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為何會被無貨源店圍攻,暴力開店群會害了誰


拼多多為何會被無貨源店圍攻,暴力開店群會害了誰

拼多多,問題多,但這次只說無貨源店那些事兒。

其他電商平臺上的商家,往往在線下有自己的辦公地點、倉庫、客服等具現化的“一畝三分地”。

但在拼多多上,你完全可以“空手套白狼”。

成本低、時間充裕,讓無貨源店成為不少人的“新寵”。

日入200+、月收3000+、共享經濟紅利……白撿錢的爽快和潮流商業模式的光環,刺激著無貨源店層出不窮。

那麼,無貨源店真有那麼神奇嗎?

1、倒手

早已成熟的電商市場,衍生出諸多玩法。除了遵循市場規律的正常交易外,也滋生出刷單、刪評價等諸多“灰色產業”。

紮根於社交之上的拼多多以截然不同的模式,讓很多人找到了“新門路”。

而無貨源店的出現,就是一種利益驅動下,想在電商圈撈金的“附屬品”。

在拼多多崛起背後,龐大的消費降級需求,成為無貨源店膨脹的“沃土”。

家中操控七八個拼多多無貨源店的一個“老表”表示,他的店算是運營比較好的,單店每個月都有兩三千元的收入。

而無貨源店的運營模式,就是不備貨不囤貨不發貨,僅靠倒手就賺取暴利。

用他的話說,在拼多多上開無貨源店的人,都是新時代的“倒爺”。

利用互聯網渠道“妙手生財”,倒手並從中賺取差價利潤,在他們眼中成了一門生意。

2、中介

別怕在拼多多上開無貨源店沒門路,很多專職中介就是幹這一行的。

這些專職中介通過鑽拼多多上的政策漏洞,將打造無貨源店變成一個成熟的灰色產業鏈。為了“招人入夥”,他們不斷在網絡上到處“吆喝”。

在搜索引擎、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充斥著這些專職中介精心包裝出的一個個“美麗誘惑”。

“吸睛度”頗高的標題黨文章,自然不會少。

“月入3000+”、“快速見到效益”、“一週開啟收益之旅”等,以赤裸裸的迅速賺大錢為賣點抓人眼球。

拼多多為何會被無貨源店圍攻,暴力開店群會害了誰

點進去後就能發現,這些文章大同小異。先是吹噓無貨源店有多賺錢,然後用共享經濟紅利、社交電商創業等新潮名詞增添光環。

對了,這些文章往往還會配上馬雲、劉強東、雷軍等大佬的照片,以增加說服力。

由此,這些專職中介塑造了一個“不用刷單推廣、不用找物流囤貨,沒有貨源就可操作”的無貨源店運營模式。

但是,既然拼多多上的無貨源店能輕鬆賺取暴利,為何沒有成為全民風潮?

關鍵或許在於“不備貨不囤貨不發貨”固然很好,但還是有一定門檻。

這個門檻,就是要向專職中介繳納“學費”、“培訓費”、“貨源費”、“門店包裝費”等。

如果你被這種模式吸引住了,那麼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繳費”。

當然,如果你的無貨源店做不好也是有原因的。專職中介還會給你介紹一套系統、科學、完整、高效的運作流程和管理體系——包括如何配置人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如何穩定地管理資金,如何進行精細化運作等。emm~繳費也少不了的。

拼多多為何會被無貨源店圍攻,暴力開店群會害了誰

3、傷害 擾亂價格次序,隨時有關店風險,害了消費者

你有沒有想過,無貨源店在拼多多的“肆虐”,最終還會帶來什麼?——傷害。

對於拼多多來說,層出不窮的無貨源店,對其信譽造成沉重打擊。當“售假”被拼多多控制在一個範圍後,不靠譜的無貨源店又成為新的傷害。

眾多無貨源店為了攫取利益,往往會大打價格戰。只要高於成本就會銷售商品,進而擾亂拼多多上的價格次序。原本有序、正常的商業模式,被衝擊得七零八落。

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通常無法甄別一家店是否“無貨源”。

而這些無貨源店隨時都有關店風險,售後服務無從談起。商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往往無法保障自身權益。

此外,說不定很多無貨源店店主也會受到傷害。

很多店主遇到不靠譜的職業中介,往往會出現繳納很多錢後,店鋪效益並不如預期中好的問題。前期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造成多方傷害的無貨源店,由此成為拼多多之殤。(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