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目錄學起源、意義及發展

古詩 劉向 國學 劉歆 鵬為古籍 鵬為古籍 2017-09-08

中國古典目錄學起源、意義及發展

我國古典目錄學源遠流長,內容相當豐富。自從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編定《別錄》、《七略》,開創了群書目錄之後,目錄學就逐漸發展起來了。及至清代、特別是在乾嘉時期,因為考據學的興盛,目錄學由原來的學術史的旁門別支轉而成為當時學制士人幾乎人人都要演戲的必修之課,達到了目錄學的璀璨鼎盛時期。

中國目錄學的起源中國目錄學的起源有幾種觀點,歸納起來如下:一是認為從殷商時期就產生了目錄學;二是以孔子整理古代歷史文獻和古代詩歌為目錄學的起點;三是把劉向、劉歆的《別錄》、《七略》作為我國目錄學的開端。其中,以第三種觀點最為通行,似乎已成為權威性的看法,例如清朝章學誠的《校讎通義》就持這個觀點;就連《辭海》(1979年版)也這樣寫道:“我國傳統目錄學始於西漢劉向、劉歆撰的《別錄》、《七略》”。但筆者認為:中國的目錄學不應以《別錄》、《七略》為起點,更不能把孔子時期甚至殷商時期看作目錄學的開端,真正的目錄學是在南宋鄭樵的《通志·校讎略》之後才形成。

中國古典目錄學起源、意義及發展

錄其實是目和錄的合稱,“目謂篇目”,即指文章的篇名和書名;“錄謂敘錄”,即文章或圖書內容的介紹,或者說是對目的說明和編次。有目無錄或有錄無目都不能稱為目錄。而目錄學則是研究和評價出版物的內容和形式,並探討目錄索引編制的方式方法的一門科學,它把圖書和目錄作為研究對象,即包括博大和精微兩個方面。從博大方面講,目錄學應以書為綱,討論書的內容梗概,義理長短及相互關係,以及作家的成就流派及師授淵源,並向讀者介紹,為讀者指引讀書治學的門徑;從精微方面說,目錄學研究博錄群書的體例、編次各種出版物目錄的準則,以及著錄款目等,以為後學之取。

中國古典目錄學起源、意義及發展

隨著古籍數字化的推進,現在網絡科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很多古籍文化類的網站也會相應的建立古籍總目數據庫。鵬為古籍建立的品籍網裡,就建立了以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官方彙編,製作古籍書目數據庫,涵括中外現存所有中華古籍,以版本分計三十餘萬條資料。為廣大喜愛古籍的書友提供了搜索便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