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來北京,總要去什剎海逛一逛。

作為歷朝國都,歷史厚重,北京內城的一磚一瓦都有著數之不盡的典故,何況有著“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說法的什剎海了。

為解決元大都漕運和軍民用水問題,都水監郭守敬奉詔開挖通惠河,引白浮諸泉入積水潭,積水潭成為京杭大運河北端的終點碼頭,可以說元大都是一座水系先行的城市。

燕山三月風和柔,海子酒船如畫樓。” 短短一句詩,便道出當時什剎海的繁榮景象。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到了明代,京杭運河北端移到了東便門外,加之通惠河上游入水量的減少,便有了前海、後海和西海之分

由於植蓮花,養魚鳥,引稻田,什剎海地區還出現了“蘆葦叢生,荷花疏而不密,魚籪點綴水中”的江南景緻,成為京城百姓納涼休閒的好去處。一些官宦人員也在什剎海周邊紛紛搭樑立柱,建立私家園囿。

什剎海地區流傳著許多謠諺俚語,或抒民志,或寓規箴,或言民風,但流傳至今的並不多,今天我們就跟隨著這些為數不多的民間謠諺,來逛一逛什剎海。

金門檻兒,金門墩兒,

機靈鬼兒,透亮碑兒。

這句說的是什剎海附近的四件古文物

相傳鼓樓大街曾有一座花神廟,其正殿照壁後又有黃漆門限(即門檻)一座,其上刻有“金門限”三字,左刻“艮嶽龍德宮”五字,傳言此物是金兵攻佔汴梁時從當地艮嶽龍德宮掠來的。

金門墩兒,據傳地安門的門墩兒為黃金製作,門墩兒下還埋有一隻金老鼠,頭尾恰為北京的中軸線。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地安門舊照

機靈鬼兒、透亮碑兒,是指護國寺的兩件文物,一件為土坯殿屋脊下一個不足二尺的小胖娃,梳著小辮兒,濃眉大眼,半蹲半立,稱為脊樑鬼,俗稱機靈鬼。

另外一個則是土坯殿前的左右兩座石碑,碑額團龍採用通透雕刻技法,透過碑前龍身的孔洞,可以看見碑後的事物,故名透龍碑,俗稱透亮碑。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東嶽廟的機靈鬼兒和透亮碑兒

沒有找到護國寺機靈鬼兒和透亮碑兒的舊照,不過東嶽廟的四絕之二也是機靈鬼兒和透亮碑兒,放上圖片,僅供參考。

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

北京鐘鼓樓,自建成直至上世紀二十年代,一直承擔著報時的作用。在那600年間,什剎海的人們都過著“始於晨鐘,止於暮鼓”的生活。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鐘鼓樓 圖源vcg

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時,後又通常將黑夜劃分為五節,戌時為定更,也稱初更、起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也稱亮更。

清代時,定更及亮更,都要先擊鼓後撞鐘,二更至四更則只撞鐘不擊鼓。乾隆後改為只在定更及亮更時報兩次更。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北京鐘樓和永樂古鐘

這句謠諺指的就是明清時期鐘鼓樓報時的節奏,快擊十八下,慢擊十八下,再不緊不慢擊十八下,共計五十四響,再重複一遍,總計一百零八響。

為什麼是一百零八響呢?明代郎瑛《七修類稿》中記載:“扣一百零八聲者,一歲之意也,蓋年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正是此數。”

1924年,溥儀被趕出故宮的年份,這一年,鐘鼓樓報時功能被廢止,暮鼓晨鐘成為絕響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鼓樓及其上的鼓(非文物)

不過,凡事並無絕對。1990年除夕,鐘樓再次撞響大鐘,作為對新春的祝福。2001年12月31日夜,鼓樓之鼓再次奏響,重現了北京鼓樓報時的場景。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到什剎海,最為有名的景點之一就是如今北京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了,而恭王府的第一任主人就是清乾隆時期的寵臣和珅。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恭王府後花園的湖心亭

和紳貪贓枉法,聚斂錢財,嘉慶皇帝繼位後,籍沒了和珅家產,傳說竟多達白銀“八億兩”,相當清政府10年的財政收入,這也是這句謠諺的由來。

作為乾隆朝最有錢的“土豪”,和珅的宅子也是網羅奇珍,極盡富麗堂皇之能事,號稱“一步一景”。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恭王府後花園

不止如此,和宅的規模還特別大,只後花園佔地就約有六萬平方米,也就是九個足球場那麼大

鼓樓上掛肉——好大架子

鐘鼓樓上扎彩燈——高明

鐘樓的鐘聲——鞋(邪)

鐘鼓樓上的家雀——耐驚耐怕

菸袋斜街大煙袋——一竅不通

護國寺賣駱駝——沒那個市(事)

護國寺西口——狗市

以上是幾條鐘鼓樓、菸袋斜街和護國寺的歇後語。這就來講講裡面最難理解的一條:菸袋斜街大煙袋——一竅不通。

菸袋斜街清初時稱鼓樓斜街,因位於鼓樓附近而得名,清末才改此名。據傳因街內有一家經營菸袋的店鋪,生意興隆,門口有一大煙袋幌子,招攬顧客,衚衕由此得名。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菸袋斜街 圖源水印

“鼓樓前的大煙袋——一竅不通”,這句歇後語就和菸袋斜街那家“雙盛泰”菸袋鋪的大煙袋幌子有關。

這菸袋招幌足有一人高,粗如飯碗,木質,金漆煙鍋,鍋內刷紅漆,煙鍋外緣還繫著紅布幌穗,十分醒目。

可是,這幌子大雖大,但菸袋杆裡面兒卻是實心兒的,也就一樣子貨,還真不是能抽一口的真煙桿兒。要是給菸袋嘴裡擱上菸絲,再點上試試,那一準兒是不通的,這可不就是一竅都不通嗎!

什剎海,有著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美名,其美景自是不止以上俗諺歌謠提到的這三五處。

您還知道哪些什剎海或老北京的俗諺歌謠?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金代消暑聖地瓊島太寧宮,堪比唐代曲江池

那些老北京的俗諺歌謠裡,藏著有意思的什剎海

神祕的空中花園 雨過不留痕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章:

[1] 《什剎海志》202頁、331頁

[2] 歇後語一竅不通與菸袋斜街,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遊網站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傳統文化聯盟”瞭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