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創“美食之都”, 淮揚菜之鄉淮安為何看重這張“新名片”

“提出並申創‘美食之都’,是想把淮安的城市特色進一步凸顯,在激烈的區域城市競爭態勢下塑造出淮安獨特的城市名片和鮮明標誌。”淮安市市長蔡麗新說。

申創“美食之都”, 淮揚菜之鄉淮安為何看重這張“新名片”

第二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開幕(融媒體記者:管偉法/攝)

作為我國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江蘇淮安正在舉全市之力打造享譽海內外的城市“新名片”——“美食之都”。

5月9日至12日,淮安舉辦了第二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澎湃新聞從會上獲悉,淮安正著手申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的“美食之都”稱號。

目前,我國已有成都、順德、澳門等三個城市獲評“美食之都”。若淮安此次能入選,則將成為我國第四座“美食之都”。

淮安,是周恩來總理的故鄉,也是著名的美食聖地。幾乎每個下轄區縣,都有著名的特色美食,並舉辦相應的節慶活動,如盱眙龍蝦節、洪澤湖大閘蟹節、洪澤區蔣壩螺螄節等。淮安已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國淮揚菜之鄉”,也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的“中國食品名城”。

“提出並申創‘美食之都’,是想把淮安的城市特色進一步凸顯,在激烈的區域城市競爭態勢下塑造出淮安獨特的城市名片和鮮明標誌。”蔡麗新對澎湃新聞說,今後,只要人們一提起淮安,就想到淮水滋潤下的良田、美食和美味;同樣,一提到美食,就能想到淮安這座生態優美、水網密佈的美麗城市。

申創“美食之都”, 淮揚菜之鄉淮安為何看重這張“新名片”

2019中國淮揚菜大師邀請賽(融媒體記者:趙啟瑞/攝)

“淮揚菜之鄉”申創“美食之都”

據介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美食之都”稱號的中國城市有四川成都、廣東順德和澳門。成都是因為川菜,順德是粵菜的發源地,澳門則因葡國菜體現了中葡文化的融合及和諧發展。

從2017年開始,淮安打出“美食之都”的牌子,並著手申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的“美食之都”稱號。

5月9日,淮安“美食之都”申創工作國際諮詢會上,負責淮安申創工作文本撰寫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研究中心李博士說道,“美食之都”最看重的不是飯菜口感,而在於創意過程和美食的發起。

從地理歷史角度看,淮安地處中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大動脈大運河的交叉口,南北過渡的氣候、南北分界的地理、南北交融的文化,孕育傳承了千年的農耕文明和淮揚菜系味道。

其次,淮安地處淮河流域下游,境內4河穿城、5湖鑲嵌,擁有耕地700多萬畝、水域450多萬畝、林地340多萬畝,各種食材豐富。

“所以,不難理解淮揚菜為什麼是‘開國第一宴’(1949年開國大典當晚),它代表中國,兼具南北特色,廣泛運用食材和創意。”李博士說。

近年來,許多國宴中也是使用淮揚菜,“它原材料新鮮,食材普通,技法多樣精緻,口味複合、清爽,符合國家宴席的特點。”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邊疆對澎湃新聞說。

近些年,淮安打造出淮安大米、盱眙龍蝦、洪澤湖大閘蟹等一大批“國字頭”“省字號”農產品品牌。它也是江蘇乃至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基地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

除此之外,李博士表示,淮揚菜還承載了大量歷史文化,比如《西遊記》當中,作者吳承恩就多次提到淮揚菜的做法。

因此,淮安申創“美食之都”具有很強的稟賦和優勢。

目前,淮安市已出臺《進一步加快淮揚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充分挖掘和發揮當地的美食資源優勢,傳承和弘揚淮揚菜美食文化,加快“美食之都”申創,推動餐飲美食、種植養殖、食品加工、旅遊文創、展示展銷等產業融合,進一步促進淮揚菜產業發展。

向全世界推廣城市的“新名片”

說到申創“美食之都”的緣起,淮安市相關人士透露,“美食之都”的申創工作由蔡麗新一手提出並推動部署。

蔡麗新在5月9日淮安“美食之都”申創工作國際諮詢會上透露,她之前在蘇州工作期間,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結下了緣分,蘇州於2014年成功申創成為“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員城市。

之後,蔡麗新轉任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時,南京也提出了申創“文學之都”的創意。

“到淮安工作後,我覺得美食是淮安突出的優勢與特色,所以啟動了這項工作。”蔡麗新說,她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有著特殊感情,對創意城市在促進城市發展與互相交流合作等方面有較深的理解,“淮安很期待加入‘創意城市網絡’,擴大‘美食之都’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中國城市在對外展示中需要很多鮮活的案例,要有不同發展水平、不同類型的城市,來展現中國城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蔡麗新對澎湃新聞說,淮安希望能以美食為媒介,藉助全球“創意城市網絡”這樣的國際化高端平臺,全方位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展示淮安優良的營商環境,深化與海內外企業的經貿合作,擴大利益交匯,促進互利共贏。

另一方面,美食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今年下半年寧淮高鐵有望開建,屆時,“希望更多人能來淮安旅遊,在淮安多停留享受美食,從這個角度講,也是以美食為介全面推廣淮安”。

尤其是,在當前區域城市競爭激烈的態勢下,“一個鮮明的城市名片和標誌很重要,我們就提煉淮安這座城市的美食特質,讓人們提到淮安就想到淮揚菜、想到美食”,蔡麗新對澎湃新聞表示,淮安如能申創成功“美食之都”,那麼在對外推廣上,也相當於多了一個“國際認證的抓手”

“如果獲得國際認可,這對整個淮安的國際知名度、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品牌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升。美食雖然是一個產業,但如以它作為抓手,能撬動很多東西。”邊疆對澎湃新聞說。

一個例子是,四川成都,這個原本中國內陸的二線城市,近幾年在國際舞臺上愈發亮眼。由上海社科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國際城市藍皮書: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8)》顯示,成都已升級為第二梯隊的世界城市,與深圳、澳門並行。

成都的國際化加速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在2010年獲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並被授予“美食之都”稱號,給其帶來很多國際化便利。

“能與全球其他國家站在一個舞臺上交流合作,這不僅對成都的美食餐飲行業,也對城市的其他方面發展帶來很多資源和機會。”成都美食之都產業商會執行會長張蛟對澎湃新聞說。

從這個意義上,不難看出,淮安花費巨大心思舉辦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的深層用意所在。不僅僅因為它是江蘇省內唯一的食品類博覽會,更重要的是,可以以“食”為“媒”,圍繞“美食招牌”融合當地的一二三產業,成為向全國及世界推廣淮安、講述“淮安故事”、傳播城市形象的一個重要抓手。

淮安食博會組委會副祕書長、市商務局局長張冬來介紹,下一步,淮安將加大對淮揚菜傳統文化品牌提升、人才培養、名企培育等方面支持,加快淮揚菜“申遺”步伐。深化國際交流,開展淮揚菜等海外美食文化推廣活動。探索“美食+”的跨界融合新模式,促進淮揚菜美食產業與工業設計、文學創作、電影和手工藝跨界結合,延伸淮揚美食文化鏈條,提升文化附加值。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陳珂)

轉發時對文中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

融媒體編輯:張晨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