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山河:生在廣東,死在南京,英魂有像待還鄉

1937年12月5日,南京會戰打響。12月12日,兩支廣東部隊第六十六軍和第八十三軍從正面突擊日軍陣地,殺出重圍。

今天回想起來,那死地奪路的一幕幕彷彿還在眼前……在突圍的過程,我不知道有多少嶺南子弟屍骨無存、銘刻無碑。最近不意在資料中找到幾個在突圍中陣亡的英烈遺像,希望讀者諸君廣為轉發本文,令後人遺族所見,本人自當奉還高清遺照。

紙上山河:生在廣東,死在南京,英魂有像待還鄉

李拔文:1908—1937

籍 貫:廣西玉林

部 別:陸軍第六十六軍一六零師九五八團三營八連連長

職 級:步兵上尉

李連長拔文,原名史籀,廣西玉林縣人。世居福綿下鄉永福村,少孤貧,好學有大志,初中畢業,執教鞭以餬口。目觀國家多難,即喟然嘆曰:“吾輩生當亂世,非投筆從戎,安內攘外,不可以保國,尤不可以圖存。”

適有新編第十六軍駐節玉林,因投效師部充准尉司書,時民國二十年三月也。既而隨軍抵粵,廿一年一月調充陸軍獨立第三師第三團特務連准尉特務長,江西南雄防城水口“剿匪”(原文如此)諸役,君皆與焉。

君嘗自以為學術未充,不足以應艱鉅,因請於長官,送入廣東軍事政治學校學員隊第六期步科肄業,長官嘉其志,許之。二十三年七月,升充總部第三特務營第一連少尉排長,二十四年六月,調充廣東瓊崖警備團三營七連少尉排長,廿五年八月調充陸軍一六零師九五八團二營六連少尉排長,廿六年四月升充陸軍一六零師九五八團二營四連中尉排長,斯時位較高,責愈重,君以為非增加學術,更不足以應付周旋,乃入中央軍校廣東分校機炮大隊學員訓練班肄業,其好學有如此者。

君性復仗義疏財,親友同僚有求資助者,每盡力以赴,故在軍能得士心,樂為之用,又喜多購書報,常寄返家,以餉子侄,其眼光之遠,識見之超,可謂加人一等矣。

盧溝橋事起,君隨師北上抗敵,屢經激戰,十月十八日嘉定縣廣福鎮新三家老陸宅之役,戰鬥尤烈,其連唯君與士兵十餘人得慶生還,故其家書中有“死剩的”之署名,其決心犧牲,置身度外,早已概見。十一月升陸軍一六零師九五八團三營八連上尉連長,守衛首都。廿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奉命突圍,不幸竟以身殉,惜哉!得年二十有九。

母何氏尚存,妻龐氏,子二,長箕仁,次箕信,均高小肄業。憶君嘗有言曰:“吾輩軍人天職,即戰歿沙場,何須裹屍馬革。”其忠烈之概,溢乎言表,今君求仁得仁,可謂死得其所矣。

紙上山河:生在廣東,死在南京,英魂有像待還鄉

房仲莊:1904—1937

籍 貫:廣東惠陽

部 別:陸軍第六十六軍一五九師九五〇團第一營營長

職 級:步兵少校


原籍廣東河源,後遷居惠陽,曾畢業於中央軍校廣東分校,體質黑實精悍,待人和藹可親,治兵寬嚴有度,故歷任排、連、營長等職,所至均得上下愛戴。“八一三”上海抗戰事發,兩粵出師北上參加,因前方戰情激烈,房營長奉命由粵率補充營全體官兵赴滬,撥歸一五九師九五〇團為第一營。


時適我軍改變戰略,退出大上海,房營長於我軍轉進問,即加入前線接戰。廿六年十二月七日湯山之役,率所部疲乏之眾,與頑敵反覆衝搏,卒受重傷,倒臥不能興,猶力竭聲嘶,揮眾殺敵,後大敵驟至,所屬欲舁之去,不聽,欲取其手中槍,使免資敵,房大聲日:“餘尚有最後一顆子彈,敵人其能不飲我彈而越我陣乎!”頃之,敵至,房營長遂竭其最後殺敵力量而殉國,時年三十有三。


紙上山河:生在廣東,死在南京,英魂有像待還鄉

鄧啟炘:1906—1937

籍 貫:廣東番禺

部 別:陸軍第一五九師九五零團團附

職 級:步兵中校


鄧團附啟炘,廣東番禺人,自少家貧失學,而聰穎卓絕,民十五年時,嘗充第五軍傳達,後得上峰器重,報送入第五軍講武堂,畢業後即轉入第四期黃埔軍校(附註:同學錄沒找到照片,存疑),旋繼肄業於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歷充前廣東第八路軍排連長等職,後又調充十九路軍連營長等職。


“一二八”上海吳淞抗戰之役,以受傷有功擢升中校營長,旋以閩變返粵,改充前第一集團軍中校參謀,迨第四路軍成立,即調充一五九師九四九團第一營中校營長,旋調九五零團中校團附,二十六年抗戰之役,鄧君指揮部在劉家行殺敵,所向有功,九月十六日晚,奉命在永安橋作戰,終以身先士卒受傷,十二月二日南京突圍之役,鄧君以負傷不能行動,遂於亂軍中殉國,可哀也夫!鄧君家有六十七歲老父,子一,弟妹各一,殉國時年卅一雲。

紙上山河:生在廣東,死在南京,英魂有像待還鄉

王繼昭:1910——1937

籍 貫:廣東連縣(現連南)

番 號:陸軍第八十三軍軍部參謀

階 級:步兵少校

王繼昭,連南(民國時期屬於連縣)三江人。一九三一年,陳濟棠為培養軍事人材,開辦廣東軍事政治學校(俗稱燕塘軍校),招收初中畢業生每期二百至五百名,畢業後擇優錄用,或派遣留洋。經何春帆將軍保薦,從連州中學畢業的王繼昭得以參加考試,並考入燕塘軍校第—期步科。

一九三四年七月,燕塘一期生學生畢業,王繼昭擬留校擔任新生區隊長。同年該校設軍官深造班,王繼昭參加考試,復入該班就讀。期間陳濟棠軍事政變失敗,下野赴港。廣東軍事政治學校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接管,校名改稱中央軍校(廣州分校)第四分校,深造班改稱參謀勤務研究班。

"七.七″全面抗戰爆發後,粵軍各部重新編組,共禦外侮。一五四師、一五六師編成陸軍第八十三軍,以四軍宿將鄧龍光為中將軍長。王繼昭奉調八十三軍軍部軍務處,任少校參謀。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後,廣東調葉肇六十六軍,鄧龍光八十三軍兩軍參戰,王繼昭隨軍出發。淞滬會戰失利後,撤下來的粵軍部隊未及休整即加入南京保衛戰。南京城破,鄧龍光率部出太平門,繞過棲霞山附近之敵間隙,幾經遭遇激戰,犧牲眾多將校後終於突圍成功。王繼昭於十三日隨部衝出日軍重圍後,渡過一條小河進行休整時,被追敵流彈擊中頭部陣亡殉國,時年僅二十七歲。後由國民政府明令表彰撫卹,入祭忠烈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