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希望:這家老牌企業為何越來越有活力

“我當時還是辦公室主任,有一天劉董事長對我說,你去擔任新希望地產總裁吧。我以為他在開玩笑……結果讓我第三天就去房產板塊了。”新希望集團四川總部總裁、新希望地產總裁張明貴。

新希望集團到今年已經走過了34年,去年產值近千億,多項新業務也做得有滋有味。一個老牌企業如何保持這麼久的活力?如何跟上時代的腳步?以下文字根據對話記錄整理而成。

新希望集團四川總部總裁、新希望地產總裁張明貴:我今天簡單講講新希望的昨天、今天還有明天。

新希望發展到今天主要有四大實業板:農業(畜牧業上下游產業鏈)、化工業、乳品行業(上有牧場下有產品)以及地產行業。當然,我們還有一個金融投資板塊。新希望是最早一批涉足金融領域的民營企業,業務已經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保理、擔保、P2P等多個領域,也擁有自己的財務公司。

我們產值大概1000億,員工分佈在全球差不多40多個國家,將近九萬人,旗下有900個公司。到今天,新希望有34年曆史了,但我仍然感覺到這個企業非常有活力,發展後勁非常足。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模式顛覆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我們一直在做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部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加之宏觀經濟不景氣,類似鋼鐵、煤炭、重化工行業經營壓力極大,所以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模式創新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尤為迫切。

除傳統的改造升級外,還從商業模式上進行了極大的顛覆。我們在這個行業經營多年,沉澱了一批優秀的幹部和管理體系及經驗,在許多同行出現巨大困難甚至停產的背景下,我們通過合夥人輕模式託管行業相關企業,輸出人才,管理體系,品牌及部分流動資金,既幫助同行度過難關,同時對行業整體水平提升也大有幫助。

新希望六和川渝特區總裁朱黎強:新希望靠賣飼料起家,現在飼料業務也佔到整個集團業務的80%左右。2009年,行業遇到拐點,單純做規模已經不夠了。怎麼辦?創新!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們首先捋了捋制約傳統制造業發展的幾個因素:

第一,資源制約。特別是飼料加工業,即便現在,中國大肉對外的依存度已經達到80%,玉米飼料用糧比例也已經達到85%以上。

第二,環保制約。很多養殖業被趕到深山裡,空間收窄了,為養殖提供飼料的加工業的生存也受到了制約。

第三,消費瓶頸,這是最大的影響因素。2010年左右,中國肉食品消費已經達到了天花板,零增長或者有一點增長也是微乎其微。

基於這幾個因素,新希望這五六年一直在琢磨轉型創新,力度非常大!

第一個是產業金融化,也叫產融一體化。傳統的農牧業對接金融相對困難,很多金融資源不向農村傾斜。而農業要真正實現現代化一定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這方面新希望一直走在前面。拿數據說話,我們自己的擔保公司去年的擔保額突破87億,今年可能到100億,增長速度非常快。這還只是擔保,我們還有財務公司,主要圍繞著農業來做。同時,越來越多的銀行願意走到農村來,我們很樂意和他們合作,一起支持農村農業的發展。

張明貴:第二個是國際化。1998年,新希望就開始邁出國門,應該是民營企業當中第一批走出去的。我們的國際化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去消費習慣類似、文化相近的國家建工廠、賣產品。第二階段,去資源富足的國家和區域拓展資源,比如南美、澳洲。現在我們更多是整合全球資源,在技術、品牌和渠道方面的合作,尋找一些稀缺的專家級人才,這是我們在國際化上佈局的重點。

同時,我們也開始瞄準大健康和大旅遊。在三年前,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個風口,所以在這方面已經有所佈局。新希望有個哲學叫“快半步”,不要最早,也不要慢半拍,不多不少,快半步即可,三年前進入這兩個行業應該是正當其時。

業務層面向大消費轉型

朱黎強:在業務層面,新希望也做了改變。以前偏重飼料加工端,現在開始走向兩端,一個是具有優勢資源的養殖端,還有一個是消費端。為什麼這麼變?因為我們認為,將來要獲得高額回報,一定在消費端。所以新希望這兩年傾盡全力來做消費端整合,有自營的也有合作渠道的方式。

但僅做消費端是不夠的,上游端質量無法保證也不行。現在的消費者非常理性,必須實實在在看到你的東西好才會消費。所以我們也要做養殖端,爭取讓產品都做到安全可追溯,要比別人做的更完美!養殖端是整個大消費核心的起點。

而且我們把資本、管理、技術都融合進來,和更多的小夥伴合作,如果我們控股,是新希望+別人;如果對方佔七手,我們只佔六手,那就是某某+新希望。可以說,經過這樣的變革,苗頭非常好!

張明貴:為什麼我們會做出這樣的改變?其實是基於整個國家經濟結構和消費轉型升級的調整。新希望未來產業佈局和轉型很重要的方向是大消費。

從以前的B2B為主到今天的B2C,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非常難!以前新希望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要變,也很不容易!好在我們通過一些舉措,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

說實話,任何改變都是困難的,一個企業不管大小,只要想改變一定會阻力重重。如果核心團隊不能痛下決心,變革一定不會成功!新希望做出這樣的改變確實也下了很大決心,但是堅持下來了。

組織扁平化:導入阿米巴模式

朱黎強:新希望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怎麼保持更高效的運轉?陳春花教授給我們開了一個藥方——組織扁平化。新希望現在有大概二十多個二級經營單元,考核經營的任務全部在二級單元以上。比如說今年給某個單元的任務是47億的銷售收入,經營權都給你,但是你必須得完成,完成了整個團隊的收入才有保證。

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曹麗琴:新希望大概從前年開始全面導入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而且基層這一塊也會把整個業務單元劃分的很小。以乳製品的生產車間為例,整個考評已經定到非常細的單元,細化到單品。你付出多少,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收穫多少,同時機制又保證有足夠的壓力。

“紅黃牌制”是我們的另一項制度保障。每個業務單元嚴格實行精準的預算制度,預算過程當中可以適當的調整,但是最終預算一定要達到95%以上,如果達不到,你會得第一張黃牌。有了兩張黃牌以後就會得到一張紅牌。第一張紅牌拿到時,整個高管團隊面臨降職降薪的處罰,第二張紅牌則會面臨人事調整。

而摘牌制、項目經理制是另一個層面的有效補充。今天大家去乳業工廠參觀了,裡面的產品大都是一幫85後、95後的產品經理自己帶團隊,從研發,策劃到最後落地推廣全過程負責。從落地情況來看,混日子的人少了,幹事業的人越來越多!

以前大家都說小企業很靈活,適合創新,而大企業,不得不承認,資源上更有優勢,唯一的問題就是創新動力不足。如何把大企業這種優勢發揮出來?劉永好董事長說“最主要的根源是從組織上創新”。因為作為一個傳統產業,過去做得有多成功,傳統的思維和勢力就有多強,創新的幼芽很容易被扼殺掉。只有另立門戶,開闢一個全新的土壤。

為此新希望單獨成了一個創新集團,全稱是“草根知本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去年4月正式設立,完全獨立於新希望集團!關於草根集團,劉永好董事長說過,以它們為載體,在乳業、飲料、大快速消費品方面快速佈局,以互聯網思維帶動的草根集團,已經是我們人才孵化器。

作為草根資本的業務單元,除了組織上的創新,我們還做了很多激勵機制方面的嘗試,目的就是讓團隊有一個持續的激情和高壓。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變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老闆把創新集團作為眾創的平臺。大家是在共同創造一份事業,讓這些人自己成為老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目前我們已經孵化了超過家10企業。

這種組織和機制的創新,是新希望這幾年能夠快速發展變化的一個最大因素。

張明貴:而且創新集團不是集團出資,是相關合夥人出資設立。這樣做是非常有深意的,創新集團是新希望集團的兄弟,新希望集團體系的子公司、孫子公司們是不能干涉這塊業務的,所以從根本上避免了傳統思維對創新的扼殺

年輕化:你敢用一個年輕人當總裁嗎

張明貴:我再給大家講一講新希望的軟實力方面,歡迎批評和指正。第一個就是幹部年輕化。這個從十年前就開始準備了,我當時都還沒有畢業。那時候產值不算太大,每年上百億的增長,連續三四年,發現人才的培養卻跟不上企業規模的擴大。

在2007年,劉董事長提出來“十年人才計劃”。從那時起,集團每年向全球招聘2000個應屆畢業生。此外,每年還要招5到10個綜合素質比較全面的學生(比如研究生,做過學生會主席)。這兩個措施構成了今天新希望人才很好的基礎。十年過去了,新希望九萬員工的平均年齡比過去年輕了很多歲。

十年前集團做的佈局,有一大批優秀的年輕人走上了業務的領導崗位,甚至走上非常重要的崗位。我本人也是在那個計劃啟動的第二年(2008年)進來的。剛畢業就進了集團,通過崗前培訓到一個個輪崗,從集團總部到化工行業,再到農業行業,到今天我所在的地產行業。

我只是我們這批年輕人群的一個縮影,現在新希望很多高層幹部都是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在未來,劉永好董事長還在不斷地強化,2014年又提出了一個新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強制性對每年提升轉正幹部不低於20%!

這些措施確保了企業的活力越來越強!

最後,我再補充一個企業文化的內容,最開始沒打算講。我一畢業就進入集團,所以我講的不是對外宣傳的綱領性的語言,完全是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點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這一點從劉永好董事長到全集團的高管和員工都是一致的。為什麼?農業行業是一個萬年行業,但是很薄利,因此一開始這個企業的基因就是艱苦和吃苦耐勞,比如公司用車都是普通車輛,飛機出行無特殊情況都是經濟艙。

第二,內部溝通機制非常簡單和直接。新希望九萬員工,確實沒有什麼政治可言,就事論事,不談政治,也講不上派別。因為劉董事長也做好了榜樣,從根兒上就比較好,全集團除了兩位董事長以外,沒有其他親戚了。而且,內部考核規則是一樣的,這樣就避免了效率的冗長和低下。

第三,有一個陽光正向的機制。因為陽光了反而有很多的機會。新希望集團有一個審計監察部,核心查兩個方面:一個是合法合規;第二是查道德。企業能夠可持續,能夠長青最重要。

我再透露點,劉董事長本人的特點。

第一個,善於傾聽。無論你是幹部還是普通員工,只要是和他講事情、提建議,無論你說多久都會聽完,從來沒有說不耐煩過。

第二,好奇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強。如果我們在路邊走,看到亂貼的小廣告,他一定會叫我打電話問問什麼情況。再比如,咱們開車經過十字路口時,劉董事長總是把車窗搖下來,接過小廣告諮詢一番。反正他好像對啥都好奇。微信剛推出,他試用了一圈覺得很好,立馬就帶動全公司使用微信。那時候誰知道微信是什麼啊。因為他,集團幾乎很快就都瞭解了微信。

第三,敢用年輕人。我當時還是辦公室主任,有一天董事長對我說,你去擔任下新希望地產的總裁吧。我以為他在開玩笑,因為我完全不懂房地產啊,哪敢啊,也沒這信心。結果讓我第三天就去房產板塊了。今天看來,把地產這塊業務做得還不錯!

中國科創板新機遇/資本破局研討峰會

幫助企業解決以下問題——

①頂層架構 ② 商業模式③股權設計

④ 品牌推廣⑤股權融資 ⑥企業轉型

⑦資源對接 ⑧ 商業計劃書⑨上市輔導

【特邀投資人專家】

前知名投資機構總經理 馮正明、東方賽富董事長 劉俊宏、洞見資本創始人 杜明堂、中青創投董事長 付巖、玖弘基金董事長 安陽、前海梧桐併購基金創始人 謝聞慄、時空資本總裁 陳銘全、樹道諮詢創始人 王靖飛...

●現場還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
新希望:這家老牌企業為何越來越有活力

“我當時還是辦公室主任,有一天劉董事長對我說,你去擔任新希望地產總裁吧。我以為他在開玩笑……結果讓我第三天就去房產板塊了。”新希望集團四川總部總裁、新希望地產總裁張明貴。

新希望集團到今年已經走過了34年,去年產值近千億,多項新業務也做得有滋有味。一個老牌企業如何保持這麼久的活力?如何跟上時代的腳步?以下文字根據對話記錄整理而成。

新希望集團四川總部總裁、新希望地產總裁張明貴:我今天簡單講講新希望的昨天、今天還有明天。

新希望發展到今天主要有四大實業板:農業(畜牧業上下游產業鏈)、化工業、乳品行業(上有牧場下有產品)以及地產行業。當然,我們還有一個金融投資板塊。新希望是最早一批涉足金融領域的民營企業,業務已經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保理、擔保、P2P等多個領域,也擁有自己的財務公司。

我們產值大概1000億,員工分佈在全球差不多40多個國家,將近九萬人,旗下有900個公司。到今天,新希望有34年曆史了,但我仍然感覺到這個企業非常有活力,發展後勁非常足。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模式顛覆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我們一直在做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部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加之宏觀經濟不景氣,類似鋼鐵、煤炭、重化工行業經營壓力極大,所以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模式創新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尤為迫切。

除傳統的改造升級外,還從商業模式上進行了極大的顛覆。我們在這個行業經營多年,沉澱了一批優秀的幹部和管理體系及經驗,在許多同行出現巨大困難甚至停產的背景下,我們通過合夥人輕模式託管行業相關企業,輸出人才,管理體系,品牌及部分流動資金,既幫助同行度過難關,同時對行業整體水平提升也大有幫助。

新希望六和川渝特區總裁朱黎強:新希望靠賣飼料起家,現在飼料業務也佔到整個集團業務的80%左右。2009年,行業遇到拐點,單純做規模已經不夠了。怎麼辦?創新!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們首先捋了捋制約傳統制造業發展的幾個因素:

第一,資源制約。特別是飼料加工業,即便現在,中國大肉對外的依存度已經達到80%,玉米飼料用糧比例也已經達到85%以上。

第二,環保制約。很多養殖業被趕到深山裡,空間收窄了,為養殖提供飼料的加工業的生存也受到了制約。

第三,消費瓶頸,這是最大的影響因素。2010年左右,中國肉食品消費已經達到了天花板,零增長或者有一點增長也是微乎其微。

基於這幾個因素,新希望這五六年一直在琢磨轉型創新,力度非常大!

第一個是產業金融化,也叫產融一體化。傳統的農牧業對接金融相對困難,很多金融資源不向農村傾斜。而農業要真正實現現代化一定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這方面新希望一直走在前面。拿數據說話,我們自己的擔保公司去年的擔保額突破87億,今年可能到100億,增長速度非常快。這還只是擔保,我們還有財務公司,主要圍繞著農業來做。同時,越來越多的銀行願意走到農村來,我們很樂意和他們合作,一起支持農村農業的發展。

張明貴:第二個是國際化。1998年,新希望就開始邁出國門,應該是民營企業當中第一批走出去的。我們的國際化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去消費習慣類似、文化相近的國家建工廠、賣產品。第二階段,去資源富足的國家和區域拓展資源,比如南美、澳洲。現在我們更多是整合全球資源,在技術、品牌和渠道方面的合作,尋找一些稀缺的專家級人才,這是我們在國際化上佈局的重點。

同時,我們也開始瞄準大健康和大旅遊。在三年前,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個風口,所以在這方面已經有所佈局。新希望有個哲學叫“快半步”,不要最早,也不要慢半拍,不多不少,快半步即可,三年前進入這兩個行業應該是正當其時。

業務層面向大消費轉型

朱黎強:在業務層面,新希望也做了改變。以前偏重飼料加工端,現在開始走向兩端,一個是具有優勢資源的養殖端,還有一個是消費端。為什麼這麼變?因為我們認為,將來要獲得高額回報,一定在消費端。所以新希望這兩年傾盡全力來做消費端整合,有自營的也有合作渠道的方式。

但僅做消費端是不夠的,上游端質量無法保證也不行。現在的消費者非常理性,必須實實在在看到你的東西好才會消費。所以我們也要做養殖端,爭取讓產品都做到安全可追溯,要比別人做的更完美!養殖端是整個大消費核心的起點。

而且我們把資本、管理、技術都融合進來,和更多的小夥伴合作,如果我們控股,是新希望+別人;如果對方佔七手,我們只佔六手,那就是某某+新希望。可以說,經過這樣的變革,苗頭非常好!

張明貴:為什麼我們會做出這樣的改變?其實是基於整個國家經濟結構和消費轉型升級的調整。新希望未來產業佈局和轉型很重要的方向是大消費。

從以前的B2B為主到今天的B2C,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非常難!以前新希望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要變,也很不容易!好在我們通過一些舉措,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

說實話,任何改變都是困難的,一個企業不管大小,只要想改變一定會阻力重重。如果核心團隊不能痛下決心,變革一定不會成功!新希望做出這樣的改變確實也下了很大決心,但是堅持下來了。

組織扁平化:導入阿米巴模式

朱黎強:新希望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怎麼保持更高效的運轉?陳春花教授給我們開了一個藥方——組織扁平化。新希望現在有大概二十多個二級經營單元,考核經營的任務全部在二級單元以上。比如說今年給某個單元的任務是47億的銷售收入,經營權都給你,但是你必須得完成,完成了整個團隊的收入才有保證。

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曹麗琴:新希望大概從前年開始全面導入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而且基層這一塊也會把整個業務單元劃分的很小。以乳製品的生產車間為例,整個考評已經定到非常細的單元,細化到單品。你付出多少,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收穫多少,同時機制又保證有足夠的壓力。

“紅黃牌制”是我們的另一項制度保障。每個業務單元嚴格實行精準的預算制度,預算過程當中可以適當的調整,但是最終預算一定要達到95%以上,如果達不到,你會得第一張黃牌。有了兩張黃牌以後就會得到一張紅牌。第一張紅牌拿到時,整個高管團隊面臨降職降薪的處罰,第二張紅牌則會面臨人事調整。

而摘牌制、項目經理制是另一個層面的有效補充。今天大家去乳業工廠參觀了,裡面的產品大都是一幫85後、95後的產品經理自己帶團隊,從研發,策劃到最後落地推廣全過程負責。從落地情況來看,混日子的人少了,幹事業的人越來越多!

以前大家都說小企業很靈活,適合創新,而大企業,不得不承認,資源上更有優勢,唯一的問題就是創新動力不足。如何把大企業這種優勢發揮出來?劉永好董事長說“最主要的根源是從組織上創新”。因為作為一個傳統產業,過去做得有多成功,傳統的思維和勢力就有多強,創新的幼芽很容易被扼殺掉。只有另立門戶,開闢一個全新的土壤。

為此新希望單獨成了一個創新集團,全稱是“草根知本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去年4月正式設立,完全獨立於新希望集團!關於草根集團,劉永好董事長說過,以它們為載體,在乳業、飲料、大快速消費品方面快速佈局,以互聯網思維帶動的草根集團,已經是我們人才孵化器。

作為草根資本的業務單元,除了組織上的創新,我們還做了很多激勵機制方面的嘗試,目的就是讓團隊有一個持續的激情和高壓。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變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老闆把創新集團作為眾創的平臺。大家是在共同創造一份事業,讓這些人自己成為老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目前我們已經孵化了超過家10企業。

這種組織和機制的創新,是新希望這幾年能夠快速發展變化的一個最大因素。

張明貴:而且創新集團不是集團出資,是相關合夥人出資設立。這樣做是非常有深意的,創新集團是新希望集團的兄弟,新希望集團體系的子公司、孫子公司們是不能干涉這塊業務的,所以從根本上避免了傳統思維對創新的扼殺

年輕化:你敢用一個年輕人當總裁嗎

張明貴:我再給大家講一講新希望的軟實力方面,歡迎批評和指正。第一個就是幹部年輕化。這個從十年前就開始準備了,我當時都還沒有畢業。那時候產值不算太大,每年上百億的增長,連續三四年,發現人才的培養卻跟不上企業規模的擴大。

在2007年,劉董事長提出來“十年人才計劃”。從那時起,集團每年向全球招聘2000個應屆畢業生。此外,每年還要招5到10個綜合素質比較全面的學生(比如研究生,做過學生會主席)。這兩個措施構成了今天新希望人才很好的基礎。十年過去了,新希望九萬員工的平均年齡比過去年輕了很多歲。

十年前集團做的佈局,有一大批優秀的年輕人走上了業務的領導崗位,甚至走上非常重要的崗位。我本人也是在那個計劃啟動的第二年(2008年)進來的。剛畢業就進了集團,通過崗前培訓到一個個輪崗,從集團總部到化工行業,再到農業行業,到今天我所在的地產行業。

我只是我們這批年輕人群的一個縮影,現在新希望很多高層幹部都是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在未來,劉永好董事長還在不斷地強化,2014年又提出了一個新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強制性對每年提升轉正幹部不低於20%!

這些措施確保了企業的活力越來越強!

最後,我再補充一個企業文化的內容,最開始沒打算講。我一畢業就進入集團,所以我講的不是對外宣傳的綱領性的語言,完全是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點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這一點從劉永好董事長到全集團的高管和員工都是一致的。為什麼?農業行業是一個萬年行業,但是很薄利,因此一開始這個企業的基因就是艱苦和吃苦耐勞,比如公司用車都是普通車輛,飛機出行無特殊情況都是經濟艙。

第二,內部溝通機制非常簡單和直接。新希望九萬員工,確實沒有什麼政治可言,就事論事,不談政治,也講不上派別。因為劉董事長也做好了榜樣,從根兒上就比較好,全集團除了兩位董事長以外,沒有其他親戚了。而且,內部考核規則是一樣的,這樣就避免了效率的冗長和低下。

第三,有一個陽光正向的機制。因為陽光了反而有很多的機會。新希望集團有一個審計監察部,核心查兩個方面:一個是合法合規;第二是查道德。企業能夠可持續,能夠長青最重要。

我再透露點,劉董事長本人的特點。

第一個,善於傾聽。無論你是幹部還是普通員工,只要是和他講事情、提建議,無論你說多久都會聽完,從來沒有說不耐煩過。

第二,好奇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強。如果我們在路邊走,看到亂貼的小廣告,他一定會叫我打電話問問什麼情況。再比如,咱們開車經過十字路口時,劉董事長總是把車窗搖下來,接過小廣告諮詢一番。反正他好像對啥都好奇。微信剛推出,他試用了一圈覺得很好,立馬就帶動全公司使用微信。那時候誰知道微信是什麼啊。因為他,集團幾乎很快就都瞭解了微信。

第三,敢用年輕人。我當時還是辦公室主任,有一天董事長對我說,你去擔任下新希望地產的總裁吧。我以為他在開玩笑,因為我完全不懂房地產啊,哪敢啊,也沒這信心。結果讓我第三天就去房產板塊了。今天看來,把地產這塊業務做得還不錯!

中國科創板新機遇/資本破局研討峰會

幫助企業解決以下問題——

①頂層架構 ② 商業模式③股權設計

④ 品牌推廣⑤股權融資 ⑥企業轉型

⑦資源對接 ⑧ 商業計劃書⑨上市輔導

【特邀投資人專家】

前知名投資機構總經理 馮正明、東方賽富董事長 劉俊宏、洞見資本創始人 杜明堂、中青創投董事長 付巖、玖弘基金董事長 安陽、前海梧桐併購基金創始人 謝聞慄、時空資本總裁 陳銘全、樹道諮詢創始人 王靖飛...

●現場還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新希望:這家老牌企業為何越來越有活力

點擊左下角的“瞭解更多” 打開會議鏈接,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如果站外看不到“瞭解更多”鏈接的話,可以進入今日頭條APP顯示點擊查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