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潭的變遷'

"

在尉氏縣永興鎮東南6公里與扶溝縣交界處有一個古老而年輕的村莊——老白潭。她的名字源於古時候村中央有一個大水潭,幽深而清澈,村人均從此潭中取水飲用;又因村中白姓人居多,因而取村名叫白家潭,簡稱白潭。到了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月十八日,魯知縣叫人在此起集,後村名又叫白潭集。直到現在,村西南隅還有深水潭遺址。

話說清朝末年,白潭因古賈魯河(運糧河)水運便利走向繁榮,商業貿易、飲食服務業甚是興盛,是遠近聞名的商貿活動中心,成了名震一方的水旱碼頭。當時,十里八鄉的生意人爭先恐後來到白潭創業謀生,久居成家,世代繁衍,由此逐漸形成了除白姓居民外,王、張、楊、劉、李、陳、高、裴、曹、谷等姓雜居的大村莊。

歷史風雲,變幻莫測。1938年蔣介石炸開了黃河花園口大堤,洶湧奔騰的黃河水順勢東南而下,白潭頓時成了一片澤國。興盛一時的商業碼頭瞬間覆滅,各家商賈、平民百姓紛紛出逃。其中有一大部分人向南逃到了與白潭一河之隔的扶溝縣龍鳳(虎)閣村,因為這個村子人少而地勢較高,沒有被黃河水淹沒。時間長了,由於白潭碼頭的盛名,也因為逃難來的白潭人習俗難改,仍自稱白潭人,漸漸就把龍鳳(虎)閣村這個名字忘記了。1947年黃水退後,人們又回去重建了自己的家園。為了記住此段歷史,後來人們就稱南邊的村為“新白潭”,稱以前的白潭為“老白潭”。

解放後,曾傳說欲將老白潭劃入扶溝縣設立白潭鄉,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不久,扶溝縣卻在原來的龍鳳(虎)閣村設立了白潭鄉。不知是不是老白潭歷史悠久的商貿傳統的影響,幾十年後,白潭鄉已經發展成了一個興盛發達的新型集鎮。而老白潭卻日漸沒落,沒有了昔日的繁榮。

改革開放以來,老白潭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目前,該村民營企業發展迅速,湧現出了幾十個棉花收購點,二個麵粉加工廠,一個大型棉花加工廠,一個大型加油站等。同時,這些企業帶動了多家農資經銷店、飯店等服務業的發展,在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的同時,也繁榮了農村經濟,一個嶄新的老白潭又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