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破產審判如何成為全國典型

廣西破產審判如何成為全國典型

“廣西法院破產審判工作在全國破產審判領域寫下中西部地區實踐探索破產法精神和準則濃墨重彩的一筆。”5月,在一場題為破產法的精神與準則、破產審判中的情懷與擔當的學術講座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蔣大興這樣評價。

近年來,廣西充分發揮破產審判對市場主體的有效拯救和有序出清作用,推進處置“殭屍企業”、促進市場主體再生、優化資源配置,為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廣西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呈階梯式迅猛增長,從36件、162件增至522件,同比分別增長40%、350%、222%。其中2018年結案421件,結案率80.7%。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梳理廣西法院近年辦理的破產審判典型案件,探尋廣西法院破產審判工作成為全國典型的祕訣。

敢於擔當

推動企業浴火重生

《印象·劉三姐》被譽為全球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廣西旅遊活名片、陽朔旅遊晴雨表,2017年,其運營公司——”廣西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資不抵債,宣告破產。

在大家的印象裡,《印象·劉三姐》演出票房和口碑都不錯,旅遊旺季更是一票難求。然而,風光的背後是廣維公司為股東及其關聯控制人代償或擔保債務總額超過18億元,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不抵債,向法院提出破產重整申請。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將此案作為重大有影響案件,於2017年8月15日裁定立案受理。這是全國首個直接由高級法院裁定受理的破產重整案件。

此案採取邀請招標方式並經公開開標,從交納投標保證金、具體重整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綜合確定北京天創文投演藝有限公司以7.5億元出資額成為重整投資方。

2017年11月8日,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重整計劃草案確定相關債權數額並將出資人權益調整為零,明確文投公司義務。

2017年12月4日,廣西高院裁定批准重整計劃草案,終止重整程序。2018年1月,文投公司資金到位;1月26日,廣西高院裁定確認柳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5位債權人債權共計14億餘元;2月中旬,文投公司完成股權過戶。

為確保《印象·劉三姐》演出不受破產重整影響,案件實行演出相關業務自行經營、管理人監督、法院總指導的模式,確保重整期間公司正常經營,各項收入不減反增。

“在自治區及桂林市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通過招募新的重整投資人,經歷了失血—止血—輸血—造血的過程,公司終於恢復運營。”廣西高院民二庭庭長蔣太仁說。

經過3個月21天的努力,此案重整程序全部完成,800多名演職人員就業機會得到保障,妥善解決了關聯公司548名職工安置問題,目前案件重整計劃已執行完畢,自治區黨委政府、地方黨政府及社會各界均高度評價本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關產業通過《印象·劉三姐》項目實現大幅升級改造,大力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債務重組之後,公司基本上進入正常經營狀態,煥發出新的精神風貌。”廣維公司總經理李新傑如釋重負地說。

廣西高院有關負責人說,廣西高院以直接受理全區重大疑難複雜重整案件的方式,抓住類型破產案件審理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創新探索解決方式,以上率下,以點帶面,進一步增強對下級法院破產案件的審判指導,有效提升了企業破產重整案件的成功率。

重整背後

協調平衡各方利益

時間回到2018年7月,又一起重大疑難破產重整案件進入公眾視野。

廣西高院依法受理廣西柳州正菱集團有限公司及53家關聯公司重整案,涉及債權人3940人、債權總額超過338億元。廣西高院成為全國首個受理關聯公司實質合併重整案件的高級法院。

成立於2003年的柳州正菱集團是一家綜合性大型民營企業。由於擴張過快導致資金鍊斷裂,經營虧損,2014年年初爆發嚴重債務危機,集團公司與53家關聯公司陷入大量訴訟糾紛,資產全部被查封,嚴重資不抵債,無法清償到期債務。

鑑於正菱集團是柳州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在廣西有較大影響力,資產涉及全區多個地市、縣及江蘇、福建等地,除金融機構債權人外,本案涉及的普通民間借貸債權人人數眾多,法律關係極其複雜,債權人、債務人強烈請求由廣西高院受理本案。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正確指導與大力支持下,廣西高院受理本案,專門成立以黨組書記、院長黃海龍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專案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各重大事項。由民二庭、執行裁判庭、研究室業務骨幹組成跨部門審判合議庭,打破破產案件只能由單一部門或破產審判團隊審理的思路,減少案件審理中非審判因素的影響。同時,聘請全國知名破產法學者擔任破產審判專家顧問,開創廣西破產審判工作新局面。

案件矛盾尖銳,人數眾多,合議庭多次專題彙報、溝通協調,制定各項措施,有力保障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債權人會議的成功召開,相關重整計劃草案獲高票贊成通過。

這個案件的一個突出矛盾是債務人通過職工代持股份、成立空殼公司等方式向多家金融機構借款融資,致使至少350名自然人在沒有實際用款、受益的前提下,因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揹負鉅額連帶擔保責任。

多年來,數百名自然人債務人及其家庭揹負了沉重的精神和物質壓力,絕大部分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財產和賬戶被查封凍結、個人信用喪失、再就業或其他生存方式被阻斷,他們多處上訪,嚴重影響當地社會穩定,

為此,案件重整計劃將自然人獲得免除責任的條件寫明並以高票通過,在充分尊重債權人意願的前提下,法院根據管理人申請,依法以裁定方式確認相關債權人免除188名職工債務人的連帶擔保責任,保障了數百個家庭的生活安寧,解決了基本民生及社會穩定問題。

“經過6個月26天的不懈努力,此案重整成功,有效保護了債權人合法利益,使企業能夠存續發展。”審判長周家開告訴記者,此案共化解訴訟案件超過470件,涉案金額約77億元,解決執行案件超過237件,為基本解決執行難提供了新路徑。

“通過重整程序協調平衡各方利益,保證了每一位債權人都有所收穫,當地黨委政府以及各類債權人、債務人、企業職工都給予高度評價和支持。”廣西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桂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說。

府院聯動

加快“殭屍企業”出清

由於地域和經濟發展等因素,廣西破產審判工作起步較晚。

2015年,廣西高院成立破產案件審理方式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隨後,南寧市、柳州市、荔浦縣等法院成立專門的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全區各級法院結合工作實際,陸續成立破產案件專業隊伍,目前破產審判團隊超過350人,入冊的企業破產案件管理人達到119人。

“廣西起步較晚,加快構建完善相關制度成為全區法院破產審判工作的重中之重。”廣西高院副院長戴紅兵說,廣西高院先後制定下發《關於試行簡化破產案件審理程序的指導意見》《廣西關於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的若干意見》《關於企業破產案件管理人指定辦法》等指導意見,進一步促進全區法院破產審判工作規範化。

全區法院組織近千名法官參加破產審判業務培訓班和全國大型破產學習班,邀請知名教授、法官及律師授課並座談交流,大大提高了破產審判法官的業務能力。

“通過設立專門的破產審判團隊,強化業務培訓,使破產審判隊伍更加專業化,為提升破產審判質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長林有坤說。

廣西高院與發改、稅務、財政等政府部門努力建立“府院聯動”深度協作機制,制度化解決破產審理中涉及的職工安置、稅務處理、金融機構參與、破產費用保障等重點難點問題。全區法院積極建立和運用破產審判“府院聯動”機制以及上下級法院司法聯動機制,合力破解破產審判難題。部分地市政府已落實相關破產程序啟動基金,解決了“殭屍企業”啟動破產程序難的問題。

2018年,柳州市政府撥付190萬元作為破產審判專項資金,2019年繼續撥付300萬元推動破產工作。崇左市政府已撥付100萬元作為破產審判專項資金。廣西其他市縣法院正在積極與當地政府建立聯動機制,推廣已有的經驗與做法。

從停工近8年的廣西陽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進行司法重整復工通車,到柳化股份公司近405家債權人、約22.15億元破產債權得到化解,再到涉及各類破產財產15億元的廣西睡寶床墊集團公司破產重整……一路走來,廣西破產審判工作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粗放到規範再到精品的發展過程。

政府、法院和管理人同心協力,以暖心行動換取“堅冰融化”,一個又一個難題被化解。

“作為破產重整案的承辦人,我心情十分激動,因為我們運用市場化和法律化的手段成功挽救了瀕臨死亡的企業。”柳州中院民四庭副庭長孫翔說。

見到公司由死而生,職工們更是感慨萬千。“工資準時發放,社保費用準時繳納,我們的生活來源有了著落,可以安安心心地上班了。”柳州鹿寨金利水泥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職工債權人代表、金利公司成品車間主任謝志德說到動情處,幾度哽咽。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廣西法院遵循破產審判規律,將破產審判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依法處置“殭屍企業”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破產審判工作依法促進市場主體再生、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作用,為廣西各項重大改革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記者 馬 豔 通訊員 費文彬 黃明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