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屏的端午安康太煞風景!你也被安康了嗎?

滿屏的端午安康太煞風景!你也被安康了嗎?

近來看到滿屏的端午安康太讓人反感,不管誰,發來的祝福語全加上這麼一句,可這明明是一句謠言,為什麼那麼多的知識分子們都深信不疑?這是本著寧肯信其有的態度麼?可這事考證起來並不難啊,為什麼那麼多人仍一點質疑沒有?網絡發達的今天,隨便點開問一句,你就能發現真理,可這些人為什麼就不問呢?

在這裡再重複一下大家的說法吧,大部分民俗學者認為,是先有端午節日之後,才將屈原等歷史人物附著在節日上賦予祭祀或其它意義,這些意義也只是端午節其中的一部分,端午節設立初衷就是一個歡樂的節日。 "安康"一詞,在生活慣用上一般用於祝福的對象是老年人。"端午節安康",文獻上無記載,於近年才開始流傳。自古至今,端午節至少傳承了兩千多年,而在這兩千多年時間段裡文獻上卻無"端午安康"的相關記載,說明古人不認同這個節日祝語。很多古人詩文都講到歡喜快樂過端午,祝"端午節快樂"才是傳統。

事實上,端午節的起源與任何人的投江都沒有關係,端午節是可以慶祝、可以快樂的節日,而真正起源於祭祀的節日同樣也可以慶祝快樂的。 中國傳統的民俗大節有很多都與祭祀有關,例如春節、中秋節、冬至節等等喜慶節日。端午節因賦予有祭祀成分而不能互道"快樂",是對中國文化缺乏認知的說法,它還窄化了端午節的形式和內容。流傳的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只能互送"安康",只是噱頭罷了,並無依據。古代端午節時熱鬧的龍舟表演,歡樂的美食宴會,都是慶賀佳節的體現。

北大教授張頤武曾在微博上闢謠端午不能說快樂的說法,引用的例子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張頤武寫道:"有媒體炒作,有位不知其來歷出處的非遺專家楊廣宇,說不能說端午快樂,只能安康,結果成了網絡裡流行的帖子"。這位所謂非遺專家之說並無依據。許多古人的詩詞都描繪了端午節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現已經證實,所謂的"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子虛烏有,查無此人。

由此,大家千萬不要以訛傳訛,不加考證就跟著隨大流,這樣不僅把自己搞成了笑話,順帶著也把別人帶了溝裡。

滿屏的端午安康太煞風景!你也被安康了嗎?

另外,端午節賦予紀念屈原的人文內涵大約在南北朝後,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樑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 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與屈原毫無關係 。但千百年來,屈原已廣泛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其實,"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說文解字》載:"端,物初生之題也",即說端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先秦時端午節為午月午日陽中至陽之日,漢代時朝廷為了便於過節將端午節改為"五月初五" 。不管怎樣,端午節一直都是中國民間一個流傳已久的隆重節日。古代文獻記載慶祝端午節的非常多,許多古人在詩詞中描繪了端午節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過端午節,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但萬變不離其宗,過分的曲解與歪傳都是網絡謠言、子虛烏有的,所以,今後的我們無論面對什麼事,看到什麼變化,大家都要擦亮眼睛,多問兩句為什麼?而不要人云亦云,丟了自己的主見,抬高了傳謠者的智商。

簡單說一下我們這裡的端午節吧,相比南方的熱鬧,北方的節日氣氛相對沒那以濃,相比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的重要性明顯要弱一些,這裡沒有賽龍舟,也沒有劃喜船、遊旱龍,延至現代,很多地方連粽子都懶的包,或者說沒空包,因為這個時間點,家家戶戶太忙了,割麥子,給蘋果套袋,摘田瓜,一樣一樣的,讓人累的啥也不想幹。所以,有些吃的東西都是清明節前後一起整,像粽子,早早包好了放冰櫃裡,等到了端午拿出來吃就是了。

說到煮粽子,我們這兒都是放大鍋裡一起煮,粽子的個頭也很大,剝開一個,一人吃完就飽了,有些胃口小的只能吃半個,而且煮粽子的時候通常放很多鴨蛋、鵝蛋一起煮,這樣煮出來的蛋特別香,吃著特別有味道。

滿屏的端午安康太煞風景!你也被安康了嗎?

當然,有些習俗還是延續下來了,像給小孩子綁五彩繩辟邪,門口掛艾草防蟲,這兩樣是必備的,除了這兩樣,其他似乎都缺少點儀式感,不知道沒人帶頭還是少了宗祠領頭人的緣故,因此,相比南方端午的喜慶,這裡的端午更突出他的辟邪作用,或許也是因為這點,端午在這裡並不被多大待見。查了下資料才知,原來端午在北方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由於夏季天氣燥熱,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讓古人逐漸形成避五毒、躲端午、薰艾、喝雄黃酒等習俗。 無論是視為盛陽正氣吉日驅邪祛病還是視為惡日避惡避毒,其掛艾菖、薰艾等等習俗均相通。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驅邪"及"祛病防疫"的內涵,如掛艾草與菖蒲、拴五色線、沐蘭湯、點艾條、薰蒼朮、飲蒲酒等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