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

文:似水流年

圖:來自網絡

村莊是每一個從鄉下走出來的遊子的搖籃,我們在她的懷抱裡,無憂無慮地長大,磕磕絆絆地成人,然後離開。如今當我們想再次撲進村莊的懷抱,卻發現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容顏,變得越來越陌生。


"

文:似水流年

圖:來自網絡

村莊是每一個從鄉下走出來的遊子的搖籃,我們在她的懷抱裡,無憂無慮地長大,磕磕絆絆地成人,然後離開。如今當我們想再次撲進村莊的懷抱,卻發現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容顏,變得越來越陌生。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村莊裡越來越安靜。安靜得很少能聽到公雞站在牆頭上引吭高歌的“喔喔”聲和母雞漲紅臉下蛋時的“咯咯噠噠”聲。安靜得聽不到孩子們互相間嬉戲玩耍的吵鬧聲,也聽不到父母教訓孩子的呵斥聲。

昔日喧囂的村莊,如今只剩下安靜。安靜得僅剩下三五成群的老人在靜靜地聊天,在安詳地微笑。就連村裡的大黃狗也常常安靜地趴在地上,眯縫著眼睛。寂靜的夜晚,再也聽不到母親們拖著長長的嗓音此起彼伏地呼喚孩子們回家吃飯的聲音。

村莊越來越空曠。城市的吸引,村莊的的落後,打工的熱潮,外出創業的誘惑燃起了多少年輕人那顆火熱而躁動的心。村裡大批的中青年不斷湧進了城市的各個角落,在那裡揮灑著汗水,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打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特別是近些年,由於勞動力需求的增加,職業的多元化,一些年輕人在城市更是如魚得水,在城市買房,買車,安家,甚至把孩子接過去讀書接受更好的教育。

和村裡逐漸減少的人口相對應的是院子也越來越空蕩,空閒下來的院落越來越多。東邊的鄰居去城裡幫兒子接送學生,院子空了。再東邊一家的孩子在城裡買房居住,夫妻兩個出去打工,院子空了。

西鄰孩子去外地工作,偌大的院子只有兩位空巢老人在每天盼著兒孫的歸期。再西邊,兒子考了大學,隨兒子去了遠方……曾經多麼熱鬧的一方熱土,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只有大門前被茂盛的青藤和野草環繞著的那一小片光光的水泥地告訴我們不久前這裡也曾活躍著一戶勤勞的人家。


"

文:似水流年

圖:來自網絡

村莊是每一個從鄉下走出來的遊子的搖籃,我們在她的懷抱裡,無憂無慮地長大,磕磕絆絆地成人,然後離開。如今當我們想再次撲進村莊的懷抱,卻發現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容顏,變得越來越陌生。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村莊裡越來越安靜。安靜得很少能聽到公雞站在牆頭上引吭高歌的“喔喔”聲和母雞漲紅臉下蛋時的“咯咯噠噠”聲。安靜得聽不到孩子們互相間嬉戲玩耍的吵鬧聲,也聽不到父母教訓孩子的呵斥聲。

昔日喧囂的村莊,如今只剩下安靜。安靜得僅剩下三五成群的老人在靜靜地聊天,在安詳地微笑。就連村裡的大黃狗也常常安靜地趴在地上,眯縫著眼睛。寂靜的夜晚,再也聽不到母親們拖著長長的嗓音此起彼伏地呼喚孩子們回家吃飯的聲音。

村莊越來越空曠。城市的吸引,村莊的的落後,打工的熱潮,外出創業的誘惑燃起了多少年輕人那顆火熱而躁動的心。村裡大批的中青年不斷湧進了城市的各個角落,在那裡揮灑著汗水,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打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特別是近些年,由於勞動力需求的增加,職業的多元化,一些年輕人在城市更是如魚得水,在城市買房,買車,安家,甚至把孩子接過去讀書接受更好的教育。

和村裡逐漸減少的人口相對應的是院子也越來越空蕩,空閒下來的院落越來越多。東邊的鄰居去城裡幫兒子接送學生,院子空了。再東邊一家的孩子在城裡買房居住,夫妻兩個出去打工,院子空了。

西鄰孩子去外地工作,偌大的院子只有兩位空巢老人在每天盼著兒孫的歸期。再西邊,兒子考了大學,隨兒子去了遠方……曾經多麼熱鬧的一方熱土,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只有大門前被茂盛的青藤和野草環繞著的那一小片光光的水泥地告訴我們不久前這裡也曾活躍著一戶勤勞的人家。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村子裡綠色越來越濃,藤蔓越來越茂盛。小路上,屋簷下,碧綠的藤蔓密密麻麻,給村莊增添了不少生機。它們昂著高傲的頭,蜿蜒盤旋,甚至爬上了一家家高高的牆頭,彰顯著生命的活力。

村中小路儘管有的已經硬化,鋪成了水泥路,可由於藤蔓的恣意生長而顯得更窄,更小,更像山間的一條條羊腸小道,倔強地伸向通往遠方,通往一個個現代化的城市……

我站在村口不停地尋覓。小時候,那一個個蹲在地上,沉默不語,供我們爬上爬下,給我們帶來無數歡聲笑語的麥秸垛再也不見蹤影。那個每年夏天蛙聲四起,開滿荷花,吸引無數光腚孩子去游泳的清清小荷塘,如今早已乾涸。曾經在村外小路上,趕著羊群,手拿書本的青澀少年也不再向我走來……

村莊裡,僅有的那幾口無人居住的老土屋,也因為農村舊屋危房改造而推倒新建……我看到,那一個個丟棄在房子腳邊的洋灰缸在暗自神傷;我看到,躺在院子的角落裡,那個逐漸壞掉的槎子(去田地,裝東西用的)期待的眼神;我看到,那些閒置在車棚裡的農具,那輛已經生鏽的手扶拖拉機,似乎在靜靜地回憶,無聲地述說著自己曾經的輝煌……

前幾年每次回到村莊,內心深處還總會隱隱懷有一份欣喜,我喜歡東邊鄰居看看,西邊鄰居轉轉,即使明明知道那些曾經陪伴我,看著我長大的親鄰們已經不在,即使院子已經空空如也,雜草叢生,我也喜歡透過那一扇扇緊閉的斑駁的大門,張望那些熟悉的小院,去尋找舊日的時光,找尋往日的記憶,甚至幻想著能看到那曾經多麼熟悉的音容笑貌,幻想著從屋子裡走出來那熟悉的身影,為我打開那兩扇緊鎖的門,迎我進去……

"

文:似水流年

圖:來自網絡

村莊是每一個從鄉下走出來的遊子的搖籃,我們在她的懷抱裡,無憂無慮地長大,磕磕絆絆地成人,然後離開。如今當我們想再次撲進村莊的懷抱,卻發現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容顏,變得越來越陌生。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村莊裡越來越安靜。安靜得很少能聽到公雞站在牆頭上引吭高歌的“喔喔”聲和母雞漲紅臉下蛋時的“咯咯噠噠”聲。安靜得聽不到孩子們互相間嬉戲玩耍的吵鬧聲,也聽不到父母教訓孩子的呵斥聲。

昔日喧囂的村莊,如今只剩下安靜。安靜得僅剩下三五成群的老人在靜靜地聊天,在安詳地微笑。就連村裡的大黃狗也常常安靜地趴在地上,眯縫著眼睛。寂靜的夜晚,再也聽不到母親們拖著長長的嗓音此起彼伏地呼喚孩子們回家吃飯的聲音。

村莊越來越空曠。城市的吸引,村莊的的落後,打工的熱潮,外出創業的誘惑燃起了多少年輕人那顆火熱而躁動的心。村裡大批的中青年不斷湧進了城市的各個角落,在那裡揮灑著汗水,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打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特別是近些年,由於勞動力需求的增加,職業的多元化,一些年輕人在城市更是如魚得水,在城市買房,買車,安家,甚至把孩子接過去讀書接受更好的教育。

和村裡逐漸減少的人口相對應的是院子也越來越空蕩,空閒下來的院落越來越多。東邊的鄰居去城裡幫兒子接送學生,院子空了。再東邊一家的孩子在城裡買房居住,夫妻兩個出去打工,院子空了。

西鄰孩子去外地工作,偌大的院子只有兩位空巢老人在每天盼著兒孫的歸期。再西邊,兒子考了大學,隨兒子去了遠方……曾經多麼熱鬧的一方熱土,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只有大門前被茂盛的青藤和野草環繞著的那一小片光光的水泥地告訴我們不久前這裡也曾活躍著一戶勤勞的人家。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村子裡綠色越來越濃,藤蔓越來越茂盛。小路上,屋簷下,碧綠的藤蔓密密麻麻,給村莊增添了不少生機。它們昂著高傲的頭,蜿蜒盤旋,甚至爬上了一家家高高的牆頭,彰顯著生命的活力。

村中小路儘管有的已經硬化,鋪成了水泥路,可由於藤蔓的恣意生長而顯得更窄,更小,更像山間的一條條羊腸小道,倔強地伸向通往遠方,通往一個個現代化的城市……

我站在村口不停地尋覓。小時候,那一個個蹲在地上,沉默不語,供我們爬上爬下,給我們帶來無數歡聲笑語的麥秸垛再也不見蹤影。那個每年夏天蛙聲四起,開滿荷花,吸引無數光腚孩子去游泳的清清小荷塘,如今早已乾涸。曾經在村外小路上,趕著羊群,手拿書本的青澀少年也不再向我走來……

村莊裡,僅有的那幾口無人居住的老土屋,也因為農村舊屋危房改造而推倒新建……我看到,那一個個丟棄在房子腳邊的洋灰缸在暗自神傷;我看到,躺在院子的角落裡,那個逐漸壞掉的槎子(去田地,裝東西用的)期待的眼神;我看到,那些閒置在車棚裡的農具,那輛已經生鏽的手扶拖拉機,似乎在靜靜地回憶,無聲地述說著自己曾經的輝煌……

前幾年每次回到村莊,內心深處還總會隱隱懷有一份欣喜,我喜歡東邊鄰居看看,西邊鄰居轉轉,即使明明知道那些曾經陪伴我,看著我長大的親鄰們已經不在,即使院子已經空空如也,雜草叢生,我也喜歡透過那一扇扇緊閉的斑駁的大門,張望那些熟悉的小院,去尋找舊日的時光,找尋往日的記憶,甚至幻想著能看到那曾經多麼熟悉的音容笑貌,幻想著從屋子裡走出來那熟悉的身影,為我打開那兩扇緊鎖的門,迎我進去……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現在,每次回家,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小村子,我都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緊迫感,越來越強烈的恐懼感。我害怕聽母親說有關新農村建設的事情,害怕看到附近鄉鎮建起的一幢幢新農村安置房;我害怕哪一天再也走不上這條回鄉的小路,再也回不到我曾經多麼熟悉的村莊;害怕再也找不到我生活了幾十年的小院子;害怕再也看不到那些熟悉的鄉鄰們的慈祥的笑臉,再也聽不到那一聲聲溫暖的和我打招呼聲的聲音;害怕再也聽不到村裡的雞鳴狗吠……

村莊是一種文化,是古老而又長青的文化,如一罈老酒,愈久愈清新醇厚。古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孟浩然的《過故人莊》,辛棄疾的“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今天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莫言的《紅高粱》盡人皆知,還有農民作家賈平凹……淳樸的民風、民情,毫不雕飾的景色,勤勞、善良而又樸實的農人。這種文化浸潤了多少人的心靈,滋養了多少人的靈魂!

村莊是每一位遊子靈魂的棲息地。它儘管破舊,儘管落後,可在遠行遊子的心裡,它就像一雙溫暖的大手撫慰了多少思鄉人的澎湃的心海。它像一枚小小的郵票,像一張窄窄的船票,像一方矮矮的墳墓,像一彎淺淺的海峽承載著詩人余光中那滿滿的思鄉情懷。

村莊曾是多少人拼盡全力想要逃離的地方,曾有多少人期盼著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如今,又有多少人想靠近它,追隨它,可它卻漸漸地越走越遠……甚至我們再也尋不著她。


"

文:似水流年

圖:來自網絡

村莊是每一個從鄉下走出來的遊子的搖籃,我們在她的懷抱裡,無憂無慮地長大,磕磕絆絆地成人,然後離開。如今當我們想再次撲進村莊的懷抱,卻發現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容顏,變得越來越陌生。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村莊裡越來越安靜。安靜得很少能聽到公雞站在牆頭上引吭高歌的“喔喔”聲和母雞漲紅臉下蛋時的“咯咯噠噠”聲。安靜得聽不到孩子們互相間嬉戲玩耍的吵鬧聲,也聽不到父母教訓孩子的呵斥聲。

昔日喧囂的村莊,如今只剩下安靜。安靜得僅剩下三五成群的老人在靜靜地聊天,在安詳地微笑。就連村裡的大黃狗也常常安靜地趴在地上,眯縫著眼睛。寂靜的夜晚,再也聽不到母親們拖著長長的嗓音此起彼伏地呼喚孩子們回家吃飯的聲音。

村莊越來越空曠。城市的吸引,村莊的的落後,打工的熱潮,外出創業的誘惑燃起了多少年輕人那顆火熱而躁動的心。村裡大批的中青年不斷湧進了城市的各個角落,在那裡揮灑著汗水,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打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特別是近些年,由於勞動力需求的增加,職業的多元化,一些年輕人在城市更是如魚得水,在城市買房,買車,安家,甚至把孩子接過去讀書接受更好的教育。

和村裡逐漸減少的人口相對應的是院子也越來越空蕩,空閒下來的院落越來越多。東邊的鄰居去城裡幫兒子接送學生,院子空了。再東邊一家的孩子在城裡買房居住,夫妻兩個出去打工,院子空了。

西鄰孩子去外地工作,偌大的院子只有兩位空巢老人在每天盼著兒孫的歸期。再西邊,兒子考了大學,隨兒子去了遠方……曾經多麼熱鬧的一方熱土,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只有大門前被茂盛的青藤和野草環繞著的那一小片光光的水泥地告訴我們不久前這裡也曾活躍著一戶勤勞的人家。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村子裡綠色越來越濃,藤蔓越來越茂盛。小路上,屋簷下,碧綠的藤蔓密密麻麻,給村莊增添了不少生機。它們昂著高傲的頭,蜿蜒盤旋,甚至爬上了一家家高高的牆頭,彰顯著生命的活力。

村中小路儘管有的已經硬化,鋪成了水泥路,可由於藤蔓的恣意生長而顯得更窄,更小,更像山間的一條條羊腸小道,倔強地伸向通往遠方,通往一個個現代化的城市……

我站在村口不停地尋覓。小時候,那一個個蹲在地上,沉默不語,供我們爬上爬下,給我們帶來無數歡聲笑語的麥秸垛再也不見蹤影。那個每年夏天蛙聲四起,開滿荷花,吸引無數光腚孩子去游泳的清清小荷塘,如今早已乾涸。曾經在村外小路上,趕著羊群,手拿書本的青澀少年也不再向我走來……

村莊裡,僅有的那幾口無人居住的老土屋,也因為農村舊屋危房改造而推倒新建……我看到,那一個個丟棄在房子腳邊的洋灰缸在暗自神傷;我看到,躺在院子的角落裡,那個逐漸壞掉的槎子(去田地,裝東西用的)期待的眼神;我看到,那些閒置在車棚裡的農具,那輛已經生鏽的手扶拖拉機,似乎在靜靜地回憶,無聲地述說著自己曾經的輝煌……

前幾年每次回到村莊,內心深處還總會隱隱懷有一份欣喜,我喜歡東邊鄰居看看,西邊鄰居轉轉,即使明明知道那些曾經陪伴我,看著我長大的親鄰們已經不在,即使院子已經空空如也,雜草叢生,我也喜歡透過那一扇扇緊閉的斑駁的大門,張望那些熟悉的小院,去尋找舊日的時光,找尋往日的記憶,甚至幻想著能看到那曾經多麼熟悉的音容笑貌,幻想著從屋子裡走出來那熟悉的身影,為我打開那兩扇緊鎖的門,迎我進去……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現在,每次回家,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小村子,我都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緊迫感,越來越強烈的恐懼感。我害怕聽母親說有關新農村建設的事情,害怕看到附近鄉鎮建起的一幢幢新農村安置房;我害怕哪一天再也走不上這條回鄉的小路,再也回不到我曾經多麼熟悉的村莊;害怕再也找不到我生活了幾十年的小院子;害怕再也看不到那些熟悉的鄉鄰們的慈祥的笑臉,再也聽不到那一聲聲溫暖的和我打招呼聲的聲音;害怕再也聽不到村裡的雞鳴狗吠……

村莊是一種文化,是古老而又長青的文化,如一罈老酒,愈久愈清新醇厚。古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孟浩然的《過故人莊》,辛棄疾的“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今天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莫言的《紅高粱》盡人皆知,還有農民作家賈平凹……淳樸的民風、民情,毫不雕飾的景色,勤勞、善良而又樸實的農人。這種文化浸潤了多少人的心靈,滋養了多少人的靈魂!

村莊是每一位遊子靈魂的棲息地。它儘管破舊,儘管落後,可在遠行遊子的心裡,它就像一雙溫暖的大手撫慰了多少思鄉人的澎湃的心海。它像一枚小小的郵票,像一張窄窄的船票,像一方矮矮的墳墓,像一彎淺淺的海峽承載著詩人余光中那滿滿的思鄉情懷。

村莊曾是多少人拼盡全力想要逃離的地方,曾有多少人期盼著離它遠一點,再遠一點……如今,又有多少人想靠近它,追隨它,可它卻漸漸地越走越遠……甚至我們再也尋不著她。


老家,那漸行漸遠的村莊……


此時的我感覺自己越來越矛盾,我一邊感嘆於社會的發展,現代文明的進步,同時又為逐漸消逝的村莊而傷感!現代文明正在一點點蠶食古老的村莊文化。我無數次地思索,無數次在心底吶喊,怎樣才能留住村莊?我幻想,村莊能像北京胡同、江南小鎮一樣作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我幻想,能發現陶淵明那樣的一片世外空地,把村莊整個搬走,讓位給迅速發展,勢不可擋的現代文明。

我該如何留住你,漸行漸遠的村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