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名句典故詳解: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 北宋 葉夢得 元稹 小說 木蘭花 語文夢工場 2019-06-14

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名句的誕生

一向1年光有限身,等閒2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沙

完全讀懂名句

1﹒一向:即一時片刻之意。2﹒等閒:平常。

時間轉眼即逝,人身生命有所限制,尋常的離別也容易使人悵惘神傷,在筵席宴會上無須謙辭,只需暢懷開飲。

入目眼中盡是山河遼闊,徒使人懷念起遠方,一地落花,悽悽風雨,更添對春日將逝的情傷,與其這般傷心不捨,還不如多加憐惜眼前的人兒吧。

名句的故事

據北宋人葉夢得《避暑錄話》中寫道:“晏元獻雖早富貴,而奉養極約。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燕飲。”由此可知晏殊為官,雖致力勤儉節約,唯獨喜好與友人於酒席中,相與吟詩寫詞為樂,此闋《浣溪沙》即是主人翁在歌舞酒筵上的切身感觸。上片寫離別傷感,詞人接連飲酒,好讓自己沉醉於酒酣聲靡,下片則寫放眼遠望,看見山河遼闊,不禁興起風雨飄零的傷感,體會凡事皆無法長久,唯有把握眼前所見,才是最為實際。

晏殊對喜愛的字句,時常表現愛不釋手,甚至全句挪到其他詞中重複使用,如在《木蘭花》下片之“不如憐取眼前人,免更勞魂兼役夢”,大意是不如憐惜眼前的人,以免錯過再來魂牽夢繫、勞役心神,也已於事無補,其中“不如憐取眼前人”與《浣溪沙》完全一樣;也許晏殊身邊,總有發生人事一瞬間面目全非的遺憾,讓他體悟必須珍惜當下時光。

近代詞曲評論家吳梅著有《詞學通論》,書中不但大力推崇晏殊為北宋詞家第一人,更直指《浣溪沙》中“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二句,比起其另一闋《浣溪沙》之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更勝過十倍,認為是人們境界淺陋,才不解此詞之絕妙,可見這位評論家對晏殊以及此闋《浣溪沙》的偏好鍾愛。

歷久彌新說名句

晏殊如此偏愛“不如憐取眼前人”,有一段來由典故。唐代文人元稹寫過一篇頗具盛名的傳奇小說《會真記》,又名《鶯鶯傳》,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為張生與崔鶯鶯。張生在因緣際會下,見到豔麗動人、文筆又好的崔鶯鶯,一開始即為崔鶯鶯的才貌所神魂顛倒,但經過短暫的纏綿熱戀,張生髮現自己根本不願與崔鶯鶯長相廝守,他以赴京趕考為由離開。

一年過後,兩人各自婚嫁,當張生再回到崔鶯鶯住處時,他以外兄身份求見昔日情人,但崔鶯鶯已不想見他,寫詩謝絕張生,詩云:“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大意是:當時如此親近,都可以拋棄了我,現在又有什麼好說?還是將舊時曾對我的情意,好好憐惜正在你眼前的人吧。也就是說,崔鶯鶯對於背棄她的前情人,展現寬容氣度,並勸其專心對待妻子。

晏殊也許對《鶯鶯傳》中女主角的遭遇有所感觸,故在兩篇詞作裡,皆引崔鶯鶯回絕張生詩句,並改寫成“不如憐取眼前人”,強調徒然傷感那些消逝過往都是多餘,認為人生最真實的莫過於“憐取眼前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