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關節炎 藥品 睡眠 體育 牙周炎 真菌 BTV養生堂 2019-08-18
"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也深受困擾,特別是“關節積液”,更為常見。

案例

王阿姨退休後,生活比較清閒,和很多退休了的小姐妹一樣,迷上了跳舞、走秀,經常彩排、練習,還參加演出。

但近來總感覺關節有疼痛、腫脹感,家人不放心勸她到醫院看一下,結果做了一個關節核磁報告,顯示: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

看到積液兩個字,王阿姨就慌了,之前一親戚就是關節積液,膝蓋腫大得走不了路,還得經常到醫院抽積液,說是抽乾淨了膝蓋才能好得快。一想到那根針,王阿姨愣是嚇出了一身汗……

"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也深受困擾,特別是“關節積液”,更為常見。

案例

王阿姨退休後,生活比較清閒,和很多退休了的小姐妹一樣,迷上了跳舞、走秀,經常彩排、練習,還參加演出。

但近來總感覺關節有疼痛、腫脹感,家人不放心勸她到醫院看一下,結果做了一個關節核磁報告,顯示: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

看到積液兩個字,王阿姨就慌了,之前一親戚就是關節積液,膝蓋腫大得走不了路,還得經常到醫院抽積液,說是抽乾淨了膝蓋才能好得快。一想到那根針,王阿姨愣是嚇出了一身汗……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後來諮詢醫生後,醫生卻告訴她不用抽積液。為什麼有些人有積液得抽乾淨,王阿姨卻不用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估計有這方面困擾的人也很想知道,今天就告訴大家:其實,關節有積液,要不要抽,還得視情況而定!

1,膝關節有積液,是正常現象

醫生表示,王阿姨有積液現象,出現了輕微疼痛,主要是運動過度導致的,並非膝蓋出現問題,適當休息,這些症狀會逐漸好轉,無需過分擔憂。而且其實正常情況下,人的膝關節間本來也就有滑液

膝關節滑液由滑膜細胞分泌,能幫助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摩擦,起到保護關節面的物理作用;還為軟骨細胞和半月板提供養分,並帶出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幫助維持關節腔內環境的穩定。

在正常狀態下,滑液的產生和吸收是平衡的,就像活動的流水一樣,關節液並不會大幅變多或減少,約有5ml左右。但若關節“生病”,平衡會被打破,若是關節液出現重吸收障礙,滑液就會越來越多,出現“關節積液”的現象,需引起重視。

"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也深受困擾,特別是“關節積液”,更為常見。

案例

王阿姨退休後,生活比較清閒,和很多退休了的小姐妹一樣,迷上了跳舞、走秀,經常彩排、練習,還參加演出。

但近來總感覺關節有疼痛、腫脹感,家人不放心勸她到醫院看一下,結果做了一個關節核磁報告,顯示: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

看到積液兩個字,王阿姨就慌了,之前一親戚就是關節積液,膝蓋腫大得走不了路,還得經常到醫院抽積液,說是抽乾淨了膝蓋才能好得快。一想到那根針,王阿姨愣是嚇出了一身汗……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後來諮詢醫生後,醫生卻告訴她不用抽積液。為什麼有些人有積液得抽乾淨,王阿姨卻不用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估計有這方面困擾的人也很想知道,今天就告訴大家:其實,關節有積液,要不要抽,還得視情況而定!

1,膝關節有積液,是正常現象

醫生表示,王阿姨有積液現象,出現了輕微疼痛,主要是運動過度導致的,並非膝蓋出現問題,適當休息,這些症狀會逐漸好轉,無需過分擔憂。而且其實正常情況下,人的膝關節間本來也就有滑液

膝關節滑液由滑膜細胞分泌,能幫助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摩擦,起到保護關節面的物理作用;還為軟骨細胞和半月板提供養分,並帶出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幫助維持關節腔內環境的穩定。

在正常狀態下,滑液的產生和吸收是平衡的,就像活動的流水一樣,關節液並不會大幅變多或減少,約有5ml左右。但若關節“生病”,平衡會被打破,若是關節液出現重吸收障礙,滑液就會越來越多,出現“關節積液”的現象,需引起重視。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什麼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抽取關節積液了呢?

2,積液過多等異常症狀需看病情抽取

以下幾種情況的積液,則需要做抽取處理:

① 藥物無法控制或緩解病情,關節液累積過多,使得關節腔壓力升高,關節腫脹增粗,導致活動受限;或者已經壓迫關節腔內的感覺神經,引起疼痛,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抽液臨時、有效的緩解不適症狀

懷疑可能是關節感染引起了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需要抽液進行化驗分析,此類情況可以同時將積液抽除。

準備進行封閉治療前,要先將積液抽掉,再注射。

"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也深受困擾,特別是“關節積液”,更為常見。

案例

王阿姨退休後,生活比較清閒,和很多退休了的小姐妹一樣,迷上了跳舞、走秀,經常彩排、練習,還參加演出。

但近來總感覺關節有疼痛、腫脹感,家人不放心勸她到醫院看一下,結果做了一個關節核磁報告,顯示: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

看到積液兩個字,王阿姨就慌了,之前一親戚就是關節積液,膝蓋腫大得走不了路,還得經常到醫院抽積液,說是抽乾淨了膝蓋才能好得快。一想到那根針,王阿姨愣是嚇出了一身汗……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後來諮詢醫生後,醫生卻告訴她不用抽積液。為什麼有些人有積液得抽乾淨,王阿姨卻不用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估計有這方面困擾的人也很想知道,今天就告訴大家:其實,關節有積液,要不要抽,還得視情況而定!

1,膝關節有積液,是正常現象

醫生表示,王阿姨有積液現象,出現了輕微疼痛,主要是運動過度導致的,並非膝蓋出現問題,適當休息,這些症狀會逐漸好轉,無需過分擔憂。而且其實正常情況下,人的膝關節間本來也就有滑液

膝關節滑液由滑膜細胞分泌,能幫助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摩擦,起到保護關節面的物理作用;還為軟骨細胞和半月板提供養分,並帶出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幫助維持關節腔內環境的穩定。

在正常狀態下,滑液的產生和吸收是平衡的,就像活動的流水一樣,關節液並不會大幅變多或減少,約有5ml左右。但若關節“生病”,平衡會被打破,若是關節液出現重吸收障礙,滑液就會越來越多,出現“關節積液”的現象,需引起重視。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什麼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抽取關節積液了呢?

2,積液過多等異常症狀需看病情抽取

以下幾種情況的積液,則需要做抽取處理:

① 藥物無法控制或緩解病情,關節液累積過多,使得關節腔壓力升高,關節腫脹增粗,導致活動受限;或者已經壓迫關節腔內的感覺神經,引起疼痛,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抽液臨時、有效的緩解不適症狀

懷疑可能是關節感染引起了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需要抽液進行化驗分析,此類情況可以同時將積液抽除。

準備進行封閉治療前,要先將積液抽掉,再注射。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在現實中,有些人抽完積液後,不適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很多人認為這就痊癒了,卻不料過段時間後,又復發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3,關節積液只是症狀揪出三大元凶,去除病根

關節積液只是多種疾病的一種表現,很多膝關節問題都會引起積液症狀。因此,僅是抽取積液,往往只是解決了表象問題,要想根治,還得找準病因!一般來說,常見的引起關節積液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1,炎性滲出

膝關節滑膜炎、風溼性關節炎等,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產生的酶會侵蝕軟骨和骨骼,導致關節的退行性變,滑膜異常增生就會形成積液。

此類情況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隨著年紀的增大,關節退行性改變會增多,損傷增多,各種炎性反應也就悄然而至了。

建議:此時可以先根據病情,遵醫囑服用一些消炎藥,如布洛芬、扶他林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炎症反應;同時可以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鍛鍊,延緩關節炎的進展,改善滑液循環,還能防止肌肉萎縮。

"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也深受困擾,特別是“關節積液”,更為常見。

案例

王阿姨退休後,生活比較清閒,和很多退休了的小姐妹一樣,迷上了跳舞、走秀,經常彩排、練習,還參加演出。

但近來總感覺關節有疼痛、腫脹感,家人不放心勸她到醫院看一下,結果做了一個關節核磁報告,顯示: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

看到積液兩個字,王阿姨就慌了,之前一親戚就是關節積液,膝蓋腫大得走不了路,還得經常到醫院抽積液,說是抽乾淨了膝蓋才能好得快。一想到那根針,王阿姨愣是嚇出了一身汗……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後來諮詢醫生後,醫生卻告訴她不用抽積液。為什麼有些人有積液得抽乾淨,王阿姨卻不用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估計有這方面困擾的人也很想知道,今天就告訴大家:其實,關節有積液,要不要抽,還得視情況而定!

1,膝關節有積液,是正常現象

醫生表示,王阿姨有積液現象,出現了輕微疼痛,主要是運動過度導致的,並非膝蓋出現問題,適當休息,這些症狀會逐漸好轉,無需過分擔憂。而且其實正常情況下,人的膝關節間本來也就有滑液

膝關節滑液由滑膜細胞分泌,能幫助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摩擦,起到保護關節面的物理作用;還為軟骨細胞和半月板提供養分,並帶出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幫助維持關節腔內環境的穩定。

在正常狀態下,滑液的產生和吸收是平衡的,就像活動的流水一樣,關節液並不會大幅變多或減少,約有5ml左右。但若關節“生病”,平衡會被打破,若是關節液出現重吸收障礙,滑液就會越來越多,出現“關節積液”的現象,需引起重視。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什麼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抽取關節積液了呢?

2,積液過多等異常症狀需看病情抽取

以下幾種情況的積液,則需要做抽取處理:

① 藥物無法控制或緩解病情,關節液累積過多,使得關節腔壓力升高,關節腫脹增粗,導致活動受限;或者已經壓迫關節腔內的感覺神經,引起疼痛,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抽液臨時、有效的緩解不適症狀

懷疑可能是關節感染引起了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需要抽液進行化驗分析,此類情況可以同時將積液抽除。

準備進行封閉治療前,要先將積液抽掉,再注射。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在現實中,有些人抽完積液後,不適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很多人認為這就痊癒了,卻不料過段時間後,又復發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3,關節積液只是症狀揪出三大元凶,去除病根

關節積液只是多種疾病的一種表現,很多膝關節問題都會引起積液症狀。因此,僅是抽取積液,往往只是解決了表象問題,要想根治,還得找準病因!一般來說,常見的引起關節積液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1,炎性滲出

膝關節滑膜炎、風溼性關節炎等,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產生的酶會侵蝕軟骨和骨骼,導致關節的退行性變,滑膜異常增生就會形成積液。

此類情況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隨著年紀的增大,關節退行性改變會增多,損傷增多,各種炎性反應也就悄然而至了。

建議:此時可以先根據病情,遵醫囑服用一些消炎藥,如布洛芬、扶他林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炎症反應;同時可以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鍛鍊,延緩關節炎的進展,改善滑液循環,還能防止肌肉萎縮。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2,創傷

過量運動、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或側副韌帶損傷、髕骨脫位等,會刺激周圍滑膜,導致關節積液或積血。

此類情況多發生在運動愛好者身上,運動模式的錯誤、肌肉力量不平衡、運動時間掌控不好等都容易出現創傷。

建議

科學運動,適當減少活動量,多注重休息;

睡覺時可在患肢下墊個枕頭,有利於迴流消腫;

若腫脹得厲害,除了用藥,有需要時也可以進行一次關節腔封閉注射——打封閉就是通過局部注射麻醉藥物(如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強的鬆龍等)的混合液,起到緩解紅腫、減輕疼痛的作用,但前提是看病情,遵醫囑。

打封閉的注意事項

①對於局部疼痛的確可以用封閉治療,但若是大範圍的疼痛,封閉則無法解決問題。

②不能打完一針封閉了事,應遵醫囑,按時進行後續注射。

③同一個地方一年內一般不建議打3次以上,以免產生依賴性或習慣性。

"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也深受困擾,特別是“關節積液”,更為常見。

案例

王阿姨退休後,生活比較清閒,和很多退休了的小姐妹一樣,迷上了跳舞、走秀,經常彩排、練習,還參加演出。

但近來總感覺關節有疼痛、腫脹感,家人不放心勸她到醫院看一下,結果做了一個關節核磁報告,顯示: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

看到積液兩個字,王阿姨就慌了,之前一親戚就是關節積液,膝蓋腫大得走不了路,還得經常到醫院抽積液,說是抽乾淨了膝蓋才能好得快。一想到那根針,王阿姨愣是嚇出了一身汗……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後來諮詢醫生後,醫生卻告訴她不用抽積液。為什麼有些人有積液得抽乾淨,王阿姨卻不用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估計有這方面困擾的人也很想知道,今天就告訴大家:其實,關節有積液,要不要抽,還得視情況而定!

1,膝關節有積液,是正常現象

醫生表示,王阿姨有積液現象,出現了輕微疼痛,主要是運動過度導致的,並非膝蓋出現問題,適當休息,這些症狀會逐漸好轉,無需過分擔憂。而且其實正常情況下,人的膝關節間本來也就有滑液

膝關節滑液由滑膜細胞分泌,能幫助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摩擦,起到保護關節面的物理作用;還為軟骨細胞和半月板提供養分,並帶出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幫助維持關節腔內環境的穩定。

在正常狀態下,滑液的產生和吸收是平衡的,就像活動的流水一樣,關節液並不會大幅變多或減少,約有5ml左右。但若關節“生病”,平衡會被打破,若是關節液出現重吸收障礙,滑液就會越來越多,出現“關節積液”的現象,需引起重視。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什麼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抽取關節積液了呢?

2,積液過多等異常症狀需看病情抽取

以下幾種情況的積液,則需要做抽取處理:

① 藥物無法控制或緩解病情,關節液累積過多,使得關節腔壓力升高,關節腫脹增粗,導致活動受限;或者已經壓迫關節腔內的感覺神經,引起疼痛,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抽液臨時、有效的緩解不適症狀

懷疑可能是關節感染引起了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需要抽液進行化驗分析,此類情況可以同時將積液抽除。

準備進行封閉治療前,要先將積液抽掉,再注射。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在現實中,有些人抽完積液後,不適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很多人認為這就痊癒了,卻不料過段時間後,又復發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3,關節積液只是症狀揪出三大元凶,去除病根

關節積液只是多種疾病的一種表現,很多膝關節問題都會引起積液症狀。因此,僅是抽取積液,往往只是解決了表象問題,要想根治,還得找準病因!一般來說,常見的引起關節積液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1,炎性滲出

膝關節滑膜炎、風溼性關節炎等,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產生的酶會侵蝕軟骨和骨骼,導致關節的退行性變,滑膜異常增生就會形成積液。

此類情況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隨著年紀的增大,關節退行性改變會增多,損傷增多,各種炎性反應也就悄然而至了。

建議:此時可以先根據病情,遵醫囑服用一些消炎藥,如布洛芬、扶他林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炎症反應;同時可以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鍛鍊,延緩關節炎的進展,改善滑液循環,還能防止肌肉萎縮。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2,創傷

過量運動、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或側副韌帶損傷、髕骨脫位等,會刺激周圍滑膜,導致關節積液或積血。

此類情況多發生在運動愛好者身上,運動模式的錯誤、肌肉力量不平衡、運動時間掌控不好等都容易出現創傷。

建議

科學運動,適當減少活動量,多注重休息;

睡覺時可在患肢下墊個枕頭,有利於迴流消腫;

若腫脹得厲害,除了用藥,有需要時也可以進行一次關節腔封閉注射——打封閉就是通過局部注射麻醉藥物(如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強的鬆龍等)的混合液,起到緩解紅腫、減輕疼痛的作用,但前提是看病情,遵醫囑。

打封閉的注意事項

①對於局部疼痛的確可以用封閉治療,但若是大範圍的疼痛,封閉則無法解決問題。

②不能打完一針封閉了事,應遵醫囑,按時進行後續注射。

③同一個地方一年內一般不建議打3次以上,以免產生依賴性或習慣性。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3,感染

細菌、真菌或者病毒侵體時,會導致炎症,關節液就會發生變質,呈膿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細菌性炎症,不僅破壞力強,抗藥性也很強,幾周時間就會對關節造成損傷,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還會伴有發燒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採取抗生素等治療。

一般來說,此種情況常發生在近期接受過關節內注射等侵入關節的操作,有牙齦炎、牙周炎等人群身上。

"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也深受困擾,特別是“關節積液”,更為常見。

案例

王阿姨退休後,生活比較清閒,和很多退休了的小姐妹一樣,迷上了跳舞、走秀,經常彩排、練習,還參加演出。

但近來總感覺關節有疼痛、腫脹感,家人不放心勸她到醫院看一下,結果做了一個關節核磁報告,顯示: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

看到積液兩個字,王阿姨就慌了,之前一親戚就是關節積液,膝蓋腫大得走不了路,還得經常到醫院抽積液,說是抽乾淨了膝蓋才能好得快。一想到那根針,王阿姨愣是嚇出了一身汗……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後來諮詢醫生後,醫生卻告訴她不用抽積液。為什麼有些人有積液得抽乾淨,王阿姨卻不用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估計有這方面困擾的人也很想知道,今天就告訴大家:其實,關節有積液,要不要抽,還得視情況而定!

1,膝關節有積液,是正常現象

醫生表示,王阿姨有積液現象,出現了輕微疼痛,主要是運動過度導致的,並非膝蓋出現問題,適當休息,這些症狀會逐漸好轉,無需過分擔憂。而且其實正常情況下,人的膝關節間本來也就有滑液

膝關節滑液由滑膜細胞分泌,能幫助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摩擦,起到保護關節面的物理作用;還為軟骨細胞和半月板提供養分,並帶出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幫助維持關節腔內環境的穩定。

在正常狀態下,滑液的產生和吸收是平衡的,就像活動的流水一樣,關節液並不會大幅變多或減少,約有5ml左右。但若關節“生病”,平衡會被打破,若是關節液出現重吸收障礙,滑液就會越來越多,出現“關節積液”的現象,需引起重視。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什麼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抽取關節積液了呢?

2,積液過多等異常症狀需看病情抽取

以下幾種情況的積液,則需要做抽取處理:

① 藥物無法控制或緩解病情,關節液累積過多,使得關節腔壓力升高,關節腫脹增粗,導致活動受限;或者已經壓迫關節腔內的感覺神經,引起疼痛,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抽液臨時、有效的緩解不適症狀

懷疑可能是關節感染引起了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需要抽液進行化驗分析,此類情況可以同時將積液抽除。

準備進行封閉治療前,要先將積液抽掉,再注射。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在現實中,有些人抽完積液後,不適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很多人認為這就痊癒了,卻不料過段時間後,又復發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3,關節積液只是症狀揪出三大元凶,去除病根

關節積液只是多種疾病的一種表現,很多膝關節問題都會引起積液症狀。因此,僅是抽取積液,往往只是解決了表象問題,要想根治,還得找準病因!一般來說,常見的引起關節積液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1,炎性滲出

膝關節滑膜炎、風溼性關節炎等,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產生的酶會侵蝕軟骨和骨骼,導致關節的退行性變,滑膜異常增生就會形成積液。

此類情況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隨著年紀的增大,關節退行性改變會增多,損傷增多,各種炎性反應也就悄然而至了。

建議:此時可以先根據病情,遵醫囑服用一些消炎藥,如布洛芬、扶他林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炎症反應;同時可以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鍛鍊,延緩關節炎的進展,改善滑液循環,還能防止肌肉萎縮。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2,創傷

過量運動、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或側副韌帶損傷、髕骨脫位等,會刺激周圍滑膜,導致關節積液或積血。

此類情況多發生在運動愛好者身上,運動模式的錯誤、肌肉力量不平衡、運動時間掌控不好等都容易出現創傷。

建議

科學運動,適當減少活動量,多注重休息;

睡覺時可在患肢下墊個枕頭,有利於迴流消腫;

若腫脹得厲害,除了用藥,有需要時也可以進行一次關節腔封閉注射——打封閉就是通過局部注射麻醉藥物(如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強的鬆龍等)的混合液,起到緩解紅腫、減輕疼痛的作用,但前提是看病情,遵醫囑。

打封閉的注意事項

①對於局部疼痛的確可以用封閉治療,但若是大範圍的疼痛,封閉則無法解決問題。

②不能打完一針封閉了事,應遵醫囑,按時進行後續注射。

③同一個地方一年內一般不建議打3次以上,以免產生依賴性或習慣性。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3,感染

細菌、真菌或者病毒侵體時,會導致炎症,關節液就會發生變質,呈膿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細菌性炎症,不僅破壞力強,抗藥性也很強,幾周時間就會對關節造成損傷,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還會伴有發燒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採取抗生素等治療。

一般來說,此種情況常發生在近期接受過關節內注射等侵入關節的操作,有牙齦炎、牙周炎等人群身上。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4,膝關節的日常保護

膝關節是人體的“承重軸”,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動的基礎,因此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要重視其日常養護。

1,遠離傷膝姿勢——彎、跪

減少膝關節受損,首先要減輕膝關節的負擔,平時不僅要合理休息,還得少做一些傷膝行為。

彎曲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爬山等運動也得量力而行;跪著時的負重大約是身體8倍,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也相對較快。

2,鍛鍊腿部肌肉

人的下肢關節支撐著身體,而骨骼需要在肌肉的帶動下,才能發揮功能,人體才得以保持平衡和正常活動。因此,鍛鍊腿部肌肉是保護膝關節的基礎。

游泳是比較好的運動,生活中也可以適當多做直腿抬高運動。

坐在椅子上,把腿抬起,比水平高一點,讓腳朝下繃著,像練瑜伽那樣,一隻腳保持10秒鐘,然後慢慢放下,換腳,重複剛才的動作。兩腿交替,每人每條腿一天200次,可分多次完成。

"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也深受困擾,特別是“關節積液”,更為常見。

案例

王阿姨退休後,生活比較清閒,和很多退休了的小姐妹一樣,迷上了跳舞、走秀,經常彩排、練習,還參加演出。

但近來總感覺關節有疼痛、腫脹感,家人不放心勸她到醫院看一下,結果做了一個關節核磁報告,顯示: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

看到積液兩個字,王阿姨就慌了,之前一親戚就是關節積液,膝蓋腫大得走不了路,還得經常到醫院抽積液,說是抽乾淨了膝蓋才能好得快。一想到那根針,王阿姨愣是嚇出了一身汗……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後來諮詢醫生後,醫生卻告訴她不用抽積液。為什麼有些人有積液得抽乾淨,王阿姨卻不用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估計有這方面困擾的人也很想知道,今天就告訴大家:其實,關節有積液,要不要抽,還得視情況而定!

1,膝關節有積液,是正常現象

醫生表示,王阿姨有積液現象,出現了輕微疼痛,主要是運動過度導致的,並非膝蓋出現問題,適當休息,這些症狀會逐漸好轉,無需過分擔憂。而且其實正常情況下,人的膝關節間本來也就有滑液

膝關節滑液由滑膜細胞分泌,能幫助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摩擦,起到保護關節面的物理作用;還為軟骨細胞和半月板提供養分,並帶出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幫助維持關節腔內環境的穩定。

在正常狀態下,滑液的產生和吸收是平衡的,就像活動的流水一樣,關節液並不會大幅變多或減少,約有5ml左右。但若關節“生病”,平衡會被打破,若是關節液出現重吸收障礙,滑液就會越來越多,出現“關節積液”的現象,需引起重視。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什麼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抽取關節積液了呢?

2,積液過多等異常症狀需看病情抽取

以下幾種情況的積液,則需要做抽取處理:

① 藥物無法控制或緩解病情,關節液累積過多,使得關節腔壓力升高,關節腫脹增粗,導致活動受限;或者已經壓迫關節腔內的感覺神經,引起疼痛,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抽液臨時、有效的緩解不適症狀

懷疑可能是關節感染引起了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需要抽液進行化驗分析,此類情況可以同時將積液抽除。

準備進行封閉治療前,要先將積液抽掉,再注射。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在現實中,有些人抽完積液後,不適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很多人認為這就痊癒了,卻不料過段時間後,又復發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3,關節積液只是症狀揪出三大元凶,去除病根

關節積液只是多種疾病的一種表現,很多膝關節問題都會引起積液症狀。因此,僅是抽取積液,往往只是解決了表象問題,要想根治,還得找準病因!一般來說,常見的引起關節積液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1,炎性滲出

膝關節滑膜炎、風溼性關節炎等,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產生的酶會侵蝕軟骨和骨骼,導致關節的退行性變,滑膜異常增生就會形成積液。

此類情況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隨著年紀的增大,關節退行性改變會增多,損傷增多,各種炎性反應也就悄然而至了。

建議:此時可以先根據病情,遵醫囑服用一些消炎藥,如布洛芬、扶他林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炎症反應;同時可以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鍛鍊,延緩關節炎的進展,改善滑液循環,還能防止肌肉萎縮。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2,創傷

過量運動、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或側副韌帶損傷、髕骨脫位等,會刺激周圍滑膜,導致關節積液或積血。

此類情況多發生在運動愛好者身上,運動模式的錯誤、肌肉力量不平衡、運動時間掌控不好等都容易出現創傷。

建議

科學運動,適當減少活動量,多注重休息;

睡覺時可在患肢下墊個枕頭,有利於迴流消腫;

若腫脹得厲害,除了用藥,有需要時也可以進行一次關節腔封閉注射——打封閉就是通過局部注射麻醉藥物(如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強的鬆龍等)的混合液,起到緩解紅腫、減輕疼痛的作用,但前提是看病情,遵醫囑。

打封閉的注意事項

①對於局部疼痛的確可以用封閉治療,但若是大範圍的疼痛,封閉則無法解決問題。

②不能打完一針封閉了事,應遵醫囑,按時進行後續注射。

③同一個地方一年內一般不建議打3次以上,以免產生依賴性或習慣性。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3,感染

細菌、真菌或者病毒侵體時,會導致炎症,關節液就會發生變質,呈膿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細菌性炎症,不僅破壞力強,抗藥性也很強,幾周時間就會對關節造成損傷,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還會伴有發燒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採取抗生素等治療。

一般來說,此種情況常發生在近期接受過關節內注射等侵入關節的操作,有牙齦炎、牙周炎等人群身上。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4,膝關節的日常保護

膝關節是人體的“承重軸”,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動的基礎,因此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要重視其日常養護。

1,遠離傷膝姿勢——彎、跪

減少膝關節受損,首先要減輕膝關節的負擔,平時不僅要合理休息,還得少做一些傷膝行為。

彎曲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爬山等運動也得量力而行;跪著時的負重大約是身體8倍,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也相對較快。

2,鍛鍊腿部肌肉

人的下肢關節支撐著身體,而骨骼需要在肌肉的帶動下,才能發揮功能,人體才得以保持平衡和正常活動。因此,鍛鍊腿部肌肉是保護膝關節的基礎。

游泳是比較好的運動,生活中也可以適當多做直腿抬高運動。

坐在椅子上,把腿抬起,比水平高一點,讓腳朝下繃著,像練瑜伽那樣,一隻腳保持10秒鐘,然後慢慢放下,換腳,重複剛才的動作。兩腿交替,每人每條腿一天200次,可分多次完成。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3,補足營養素

除了我們日常熟知的鈣、維生素D等營養素保護骨骼,還可以補充以下兩種營養素:

生物類黃酮

其能加強關節內膠質的能力,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關節復原。柑橘類水果、茶葉、番茄等中含有該類物質。

氨糖

氨糖,主要有修復、清除、預防的三大作用。

其一,氨糖能促進關節滑膜合成透明質酸,有效清除關節腔內的有害物質,抑制多種促炎介質,降低炎症反應,從而提高關節和機體免疫能力;

其二,氨糖是修復軟骨的材料,它能刺激軟骨細胞合成膠原纖維和蛋白多糖,補充軟骨基質,使其保持彈性,降低病變風險;

其三,氨糖能催生並補充關節滑液,潤滑關節軟骨,減少摩擦。同時,也能抑制破骨細胞,從而起到預防骨質疏鬆,延緩軟骨退化的功效,起到預防作用。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對關節運動損傷和有骨關節炎的成年人,建議每天氨糖補充要達到1500mg

雖然蝦蟹類食物含有氨糖,但含量較少,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專業的營養補充劑。

"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年輕人也深受困擾,特別是“關節積液”,更為常見。

案例

王阿姨退休後,生活比較清閒,和很多退休了的小姐妹一樣,迷上了跳舞、走秀,經常彩排、練習,還參加演出。

但近來總感覺關節有疼痛、腫脹感,家人不放心勸她到醫院看一下,結果做了一個關節核磁報告,顯示:膝關節腔內少量積液!

看到積液兩個字,王阿姨就慌了,之前一親戚就是關節積液,膝蓋腫大得走不了路,還得經常到醫院抽積液,說是抽乾淨了膝蓋才能好得快。一想到那根針,王阿姨愣是嚇出了一身汗……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後來諮詢醫生後,醫生卻告訴她不用抽積液。為什麼有些人有積液得抽乾淨,王阿姨卻不用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估計有這方面困擾的人也很想知道,今天就告訴大家:其實,關節有積液,要不要抽,還得視情況而定!

1,膝關節有積液,是正常現象

醫生表示,王阿姨有積液現象,出現了輕微疼痛,主要是運動過度導致的,並非膝蓋出現問題,適當休息,這些症狀會逐漸好轉,無需過分擔憂。而且其實正常情況下,人的膝關節間本來也就有滑液

膝關節滑液由滑膜細胞分泌,能幫助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摩擦,起到保護關節面的物理作用;還為軟骨細胞和半月板提供養分,並帶出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幫助維持關節腔內環境的穩定。

在正常狀態下,滑液的產生和吸收是平衡的,就像活動的流水一樣,關節液並不會大幅變多或減少,約有5ml左右。但若關節“生病”,平衡會被打破,若是關節液出現重吸收障礙,滑液就會越來越多,出現“關節積液”的現象,需引起重視。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什麼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抽取關節積液了呢?

2,積液過多等異常症狀需看病情抽取

以下幾種情況的積液,則需要做抽取處理:

① 藥物無法控制或緩解病情,關節液累積過多,使得關節腔壓力升高,關節腫脹增粗,導致活動受限;或者已經壓迫關節腔內的感覺神經,引起疼痛,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抽液臨時、有效的緩解不適症狀

懷疑可能是關節感染引起了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等,需要抽液進行化驗分析,此類情況可以同時將積液抽除。

準備進行封閉治療前,要先將積液抽掉,再注射。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在現實中,有些人抽完積液後,不適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很多人認為這就痊癒了,卻不料過段時間後,又復發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3,關節積液只是症狀揪出三大元凶,去除病根

關節積液只是多種疾病的一種表現,很多膝關節問題都會引起積液症狀。因此,僅是抽取積液,往往只是解決了表象問題,要想根治,還得找準病因!一般來說,常見的引起關節積液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1,炎性滲出

膝關節滑膜炎、風溼性關節炎等,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產生的酶會侵蝕軟骨和骨骼,導致關節的退行性變,滑膜異常增生就會形成積液。

此類情況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隨著年紀的增大,關節退行性改變會增多,損傷增多,各種炎性反應也就悄然而至了。

建議:此時可以先根據病情,遵醫囑服用一些消炎藥,如布洛芬、扶他林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炎症反應;同時可以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鍛鍊,延緩關節炎的進展,改善滑液循環,還能防止肌肉萎縮。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2,創傷

過量運動、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或側副韌帶損傷、髕骨脫位等,會刺激周圍滑膜,導致關節積液或積血。

此類情況多發生在運動愛好者身上,運動模式的錯誤、肌肉力量不平衡、運動時間掌控不好等都容易出現創傷。

建議

科學運動,適當減少活動量,多注重休息;

睡覺時可在患肢下墊個枕頭,有利於迴流消腫;

若腫脹得厲害,除了用藥,有需要時也可以進行一次關節腔封閉注射——打封閉就是通過局部注射麻醉藥物(如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強的鬆龍等)的混合液,起到緩解紅腫、減輕疼痛的作用,但前提是看病情,遵醫囑。

打封閉的注意事項

①對於局部疼痛的確可以用封閉治療,但若是大範圍的疼痛,封閉則無法解決問題。

②不能打完一針封閉了事,應遵醫囑,按時進行後續注射。

③同一個地方一年內一般不建議打3次以上,以免產生依賴性或習慣性。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3,感染

細菌、真菌或者病毒侵體時,會導致炎症,關節液就會發生變質,呈膿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細菌性炎症,不僅破壞力強,抗藥性也很強,幾周時間就會對關節造成損傷,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還會伴有發燒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採取抗生素等治療。

一般來說,此種情況常發生在近期接受過關節內注射等侵入關節的操作,有牙齦炎、牙周炎等人群身上。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4,膝關節的日常保護

膝關節是人體的“承重軸”,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動的基礎,因此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要重視其日常養護。

1,遠離傷膝姿勢——彎、跪

減少膝關節受損,首先要減輕膝關節的負擔,平時不僅要合理休息,還得少做一些傷膝行為。

彎曲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爬山等運動也得量力而行;跪著時的負重大約是身體8倍,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也相對較快。

2,鍛鍊腿部肌肉

人的下肢關節支撐著身體,而骨骼需要在肌肉的帶動下,才能發揮功能,人體才得以保持平衡和正常活動。因此,鍛鍊腿部肌肉是保護膝關節的基礎。

游泳是比較好的運動,生活中也可以適當多做直腿抬高運動。

坐在椅子上,把腿抬起,比水平高一點,讓腳朝下繃著,像練瑜伽那樣,一隻腳保持10秒鐘,然後慢慢放下,換腳,重複剛才的動作。兩腿交替,每人每條腿一天200次,可分多次完成。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3,補足營養素

除了我們日常熟知的鈣、維生素D等營養素保護骨骼,還可以補充以下兩種營養素:

生物類黃酮

其能加強關節內膠質的能力,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關節復原。柑橘類水果、茶葉、番茄等中含有該類物質。

氨糖

氨糖,主要有修復、清除、預防的三大作用。

其一,氨糖能促進關節滑膜合成透明質酸,有效清除關節腔內的有害物質,抑制多種促炎介質,降低炎症反應,從而提高關節和機體免疫能力;

其二,氨糖是修復軟骨的材料,它能刺激軟骨細胞合成膠原纖維和蛋白多糖,補充軟骨基質,使其保持彈性,降低病變風險;

其三,氨糖能催生並補充關節滑液,潤滑關節軟骨,減少摩擦。同時,也能抑制破骨細胞,從而起到預防骨質疏鬆,延緩軟骨退化的功效,起到預防作用。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對關節運動損傷和有骨關節炎的成年人,建議每天氨糖補充要達到1500mg

雖然蝦蟹類食物含有氨糖,但含量較少,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專業的營養補充劑。

關節有積液,到底要不要抽?聽聽醫生怎麼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