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
"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據《禮記》記載,孔子過世以後,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有子問曾子:“你向老師問過一個人失去官位以後怎麼辦嗎?”

曾子說:“只聽他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失去官位以後就快點貧窮,死了以後就快點腐朽。

有子說:“啊?不是吧?老師是這麼說的嗎?”

曾子說:“我聽老師這麼說的,子游也聽見了。”

有子說:“不對,如果老師說了這樣的話,那他一定是有所指。”

有一天,有子碰見了子游,古人對學問是很認真的。

有子就問子游:“你聽老師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嗎?”

子游說:“啊,聽說過,是這麼回事,老師在宋國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桓司馬用上好的石料給自己做棺材,做了三年還沒做好,老師就說,與其如此奢靡,死了還不如快點腐爛好呢。還有一個人被罷官以後,總帶著財寶去見君王以求復位,老師就說,與其這樣,還不如丟了官位以後快點貧窮的好呢。”

孔子剛過世弟子們關於他的言語就開始有偏差了,何況中國文化經歷千年流傳至今,中間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各家學說自是其是、各非其非,被後人曲解誤讀的太多了。

"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據《禮記》記載,孔子過世以後,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有子問曾子:“你向老師問過一個人失去官位以後怎麼辦嗎?”

曾子說:“只聽他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失去官位以後就快點貧窮,死了以後就快點腐朽。

有子說:“啊?不是吧?老師是這麼說的嗎?”

曾子說:“我聽老師這麼說的,子游也聽見了。”

有子說:“不對,如果老師說了這樣的話,那他一定是有所指。”

有一天,有子碰見了子游,古人對學問是很認真的。

有子就問子游:“你聽老師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嗎?”

子游說:“啊,聽說過,是這麼回事,老師在宋國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桓司馬用上好的石料給自己做棺材,做了三年還沒做好,老師就說,與其如此奢靡,死了還不如快點腐爛好呢。還有一個人被罷官以後,總帶著財寶去見君王以求復位,老師就說,與其這樣,還不如丟了官位以後快點貧窮的好呢。”

孔子剛過世弟子們關於他的言語就開始有偏差了,何況中國文化經歷千年流傳至今,中間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各家學說自是其是、各非其非,被後人曲解誤讀的太多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不少人都聽過這句話,意思好像是人要是不為自己著想,不自私就會天誅地滅,真的是這樣嗎?

《論語》裡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者做學問是為了修正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今之學者都是做給人看的。在古人看來,為己就是做學問往自己身心上用功夫,而不是裝點門面給別人看。

那麼再看古人這句話就很明白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若不修正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天地社會就會混亂敗壞。同樣是為己二字,古義和現代語言不同,很多詞語中間不知發生了多少故事,人們使用今天的語義已經無法登上古人的客船了。

"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據《禮記》記載,孔子過世以後,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有子問曾子:“你向老師問過一個人失去官位以後怎麼辦嗎?”

曾子說:“只聽他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失去官位以後就快點貧窮,死了以後就快點腐朽。

有子說:“啊?不是吧?老師是這麼說的嗎?”

曾子說:“我聽老師這麼說的,子游也聽見了。”

有子說:“不對,如果老師說了這樣的話,那他一定是有所指。”

有一天,有子碰見了子游,古人對學問是很認真的。

有子就問子游:“你聽老師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嗎?”

子游說:“啊,聽說過,是這麼回事,老師在宋國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桓司馬用上好的石料給自己做棺材,做了三年還沒做好,老師就說,與其如此奢靡,死了還不如快點腐爛好呢。還有一個人被罷官以後,總帶著財寶去見君王以求復位,老師就說,與其這樣,還不如丟了官位以後快點貧窮的好呢。”

孔子剛過世弟子們關於他的言語就開始有偏差了,何況中國文化經歷千年流傳至今,中間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各家學說自是其是、各非其非,被後人曲解誤讀的太多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不少人都聽過這句話,意思好像是人要是不為自己著想,不自私就會天誅地滅,真的是這樣嗎?

《論語》裡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者做學問是為了修正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今之學者都是做給人看的。在古人看來,為己就是做學問往自己身心上用功夫,而不是裝點門面給別人看。

那麼再看古人這句話就很明白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若不修正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天地社會就會混亂敗壞。同樣是為己二字,古義和現代語言不同,很多詞語中間不知發生了多少故事,人們使用今天的語義已經無法登上古人的客船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2、中庸就是兩端的中點?


這是西式思維,很多人受了現代教育以後,就用西式思維去解釋經典,以為不過如此,用西式思維去解讀中國文化是嚴重錯誤的。

執其兩端、允執厥中。中國文化裡的中不是西方人理解的有個固定的兩端,然後取箇中點,它更像是一種動態平衡。人們往往容易偏執於一端,認為這一端好,另一端就不好。實際情況是,一端不好,另一端也未必就好,至少不是人想象的那樣,比如福禍相倚,樂極生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福與禍、樂與悲、憂患與安樂,兩端是動態的,究竟在哪一端停留呢?兩端都不住,讓自己這顆心從憂喜兩個極端中脫出來,從容自在,這也算是得中的一種了。

還有很多人認為中庸就是和稀泥,說話做事模稜兩可,誰也不得罪,以為這就是中庸之道。明明就是滑頭,一端是圓滑世故,一端是稜角分明,分明是住於一端了,還以為自己聰明,中國文化就是這麼被人曲解的。

"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據《禮記》記載,孔子過世以後,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有子問曾子:“你向老師問過一個人失去官位以後怎麼辦嗎?”

曾子說:“只聽他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失去官位以後就快點貧窮,死了以後就快點腐朽。

有子說:“啊?不是吧?老師是這麼說的嗎?”

曾子說:“我聽老師這麼說的,子游也聽見了。”

有子說:“不對,如果老師說了這樣的話,那他一定是有所指。”

有一天,有子碰見了子游,古人對學問是很認真的。

有子就問子游:“你聽老師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嗎?”

子游說:“啊,聽說過,是這麼回事,老師在宋國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桓司馬用上好的石料給自己做棺材,做了三年還沒做好,老師就說,與其如此奢靡,死了還不如快點腐爛好呢。還有一個人被罷官以後,總帶著財寶去見君王以求復位,老師就說,與其這樣,還不如丟了官位以後快點貧窮的好呢。”

孔子剛過世弟子們關於他的言語就開始有偏差了,何況中國文化經歷千年流傳至今,中間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各家學說自是其是、各非其非,被後人曲解誤讀的太多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不少人都聽過這句話,意思好像是人要是不為自己著想,不自私就會天誅地滅,真的是這樣嗎?

《論語》裡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者做學問是為了修正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今之學者都是做給人看的。在古人看來,為己就是做學問往自己身心上用功夫,而不是裝點門面給別人看。

那麼再看古人這句話就很明白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若不修正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天地社會就會混亂敗壞。同樣是為己二字,古義和現代語言不同,很多詞語中間不知發生了多少故事,人們使用今天的語義已經無法登上古人的客船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2、中庸就是兩端的中點?


這是西式思維,很多人受了現代教育以後,就用西式思維去解釋經典,以為不過如此,用西式思維去解讀中國文化是嚴重錯誤的。

執其兩端、允執厥中。中國文化裡的中不是西方人理解的有個固定的兩端,然後取箇中點,它更像是一種動態平衡。人們往往容易偏執於一端,認為這一端好,另一端就不好。實際情況是,一端不好,另一端也未必就好,至少不是人想象的那樣,比如福禍相倚,樂極生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福與禍、樂與悲、憂患與安樂,兩端是動態的,究竟在哪一端停留呢?兩端都不住,讓自己這顆心從憂喜兩個極端中脫出來,從容自在,這也算是得中的一種了。

還有很多人認為中庸就是和稀泥,說話做事模稜兩可,誰也不得罪,以為這就是中庸之道。明明就是滑頭,一端是圓滑世故,一端是稜角分明,分明是住於一端了,還以為自己聰明,中國文化就是這麼被人曲解的。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3、老子是權謀家?


曾幾何時,老子在人們眼裡就成了權謀家,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好像聖人就是要玩弄權術,愚弄百姓。

老子也是有語境的,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很多禮儀虛有道德之表,而無仁義之實。老子就說,天地對萬物沒有這些假仁假義,而四季流轉萬物繁榮,聖人對百姓也沒有偏愛私惠,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老子整部《道德經》講的都是天地人的智慧,跟《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是一樣的,外國人將老子的智慧應用於企業管理,創造了一個個世界五百強,怎麼到了我們自己這裡就成了權術了?後世的很多學者也跟現在一樣,喜歡標新立異、自成一家,於是把經典朝自己這解釋,很多人又喜歡推波助瀾,人云亦云。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不是是個前人說的就叫國學,也不是跟經典一沾邊就叫文化。

"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據《禮記》記載,孔子過世以後,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有子問曾子:“你向老師問過一個人失去官位以後怎麼辦嗎?”

曾子說:“只聽他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失去官位以後就快點貧窮,死了以後就快點腐朽。

有子說:“啊?不是吧?老師是這麼說的嗎?”

曾子說:“我聽老師這麼說的,子游也聽見了。”

有子說:“不對,如果老師說了這樣的話,那他一定是有所指。”

有一天,有子碰見了子游,古人對學問是很認真的。

有子就問子游:“你聽老師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嗎?”

子游說:“啊,聽說過,是這麼回事,老師在宋國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桓司馬用上好的石料給自己做棺材,做了三年還沒做好,老師就說,與其如此奢靡,死了還不如快點腐爛好呢。還有一個人被罷官以後,總帶著財寶去見君王以求復位,老師就說,與其這樣,還不如丟了官位以後快點貧窮的好呢。”

孔子剛過世弟子們關於他的言語就開始有偏差了,何況中國文化經歷千年流傳至今,中間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各家學說自是其是、各非其非,被後人曲解誤讀的太多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不少人都聽過這句話,意思好像是人要是不為自己著想,不自私就會天誅地滅,真的是這樣嗎?

《論語》裡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者做學問是為了修正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今之學者都是做給人看的。在古人看來,為己就是做學問往自己身心上用功夫,而不是裝點門面給別人看。

那麼再看古人這句話就很明白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若不修正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天地社會就會混亂敗壞。同樣是為己二字,古義和現代語言不同,很多詞語中間不知發生了多少故事,人們使用今天的語義已經無法登上古人的客船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2、中庸就是兩端的中點?


這是西式思維,很多人受了現代教育以後,就用西式思維去解釋經典,以為不過如此,用西式思維去解讀中國文化是嚴重錯誤的。

執其兩端、允執厥中。中國文化裡的中不是西方人理解的有個固定的兩端,然後取箇中點,它更像是一種動態平衡。人們往往容易偏執於一端,認為這一端好,另一端就不好。實際情況是,一端不好,另一端也未必就好,至少不是人想象的那樣,比如福禍相倚,樂極生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福與禍、樂與悲、憂患與安樂,兩端是動態的,究竟在哪一端停留呢?兩端都不住,讓自己這顆心從憂喜兩個極端中脫出來,從容自在,這也算是得中的一種了。

還有很多人認為中庸就是和稀泥,說話做事模稜兩可,誰也不得罪,以為這就是中庸之道。明明就是滑頭,一端是圓滑世故,一端是稜角分明,分明是住於一端了,還以為自己聰明,中國文化就是這麼被人曲解的。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3、老子是權謀家?


曾幾何時,老子在人們眼裡就成了權謀家,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好像聖人就是要玩弄權術,愚弄百姓。

老子也是有語境的,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很多禮儀虛有道德之表,而無仁義之實。老子就說,天地對萬物沒有這些假仁假義,而四季流轉萬物繁榮,聖人對百姓也沒有偏愛私惠,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老子整部《道德經》講的都是天地人的智慧,跟《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是一樣的,外國人將老子的智慧應用於企業管理,創造了一個個世界五百強,怎麼到了我們自己這裡就成了權術了?後世的很多學者也跟現在一樣,喜歡標新立異、自成一家,於是把經典朝自己這解釋,很多人又喜歡推波助瀾,人云亦云。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不是是個前人說的就叫國學,也不是跟經典一沾邊就叫文化。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4、中國文化是厚黑學?

厚黑學像是給人們戴上了一副眼鏡,透過這副眼鏡去看世界,整個中國文化全變成黑的了。有一個大學教授在給企業老總們講中國文化的時候講道,什麼是團隊呢?團字就是口才,隊就是人耳,一個有口才的人,對著一排長耳朵的人說說說,能把他們弄到一塊兒都聽你的就叫團隊。一個人讓別人心服就靠口才嗎?這哪裡是講中國文化,分明是在講厚黑學。

厚黑學出自民國學者李宗吾,就像今天的快播一樣,一下迎合了很多人的胃口。我們不說他寫這本書是為了譏諷那個時代的人,還是為了表述自己對人性的觀點,總歸是一家之言,而且是一個後後後後人之言,怎麼能代表中國文化呢?中國的文化萬萬千千,怎麼偏偏就撿了這麼一片枯葉而不見整個森林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並不是褒義,而是個中性詞,意思是中國文化林子很大,什麼植物都有。國內有一個學者,被人捧為國學大師,在眾多場合發表自己的言論,多吃肉多喝酒,多交女朋友,活到九十九。這是什麼文化呢?這跟酒色財氣有什麼區別?用孔子的一句話以懟之,長而無述,老而無恥,是為賊。

"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據《禮記》記載,孔子過世以後,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有子問曾子:“你向老師問過一個人失去官位以後怎麼辦嗎?”

曾子說:“只聽他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失去官位以後就快點貧窮,死了以後就快點腐朽。

有子說:“啊?不是吧?老師是這麼說的嗎?”

曾子說:“我聽老師這麼說的,子游也聽見了。”

有子說:“不對,如果老師說了這樣的話,那他一定是有所指。”

有一天,有子碰見了子游,古人對學問是很認真的。

有子就問子游:“你聽老師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嗎?”

子游說:“啊,聽說過,是這麼回事,老師在宋國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桓司馬用上好的石料給自己做棺材,做了三年還沒做好,老師就說,與其如此奢靡,死了還不如快點腐爛好呢。還有一個人被罷官以後,總帶著財寶去見君王以求復位,老師就說,與其這樣,還不如丟了官位以後快點貧窮的好呢。”

孔子剛過世弟子們關於他的言語就開始有偏差了,何況中國文化經歷千年流傳至今,中間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各家學說自是其是、各非其非,被後人曲解誤讀的太多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不少人都聽過這句話,意思好像是人要是不為自己著想,不自私就會天誅地滅,真的是這樣嗎?

《論語》裡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者做學問是為了修正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今之學者都是做給人看的。在古人看來,為己就是做學問往自己身心上用功夫,而不是裝點門面給別人看。

那麼再看古人這句話就很明白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若不修正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天地社會就會混亂敗壞。同樣是為己二字,古義和現代語言不同,很多詞語中間不知發生了多少故事,人們使用今天的語義已經無法登上古人的客船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2、中庸就是兩端的中點?


這是西式思維,很多人受了現代教育以後,就用西式思維去解釋經典,以為不過如此,用西式思維去解讀中國文化是嚴重錯誤的。

執其兩端、允執厥中。中國文化裡的中不是西方人理解的有個固定的兩端,然後取箇中點,它更像是一種動態平衡。人們往往容易偏執於一端,認為這一端好,另一端就不好。實際情況是,一端不好,另一端也未必就好,至少不是人想象的那樣,比如福禍相倚,樂極生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福與禍、樂與悲、憂患與安樂,兩端是動態的,究竟在哪一端停留呢?兩端都不住,讓自己這顆心從憂喜兩個極端中脫出來,從容自在,這也算是得中的一種了。

還有很多人認為中庸就是和稀泥,說話做事模稜兩可,誰也不得罪,以為這就是中庸之道。明明就是滑頭,一端是圓滑世故,一端是稜角分明,分明是住於一端了,還以為自己聰明,中國文化就是這麼被人曲解的。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3、老子是權謀家?


曾幾何時,老子在人們眼裡就成了權謀家,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好像聖人就是要玩弄權術,愚弄百姓。

老子也是有語境的,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很多禮儀虛有道德之表,而無仁義之實。老子就說,天地對萬物沒有這些假仁假義,而四季流轉萬物繁榮,聖人對百姓也沒有偏愛私惠,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老子整部《道德經》講的都是天地人的智慧,跟《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是一樣的,外國人將老子的智慧應用於企業管理,創造了一個個世界五百強,怎麼到了我們自己這裡就成了權術了?後世的很多學者也跟現在一樣,喜歡標新立異、自成一家,於是把經典朝自己這解釋,很多人又喜歡推波助瀾,人云亦云。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不是是個前人說的就叫國學,也不是跟經典一沾邊就叫文化。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4、中國文化是厚黑學?

厚黑學像是給人們戴上了一副眼鏡,透過這副眼鏡去看世界,整個中國文化全變成黑的了。有一個大學教授在給企業老總們講中國文化的時候講道,什麼是團隊呢?團字就是口才,隊就是人耳,一個有口才的人,對著一排長耳朵的人說說說,能把他們弄到一塊兒都聽你的就叫團隊。一個人讓別人心服就靠口才嗎?這哪裡是講中國文化,分明是在講厚黑學。

厚黑學出自民國學者李宗吾,就像今天的快播一樣,一下迎合了很多人的胃口。我們不說他寫這本書是為了譏諷那個時代的人,還是為了表述自己對人性的觀點,總歸是一家之言,而且是一個後後後後人之言,怎麼能代表中國文化呢?中國的文化萬萬千千,怎麼偏偏就撿了這麼一片枯葉而不見整個森林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並不是褒義,而是個中性詞,意思是中國文化林子很大,什麼植物都有。國內有一個學者,被人捧為國學大師,在眾多場合發表自己的言論,多吃肉多喝酒,多交女朋友,活到九十九。這是什麼文化呢?這跟酒色財氣有什麼區別?用孔子的一句話以懟之,長而無述,老而無恥,是為賊。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5、好人成就八十一難,壞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有很多人說好人成佛要九九八十一難,而壞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我要做壞人。這是什麼邏輯呢?

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有,但兩個不是一碼事。我們且不說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單就西天取經八十一難,這是出自《西遊記》,比喻好事多磨,做事情哪裡分什麼好人壞人,好人要八十一難,壞人豈止八十一,沒準要八百一或者更多,因為他要經歷的磨難更多,一個人成就最後都是戰勝自己、克服自己人性中的種種弱點而成就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也有,出自《五燈會元》,他為什麼要拿著屠刀去殺人呢?因為心裡有種種貪婪、嗔恨、愚痴,把這些統統放下,人就有可能迴歸自己本有的善性,重新選擇自己的人生。

一切文化都是從不同角度闡釋道理的,一個是要人堅持不懈,一個是要人放下執著,二者不可同日語。西方諺語也說,抽菸時可以祈禱嗎?可以;祈禱時可以抽菸嗎?不可以。有人就說了,你看好人還得祈禱,壞人可以抽菸,這是煙鬼的邏輯。

"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據《禮記》記載,孔子過世以後,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有子問曾子:“你向老師問過一個人失去官位以後怎麼辦嗎?”

曾子說:“只聽他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失去官位以後就快點貧窮,死了以後就快點腐朽。

有子說:“啊?不是吧?老師是這麼說的嗎?”

曾子說:“我聽老師這麼說的,子游也聽見了。”

有子說:“不對,如果老師說了這樣的話,那他一定是有所指。”

有一天,有子碰見了子游,古人對學問是很認真的。

有子就問子游:“你聽老師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嗎?”

子游說:“啊,聽說過,是這麼回事,老師在宋國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桓司馬用上好的石料給自己做棺材,做了三年還沒做好,老師就說,與其如此奢靡,死了還不如快點腐爛好呢。還有一個人被罷官以後,總帶著財寶去見君王以求復位,老師就說,與其這樣,還不如丟了官位以後快點貧窮的好呢。”

孔子剛過世弟子們關於他的言語就開始有偏差了,何況中國文化經歷千年流傳至今,中間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各家學說自是其是、各非其非,被後人曲解誤讀的太多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不少人都聽過這句話,意思好像是人要是不為自己著想,不自私就會天誅地滅,真的是這樣嗎?

《論語》裡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者做學問是為了修正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今之學者都是做給人看的。在古人看來,為己就是做學問往自己身心上用功夫,而不是裝點門面給別人看。

那麼再看古人這句話就很明白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若不修正自己的身心、提高自己的德行,天地社會就會混亂敗壞。同樣是為己二字,古義和現代語言不同,很多詞語中間不知發生了多少故事,人們使用今天的語義已經無法登上古人的客船了。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2、中庸就是兩端的中點?


這是西式思維,很多人受了現代教育以後,就用西式思維去解釋經典,以為不過如此,用西式思維去解讀中國文化是嚴重錯誤的。

執其兩端、允執厥中。中國文化裡的中不是西方人理解的有個固定的兩端,然後取箇中點,它更像是一種動態平衡。人們往往容易偏執於一端,認為這一端好,另一端就不好。實際情況是,一端不好,另一端也未必就好,至少不是人想象的那樣,比如福禍相倚,樂極生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福與禍、樂與悲、憂患與安樂,兩端是動態的,究竟在哪一端停留呢?兩端都不住,讓自己這顆心從憂喜兩個極端中脫出來,從容自在,這也算是得中的一種了。

還有很多人認為中庸就是和稀泥,說話做事模稜兩可,誰也不得罪,以為這就是中庸之道。明明就是滑頭,一端是圓滑世故,一端是稜角分明,分明是住於一端了,還以為自己聰明,中國文化就是這麼被人曲解的。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3、老子是權謀家?


曾幾何時,老子在人們眼裡就成了權謀家,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好像聖人就是要玩弄權術,愚弄百姓。

老子也是有語境的,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很多禮儀虛有道德之表,而無仁義之實。老子就說,天地對萬物沒有這些假仁假義,而四季流轉萬物繁榮,聖人對百姓也沒有偏愛私惠,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老子整部《道德經》講的都是天地人的智慧,跟《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是一樣的,外國人將老子的智慧應用於企業管理,創造了一個個世界五百強,怎麼到了我們自己這裡就成了權術了?後世的很多學者也跟現在一樣,喜歡標新立異、自成一家,於是把經典朝自己這解釋,很多人又喜歡推波助瀾,人云亦云。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不是是個前人說的就叫國學,也不是跟經典一沾邊就叫文化。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4、中國文化是厚黑學?

厚黑學像是給人們戴上了一副眼鏡,透過這副眼鏡去看世界,整個中國文化全變成黑的了。有一個大學教授在給企業老總們講中國文化的時候講道,什麼是團隊呢?團字就是口才,隊就是人耳,一個有口才的人,對著一排長耳朵的人說說說,能把他們弄到一塊兒都聽你的就叫團隊。一個人讓別人心服就靠口才嗎?這哪裡是講中國文化,分明是在講厚黑學。

厚黑學出自民國學者李宗吾,就像今天的快播一樣,一下迎合了很多人的胃口。我們不說他寫這本書是為了譏諷那個時代的人,還是為了表述自己對人性的觀點,總歸是一家之言,而且是一個後後後後人之言,怎麼能代表中國文化呢?中國的文化萬萬千千,怎麼偏偏就撿了這麼一片枯葉而不見整個森林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並不是褒義,而是個中性詞,意思是中國文化林子很大,什麼植物都有。國內有一個學者,被人捧為國學大師,在眾多場合發表自己的言論,多吃肉多喝酒,多交女朋友,活到九十九。這是什麼文化呢?這跟酒色財氣有什麼區別?用孔子的一句話以懟之,長而無述,老而無恥,是為賊。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5、好人成就八十一難,壞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有很多人說好人成佛要九九八十一難,而壞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我要做壞人。這是什麼邏輯呢?

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有,但兩個不是一碼事。我們且不說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單就西天取經八十一難,這是出自《西遊記》,比喻好事多磨,做事情哪裡分什麼好人壞人,好人要八十一難,壞人豈止八十一,沒準要八百一或者更多,因為他要經歷的磨難更多,一個人成就最後都是戰勝自己、克服自己人性中的種種弱點而成就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也有,出自《五燈會元》,他為什麼要拿著屠刀去殺人呢?因為心裡有種種貪婪、嗔恨、愚痴,把這些統統放下,人就有可能迴歸自己本有的善性,重新選擇自己的人生。

一切文化都是從不同角度闡釋道理的,一個是要人堅持不懈,一個是要人放下執著,二者不可同日語。西方諺語也說,抽菸時可以祈禱嗎?可以;祈禱時可以抽菸嗎?不可以。有人就說了,你看好人還得祈禱,壞人可以抽菸,這是煙鬼的邏輯。

人心混亂的背後:被曲解的中國文化


6、什麼是文化

一部紅樓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才子看到纏綿、酒徒看到美色,文學家看到文采,史學家看到興衰,那都是對文化的解讀;對經典的解讀也是如此,百家齊放眾說紛紜,而解讀並非文化本身,那是人們自己眼中的文化。

什麼是文化?文化就是文學?不是。就是古文?也不是。當人們心裡想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好人成佛八十一難壞人可以立地成佛的時候,那還是文化嗎?那分明就是人的心。文化可以滋養一切美德和善行,所以文化很重要,文化正人們的心就正了,心正身就正了,身正世界就正了。

中國文化歷經幾千年流傳至今,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很多其實已經不是文化本身了,而是被曲解的文化了,我們不可以當作絕對真理去人云亦云,如果沒有遇到像南先生一樣的明師,最好的方法就是迴歸經典,去讀經典本身,去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不帶任何現代人加工的,與古人來一場心與心的對話。

作者:致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