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香囊、系綵線、畫額……這些傳統端午習俗你瞭解嗎?

端午節 菖蒲 雄黃酒 艾草 深圳新聞網 2017-05-30

端午節又來了,

不知道大家各自家鄉,

都有哪些端午節習俗?

佩香囊、系綵線、畫額……這些傳統端午習俗你瞭解嗎?

這些年的端午,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

花樣越來越少了。

小編今天就給大家整理分享一下,

那些流傳千年的端午習俗!

看看你瞭解多少?

1

佩香囊

佩香囊、系綵線、畫額……這些傳統端午習俗你瞭解嗎?

香囊,有些地方也叫“荷包”、“香物”,古稱“容臭(音秀)”。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2

栓五色絲線

佩香囊、系綵線、畫額……這些傳統端午習俗你瞭解嗎?

五色絲線,有些地方也叫“五彩線”,古稱“五彩長命縷”。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3

畫額

佩香囊、系綵線、畫額……這些傳統端午習俗你瞭解嗎?

畫額,傳統節日習俗,在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模擬老虎的樣子。這樣一來可借雄黃以驅毒,二來可借猛虎以鎮邪。

4

飲雄黃酒

佩香囊、系綵線、畫額……這些傳統端午習俗你瞭解嗎?

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人,一定都還記得雄黃酒讓白娘子變身的橋段。雄黃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雄黃酒需在太陽下晒,有的從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酒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

5

掛艾草與菖蒲

佩香囊、系綵線、畫額……這些傳統端午習俗你瞭解嗎?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6

沐蘭湯

佩香囊、系綵線、畫額……這些傳統端午習俗你瞭解嗎?

沐蘭湯,是中國節日端午節的一種衛生習俗。首先一身著漢服的女性端著一盆艾葉水,人們排好隊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裡的水,在參加活動的人雙手、額頭、脖頸輕輕拂拭一下,以示驅除晦氣。

小編提醒

古人認為,重午不祥,再加上夏季氣溫升高,蛇蟲繁衍,於是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是祛邪避災之日。傳統習俗裡,大量用到了雄黃,雄黃的化學成分是硫化砷,是無機砷的一種,有很強的毒性。因此,外敷只宜少用,內服更是要慎之又慎,千萬不要造成砷中毒。

不知道親們的家鄉,

還保留著哪些端午習俗?

不妨和特報君分享一下吧!

佩香囊、系綵線、畫額……這些傳統端午習俗你瞭解嗎?

來源 | 綜合網絡來源:深圳特區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