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依道而為

國學 老子 孫悟空 施展 李姐有解藥 2017-06-08

原文

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1】。雖小【2】,天下莫能臣【3】。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4】。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5】。

始制有名【6】,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7】,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8】。

【註釋】

  1. 樸:木之未成器者,謂之樸,這裡用來比喻道。

  2. 小:道是隱而不可見的,所以用“小”來形容。

  3. 臣:名詞作動詞,使......臣服。

  4. 賓:賓服、服從。

  5. 民莫之令而自均:賓語前置,即“民莫令之”,人民沒有令它均勻,它卻自然均勻。

  6. 始制有名:萬物興作,於是產生了各種名稱。始,萬物的開始。制,作的意思。本句與二十八章“樸散則為器”意思相近。

  7. 知止:知道行事的限度。

  8.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此句倒文,正文當作“道之在天下,譬猶江海之於川穀”。以江海譬道,以川穀譬天下萬物。

今譯:道永遠都是處於無名而質樸的狀態。它幽微不可見,即使如此,天下卻沒有人能夠支配它。候王如果能守住它,萬物將會自然地歸從。

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就降下了甘露,人們不須指使它而自然潤澤均勻。

萬物興作就產生了各種名稱,有了各種名稱,就會清楚它們各自的限度,知道各自的限度,就會適可而止,這樣可以避免危險。

道存在於天下,猶如江海為河川所流注一樣。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依道而為

《道德經》與生活智慧

大道至簡。看似複雜的現象背後,是極為簡潔的規律。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無為。

本章雖然沒有提到“無為”,但字裡行間,莫不滲透著“為無為“的思想。

老子講“候王守道,萬物自賓”、“民莫之令而自均”。

就是保持、遵循的意思,因為守道,萬物自賓,自賓說的是萬物單純自然、各得其所的一種狀態;守的反面是背離、破壞、失常。

莫之令就是不橫加干預,結果就是自均,萬物自然和諧。

“守”與“莫之令”帶來“自賓”和“自均”,“守”與“莫之令”就是為無為,尊重萬物的屬性和規律,萬物以最自然生動的方式生長呈現,達到老子說的“為無為,則無不治”的境界。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依道而為

一般理解無為,很容易想到的是無所事事的葛優躺,或是消極被動的坐以待斃。比如遇到一件事難度太大,我們可能會想:唉,好難,不搞了,愛咋咋,“無為而治”吧。“無為”被等同於“不為”,老子被斥責為消極思想的代表,這個鍋,一背就是2000多年,那叫一個冤。

老子的“無為”,是順應規律,不自作聰明,不胡作妄為。因為老子倡導的行事方法論是“為無為”,前面的“為”是動詞,表示老子並不反對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後面的“無為”是副詞,為前面的動詞設定了界限和邊框,教人以“無為”的智慧去“為”,通俗說就是教你聰明的幹,而不是傻幹、蠻幹。

所以說,學老子,要學的是怎麼為的智慧,如果學老子學到不食人間煙火,越學越消極無力,最後徹底“不為”了,那《道德經》還是趕緊扔掉的好。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小時候就聽過。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成功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治水就是“為”,疏導的方式就是一種掌握了水性後的“無為”智慧。

再舉個例子。優秀的管理者總是善於發現下屬的優勢特長,敢於授權,激勵下屬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良好的績效,以成就他人來更好的成就自己。“將能而君不御”,越是能力突出幹勁十足的下屬,越要少些束縛,這也是一種“為無為”,在把控大局的前提下,儘量給下屬足夠的施展空間,以授權的方式(無為)去管理(為)。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依道而為

有人會擔心,無為這個度,不好把握啊,說無為是順應規律,那什麼樣的規律是對的呢?要是都順其自然了,授權了,就像孫猴子一樣,無法無天,大鬧天宮了怎麼辦?會不會一切不可收拾?

沒錯,不懂得“無為”的精髓,無為就會被錯誤地理解成放任,輕者被批不作為,嚴重者就是瀆職了。

老子笑曰:別害怕,我有招。我老人家給你一個錦囊。

眾人打開一看,上書兩字:知止。

眾人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無為不是不管不顧,凡事都有度,一切事物都是要有邊界的。

原文中“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名就是指代事物的名稱,比如我們把屹立在那的高高土堆叫做山,把從高到低流動的液體叫做水,山和水也就有了不同的屬性。既然叫山,它肯定有它的侷限,它不能像水一樣的跑來跑去;而水也不能像山一樣穩坐不動。每一樣事物,都有它不可為的邊界,懂得了這個邊界,就不會亂來,這就叫做“知止不殆”。

知止,就是孫悟空的緊箍咒,平日裡可以給你足夠的自由度,一旦觸碰底線,立刻喊停。

一個公司,有自己的組織架構,有不同層級的管理者和基層員工,每一個人在組織中,都有各自的職責範圍,這些職責由管理者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來保障實施。管理者是邊界的捍衛者,既要身先士卒遵守規則,也要明確告訴下屬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不同崗位各司其職,不跨越邊界,企業就會呈現良好的生態,蓬勃健康發展。

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就大有學問了。太緊,員工感到窒息,離職率會增加,企業難以發展;太鬆,管理會有無數漏洞,就有人鑽空子,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說到底,考驗的還是管理者的修為和能力。

道在天下,垂手可得,依道而行,百事可為。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依道而為

注:1、原文部分參考書目: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 2、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