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這個人,對書法瞭解的人可能都知道他老人家只是個書法家。但你只認為他就是個書法家的話,那你的知識就太“短”了。傅山的水平之高,簡直令人咋舌。下面我就說說傅山到底有多麼的厲害。

傅山出生於1607年,死於1684年,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皓月當空的大書法家。傅山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字青竹,後改字青主,字號頗多,已知的就有石道人、僑山、公它,入清後又名真山,號朱衣道人、觀化翁等50多個名號。

傅青主博學多才,當時人就稱讚他的學問像大海一樣廣博(“學海”),可以說他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經學、先秦子學、佛經道藏、醫學、書法、繪畫、詩詞、音韻、訓詁之學甚至武學等各方面都有較深造詣,其涉獵之廣、成就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特別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不穩之際,“著述無時又無地”,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委實是奇蹟了。

他是一個書法家,被推許為清初第一人。《淮安府志》記載傅青主到淮安後,“寓能興寺……山詩名遍天下,淮人求詩字,門限幾斷。又數為淮民脫冤,人德之。”慕名來求他書法詩歌的人幾乎把門檻都踏斷了!(一點都不讓現在的追星族呢)而且他每到一地,路見不平即挺身而出,為民解冤,深得百姓的愛戴。當時,處於董趙書風籠罩書壇之際的傅山,也曾學過趙孟頫,但後來對趙字貶斥得很利害。“予不極喜趙子昂,薄其人而遂惡其書,近細視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綽約自是賤態,潤秀圓轉尚屬正脈,蓋自《蘭亭》內稍變而至此與時高下亦由氣運,不獨文章然也。”(《霜紅龕集》),這一段書法評論史上“書如其人”的典型論斷,自然這與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時期有關,他還說“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作字示兒孫》),這種論述針對當時“奴書”盛行的清初書壇無疑是一副清醒劑。他力倡“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藝術主張,三百多年來一直備受推崇。

他是一個畫家,他的畫與八大山人風格相近,《圖繪寶鑑》評述道“畫出町畦之外,邱壑迥不猶人,其才品海內無匹,人不能盡識也。”讚譽他的山水畫突破傳統技法風骨,卓絕於世。

傅山通曉經史、諸子、釋老之學,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長於書畫,精鑑賞,並開清代金石學之源。在文學藝術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創造精神的思想啟蒙先驅。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傅青主的書法傳統功基甚厚。全祖望《陽曲傅青主先生事略》雲:“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鐘王,樸實古拙。八九歲時即從鍾繇入手,繼而學王羲之、顏真卿,至二十歲左右,已“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無所不臨”。喜以篆隸筆法作書,重骨力,宗顏書而參以鐘王意趣,並受王鐸書風影響,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時譽。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畫徵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傅山自幼聰穎好悟,行俠仗義,賦性剛直不阿。是一個天才型的雜家,一個仙風道骨、飄逸絕倫的絕頂人物,一個至情至性的奇男子,一個真正的武林高手,史家稱他“性任俠”,在他的詩中也有“劍術惜其疏”,“盤根礪吾劍,金鐵滿山鳴”的句子。

然而更有力的證據是,1984年在山西靈石縣發現了一本名《傅山拳法》的拳譜,經鑑定正是傅青主所著。又據《石膏山志》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春,青主和兒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戲,傳與寺內主持道成法師,接著又傳授給了寺內和尚以及當地名士吳成光。

確實,想想青主既參加過抗清鬥爭,又敢於在戰亂動盪之際行走天下,沒有一身武功和膽氣倒是不正常的。但我最佩服傅青主的,還是他的民族氣節和至性至情。滿清入主中原後,作為一名有骨氣的知識分子,傅青主參與並支持了民間的抵抗運動,並因此被逮入獄,受到嚴刑拷打,但他“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者得免”。康熙皇帝下詔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通過這個手段網羅各地有名儒士,傅青主被迫到北京後,素聞傅青主才學的康熙帝免去了他考試的形式,直接授予他“中書舍人”的名譽官職。按慣例是要向皇帝磕頭謝恩的,但年邁的青主倒在地上,絕不磕頭,在那個專制權威壓死人的時代,這是難能可貴的傲骨。

傅青主是一至情至性之人。他重師生之義。崇楨九年,他的老師袁繼鹹被誣陷入獄,29歲的青主率領書院同學100多人進京告狀,史載“山徒步走千里,伏闕訟冤。孫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藍縷,轉徙自匿,百折不回,繼鹹冤得白。當是時,山義聲滿天下。”(孫振,指當時誣陷袁繼鹹的山西巡按御史張孫振)更可貴的是,當袁繼鹹重新被啟用後,在武昌當官(“湖廣武昌道”),邀請傅去武昌,但青主以“違老母久”(很久沒有見到老母親了)的理由婉言謝絕。他重夫妻之情。他這一生只娶了一個妻子,在青主26歲時他的愛妻病逝,之後他再也沒有續絃。他自己說是作了道士的緣故,而瞭解他的戴廷栻則一語道破,“自謂聞道,而苦於情重”。十四年後,在他漂泊的路上,他寫了首懷念妻子的詩,其中有“不然爾尚存,患難未能捨”的句子,讀來令人心酸欲泣。魏宗禹先生說青主行醫精通婦科,想來是因為妻子的緣故,這我是相信的。他重父子之情。他是一個好父親,把兒子傅眉培養成了文武全才。當傅眉因病逝世後,青主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極大打擊,不久離世。傅眉臨終前寫了《臨終口號二首》的詩:“父子艱難六十年,天恩未報復何言。忽然支段渾無用,世報生生烏哺緣”和“西方不往不生天,願在吾翁雙膝前。我若再來應有驗,血經手澤定新鮮。”初讀至此,笑天亦是心神激盪,心有所念,眼淚奪眶而出,這是怎樣深沉的一種父子深情啊!青主知道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唯一的擔心是傅眉留下的兩個孩子會被人欺辱,於是一生甚少求人的青主分別給他的一些做官的朋友寫信,低首託孤。他給李振藻寫道,“愚父子怛焉長逝,特以兩孫為託,孱弱無依,窮鳥不能不投長者之懷也。”他給魏象樞寫道,“環翁知我為我,使此兩兩孱小,得安田畝間。隔世拜惠,乃莊子所謂死生同貫也。”他給載夢熊寫道,“家門不幸,兩孫失依,內外眷屬無可緩急者。羅叉外侮,良繁有徒,群凌沓至,實難支御……特遺此書,求加護持。”我不知道後來這些富貴朋友們有沒有幫上忙,但從這些書簡中,看到了一個老人最後的心靈掙扎!給載夢熊的信中最後說“篝燈草治,筆自此絕”,已經是絕筆之辭了。

傅山還是一個醫學家。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說他是“家”,除了因其醫術高明,還因為他寫了不少醫學著作,據傳不管是多麼複雜難治的病,他都能手到病除,來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傅山在當時就有“仙醫”的美名。青主所著醫書遺稿,被後人整理編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特別是《傅青主女科》是中醫學名著,至今仍惠及醫界。

傅山是一個旅行家,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他甚至把自己的歸宿想像為,走不動了就死在山林之間(“橫屍於大林丘山間”)。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青主父子“常粥藥四方,兒子共挽一車,暮抵逆旅,輒篝燈課讀經史騷選諸書,詰旦成誦,乃行。”生動展示了一幅苦中有樂的行旅讀書圖!

傅青主逝世後,“四方來會送數千人”,有幾千名群眾自發來為這個野道士送行,這可以說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蓋棺之論。傅山乃人傑也,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一個永遠不會被磨滅的名字。

"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這個人,對書法瞭解的人可能都知道他老人家只是個書法家。但你只認為他就是個書法家的話,那你的知識就太“短”了。傅山的水平之高,簡直令人咋舌。下面我就說說傅山到底有多麼的厲害。

傅山出生於1607年,死於1684年,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皓月當空的大書法家。傅山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字青竹,後改字青主,字號頗多,已知的就有石道人、僑山、公它,入清後又名真山,號朱衣道人、觀化翁等50多個名號。

傅青主博學多才,當時人就稱讚他的學問像大海一樣廣博(“學海”),可以說他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經學、先秦子學、佛經道藏、醫學、書法、繪畫、詩詞、音韻、訓詁之學甚至武學等各方面都有較深造詣,其涉獵之廣、成就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特別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不穩之際,“著述無時又無地”,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委實是奇蹟了。

他是一個書法家,被推許為清初第一人。《淮安府志》記載傅青主到淮安後,“寓能興寺……山詩名遍天下,淮人求詩字,門限幾斷。又數為淮民脫冤,人德之。”慕名來求他書法詩歌的人幾乎把門檻都踏斷了!(一點都不讓現在的追星族呢)而且他每到一地,路見不平即挺身而出,為民解冤,深得百姓的愛戴。當時,處於董趙書風籠罩書壇之際的傅山,也曾學過趙孟頫,但後來對趙字貶斥得很利害。“予不極喜趙子昂,薄其人而遂惡其書,近細視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綽約自是賤態,潤秀圓轉尚屬正脈,蓋自《蘭亭》內稍變而至此與時高下亦由氣運,不獨文章然也。”(《霜紅龕集》),這一段書法評論史上“書如其人”的典型論斷,自然這與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時期有關,他還說“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作字示兒孫》),這種論述針對當時“奴書”盛行的清初書壇無疑是一副清醒劑。他力倡“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藝術主張,三百多年來一直備受推崇。

他是一個畫家,他的畫與八大山人風格相近,《圖繪寶鑑》評述道“畫出町畦之外,邱壑迥不猶人,其才品海內無匹,人不能盡識也。”讚譽他的山水畫突破傳統技法風骨,卓絕於世。

傅山通曉經史、諸子、釋老之學,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長於書畫,精鑑賞,並開清代金石學之源。在文學藝術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創造精神的思想啟蒙先驅。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傅青主的書法傳統功基甚厚。全祖望《陽曲傅青主先生事略》雲:“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鐘王,樸實古拙。八九歲時即從鍾繇入手,繼而學王羲之、顏真卿,至二十歲左右,已“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無所不臨”。喜以篆隸筆法作書,重骨力,宗顏書而參以鐘王意趣,並受王鐸書風影響,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時譽。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畫徵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傅山自幼聰穎好悟,行俠仗義,賦性剛直不阿。是一個天才型的雜家,一個仙風道骨、飄逸絕倫的絕頂人物,一個至情至性的奇男子,一個真正的武林高手,史家稱他“性任俠”,在他的詩中也有“劍術惜其疏”,“盤根礪吾劍,金鐵滿山鳴”的句子。

然而更有力的證據是,1984年在山西靈石縣發現了一本名《傅山拳法》的拳譜,經鑑定正是傅青主所著。又據《石膏山志》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春,青主和兒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戲,傳與寺內主持道成法師,接著又傳授給了寺內和尚以及當地名士吳成光。

確實,想想青主既參加過抗清鬥爭,又敢於在戰亂動盪之際行走天下,沒有一身武功和膽氣倒是不正常的。但我最佩服傅青主的,還是他的民族氣節和至性至情。滿清入主中原後,作為一名有骨氣的知識分子,傅青主參與並支持了民間的抵抗運動,並因此被逮入獄,受到嚴刑拷打,但他“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者得免”。康熙皇帝下詔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通過這個手段網羅各地有名儒士,傅青主被迫到北京後,素聞傅青主才學的康熙帝免去了他考試的形式,直接授予他“中書舍人”的名譽官職。按慣例是要向皇帝磕頭謝恩的,但年邁的青主倒在地上,絕不磕頭,在那個專制權威壓死人的時代,這是難能可貴的傲骨。

傅青主是一至情至性之人。他重師生之義。崇楨九年,他的老師袁繼鹹被誣陷入獄,29歲的青主率領書院同學100多人進京告狀,史載“山徒步走千里,伏闕訟冤。孫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藍縷,轉徙自匿,百折不回,繼鹹冤得白。當是時,山義聲滿天下。”(孫振,指當時誣陷袁繼鹹的山西巡按御史張孫振)更可貴的是,當袁繼鹹重新被啟用後,在武昌當官(“湖廣武昌道”),邀請傅去武昌,但青主以“違老母久”(很久沒有見到老母親了)的理由婉言謝絕。他重夫妻之情。他這一生只娶了一個妻子,在青主26歲時他的愛妻病逝,之後他再也沒有續絃。他自己說是作了道士的緣故,而瞭解他的戴廷栻則一語道破,“自謂聞道,而苦於情重”。十四年後,在他漂泊的路上,他寫了首懷念妻子的詩,其中有“不然爾尚存,患難未能捨”的句子,讀來令人心酸欲泣。魏宗禹先生說青主行醫精通婦科,想來是因為妻子的緣故,這我是相信的。他重父子之情。他是一個好父親,把兒子傅眉培養成了文武全才。當傅眉因病逝世後,青主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極大打擊,不久離世。傅眉臨終前寫了《臨終口號二首》的詩:“父子艱難六十年,天恩未報復何言。忽然支段渾無用,世報生生烏哺緣”和“西方不往不生天,願在吾翁雙膝前。我若再來應有驗,血經手澤定新鮮。”初讀至此,笑天亦是心神激盪,心有所念,眼淚奪眶而出,這是怎樣深沉的一種父子深情啊!青主知道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唯一的擔心是傅眉留下的兩個孩子會被人欺辱,於是一生甚少求人的青主分別給他的一些做官的朋友寫信,低首託孤。他給李振藻寫道,“愚父子怛焉長逝,特以兩孫為託,孱弱無依,窮鳥不能不投長者之懷也。”他給魏象樞寫道,“環翁知我為我,使此兩兩孱小,得安田畝間。隔世拜惠,乃莊子所謂死生同貫也。”他給載夢熊寫道,“家門不幸,兩孫失依,內外眷屬無可緩急者。羅叉外侮,良繁有徒,群凌沓至,實難支御……特遺此書,求加護持。”我不知道後來這些富貴朋友們有沒有幫上忙,但從這些書簡中,看到了一個老人最後的心靈掙扎!給載夢熊的信中最後說“篝燈草治,筆自此絕”,已經是絕筆之辭了。

傅山還是一個醫學家。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說他是“家”,除了因其醫術高明,還因為他寫了不少醫學著作,據傳不管是多麼複雜難治的病,他都能手到病除,來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傅山在當時就有“仙醫”的美名。青主所著醫書遺稿,被後人整理編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特別是《傅青主女科》是中醫學名著,至今仍惠及醫界。

傅山是一個旅行家,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他甚至把自己的歸宿想像為,走不動了就死在山林之間(“橫屍於大林丘山間”)。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青主父子“常粥藥四方,兒子共挽一車,暮抵逆旅,輒篝燈課讀經史騷選諸書,詰旦成誦,乃行。”生動展示了一幅苦中有樂的行旅讀書圖!

傅青主逝世後,“四方來會送數千人”,有幾千名群眾自發來為這個野道士送行,這可以說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蓋棺之論。傅山乃人傑也,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一個永遠不會被磨滅的名字。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這個人,對書法瞭解的人可能都知道他老人家只是個書法家。但你只認為他就是個書法家的話,那你的知識就太“短”了。傅山的水平之高,簡直令人咋舌。下面我就說說傅山到底有多麼的厲害。

傅山出生於1607年,死於1684年,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皓月當空的大書法家。傅山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字青竹,後改字青主,字號頗多,已知的就有石道人、僑山、公它,入清後又名真山,號朱衣道人、觀化翁等50多個名號。

傅青主博學多才,當時人就稱讚他的學問像大海一樣廣博(“學海”),可以說他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經學、先秦子學、佛經道藏、醫學、書法、繪畫、詩詞、音韻、訓詁之學甚至武學等各方面都有較深造詣,其涉獵之廣、成就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特別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不穩之際,“著述無時又無地”,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委實是奇蹟了。

他是一個書法家,被推許為清初第一人。《淮安府志》記載傅青主到淮安後,“寓能興寺……山詩名遍天下,淮人求詩字,門限幾斷。又數為淮民脫冤,人德之。”慕名來求他書法詩歌的人幾乎把門檻都踏斷了!(一點都不讓現在的追星族呢)而且他每到一地,路見不平即挺身而出,為民解冤,深得百姓的愛戴。當時,處於董趙書風籠罩書壇之際的傅山,也曾學過趙孟頫,但後來對趙字貶斥得很利害。“予不極喜趙子昂,薄其人而遂惡其書,近細視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綽約自是賤態,潤秀圓轉尚屬正脈,蓋自《蘭亭》內稍變而至此與時高下亦由氣運,不獨文章然也。”(《霜紅龕集》),這一段書法評論史上“書如其人”的典型論斷,自然這與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時期有關,他還說“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作字示兒孫》),這種論述針對當時“奴書”盛行的清初書壇無疑是一副清醒劑。他力倡“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藝術主張,三百多年來一直備受推崇。

他是一個畫家,他的畫與八大山人風格相近,《圖繪寶鑑》評述道“畫出町畦之外,邱壑迥不猶人,其才品海內無匹,人不能盡識也。”讚譽他的山水畫突破傳統技法風骨,卓絕於世。

傅山通曉經史、諸子、釋老之學,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長於書畫,精鑑賞,並開清代金石學之源。在文學藝術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創造精神的思想啟蒙先驅。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傅青主的書法傳統功基甚厚。全祖望《陽曲傅青主先生事略》雲:“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鐘王,樸實古拙。八九歲時即從鍾繇入手,繼而學王羲之、顏真卿,至二十歲左右,已“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無所不臨”。喜以篆隸筆法作書,重骨力,宗顏書而參以鐘王意趣,並受王鐸書風影響,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時譽。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畫徵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傅山自幼聰穎好悟,行俠仗義,賦性剛直不阿。是一個天才型的雜家,一個仙風道骨、飄逸絕倫的絕頂人物,一個至情至性的奇男子,一個真正的武林高手,史家稱他“性任俠”,在他的詩中也有“劍術惜其疏”,“盤根礪吾劍,金鐵滿山鳴”的句子。

然而更有力的證據是,1984年在山西靈石縣發現了一本名《傅山拳法》的拳譜,經鑑定正是傅青主所著。又據《石膏山志》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春,青主和兒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戲,傳與寺內主持道成法師,接著又傳授給了寺內和尚以及當地名士吳成光。

確實,想想青主既參加過抗清鬥爭,又敢於在戰亂動盪之際行走天下,沒有一身武功和膽氣倒是不正常的。但我最佩服傅青主的,還是他的民族氣節和至性至情。滿清入主中原後,作為一名有骨氣的知識分子,傅青主參與並支持了民間的抵抗運動,並因此被逮入獄,受到嚴刑拷打,但他“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者得免”。康熙皇帝下詔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通過這個手段網羅各地有名儒士,傅青主被迫到北京後,素聞傅青主才學的康熙帝免去了他考試的形式,直接授予他“中書舍人”的名譽官職。按慣例是要向皇帝磕頭謝恩的,但年邁的青主倒在地上,絕不磕頭,在那個專制權威壓死人的時代,這是難能可貴的傲骨。

傅青主是一至情至性之人。他重師生之義。崇楨九年,他的老師袁繼鹹被誣陷入獄,29歲的青主率領書院同學100多人進京告狀,史載“山徒步走千里,伏闕訟冤。孫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藍縷,轉徙自匿,百折不回,繼鹹冤得白。當是時,山義聲滿天下。”(孫振,指當時誣陷袁繼鹹的山西巡按御史張孫振)更可貴的是,當袁繼鹹重新被啟用後,在武昌當官(“湖廣武昌道”),邀請傅去武昌,但青主以“違老母久”(很久沒有見到老母親了)的理由婉言謝絕。他重夫妻之情。他這一生只娶了一個妻子,在青主26歲時他的愛妻病逝,之後他再也沒有續絃。他自己說是作了道士的緣故,而瞭解他的戴廷栻則一語道破,“自謂聞道,而苦於情重”。十四年後,在他漂泊的路上,他寫了首懷念妻子的詩,其中有“不然爾尚存,患難未能捨”的句子,讀來令人心酸欲泣。魏宗禹先生說青主行醫精通婦科,想來是因為妻子的緣故,這我是相信的。他重父子之情。他是一個好父親,把兒子傅眉培養成了文武全才。當傅眉因病逝世後,青主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極大打擊,不久離世。傅眉臨終前寫了《臨終口號二首》的詩:“父子艱難六十年,天恩未報復何言。忽然支段渾無用,世報生生烏哺緣”和“西方不往不生天,願在吾翁雙膝前。我若再來應有驗,血經手澤定新鮮。”初讀至此,笑天亦是心神激盪,心有所念,眼淚奪眶而出,這是怎樣深沉的一種父子深情啊!青主知道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唯一的擔心是傅眉留下的兩個孩子會被人欺辱,於是一生甚少求人的青主分別給他的一些做官的朋友寫信,低首託孤。他給李振藻寫道,“愚父子怛焉長逝,特以兩孫為託,孱弱無依,窮鳥不能不投長者之懷也。”他給魏象樞寫道,“環翁知我為我,使此兩兩孱小,得安田畝間。隔世拜惠,乃莊子所謂死生同貫也。”他給載夢熊寫道,“家門不幸,兩孫失依,內外眷屬無可緩急者。羅叉外侮,良繁有徒,群凌沓至,實難支御……特遺此書,求加護持。”我不知道後來這些富貴朋友們有沒有幫上忙,但從這些書簡中,看到了一個老人最後的心靈掙扎!給載夢熊的信中最後說“篝燈草治,筆自此絕”,已經是絕筆之辭了。

傅山還是一個醫學家。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說他是“家”,除了因其醫術高明,還因為他寫了不少醫學著作,據傳不管是多麼複雜難治的病,他都能手到病除,來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傅山在當時就有“仙醫”的美名。青主所著醫書遺稿,被後人整理編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特別是《傅青主女科》是中醫學名著,至今仍惠及醫界。

傅山是一個旅行家,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他甚至把自己的歸宿想像為,走不動了就死在山林之間(“橫屍於大林丘山間”)。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青主父子“常粥藥四方,兒子共挽一車,暮抵逆旅,輒篝燈課讀經史騷選諸書,詰旦成誦,乃行。”生動展示了一幅苦中有樂的行旅讀書圖!

傅青主逝世後,“四方來會送數千人”,有幾千名群眾自發來為這個野道士送行,這可以說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蓋棺之論。傅山乃人傑也,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一個永遠不會被磨滅的名字。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這個人,對書法瞭解的人可能都知道他老人家只是個書法家。但你只認為他就是個書法家的話,那你的知識就太“短”了。傅山的水平之高,簡直令人咋舌。下面我就說說傅山到底有多麼的厲害。

傅山出生於1607年,死於1684年,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皓月當空的大書法家。傅山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字青竹,後改字青主,字號頗多,已知的就有石道人、僑山、公它,入清後又名真山,號朱衣道人、觀化翁等50多個名號。

傅青主博學多才,當時人就稱讚他的學問像大海一樣廣博(“學海”),可以說他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經學、先秦子學、佛經道藏、醫學、書法、繪畫、詩詞、音韻、訓詁之學甚至武學等各方面都有較深造詣,其涉獵之廣、成就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特別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不穩之際,“著述無時又無地”,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委實是奇蹟了。

他是一個書法家,被推許為清初第一人。《淮安府志》記載傅青主到淮安後,“寓能興寺……山詩名遍天下,淮人求詩字,門限幾斷。又數為淮民脫冤,人德之。”慕名來求他書法詩歌的人幾乎把門檻都踏斷了!(一點都不讓現在的追星族呢)而且他每到一地,路見不平即挺身而出,為民解冤,深得百姓的愛戴。當時,處於董趙書風籠罩書壇之際的傅山,也曾學過趙孟頫,但後來對趙字貶斥得很利害。“予不極喜趙子昂,薄其人而遂惡其書,近細視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綽約自是賤態,潤秀圓轉尚屬正脈,蓋自《蘭亭》內稍變而至此與時高下亦由氣運,不獨文章然也。”(《霜紅龕集》),這一段書法評論史上“書如其人”的典型論斷,自然這與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時期有關,他還說“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作字示兒孫》),這種論述針對當時“奴書”盛行的清初書壇無疑是一副清醒劑。他力倡“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藝術主張,三百多年來一直備受推崇。

他是一個畫家,他的畫與八大山人風格相近,《圖繪寶鑑》評述道“畫出町畦之外,邱壑迥不猶人,其才品海內無匹,人不能盡識也。”讚譽他的山水畫突破傳統技法風骨,卓絕於世。

傅山通曉經史、諸子、釋老之學,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長於書畫,精鑑賞,並開清代金石學之源。在文學藝術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創造精神的思想啟蒙先驅。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傅青主的書法傳統功基甚厚。全祖望《陽曲傅青主先生事略》雲:“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鐘王,樸實古拙。八九歲時即從鍾繇入手,繼而學王羲之、顏真卿,至二十歲左右,已“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無所不臨”。喜以篆隸筆法作書,重骨力,宗顏書而參以鐘王意趣,並受王鐸書風影響,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時譽。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畫徵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傅山自幼聰穎好悟,行俠仗義,賦性剛直不阿。是一個天才型的雜家,一個仙風道骨、飄逸絕倫的絕頂人物,一個至情至性的奇男子,一個真正的武林高手,史家稱他“性任俠”,在他的詩中也有“劍術惜其疏”,“盤根礪吾劍,金鐵滿山鳴”的句子。

然而更有力的證據是,1984年在山西靈石縣發現了一本名《傅山拳法》的拳譜,經鑑定正是傅青主所著。又據《石膏山志》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春,青主和兒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戲,傳與寺內主持道成法師,接著又傳授給了寺內和尚以及當地名士吳成光。

確實,想想青主既參加過抗清鬥爭,又敢於在戰亂動盪之際行走天下,沒有一身武功和膽氣倒是不正常的。但我最佩服傅青主的,還是他的民族氣節和至性至情。滿清入主中原後,作為一名有骨氣的知識分子,傅青主參與並支持了民間的抵抗運動,並因此被逮入獄,受到嚴刑拷打,但他“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者得免”。康熙皇帝下詔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通過這個手段網羅各地有名儒士,傅青主被迫到北京後,素聞傅青主才學的康熙帝免去了他考試的形式,直接授予他“中書舍人”的名譽官職。按慣例是要向皇帝磕頭謝恩的,但年邁的青主倒在地上,絕不磕頭,在那個專制權威壓死人的時代,這是難能可貴的傲骨。

傅青主是一至情至性之人。他重師生之義。崇楨九年,他的老師袁繼鹹被誣陷入獄,29歲的青主率領書院同學100多人進京告狀,史載“山徒步走千里,伏闕訟冤。孫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藍縷,轉徙自匿,百折不回,繼鹹冤得白。當是時,山義聲滿天下。”(孫振,指當時誣陷袁繼鹹的山西巡按御史張孫振)更可貴的是,當袁繼鹹重新被啟用後,在武昌當官(“湖廣武昌道”),邀請傅去武昌,但青主以“違老母久”(很久沒有見到老母親了)的理由婉言謝絕。他重夫妻之情。他這一生只娶了一個妻子,在青主26歲時他的愛妻病逝,之後他再也沒有續絃。他自己說是作了道士的緣故,而瞭解他的戴廷栻則一語道破,“自謂聞道,而苦於情重”。十四年後,在他漂泊的路上,他寫了首懷念妻子的詩,其中有“不然爾尚存,患難未能捨”的句子,讀來令人心酸欲泣。魏宗禹先生說青主行醫精通婦科,想來是因為妻子的緣故,這我是相信的。他重父子之情。他是一個好父親,把兒子傅眉培養成了文武全才。當傅眉因病逝世後,青主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極大打擊,不久離世。傅眉臨終前寫了《臨終口號二首》的詩:“父子艱難六十年,天恩未報復何言。忽然支段渾無用,世報生生烏哺緣”和“西方不往不生天,願在吾翁雙膝前。我若再來應有驗,血經手澤定新鮮。”初讀至此,笑天亦是心神激盪,心有所念,眼淚奪眶而出,這是怎樣深沉的一種父子深情啊!青主知道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唯一的擔心是傅眉留下的兩個孩子會被人欺辱,於是一生甚少求人的青主分別給他的一些做官的朋友寫信,低首託孤。他給李振藻寫道,“愚父子怛焉長逝,特以兩孫為託,孱弱無依,窮鳥不能不投長者之懷也。”他給魏象樞寫道,“環翁知我為我,使此兩兩孱小,得安田畝間。隔世拜惠,乃莊子所謂死生同貫也。”他給載夢熊寫道,“家門不幸,兩孫失依,內外眷屬無可緩急者。羅叉外侮,良繁有徒,群凌沓至,實難支御……特遺此書,求加護持。”我不知道後來這些富貴朋友們有沒有幫上忙,但從這些書簡中,看到了一個老人最後的心靈掙扎!給載夢熊的信中最後說“篝燈草治,筆自此絕”,已經是絕筆之辭了。

傅山還是一個醫學家。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說他是“家”,除了因其醫術高明,還因為他寫了不少醫學著作,據傳不管是多麼複雜難治的病,他都能手到病除,來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傅山在當時就有“仙醫”的美名。青主所著醫書遺稿,被後人整理編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特別是《傅青主女科》是中醫學名著,至今仍惠及醫界。

傅山是一個旅行家,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他甚至把自己的歸宿想像為,走不動了就死在山林之間(“橫屍於大林丘山間”)。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青主父子“常粥藥四方,兒子共挽一車,暮抵逆旅,輒篝燈課讀經史騷選諸書,詰旦成誦,乃行。”生動展示了一幅苦中有樂的行旅讀書圖!

傅青主逝世後,“四方來會送數千人”,有幾千名群眾自發來為這個野道士送行,這可以說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蓋棺之論。傅山乃人傑也,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一個永遠不會被磨滅的名字。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這個人,對書法瞭解的人可能都知道他老人家只是個書法家。但你只認為他就是個書法家的話,那你的知識就太“短”了。傅山的水平之高,簡直令人咋舌。下面我就說說傅山到底有多麼的厲害。

傅山出生於1607年,死於1684年,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皓月當空的大書法家。傅山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字青竹,後改字青主,字號頗多,已知的就有石道人、僑山、公它,入清後又名真山,號朱衣道人、觀化翁等50多個名號。

傅青主博學多才,當時人就稱讚他的學問像大海一樣廣博(“學海”),可以說他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經學、先秦子學、佛經道藏、醫學、書法、繪畫、詩詞、音韻、訓詁之學甚至武學等各方面都有較深造詣,其涉獵之廣、成就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特別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不穩之際,“著述無時又無地”,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委實是奇蹟了。

他是一個書法家,被推許為清初第一人。《淮安府志》記載傅青主到淮安後,“寓能興寺……山詩名遍天下,淮人求詩字,門限幾斷。又數為淮民脫冤,人德之。”慕名來求他書法詩歌的人幾乎把門檻都踏斷了!(一點都不讓現在的追星族呢)而且他每到一地,路見不平即挺身而出,為民解冤,深得百姓的愛戴。當時,處於董趙書風籠罩書壇之際的傅山,也曾學過趙孟頫,但後來對趙字貶斥得很利害。“予不極喜趙子昂,薄其人而遂惡其書,近細視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綽約自是賤態,潤秀圓轉尚屬正脈,蓋自《蘭亭》內稍變而至此與時高下亦由氣運,不獨文章然也。”(《霜紅龕集》),這一段書法評論史上“書如其人”的典型論斷,自然這與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時期有關,他還說“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作字示兒孫》),這種論述針對當時“奴書”盛行的清初書壇無疑是一副清醒劑。他力倡“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藝術主張,三百多年來一直備受推崇。

他是一個畫家,他的畫與八大山人風格相近,《圖繪寶鑑》評述道“畫出町畦之外,邱壑迥不猶人,其才品海內無匹,人不能盡識也。”讚譽他的山水畫突破傳統技法風骨,卓絕於世。

傅山通曉經史、諸子、釋老之學,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長於書畫,精鑑賞,並開清代金石學之源。在文學藝術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創造精神的思想啟蒙先驅。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傅青主的書法傳統功基甚厚。全祖望《陽曲傅青主先生事略》雲:“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鐘王,樸實古拙。八九歲時即從鍾繇入手,繼而學王羲之、顏真卿,至二十歲左右,已“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無所不臨”。喜以篆隸筆法作書,重骨力,宗顏書而參以鐘王意趣,並受王鐸書風影響,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時譽。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畫徵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傅山自幼聰穎好悟,行俠仗義,賦性剛直不阿。是一個天才型的雜家,一個仙風道骨、飄逸絕倫的絕頂人物,一個至情至性的奇男子,一個真正的武林高手,史家稱他“性任俠”,在他的詩中也有“劍術惜其疏”,“盤根礪吾劍,金鐵滿山鳴”的句子。

然而更有力的證據是,1984年在山西靈石縣發現了一本名《傅山拳法》的拳譜,經鑑定正是傅青主所著。又據《石膏山志》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春,青主和兒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戲,傳與寺內主持道成法師,接著又傳授給了寺內和尚以及當地名士吳成光。

確實,想想青主既參加過抗清鬥爭,又敢於在戰亂動盪之際行走天下,沒有一身武功和膽氣倒是不正常的。但我最佩服傅青主的,還是他的民族氣節和至性至情。滿清入主中原後,作為一名有骨氣的知識分子,傅青主參與並支持了民間的抵抗運動,並因此被逮入獄,受到嚴刑拷打,但他“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者得免”。康熙皇帝下詔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通過這個手段網羅各地有名儒士,傅青主被迫到北京後,素聞傅青主才學的康熙帝免去了他考試的形式,直接授予他“中書舍人”的名譽官職。按慣例是要向皇帝磕頭謝恩的,但年邁的青主倒在地上,絕不磕頭,在那個專制權威壓死人的時代,這是難能可貴的傲骨。

傅青主是一至情至性之人。他重師生之義。崇楨九年,他的老師袁繼鹹被誣陷入獄,29歲的青主率領書院同學100多人進京告狀,史載“山徒步走千里,伏闕訟冤。孫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藍縷,轉徙自匿,百折不回,繼鹹冤得白。當是時,山義聲滿天下。”(孫振,指當時誣陷袁繼鹹的山西巡按御史張孫振)更可貴的是,當袁繼鹹重新被啟用後,在武昌當官(“湖廣武昌道”),邀請傅去武昌,但青主以“違老母久”(很久沒有見到老母親了)的理由婉言謝絕。他重夫妻之情。他這一生只娶了一個妻子,在青主26歲時他的愛妻病逝,之後他再也沒有續絃。他自己說是作了道士的緣故,而瞭解他的戴廷栻則一語道破,“自謂聞道,而苦於情重”。十四年後,在他漂泊的路上,他寫了首懷念妻子的詩,其中有“不然爾尚存,患難未能捨”的句子,讀來令人心酸欲泣。魏宗禹先生說青主行醫精通婦科,想來是因為妻子的緣故,這我是相信的。他重父子之情。他是一個好父親,把兒子傅眉培養成了文武全才。當傅眉因病逝世後,青主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極大打擊,不久離世。傅眉臨終前寫了《臨終口號二首》的詩:“父子艱難六十年,天恩未報復何言。忽然支段渾無用,世報生生烏哺緣”和“西方不往不生天,願在吾翁雙膝前。我若再來應有驗,血經手澤定新鮮。”初讀至此,笑天亦是心神激盪,心有所念,眼淚奪眶而出,這是怎樣深沉的一種父子深情啊!青主知道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唯一的擔心是傅眉留下的兩個孩子會被人欺辱,於是一生甚少求人的青主分別給他的一些做官的朋友寫信,低首託孤。他給李振藻寫道,“愚父子怛焉長逝,特以兩孫為託,孱弱無依,窮鳥不能不投長者之懷也。”他給魏象樞寫道,“環翁知我為我,使此兩兩孱小,得安田畝間。隔世拜惠,乃莊子所謂死生同貫也。”他給載夢熊寫道,“家門不幸,兩孫失依,內外眷屬無可緩急者。羅叉外侮,良繁有徒,群凌沓至,實難支御……特遺此書,求加護持。”我不知道後來這些富貴朋友們有沒有幫上忙,但從這些書簡中,看到了一個老人最後的心靈掙扎!給載夢熊的信中最後說“篝燈草治,筆自此絕”,已經是絕筆之辭了。

傅山還是一個醫學家。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說他是“家”,除了因其醫術高明,還因為他寫了不少醫學著作,據傳不管是多麼複雜難治的病,他都能手到病除,來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傅山在當時就有“仙醫”的美名。青主所著醫書遺稿,被後人整理編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特別是《傅青主女科》是中醫學名著,至今仍惠及醫界。

傅山是一個旅行家,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他甚至把自己的歸宿想像為,走不動了就死在山林之間(“橫屍於大林丘山間”)。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談》記載青主父子“常粥藥四方,兒子共挽一車,暮抵逆旅,輒篝燈課讀經史騷選諸書,詰旦成誦,乃行。”生動展示了一幅苦中有樂的行旅讀書圖!

傅青主逝世後,“四方來會送數千人”,有幾千名群眾自發來為這個野道士送行,這可以說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蓋棺之論。傅山乃人傑也,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一個永遠不會被磨滅的名字。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傅山到底有多厲害?400多年了還沒有第二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