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棉花 服裝 散文 農村 農民 HYF73 2019-09-19
"

一一從穿的看變化

【此乃祖國華誕七十年,以示紀念的系列小文之四。 筆者先後寫了"行、住、吃,今天發的之四:穿 】

老棉布,老舊織布機織出的一種白坯布。許多年以前,或許就是改革開放前的那些年,人們用的相當普遍,尤其是農村人用的更多:用它染後縫製衣服;用它來做布鞋;用它縫被套;用它直接做襯衫⋯⋯

時下,人們一般不用它了。如今,市場上布的品種浩繁,花色眾多。人們想買什麼,就有什麼。誠然,直接買布做衣服的人也不多了,大多都是直接買成品衣服。許多人買衣服,還買高檔的,買名牌的。若這家超市沒有,聽說另一家有,不管路有多遠,都要去買回!

"

一一從穿的看變化

【此乃祖國華誕七十年,以示紀念的系列小文之四。 筆者先後寫了"行、住、吃,今天發的之四:穿 】

老棉布,老舊織布機織出的一種白坯布。許多年以前,或許就是改革開放前的那些年,人們用的相當普遍,尤其是農村人用的更多:用它染後縫製衣服;用它來做布鞋;用它縫被套;用它直接做襯衫⋯⋯

時下,人們一般不用它了。如今,市場上布的品種浩繁,花色眾多。人們想買什麼,就有什麼。誠然,直接買布做衣服的人也不多了,大多都是直接買成品衣服。許多人買衣服,還買高檔的,買名牌的。若這家超市沒有,聽說另一家有,不管路有多遠,都要去買回!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當然,如今的年輕人,或許根本就沒見過老棉布,也不知道什麼是老棉布。也或許有的人在電視上看到過,陝西、山西一帶農民穿的那汗襯衫便是。說具體一點,就是那種粗粗的白坯布,農民管它"龍頭白布"。不知為什麼,農民要給其這樣一個名字。在當年,這種布很便宜,農民感覺實惠。是的,記得這種布一尺就三角一分錢。稍好一點的,每尺也才三角三分錢,貴一點的每尺不過三角五分錢!我清楚的記得,從小學到讀初中,我都穿這種布。突出的是,上衣和褲子,還有鞋子,從頭到腳全是。我估計,大概是家裡窮,買不起別的布料吧!

當年,你以為這種布就是隨便買?不!還得憑布票。也不奇怪,那時物資匱乏。當時,發佈票是按人頭,不分大人小孩,一樣多。少的時候,每人六尺,多時一丈,最多一丈五尺。若是六尺布,中等個子的人勉強縫件上衣,縫下裝略剩點。這咋辦?家裡有小孩的,大人小孩兼搭就剛夠;沒小孩的,只能輪流縫衣,今年你縫,明年我縫。一丈五尺,勉強夠了。但是,家裡若需添被套,買床單之類就不夠了。更有一些人家,兒女成婚,想幹點別的,多縫幾套衣服,就麻煩了,只得去借!

那些年買布憑票,人們也就十分地節約。一件衣服不補得巴重巴,補丁連補丁,不會淘汰。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會兒,農村人買老棉布,也就可以理解了!

"

一一從穿的看變化

【此乃祖國華誕七十年,以示紀念的系列小文之四。 筆者先後寫了"行、住、吃,今天發的之四:穿 】

老棉布,老舊織布機織出的一種白坯布。許多年以前,或許就是改革開放前的那些年,人們用的相當普遍,尤其是農村人用的更多:用它染後縫製衣服;用它來做布鞋;用它縫被套;用它直接做襯衫⋯⋯

時下,人們一般不用它了。如今,市場上布的品種浩繁,花色眾多。人們想買什麼,就有什麼。誠然,直接買布做衣服的人也不多了,大多都是直接買成品衣服。許多人買衣服,還買高檔的,買名牌的。若這家超市沒有,聽說另一家有,不管路有多遠,都要去買回!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當然,如今的年輕人,或許根本就沒見過老棉布,也不知道什麼是老棉布。也或許有的人在電視上看到過,陝西、山西一帶農民穿的那汗襯衫便是。說具體一點,就是那種粗粗的白坯布,農民管它"龍頭白布"。不知為什麼,農民要給其這樣一個名字。在當年,這種布很便宜,農民感覺實惠。是的,記得這種布一尺就三角一分錢。稍好一點的,每尺也才三角三分錢,貴一點的每尺不過三角五分錢!我清楚的記得,從小學到讀初中,我都穿這種布。突出的是,上衣和褲子,還有鞋子,從頭到腳全是。我估計,大概是家裡窮,買不起別的布料吧!

當年,你以為這種布就是隨便買?不!還得憑布票。也不奇怪,那時物資匱乏。當時,發佈票是按人頭,不分大人小孩,一樣多。少的時候,每人六尺,多時一丈,最多一丈五尺。若是六尺布,中等個子的人勉強縫件上衣,縫下裝略剩點。這咋辦?家裡有小孩的,大人小孩兼搭就剛夠;沒小孩的,只能輪流縫衣,今年你縫,明年我縫。一丈五尺,勉強夠了。但是,家裡若需添被套,買床單之類就不夠了。更有一些人家,兒女成婚,想幹點別的,多縫幾套衣服,就麻煩了,只得去借!

那些年買布憑票,人們也就十分地節約。一件衣服不補得巴重巴,補丁連補丁,不會淘汰。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會兒,農村人買老棉布,也就可以理解了!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又過了一些年,物資多了,化纖面料出現了。人們感覺,這個既不要布票,又結實,還挺括,都爭相購買。有時,人們為買到一點"的確良"、"的卡",竟排隊等一上午!那會兒,流行"軍綠色",有人為買到幾尺那面料,排了一下午,輪到他時,賣完了。聽說明天要來點這東西,又排隊等了一夜!再後來,純棉也有不收布票的,人們一聽這消息,擠破頭都要去搶購!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回憶起來,仍唏噓不已。但是,那時人的吃苦精神,仍舊是瑰寶,值得發揚與傳承。當今,不管你在哪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穿著不知好了多少倍!物資不知豐富了多少!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任何時候,都沒人再穿補丁衣服了!更有這種情況,買差了的衣服,穿一次就掛在衣櫃不穿了,或丟棄,或淘汰了!

"

一一從穿的看變化

【此乃祖國華誕七十年,以示紀念的系列小文之四。 筆者先後寫了"行、住、吃,今天發的之四:穿 】

老棉布,老舊織布機織出的一種白坯布。許多年以前,或許就是改革開放前的那些年,人們用的相當普遍,尤其是農村人用的更多:用它染後縫製衣服;用它來做布鞋;用它縫被套;用它直接做襯衫⋯⋯

時下,人們一般不用它了。如今,市場上布的品種浩繁,花色眾多。人們想買什麼,就有什麼。誠然,直接買布做衣服的人也不多了,大多都是直接買成品衣服。許多人買衣服,還買高檔的,買名牌的。若這家超市沒有,聽說另一家有,不管路有多遠,都要去買回!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當然,如今的年輕人,或許根本就沒見過老棉布,也不知道什麼是老棉布。也或許有的人在電視上看到過,陝西、山西一帶農民穿的那汗襯衫便是。說具體一點,就是那種粗粗的白坯布,農民管它"龍頭白布"。不知為什麼,農民要給其這樣一個名字。在當年,這種布很便宜,農民感覺實惠。是的,記得這種布一尺就三角一分錢。稍好一點的,每尺也才三角三分錢,貴一點的每尺不過三角五分錢!我清楚的記得,從小學到讀初中,我都穿這種布。突出的是,上衣和褲子,還有鞋子,從頭到腳全是。我估計,大概是家裡窮,買不起別的布料吧!

當年,你以為這種布就是隨便買?不!還得憑布票。也不奇怪,那時物資匱乏。當時,發佈票是按人頭,不分大人小孩,一樣多。少的時候,每人六尺,多時一丈,最多一丈五尺。若是六尺布,中等個子的人勉強縫件上衣,縫下裝略剩點。這咋辦?家裡有小孩的,大人小孩兼搭就剛夠;沒小孩的,只能輪流縫衣,今年你縫,明年我縫。一丈五尺,勉強夠了。但是,家裡若需添被套,買床單之類就不夠了。更有一些人家,兒女成婚,想幹點別的,多縫幾套衣服,就麻煩了,只得去借!

那些年買布憑票,人們也就十分地節約。一件衣服不補得巴重巴,補丁連補丁,不會淘汰。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會兒,農村人買老棉布,也就可以理解了!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又過了一些年,物資多了,化纖面料出現了。人們感覺,這個既不要布票,又結實,還挺括,都爭相購買。有時,人們為買到一點"的確良"、"的卡",竟排隊等一上午!那會兒,流行"軍綠色",有人為買到幾尺那面料,排了一下午,輪到他時,賣完了。聽說明天要來點這東西,又排隊等了一夜!再後來,純棉也有不收布票的,人們一聽這消息,擠破頭都要去搶購!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回憶起來,仍唏噓不已。但是,那時人的吃苦精神,仍舊是瑰寶,值得發揚與傳承。當今,不管你在哪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穿著不知好了多少倍!物資不知豐富了多少!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任何時候,都沒人再穿補丁衣服了!更有這種情況,買差了的衣服,穿一次就掛在衣櫃不穿了,或丟棄,或淘汰了!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再說,如今的市場衣服種類也太多太多了!不僅國內品牌,名牌多,而且國際名牌也湧了進來。筆者家鄉那個小地方,什麼"報喜鳥"、"雅戈爾"、"金利來"、"雷池"、"聲雨竹"、"雷迪波爾"、"娜爾絲"、"聖保羅"、"九牧王"、"海瀾之家"⋯⋯ 還有不少我沒記住,不認識的外國名品店。店鋪多嗎?買的人更多:每逢週末,店裡還擠咧!硬是有人說的:穿的講檔次啦!

"老棉布不見了"!我心裡說著,又不甘心,到老車站那曾賣老棉布的地方去尋,在批發市場轉了半天,就是沒有。這時,我才覺這是真的。我心裡在說:"它消失才對頭咧!"

"

一一從穿的看變化

【此乃祖國華誕七十年,以示紀念的系列小文之四。 筆者先後寫了"行、住、吃,今天發的之四:穿 】

老棉布,老舊織布機織出的一種白坯布。許多年以前,或許就是改革開放前的那些年,人們用的相當普遍,尤其是農村人用的更多:用它染後縫製衣服;用它來做布鞋;用它縫被套;用它直接做襯衫⋯⋯

時下,人們一般不用它了。如今,市場上布的品種浩繁,花色眾多。人們想買什麼,就有什麼。誠然,直接買布做衣服的人也不多了,大多都是直接買成品衣服。許多人買衣服,還買高檔的,買名牌的。若這家超市沒有,聽說另一家有,不管路有多遠,都要去買回!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當然,如今的年輕人,或許根本就沒見過老棉布,也不知道什麼是老棉布。也或許有的人在電視上看到過,陝西、山西一帶農民穿的那汗襯衫便是。說具體一點,就是那種粗粗的白坯布,農民管它"龍頭白布"。不知為什麼,農民要給其這樣一個名字。在當年,這種布很便宜,農民感覺實惠。是的,記得這種布一尺就三角一分錢。稍好一點的,每尺也才三角三分錢,貴一點的每尺不過三角五分錢!我清楚的記得,從小學到讀初中,我都穿這種布。突出的是,上衣和褲子,還有鞋子,從頭到腳全是。我估計,大概是家裡窮,買不起別的布料吧!

當年,你以為這種布就是隨便買?不!還得憑布票。也不奇怪,那時物資匱乏。當時,發佈票是按人頭,不分大人小孩,一樣多。少的時候,每人六尺,多時一丈,最多一丈五尺。若是六尺布,中等個子的人勉強縫件上衣,縫下裝略剩點。這咋辦?家裡有小孩的,大人小孩兼搭就剛夠;沒小孩的,只能輪流縫衣,今年你縫,明年我縫。一丈五尺,勉強夠了。但是,家裡若需添被套,買床單之類就不夠了。更有一些人家,兒女成婚,想幹點別的,多縫幾套衣服,就麻煩了,只得去借!

那些年買布憑票,人們也就十分地節約。一件衣服不補得巴重巴,補丁連補丁,不會淘汰。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會兒,農村人買老棉布,也就可以理解了!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又過了一些年,物資多了,化纖面料出現了。人們感覺,這個既不要布票,又結實,還挺括,都爭相購買。有時,人們為買到一點"的確良"、"的卡",竟排隊等一上午!那會兒,流行"軍綠色",有人為買到幾尺那面料,排了一下午,輪到他時,賣完了。聽說明天要來點這東西,又排隊等了一夜!再後來,純棉也有不收布票的,人們一聽這消息,擠破頭都要去搶購!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回憶起來,仍唏噓不已。但是,那時人的吃苦精神,仍舊是瑰寶,值得發揚與傳承。當今,不管你在哪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穿著不知好了多少倍!物資不知豐富了多少!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任何時候,都沒人再穿補丁衣服了!更有這種情況,買差了的衣服,穿一次就掛在衣櫃不穿了,或丟棄,或淘汰了!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再說,如今的市場衣服種類也太多太多了!不僅國內品牌,名牌多,而且國際名牌也湧了進來。筆者家鄉那個小地方,什麼"報喜鳥"、"雅戈爾"、"金利來"、"雷池"、"聲雨竹"、"雷迪波爾"、"娜爾絲"、"聖保羅"、"九牧王"、"海瀾之家"⋯⋯ 還有不少我沒記住,不認識的外國名品店。店鋪多嗎?買的人更多:每逢週末,店裡還擠咧!硬是有人說的:穿的講檔次啦!

"老棉布不見了"!我心裡說著,又不甘心,到老車站那曾賣老棉布的地方去尋,在批發市場轉了半天,就是沒有。這時,我才覺這是真的。我心裡在說:"它消失才對頭咧!"

消失的老棉布(紀實散文)

【此係列共四篇小文,已發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