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實用周易指南—易傳》——孔子讚歎:易是登峰造極的書

國學 孔子 易經 大業 易經與道德經關係解讀 易經與道德經關係解讀 2017-08-29

作者:楊本樞

14.《實用周易指南—易傳》——孔子讚歎:易是登峰造極的書

原文: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解讀:

我們常說,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這句話在此章得到了印證。第七章和第一章的內容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在高度提煉《易經》“天尊地卑”的思想精髓,在闡述智慧和遵循法則之間的邏輯關係。

子曰:《易》,其至矣乎!

這是孔子對《易經》的評價,評價之高無法超越,看來孔老夫子“奉承”的功力也不低。他只用了一個字“至”,沒有極盡溢美之詞,就把《易經》送上了山峰之巔。

孔子說,《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易經》是一本各方面都登峰造極的書。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我們從“子曰”到“夫易”可以看出《繫辭》甚至是《十翼》並非孔子所作,但卻是孔子的思想,這是不容置疑的。“子曰”都是後人引用孔子的話來闡述孔子的思想,所以說,《十翼》應是戰國末期儒道兩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其主要思想觀點來自孔子。

這句話使用了三組概念,“”“”“”。“德”指的是元亨利貞四德,這四德包括了人類社會行走在江湖上所具備的最高美德;“知”是“智慧”,指的是使人類社會長長久久生存下去的智慧;“天”《易經》最重要的概念,是有關宇宙、時空運行的自然規律。《繫辭》用一個“崇”字來告訴人類應該如何對待“德”“知”和“天”。

《易經》的主旋律是陰陽在對立統一中實現運動、發展,《繫辭》告訴了我們要崇德、崇知、崇天,同時也告訴我們不要忘記陰陽是相輔相成的,“”是事物本體,最終是要通過具體的運用體現出來,這個運用的最高成就是“廣業”。前文分析過“盛德大業至矣”“富有之謂大業”的含義,“廣業”和“大業”的含義是一樣的,是指在遵循大道原則的基礎上所建立的成就。

”是人際社會有序生活需要遵守的禮,是周王朝建立之初提出的《周禮》,也是儒家暢行的“仁義禮智信”的“禮”,相當於現代社會統治者治國理政制定的一系列規範性文件的總和。對於“禮”,我們要抱著敬畏之心認認真真的踐行,腳踏實地地效仿。

”是與“天”對應的承載萬物生命的母體,天尊地卑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現代人不能違逆的客觀規律。古代人在無任何先進技術的條件下,對於神祕莫測的天空抱著高度的崇敬甚或是恐懼,對於提供衣食住行的大地有種天然的親切感,“卑”不是貶義詞,是飽含著濃厚感情色彩的褒義詞,有著親近、親愛的感情色彩。所以,我們抒發感情時常常會說“親吻著泥土的芬芳”“親吻著大地”等等。

《繫辭》用一個“卑”字來告訴人類應該如何對待“大業”“禮”和“地”。

14.《實用周易指南—易傳》——孔子讚歎:易是登峰造極的書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這句話是就《易經》說《易經》。“天地設位”是指乾坤兩卦奠定了《易經》門戶的地位,一卦六爻明確了人生不同階段的不同地位。前文已經講過,從初爻到上爻分別代表著“士、大夫、公卿、諸侯、天子、宗廟”六個級別,這六個級別可以有多重不同形式與內容的象徵,但是,無論內涵多大,從低往高的順序是不會改變的,初爻就是最低級別,就是潛伏不動的狀態,上爻就是最高級別,就是山巔之上再無發展的可能了,就是即將發生變化的狀態。

《易》行乎其中”有幾個含義。一是天地人三才之位,《易》為人類所用,周旋於天地之間。二是64卦384爻雖然千變萬化,卻不能脫離天地的框架,只能在已經確定的位置上使用、運行。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這句話太深奧了,《繫辭》稱得上是通俗易懂了,只要是有一些《易經》基礎知識,瞭解64卦的變化規則,理解《繫辭》不是難事。但是,“成性存存”如何理解?第五章有句“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既是“成性存存”的不同表述。“性”分為“天性”與“人性”,“天性”是老子的“天道”,“人性”是老子的“人道”。陰陽之道的完美結合充分體現了“天性”規律與“人性”釋放。

天性與人性有傳承又有創新,成性是已經具有的天性與人性,是“易”,第一個存是保存,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不易;第二個存是創新,是囊括了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是社會在與時俱進的前行中吸取精華、剔除糟粕的變易。“道義之門”是在告訴人們,《易經》裡有人們苦苦尋覓的“道義”,而要找到道義,就要找到進入道義的門,這個門就是成性,是經過了歷史積澱後得到傳承和創新的成性。

14.《實用周易指南—易傳》——孔子讚歎:易是登峰造極的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