河和在建的成功大橋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