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

本文為林屋公子“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020:上博簡《周易》

如果說最神祕的上古史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會選《易經》。雖然《山海經》也夠神祕,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易經》能夠位居“五經”之列,甚至古文經學者還把其列為“五經”之首。那麼,《易經》究竟是一部怎麼樣的著作呢?我們知道,古書的流傳是個錯綜複雜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讀懂《易經》,不應只侷限於傳世文獻本,而要將視線放寬到出土簡帛上。

地不愛寶,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不少湮沒兩千年的易學文獻重見天日。其中最早的《易》版本,要數上海博物館購藏的楚簡《周易》;接下來就是湖北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再往後就是安徽阜陽雙古堆漢簡《周易》,墓主是漢初功臣汝陰侯夏侯嬰的兒子夏侯灶;差不多同時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周易》。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於《易》的占筮資料,散佈在望山楚簡、包山楚簡、新蔡楚簡、天星觀楚簡、秦家嘴楚簡裡。

其中最值得一講的,當然就是上博簡《周易》,因為這是最早的《周易》版本。不過上博簡《周易》也不是橫空出世的作品,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我們就要來說說《周易》到底是怎麼煉成的了。

"

本文為林屋公子“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020:上博簡《周易》

如果說最神祕的上古史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會選《易經》。雖然《山海經》也夠神祕,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易經》能夠位居“五經”之列,甚至古文經學者還把其列為“五經”之首。那麼,《易經》究竟是一部怎麼樣的著作呢?我們知道,古書的流傳是個錯綜複雜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讀懂《易經》,不應只侷限於傳世文獻本,而要將視線放寬到出土簡帛上。

地不愛寶,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不少湮沒兩千年的易學文獻重見天日。其中最早的《易》版本,要數上海博物館購藏的楚簡《周易》;接下來就是湖北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再往後就是安徽阜陽雙古堆漢簡《周易》,墓主是漢初功臣汝陰侯夏侯嬰的兒子夏侯灶;差不多同時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周易》。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於《易》的占筮資料,散佈在望山楚簡、包山楚簡、新蔡楚簡、天星觀楚簡、秦家嘴楚簡裡。

其中最值得一講的,當然就是上博簡《周易》,因為這是最早的《周易》版本。不過上博簡《周易》也不是橫空出世的作品,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我們就要來說說《周易》到底是怎麼煉成的了。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周易》書影

我們知道,商朝人喜歡用甲骨占卜,大概先在甲骨刻上占卜事項,然後用火烤斷並根據裂紋判斷吉凶。另外在一些殷墟甲骨上面,也刻有一些數字,比如有一條卜辭刻著“七七六七六六,貞吉”的卜辭,還有一條“六六六(666)”的。這不像是用甲骨的裂紋來占卜,而更像以數字本身進行占筮。更明顯的是,發掘的商末周初之際周原甲骨,“貞吉”一類詞已經比較常見,這就很明顯是類似於後代《周易》的占筮法。

周原甲骨反映周人學習了商人的占卜和占筮,並且將佔筮法發揚光大,文獻中的反映就是《史記》的“西伯拘而演《周易》”,而《周易古經》提到不少商代史實,比如有“帝乙歸妹”,說的是商帝乙將妹妹嫁給周文王;但其下限要到西周初年,比如有“康侯用錫馬蕃庶”,說的是周文王兒子衛康叔分封。這似乎說明《周易古經》並非周文王個人創作,但要說是商末周初的周人作品,應該大體還是符合實際的。

注意,這裡我們提到《周易古經》。《周易古經》《周易》《易經》《易》到底什麼關係?今天我們說的《易經》,是被儒家尊為經典後的《周易》,其中包含了《周易古經》《周易大傳》的內容。所以一般說《易經》的時候,指的是經加傳;而說《周易》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指經加傳,但嚴格來說本義是《周易古經》。戰國時期《易》筮法不限於《周易》一種,還有《連山》《歸藏》,這三部又被統稱《三易》。

"

本文為林屋公子“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020:上博簡《周易》

如果說最神祕的上古史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會選《易經》。雖然《山海經》也夠神祕,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易經》能夠位居“五經”之列,甚至古文經學者還把其列為“五經”之首。那麼,《易經》究竟是一部怎麼樣的著作呢?我們知道,古書的流傳是個錯綜複雜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讀懂《易經》,不應只侷限於傳世文獻本,而要將視線放寬到出土簡帛上。

地不愛寶,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不少湮沒兩千年的易學文獻重見天日。其中最早的《易》版本,要數上海博物館購藏的楚簡《周易》;接下來就是湖北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再往後就是安徽阜陽雙古堆漢簡《周易》,墓主是漢初功臣汝陰侯夏侯嬰的兒子夏侯灶;差不多同時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周易》。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於《易》的占筮資料,散佈在望山楚簡、包山楚簡、新蔡楚簡、天星觀楚簡、秦家嘴楚簡裡。

其中最值得一講的,當然就是上博簡《周易》,因為這是最早的《周易》版本。不過上博簡《周易》也不是橫空出世的作品,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我們就要來說說《周易》到底是怎麼煉成的了。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周易》書影

我們知道,商朝人喜歡用甲骨占卜,大概先在甲骨刻上占卜事項,然後用火烤斷並根據裂紋判斷吉凶。另外在一些殷墟甲骨上面,也刻有一些數字,比如有一條卜辭刻著“七七六七六六,貞吉”的卜辭,還有一條“六六六(666)”的。這不像是用甲骨的裂紋來占卜,而更像以數字本身進行占筮。更明顯的是,發掘的商末周初之際周原甲骨,“貞吉”一類詞已經比較常見,這就很明顯是類似於後代《周易》的占筮法。

周原甲骨反映周人學習了商人的占卜和占筮,並且將佔筮法發揚光大,文獻中的反映就是《史記》的“西伯拘而演《周易》”,而《周易古經》提到不少商代史實,比如有“帝乙歸妹”,說的是商帝乙將妹妹嫁給周文王;但其下限要到西周初年,比如有“康侯用錫馬蕃庶”,說的是周文王兒子衛康叔分封。這似乎說明《周易古經》並非周文王個人創作,但要說是商末周初的周人作品,應該大體還是符合實際的。

注意,這裡我們提到《周易古經》。《周易古經》《周易》《易經》《易》到底什麼關係?今天我們說的《易經》,是被儒家尊為經典後的《周易》,其中包含了《周易古經》《周易大傳》的內容。所以一般說《易經》的時候,指的是經加傳;而說《周易》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指經加傳,但嚴格來說本義是《周易古經》。戰國時期《易》筮法不限於《周易》一種,還有《連山》《歸藏》,這三部又被統稱《三易》。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周易》八卦

商末周初的《周易》,也就是《周易古經》,本身是一本介紹占筮方法的書。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陰“- -”和陽“—”,這兩個符號又叫“爻”,連疊三層,組成乾、坤、坎、震、巽、離、艮、兌八卦;八卦互相重疊,又組成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從上往下,就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上爻若是陽爻就叫“九”,若是陰爻就叫“六”。所以初爻叫“初九”“初六”,上爻叫“上九”“上六”,其他如二爻就叫“九二”“六二”等。

方法大致是準備五十根蓍草莖,除去一根得到四十九根;再將其隨機分作幾份,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個卦;然後再打亂重新分,這就是所謂的“變卦”。最後根據卦辭爻辭來佔測吉凶。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辭,加起來就是《周易古經》。

所以說,周人的《周易》是從商人占筮法發展而來,而不是《易傳·繫辭》所說的伏羲演八卦。另外要注意,到春秋時還有“筮短龜長”之說,可見周人認為占卜優於占筮,但戰國以後逐漸沒人會用龜甲占卜了,從占卜走向占筮,大概主要因為甲骨材料費用高。

可見,《周易古經》說穿了,並非什麼神祕古書,它主要說的就是商末周初的占筮方法。

"

本文為林屋公子“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020:上博簡《周易》

如果說最神祕的上古史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會選《易經》。雖然《山海經》也夠神祕,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易經》能夠位居“五經”之列,甚至古文經學者還把其列為“五經”之首。那麼,《易經》究竟是一部怎麼樣的著作呢?我們知道,古書的流傳是個錯綜複雜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讀懂《易經》,不應只侷限於傳世文獻本,而要將視線放寬到出土簡帛上。

地不愛寶,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不少湮沒兩千年的易學文獻重見天日。其中最早的《易》版本,要數上海博物館購藏的楚簡《周易》;接下來就是湖北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再往後就是安徽阜陽雙古堆漢簡《周易》,墓主是漢初功臣汝陰侯夏侯嬰的兒子夏侯灶;差不多同時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周易》。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於《易》的占筮資料,散佈在望山楚簡、包山楚簡、新蔡楚簡、天星觀楚簡、秦家嘴楚簡裡。

其中最值得一講的,當然就是上博簡《周易》,因為這是最早的《周易》版本。不過上博簡《周易》也不是橫空出世的作品,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我們就要來說說《周易》到底是怎麼煉成的了。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周易》書影

我們知道,商朝人喜歡用甲骨占卜,大概先在甲骨刻上占卜事項,然後用火烤斷並根據裂紋判斷吉凶。另外在一些殷墟甲骨上面,也刻有一些數字,比如有一條卜辭刻著“七七六七六六,貞吉”的卜辭,還有一條“六六六(666)”的。這不像是用甲骨的裂紋來占卜,而更像以數字本身進行占筮。更明顯的是,發掘的商末周初之際周原甲骨,“貞吉”一類詞已經比較常見,這就很明顯是類似於後代《周易》的占筮法。

周原甲骨反映周人學習了商人的占卜和占筮,並且將佔筮法發揚光大,文獻中的反映就是《史記》的“西伯拘而演《周易》”,而《周易古經》提到不少商代史實,比如有“帝乙歸妹”,說的是商帝乙將妹妹嫁給周文王;但其下限要到西周初年,比如有“康侯用錫馬蕃庶”,說的是周文王兒子衛康叔分封。這似乎說明《周易古經》並非周文王個人創作,但要說是商末周初的周人作品,應該大體還是符合實際的。

注意,這裡我們提到《周易古經》。《周易古經》《周易》《易經》《易》到底什麼關係?今天我們說的《易經》,是被儒家尊為經典後的《周易》,其中包含了《周易古經》《周易大傳》的內容。所以一般說《易經》的時候,指的是經加傳;而說《周易》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指經加傳,但嚴格來說本義是《周易古經》。戰國時期《易》筮法不限於《周易》一種,還有《連山》《歸藏》,這三部又被統稱《三易》。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周易》八卦

商末周初的《周易》,也就是《周易古經》,本身是一本介紹占筮方法的書。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陰“- -”和陽“—”,這兩個符號又叫“爻”,連疊三層,組成乾、坤、坎、震、巽、離、艮、兌八卦;八卦互相重疊,又組成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從上往下,就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上爻若是陽爻就叫“九”,若是陰爻就叫“六”。所以初爻叫“初九”“初六”,上爻叫“上九”“上六”,其他如二爻就叫“九二”“六二”等。

方法大致是準備五十根蓍草莖,除去一根得到四十九根;再將其隨機分作幾份,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個卦;然後再打亂重新分,這就是所謂的“變卦”。最後根據卦辭爻辭來佔測吉凶。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辭,加起來就是《周易古經》。

所以說,周人的《周易》是從商人占筮法發展而來,而不是《易傳·繫辭》所說的伏羲演八卦。另外要注意,到春秋時還有“筮短龜長”之說,可見周人認為占卜優於占筮,但戰國以後逐漸沒人會用龜甲占卜了,從占卜走向占筮,大概主要因為甲骨材料費用高。

可見,《周易古經》說穿了,並非什麼神祕古書,它主要說的就是商末周初的占筮方法。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蓍草、籌策、龜甲

孔子對於古文獻有過整理,據說他曾讀《易》而韋編三絕。所以後世傳說孔子作《十翼》,但這一說法不太可靠,宋代歐陽修《易童子問》已辯駁。《十翼》即《周易大傳》,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共十篇,作為《周易古經》的解釋與補充。這些內容大致都是戰國秦漢儒家的作品。漢人鄭玄把《周易》把《彖傳》《象傳》《文言》附於相應的經文之下,其餘四篇列於整個經後,使經傳渾然一體。

儒家之所以將《易經》奉為圭臬,在於《十翼》反映的儒家政治哲學。《十翼》將《周易古經》的自然哲學昇華為政治哲學,這當然是一種時代進步;但有些解釋未必正確,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元亨利貞”應該是“大吉,利卜”的意思;但從春秋魯國穆姜開始,就把“元亨利貞”拆開解為“仁、禮、義、正”,後人基本都解釋為四字。表面上是在解讀古文獻《周易》,實際上舊瓶裝新酒,推銷的無非自己的價值觀。經文之後的四篇更是與經關係不大。

可見,《周易大傳》說穿了,更不是什麼神祕古書,它主要說的就是戰國秦漢的儒家思想。

"

本文為林屋公子“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020:上博簡《周易》

如果說最神祕的上古史著作,我相信很多朋友會選《易經》。雖然《山海經》也夠神祕,但在古代地位一直不高,不像《易經》能夠位居“五經”之列,甚至古文經學者還把其列為“五經”之首。那麼,《易經》究竟是一部怎麼樣的著作呢?我們知道,古書的流傳是個錯綜複雜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讀懂《易經》,不應只侷限於傳世文獻本,而要將視線放寬到出土簡帛上。

地不愛寶,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不少湮沒兩千年的易學文獻重見天日。其中最早的《易》版本,要數上海博物館購藏的楚簡《周易》;接下來就是湖北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再往後就是安徽阜陽雙古堆漢簡《周易》,墓主是漢初功臣汝陰侯夏侯嬰的兒子夏侯灶;差不多同時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周易》。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於《易》的占筮資料,散佈在望山楚簡、包山楚簡、新蔡楚簡、天星觀楚簡、秦家嘴楚簡裡。

其中最值得一講的,當然就是上博簡《周易》,因為這是最早的《周易》版本。不過上博簡《周易》也不是橫空出世的作品,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我們就要來說說《周易》到底是怎麼煉成的了。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周易》書影

我們知道,商朝人喜歡用甲骨占卜,大概先在甲骨刻上占卜事項,然後用火烤斷並根據裂紋判斷吉凶。另外在一些殷墟甲骨上面,也刻有一些數字,比如有一條卜辭刻著“七七六七六六,貞吉”的卜辭,還有一條“六六六(666)”的。這不像是用甲骨的裂紋來占卜,而更像以數字本身進行占筮。更明顯的是,發掘的商末周初之際周原甲骨,“貞吉”一類詞已經比較常見,這就很明顯是類似於後代《周易》的占筮法。

周原甲骨反映周人學習了商人的占卜和占筮,並且將佔筮法發揚光大,文獻中的反映就是《史記》的“西伯拘而演《周易》”,而《周易古經》提到不少商代史實,比如有“帝乙歸妹”,說的是商帝乙將妹妹嫁給周文王;但其下限要到西周初年,比如有“康侯用錫馬蕃庶”,說的是周文王兒子衛康叔分封。這似乎說明《周易古經》並非周文王個人創作,但要說是商末周初的周人作品,應該大體還是符合實際的。

注意,這裡我們提到《周易古經》。《周易古經》《周易》《易經》《易》到底什麼關係?今天我們說的《易經》,是被儒家尊為經典後的《周易》,其中包含了《周易古經》《周易大傳》的內容。所以一般說《易經》的時候,指的是經加傳;而說《周易》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指經加傳,但嚴格來說本義是《周易古經》。戰國時期《易》筮法不限於《周易》一種,還有《連山》《歸藏》,這三部又被統稱《三易》。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周易》八卦

商末周初的《周易》,也就是《周易古經》,本身是一本介紹占筮方法的書。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陰“- -”和陽“—”,這兩個符號又叫“爻”,連疊三層,組成乾、坤、坎、震、巽、離、艮、兌八卦;八卦互相重疊,又組成八八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從上往下,就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上爻若是陽爻就叫“九”,若是陰爻就叫“六”。所以初爻叫“初九”“初六”,上爻叫“上九”“上六”,其他如二爻就叫“九二”“六二”等。

方法大致是準備五十根蓍草莖,除去一根得到四十九根;再將其隨機分作幾份,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個卦;然後再打亂重新分,這就是所謂的“變卦”。最後根據卦辭爻辭來佔測吉凶。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辭,加起來就是《周易古經》。

所以說,周人的《周易》是從商人占筮法發展而來,而不是《易傳·繫辭》所說的伏羲演八卦。另外要注意,到春秋時還有“筮短龜長”之說,可見周人認為占卜優於占筮,但戰國以後逐漸沒人會用龜甲占卜了,從占卜走向占筮,大概主要因為甲骨材料費用高。

可見,《周易古經》說穿了,並非什麼神祕古書,它主要說的就是商末周初的占筮方法。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蓍草、籌策、龜甲

孔子對於古文獻有過整理,據說他曾讀《易》而韋編三絕。所以後世傳說孔子作《十翼》,但這一說法不太可靠,宋代歐陽修《易童子問》已辯駁。《十翼》即《周易大傳》,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共十篇,作為《周易古經》的解釋與補充。這些內容大致都是戰國秦漢儒家的作品。漢人鄭玄把《周易》把《彖傳》《象傳》《文言》附於相應的經文之下,其餘四篇列於整個經後,使經傳渾然一體。

儒家之所以將《易經》奉為圭臬,在於《十翼》反映的儒家政治哲學。《十翼》將《周易古經》的自然哲學昇華為政治哲學,這當然是一種時代進步;但有些解釋未必正確,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元亨利貞”應該是“大吉,利卜”的意思;但從春秋魯國穆姜開始,就把“元亨利貞”拆開解為“仁、禮、義、正”,後人基本都解釋為四字。表面上是在解讀古文獻《周易》,實際上舊瓶裝新酒,推銷的無非自己的價值觀。經文之後的四篇更是與經關係不大。

可見,《周易大傳》說穿了,更不是什麼神祕古書,它主要說的就是戰國秦漢的儒家思想。

上海博物館藏最早的《周易》,只是占筮用書,與傳世版本四點不同

周文王、伏羲、孔子

最後回到上博簡《周易》,它是一部殘缺的《周易古經》,相比傳世本有四點不同:一是經和傳尚未合併;二是上博簡《周易》以“八”為陰爻、以“—”為陽爻,這與阜陽漢簡、馬王堆帛書一致,而王家臺秦簡陰爻作“∧”,略有不同,故“八”是比較原始的寫法;三是在文字表述方面,上博簡與帛書本、傳世本基本一致,但用字、用辭、用句不太一樣;四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現六組紅黑符號,作為卦與卦之間的分隔,也可能體現某種陰陽思想。

今天如何讀《周易》?第一就是要剝去其神祕外衣,不要認為是不可知的天書,畢竟學術是不斷進步發展的;第二是要對比不同版本,從上博簡到阜陽簡、從馬王堆帛再到傳世本,分析字詞句中的差異;第三就是讓經歸經、傳歸傳,分析其背後體現的占筮觀念和儒家理念;晉人王弼《周易注》反映的是玄學思想,宋人陳摶《河圖洛書》反映的是方士思想,實際上這些離《周易》本體都越來越遠。至於市面上的《周易算命》《周易風水》,完全不值一讀了。

參考文獻:

陳仁仁:《戰國楚竹書〈周易〉研究》

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

楊伯峻:《經書淺談·周易》

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

《史記》為何把吳國列為周朝第一諸侯?答案或許就在這件青銅器裡

國家博物館這件與司母戊鼎並列的青銅器,證明商朝真的存在龍族!

紂王酒池肉林,妲己惡貫滿盈?周初文獻揭露這些都是後人潑的髒水

這件文物證明周朝諸侯沒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間這個您可能沒聽過

出土的兩篇《尚書》竹簡與傳世經典《尚書》不同,到底誰真誰假?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網易歷史頻道等紙刊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