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家廟的後面,便是全村最為寬敞綿長的主幹道——中心街。它東西貫穿,南北各連接四條巷道。中心街南北的八條縱線巷道連同東西延展的八條橫線巷道,成為所有民居房屋的構築的經緯軸線。

每兩條軸線之間,排列有序,建成格式無異、造型相同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間有四——五棟民居,各自成一體。而每棟民居之間又有相對狹窄一些的小巷道。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家廟的後面,便是全村最為寬敞綿長的主幹道——中心街。它東西貫穿,南北各連接四條巷道。中心街南北的八條縱線巷道連同東西延展的八條橫線巷道,成為所有民居房屋的構築的經緯軸線。

每兩條軸線之間,排列有序,建成格式無異、造型相同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間有四——五棟民居,各自成一體。而每棟民居之間又有相對狹窄一些的小巷道。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每棟民居的大門和後窗分別臨之於前、後兩條小巷道上。因此,這些看似單獨成立的一幢幢房屋,便是一家一戶的棲身之所,其進深6米,均為三開間,中為堂屋,兩側闢為廂房與臥室。

由於一幢為一戶,且幢幢緊挨相鄰,因而它們與其他地方的民居在結構佈局上最大的不同是進深小(僅為一進),開間大,內不開設天井,前後小巷道則代替了它的前後天井,使室內採光仍然充足,豁然明亮而無閉塞昏暗之感。這種縱橫分佈,以青石鋪就的大小巷道相結,房屋分區排列的平面區劃和空間組合,是極為獨特的,為湘南古民居群院落所罕見。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家廟的後面,便是全村最為寬敞綿長的主幹道——中心街。它東西貫穿,南北各連接四條巷道。中心街南北的八條縱線巷道連同東西延展的八條橫線巷道,成為所有民居房屋的構築的經緯軸線。

每兩條軸線之間,排列有序,建成格式無異、造型相同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間有四——五棟民居,各自成一體。而每棟民居之間又有相對狹窄一些的小巷道。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每棟民居的大門和後窗分別臨之於前、後兩條小巷道上。因此,這些看似單獨成立的一幢幢房屋,便是一家一戶的棲身之所,其進深6米,均為三開間,中為堂屋,兩側闢為廂房與臥室。

由於一幢為一戶,且幢幢緊挨相鄰,因而它們與其他地方的民居在結構佈局上最大的不同是進深小(僅為一進),開間大,內不開設天井,前後小巷道則代替了它的前後天井,使室內採光仍然充足,豁然明亮而無閉塞昏暗之感。這種縱橫分佈,以青石鋪就的大小巷道相結,房屋分區排列的平面區劃和空間組合,是極為獨特的,為湘南古民居群院落所罕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更令人驚訝不已的是,數十棟幾百間房舍及其相應的巷道、通道、排水溝,居然卻能做到精工細作,一絲不苟。每棟房屋的造型,古雅美觀,單簷或三級翼角飛翹,直指藍天,使本來凝固的建築物,有了展翅欲飛的動感,每一跺山牆,均砌得整潔有律,嚴絲無縫,乃至每一個柱礎、門礅以及木雕花格,彩繪牽枋,無一不細緻入微,精益求精。

為體現工匠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在有的主屋建築的大門兩側的山牆上,還嵌有款識磚雕,刻上該屋的構築年代和砌工、鋸工、木匠、石匠師傅的姓名。以傳諸後人。這也是談文溪古民居群在建築個性特徵上的一大亮點。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家廟的後面,便是全村最為寬敞綿長的主幹道——中心街。它東西貫穿,南北各連接四條巷道。中心街南北的八條縱線巷道連同東西延展的八條橫線巷道,成為所有民居房屋的構築的經緯軸線。

每兩條軸線之間,排列有序,建成格式無異、造型相同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間有四——五棟民居,各自成一體。而每棟民居之間又有相對狹窄一些的小巷道。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每棟民居的大門和後窗分別臨之於前、後兩條小巷道上。因此,這些看似單獨成立的一幢幢房屋,便是一家一戶的棲身之所,其進深6米,均為三開間,中為堂屋,兩側闢為廂房與臥室。

由於一幢為一戶,且幢幢緊挨相鄰,因而它們與其他地方的民居在結構佈局上最大的不同是進深小(僅為一進),開間大,內不開設天井,前後小巷道則代替了它的前後天井,使室內採光仍然充足,豁然明亮而無閉塞昏暗之感。這種縱橫分佈,以青石鋪就的大小巷道相結,房屋分區排列的平面區劃和空間組合,是極為獨特的,為湘南古民居群院落所罕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更令人驚訝不已的是,數十棟幾百間房舍及其相應的巷道、通道、排水溝,居然卻能做到精工細作,一絲不苟。每棟房屋的造型,古雅美觀,單簷或三級翼角飛翹,直指藍天,使本來凝固的建築物,有了展翅欲飛的動感,每一跺山牆,均砌得整潔有律,嚴絲無縫,乃至每一個柱礎、門礅以及木雕花格,彩繪牽枋,無一不細緻入微,精益求精。

為體現工匠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在有的主屋建築的大門兩側的山牆上,還嵌有款識磚雕,刻上該屋的構築年代和砌工、鋸工、木匠、石匠師傅的姓名。以傳諸後人。這也是談文溪古民居群在建築個性特徵上的一大亮點。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現保存完好的清式門樓、家廟、驛站、繡樓、府院等建築個體上,集中突顯了古代建築的精美絕倫的裝飾藝術和獨樹一幟的民俗文化及其包含其中的地方特徵。

這裡的宅居風格都一致,大門凹進,門有一長條青石為門檻,門的左右都有一矩形石墩,供平時休息之用,進門為大廳,左右為廂房,均用木板隔開,一邊做廚房用,一邊做臥房用。其結構奇巧,佈局渾然,而且有著大量精湛、古樸的木雕和磚雕,牆面是一色的青磚,兩側都有高大的馬頭牆,窗臺上方都設有滴水簷,滴水簷上方或簷口下用白灰粉飾,並繪有“日月圖”、“四馬圖”、“蘭竹圖”、“鬆柳圖”等等,門額上方則雕著飛舞的鳳凰,暗隅“麟趾呈祥”和“鳳凰來儀”之意,或浮雕鯉魚跳龍門等。大門兩側的花枋還雕有各種吉祥圖案,這些建築的裝飾藝術構件,無論是雕樑畫棟,還是門墩柱礎,抑或木刻、雀替、吻獸,還是花格門窗,無一不精雕細琢,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家廟的後面,便是全村最為寬敞綿長的主幹道——中心街。它東西貫穿,南北各連接四條巷道。中心街南北的八條縱線巷道連同東西延展的八條橫線巷道,成為所有民居房屋的構築的經緯軸線。

每兩條軸線之間,排列有序,建成格式無異、造型相同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間有四——五棟民居,各自成一體。而每棟民居之間又有相對狹窄一些的小巷道。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每棟民居的大門和後窗分別臨之於前、後兩條小巷道上。因此,這些看似單獨成立的一幢幢房屋,便是一家一戶的棲身之所,其進深6米,均為三開間,中為堂屋,兩側闢為廂房與臥室。

由於一幢為一戶,且幢幢緊挨相鄰,因而它們與其他地方的民居在結構佈局上最大的不同是進深小(僅為一進),開間大,內不開設天井,前後小巷道則代替了它的前後天井,使室內採光仍然充足,豁然明亮而無閉塞昏暗之感。這種縱橫分佈,以青石鋪就的大小巷道相結,房屋分區排列的平面區劃和空間組合,是極為獨特的,為湘南古民居群院落所罕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更令人驚訝不已的是,數十棟幾百間房舍及其相應的巷道、通道、排水溝,居然卻能做到精工細作,一絲不苟。每棟房屋的造型,古雅美觀,單簷或三級翼角飛翹,直指藍天,使本來凝固的建築物,有了展翅欲飛的動感,每一跺山牆,均砌得整潔有律,嚴絲無縫,乃至每一個柱礎、門礅以及木雕花格,彩繪牽枋,無一不細緻入微,精益求精。

為體現工匠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在有的主屋建築的大門兩側的山牆上,還嵌有款識磚雕,刻上該屋的構築年代和砌工、鋸工、木匠、石匠師傅的姓名。以傳諸後人。這也是談文溪古民居群在建築個性特徵上的一大亮點。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現保存完好的清式門樓、家廟、驛站、繡樓、府院等建築個體上,集中突顯了古代建築的精美絕倫的裝飾藝術和獨樹一幟的民俗文化及其包含其中的地方特徵。

這裡的宅居風格都一致,大門凹進,門有一長條青石為門檻,門的左右都有一矩形石墩,供平時休息之用,進門為大廳,左右為廂房,均用木板隔開,一邊做廚房用,一邊做臥房用。其結構奇巧,佈局渾然,而且有著大量精湛、古樸的木雕和磚雕,牆面是一色的青磚,兩側都有高大的馬頭牆,窗臺上方都設有滴水簷,滴水簷上方或簷口下用白灰粉飾,並繪有“日月圖”、“四馬圖”、“蘭竹圖”、“鬆柳圖”等等,門額上方則雕著飛舞的鳳凰,暗隅“麟趾呈祥”和“鳳凰來儀”之意,或浮雕鯉魚跳龍門等。大門兩側的花枋還雕有各種吉祥圖案,這些建築的裝飾藝術構件,無論是雕樑畫棟,還是門墩柱礎,抑或木刻、雀替、吻獸,還是花格門窗,無一不精雕細琢,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比如家廟戲臺、門樓和花格楣窗等木雕刻,彙集了陰刻、陽刻、深淺浮雕、鏤空雕幾乎所有的雕刻技法,其線條凝練、流暢、圓潤。其展現的形象飾物內容豐富多彩,有龍鳳花鳥蟲魚;有飛禽走獸、山林野趣;還有吉祥文字、八卦門神,等等。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而其石雕構件,雕法精巧、技藝超凡。這些裝飾藝術作品,寓意深刻,文化底蘊內涵厚重。

最典型的建築代表是文溪家廟,文溪家廟位於村東南,清道光十八年族人相炳主持重新建造,宗祠共有三進,四面柴燒青磚築高牆。整體結構為三開間二進懸出式建築,構成前臺、中天井、東西廂房、後大殿的建築樣式。

走近文溪家廟,可以看到左右前大門由四塊大條石構成,左右門均以隸書平底陰刻門聯:“人瑞望孚新月旦,儒門德踵舊風流”“文岸朝宗排一字,筆峰插漢兆三公”,橫批均為石雕浮刻圖,內容待考。進入家廟內,前面是戲臺,其戲臺空間開放,可以通過多個方向觀看臺上的表演。戲臺前上橫樑雕刻八仙圖,被雙龍戲珠分為兩邊,左右屋簷有精美雕鳳,飛簷翹角,斗拱、脊飾較為精繁,體現了造型上的裝飾性。

與戲臺緊接的是全為方石鋪就而成的天井,與四周用石溝隔開,雨水通過暗溝外排。最後為大殿,大殿又分前廳與後殿,前廳寬大做會客、議事、公共事務之用,後殿為神殿,是神明所在之地,解放前供奉有天地祖先神位及各類菩薩眾神,是整個宗族祭祀之處。家廟設於村落重要位置,主要用以供奉、祭祀祖先,是家族的象徵、家族活動中心。

文溪家廟是一座典型的湘南祠堂建築,木雕、磚雕、石雕古樸典雅,美不勝收,祠堂整體的營造之精、裝飾之美,又可稱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筍矗雲根

但就在這個古村有一些在當時“有傷教化”、與“道德人倫”極為相悖的特殊景觀——“筍矗雲根”。矗立在古村後一片寬闊、毫不遮攔的田間 。周圍並沒有天然石碓,談不上天然形成,完全是人為特意設立。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家廟的後面,便是全村最為寬敞綿長的主幹道——中心街。它東西貫穿,南北各連接四條巷道。中心街南北的八條縱線巷道連同東西延展的八條橫線巷道,成為所有民居房屋的構築的經緯軸線。

每兩條軸線之間,排列有序,建成格式無異、造型相同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間有四——五棟民居,各自成一體。而每棟民居之間又有相對狹窄一些的小巷道。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每棟民居的大門和後窗分別臨之於前、後兩條小巷道上。因此,這些看似單獨成立的一幢幢房屋,便是一家一戶的棲身之所,其進深6米,均為三開間,中為堂屋,兩側闢為廂房與臥室。

由於一幢為一戶,且幢幢緊挨相鄰,因而它們與其他地方的民居在結構佈局上最大的不同是進深小(僅為一進),開間大,內不開設天井,前後小巷道則代替了它的前後天井,使室內採光仍然充足,豁然明亮而無閉塞昏暗之感。這種縱橫分佈,以青石鋪就的大小巷道相結,房屋分區排列的平面區劃和空間組合,是極為獨特的,為湘南古民居群院落所罕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更令人驚訝不已的是,數十棟幾百間房舍及其相應的巷道、通道、排水溝,居然卻能做到精工細作,一絲不苟。每棟房屋的造型,古雅美觀,單簷或三級翼角飛翹,直指藍天,使本來凝固的建築物,有了展翅欲飛的動感,每一跺山牆,均砌得整潔有律,嚴絲無縫,乃至每一個柱礎、門礅以及木雕花格,彩繪牽枋,無一不細緻入微,精益求精。

為體現工匠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在有的主屋建築的大門兩側的山牆上,還嵌有款識磚雕,刻上該屋的構築年代和砌工、鋸工、木匠、石匠師傅的姓名。以傳諸後人。這也是談文溪古民居群在建築個性特徵上的一大亮點。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現保存完好的清式門樓、家廟、驛站、繡樓、府院等建築個體上,集中突顯了古代建築的精美絕倫的裝飾藝術和獨樹一幟的民俗文化及其包含其中的地方特徵。

這裡的宅居風格都一致,大門凹進,門有一長條青石為門檻,門的左右都有一矩形石墩,供平時休息之用,進門為大廳,左右為廂房,均用木板隔開,一邊做廚房用,一邊做臥房用。其結構奇巧,佈局渾然,而且有著大量精湛、古樸的木雕和磚雕,牆面是一色的青磚,兩側都有高大的馬頭牆,窗臺上方都設有滴水簷,滴水簷上方或簷口下用白灰粉飾,並繪有“日月圖”、“四馬圖”、“蘭竹圖”、“鬆柳圖”等等,門額上方則雕著飛舞的鳳凰,暗隅“麟趾呈祥”和“鳳凰來儀”之意,或浮雕鯉魚跳龍門等。大門兩側的花枋還雕有各種吉祥圖案,這些建築的裝飾藝術構件,無論是雕樑畫棟,還是門墩柱礎,抑或木刻、雀替、吻獸,還是花格門窗,無一不精雕細琢,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比如家廟戲臺、門樓和花格楣窗等木雕刻,彙集了陰刻、陽刻、深淺浮雕、鏤空雕幾乎所有的雕刻技法,其線條凝練、流暢、圓潤。其展現的形象飾物內容豐富多彩,有龍鳳花鳥蟲魚;有飛禽走獸、山林野趣;還有吉祥文字、八卦門神,等等。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而其石雕構件,雕法精巧、技藝超凡。這些裝飾藝術作品,寓意深刻,文化底蘊內涵厚重。

最典型的建築代表是文溪家廟,文溪家廟位於村東南,清道光十八年族人相炳主持重新建造,宗祠共有三進,四面柴燒青磚築高牆。整體結構為三開間二進懸出式建築,構成前臺、中天井、東西廂房、後大殿的建築樣式。

走近文溪家廟,可以看到左右前大門由四塊大條石構成,左右門均以隸書平底陰刻門聯:“人瑞望孚新月旦,儒門德踵舊風流”“文岸朝宗排一字,筆峰插漢兆三公”,橫批均為石雕浮刻圖,內容待考。進入家廟內,前面是戲臺,其戲臺空間開放,可以通過多個方向觀看臺上的表演。戲臺前上橫樑雕刻八仙圖,被雙龍戲珠分為兩邊,左右屋簷有精美雕鳳,飛簷翹角,斗拱、脊飾較為精繁,體現了造型上的裝飾性。

與戲臺緊接的是全為方石鋪就而成的天井,與四周用石溝隔開,雨水通過暗溝外排。最後為大殿,大殿又分前廳與後殿,前廳寬大做會客、議事、公共事務之用,後殿為神殿,是神明所在之地,解放前供奉有天地祖先神位及各類菩薩眾神,是整個宗族祭祀之處。家廟設於村落重要位置,主要用以供奉、祭祀祖先,是家族的象徵、家族活動中心。

文溪家廟是一座典型的湘南祠堂建築,木雕、磚雕、石雕古樸典雅,美不勝收,祠堂整體的營造之精、裝飾之美,又可稱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筍矗雲根

但就在這個古村有一些在當時“有傷教化”、與“道德人倫”極為相悖的特殊景觀——“筍矗雲根”。矗立在古村後一片寬闊、毫不遮攔的田間 。周圍並沒有天然石碓,談不上天然形成,完全是人為特意設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據《文溪家譜》載:“宅後石筍若指,高一丈二尺”“餘宅後有天然石筍,元文宗至順壬申三年,因術士誑為不利而壞之,致地士不寧,祖天麒、天麟兄弟六人於元統元年復砌之,石上有刻文可考”。 家譜可證,石筍原來是天然奇石,其形若指,中間有竹形節,又酷似男性生殖器,高有一丈二尺,這是一處十分有趣的自然景觀,村裡人稱之“生命之根”。

離“生命之根”約20米的田間,還有一處酷似女性生殖器的帶洞巖堆,稱之為“生命之門”,兩處奇觀遙呼相應。據傳,在元宗年間,本村女性不順,男子一般要取三、四個妻子才能白頭到老,導致很多女性不敢嫁到該村,於是有人請來風水先生來看到底是什麼原因所致,風水先生仔細察看後,告訴村人說:“石筍陽氣盛,需陰氣補”。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家廟的後面,便是全村最為寬敞綿長的主幹道——中心街。它東西貫穿,南北各連接四條巷道。中心街南北的八條縱線巷道連同東西延展的八條橫線巷道,成為所有民居房屋的構築的經緯軸線。

每兩條軸線之間,排列有序,建成格式無異、造型相同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間有四——五棟民居,各自成一體。而每棟民居之間又有相對狹窄一些的小巷道。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每棟民居的大門和後窗分別臨之於前、後兩條小巷道上。因此,這些看似單獨成立的一幢幢房屋,便是一家一戶的棲身之所,其進深6米,均為三開間,中為堂屋,兩側闢為廂房與臥室。

由於一幢為一戶,且幢幢緊挨相鄰,因而它們與其他地方的民居在結構佈局上最大的不同是進深小(僅為一進),開間大,內不開設天井,前後小巷道則代替了它的前後天井,使室內採光仍然充足,豁然明亮而無閉塞昏暗之感。這種縱橫分佈,以青石鋪就的大小巷道相結,房屋分區排列的平面區劃和空間組合,是極為獨特的,為湘南古民居群院落所罕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更令人驚訝不已的是,數十棟幾百間房舍及其相應的巷道、通道、排水溝,居然卻能做到精工細作,一絲不苟。每棟房屋的造型,古雅美觀,單簷或三級翼角飛翹,直指藍天,使本來凝固的建築物,有了展翅欲飛的動感,每一跺山牆,均砌得整潔有律,嚴絲無縫,乃至每一個柱礎、門礅以及木雕花格,彩繪牽枋,無一不細緻入微,精益求精。

為體現工匠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在有的主屋建築的大門兩側的山牆上,還嵌有款識磚雕,刻上該屋的構築年代和砌工、鋸工、木匠、石匠師傅的姓名。以傳諸後人。這也是談文溪古民居群在建築個性特徵上的一大亮點。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現保存完好的清式門樓、家廟、驛站、繡樓、府院等建築個體上,集中突顯了古代建築的精美絕倫的裝飾藝術和獨樹一幟的民俗文化及其包含其中的地方特徵。

這裡的宅居風格都一致,大門凹進,門有一長條青石為門檻,門的左右都有一矩形石墩,供平時休息之用,進門為大廳,左右為廂房,均用木板隔開,一邊做廚房用,一邊做臥房用。其結構奇巧,佈局渾然,而且有著大量精湛、古樸的木雕和磚雕,牆面是一色的青磚,兩側都有高大的馬頭牆,窗臺上方都設有滴水簷,滴水簷上方或簷口下用白灰粉飾,並繪有“日月圖”、“四馬圖”、“蘭竹圖”、“鬆柳圖”等等,門額上方則雕著飛舞的鳳凰,暗隅“麟趾呈祥”和“鳳凰來儀”之意,或浮雕鯉魚跳龍門等。大門兩側的花枋還雕有各種吉祥圖案,這些建築的裝飾藝術構件,無論是雕樑畫棟,還是門墩柱礎,抑或木刻、雀替、吻獸,還是花格門窗,無一不精雕細琢,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比如家廟戲臺、門樓和花格楣窗等木雕刻,彙集了陰刻、陽刻、深淺浮雕、鏤空雕幾乎所有的雕刻技法,其線條凝練、流暢、圓潤。其展現的形象飾物內容豐富多彩,有龍鳳花鳥蟲魚;有飛禽走獸、山林野趣;還有吉祥文字、八卦門神,等等。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而其石雕構件,雕法精巧、技藝超凡。這些裝飾藝術作品,寓意深刻,文化底蘊內涵厚重。

最典型的建築代表是文溪家廟,文溪家廟位於村東南,清道光十八年族人相炳主持重新建造,宗祠共有三進,四面柴燒青磚築高牆。整體結構為三開間二進懸出式建築,構成前臺、中天井、東西廂房、後大殿的建築樣式。

走近文溪家廟,可以看到左右前大門由四塊大條石構成,左右門均以隸書平底陰刻門聯:“人瑞望孚新月旦,儒門德踵舊風流”“文岸朝宗排一字,筆峰插漢兆三公”,橫批均為石雕浮刻圖,內容待考。進入家廟內,前面是戲臺,其戲臺空間開放,可以通過多個方向觀看臺上的表演。戲臺前上橫樑雕刻八仙圖,被雙龍戲珠分為兩邊,左右屋簷有精美雕鳳,飛簷翹角,斗拱、脊飾較為精繁,體現了造型上的裝飾性。

與戲臺緊接的是全為方石鋪就而成的天井,與四周用石溝隔開,雨水通過暗溝外排。最後為大殿,大殿又分前廳與後殿,前廳寬大做會客、議事、公共事務之用,後殿為神殿,是神明所在之地,解放前供奉有天地祖先神位及各類菩薩眾神,是整個宗族祭祀之處。家廟設於村落重要位置,主要用以供奉、祭祀祖先,是家族的象徵、家族活動中心。

文溪家廟是一座典型的湘南祠堂建築,木雕、磚雕、石雕古樸典雅,美不勝收,祠堂整體的營造之精、裝飾之美,又可稱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筍矗雲根

但就在這個古村有一些在當時“有傷教化”、與“道德人倫”極為相悖的特殊景觀——“筍矗雲根”。矗立在古村後一片寬闊、毫不遮攔的田間 。周圍並沒有天然石碓,談不上天然形成,完全是人為特意設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據《文溪家譜》載:“宅後石筍若指,高一丈二尺”“餘宅後有天然石筍,元文宗至順壬申三年,因術士誑為不利而壞之,致地士不寧,祖天麒、天麟兄弟六人於元統元年復砌之,石上有刻文可考”。 家譜可證,石筍原來是天然奇石,其形若指,中間有竹形節,又酷似男性生殖器,高有一丈二尺,這是一處十分有趣的自然景觀,村裡人稱之“生命之根”。

離“生命之根”約20米的田間,還有一處酷似女性生殖器的帶洞巖堆,稱之為“生命之門”,兩處奇觀遙呼相應。據傳,在元宗年間,本村女性不順,男子一般要取三、四個妻子才能白頭到老,導致很多女性不敢嫁到該村,於是有人請來風水先生來看到底是什麼原因所致,風水先生仔細察看後,告訴村人說:“石筍陽氣盛,需陰氣補”。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因此,在元文宗至順壬申三年,將天然石筍毀壞,毀壞後,陰陽失去平衡,而導致陰氣太盛,該村男性不是過早夭折,就是體弱多病。為了找回陰陽平衡,族人又於元統癸酉元年復砌之。於是一根由十塊青石疊成的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石筍,矗立在天然石筍的根部,完好無損的保存至今,從此該村人丁興旺。

這個傳說是否真實?在當時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盛行的年代,在如此閉塞的新田,怎麼會有如此“離經叛道”、“天理不容”的物件產生?即使當時的風水先生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個“傳說”解釋,是否是當時建造者頂不住根深蒂固的理學思想的壓力而編出來的存在理由?

(三)探祕尋源

從史載當時是元文宗時代(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正好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當時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慾主義,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衝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那麼怎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怎麼會傳到這裡的呢?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家廟的後面,便是全村最為寬敞綿長的主幹道——中心街。它東西貫穿,南北各連接四條巷道。中心街南北的八條縱線巷道連同東西延展的八條橫線巷道,成為所有民居房屋的構築的經緯軸線。

每兩條軸線之間,排列有序,建成格式無異、造型相同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間有四——五棟民居,各自成一體。而每棟民居之間又有相對狹窄一些的小巷道。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每棟民居的大門和後窗分別臨之於前、後兩條小巷道上。因此,這些看似單獨成立的一幢幢房屋,便是一家一戶的棲身之所,其進深6米,均為三開間,中為堂屋,兩側闢為廂房與臥室。

由於一幢為一戶,且幢幢緊挨相鄰,因而它們與其他地方的民居在結構佈局上最大的不同是進深小(僅為一進),開間大,內不開設天井,前後小巷道則代替了它的前後天井,使室內採光仍然充足,豁然明亮而無閉塞昏暗之感。這種縱橫分佈,以青石鋪就的大小巷道相結,房屋分區排列的平面區劃和空間組合,是極為獨特的,為湘南古民居群院落所罕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更令人驚訝不已的是,數十棟幾百間房舍及其相應的巷道、通道、排水溝,居然卻能做到精工細作,一絲不苟。每棟房屋的造型,古雅美觀,單簷或三級翼角飛翹,直指藍天,使本來凝固的建築物,有了展翅欲飛的動感,每一跺山牆,均砌得整潔有律,嚴絲無縫,乃至每一個柱礎、門礅以及木雕花格,彩繪牽枋,無一不細緻入微,精益求精。

為體現工匠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在有的主屋建築的大門兩側的山牆上,還嵌有款識磚雕,刻上該屋的構築年代和砌工、鋸工、木匠、石匠師傅的姓名。以傳諸後人。這也是談文溪古民居群在建築個性特徵上的一大亮點。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現保存完好的清式門樓、家廟、驛站、繡樓、府院等建築個體上,集中突顯了古代建築的精美絕倫的裝飾藝術和獨樹一幟的民俗文化及其包含其中的地方特徵。

這裡的宅居風格都一致,大門凹進,門有一長條青石為門檻,門的左右都有一矩形石墩,供平時休息之用,進門為大廳,左右為廂房,均用木板隔開,一邊做廚房用,一邊做臥房用。其結構奇巧,佈局渾然,而且有著大量精湛、古樸的木雕和磚雕,牆面是一色的青磚,兩側都有高大的馬頭牆,窗臺上方都設有滴水簷,滴水簷上方或簷口下用白灰粉飾,並繪有“日月圖”、“四馬圖”、“蘭竹圖”、“鬆柳圖”等等,門額上方則雕著飛舞的鳳凰,暗隅“麟趾呈祥”和“鳳凰來儀”之意,或浮雕鯉魚跳龍門等。大門兩側的花枋還雕有各種吉祥圖案,這些建築的裝飾藝術構件,無論是雕樑畫棟,還是門墩柱礎,抑或木刻、雀替、吻獸,還是花格門窗,無一不精雕細琢,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比如家廟戲臺、門樓和花格楣窗等木雕刻,彙集了陰刻、陽刻、深淺浮雕、鏤空雕幾乎所有的雕刻技法,其線條凝練、流暢、圓潤。其展現的形象飾物內容豐富多彩,有龍鳳花鳥蟲魚;有飛禽走獸、山林野趣;還有吉祥文字、八卦門神,等等。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而其石雕構件,雕法精巧、技藝超凡。這些裝飾藝術作品,寓意深刻,文化底蘊內涵厚重。

最典型的建築代表是文溪家廟,文溪家廟位於村東南,清道光十八年族人相炳主持重新建造,宗祠共有三進,四面柴燒青磚築高牆。整體結構為三開間二進懸出式建築,構成前臺、中天井、東西廂房、後大殿的建築樣式。

走近文溪家廟,可以看到左右前大門由四塊大條石構成,左右門均以隸書平底陰刻門聯:“人瑞望孚新月旦,儒門德踵舊風流”“文岸朝宗排一字,筆峰插漢兆三公”,橫批均為石雕浮刻圖,內容待考。進入家廟內,前面是戲臺,其戲臺空間開放,可以通過多個方向觀看臺上的表演。戲臺前上橫樑雕刻八仙圖,被雙龍戲珠分為兩邊,左右屋簷有精美雕鳳,飛簷翹角,斗拱、脊飾較為精繁,體現了造型上的裝飾性。

與戲臺緊接的是全為方石鋪就而成的天井,與四周用石溝隔開,雨水通過暗溝外排。最後為大殿,大殿又分前廳與後殿,前廳寬大做會客、議事、公共事務之用,後殿為神殿,是神明所在之地,解放前供奉有天地祖先神位及各類菩薩眾神,是整個宗族祭祀之處。家廟設於村落重要位置,主要用以供奉、祭祀祖先,是家族的象徵、家族活動中心。

文溪家廟是一座典型的湘南祠堂建築,木雕、磚雕、石雕古樸典雅,美不勝收,祠堂整體的營造之精、裝飾之美,又可稱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筍矗雲根

但就在這個古村有一些在當時“有傷教化”、與“道德人倫”極為相悖的特殊景觀——“筍矗雲根”。矗立在古村後一片寬闊、毫不遮攔的田間 。周圍並沒有天然石碓,談不上天然形成,完全是人為特意設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據《文溪家譜》載:“宅後石筍若指,高一丈二尺”“餘宅後有天然石筍,元文宗至順壬申三年,因術士誑為不利而壞之,致地士不寧,祖天麒、天麟兄弟六人於元統元年復砌之,石上有刻文可考”。 家譜可證,石筍原來是天然奇石,其形若指,中間有竹形節,又酷似男性生殖器,高有一丈二尺,這是一處十分有趣的自然景觀,村裡人稱之“生命之根”。

離“生命之根”約20米的田間,還有一處酷似女性生殖器的帶洞巖堆,稱之為“生命之門”,兩處奇觀遙呼相應。據傳,在元宗年間,本村女性不順,男子一般要取三、四個妻子才能白頭到老,導致很多女性不敢嫁到該村,於是有人請來風水先生來看到底是什麼原因所致,風水先生仔細察看後,告訴村人說:“石筍陽氣盛,需陰氣補”。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因此,在元文宗至順壬申三年,將天然石筍毀壞,毀壞後,陰陽失去平衡,而導致陰氣太盛,該村男性不是過早夭折,就是體弱多病。為了找回陰陽平衡,族人又於元統癸酉元年復砌之。於是一根由十塊青石疊成的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石筍,矗立在天然石筍的根部,完好無損的保存至今,從此該村人丁興旺。

這個傳說是否真實?在當時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盛行的年代,在如此閉塞的新田,怎麼會有如此“離經叛道”、“天理不容”的物件產生?即使當時的風水先生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個“傳說”解釋,是否是當時建造者頂不住根深蒂固的理學思想的壓力而編出來的存在理由?

(三)探祕尋源

從史載當時是元文宗時代(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正好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當時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慾主義,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衝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那麼怎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怎麼會傳到這裡的呢?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從初步考證來看,談文溪古村落在元代甚至更早就有人居住了,在家譜上、門樓影壁上鑲嵌的碑刻上說始祖是富公於明初從深圳坊遷茲於此,原來這裡蘊藏著一個封建社會裡羞為人知的“入贅文化”。地處廣州深圳沿海,當時正值鄭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文藝復興思想已經開始傳到中國,始祖富公也便捷地接受到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強調人性自由,他建造這個男性生殖器,以示對封建理學滅人慾思想的反抗和鬥爭。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陳瑜

湖南永州新田縣三井鄉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談文溪古村落,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東,村後是後龍山,村西為白砠嶺,村東北是青龍山,依山勢而建,如睡搖籃之嬰兒;村前有廣闊的田洞,一條小河從田洞中彎曲繞過,融山水、村舍、田野於一體,景觀宛自天成,源出後龍山洞的一股清泉,經老輩們掘渠疏引,舒緩而來,環流村前村後而形成的“二溪環抱”的水勢格局,溪流環村而繞,如玉帶飄飛。

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石山、土丘交錯,石奇怪狀,青翠滴綠;村前有七仙拱貴,遠觀如畫,晨起煙霧繚繞,如觀仙境。村外兩溪縈繞東流,舊聚落被二溪環抱,迴環若帶的二溪清澈歡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勞作之人,勤耕於上,聞雞鳴鳥唱,看牛耕人作,和諧異常。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一)古村麗影

走進古村內面,建築組合豐富多變,以磚瓦、石、木材為主要材料;建築裝飾以磚、木、石雕為主,雕刻精緻細膩,廳堂內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對聯、陳設等,進門閭,豎一影壁,壁之左右為第一道廊道,通向各民居小區巷道。右廊道首要位置上,坐落著一座翼角飛簷、氣勢磅礴的廟宇建築,此乃聞名十里八鄉的鄭氏宗祠,古村民卻給它取了一個殊異而絕無僅有的名字“文溪家廟”。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家廟的後面,便是全村最為寬敞綿長的主幹道——中心街。它東西貫穿,南北各連接四條巷道。中心街南北的八條縱線巷道連同東西延展的八條橫線巷道,成為所有民居房屋的構築的經緯軸線。

每兩條軸線之間,排列有序,建成格式無異、造型相同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間有四——五棟民居,各自成一體。而每棟民居之間又有相對狹窄一些的小巷道。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每棟民居的大門和後窗分別臨之於前、後兩條小巷道上。因此,這些看似單獨成立的一幢幢房屋,便是一家一戶的棲身之所,其進深6米,均為三開間,中為堂屋,兩側闢為廂房與臥室。

由於一幢為一戶,且幢幢緊挨相鄰,因而它們與其他地方的民居在結構佈局上最大的不同是進深小(僅為一進),開間大,內不開設天井,前後小巷道則代替了它的前後天井,使室內採光仍然充足,豁然明亮而無閉塞昏暗之感。這種縱橫分佈,以青石鋪就的大小巷道相結,房屋分區排列的平面區劃和空間組合,是極為獨特的,為湘南古民居群院落所罕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更令人驚訝不已的是,數十棟幾百間房舍及其相應的巷道、通道、排水溝,居然卻能做到精工細作,一絲不苟。每棟房屋的造型,古雅美觀,單簷或三級翼角飛翹,直指藍天,使本來凝固的建築物,有了展翅欲飛的動感,每一跺山牆,均砌得整潔有律,嚴絲無縫,乃至每一個柱礎、門礅以及木雕花格,彩繪牽枋,無一不細緻入微,精益求精。

為體現工匠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在有的主屋建築的大門兩側的山牆上,還嵌有款識磚雕,刻上該屋的構築年代和砌工、鋸工、木匠、石匠師傅的姓名。以傳諸後人。這也是談文溪古民居群在建築個性特徵上的一大亮點。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現保存完好的清式門樓、家廟、驛站、繡樓、府院等建築個體上,集中突顯了古代建築的精美絕倫的裝飾藝術和獨樹一幟的民俗文化及其包含其中的地方特徵。

這裡的宅居風格都一致,大門凹進,門有一長條青石為門檻,門的左右都有一矩形石墩,供平時休息之用,進門為大廳,左右為廂房,均用木板隔開,一邊做廚房用,一邊做臥房用。其結構奇巧,佈局渾然,而且有著大量精湛、古樸的木雕和磚雕,牆面是一色的青磚,兩側都有高大的馬頭牆,窗臺上方都設有滴水簷,滴水簷上方或簷口下用白灰粉飾,並繪有“日月圖”、“四馬圖”、“蘭竹圖”、“鬆柳圖”等等,門額上方則雕著飛舞的鳳凰,暗隅“麟趾呈祥”和“鳳凰來儀”之意,或浮雕鯉魚跳龍門等。大門兩側的花枋還雕有各種吉祥圖案,這些建築的裝飾藝術構件,無論是雕樑畫棟,還是門墩柱礎,抑或木刻、雀替、吻獸,還是花格門窗,無一不精雕細琢,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比如家廟戲臺、門樓和花格楣窗等木雕刻,彙集了陰刻、陽刻、深淺浮雕、鏤空雕幾乎所有的雕刻技法,其線條凝練、流暢、圓潤。其展現的形象飾物內容豐富多彩,有龍鳳花鳥蟲魚;有飛禽走獸、山林野趣;還有吉祥文字、八卦門神,等等。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而其石雕構件,雕法精巧、技藝超凡。這些裝飾藝術作品,寓意深刻,文化底蘊內涵厚重。

最典型的建築代表是文溪家廟,文溪家廟位於村東南,清道光十八年族人相炳主持重新建造,宗祠共有三進,四面柴燒青磚築高牆。整體結構為三開間二進懸出式建築,構成前臺、中天井、東西廂房、後大殿的建築樣式。

走近文溪家廟,可以看到左右前大門由四塊大條石構成,左右門均以隸書平底陰刻門聯:“人瑞望孚新月旦,儒門德踵舊風流”“文岸朝宗排一字,筆峰插漢兆三公”,橫批均為石雕浮刻圖,內容待考。進入家廟內,前面是戲臺,其戲臺空間開放,可以通過多個方向觀看臺上的表演。戲臺前上橫樑雕刻八仙圖,被雙龍戲珠分為兩邊,左右屋簷有精美雕鳳,飛簷翹角,斗拱、脊飾較為精繁,體現了造型上的裝飾性。

與戲臺緊接的是全為方石鋪就而成的天井,與四周用石溝隔開,雨水通過暗溝外排。最後為大殿,大殿又分前廳與後殿,前廳寬大做會客、議事、公共事務之用,後殿為神殿,是神明所在之地,解放前供奉有天地祖先神位及各類菩薩眾神,是整個宗族祭祀之處。家廟設於村落重要位置,主要用以供奉、祭祀祖先,是家族的象徵、家族活動中心。

文溪家廟是一座典型的湘南祠堂建築,木雕、磚雕、石雕古樸典雅,美不勝收,祠堂整體的營造之精、裝飾之美,又可稱是令人歎為觀止。

(二)筍矗雲根

但就在這個古村有一些在當時“有傷教化”、與“道德人倫”極為相悖的特殊景觀——“筍矗雲根”。矗立在古村後一片寬闊、毫不遮攔的田間 。周圍並沒有天然石碓,談不上天然形成,完全是人為特意設立。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據《文溪家譜》載:“宅後石筍若指,高一丈二尺”“餘宅後有天然石筍,元文宗至順壬申三年,因術士誑為不利而壞之,致地士不寧,祖天麒、天麟兄弟六人於元統元年復砌之,石上有刻文可考”。 家譜可證,石筍原來是天然奇石,其形若指,中間有竹形節,又酷似男性生殖器,高有一丈二尺,這是一處十分有趣的自然景觀,村裡人稱之“生命之根”。

離“生命之根”約20米的田間,還有一處酷似女性生殖器的帶洞巖堆,稱之為“生命之門”,兩處奇觀遙呼相應。據傳,在元宗年間,本村女性不順,男子一般要取三、四個妻子才能白頭到老,導致很多女性不敢嫁到該村,於是有人請來風水先生來看到底是什麼原因所致,風水先生仔細察看後,告訴村人說:“石筍陽氣盛,需陰氣補”。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因此,在元文宗至順壬申三年,將天然石筍毀壞,毀壞後,陰陽失去平衡,而導致陰氣太盛,該村男性不是過早夭折,就是體弱多病。為了找回陰陽平衡,族人又於元統癸酉元年復砌之。於是一根由十塊青石疊成的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石筍,矗立在天然石筍的根部,完好無損的保存至今,從此該村人丁興旺。

這個傳說是否真實?在當時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盛行的年代,在如此閉塞的新田,怎麼會有如此“離經叛道”、“天理不容”的物件產生?即使當時的風水先生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個“傳說”解釋,是否是當時建造者頂不住根深蒂固的理學思想的壓力而編出來的存在理由?

(三)探祕尋源

從史載當時是元文宗時代(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正好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當時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慾主義,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衝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那麼怎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怎麼會傳到這裡的呢?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從初步考證來看,談文溪古村落在元代甚至更早就有人居住了,在家譜上、門樓影壁上鑲嵌的碑刻上說始祖是富公於明初從深圳坊遷茲於此,原來這裡蘊藏著一個封建社會裡羞為人知的“入贅文化”。地處廣州深圳沿海,當時正值鄭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文藝復興思想已經開始傳到中國,始祖富公也便捷地接受到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強調人性自由,他建造這個男性生殖器,以示對封建理學滅人慾思想的反抗和鬥爭。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新田縣三井鄉談文溪村

但畢竟還是閉關鎖國的封建中國,畢竟是傳統人倫道德盛行的新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讓他無法堅守自己的思想,作為一個家族,他要教化後代子孫,崇尚耕讀,要懂詩書,講道理,以德立本,也規定了族規十五條,展祠墓、尊譜牒、崇祀典、敦孝友、睦宗族、維王化、慎立嗣、肅閨門、隆師友、重斯文、訓子弟、供賦役、息爭論、戒好鬥、戒賭博。富公不泯自己的思想,才編出風水先生設立男性生殖器的故事來,讓“生命之根”永久保存。

一場人性與理學的鬥爭,長留於歷史,讓後人去猜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