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派閻振、吳仲率軍兩萬攻晉竟陵,被桓衝派桓石民,樁石虔擊敗,閻振、吳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萬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東晉名將桓衝十萬大軍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雖然沒有攻下襄陽就撤兵了,但讓前秦軍見識了東晉軍隊強悍的戰力。

  • 長期的征戰,令前秦軍隊異常疲憊,厭戰情緒強烈

幾次秦晉交鋒,前秦都吃了虧,士氣不振,對東晉有懼戰心理,苻融所說“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是有事實依據的。再往之前看,前秦軍隊在苻堅的統帥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戰,怎麼會不疲憊,沒有厭戰情緒。看這些征戰記錄:

370年王猛、苻堅先後帥車騎共十六萬滅前燕。

371年,王鑑等帥步騎二萬救袁瑾、朱輔,與晉交戰;符雅等帥步騎七萬滅仇池。

373年,王統、毛當等帥卒五萬取晉樑、益二州。

374年,蜀人張育等起兵反秦,鄧羌帥甲士五萬討平之

376年,苟萇等帥步騎十三萬,以秦、河、涼三州之眾為後繼,滅前涼;符洛、俱難等帥三十萬眾滅代;魏易飛等帥步騎二萬七千討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萬人會攻襄陽,彭超攻彭城.俱難等帥騎七萬玫淮陽、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當帥眾二萬會俱難、彭超攻淮南,秦軍六萬圍晉軍於三阿,去廣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帥步騎七萬平符洛之亂。

381年,都貴帥眾二萬攻晉竟陵。

382年,呂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伐西域

最後是383年的大舉伐晉之役。時苻堅下沼”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派閻振、吳仲率軍兩萬攻晉竟陵,被桓衝派桓石民,樁石虔擊敗,閻振、吳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萬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東晉名將桓衝十萬大軍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雖然沒有攻下襄陽就撤兵了,但讓前秦軍見識了東晉軍隊強悍的戰力。

  • 長期的征戰,令前秦軍隊異常疲憊,厭戰情緒強烈

幾次秦晉交鋒,前秦都吃了虧,士氣不振,對東晉有懼戰心理,苻融所說“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是有事實依據的。再往之前看,前秦軍隊在苻堅的統帥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戰,怎麼會不疲憊,沒有厭戰情緒。看這些征戰記錄:

370年王猛、苻堅先後帥車騎共十六萬滅前燕。

371年,王鑑等帥步騎二萬救袁瑾、朱輔,與晉交戰;符雅等帥步騎七萬滅仇池。

373年,王統、毛當等帥卒五萬取晉樑、益二州。

374年,蜀人張育等起兵反秦,鄧羌帥甲士五萬討平之

376年,苟萇等帥步騎十三萬,以秦、河、涼三州之眾為後繼,滅前涼;符洛、俱難等帥三十萬眾滅代;魏易飛等帥步騎二萬七千討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萬人會攻襄陽,彭超攻彭城.俱難等帥騎七萬玫淮陽、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當帥眾二萬會俱難、彭超攻淮南,秦軍六萬圍晉軍於三阿,去廣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帥步騎七萬平符洛之亂。

381年,都貴帥眾二萬攻晉竟陵。

382年,呂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伐西域

最後是383年的大舉伐晉之役。時苻堅下沼”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可以看出,短短十幾年間,動不動就調動數萬,幾十萬的軍隊征伐作戰達十幾次之多,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是沉重的負擔。

後燕史官慕容紹說:“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道殣相望。兵疲於外,民困於內,危亡近矣”,是前秦兵疲將倦的真實寫照。

前秦軍戶地位低下,長期離家出征,與家人長期難以團聚,嚴重影響了軍戶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活動,平定北方後苻堅本應與民生息,休兵務農,使他們得以團聚休息,卻掀起更大的軍事行動,前秦軍士厭戰情緒更加強烈了,以至於影響了苻融這樣的高級將領,兵無戰意,士氣不振,如何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以苻融以此來告誡苻堅不要對東晉用兵。

  • 支持苻堅伐晉的竟然是被王猛視為“人患”的此二人

忠臣良將,親信之人都反對他出兵,苻堅煩躁不已。這時京兆尹慕容垂求見苻堅,力主出兵伐晉,幾句話就給苻堅打了一劑興奮劑,慕容垂說:“欲成大事,自當獨斷,廣詢朝眾,必定一事無成。”慕容垂說此時恰逢難得的戰機,此時秦不伐晉,難道還要留給兒孫們去做嗎?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羌族貴族姚萇也支持出兵東晉。慕容垂、姚萇被王猛稱為:“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可惜王猛的這些話都被苻堅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反而覺得能得到慕容垂、姚萇這些居心叵測人的支持大受鼓舞,對慕容垂說:“與朕平天下者,其惟卿耳!”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派閻振、吳仲率軍兩萬攻晉竟陵,被桓衝派桓石民,樁石虔擊敗,閻振、吳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萬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東晉名將桓衝十萬大軍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雖然沒有攻下襄陽就撤兵了,但讓前秦軍見識了東晉軍隊強悍的戰力。

  • 長期的征戰,令前秦軍隊異常疲憊,厭戰情緒強烈

幾次秦晉交鋒,前秦都吃了虧,士氣不振,對東晉有懼戰心理,苻融所說“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是有事實依據的。再往之前看,前秦軍隊在苻堅的統帥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戰,怎麼會不疲憊,沒有厭戰情緒。看這些征戰記錄:

370年王猛、苻堅先後帥車騎共十六萬滅前燕。

371年,王鑑等帥步騎二萬救袁瑾、朱輔,與晉交戰;符雅等帥步騎七萬滅仇池。

373年,王統、毛當等帥卒五萬取晉樑、益二州。

374年,蜀人張育等起兵反秦,鄧羌帥甲士五萬討平之

376年,苟萇等帥步騎十三萬,以秦、河、涼三州之眾為後繼,滅前涼;符洛、俱難等帥三十萬眾滅代;魏易飛等帥步騎二萬七千討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萬人會攻襄陽,彭超攻彭城.俱難等帥騎七萬玫淮陽、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當帥眾二萬會俱難、彭超攻淮南,秦軍六萬圍晉軍於三阿,去廣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帥步騎七萬平符洛之亂。

381年,都貴帥眾二萬攻晉竟陵。

382年,呂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伐西域

最後是383年的大舉伐晉之役。時苻堅下沼”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可以看出,短短十幾年間,動不動就調動數萬,幾十萬的軍隊征伐作戰達十幾次之多,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是沉重的負擔。

後燕史官慕容紹說:“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道殣相望。兵疲於外,民困於內,危亡近矣”,是前秦兵疲將倦的真實寫照。

前秦軍戶地位低下,長期離家出征,與家人長期難以團聚,嚴重影響了軍戶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活動,平定北方後苻堅本應與民生息,休兵務農,使他們得以團聚休息,卻掀起更大的軍事行動,前秦軍士厭戰情緒更加強烈了,以至於影響了苻融這樣的高級將領,兵無戰意,士氣不振,如何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以苻融以此來告誡苻堅不要對東晉用兵。

  • 支持苻堅伐晉的竟然是被王猛視為“人患”的此二人

忠臣良將,親信之人都反對他出兵,苻堅煩躁不已。這時京兆尹慕容垂求見苻堅,力主出兵伐晉,幾句話就給苻堅打了一劑興奮劑,慕容垂說:“欲成大事,自當獨斷,廣詢朝眾,必定一事無成。”慕容垂說此時恰逢難得的戰機,此時秦不伐晉,難道還要留給兒孫們去做嗎?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羌族貴族姚萇也支持出兵東晉。慕容垂、姚萇被王猛稱為:“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可惜王猛的這些話都被苻堅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反而覺得能得到慕容垂、姚萇這些居心叵測人的支持大受鼓舞,對慕容垂說:“與朕平天下者,其惟卿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慕容垂形象

苻堅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是拿他當槍使,慕容垂一直圖謀復國,並不是真心幫苻堅奪天下,極力鼓動苻堅南征只想乘機壯大自己,待機而變。在此後的淝水之戰中他保存實力,出征各軍隊被打得狼狽不堪,只有他3萬軍隊毫髮無損。

苻堅已經被一統天下,當天下雄主的夢想矇蔽了雙眼,他最寵愛的張夫人和最受寵的小兒子符詵也勸諫不要伐晉, 但苻堅一意孤行執意出兵東晉。自以為此戰必勝,做起了一統天下的白日夢,甚至驕狂地給晉國君臣做了人事安排:封晉主司馬曜為尚書左僕射,到長安來幫朕管理朝政,封晉相謝安為吏部尚書,晉將桓衝,可封為侍中,做聯的侍衛長。很快我們就會勝利,可以先在長安給他們把府第造起來。

公元393年八月,苻堅親率大軍伐晉,百姓每十人出一人當兵,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浩浩蕩蕩殺奔向東晉。苻融率前鋒二十五萬,直達穎口(今安徽潁上),左翼,幽、冀大軍進駐彭城(今江蘇徐州)。右翼,蜀、漢大軍則順江而下。而後面的涼州兵,長途跋涉,才剛剛到達咸陽。如此進軍看似泰山壓頂,其實形成不了多大的合力,真正同晉軍交鋒的前秦軍隊不過25萬。

此時原本爭權奪利的東晉,也變得同仇敵愾起來,宰相謝安主持朝政,任命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兒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兵八萬,開赴淝水(今安徽淮南、合肥附近)前線迎戰。

先勝後敗,自負與驕狂的苻堅感到了害怕,一個決定讓其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不聽忠言,自食惡果。

苻融先鋒大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東晉守將徐元喜,並控制了壽陽東面的洛澗,可謂首戰告捷。苻堅更加驕狂,親率率領八千騎兵,從項城趕到壽陽。苻堅派東晉降將朱序去勸降晉軍統帥謝石。朱序當初是被迫投降前秦,多年來一直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乘機向謝石獻計:“秦軍雖然有百萬之眾,但目前並未集結一起。等都到達了就不容易剋制了,應該先破敵軍先鋒銳氣,前秦軍士氣低落可破,朱序願意為晉軍內應。

於是東晉最精銳的劉牢之率領的5000北府兵,突襲洛澗,前秦守軍此時也沉浸在首戰告捷的幸福中,並深受統帥苻堅傲氣的感染,毫無防備,前秦樑成等十將被斬,士兵爭渡淮河逃命溺死一萬五千,士氣大挫。得手後晉軍隨即在淝水東岸駐紮,與苻堅所在壽陽城相望。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派閻振、吳仲率軍兩萬攻晉竟陵,被桓衝派桓石民,樁石虔擊敗,閻振、吳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萬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東晉名將桓衝十萬大軍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雖然沒有攻下襄陽就撤兵了,但讓前秦軍見識了東晉軍隊強悍的戰力。

  • 長期的征戰,令前秦軍隊異常疲憊,厭戰情緒強烈

幾次秦晉交鋒,前秦都吃了虧,士氣不振,對東晉有懼戰心理,苻融所說“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是有事實依據的。再往之前看,前秦軍隊在苻堅的統帥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戰,怎麼會不疲憊,沒有厭戰情緒。看這些征戰記錄:

370年王猛、苻堅先後帥車騎共十六萬滅前燕。

371年,王鑑等帥步騎二萬救袁瑾、朱輔,與晉交戰;符雅等帥步騎七萬滅仇池。

373年,王統、毛當等帥卒五萬取晉樑、益二州。

374年,蜀人張育等起兵反秦,鄧羌帥甲士五萬討平之

376年,苟萇等帥步騎十三萬,以秦、河、涼三州之眾為後繼,滅前涼;符洛、俱難等帥三十萬眾滅代;魏易飛等帥步騎二萬七千討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萬人會攻襄陽,彭超攻彭城.俱難等帥騎七萬玫淮陽、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當帥眾二萬會俱難、彭超攻淮南,秦軍六萬圍晉軍於三阿,去廣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帥步騎七萬平符洛之亂。

381年,都貴帥眾二萬攻晉竟陵。

382年,呂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伐西域

最後是383年的大舉伐晉之役。時苻堅下沼”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可以看出,短短十幾年間,動不動就調動數萬,幾十萬的軍隊征伐作戰達十幾次之多,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是沉重的負擔。

後燕史官慕容紹說:“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道殣相望。兵疲於外,民困於內,危亡近矣”,是前秦兵疲將倦的真實寫照。

前秦軍戶地位低下,長期離家出征,與家人長期難以團聚,嚴重影響了軍戶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活動,平定北方後苻堅本應與民生息,休兵務農,使他們得以團聚休息,卻掀起更大的軍事行動,前秦軍士厭戰情緒更加強烈了,以至於影響了苻融這樣的高級將領,兵無戰意,士氣不振,如何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以苻融以此來告誡苻堅不要對東晉用兵。

  • 支持苻堅伐晉的竟然是被王猛視為“人患”的此二人

忠臣良將,親信之人都反對他出兵,苻堅煩躁不已。這時京兆尹慕容垂求見苻堅,力主出兵伐晉,幾句話就給苻堅打了一劑興奮劑,慕容垂說:“欲成大事,自當獨斷,廣詢朝眾,必定一事無成。”慕容垂說此時恰逢難得的戰機,此時秦不伐晉,難道還要留給兒孫們去做嗎?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羌族貴族姚萇也支持出兵東晉。慕容垂、姚萇被王猛稱為:“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可惜王猛的這些話都被苻堅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反而覺得能得到慕容垂、姚萇這些居心叵測人的支持大受鼓舞,對慕容垂說:“與朕平天下者,其惟卿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慕容垂形象

苻堅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是拿他當槍使,慕容垂一直圖謀復國,並不是真心幫苻堅奪天下,極力鼓動苻堅南征只想乘機壯大自己,待機而變。在此後的淝水之戰中他保存實力,出征各軍隊被打得狼狽不堪,只有他3萬軍隊毫髮無損。

苻堅已經被一統天下,當天下雄主的夢想矇蔽了雙眼,他最寵愛的張夫人和最受寵的小兒子符詵也勸諫不要伐晉, 但苻堅一意孤行執意出兵東晉。自以為此戰必勝,做起了一統天下的白日夢,甚至驕狂地給晉國君臣做了人事安排:封晉主司馬曜為尚書左僕射,到長安來幫朕管理朝政,封晉相謝安為吏部尚書,晉將桓衝,可封為侍中,做聯的侍衛長。很快我們就會勝利,可以先在長安給他們把府第造起來。

公元393年八月,苻堅親率大軍伐晉,百姓每十人出一人當兵,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浩浩蕩蕩殺奔向東晉。苻融率前鋒二十五萬,直達穎口(今安徽潁上),左翼,幽、冀大軍進駐彭城(今江蘇徐州)。右翼,蜀、漢大軍則順江而下。而後面的涼州兵,長途跋涉,才剛剛到達咸陽。如此進軍看似泰山壓頂,其實形成不了多大的合力,真正同晉軍交鋒的前秦軍隊不過25萬。

此時原本爭權奪利的東晉,也變得同仇敵愾起來,宰相謝安主持朝政,任命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兒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兵八萬,開赴淝水(今安徽淮南、合肥附近)前線迎戰。

先勝後敗,自負與驕狂的苻堅感到了害怕,一個決定讓其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不聽忠言,自食惡果。

苻融先鋒大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東晉守將徐元喜,並控制了壽陽東面的洛澗,可謂首戰告捷。苻堅更加驕狂,親率率領八千騎兵,從項城趕到壽陽。苻堅派東晉降將朱序去勸降晉軍統帥謝石。朱序當初是被迫投降前秦,多年來一直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乘機向謝石獻計:“秦軍雖然有百萬之眾,但目前並未集結一起。等都到達了就不容易剋制了,應該先破敵軍先鋒銳氣,前秦軍士氣低落可破,朱序願意為晉軍內應。

於是東晉最精銳的劉牢之率領的5000北府兵,突襲洛澗,前秦守軍此時也沉浸在首戰告捷的幸福中,並深受統帥苻堅傲氣的感染,毫無防備,前秦樑成等十將被斬,士兵爭渡淮河逃命溺死一萬五千,士氣大挫。得手後晉軍隨即在淝水東岸駐紮,與苻堅所在壽陽城相望。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洛澗之戰,秦軍損失不到2萬人,但對士氣影響很大,軍心動搖。苻堅也由樂觀急劇轉為消沉懼戰。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見晉軍佈陣嚴整,精神抖擻,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的樣子。對苻融說:“此亦勃敵也,何謂少乎?”,苻堅此時感覺到了一絲害怕,但卻沒有真正重視起來。

秦、晉兩軍隔著淝水對峙,前秦軍先鋒一天收到晉軍的戰表,謝玄要求秦軍“少卻”,說兩軍隔水相對,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秦軍先退一步,我們晉軍上岸決一死戰。對晉軍的主張,秦軍將領大多都不同意後退,然而苻堅卻認為是個好機會:“我們不妨稍退,等到晉軍半渡時擊之,必獲全勝。”,苻堅做出了他認為是出奇制勝的大膽決定,沒有想到這一退就不可收拾了。

秦軍前軍稍退時,後續部隊誤以為前軍已敗,於是前秦軍陣腳大亂,加之晉軍內應朱序在後面大喊:“苻堅敗了,苻堅敗了”,前秦軍自相踐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主帥苻融制止軍隊逃跑,戰馬倒地,苻融摔下馬來被渡過河的晉軍殺死,失去的主帥秦軍頓時六神無主,全線潰敗。

《資治通鑑音注》的作者胡三省嘆道:“兩陣相向,退者先敗,此用兵之常勢也。”也就是說苻堅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而前秦軍本就被厭戰懼敵氣氛籠罩,全軍上下士氣低迷,陣腳再一亂,未觸即潰。也就是說還沒等晉軍上岸,前秦軍早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驚弓之鳥。

史書也多認為秦軍是不戰自潰,淝水之戰基本上雙方沒有發生激烈對抗。就連洛澗之戰,前秦軍也大多溺亡,淝水成了前秦軍隊的死亡之河,戰鬥完全一邊倒,晉軍較為輕鬆的打了一場追擊戰。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派閻振、吳仲率軍兩萬攻晉竟陵,被桓衝派桓石民,樁石虔擊敗,閻振、吳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萬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東晉名將桓衝十萬大軍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雖然沒有攻下襄陽就撤兵了,但讓前秦軍見識了東晉軍隊強悍的戰力。

  • 長期的征戰,令前秦軍隊異常疲憊,厭戰情緒強烈

幾次秦晉交鋒,前秦都吃了虧,士氣不振,對東晉有懼戰心理,苻融所說“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是有事實依據的。再往之前看,前秦軍隊在苻堅的統帥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戰,怎麼會不疲憊,沒有厭戰情緒。看這些征戰記錄:

370年王猛、苻堅先後帥車騎共十六萬滅前燕。

371年,王鑑等帥步騎二萬救袁瑾、朱輔,與晉交戰;符雅等帥步騎七萬滅仇池。

373年,王統、毛當等帥卒五萬取晉樑、益二州。

374年,蜀人張育等起兵反秦,鄧羌帥甲士五萬討平之

376年,苟萇等帥步騎十三萬,以秦、河、涼三州之眾為後繼,滅前涼;符洛、俱難等帥三十萬眾滅代;魏易飛等帥步騎二萬七千討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萬人會攻襄陽,彭超攻彭城.俱難等帥騎七萬玫淮陽、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當帥眾二萬會俱難、彭超攻淮南,秦軍六萬圍晉軍於三阿,去廣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帥步騎七萬平符洛之亂。

381年,都貴帥眾二萬攻晉竟陵。

382年,呂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伐西域

最後是383年的大舉伐晉之役。時苻堅下沼”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可以看出,短短十幾年間,動不動就調動數萬,幾十萬的軍隊征伐作戰達十幾次之多,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是沉重的負擔。

後燕史官慕容紹說:“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道殣相望。兵疲於外,民困於內,危亡近矣”,是前秦兵疲將倦的真實寫照。

前秦軍戶地位低下,長期離家出征,與家人長期難以團聚,嚴重影響了軍戶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活動,平定北方後苻堅本應與民生息,休兵務農,使他們得以團聚休息,卻掀起更大的軍事行動,前秦軍士厭戰情緒更加強烈了,以至於影響了苻融這樣的高級將領,兵無戰意,士氣不振,如何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以苻融以此來告誡苻堅不要對東晉用兵。

  • 支持苻堅伐晉的竟然是被王猛視為“人患”的此二人

忠臣良將,親信之人都反對他出兵,苻堅煩躁不已。這時京兆尹慕容垂求見苻堅,力主出兵伐晉,幾句話就給苻堅打了一劑興奮劑,慕容垂說:“欲成大事,自當獨斷,廣詢朝眾,必定一事無成。”慕容垂說此時恰逢難得的戰機,此時秦不伐晉,難道還要留給兒孫們去做嗎?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羌族貴族姚萇也支持出兵東晉。慕容垂、姚萇被王猛稱為:“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可惜王猛的這些話都被苻堅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反而覺得能得到慕容垂、姚萇這些居心叵測人的支持大受鼓舞,對慕容垂說:“與朕平天下者,其惟卿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慕容垂形象

苻堅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是拿他當槍使,慕容垂一直圖謀復國,並不是真心幫苻堅奪天下,極力鼓動苻堅南征只想乘機壯大自己,待機而變。在此後的淝水之戰中他保存實力,出征各軍隊被打得狼狽不堪,只有他3萬軍隊毫髮無損。

苻堅已經被一統天下,當天下雄主的夢想矇蔽了雙眼,他最寵愛的張夫人和最受寵的小兒子符詵也勸諫不要伐晉, 但苻堅一意孤行執意出兵東晉。自以為此戰必勝,做起了一統天下的白日夢,甚至驕狂地給晉國君臣做了人事安排:封晉主司馬曜為尚書左僕射,到長安來幫朕管理朝政,封晉相謝安為吏部尚書,晉將桓衝,可封為侍中,做聯的侍衛長。很快我們就會勝利,可以先在長安給他們把府第造起來。

公元393年八月,苻堅親率大軍伐晉,百姓每十人出一人當兵,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浩浩蕩蕩殺奔向東晉。苻融率前鋒二十五萬,直達穎口(今安徽潁上),左翼,幽、冀大軍進駐彭城(今江蘇徐州)。右翼,蜀、漢大軍則順江而下。而後面的涼州兵,長途跋涉,才剛剛到達咸陽。如此進軍看似泰山壓頂,其實形成不了多大的合力,真正同晉軍交鋒的前秦軍隊不過25萬。

此時原本爭權奪利的東晉,也變得同仇敵愾起來,宰相謝安主持朝政,任命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兒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兵八萬,開赴淝水(今安徽淮南、合肥附近)前線迎戰。

先勝後敗,自負與驕狂的苻堅感到了害怕,一個決定讓其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不聽忠言,自食惡果。

苻融先鋒大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東晉守將徐元喜,並控制了壽陽東面的洛澗,可謂首戰告捷。苻堅更加驕狂,親率率領八千騎兵,從項城趕到壽陽。苻堅派東晉降將朱序去勸降晉軍統帥謝石。朱序當初是被迫投降前秦,多年來一直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乘機向謝石獻計:“秦軍雖然有百萬之眾,但目前並未集結一起。等都到達了就不容易剋制了,應該先破敵軍先鋒銳氣,前秦軍士氣低落可破,朱序願意為晉軍內應。

於是東晉最精銳的劉牢之率領的5000北府兵,突襲洛澗,前秦守軍此時也沉浸在首戰告捷的幸福中,並深受統帥苻堅傲氣的感染,毫無防備,前秦樑成等十將被斬,士兵爭渡淮河逃命溺死一萬五千,士氣大挫。得手後晉軍隨即在淝水東岸駐紮,與苻堅所在壽陽城相望。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洛澗之戰,秦軍損失不到2萬人,但對士氣影響很大,軍心動搖。苻堅也由樂觀急劇轉為消沉懼戰。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見晉軍佈陣嚴整,精神抖擻,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的樣子。對苻融說:“此亦勃敵也,何謂少乎?”,苻堅此時感覺到了一絲害怕,但卻沒有真正重視起來。

秦、晉兩軍隔著淝水對峙,前秦軍先鋒一天收到晉軍的戰表,謝玄要求秦軍“少卻”,說兩軍隔水相對,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秦軍先退一步,我們晉軍上岸決一死戰。對晉軍的主張,秦軍將領大多都不同意後退,然而苻堅卻認為是個好機會:“我們不妨稍退,等到晉軍半渡時擊之,必獲全勝。”,苻堅做出了他認為是出奇制勝的大膽決定,沒有想到這一退就不可收拾了。

秦軍前軍稍退時,後續部隊誤以為前軍已敗,於是前秦軍陣腳大亂,加之晉軍內應朱序在後面大喊:“苻堅敗了,苻堅敗了”,前秦軍自相踐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主帥苻融制止軍隊逃跑,戰馬倒地,苻融摔下馬來被渡過河的晉軍殺死,失去的主帥秦軍頓時六神無主,全線潰敗。

《資治通鑑音注》的作者胡三省嘆道:“兩陣相向,退者先敗,此用兵之常勢也。”也就是說苻堅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而前秦軍本就被厭戰懼敵氣氛籠罩,全軍上下士氣低迷,陣腳再一亂,未觸即潰。也就是說還沒等晉軍上岸,前秦軍早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驚弓之鳥。

史書也多認為秦軍是不戰自潰,淝水之戰基本上雙方沒有發生激烈對抗。就連洛澗之戰,前秦軍也大多溺亡,淝水成了前秦軍隊的死亡之河,戰鬥完全一邊倒,晉軍較為輕鬆的打了一場追擊戰。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據《晉書·苻堅載記下》雲:“融於是麾軍卻陣,欲因其濟水,覆而取之。軍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馳騎略陣,馬倒被殺,軍遂大敗。王師乘勝追擊,至於青岡,死者相枕。”

《晉書·謝玄傳》也提到:“融亦以為然,遂麾使卻陣,眾因亂不能止。於是玄與琰、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石軍距張蠔,小退。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堅中流矢,臨陣斬融。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晉書·朱序傳》補充了一點細節:“堅眾小卻,序時在其軍後,唱雲:‘堅敗!’眾遂大奔,序乃得歸。

由此可看出,淝水一戰秦晉兩軍並沒有發生激烈的戰鬥,厭戰懼戰的前秦軍不戰自潰,苻堅不聽忠言,自食惡果,終有此敗。

淝水之戰民族矛盾是前秦戰敗的原因之一嗎?當然不是,“民心向晉此時已經不再有效,拼命逃跑保命與家人團聚才是前秦將士夜思夢想的。

有人說前秦軍來自多個民族,不願意為異族打仗,民族矛盾也是淝水之戰前秦戰敗的原因。其實民族矛盾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自始就一直存在,秦軍隊伍中漢族比例最多,當時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民真是有這麼高的民族覺悟,積極配合晉軍反抗前秦嗎?我們來看:

淝水戰爭過程中除了朱序做內應,還有丁穆也參加了反秦。太元四年丁穆出任振武將軍、涼州刺史,被苻堅打敗,然後被俘虜到長安,他一直稱病不願在苻堅的前秦任職。苻堅再次傾全國之兵向南方攻打東晉之時,丁穆和關中一些士人聯合起來,定計謀取襲擊長安,可惜事情被洩密,丁穆遇害。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派閻振、吳仲率軍兩萬攻晉竟陵,被桓衝派桓石民,樁石虔擊敗,閻振、吳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萬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東晉名將桓衝十萬大軍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雖然沒有攻下襄陽就撤兵了,但讓前秦軍見識了東晉軍隊強悍的戰力。

  • 長期的征戰,令前秦軍隊異常疲憊,厭戰情緒強烈

幾次秦晉交鋒,前秦都吃了虧,士氣不振,對東晉有懼戰心理,苻融所說“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是有事實依據的。再往之前看,前秦軍隊在苻堅的統帥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戰,怎麼會不疲憊,沒有厭戰情緒。看這些征戰記錄:

370年王猛、苻堅先後帥車騎共十六萬滅前燕。

371年,王鑑等帥步騎二萬救袁瑾、朱輔,與晉交戰;符雅等帥步騎七萬滅仇池。

373年,王統、毛當等帥卒五萬取晉樑、益二州。

374年,蜀人張育等起兵反秦,鄧羌帥甲士五萬討平之

376年,苟萇等帥步騎十三萬,以秦、河、涼三州之眾為後繼,滅前涼;符洛、俱難等帥三十萬眾滅代;魏易飛等帥步騎二萬七千討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萬人會攻襄陽,彭超攻彭城.俱難等帥騎七萬玫淮陽、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當帥眾二萬會俱難、彭超攻淮南,秦軍六萬圍晉軍於三阿,去廣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帥步騎七萬平符洛之亂。

381年,都貴帥眾二萬攻晉竟陵。

382年,呂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伐西域

最後是383年的大舉伐晉之役。時苻堅下沼”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可以看出,短短十幾年間,動不動就調動數萬,幾十萬的軍隊征伐作戰達十幾次之多,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是沉重的負擔。

後燕史官慕容紹說:“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道殣相望。兵疲於外,民困於內,危亡近矣”,是前秦兵疲將倦的真實寫照。

前秦軍戶地位低下,長期離家出征,與家人長期難以團聚,嚴重影響了軍戶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活動,平定北方後苻堅本應與民生息,休兵務農,使他們得以團聚休息,卻掀起更大的軍事行動,前秦軍士厭戰情緒更加強烈了,以至於影響了苻融這樣的高級將領,兵無戰意,士氣不振,如何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以苻融以此來告誡苻堅不要對東晉用兵。

  • 支持苻堅伐晉的竟然是被王猛視為“人患”的此二人

忠臣良將,親信之人都反對他出兵,苻堅煩躁不已。這時京兆尹慕容垂求見苻堅,力主出兵伐晉,幾句話就給苻堅打了一劑興奮劑,慕容垂說:“欲成大事,自當獨斷,廣詢朝眾,必定一事無成。”慕容垂說此時恰逢難得的戰機,此時秦不伐晉,難道還要留給兒孫們去做嗎?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羌族貴族姚萇也支持出兵東晉。慕容垂、姚萇被王猛稱為:“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可惜王猛的這些話都被苻堅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反而覺得能得到慕容垂、姚萇這些居心叵測人的支持大受鼓舞,對慕容垂說:“與朕平天下者,其惟卿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慕容垂形象

苻堅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是拿他當槍使,慕容垂一直圖謀復國,並不是真心幫苻堅奪天下,極力鼓動苻堅南征只想乘機壯大自己,待機而變。在此後的淝水之戰中他保存實力,出征各軍隊被打得狼狽不堪,只有他3萬軍隊毫髮無損。

苻堅已經被一統天下,當天下雄主的夢想矇蔽了雙眼,他最寵愛的張夫人和最受寵的小兒子符詵也勸諫不要伐晉, 但苻堅一意孤行執意出兵東晉。自以為此戰必勝,做起了一統天下的白日夢,甚至驕狂地給晉國君臣做了人事安排:封晉主司馬曜為尚書左僕射,到長安來幫朕管理朝政,封晉相謝安為吏部尚書,晉將桓衝,可封為侍中,做聯的侍衛長。很快我們就會勝利,可以先在長安給他們把府第造起來。

公元393年八月,苻堅親率大軍伐晉,百姓每十人出一人當兵,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浩浩蕩蕩殺奔向東晉。苻融率前鋒二十五萬,直達穎口(今安徽潁上),左翼,幽、冀大軍進駐彭城(今江蘇徐州)。右翼,蜀、漢大軍則順江而下。而後面的涼州兵,長途跋涉,才剛剛到達咸陽。如此進軍看似泰山壓頂,其實形成不了多大的合力,真正同晉軍交鋒的前秦軍隊不過25萬。

此時原本爭權奪利的東晉,也變得同仇敵愾起來,宰相謝安主持朝政,任命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兒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兵八萬,開赴淝水(今安徽淮南、合肥附近)前線迎戰。

先勝後敗,自負與驕狂的苻堅感到了害怕,一個決定讓其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不聽忠言,自食惡果。

苻融先鋒大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東晉守將徐元喜,並控制了壽陽東面的洛澗,可謂首戰告捷。苻堅更加驕狂,親率率領八千騎兵,從項城趕到壽陽。苻堅派東晉降將朱序去勸降晉軍統帥謝石。朱序當初是被迫投降前秦,多年來一直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乘機向謝石獻計:“秦軍雖然有百萬之眾,但目前並未集結一起。等都到達了就不容易剋制了,應該先破敵軍先鋒銳氣,前秦軍士氣低落可破,朱序願意為晉軍內應。

於是東晉最精銳的劉牢之率領的5000北府兵,突襲洛澗,前秦守軍此時也沉浸在首戰告捷的幸福中,並深受統帥苻堅傲氣的感染,毫無防備,前秦樑成等十將被斬,士兵爭渡淮河逃命溺死一萬五千,士氣大挫。得手後晉軍隨即在淝水東岸駐紮,與苻堅所在壽陽城相望。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洛澗之戰,秦軍損失不到2萬人,但對士氣影響很大,軍心動搖。苻堅也由樂觀急劇轉為消沉懼戰。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見晉軍佈陣嚴整,精神抖擻,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的樣子。對苻融說:“此亦勃敵也,何謂少乎?”,苻堅此時感覺到了一絲害怕,但卻沒有真正重視起來。

秦、晉兩軍隔著淝水對峙,前秦軍先鋒一天收到晉軍的戰表,謝玄要求秦軍“少卻”,說兩軍隔水相對,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秦軍先退一步,我們晉軍上岸決一死戰。對晉軍的主張,秦軍將領大多都不同意後退,然而苻堅卻認為是個好機會:“我們不妨稍退,等到晉軍半渡時擊之,必獲全勝。”,苻堅做出了他認為是出奇制勝的大膽決定,沒有想到這一退就不可收拾了。

秦軍前軍稍退時,後續部隊誤以為前軍已敗,於是前秦軍陣腳大亂,加之晉軍內應朱序在後面大喊:“苻堅敗了,苻堅敗了”,前秦軍自相踐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主帥苻融制止軍隊逃跑,戰馬倒地,苻融摔下馬來被渡過河的晉軍殺死,失去的主帥秦軍頓時六神無主,全線潰敗。

《資治通鑑音注》的作者胡三省嘆道:“兩陣相向,退者先敗,此用兵之常勢也。”也就是說苻堅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而前秦軍本就被厭戰懼敵氣氛籠罩,全軍上下士氣低迷,陣腳再一亂,未觸即潰。也就是說還沒等晉軍上岸,前秦軍早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驚弓之鳥。

史書也多認為秦軍是不戰自潰,淝水之戰基本上雙方沒有發生激烈對抗。就連洛澗之戰,前秦軍也大多溺亡,淝水成了前秦軍隊的死亡之河,戰鬥完全一邊倒,晉軍較為輕鬆的打了一場追擊戰。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據《晉書·苻堅載記下》雲:“融於是麾軍卻陣,欲因其濟水,覆而取之。軍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馳騎略陣,馬倒被殺,軍遂大敗。王師乘勝追擊,至於青岡,死者相枕。”

《晉書·謝玄傳》也提到:“融亦以為然,遂麾使卻陣,眾因亂不能止。於是玄與琰、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石軍距張蠔,小退。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堅中流矢,臨陣斬融。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晉書·朱序傳》補充了一點細節:“堅眾小卻,序時在其軍後,唱雲:‘堅敗!’眾遂大奔,序乃得歸。

由此可看出,淝水一戰秦晉兩軍並沒有發生激烈的戰鬥,厭戰懼戰的前秦軍不戰自潰,苻堅不聽忠言,自食惡果,終有此敗。

淝水之戰民族矛盾是前秦戰敗的原因之一嗎?當然不是,“民心向晉此時已經不再有效,拼命逃跑保命與家人團聚才是前秦將士夜思夢想的。

有人說前秦軍來自多個民族,不願意為異族打仗,民族矛盾也是淝水之戰前秦戰敗的原因。其實民族矛盾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自始就一直存在,秦軍隊伍中漢族比例最多,當時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民真是有這麼高的民族覺悟,積極配合晉軍反抗前秦嗎?我們來看:

淝水戰爭過程中除了朱序做內應,還有丁穆也參加了反秦。太元四年丁穆出任振武將軍、涼州刺史,被苻堅打敗,然後被俘虜到長安,他一直稱病不願在苻堅的前秦任職。苻堅再次傾全國之兵向南方攻打東晉之時,丁穆和關中一些士人聯合起來,定計謀取襲擊長安,可惜事情被洩密,丁穆遇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晉書·忠義丁穆傳》記載: 太元四年,除振武將軍、梁州刺史。受詔未發,會苻堅遣眾寇順陽,穆戰敗,被執至長安.稱疾不事偽朝。堅又傾國南寇,穆與關中人士唱義。謀襲長安,事洩,遇害,臨死作表以付其妻周。”

除了這兩個忠義之士,就再沒有前秦中漢人迴歸的記載了。“穆與關中人士唱義”說的是一些漢人塢壁主是反秦的,但他們大多數並無反秦意識,為了生存周旋於氐羌各族統治者之間,其他少數民族的上層人物,儘管各懷鬼胎,比如慕容垂、姚萇等在淝水之戰中都是站隊苻堅一邊的,只是看苻堅真的不行了,才各自稱雄鬧獨立。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派閻振、吳仲率軍兩萬攻晉竟陵,被桓衝派桓石民,樁石虔擊敗,閻振、吳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萬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東晉名將桓衝十萬大軍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雖然沒有攻下襄陽就撤兵了,但讓前秦軍見識了東晉軍隊強悍的戰力。

  • 長期的征戰,令前秦軍隊異常疲憊,厭戰情緒強烈

幾次秦晉交鋒,前秦都吃了虧,士氣不振,對東晉有懼戰心理,苻融所說“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是有事實依據的。再往之前看,前秦軍隊在苻堅的統帥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戰,怎麼會不疲憊,沒有厭戰情緒。看這些征戰記錄:

370年王猛、苻堅先後帥車騎共十六萬滅前燕。

371年,王鑑等帥步騎二萬救袁瑾、朱輔,與晉交戰;符雅等帥步騎七萬滅仇池。

373年,王統、毛當等帥卒五萬取晉樑、益二州。

374年,蜀人張育等起兵反秦,鄧羌帥甲士五萬討平之

376年,苟萇等帥步騎十三萬,以秦、河、涼三州之眾為後繼,滅前涼;符洛、俱難等帥三十萬眾滅代;魏易飛等帥步騎二萬七千討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萬人會攻襄陽,彭超攻彭城.俱難等帥騎七萬玫淮陽、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當帥眾二萬會俱難、彭超攻淮南,秦軍六萬圍晉軍於三阿,去廣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帥步騎七萬平符洛之亂。

381年,都貴帥眾二萬攻晉竟陵。

382年,呂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伐西域

最後是383年的大舉伐晉之役。時苻堅下沼”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可以看出,短短十幾年間,動不動就調動數萬,幾十萬的軍隊征伐作戰達十幾次之多,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是沉重的負擔。

後燕史官慕容紹說:“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道殣相望。兵疲於外,民困於內,危亡近矣”,是前秦兵疲將倦的真實寫照。

前秦軍戶地位低下,長期離家出征,與家人長期難以團聚,嚴重影響了軍戶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活動,平定北方後苻堅本應與民生息,休兵務農,使他們得以團聚休息,卻掀起更大的軍事行動,前秦軍士厭戰情緒更加強烈了,以至於影響了苻融這樣的高級將領,兵無戰意,士氣不振,如何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以苻融以此來告誡苻堅不要對東晉用兵。

  • 支持苻堅伐晉的竟然是被王猛視為“人患”的此二人

忠臣良將,親信之人都反對他出兵,苻堅煩躁不已。這時京兆尹慕容垂求見苻堅,力主出兵伐晉,幾句話就給苻堅打了一劑興奮劑,慕容垂說:“欲成大事,自當獨斷,廣詢朝眾,必定一事無成。”慕容垂說此時恰逢難得的戰機,此時秦不伐晉,難道還要留給兒孫們去做嗎?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羌族貴族姚萇也支持出兵東晉。慕容垂、姚萇被王猛稱為:“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可惜王猛的這些話都被苻堅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反而覺得能得到慕容垂、姚萇這些居心叵測人的支持大受鼓舞,對慕容垂說:“與朕平天下者,其惟卿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慕容垂形象

苻堅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是拿他當槍使,慕容垂一直圖謀復國,並不是真心幫苻堅奪天下,極力鼓動苻堅南征只想乘機壯大自己,待機而變。在此後的淝水之戰中他保存實力,出征各軍隊被打得狼狽不堪,只有他3萬軍隊毫髮無損。

苻堅已經被一統天下,當天下雄主的夢想矇蔽了雙眼,他最寵愛的張夫人和最受寵的小兒子符詵也勸諫不要伐晉, 但苻堅一意孤行執意出兵東晉。自以為此戰必勝,做起了一統天下的白日夢,甚至驕狂地給晉國君臣做了人事安排:封晉主司馬曜為尚書左僕射,到長安來幫朕管理朝政,封晉相謝安為吏部尚書,晉將桓衝,可封為侍中,做聯的侍衛長。很快我們就會勝利,可以先在長安給他們把府第造起來。

公元393年八月,苻堅親率大軍伐晉,百姓每十人出一人當兵,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浩浩蕩蕩殺奔向東晉。苻融率前鋒二十五萬,直達穎口(今安徽潁上),左翼,幽、冀大軍進駐彭城(今江蘇徐州)。右翼,蜀、漢大軍則順江而下。而後面的涼州兵,長途跋涉,才剛剛到達咸陽。如此進軍看似泰山壓頂,其實形成不了多大的合力,真正同晉軍交鋒的前秦軍隊不過25萬。

此時原本爭權奪利的東晉,也變得同仇敵愾起來,宰相謝安主持朝政,任命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兒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兵八萬,開赴淝水(今安徽淮南、合肥附近)前線迎戰。

先勝後敗,自負與驕狂的苻堅感到了害怕,一個決定讓其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不聽忠言,自食惡果。

苻融先鋒大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東晉守將徐元喜,並控制了壽陽東面的洛澗,可謂首戰告捷。苻堅更加驕狂,親率率領八千騎兵,從項城趕到壽陽。苻堅派東晉降將朱序去勸降晉軍統帥謝石。朱序當初是被迫投降前秦,多年來一直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乘機向謝石獻計:“秦軍雖然有百萬之眾,但目前並未集結一起。等都到達了就不容易剋制了,應該先破敵軍先鋒銳氣,前秦軍士氣低落可破,朱序願意為晉軍內應。

於是東晉最精銳的劉牢之率領的5000北府兵,突襲洛澗,前秦守軍此時也沉浸在首戰告捷的幸福中,並深受統帥苻堅傲氣的感染,毫無防備,前秦樑成等十將被斬,士兵爭渡淮河逃命溺死一萬五千,士氣大挫。得手後晉軍隨即在淝水東岸駐紮,與苻堅所在壽陽城相望。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洛澗之戰,秦軍損失不到2萬人,但對士氣影響很大,軍心動搖。苻堅也由樂觀急劇轉為消沉懼戰。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見晉軍佈陣嚴整,精神抖擻,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的樣子。對苻融說:“此亦勃敵也,何謂少乎?”,苻堅此時感覺到了一絲害怕,但卻沒有真正重視起來。

秦、晉兩軍隔著淝水對峙,前秦軍先鋒一天收到晉軍的戰表,謝玄要求秦軍“少卻”,說兩軍隔水相對,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秦軍先退一步,我們晉軍上岸決一死戰。對晉軍的主張,秦軍將領大多都不同意後退,然而苻堅卻認為是個好機會:“我們不妨稍退,等到晉軍半渡時擊之,必獲全勝。”,苻堅做出了他認為是出奇制勝的大膽決定,沒有想到這一退就不可收拾了。

秦軍前軍稍退時,後續部隊誤以為前軍已敗,於是前秦軍陣腳大亂,加之晉軍內應朱序在後面大喊:“苻堅敗了,苻堅敗了”,前秦軍自相踐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主帥苻融制止軍隊逃跑,戰馬倒地,苻融摔下馬來被渡過河的晉軍殺死,失去的主帥秦軍頓時六神無主,全線潰敗。

《資治通鑑音注》的作者胡三省嘆道:“兩陣相向,退者先敗,此用兵之常勢也。”也就是說苻堅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而前秦軍本就被厭戰懼敵氣氛籠罩,全軍上下士氣低迷,陣腳再一亂,未觸即潰。也就是說還沒等晉軍上岸,前秦軍早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驚弓之鳥。

史書也多認為秦軍是不戰自潰,淝水之戰基本上雙方沒有發生激烈對抗。就連洛澗之戰,前秦軍也大多溺亡,淝水成了前秦軍隊的死亡之河,戰鬥完全一邊倒,晉軍較為輕鬆的打了一場追擊戰。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據《晉書·苻堅載記下》雲:“融於是麾軍卻陣,欲因其濟水,覆而取之。軍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馳騎略陣,馬倒被殺,軍遂大敗。王師乘勝追擊,至於青岡,死者相枕。”

《晉書·謝玄傳》也提到:“融亦以為然,遂麾使卻陣,眾因亂不能止。於是玄與琰、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石軍距張蠔,小退。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堅中流矢,臨陣斬融。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晉書·朱序傳》補充了一點細節:“堅眾小卻,序時在其軍後,唱雲:‘堅敗!’眾遂大奔,序乃得歸。

由此可看出,淝水一戰秦晉兩軍並沒有發生激烈的戰鬥,厭戰懼戰的前秦軍不戰自潰,苻堅不聽忠言,自食惡果,終有此敗。

淝水之戰民族矛盾是前秦戰敗的原因之一嗎?當然不是,“民心向晉此時已經不再有效,拼命逃跑保命與家人團聚才是前秦將士夜思夢想的。

有人說前秦軍來自多個民族,不願意為異族打仗,民族矛盾也是淝水之戰前秦戰敗的原因。其實民族矛盾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自始就一直存在,秦軍隊伍中漢族比例最多,當時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民真是有這麼高的民族覺悟,積極配合晉軍反抗前秦嗎?我們來看:

淝水戰爭過程中除了朱序做內應,還有丁穆也參加了反秦。太元四年丁穆出任振武將軍、涼州刺史,被苻堅打敗,然後被俘虜到長安,他一直稱病不願在苻堅的前秦任職。苻堅再次傾全國之兵向南方攻打東晉之時,丁穆和關中一些士人聯合起來,定計謀取襲擊長安,可惜事情被洩密,丁穆遇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晉書·忠義丁穆傳》記載: 太元四年,除振武將軍、梁州刺史。受詔未發,會苻堅遣眾寇順陽,穆戰敗,被執至長安.稱疾不事偽朝。堅又傾國南寇,穆與關中人士唱義。謀襲長安,事洩,遇害,臨死作表以付其妻周。”

除了這兩個忠義之士,就再沒有前秦中漢人迴歸的記載了。“穆與關中人士唱義”說的是一些漢人塢壁主是反秦的,但他們大多數並無反秦意識,為了生存周旋於氐羌各族統治者之間,其他少數民族的上層人物,儘管各懷鬼胎,比如慕容垂、姚萇等在淝水之戰中都是站隊苻堅一邊的,只是看苻堅真的不行了,才各自稱雄鬧獨立。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另外從潰敗的前秦軍隊來看,雖然漢族士兵佔了多數,但這些漢人士兵寧可丟盔棄甲逃命,寧可飢凍至死而不降。 《晉書·謝安附玄傳》載:“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除了一個朱序,前秦軍中的漢族將士沒有向本民族的晉軍投降的記載。《謝玄傳》雲:“獲堅乘輿雲母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山積,牛馬驢騾駱駝十萬餘。”,唯獨沒有前秦軍歸降的記載。

這讓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沒有出現民心思晉,大量漢人士兵歸降東晉軍的情景呢?要知道倒退三四十年,這樣的情形是屢見不鮮的。舉例來說:

石趙統治後期,民族壓迫令民族矛盾極為尖銳,特別是石虎統治時期異常殘暴,漢人民心思晉。石虎死後,石趙內亂,東晉褚裒率眾三萬北伐至彭城,“河朔士庶歸降者日以千計,裒撫納之,甚得其歡心”

晉書卷九三《外戚褚哀傳》雲:“魯郡山有五百餘家,亦建義請援,裒遣領銳卒三千迎之”。《外戚褚哀傳》還提到“時石季龍新死,其國大亂,遺戶二十萬口渡河,將歸順,乞師救援”。在關中地區,趙樂平王石苞謀帥關右之眾攻鄴,“苞性貪而無謀,雍州豪傑知其無成,並遣使告晉,梁州刺史司馬勳帥眾赴之”,“三輔豪傑多殺守令以應勳,凡三十餘壁,眾五萬人”。以上種種顯示,晉軍完全是漢人心中的王師,是祖國的軍隊。

而下面這段則表現了晉軍和北方漢人百姓相濡以沫,軍民魚水情。《晉書》卷九八《桓溫傳》:“354年桓溫北伐,進至霸上,符健固守長安小城,“三輔郡縣皆來降。溫撫諭居民,使安堵復業。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圖今日復睹官軍!”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派閻振、吳仲率軍兩萬攻晉竟陵,被桓衝派桓石民,樁石虔擊敗,閻振、吳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萬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東晉名將桓衝十萬大軍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雖然沒有攻下襄陽就撤兵了,但讓前秦軍見識了東晉軍隊強悍的戰力。

  • 長期的征戰,令前秦軍隊異常疲憊,厭戰情緒強烈

幾次秦晉交鋒,前秦都吃了虧,士氣不振,對東晉有懼戰心理,苻融所說“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是有事實依據的。再往之前看,前秦軍隊在苻堅的統帥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戰,怎麼會不疲憊,沒有厭戰情緒。看這些征戰記錄:

370年王猛、苻堅先後帥車騎共十六萬滅前燕。

371年,王鑑等帥步騎二萬救袁瑾、朱輔,與晉交戰;符雅等帥步騎七萬滅仇池。

373年,王統、毛當等帥卒五萬取晉樑、益二州。

374年,蜀人張育等起兵反秦,鄧羌帥甲士五萬討平之

376年,苟萇等帥步騎十三萬,以秦、河、涼三州之眾為後繼,滅前涼;符洛、俱難等帥三十萬眾滅代;魏易飛等帥步騎二萬七千討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萬人會攻襄陽,彭超攻彭城.俱難等帥騎七萬玫淮陽、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當帥眾二萬會俱難、彭超攻淮南,秦軍六萬圍晉軍於三阿,去廣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帥步騎七萬平符洛之亂。

381年,都貴帥眾二萬攻晉竟陵。

382年,呂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伐西域

最後是383年的大舉伐晉之役。時苻堅下沼”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可以看出,短短十幾年間,動不動就調動數萬,幾十萬的軍隊征伐作戰達十幾次之多,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是沉重的負擔。

後燕史官慕容紹說:“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道殣相望。兵疲於外,民困於內,危亡近矣”,是前秦兵疲將倦的真實寫照。

前秦軍戶地位低下,長期離家出征,與家人長期難以團聚,嚴重影響了軍戶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活動,平定北方後苻堅本應與民生息,休兵務農,使他們得以團聚休息,卻掀起更大的軍事行動,前秦軍士厭戰情緒更加強烈了,以至於影響了苻融這樣的高級將領,兵無戰意,士氣不振,如何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以苻融以此來告誡苻堅不要對東晉用兵。

  • 支持苻堅伐晉的竟然是被王猛視為“人患”的此二人

忠臣良將,親信之人都反對他出兵,苻堅煩躁不已。這時京兆尹慕容垂求見苻堅,力主出兵伐晉,幾句話就給苻堅打了一劑興奮劑,慕容垂說:“欲成大事,自當獨斷,廣詢朝眾,必定一事無成。”慕容垂說此時恰逢難得的戰機,此時秦不伐晉,難道還要留給兒孫們去做嗎?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羌族貴族姚萇也支持出兵東晉。慕容垂、姚萇被王猛稱為:“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可惜王猛的這些話都被苻堅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反而覺得能得到慕容垂、姚萇這些居心叵測人的支持大受鼓舞,對慕容垂說:“與朕平天下者,其惟卿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慕容垂形象

苻堅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是拿他當槍使,慕容垂一直圖謀復國,並不是真心幫苻堅奪天下,極力鼓動苻堅南征只想乘機壯大自己,待機而變。在此後的淝水之戰中他保存實力,出征各軍隊被打得狼狽不堪,只有他3萬軍隊毫髮無損。

苻堅已經被一統天下,當天下雄主的夢想矇蔽了雙眼,他最寵愛的張夫人和最受寵的小兒子符詵也勸諫不要伐晉, 但苻堅一意孤行執意出兵東晉。自以為此戰必勝,做起了一統天下的白日夢,甚至驕狂地給晉國君臣做了人事安排:封晉主司馬曜為尚書左僕射,到長安來幫朕管理朝政,封晉相謝安為吏部尚書,晉將桓衝,可封為侍中,做聯的侍衛長。很快我們就會勝利,可以先在長安給他們把府第造起來。

公元393年八月,苻堅親率大軍伐晉,百姓每十人出一人當兵,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浩浩蕩蕩殺奔向東晉。苻融率前鋒二十五萬,直達穎口(今安徽潁上),左翼,幽、冀大軍進駐彭城(今江蘇徐州)。右翼,蜀、漢大軍則順江而下。而後面的涼州兵,長途跋涉,才剛剛到達咸陽。如此進軍看似泰山壓頂,其實形成不了多大的合力,真正同晉軍交鋒的前秦軍隊不過25萬。

此時原本爭權奪利的東晉,也變得同仇敵愾起來,宰相謝安主持朝政,任命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兒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兵八萬,開赴淝水(今安徽淮南、合肥附近)前線迎戰。

先勝後敗,自負與驕狂的苻堅感到了害怕,一個決定讓其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不聽忠言,自食惡果。

苻融先鋒大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東晉守將徐元喜,並控制了壽陽東面的洛澗,可謂首戰告捷。苻堅更加驕狂,親率率領八千騎兵,從項城趕到壽陽。苻堅派東晉降將朱序去勸降晉軍統帥謝石。朱序當初是被迫投降前秦,多年來一直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乘機向謝石獻計:“秦軍雖然有百萬之眾,但目前並未集結一起。等都到達了就不容易剋制了,應該先破敵軍先鋒銳氣,前秦軍士氣低落可破,朱序願意為晉軍內應。

於是東晉最精銳的劉牢之率領的5000北府兵,突襲洛澗,前秦守軍此時也沉浸在首戰告捷的幸福中,並深受統帥苻堅傲氣的感染,毫無防備,前秦樑成等十將被斬,士兵爭渡淮河逃命溺死一萬五千,士氣大挫。得手後晉軍隨即在淝水東岸駐紮,與苻堅所在壽陽城相望。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洛澗之戰,秦軍損失不到2萬人,但對士氣影響很大,軍心動搖。苻堅也由樂觀急劇轉為消沉懼戰。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見晉軍佈陣嚴整,精神抖擻,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的樣子。對苻融說:“此亦勃敵也,何謂少乎?”,苻堅此時感覺到了一絲害怕,但卻沒有真正重視起來。

秦、晉兩軍隔著淝水對峙,前秦軍先鋒一天收到晉軍的戰表,謝玄要求秦軍“少卻”,說兩軍隔水相對,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秦軍先退一步,我們晉軍上岸決一死戰。對晉軍的主張,秦軍將領大多都不同意後退,然而苻堅卻認為是個好機會:“我們不妨稍退,等到晉軍半渡時擊之,必獲全勝。”,苻堅做出了他認為是出奇制勝的大膽決定,沒有想到這一退就不可收拾了。

秦軍前軍稍退時,後續部隊誤以為前軍已敗,於是前秦軍陣腳大亂,加之晉軍內應朱序在後面大喊:“苻堅敗了,苻堅敗了”,前秦軍自相踐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主帥苻融制止軍隊逃跑,戰馬倒地,苻融摔下馬來被渡過河的晉軍殺死,失去的主帥秦軍頓時六神無主,全線潰敗。

《資治通鑑音注》的作者胡三省嘆道:“兩陣相向,退者先敗,此用兵之常勢也。”也就是說苻堅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而前秦軍本就被厭戰懼敵氣氛籠罩,全軍上下士氣低迷,陣腳再一亂,未觸即潰。也就是說還沒等晉軍上岸,前秦軍早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驚弓之鳥。

史書也多認為秦軍是不戰自潰,淝水之戰基本上雙方沒有發生激烈對抗。就連洛澗之戰,前秦軍也大多溺亡,淝水成了前秦軍隊的死亡之河,戰鬥完全一邊倒,晉軍較為輕鬆的打了一場追擊戰。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據《晉書·苻堅載記下》雲:“融於是麾軍卻陣,欲因其濟水,覆而取之。軍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馳騎略陣,馬倒被殺,軍遂大敗。王師乘勝追擊,至於青岡,死者相枕。”

《晉書·謝玄傳》也提到:“融亦以為然,遂麾使卻陣,眾因亂不能止。於是玄與琰、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石軍距張蠔,小退。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堅中流矢,臨陣斬融。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晉書·朱序傳》補充了一點細節:“堅眾小卻,序時在其軍後,唱雲:‘堅敗!’眾遂大奔,序乃得歸。

由此可看出,淝水一戰秦晉兩軍並沒有發生激烈的戰鬥,厭戰懼戰的前秦軍不戰自潰,苻堅不聽忠言,自食惡果,終有此敗。

淝水之戰民族矛盾是前秦戰敗的原因之一嗎?當然不是,“民心向晉此時已經不再有效,拼命逃跑保命與家人團聚才是前秦將士夜思夢想的。

有人說前秦軍來自多個民族,不願意為異族打仗,民族矛盾也是淝水之戰前秦戰敗的原因。其實民族矛盾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自始就一直存在,秦軍隊伍中漢族比例最多,當時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民真是有這麼高的民族覺悟,積極配合晉軍反抗前秦嗎?我們來看:

淝水戰爭過程中除了朱序做內應,還有丁穆也參加了反秦。太元四年丁穆出任振武將軍、涼州刺史,被苻堅打敗,然後被俘虜到長安,他一直稱病不願在苻堅的前秦任職。苻堅再次傾全國之兵向南方攻打東晉之時,丁穆和關中一些士人聯合起來,定計謀取襲擊長安,可惜事情被洩密,丁穆遇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晉書·忠義丁穆傳》記載: 太元四年,除振武將軍、梁州刺史。受詔未發,會苻堅遣眾寇順陽,穆戰敗,被執至長安.稱疾不事偽朝。堅又傾國南寇,穆與關中人士唱義。謀襲長安,事洩,遇害,臨死作表以付其妻周。”

除了這兩個忠義之士,就再沒有前秦中漢人迴歸的記載了。“穆與關中人士唱義”說的是一些漢人塢壁主是反秦的,但他們大多數並無反秦意識,為了生存周旋於氐羌各族統治者之間,其他少數民族的上層人物,儘管各懷鬼胎,比如慕容垂、姚萇等在淝水之戰中都是站隊苻堅一邊的,只是看苻堅真的不行了,才各自稱雄鬧獨立。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另外從潰敗的前秦軍隊來看,雖然漢族士兵佔了多數,但這些漢人士兵寧可丟盔棄甲逃命,寧可飢凍至死而不降。 《晉書·謝安附玄傳》載:“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除了一個朱序,前秦軍中的漢族將士沒有向本民族的晉軍投降的記載。《謝玄傳》雲:“獲堅乘輿雲母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山積,牛馬驢騾駱駝十萬餘。”,唯獨沒有前秦軍歸降的記載。

這讓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沒有出現民心思晉,大量漢人士兵歸降東晉軍的情景呢?要知道倒退三四十年,這樣的情形是屢見不鮮的。舉例來說:

石趙統治後期,民族壓迫令民族矛盾極為尖銳,特別是石虎統治時期異常殘暴,漢人民心思晉。石虎死後,石趙內亂,東晉褚裒率眾三萬北伐至彭城,“河朔士庶歸降者日以千計,裒撫納之,甚得其歡心”

晉書卷九三《外戚褚哀傳》雲:“魯郡山有五百餘家,亦建義請援,裒遣領銳卒三千迎之”。《外戚褚哀傳》還提到“時石季龍新死,其國大亂,遺戶二十萬口渡河,將歸順,乞師救援”。在關中地區,趙樂平王石苞謀帥關右之眾攻鄴,“苞性貪而無謀,雍州豪傑知其無成,並遣使告晉,梁州刺史司馬勳帥眾赴之”,“三輔豪傑多殺守令以應勳,凡三十餘壁,眾五萬人”。以上種種顯示,晉軍完全是漢人心中的王師,是祖國的軍隊。

而下面這段則表現了晉軍和北方漢人百姓相濡以沫,軍民魚水情。《晉書》卷九八《桓溫傳》:“354年桓溫北伐,進至霸上,符健固守長安小城,“三輔郡縣皆來降。溫撫諭居民,使安堵復業。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圖今日復睹官軍!”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但是短短几十年後,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也沒有要歸依東晉的現象,反而是苻堅成了漢人心中的王。

《晉書.苻堅載記下》記載:“堅為流矢所中,單騎遁還於淮北,飢甚,人有進壺飧豚髀者,堅食之,大悅,曰:‘昔公孫豆粥何以加也!使賜帛十匹,綿十斤。辭曰:‘臣聞白龍厭天池之樂而見困豫且,陛下目所睹也,耳所聞也。今蒙塵之難,豈自天乎!且妄施不為惠,妄受不為忠。陛下,臣之父母也,安有子養而求報哉!’”

淮北很少有內遷諸族,給苻堅送飯之人言語之中應為漢人地主階層,此漢人把苻堅當做“臣之父母”,完全沒有了漢氐民族隔閡,表明由於苻堅實行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胡漢之間關係已經大為緩和。百姓只要能安居樂業,管它是哪個政權,對老百姓好就行。

"

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前秦苻堅好大喜功不聽忠言,在軍隊士氣低迷的時候執意南侵東晉是重要的原因。在北方剛剛平定還立足未穩,就驅使連年征戰的疲憊之師征伐東晉,導致士氣低落被東晉裡應外合,前秦八十多萬大軍被八萬晉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逃竄。當初苻堅南侵東晉之前,曾徵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出乎他的意料,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幾乎都反對他伐晉,苻堅弟苻融反對伐晉的理由之一是“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指出戰前前秦軍就已經是兵疲將倦,厭戰懼戰情緒瀰漫全軍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前秦軍中漢族將士佔了多數,他們厭戰懼戰,是心向本民族的晉軍嗎?當然不是!前秦軍厭戰是因為前秦頻繁長期的的戰爭導致兵疲將衰,無論百姓還是軍士都希望休養生息,軍戶長期離家出征,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生產耕種。再就是前秦軍淝水之戰前,與東晉軍隊作戰也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勝少負多,士氣低落懼怕與東晉軍隊作戰。而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志得氣滿,不顧這些實際情況,驕狂的要統一中國,不顧眾人反對,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我們先來看前秦淝水之前的國家狀況。

前秦苻堅採取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十六國時期極為難得,苻堅也是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苻堅當政時期前秦的民族矛盾最為緩和,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也是前秦漢人士兵雖然居多,但並不厭惡這個氐族建立的政權的原因之一

  • 重用王猛,政策得力,使得國力強盛,社會安定

前秦政權的統治者是已逐漸漢化的氐族符氏,到苻堅即位後,民族政策開明而寬容,重用氐、鮮卑、匈奴、羯、羌族的上層人物擔任要職,苻堅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有的有見識的君主。他重用漢族精英王猛、薛贊、權翼,特別是對於王猛,被授予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後,王猛提出“修廢職,繼絕世,禮神祗,課農桑,立學校”的政策。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王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之下,前秦關隴地區“田疇修闢,倉庫充實”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社會安定,百姓豐樂。從長安到各州的大路兩旁,遍種樹木,枝葉繁茂。每20裡有一亭,40裡有一驛站,旅行者可以沿路取得供給,貿易往來非常繁榮,一派生機勃勃。百姓的歌謠這樣唱道:‘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鶯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一派平安小康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令人感嘆!《晉書·苻堅載記》稱其“國富兵強,垂及昇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在苻堅的精心治理下,前秦兵強馬壯,國力強盛先後攻滅前燕、前涼、代國,攻佔東晉的一些州縣,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最強盛時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今新疆庫車東),南包襄陽(今湖北襄樊),北盡大漠。

  • 仇敵臥榻身邊,為國家分崩離析留禍患

苻堅的民族政策雖然寬容,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難以消除的時代,苻堅對一些民族高層就寵過了頭,滅前燕後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慕容德為張掖太守,本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影響力穩定對各族百姓的統治,不想卻給自己挖了墳墓。

羌人姚萇早年不得已投降前秦。苻堅對姚萇很信任,在攻晉之前,苻堅將之前不曾授人的龍驤將軍給了姚萇,還讓他擔任益、樑二州的最高軍事長官。最後怎麼樣,落魄之時被姚萇抓住縊殺。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王猛

前燕鮮卑慕容垂在國內受猜忌、無法立足的情況下投奔前秦,前秦滅亡前燕後,一直圖謀復國,趁前秦大敗之際,稱帝建立後燕,最後也成了前秦的禍患,對此王猛生前就告誡苻堅:“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苻堅又當成了耳旁風,不予重視。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變得自負和驕狂,一心要統一天下,聽不得任何人的規勸,不顧兵疲將倦的事實,在錯誤的時間執意伐晉。

統一北方後,苻堅得意志滿,變得驕狂,不顧王猛的告誡妄圖一統天下。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王猛病重曾遺言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但此刻的苻堅早已被勝利矇蔽了雙眼,擁有百萬雄兵的他怎麼聽得進這些。

  • 商議伐晉,前秦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一邊倒

公元382年十月,苻堅召開一場朝臣會議,跟群臣商量出兵伐晉。大部分人是反對的,主要有苻堅弟苻融,尚書左僕射權翼、太子左衛率石越、苻堅夫人張氏、兒子符宏、符洗、名僧道安等。

太子符宏勸諫:“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未可圖伐,今若動而無功,則威名損於外,資財竭於內,後果難以預料。”主張:“厲兵積粟,以待暴主,一舉而滅之。”苻堅則驕橫地說:“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秦軍之眾,只要把馬鞭丟進長江,江水也會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商量的結果令苻堅對這些忠臣良將、皇親國戚反對他出徵很不滿意,他於是同弟弟苻融密議。

苻融是前秦繼王猛之後又一名士,擅謀略,在一些事處理上勝過苻堅。苻融說:“歲鎮在鬥牛,吳越之福,不可以伐一也。晉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以伐二也。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不可以伐三也。

苻融指出天道不順,征伐不是時候,再就是東晉國家相對穩定,朝臣效忠。然後說到前秦軍隊一直在打仗,將士很疲憊,甚至還厭戰懼戰。苻融第三點說的最為關鍵,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苻融可是前秦的高級將領,又是苻堅的親信家人,長期領兵作戰,深知軍隊情況,瞭解將士之苦。苻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前秦軍的士氣確實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遠的先不說,在苻堅大舉攻晉發動淝水之戰前,前秦就吃了不少敗仗,對東晉軍非常忌憚。我們來看:

公元378年,苻堅派其子符丕攻襄陽,當時集中了10多萬軍隊,晉將朱序守了一年多,因襄陽督護李伯護叛變投敵,作內應,前秦軍隊才獲勝。在淮河下游前秦也調動了七萬軍隊攻晉,但後來被晉將謝玄率軍一一擊破,佔領的地區又被晉軍奪回。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公元381年十一月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派閻振、吳仲率軍兩萬攻晉竟陵,被桓衝派桓石民,樁石虔擊敗,閻振、吳仲被俘,死七千多人,一萬多人被俘。

公元383年5月,東晉名將桓衝十萬大軍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輔國將軍楊亮攻蜀,拔五城,進攻涪城;鷹揚將軍郭銓攻武當。六月,衝別將攻萬歲、筑陽,拔之。雖然沒有攻下襄陽就撤兵了,但讓前秦軍見識了東晉軍隊強悍的戰力。

  • 長期的征戰,令前秦軍隊異常疲憊,厭戰情緒強烈

幾次秦晉交鋒,前秦都吃了虧,士氣不振,對東晉有懼戰心理,苻融所說“我數戰,兵疲將倦,有憚敵之意”是有事實依據的。再往之前看,前秦軍隊在苻堅的統帥下一直在不停地征戰,怎麼會不疲憊,沒有厭戰情緒。看這些征戰記錄:

370年王猛、苻堅先後帥車騎共十六萬滅前燕。

371年,王鑑等帥步騎二萬救袁瑾、朱輔,與晉交戰;符雅等帥步騎七萬滅仇池。

373年,王統、毛當等帥卒五萬取晉樑、益二州。

374年,蜀人張育等起兵反秦,鄧羌帥甲士五萬討平之

376年,苟萇等帥步騎十三萬,以秦、河、涼三州之眾為後繼,滅前涼;符洛、俱難等帥三十萬眾滅代;魏易飛等帥步騎二萬七千討西障氏羌

378年,符丕等四路十七萬人會攻襄陽,彭超攻彭城.俱難等帥騎七萬玫淮陽、盱胎,翌年均克之。

379年,毛當帥眾二萬會俱難、彭超攻淮南,秦軍六萬圍晉軍於三阿,去廣陵百里。

380年,苻融等帥步騎七萬平符洛之亂。

381年,都貴帥眾二萬攻晉竟陵。

382年,呂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伐西域

最後是383年的大舉伐晉之役。時苻堅下沼”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共得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可以看出,短短十幾年間,動不動就調動數萬,幾十萬的軍隊征伐作戰達十幾次之多,無論是對軍隊還是百姓都是沉重的負擔。

後燕史官慕容紹說:“秦恃其強大,務勝不休,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里,道殣相望。兵疲於外,民困於內,危亡近矣”,是前秦兵疲將倦的真實寫照。

前秦軍戶地位低下,長期離家出征,與家人長期難以團聚,嚴重影響了軍戶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活動,平定北方後苻堅本應與民生息,休兵務農,使他們得以團聚休息,卻掀起更大的軍事行動,前秦軍士厭戰情緒更加強烈了,以至於影響了苻融這樣的高級將領,兵無戰意,士氣不振,如何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以苻融以此來告誡苻堅不要對東晉用兵。

  • 支持苻堅伐晉的竟然是被王猛視為“人患”的此二人

忠臣良將,親信之人都反對他出兵,苻堅煩躁不已。這時京兆尹慕容垂求見苻堅,力主出兵伐晉,幾句話就給苻堅打了一劑興奮劑,慕容垂說:“欲成大事,自當獨斷,廣詢朝眾,必定一事無成。”慕容垂說此時恰逢難得的戰機,此時秦不伐晉,難道還要留給兒孫們去做嗎?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羌族貴族姚萇也支持出兵東晉。慕容垂、姚萇被王猛稱為:“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可惜王猛的這些話都被苻堅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反而覺得能得到慕容垂、姚萇這些居心叵測人的支持大受鼓舞,對慕容垂說:“與朕平天下者,其惟卿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慕容垂形象

苻堅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是拿他當槍使,慕容垂一直圖謀復國,並不是真心幫苻堅奪天下,極力鼓動苻堅南征只想乘機壯大自己,待機而變。在此後的淝水之戰中他保存實力,出征各軍隊被打得狼狽不堪,只有他3萬軍隊毫髮無損。

苻堅已經被一統天下,當天下雄主的夢想矇蔽了雙眼,他最寵愛的張夫人和最受寵的小兒子符詵也勸諫不要伐晉, 但苻堅一意孤行執意出兵東晉。自以為此戰必勝,做起了一統天下的白日夢,甚至驕狂地給晉國君臣做了人事安排:封晉主司馬曜為尚書左僕射,到長安來幫朕管理朝政,封晉相謝安為吏部尚書,晉將桓衝,可封為侍中,做聯的侍衛長。很快我們就會勝利,可以先在長安給他們把府第造起來。

公元393年八月,苻堅親率大軍伐晉,百姓每十人出一人當兵,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浩浩蕩蕩殺奔向東晉。苻融率前鋒二十五萬,直達穎口(今安徽潁上),左翼,幽、冀大軍進駐彭城(今江蘇徐州)。右翼,蜀、漢大軍則順江而下。而後面的涼州兵,長途跋涉,才剛剛到達咸陽。如此進軍看似泰山壓頂,其實形成不了多大的合力,真正同晉軍交鋒的前秦軍隊不過25萬。

此時原本爭權奪利的東晉,也變得同仇敵愾起來,宰相謝安主持朝政,任命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兒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兵八萬,開赴淝水(今安徽淮南、合肥附近)前線迎戰。

先勝後敗,自負與驕狂的苻堅感到了害怕,一個決定讓其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不聽忠言,自食惡果。

苻融先鋒大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東晉守將徐元喜,並控制了壽陽東面的洛澗,可謂首戰告捷。苻堅更加驕狂,親率率領八千騎兵,從項城趕到壽陽。苻堅派東晉降將朱序去勸降晉軍統帥謝石。朱序當初是被迫投降前秦,多年來一直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乘機向謝石獻計:“秦軍雖然有百萬之眾,但目前並未集結一起。等都到達了就不容易剋制了,應該先破敵軍先鋒銳氣,前秦軍士氣低落可破,朱序願意為晉軍內應。

於是東晉最精銳的劉牢之率領的5000北府兵,突襲洛澗,前秦守軍此時也沉浸在首戰告捷的幸福中,並深受統帥苻堅傲氣的感染,毫無防備,前秦樑成等十將被斬,士兵爭渡淮河逃命溺死一萬五千,士氣大挫。得手後晉軍隨即在淝水東岸駐紮,與苻堅所在壽陽城相望。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洛澗之戰,秦軍損失不到2萬人,但對士氣影響很大,軍心動搖。苻堅也由樂觀急劇轉為消沉懼戰。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見晉軍佈陣嚴整,精神抖擻,北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的樣子。對苻融說:“此亦勃敵也,何謂少乎?”,苻堅此時感覺到了一絲害怕,但卻沒有真正重視起來。

秦、晉兩軍隔著淝水對峙,前秦軍先鋒一天收到晉軍的戰表,謝玄要求秦軍“少卻”,說兩軍隔水相對,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秦軍先退一步,我們晉軍上岸決一死戰。對晉軍的主張,秦軍將領大多都不同意後退,然而苻堅卻認為是個好機會:“我們不妨稍退,等到晉軍半渡時擊之,必獲全勝。”,苻堅做出了他認為是出奇制勝的大膽決定,沒有想到這一退就不可收拾了。

秦軍前軍稍退時,後續部隊誤以為前軍已敗,於是前秦軍陣腳大亂,加之晉軍內應朱序在後面大喊:“苻堅敗了,苻堅敗了”,前秦軍自相踐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主帥苻融制止軍隊逃跑,戰馬倒地,苻融摔下馬來被渡過河的晉軍殺死,失去的主帥秦軍頓時六神無主,全線潰敗。

《資治通鑑音注》的作者胡三省嘆道:“兩陣相向,退者先敗,此用兵之常勢也。”也就是說苻堅犯了兵家大忌,作為統帥嚴重不合格。而前秦軍本就被厭戰懼敵氣氛籠罩,全軍上下士氣低迷,陣腳再一亂,未觸即潰。也就是說還沒等晉軍上岸,前秦軍早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驚弓之鳥。

史書也多認為秦軍是不戰自潰,淝水之戰基本上雙方沒有發生激烈對抗。就連洛澗之戰,前秦軍也大多溺亡,淝水成了前秦軍隊的死亡之河,戰鬥完全一邊倒,晉軍較為輕鬆的打了一場追擊戰。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據《晉書·苻堅載記下》雲:“融於是麾軍卻陣,欲因其濟水,覆而取之。軍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馳騎略陣,馬倒被殺,軍遂大敗。王師乘勝追擊,至於青岡,死者相枕。”

《晉書·謝玄傳》也提到:“融亦以為然,遂麾使卻陣,眾因亂不能止。於是玄與琰、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石軍距張蠔,小退。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堅中流矢,臨陣斬融。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晉書·朱序傳》補充了一點細節:“堅眾小卻,序時在其軍後,唱雲:‘堅敗!’眾遂大奔,序乃得歸。

由此可看出,淝水一戰秦晉兩軍並沒有發生激烈的戰鬥,厭戰懼戰的前秦軍不戰自潰,苻堅不聽忠言,自食惡果,終有此敗。

淝水之戰民族矛盾是前秦戰敗的原因之一嗎?當然不是,“民心向晉此時已經不再有效,拼命逃跑保命與家人團聚才是前秦將士夜思夢想的。

有人說前秦軍來自多個民族,不願意為異族打仗,民族矛盾也是淝水之戰前秦戰敗的原因。其實民族矛盾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自始就一直存在,秦軍隊伍中漢族比例最多,當時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民真是有這麼高的民族覺悟,積極配合晉軍反抗前秦嗎?我們來看:

淝水戰爭過程中除了朱序做內應,還有丁穆也參加了反秦。太元四年丁穆出任振武將軍、涼州刺史,被苻堅打敗,然後被俘虜到長安,他一直稱病不願在苻堅的前秦任職。苻堅再次傾全國之兵向南方攻打東晉之時,丁穆和關中一些士人聯合起來,定計謀取襲擊長安,可惜事情被洩密,丁穆遇害。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晉書·忠義丁穆傳》記載: 太元四年,除振武將軍、梁州刺史。受詔未發,會苻堅遣眾寇順陽,穆戰敗,被執至長安.稱疾不事偽朝。堅又傾國南寇,穆與關中人士唱義。謀襲長安,事洩,遇害,臨死作表以付其妻周。”

除了這兩個忠義之士,就再沒有前秦中漢人迴歸的記載了。“穆與關中人士唱義”說的是一些漢人塢壁主是反秦的,但他們大多數並無反秦意識,為了生存周旋於氐羌各族統治者之間,其他少數民族的上層人物,儘管各懷鬼胎,比如慕容垂、姚萇等在淝水之戰中都是站隊苻堅一邊的,只是看苻堅真的不行了,才各自稱雄鬧獨立。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另外從潰敗的前秦軍隊來看,雖然漢族士兵佔了多數,但這些漢人士兵寧可丟盔棄甲逃命,寧可飢凍至死而不降。 《晉書·謝安附玄傳》載:“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除了一個朱序,前秦軍中的漢族將士沒有向本民族的晉軍投降的記載。《謝玄傳》雲:“獲堅乘輿雲母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山積,牛馬驢騾駱駝十萬餘。”,唯獨沒有前秦軍歸降的記載。

這讓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沒有出現民心思晉,大量漢人士兵歸降東晉軍的情景呢?要知道倒退三四十年,這樣的情形是屢見不鮮的。舉例來說:

石趙統治後期,民族壓迫令民族矛盾極為尖銳,特別是石虎統治時期異常殘暴,漢人民心思晉。石虎死後,石趙內亂,東晉褚裒率眾三萬北伐至彭城,“河朔士庶歸降者日以千計,裒撫納之,甚得其歡心”

晉書卷九三《外戚褚哀傳》雲:“魯郡山有五百餘家,亦建義請援,裒遣領銳卒三千迎之”。《外戚褚哀傳》還提到“時石季龍新死,其國大亂,遺戶二十萬口渡河,將歸順,乞師救援”。在關中地區,趙樂平王石苞謀帥關右之眾攻鄴,“苞性貪而無謀,雍州豪傑知其無成,並遣使告晉,梁州刺史司馬勳帥眾赴之”,“三輔豪傑多殺守令以應勳,凡三十餘壁,眾五萬人”。以上種種顯示,晉軍完全是漢人心中的王師,是祖國的軍隊。

而下面這段則表現了晉軍和北方漢人百姓相濡以沫,軍民魚水情。《晉書》卷九八《桓溫傳》:“354年桓溫北伐,進至霸上,符健固守長安小城,“三輔郡縣皆來降。溫撫諭居民,使安堵復業。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圖今日復睹官軍!”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但是短短几十年後,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也沒有要歸依東晉的現象,反而是苻堅成了漢人心中的王。

《晉書.苻堅載記下》記載:“堅為流矢所中,單騎遁還於淮北,飢甚,人有進壺飧豚髀者,堅食之,大悅,曰:‘昔公孫豆粥何以加也!使賜帛十匹,綿十斤。辭曰:‘臣聞白龍厭天池之樂而見困豫且,陛下目所睹也,耳所聞也。今蒙塵之難,豈自天乎!且妄施不為惠,妄受不為忠。陛下,臣之父母也,安有子養而求報哉!’”

淮北很少有內遷諸族,給苻堅送飯之人言語之中應為漢人地主階層,此漢人把苻堅當做“臣之父母”,完全沒有了漢氐民族隔閡,表明由於苻堅實行較為寬容的民族政策,胡漢之間關係已經大為緩和。百姓只要能安居樂業,管它是哪個政權,對老百姓好就行。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自始至終被厭戰懼戰情緒籠罩,最終不戰自潰

淝水之戰中,前秦中的漢人士兵也並非是因為晉朝是漢人政權而厭戰懼戰,而是前面所述,長期征戰,兵疲將倦,對東晉作戰,勝少負多,對東晉軍隊產生懼戰心理。加之前秦將士長期離家出征,軍心思歸,渴望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休兵務農與家人團聚。

淝水之戰後,384年鮮卑貴族慕容垂,羌族貴族姚萇先後起兵叛秦自立,前秦統治的中國北方再次出現民族割據混亂的景象。後燕慕容垂佔領河南,就是在前秦落魄到這種地步,很多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塢壁主還站在前秦一邊抗擊後燕和後秦。

《通鑑》司馬光道:“堅之所以亡,由驟勝而驕故也......以驕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指的就是淝水之戰前苻堅驕狂之極,自認為擁有廣袤的國土、強大的軍隊,而不顧常年戰爭百姓勞苦,軍戶渴望與家人團聚,休養生息的事實,一意孤行,驅使士氣低落、厭戰懼戰的疲敝士卒去和精銳士氣高昂的東晉軍隊作戰,怎麼能不敗呢?

參考資料:

《晉書》

《中國邊疆經略史》

《兩晉南北朝史話》

《古代北方民族史叢考》

《甘肅通史 魏晉南北朝卷》

《中國民族政策與民族關係研究》

《中國歷史大講堂 兩晉南北朝史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