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fù)陽,簡稱阜,古稱汝陰、順昌、潁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華北平原南端。西北部與河南省周口市,西與河南省新蔡縣相鄰,西南部與河南省信陽市相接,北部、東北部與亳州市毗鄰,東部與淮南市相連,南部與六安市隔淮河相望,下轄3區4縣1市。全市總面積10118平方公里,2017年總人口1070.1萬人,常住人口809.3萬人。

阜陽位居豫皖城市群、大京九經濟協作帶,是中原經濟區規劃建設的東部門戶城市之一,是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過渡帶。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作為中原城市群“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之一。 阜陽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羅、管仲、鮑叔牙、呂蒙、劉福通的故里,晏殊、歐陽修、蘇軾曾在此為官。潁州西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潁上縣八里河風景區為國家AAAAA級風景區、阜陽生態園和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均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阜陽剪紙、潁上花鼓燈、界首彩陶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阜南縣出土的商代青銅器龍虎尊被列為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之一。

經濟篇


2017年,阜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7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0.7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637.3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623.1億元,增長10.8%。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21.6:39.8:38.6調整為19.8:40.6:39.6。全年人均生產總值19536元,比2016年增加1894元。

截至2017年,阜陽市有就業人員681.2萬人,比2016年增加21.0萬人。其中,第一產業226.8萬人,增加2.7萬人;第二產業211.9萬人,增加12.2萬人;第三產業242.5萬人,增加6.1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7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9%。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2016年上漲1.4%。其中,衣著價格上漲1.1%,居住價格上漲3.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3%。

2017年,阜陽市固定資產投資1632.5億元,比2016年增長26.3%。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85.0億元,增長15.4%;基礎設施投資430.7億元,增長29.9%;民間投資841.8億元,增長22.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8.0億元,下降10.9%;第二產業投資435.0億元,增長11.3%;第三產業投資1159.5億元,增長35.0%。分行業看,工業投資435.0億元,增長11.3%,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63.9億元,增長28.0%,佔工業投資的14.7%。

2017年,阜陽市財政收入277.1億元,比2016年增長22.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7.6億元,增長18.1%。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238.9億元,增長26.0%;非稅收入38.2億元,增長4.9%。全年財政支出515.2億元,比2016年增長18.2%。其中,民生類支出443.5億元,增長18.9%。重點支出項目中,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4.3億元,增長79.7%;教育支出99.1億元,增長7.1%;科學技術支出5.3億元,增長7.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7.6億元,增長15.5%;節能環保支出11.4億元,增長26.4%。全年33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59.2億元。“三公”經費支出1.8億元,下降3.3%。

2017年,阜陽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13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735元,同比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8元,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538元,同比增長1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1%。

第一產業

2017年,阜陽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005.6千公頃,比2016年擴大1.6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3.0千公頃,減少3.7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6.0千公頃,減少0.8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73.7千公頃,擴大8.3千公頃。糧經面積比由2016年的80.3:19.7調整為79.9:20.1。

2017年,阜陽市糧食產量567.8萬噸,比2016年增加10.6萬噸,增長1.9%。其中,夏糧產量346.8萬噸,增長1.7%;秋糧產量221.0萬噸,增長2.1%。油料產量7.0萬噸,下降4.3%。棉花產量0.8萬噸,下降14.0%。蔬菜產量665.8萬噸,增長5.9%。

2017年,阜陽市肉類總產量67.7萬噸,增長1.7%。禽蛋產量16.5萬噸,增長2.7%。水產品產量11.0萬噸,增長2.1%。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不含農用運輸車)624.9萬千瓦,增長0.3%。農用拖拉機15.1萬臺,增長0.8%。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0萬臺,增長6.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5.7萬噸,下降3.3%。農村用電量18.3億千瓦時,增長9.8%。

第二產業

截至2017年,阜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98戶,比2016年淨增80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其中輕工業增長13.7%,重工業增長6.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7.7%,集體企業下降1.0%,股份制企業增長11.1%,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1.7%。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7.9%,製造業增長11.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9%。

2017年,阜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中,36個工業行業大類有31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47.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0.1%,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長28.3%,醫藥製造業增長16.8%,傢俱製造業增長16.6%,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0.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8%,菸草製品業增長6.9%,紡織業增長6.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6.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6.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4.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9.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工業總產值增長41.9%,其中,太和醫藥基地工業總產值增長28.6%。

2017年,阜陽市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飼料、捲菸、傢俱、精甲醇、塑料製品、滾動軸承、電力電纜分別比2016年增長3.6%、2.4%、0.2%、25.3%、40.7%、1.5%、8.7%,啤酒、白酒、服裝、水泥、複合木地板、多色印刷品分別下降1.5%、1.4%、4.4%、17.4%、1.1%、41.6%。

2017年,阜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17.4億元,增長15.0%。其中,國有企業基本持平,集體企業下降22.9%,股份制企業增長20.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51.0%。主營業務收入2322.3億元,增長18.9%;實現利稅223.3億元,增長15.4%。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25.0%,比2016年提高3.9個百分點。

2017年,阜陽市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8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8.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978.1萬平方米,下降8.1%;房屋竣工面積634.6萬平方米,下降11.6%。

第三產業

2017年,阜陽市房地產開發投資516.3億元,比2016年增長47.3%。商品房銷售面積859.7萬平方米,增長29.7%;商品房銷售額571.6億元,增長53.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1.9萬平方米,下降40.8%;商品房施工面積3674.6萬平方米,增長23.6%;竣工面積143.3萬平方米,下降54.3%。

2017年,阜陽市516個億元以上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485.7億元,增長41.1%,其中新開工項目173個、竣工項目198個。 商阜杭、鄭阜高鐵和鐵路北站擴能工程加快建設,淮河阜陽港、引江濟淮工程和阜陽機場改擴建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開工建設國省幹線公路277公里,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1991公里,農村電網改造完成投資12.8億元。

2017年,阜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2.0億元,比2016年增長12.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22.7億元,增長12.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29.4億元,增長11.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705.1億元,增長12.5%;餐飲收入146.9億元,增長10.8%。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71.9億元,增長18.2%;菸酒類19.1億元,增長19.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42.1億元,增長18.0%;化妝品類5.2億元,增長37.2%;日用品類16.1億元,下降3.1%;金銀珠寶類11.5億元,增長32.8%;五金電料類4.6億元,增長20.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25.2億元,增長21.1%;書報雜誌類1.7億元,增長0.5%;中西藥品類102.4億元,增長9.4%;石油及製品類50.9億元,增長17.0%;汽車類88.2億元,增長12.2%;機電產品及設備類5.4億元,增長9.8%。

2017年,阜陽市貨物進出口總額11.1億美元,比2016年下降1.3%。其中,出口9.6億美元,下降4.1%;進口1.5億美元,增長23.1%。從出口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8.4億美元,下降5.8%;加工貿易出口1.3億美元,增長8.0%。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家,比2016年增長80.0%。合同外資8.8億美元,增長730.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2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8.0%。

2017年,阜陽市郵電業務總量76.7億元,比2016年增長16.6%。其中,電信業務總量60.4億元,增長11.7%;郵政業務總量16.3億元,增長40.0%。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3530.6萬件,增長15.9%;快遞業務收入3.8億元,增長25.2%。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46.7萬戶,比2016年減少4.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632.5萬戶,比2016年增加140.8萬戶。年末全市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41.4萬戶,比2016年增加42.6萬戶。

2017年,阜陽市旅遊總收入170.6億元,比2016年增長26.4%。其中,旅遊外匯收入0.9億美元,增長2.2%;國內旅遊收入170.0億元,增長26.8%。全年接待遊客2375.8萬人,增長20.2%。其中,入境遊客1.7萬人,增長21.0%。

截至2017年,阜陽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501.3億元,比年初增加502.3億元,增長16.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135.1億元,增長12.2%;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624.1億元,增長17.1%。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055.4億元,比年初增加485.6億元,增長30.9%。其中,住戶貸款餘額1060.7億元,增長38.3%;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994.7億元,增長23.9%。

2017年,阜陽市保險業保費收入115.5億元,比2016年增長30.7%。其中,財產險38.8億元,增長20.6%;壽險62.4億元,增長36.5%;意外傷害險1.9億元,增長28.9%;健康險12.4億元,增長37.5%。

社會篇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底,阜陽市有高新技術企業148家,增長24.4%;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37.5%。全年專利申請量10336件,增長21.5%。其中,發明專利5783件,實用新型專利3560件,外觀設計993件。全年專利授權量2396件,其中,發明專利243件,實用新型專利1451件,外觀設計專利702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468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3件;組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81項,有6項科技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阜陽市有普通高校4所,當年招生1.0萬人,在校生3.6萬人,畢業生1.0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1所,在校生11.0萬人。普通中學425所,在校生51.0萬人。其中,高中48所,在校生14.5萬人;初中377所,在校生36.5萬人。小學1361所,在校生76.7萬人。幼兒園1148所,在園兒童31.8萬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84.3%,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1.4%。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阜陽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144個,其中民營院團1140個,國有院團4個。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8個,博物館7個、美術館1個,文化站173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58.3萬冊,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阜陽市有各類衛生機構2788個,其中醫院1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74個、基層衛生院164個、村衛生室176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9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個。年末全市有醫療機構床位39789張,衛生技術人員5099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913人、註冊護士15725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阜陽市有體育場館11處,縣級全民健身廣場7個,鄉鎮級全民健身廣場94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746個,全民健身苑455個,社區體育俱樂部88個,全民健身晨晚練點793個。全年舉辦大型全民健身活動106次,其中千人以上活動15次,參加活動人數79842萬人。全年獲得國際賽事金牌1枚;國家級體育賽事金牌3枚、銅牌2枚;省級體育賽事金牌62枚、銀牌69枚、銅牌70枚。全市批准通過二級運動員141人,一級運動員31人。今年發展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60名,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790名。全年福利彩票銷售額4.3億元,公益金1.3億元;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3.7億元,公益金0.3億元。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阜陽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0.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5.7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2.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9.2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09.5萬人,比2016年增加8.8萬人。年末5.0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8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6.3萬人。全年民政部門直接救助42.5萬人次,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81.2萬人次。

環境保護

截至2017年底,阜陽市有環境監測站6個。其中,市級站1個,縣級站5個。阜陽城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Ⅱ級標準226天,空氣質量優良率62.1%。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2.6萬公頃。當年造林面積8000公頃,比2016年增長1.0%。其中,用材林690公頃,經濟林5765公頃,防護林1545公頃。

歷史篇

阜陽市歷史悠久,人文蔚盛。歷史上以潁州(今阜陽市區)為中心的南部開發較早。西周以後,在今阜陽境內即建立了媯姓的鬍子國,臨泉境內的沈子國,潁上境內的慎等。春秋戰國時,又出現了太和原牆的原陽,倪邱的新,臨泉的寢等縣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漸形成。秦代始置汝陰縣,漢屬汝南郡。三國魏置陰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潁州,隋設汝陰郡,唐設潁州,宋設順昌府,元屬汝寧府,明屬鳳陽府。清為潁州府。清雍正十三年,潁州更名阜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立阜陽地區專員公署,下轄八縣一個行政辦事處。

北部以亳州市為中心的區域,同樣經歷了氏族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商代為都城,“湯始居亳,從先王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譙縣、領有今亳州境內的譙、城父,屬泗水郡,漢屬沛郡,東漢屬沛國,三國設譙都,東晉屬譙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復置譙郡,唐置譙郡,宋歸淮南東路,元置歸德府,明降州為縣,後復升為州,清屬潁州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亳州為阜陽地區下轄一個縣,稱亳縣。一九八六年始改縣為市,稱亳州市,仍歸屬阜陽地區。

歷史上潁、亳兩州南北相望,隨著封建政權更迭,而隸屬不一,形成了兩個既互相聯繫又相對獨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潁、亳二州首次併為統一版圖,“省譙縣入亳州,尋降亳州的亳縣,屬潁州”。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縣復升為州,與潁州為潁州府,又降亳州為亳縣,正式納入潁州管轄之內,形成了東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廣大地域。不僅包括今阜陽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區霍邱縣的大部分地界。

1998年2月,亳州市從阜陽市劃出,由省直轄。2000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亳州市、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劃歸亳州市管轄。目前,阜陽市轄界首市和太和、臨泉、潁上、阜南四縣及潁州、潁泉、潁東三區。


潁州府

阜陽地處安徽省西北部,西與河南省周口市、駐馬店市相鄰,西南與河南省信陽市接壤,北、東北與亳州市毗鄰,東與淮南市相連,南面緊靠淮河與六安市隔河相望阜陽市轄潁州、潁泉、潁東三區及界首市和太和、臨泉、潁上、阜南四縣。

一、阜陽地名由來

阜陽在周代稱為鬍子國。公元前495年楚滅胡,改稱汝陰地;公元前221年,蓁建汝陰縣,隸屬陳郡;漢代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魏景初二年(Z38年)置汝陰郡,治汝陰縣;南北朝·北魏孝昌四年置潁州;唐初曾更名信州,北宋末更名順昌府。州、郡、府之名歷代雖有更易,但治所縣名仍稱汝陰,直到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潁州,汝陰之名方才取消。明代和清初,潁州治所均未設縣。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安徽巡撫王紘認為潁州地域過大,應升為府,於是上奏朝廷。雍正准奏,升潁州為潁州府,附廓(同城)所設新具賜名"阜陽縣"。1992年12月撤阜陽縣、阜陽市,重新組建縣級阜陽市;1996年1月,撤消阜陽地區和縣級阜陽市,設立地級阜陽市。

二、潁東區地名由來因處在潁河以東而得名。

三、潁東區口孜鎮地名由來

位於阜陽市潁東區東南25公里處的口孜鎮,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曾為楚國國相孫叔之子的封地;漢朝時期就成為南北物質的集散地,東西交流的橋頭堡,曾建有大規模的糧倉;相傳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劉伶遊學來此,被杜康陣陣酒香所吸引而感動,遂與杜康開懷暢飲,一醉三秋。杜康為紀念劉伶,將其葬在此地,這裡的集鎮因故稱之為"劉伶集"。後為抵擋洪水的肆虐,人們在劉伶墓周圍築堤防洪,逐漸形成了"口孜狀",故又稱"劉伶口",後改稱"口孜集",表明這裡的人們對劉伶十分懷念。口孜境內現存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城遺址(現康橋村古城自然莊)、三國時期徐庶母墓、徐庶垂釣處(現釣魚臺村)、杜康燒酒遺址(現杜康村杜家崗)、劉伶墓、白夏墓、鳳凰臺、七十二階紫金溝、清朝年間建設的清真寺以及饒海村留存的清朝年間軍統司令程譜生宅院遺址等。特別是口孜鳳凰臺遺址(現口孜集南頭潁河岸邊),曾有過"日有千帆過,夜有萬盞燈"的繁榮景象,足以說明當時的繁華和富有。這也說明口孜人民是勤勞的人民,有智慧的人民,創造過璀璨輝煌的業績。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建立了口孜鎮。

四、潁泉區地名由來

潁泉區地處阜陽市中心區域,位於沃野千里的淮北平原腹地,自古就有"樑宋吳楚之衝,齊魯汴洛之道"的美譽,因處在潁河、泉河之間而得名,兩河於城區而交匯,誠所謂"郡樓斜依夕陽開,合流汝潁抱城來。"

五、潁州區地名由來

潁州東魏置,治長社,在今河南長葛縣西一里,後移治潁陰,改曰鄭州,即今河南許昌市治,北周又改為許州。唐置,改曰汝陰郡,尋復故,宋初曰潁州,升為順昌府,金得為潁州,治汝陰,今安徽阜陽市治,元省汝陰入州,清升為潁州府,民國廢。

六、臨泉縣地名由來

臨泉縣古稱寢丘,又稱沈丘,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周朝曾建有沈子國,是周文王第十子聘季載的封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設寢縣。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在此設沈丘縣,直至元朝。此後歷代,臨泉分屬潁州、阜陽。1935年1月,正式成立了臨泉縣,因縣城濱臨泉河而得名。

七、阜南縣地名由來

阜南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黃淮平原南端,淮河中上游結合部北岸,1949年設縣,因位於阜陽城南,原系阜陽縣南境而名。阜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三國名將呂蒙、解放軍著名將領聶鶴亭將軍的故鄉。

八、潁上縣地名由來

潁上縣,地處淮河與潁河交匯處、黃淮平原最南端。潁上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春秋時期設"慎邑",秦漢置"慎縣",南北朝稱"樓煩",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定名潁上縣,迄今已1400多年。

九、太和縣地名由來

太和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地處黃淮平原腹地,位於阜陽、亳州兩市之間,面積1822平方公里,人口162.7萬。

太和歷史悠久。屬古《禹貢》豫之域。春秋時為鹿上,戰國時為新郪。自秦始為縣,其後縣治幾移,縣名幾易,先後為新陽、細陽、潁陽、萬壽、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縣治移至今地,改“泰”為“太”,取《易·乾·象辭》“保合太和,利乃貞”之義。這裡人傑地靈,賢才輩出,東漢清沼使範滂,聲播海內,名列八顧,清乾隆年間白蓮教首劉之協,道光年間兩廣總督徐廣縉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勝古蹟,遍佈境內,倪邱孤堆,七處故城遺址,元代建造的文廟建築群,都記載著太和古老的文明。

十、界首市地名由來

界首城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北宋初年,境內有一溝(現已不存),為潁州與陳州的分界溝,遂置界溝鎮,設界溝驛。元代改設界溝站。明洪武年間,於此設界溝關。明末,因界溝為潁州府邊緣首集,始名為界首集。這個過路店形式的小集鎮,一直延續了幾百年。

十一、界首市光武鎮地名由來

界首市光武鎮是一座悠久的文明古鎮,在東漢以前叫趙路口,因漢光武帝劉秀與王莽長期爭戰於此,留下了大量的典故和民間傳說,鎮因漢室苗裔建光武廟祭祀而得名,是全國唯一用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歷時近2000年。據歷史記載,光武鎮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光武鎮很早以前,原為一過路小店,稱趙路口。直至東漢光武建武四年(28年)辛譙(今亳州),遣將馬武、王霸圍劉紓於惠固,曾有事於譙,縣境時隸譙,後人建廟祀之,光武廟由此得名。

民國21年(1932年)西北軍馮玉祥部曾駐紮光武廟,協同光武人民修墊街道。民國28年(1939年)光武廟為黃泛區規模較大,聞名的旱碼頭。

新中國成立後,光武區公所、鎮政府皆設於此。

光武鎮北2公里處,界鄣公路西側,有一處古遺址,因附近大都系尹姓居民,故俗稱尹城子,現稱新陽城遺址。秦統一六國後,改郡縣制,此處為潁川郡新陽縣治所。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陳勝為其御莊賈所殺,涓人將軍呂臣為倉頭軍,起兵於新(陽),殺莊賈,復以陳為楚。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以呂清為左令尹,初從功比堂邑侯千戶。六年正月封呂清為新陽侯,襲世五;呂世於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嗣;呂義是漢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嗣;呂宅於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嗣;呂善於景帝五年繼宅嗣;呂譚於漢武帝初(公元前140年)嗣。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國除。漢成帝鴻嘉二年(公元前19年)五月,封魯項王之子劉永為新陽侯,劉襲一世,尋即免去。又據漢書陰就傳載:陰皇后北陰就,初嗣為宣恩侯,漢章帝建初五年(80年),以父功改封為新陽侯。陰豐嗣尚酈邑公主,永元二年(90年)坐罪,國除。新陽城秦築,至西晉廢,先後共經歷了秦、漢、三國幾個朝代,共計487年。因其地處中原,是兵家必爭之地,屢遭戰火洗耳恭聽劫,人世滄桑,自有它的一部興衰史。尤其在東漢初年,漢光武帝與王莽的爭戰,在這一帶留下了大量的古蹟和民間傳說。

地理篇


位置境域

阜陽市位於黃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部。地跨東經114°52′—116°49′,北緯32°25′—34°04′。其西北、西、西南分別與河南省的周口、駐馬店、信陽4地市的鄲城、項城、沈丘、新蔡、平輿、淮濱、固始相接,北、東北與亳州的譙城、渦陽、利辛相連,東南與淮南市的鳳臺縣、壽縣為鄰,南臨淮河與六安的霍邱縣隔河相望,總面積977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阜陽市北部與黃河決口扇形地相連,南部與江淮丘崗區隔淮河相望,全境屬平原地形,地勢平坦。僅東北部有龍山、輝山、狼山、雙鎖山等石灰岩殘丘分佈,其中龍山海拔105米,為全地區最高點;其餘均屬平原地貌,平坦舒展,一望無際。阜陽市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東南以潁上縣姜臺子南部地勢最低,海拔17.5米。西北與東南相對落差為14.4米,地面比降為七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由於阜陽市近代受淮河及其支流蜿蜒切割變遷和黃河歷次南泛的影響,境內沖積物不斷交互堆積,形成了平原之中崗、坡、窪地相間分佈,小區地形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徵。

氣候

阜陽市位於暖溫帶南緣,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由於阜陽市南臨淮河,而淮河以南屬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因此阜陽市氣候具有以暖溫帶向北亞熱帶漸變的過渡帶氣候特徵。既兼有南北方氣候之長——水資源優於北方,光資源優於南方;同時又兼有南北方氣候之短——有的年份少雨乾旱,有的年份多雨成澇,旱澇災害頻繁,表現出氣候明顯的變異性。阜陽屬季風氣候區,風向有明顯的季節性交替變化。全年以偏東風居多。冬季盛行北至東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春季以東南風居多,秋季多東至東北風。降水特徵是:其一,地域差異明顯,南部多而北部少;其二,季節分配不均,年降水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較少,冬季最少;其三,年際變化大。

水文

阜陽市水資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過境水和地下水構成。全地區年均降水820至950毫米,年均河道過境水徑流量38.22億立方米。50米以上淺層地下總量每年69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每年約在96.52億立方米左右,可利用量每年在72.22億立方米,水供需比為1.81:1。每年尚餘水33億立方米。

阜陽市境內河流均屬淮河水系。主要自然河道從西往東依次有谷河、潤河、泉河、潁河、西淝河、茨河、澥河、包河等。這些河道大都源於黃河南岸平原,屬原雨坡型河道,水源補給主要靠平原地區自然降水;其中只有洪、潁二河承受一定面積的山區來水,屬山水型河道。

人文篇


阜陽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眾多名人的故里。西周王朝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姜子牙;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的“仲父”管仲;知人善舉、寬於待人,以“管鮑分金”“鮑叔牙讓賢”“管鮑之交”傳為千古佳話的春秋政治家鮑叔牙;被呂不韋大加讚賞的戰國著名少年英雄甘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的東吳大將呂蒙;點燃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烽火的紅巾軍起義領袖劉福通;挫敗英商進入廣州城,極力維護民族尊嚴,和林則徐並稱“二徐”的兩廣總督徐廣縉;阜陽地區最早的中共黨員,徐向前元帥題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茅延楨;被葉劍英元帥賦詩、徐向前元帥題詞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張子珍;師從田漢、徐悲鴻的著名畫家、股東鑑賞家呂霞光;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師”“十大剪神”稱號的阜陽剪紙藝人程建;當代具有國際影響的著名作家戴厚英等。阜陽民風淳樸、人傑地靈,許多歷史人物與阜陽結下不解之緣。北宋婉約詞宗師晏殊、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都曾在阜為官。歐陽修離開潁州後,曾寫“思潁詩”30餘首,辭官後歸居潁州西湖之畔,病逝於此。蘇軾自潁州後至揚州、杭州,一直對潁州印象美好,曾把杭州西湖與潁州西湖相比,以為“大千起滅一塵間,未覺杭潁誰雌雄”。潁民為紀念此次順昌大捷,立劉錡廟以祭之。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優秀黨員和宣傳活動家、阜陽“四九”總指揮魏野疇,在老集被捕不幸遇害。

潁上出了一代名相管仲、鮑叔牙和12歲封為上卿的甘羅。臨泉縣是百家宗師姜尚和楚國名將、百步穿楊的神射養由基故里;阜南縣是三國東吳大將呂蒙故里,界首是紅巾軍領袖劉福通故里。隋唐五代時期曾有樂府詩人王進。宋元明清時期有著名詩人周子雍、劉體仁等。唐宋時期,許多名人薈萃。蔡齊、晏殊、歐陽修、蘇軾在這裡為民請命,建功立業,留下許多佳話和千古名句。北宋名相蘇頌知潁州時,曾盛讚潁為善郡。

南宋抗金名將劉錡,曾在阜陽率領軍民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步兵勝騎兵的經典戰例---“順昌大捷”。後人曰:“軍非殲潁水,馬已蹴吳山。”阜陽至今還保留著劉公祠,香火不絕。2016年阜陽市政府決定興建劉錡公園,以紀念這位抗金英雄!在順昌保衛戰中,阜陽百姓發明了可食可枕的阜陽枕頭饃。

阜陽釀酒業歷史悠久,美酒聞名遐邇。早在商朝時期,臨泉便有“鮦水免疫,泉酒醉仙”之說,周文王十子冉季載釀美酒敬獻文王。這就是臨泉酒後來取名“文王貢酒”的緣故。

魏晉時期性情放縱的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罷官後曾來到阜陽杜小街(今潁東區口孜鎮),尋得美酒,酒坊主告之此酒香烈,一碗就能醉三秋,結果劉伶喝了三碗,一醉不醒。這就是阜陽酒後稱作“劉伶醉”和“醉三秋”的緣故。“醉三秋”品牌延用至今。

阜陽民風淳樸,民俗文化特色鮮明。阜陽民歌感情樸實,曲調流暢,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淮北特色。曾經廣為流傳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繡》、《看戲》、《貨郎子調》、《李玉蓮》等。阜陽在安徽省享有“曲藝之鄉”的美譽。據初步調,源於或流散 全市的曲種有淮詞、清音、鶯歌柳、琴書、墜子、道情、大鼓、評書、三絃書、端公戲、灶書、蓮花落、槓天神、講聖諭、相聲、大小鐃等近20種。阜陽民間舞蹈有40多種,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燈舞蹈已蜚聲海內外,自立於世界舞蹈之林而別具風姿。

阜陽的傳統廟會和民間燈會也是一條色彩斑斕的群眾文化活動風景線。傳統廟會除開展大型民間商貿活動外,也利用廟會唱大戲、演雜技、說曲藝、玩雜耍等。阜陽有名的燈會有界首燈會、潁州燈會、沙河燈會等,頗受群眾歡迎。

阜陽還有阜陽剪紙、界首彩陶、潁上花鼓燈、臨泉肘閣抬閣、界首書會、黃崗柳編、嗨子戲、淮北梆子戲(阜陽)、杜氏刻銅等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潁州區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阜陽市的中心區、主城區、拓展區,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教育、信息中心。潁州區有城有鄉,城鄉相連,國土面積623平方公里,人口85萬,轄1鄉、8鎮、5個街道和安徽潁州經濟開發區、安徽潁州工貿園。先後獲評“中國最佳投資(環境)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安徽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區”“安徽省第一屆文明城區”“安徽省森林城市”“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區”等稱號。

潁州歷史悠久,人文蔚盛,底蘊深厚,是南北文化碰撞的交匯點,蘇軾曾在這片沃土上書寫“大千起滅一塵裡,未覺杭潁誰雌雄”,歐陽修也曾在這裡留下“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的千古絕唱。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沃野千里,資源富饒,是“全省產糧大區”“全國蔬菜產業重點區”,享譽“百億江淮糧倉”。十八條河流縱橫交錯,刻畫著“三清貫潁”的“濱水園林城市”。風光旖旎潁西湖,青煙繚繞劉公祠,佛香四溢資福寺,可摘星辰奎星閣,巍巍聳立文峰塔,孕育鍾靈毓秀,演繹千古傳奇。

潁州襟帶江淮,地處中原,位於華東、大京九、長三角三大經濟圈輻射中心,連接蘇、魯、豫、皖四省,是皖西北唯一具備成長為區域性現代大都市的城市。“水、陸、空、鐵”四位一體的立體交通體系使潁州成為安徽乃至全國重要的交通運輸中心。縱橫交錯的6條鐵路和即將建設的“商杭”“鄭合”高鐵在境內架起客商溝通的橋樑。東抵京滬、西達京珠、南連滬漢、北接南洛的"井"字高速公路框架為潁州打開潛力巨大的外部市場。現有4C級阜陽機場,目前開通北京、上海等12條航線,連南貫北、承東啟西。

按照構建“新型工業聚集區、現代商貿核心區、都市農業先行區、濱水園林生態區”總體定位,圍繞“城市、工業、近郊”三大經濟板塊,統籌推進“調轉促”“去降補”“放管服”,積極探索了具有潁州特色的轉型升級路徑。全區財政收入、固投、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標的總量始終位於全市前列。2017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9億元,增長8.0%,總量全市第三;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55萬元、7222元,分別增長7.6%、9.1%,總量均居全市第一。1-9月份,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98.3億元,增速20.9%;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0.0億元,增速6.4%;財政收入30.5億元,增速38.0%。

潁州發展路徑創新,產業層次分明,提出了實施“反梯度”戰略,加快“彎道超車”,三次產業蓬勃發展。採取“一張藍圖、一個方案、一套政策、一些平臺、一支基金、一批人才”的“6個1”發展路徑,進一步明晰“4+4產業導向”“八大提升工程”,採取“外引+內培”“企業+集群”“基金+基地”“產業+基金”“市場換項目”的方式,直接發力磁性材料、高端醫療器械、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等一批看得準、有基礎、前景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補齊工業短板。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徑,規劃了5萬畝花卉、5萬畝蔬菜、近100平方公里生態旅遊等三大產業聯合體,三塔集鎮的中鶴模式、王店鎮的中原花都·芳香小鎮、三合鎮的智慧家居產業新城等一批項目正在潁州大地創新實踐。加快高端服務業集群集聚發展,提檔升級10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務區產業層次,北斗時空大數據安徽中心、國家衛星安徽中心、華大基因安徽中心簽約入駐。總投資1.2億元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運營。

積極融入大美阜陽、濱水園林生態區建設等市、區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和資源要素配置,加強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市場體系、產業佈局、社會治理等融合接軌,統籌推進中心城區、特色集鎮、美麗鄉村“三位一體”城鄉發展。強力推進老城區、棚戶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實施地下管網改造、立面改造、綠化提升、市場化保潔、物業管理等配套措施,推進信息化、數字化、制度化城市治理,城市面貌不斷改觀,城市品味不斷提升,潁州區被評為2016年度大美阜城建設先進單位。按照“全面啟動、重點培育、示範帶動、遞次推進”的原則,深入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以“三治一增一配套”為抓手,突出抓好集鎮治髒、治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等“兩治一加強”整治。分層推進省級中心村和區級自主建設中心村,分類打造美麗鄉村“標準版”“升級版”。2017年度4個省級中心村建設規劃已編制完成,西湖鎮椿樹園中心村成功申報國家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

潁州擁有更低的商務成本,更優的投資政策,高品質的投資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建設,動態調整權責清單,打造權責清單“升級版”,確定區級行政權力1418項,並向社會公開。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新增市場主體3306戶。阜陽“陸港”與上海、天津、連雲港等港口建立鐵海聯運機制。始終貫徹“兩個集中”“兩個到位”“五個零”招商模式。落實“一站式、全程化、終身制、保姆型”招商服務理念,全方位優化“聚商、親商、安商、富商”的發展環境。我們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生命線,努力塑造“8·18”經貿宣傳會招商品牌,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總部樓宇經濟、互聯網產業發展,強力實施工業產業扶持政策、一億元產業扶持政策。

潁河兩岸,水韻之畔,潁州這隻與水共生之舟,縱橫古今,徜徉未來。以開明、開放、包容、創新之姿,努力構建宜發展、宜創業、宜投資、宜生活的皖北明珠。這艘魅力無窮的船舶,揚起風帆,面向世界海域,承載你我共贏的夢想,鑄造鎏金熱土的傳奇。

資源篇

生物資源

阜陽市生物資源相當豐富。野生植物有馬齒莧、蔞蔞菜、豆本菜、麵條菜、竹節草、獨草、澤蒜、薺菜、地衣、木蛾、野木耳等。野生動物哺乳類:有黃鼬、野兔、野貓、剌蝟、蝙蝠等;爬行類:有守宮(壁虎)、蜥蜴、赤練蛇、蚯蚓、烏風蛇等;鳥類:有喜鵲、麻雀、杜鵑、啄木鳥、貓頭鷹、烏鴉、鵪鶉、斑鳩、地牯牛、灰鶴、喳喳兒、青雀、灰鷺等;魚類:有鯽魚、魴魚、黑魚、黃魚感、泥鰍等。蟲類:有蜈蚣、蜻蜓、蟬、蝴蝶、馬蜂等。

礦產資源

阜陽市查明資源儲量礦種6種。其中,查明煤礦儲量48.8億噸,鐵礦0.2億噸。礦物已探明的有煤礦、鐵礦、石灰岩礦和大理石礦等。阜陽市在距今2.7億年至2.4億年的二迭紀形成淺海相——陸相砂頁岩含煤構造,主要分佈在潁上縣境內。鐵礦已探明的僅1處,位於潁上縣縣城西南18公里的陶壩子一帶,系霍邱鐵礦的延伸部分。礦體賦存在前震旦紀變質岩系中,為沉積變質鐵礦。阜陽市的煤炭蘊藏量達100億噸,可採儲量80多億噸,而且皆為5700大卡左右的優質煤炭。

水資源

阜陽市近60平方公里的地下儲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太和縣、阜南縣已經開採利用的地熱井,單井出水量每天在500噸以上,水溫可達40~50℃,並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化合物和微量元素。

阜陽市地下水資源豐富。淺層含水巖組有兩個含水層,一層約在5至20米,另一層約在30至50米,均受古河道帶發育控制。淺層地下水運動以垂直交替為主,側向徑流極其微弱,屬“入滲蒸發型”。地下水水質較好,屬碳酸鹽淡水,礦化度小於每升1克,含鹽度在每升5毫克當量左右,含鹼度小於每升4毫克當量,尚未受到人為汙染,適宜飲用和工農業生產用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