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新入選的“中國傳統村落”似乎太安靜了點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在住建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多部委月初公佈的“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上,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是北京在本批次中唯一入選的國家級傳統村落。這是個什麼村?實際上,對於多數北京“土著”來說都很陌生。新京報鄉村頻道實地探訪了這個靜謐的千年古村,發現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尚未給這個村落帶來人氣上的改變,依舊默默無聞,依舊安靜,或許,這就是“千年古村”本來的樣子吧。

北京房山新入選的“中國傳統村落”似乎太安靜了點

黑龍關村村貌。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原汁原味的河谷風貌古民居

從國道拐到黑龍關村,村口掛著“千年古村”幾個大字,這裡便是第五批傳統古村落中,北京唯一一處入選地。

北京房山新入選的“中國傳統村落”似乎太安靜了點

千年古村黑龍關村。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在村南口,一眼就看到了位於黑龍關村最南側的玄帝廟。據資料記載,玄帝廟建於清代,清嘉慶二十一年曾重修過山門,目前廟體已不復存在,成為了村委會的辦公地點,但廟門和鼓樓還能看到歷史的印記。

走過玄帝廟門,繼續向北走,可以一覽黑龍關老村的樣貌。在村民的介紹下,大概清楚了黑龍關的地形。這裡不同於其他村子,村裡僅有一條主路,整個村子呈現兩頭窄中間寬的細長“棗核形”,村東側是大山,西側是大石河,整個老村是在水邊斷崖間建成的。

據介紹,黑龍關村分為土坑、老村、南地三個自然片區,剛才提到的“棗核形”片區是始建於元代前的老村。這裡有古民居600多間,在清代重新修建過,是個不折不扣的千年古村。

順著老村的土路行走,兩側的房子看起來確實有年頭,部分房屋依然是石片砌牆,用黃泥加固。在修建房屋時,因為要防止村邊的河水氾濫上漲引發水災,村民選取了當地的石頭砌築成高牆來蓋房子。如今,古村還保留著原來的樣貌,只是部分牆體上還留著充滿年代色彩的標語,“比如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能讓人感覺到時間在這裡凝滯,不同年代都在村裡交疊。

一路走下來,時不時可以觀山見水,與北京的大部分村莊相比,這裡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這種四維立體的地貌,更像河谷地區的典型聚居地。如果秋天至此,據說可以看到柿子掛滿枝頭,與殘舊的古民居相襯,很有畫面感。

神祠中有裂痕的彩色壁畫

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在村口就看到了“神祠壁畫”的宣傳畫,但將村裡唯一的小道走到盡頭,也未見壁畫所在。跟村民打聽許久,才在村子北口的一棵古樹旁,找到一處房山區普查登記文物——“七聖神祠”。

北京房山新入選的“中國傳統村落”似乎太安靜了點

房山區普查登記文物,七聖神祠。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一步邁上石階,神祠面積極小,兩三個人在其中參觀,便難以轉身了。雖然是中午時分,裡面卻異常昏暗。正對著的牆面上,只留下了一面白牆,畫都不見了,兩個側面牆還有彩色的壁畫,仔細端詳,壁畫分為兩層,上層的神仙據說是“七聖”。牆壁有不少裂紋,西側牆壁周邊還有蜘蛛網盤踞。

村民告訴記者,之前更加破敗,前段時間,屋頂和外牆都重新修復過,不再是會被秋風吹漏的“茅屋”。原本祠堂北牆也有畫作,目前已被相關文保部門取走修復。

北京房山新入選的“中國傳統村落”似乎太安靜了點

七聖神祠。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雖然裡面壁畫精美,但小小的祠堂僅有一塊房山區文化委員會所發的“房山區普查登記文物”的牌子,再無任何文字介紹,箇中歷史故事,連當地村民也說不出來,只說是“都是古畫,歷史久遠,老有人來看。”

古代祈雨聖地現在無人問津

走出老村的北口,是大石河的河床,村民在河邊種了玉米、蔬菜,河邊可聞鳥鳴見蜻蜓飛,是一片安詳的景緻。從河的南側向北望,可以看見位於北側山間的廟宇,綠水青山中,有一片小型的紅色建築群,是當地有名的古蹟“龍神廟”,遠觀真有一番氣象。

北京房山新入選的“中國傳統村落”似乎太安靜了點

河對面是有名的古蹟“龍神廟”。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神祕古廟值得一探,但是在河對岸怎麼過去還是回事兒。詢問過村民,得知需要從老村北口向東走,找到一個小橋過河。走過河流南側農作物間的鄉間小路,再穿過一小片雜草叢生的土路,就到廟門口了。

記者找到了村民指點的“橋”,其實是一個破舊的大壩,順著大壩走過去,沒到岸邊大壩便“斷了頭”,需要從溪水中踩著碎石過去,路途有幾分艱險。

北京房山新入選的“中國傳統村落”似乎太安靜了點

村民指點的“橋”。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龍神廟不收費,聽村民說,這廟也是元代以前修建的,據《光緒順天府志·地理志》記載,“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因求雨靈驗,在龍潭一側山崖創建黑龍潭廟。”黑龍關的龍神廟始建於元代,距今有700多年曆史,而廟前的河流被稱為“黑龍潭”,是古代著名的祈雨聖地。

整個廟面積不大,是三合院結構,有三間正殿,東西配殿各兩間。廟中供奉著道教的各路神仙,正殿有清代雍正御筆的牌匾“甘澤普應”,顯示出黑龍潭在歷史上求雨的重要地位。院內種植了四棵古柏,種植年代約為公元310年,為國家一級古樹。

從河對岸走來,一直到參觀結束,記者沒碰到一位遊客,黑龍關這個傳統古村落,保存著千年來的寧靜,寧靜之餘,其實也意味著當地的資源沒有被充分地保護、傳承與開發。

據瞭解,入選中國傳統村落有嚴格的門檻,歷史文化積澱較為深厚、選址格局肌理保存較完整、傳統建築具有一定保護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良好、村落活態保護基礎好等。而且要求村落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而且還要具有獨特的民俗民風。

對於傳統村落的這些特點,有關部門也做了詳細的解釋。如在歷史文化方面,村落在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與重要歷史名人以及曾經發生過的重要歷史事件有關;村落蘊含深厚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宗親文化、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等,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的地域或民族特色。

村民介紹,雖然現在的黑龍關村有點太安靜了,但是每年的農曆二月二,這裡都會舉辦廟會,那時候小小的廟裡會擠滿了人,這個小小的村子也會人聲鼎沸。而平常日子裡,這裡都是靜謐的,任由時間流淌。可能這就是它能入選傳統村落的原因所在,千年的時間在這個村子,彈指一揮而過。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王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