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基於LEAF聆風平臺打造出來的軒逸·純電,結合了日產軒逸的旗艦家轎品質和日產汽車成熟的全電動系統。

在平臺上擁有先天優勢,比如它的電池佈置合理,位於車身中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擠佔後排和尾箱的空間,還能保證重量分配的平衡以及保障碰撞中的安全性。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基於LEAF聆風平臺打造出來的軒逸·純電,結合了日產軒逸的旗艦家轎品質和日產汽車成熟的全電動系統。

在平臺上擁有先天優勢,比如它的電池佈置合理,位於車身中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擠佔後排和尾箱的空間,還能保證重量分配的平衡以及保障碰撞中的安全性。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防止機械變形、擠壓、撕裂、隔膜破裂導致的內短路,日產將電池組佈置在軒逸·純電前後輪中間,並且採用了1.2GPa超高強度裝甲對電池組進行全方位密封,同時電池組內部還有玻璃纖維和凱夫拉組成的隔熱材料進一步防護,更有極端情況下能夠迅速釋放內部壓力的洩壓閥。此外,電池組周圍還留出足夠的防碰撞潰縮空間,最大限度提供被動安全保障。

主動安全方面:為了防止過充、老化、低溫對電池的影響,日產做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實驗,定義出明確清晰的充電電流電壓邊界,以此管控整個充電過程,保障充電的安全。

此外,成熟的LBC系統的保護策略更是整個行業的先行者,其通過不同形式的故障分類,對電池系統進行防護,能夠從動力源頭切斷任何充電和放電過程,從而避免熱失控的發生。

業界最靠譜的電池包,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光是從材料體系、結構設計等方面入手,對於東風日產來說仍是不夠的——同樣是採購自寧德時代的電芯模組,就因為和蔚來的電池包箱體存在干涉,而引發了蔚來此前頻發的自燃。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基於LEAF聆風平臺打造出來的軒逸·純電,結合了日產軒逸的旗艦家轎品質和日產汽車成熟的全電動系統。

在平臺上擁有先天優勢,比如它的電池佈置合理,位於車身中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擠佔後排和尾箱的空間,還能保證重量分配的平衡以及保障碰撞中的安全性。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防止機械變形、擠壓、撕裂、隔膜破裂導致的內短路,日產將電池組佈置在軒逸·純電前後輪中間,並且採用了1.2GPa超高強度裝甲對電池組進行全方位密封,同時電池組內部還有玻璃纖維和凱夫拉組成的隔熱材料進一步防護,更有極端情況下能夠迅速釋放內部壓力的洩壓閥。此外,電池組周圍還留出足夠的防碰撞潰縮空間,最大限度提供被動安全保障。

主動安全方面:為了防止過充、老化、低溫對電池的影響,日產做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實驗,定義出明確清晰的充電電流電壓邊界,以此管控整個充電過程,保障充電的安全。

此外,成熟的LBC系統的保護策略更是整個行業的先行者,其通過不同形式的故障分類,對電池系統進行防護,能夠從動力源頭切斷任何充電和放電過程,從而避免熱失控的發生。

業界最靠譜的電池包,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光是從材料體系、結構設計等方面入手,對於東風日產來說仍是不夠的——同樣是採購自寧德時代的電芯模組,就因為和蔚來的電池包箱體存在干涉,而引發了蔚來此前頻發的自燃。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隨著軒逸·純電一同落地的還有日產全球第四條全自動電池生產線,該生產線執行日產全球統一電池生產標準,採用諸多行業尖端科技,如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成型注膠、MES可追溯系統等,具有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優勢,能夠實現生產過程100%品質監控判斷、完成後100%檢查、以及下線QA系統100%確認,確保每片電芯都完美無瑕。

憑藉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成熟完善的流程管理,該生產線為軒逸·純電提供了堅實的品質與安全保障。

東風日產的動力電池採用與LEAF聆風相同的全球設計標準,不僅對生產工藝和材料的選擇慎之又慎,而且對生產的工藝和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每一塊電芯都是東風日產“私人定製”——從國內著名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採購而來的。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基於LEAF聆風平臺打造出來的軒逸·純電,結合了日產軒逸的旗艦家轎品質和日產汽車成熟的全電動系統。

在平臺上擁有先天優勢,比如它的電池佈置合理,位於車身中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擠佔後排和尾箱的空間,還能保證重量分配的平衡以及保障碰撞中的安全性。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防止機械變形、擠壓、撕裂、隔膜破裂導致的內短路,日產將電池組佈置在軒逸·純電前後輪中間,並且採用了1.2GPa超高強度裝甲對電池組進行全方位密封,同時電池組內部還有玻璃纖維和凱夫拉組成的隔熱材料進一步防護,更有極端情況下能夠迅速釋放內部壓力的洩壓閥。此外,電池組周圍還留出足夠的防碰撞潰縮空間,最大限度提供被動安全保障。

主動安全方面:為了防止過充、老化、低溫對電池的影響,日產做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實驗,定義出明確清晰的充電電流電壓邊界,以此管控整個充電過程,保障充電的安全。

此外,成熟的LBC系統的保護策略更是整個行業的先行者,其通過不同形式的故障分類,對電池系統進行防護,能夠從動力源頭切斷任何充電和放電過程,從而避免熱失控的發生。

業界最靠譜的電池包,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光是從材料體系、結構設計等方面入手,對於東風日產來說仍是不夠的——同樣是採購自寧德時代的電芯模組,就因為和蔚來的電池包箱體存在干涉,而引發了蔚來此前頻發的自燃。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隨著軒逸·純電一同落地的還有日產全球第四條全自動電池生產線,該生產線執行日產全球統一電池生產標準,採用諸多行業尖端科技,如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成型注膠、MES可追溯系統等,具有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優勢,能夠實現生產過程100%品質監控判斷、完成後100%檢查、以及下線QA系統100%確認,確保每片電芯都完美無瑕。

憑藉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成熟完善的流程管理,該生產線為軒逸·純電提供了堅實的品質與安全保障。

東風日產的動力電池採用與LEAF聆風相同的全球設計標準,不僅對生產工藝和材料的選擇慎之又慎,而且對生產的工藝和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每一塊電芯都是東風日產“私人定製”——從國內著名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採購而來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將安全推向極致,東風日產專門開闢了一條樹脂車間生產線,用於進一步加工從寧德時代採購的軟包電芯。大多數整車製造廠選擇將這一步工藝交給供應商完成,像東風日產這樣“親力親為”,在國內整車製造行業也是第一。

為保證電芯的超高品質,一方面東風日產在源頭著手,經過上千次如過充、振動、熱衝擊、甚至針刺等評估測試,確保材料的化學穩定性。

日產最終選擇了價格昂貴但是性能更加優越的軟包鎳鈷錳三元鋰電池。同時,東風日產定製電芯內部材料上也做了特殊設計,擁有在發生高強度劇烈撞擊時的自我處理機制,確保任何狀況下的萬無一失。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基於LEAF聆風平臺打造出來的軒逸·純電,結合了日產軒逸的旗艦家轎品質和日產汽車成熟的全電動系統。

在平臺上擁有先天優勢,比如它的電池佈置合理,位於車身中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擠佔後排和尾箱的空間,還能保證重量分配的平衡以及保障碰撞中的安全性。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防止機械變形、擠壓、撕裂、隔膜破裂導致的內短路,日產將電池組佈置在軒逸·純電前後輪中間,並且採用了1.2GPa超高強度裝甲對電池組進行全方位密封,同時電池組內部還有玻璃纖維和凱夫拉組成的隔熱材料進一步防護,更有極端情況下能夠迅速釋放內部壓力的洩壓閥。此外,電池組周圍還留出足夠的防碰撞潰縮空間,最大限度提供被動安全保障。

主動安全方面:為了防止過充、老化、低溫對電池的影響,日產做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實驗,定義出明確清晰的充電電流電壓邊界,以此管控整個充電過程,保障充電的安全。

此外,成熟的LBC系統的保護策略更是整個行業的先行者,其通過不同形式的故障分類,對電池系統進行防護,能夠從動力源頭切斷任何充電和放電過程,從而避免熱失控的發生。

業界最靠譜的電池包,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光是從材料體系、結構設計等方面入手,對於東風日產來說仍是不夠的——同樣是採購自寧德時代的電芯模組,就因為和蔚來的電池包箱體存在干涉,而引發了蔚來此前頻發的自燃。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隨著軒逸·純電一同落地的還有日產全球第四條全自動電池生產線,該生產線執行日產全球統一電池生產標準,採用諸多行業尖端科技,如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成型注膠、MES可追溯系統等,具有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優勢,能夠實現生產過程100%品質監控判斷、完成後100%檢查、以及下線QA系統100%確認,確保每片電芯都完美無瑕。

憑藉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成熟完善的流程管理,該生產線為軒逸·純電提供了堅實的品質與安全保障。

東風日產的動力電池採用與LEAF聆風相同的全球設計標準,不僅對生產工藝和材料的選擇慎之又慎,而且對生產的工藝和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每一塊電芯都是東風日產“私人定製”——從國內著名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採購而來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將安全推向極致,東風日產專門開闢了一條樹脂車間生產線,用於進一步加工從寧德時代採購的軟包電芯。大多數整車製造廠選擇將這一步工藝交給供應商完成,像東風日產這樣“親力親為”,在國內整車製造行業也是第一。

為保證電芯的超高品質,一方面東風日產在源頭著手,經過上千次如過充、振動、熱衝擊、甚至針刺等評估測試,確保材料的化學穩定性。

日產最終選擇了價格昂貴但是性能更加優越的軟包鎳鈷錳三元鋰電池。同時,東風日產定製電芯內部材料上也做了特殊設計,擁有在發生高強度劇烈撞擊時的自我處理機制,確保任何狀況下的萬無一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另一方面,東風日產將消費者的駕駛安全和使用需求放在首位,以高標準嚴要求進一步強化電芯的性能和品質。從原料上線到模塊下線,每個薄薄的軟包電芯都要經歷12道工藝流程、14項品質檢查及198項生產管控環節才能最終成為軒逸·純電的“一份子”。

從CELL(電池單元)到MODULE(電池模塊)的生產過程,堪稱頂尖工藝集結地。數千平米的生產線,被兩排精密的全自動生產設備佔據了絕大部分空間。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基於LEAF聆風平臺打造出來的軒逸·純電,結合了日產軒逸的旗艦家轎品質和日產汽車成熟的全電動系統。

在平臺上擁有先天優勢,比如它的電池佈置合理,位於車身中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擠佔後排和尾箱的空間,還能保證重量分配的平衡以及保障碰撞中的安全性。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防止機械變形、擠壓、撕裂、隔膜破裂導致的內短路,日產將電池組佈置在軒逸·純電前後輪中間,並且採用了1.2GPa超高強度裝甲對電池組進行全方位密封,同時電池組內部還有玻璃纖維和凱夫拉組成的隔熱材料進一步防護,更有極端情況下能夠迅速釋放內部壓力的洩壓閥。此外,電池組周圍還留出足夠的防碰撞潰縮空間,最大限度提供被動安全保障。

主動安全方面:為了防止過充、老化、低溫對電池的影響,日產做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實驗,定義出明確清晰的充電電流電壓邊界,以此管控整個充電過程,保障充電的安全。

此外,成熟的LBC系統的保護策略更是整個行業的先行者,其通過不同形式的故障分類,對電池系統進行防護,能夠從動力源頭切斷任何充電和放電過程,從而避免熱失控的發生。

業界最靠譜的電池包,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光是從材料體系、結構設計等方面入手,對於東風日產來說仍是不夠的——同樣是採購自寧德時代的電芯模組,就因為和蔚來的電池包箱體存在干涉,而引發了蔚來此前頻發的自燃。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隨著軒逸·純電一同落地的還有日產全球第四條全自動電池生產線,該生產線執行日產全球統一電池生產標準,採用諸多行業尖端科技,如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成型注膠、MES可追溯系統等,具有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優勢,能夠實現生產過程100%品質監控判斷、完成後100%檢查、以及下線QA系統100%確認,確保每片電芯都完美無瑕。

憑藉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成熟完善的流程管理,該生產線為軒逸·純電提供了堅實的品質與安全保障。

東風日產的動力電池採用與LEAF聆風相同的全球設計標準,不僅對生產工藝和材料的選擇慎之又慎,而且對生產的工藝和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每一塊電芯都是東風日產“私人定製”——從國內著名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採購而來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將安全推向極致,東風日產專門開闢了一條樹脂車間生產線,用於進一步加工從寧德時代採購的軟包電芯。大多數整車製造廠選擇將這一步工藝交給供應商完成,像東風日產這樣“親力親為”,在國內整車製造行業也是第一。

為保證電芯的超高品質,一方面東風日產在源頭著手,經過上千次如過充、振動、熱衝擊、甚至針刺等評估測試,確保材料的化學穩定性。

日產最終選擇了價格昂貴但是性能更加優越的軟包鎳鈷錳三元鋰電池。同時,東風日產定製電芯內部材料上也做了特殊設計,擁有在發生高強度劇烈撞擊時的自我處理機制,確保任何狀況下的萬無一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另一方面,東風日產將消費者的駕駛安全和使用需求放在首位,以高標準嚴要求進一步強化電芯的性能和品質。從原料上線到模塊下線,每個薄薄的軟包電芯都要經歷12道工藝流程、14項品質檢查及198項生產管控環節才能最終成為軒逸·純電的“一份子”。

從CELL(電池單元)到MODULE(電池模塊)的生產過程,堪稱頂尖工藝集結地。數千平米的生產線,被兩排精密的全自動生產設備佔據了絕大部分空間。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定製電芯進入自動化模塊線後,要經過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熔膠注塑、激光打碼等多道精密自動化生產工序。

其中激光裁剪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裁剪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保證裁剪出的產品近乎完美一致;超聲波焊接因其環保、安全且不會損傷電池,而且焊接後導電性好,電阻係數極低或近乎零,能夠以超強焊接品質賦予產品更強的穩定性和充放電性能。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基於LEAF聆風平臺打造出來的軒逸·純電,結合了日產軒逸的旗艦家轎品質和日產汽車成熟的全電動系統。

在平臺上擁有先天優勢,比如它的電池佈置合理,位於車身中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擠佔後排和尾箱的空間,還能保證重量分配的平衡以及保障碰撞中的安全性。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防止機械變形、擠壓、撕裂、隔膜破裂導致的內短路,日產將電池組佈置在軒逸·純電前後輪中間,並且採用了1.2GPa超高強度裝甲對電池組進行全方位密封,同時電池組內部還有玻璃纖維和凱夫拉組成的隔熱材料進一步防護,更有極端情況下能夠迅速釋放內部壓力的洩壓閥。此外,電池組周圍還留出足夠的防碰撞潰縮空間,最大限度提供被動安全保障。

主動安全方面:為了防止過充、老化、低溫對電池的影響,日產做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實驗,定義出明確清晰的充電電流電壓邊界,以此管控整個充電過程,保障充電的安全。

此外,成熟的LBC系統的保護策略更是整個行業的先行者,其通過不同形式的故障分類,對電池系統進行防護,能夠從動力源頭切斷任何充電和放電過程,從而避免熱失控的發生。

業界最靠譜的電池包,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光是從材料體系、結構設計等方面入手,對於東風日產來說仍是不夠的——同樣是採購自寧德時代的電芯模組,就因為和蔚來的電池包箱體存在干涉,而引發了蔚來此前頻發的自燃。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隨著軒逸·純電一同落地的還有日產全球第四條全自動電池生產線,該生產線執行日產全球統一電池生產標準,採用諸多行業尖端科技,如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成型注膠、MES可追溯系統等,具有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優勢,能夠實現生產過程100%品質監控判斷、完成後100%檢查、以及下線QA系統100%確認,確保每片電芯都完美無瑕。

憑藉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成熟完善的流程管理,該生產線為軒逸·純電提供了堅實的品質與安全保障。

東風日產的動力電池採用與LEAF聆風相同的全球設計標準,不僅對生產工藝和材料的選擇慎之又慎,而且對生產的工藝和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每一塊電芯都是東風日產“私人定製”——從國內著名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採購而來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將安全推向極致,東風日產專門開闢了一條樹脂車間生產線,用於進一步加工從寧德時代採購的軟包電芯。大多數整車製造廠選擇將這一步工藝交給供應商完成,像東風日產這樣“親力親為”,在國內整車製造行業也是第一。

為保證電芯的超高品質,一方面東風日產在源頭著手,經過上千次如過充、振動、熱衝擊、甚至針刺等評估測試,確保材料的化學穩定性。

日產最終選擇了價格昂貴但是性能更加優越的軟包鎳鈷錳三元鋰電池。同時,東風日產定製電芯內部材料上也做了特殊設計,擁有在發生高強度劇烈撞擊時的自我處理機制,確保任何狀況下的萬無一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另一方面,東風日產將消費者的駕駛安全和使用需求放在首位,以高標準嚴要求進一步強化電芯的性能和品質。從原料上線到模塊下線,每個薄薄的軟包電芯都要經歷12道工藝流程、14項品質檢查及198項生產管控環節才能最終成為軒逸·純電的“一份子”。

從CELL(電池單元)到MODULE(電池模塊)的生產過程,堪稱頂尖工藝集結地。數千平米的生產線,被兩排精密的全自動生產設備佔據了絕大部分空間。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定製電芯進入自動化模塊線後,要經過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熔膠注塑、激光打碼等多道精密自動化生產工序。

其中激光裁剪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裁剪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保證裁剪出的產品近乎完美一致;超聲波焊接因其環保、安全且不會損傷電池,而且焊接後導電性好,電阻係數極低或近乎零,能夠以超強焊接品質賦予產品更強的穩定性和充放電性能。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如果說高精尖的技術設備是助力東風日產攀登安全高峰的天梯,那麼嚴苛的生產流程設置則是一張全程保駕護航的網,進一步保障更高安全品質。為了確保整個生產流程的完全可控,MES系統扮演著“天眼”的角色,事無鉅細地記錄著每個生產的細節。

定值無線電槍正在緊固的螺絲的位置、力矩、當班員工的編號、生產的時間……所有一切都被清晰地計入系統,悉數上傳至日產總部,其中重要數據更是要保存5年以上。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基於LEAF聆風平臺打造出來的軒逸·純電,結合了日產軒逸的旗艦家轎品質和日產汽車成熟的全電動系統。

在平臺上擁有先天優勢,比如它的電池佈置合理,位於車身中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擠佔後排和尾箱的空間,還能保證重量分配的平衡以及保障碰撞中的安全性。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防止機械變形、擠壓、撕裂、隔膜破裂導致的內短路,日產將電池組佈置在軒逸·純電前後輪中間,並且採用了1.2GPa超高強度裝甲對電池組進行全方位密封,同時電池組內部還有玻璃纖維和凱夫拉組成的隔熱材料進一步防護,更有極端情況下能夠迅速釋放內部壓力的洩壓閥。此外,電池組周圍還留出足夠的防碰撞潰縮空間,最大限度提供被動安全保障。

主動安全方面:為了防止過充、老化、低溫對電池的影響,日產做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實驗,定義出明確清晰的充電電流電壓邊界,以此管控整個充電過程,保障充電的安全。

此外,成熟的LBC系統的保護策略更是整個行業的先行者,其通過不同形式的故障分類,對電池系統進行防護,能夠從動力源頭切斷任何充電和放電過程,從而避免熱失控的發生。

業界最靠譜的電池包,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光是從材料體系、結構設計等方面入手,對於東風日產來說仍是不夠的——同樣是採購自寧德時代的電芯模組,就因為和蔚來的電池包箱體存在干涉,而引發了蔚來此前頻發的自燃。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隨著軒逸·純電一同落地的還有日產全球第四條全自動電池生產線,該生產線執行日產全球統一電池生產標準,採用諸多行業尖端科技,如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成型注膠、MES可追溯系統等,具有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優勢,能夠實現生產過程100%品質監控判斷、完成後100%檢查、以及下線QA系統100%確認,確保每片電芯都完美無瑕。

憑藉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成熟完善的流程管理,該生產線為軒逸·純電提供了堅實的品質與安全保障。

東風日產的動力電池採用與LEAF聆風相同的全球設計標準,不僅對生產工藝和材料的選擇慎之又慎,而且對生產的工藝和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每一塊電芯都是東風日產“私人定製”——從國內著名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採購而來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將安全推向極致,東風日產專門開闢了一條樹脂車間生產線,用於進一步加工從寧德時代採購的軟包電芯。大多數整車製造廠選擇將這一步工藝交給供應商完成,像東風日產這樣“親力親為”,在國內整車製造行業也是第一。

為保證電芯的超高品質,一方面東風日產在源頭著手,經過上千次如過充、振動、熱衝擊、甚至針刺等評估測試,確保材料的化學穩定性。

日產最終選擇了價格昂貴但是性能更加優越的軟包鎳鈷錳三元鋰電池。同時,東風日產定製電芯內部材料上也做了特殊設計,擁有在發生高強度劇烈撞擊時的自我處理機制,確保任何狀況下的萬無一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另一方面,東風日產將消費者的駕駛安全和使用需求放在首位,以高標準嚴要求進一步強化電芯的性能和品質。從原料上線到模塊下線,每個薄薄的軟包電芯都要經歷12道工藝流程、14項品質檢查及198項生產管控環節才能最終成為軒逸·純電的“一份子”。

從CELL(電池單元)到MODULE(電池模塊)的生產過程,堪稱頂尖工藝集結地。數千平米的生產線,被兩排精密的全自動生產設備佔據了絕大部分空間。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定製電芯進入自動化模塊線後,要經過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熔膠注塑、激光打碼等多道精密自動化生產工序。

其中激光裁剪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裁剪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保證裁剪出的產品近乎完美一致;超聲波焊接因其環保、安全且不會損傷電池,而且焊接後導電性好,電阻係數極低或近乎零,能夠以超強焊接品質賦予產品更強的穩定性和充放電性能。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如果說高精尖的技術設備是助力東風日產攀登安全高峰的天梯,那麼嚴苛的生產流程設置則是一張全程保駕護航的網,進一步保障更高安全品質。為了確保整個生產流程的完全可控,MES系統扮演著“天眼”的角色,事無鉅細地記錄著每個生產的細節。

定值無線電槍正在緊固的螺絲的位置、力矩、當班員工的編號、生產的時間……所有一切都被清晰地計入系統,悉數上傳至日產總部,其中重要數據更是要保存5年以上。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除此之外,在PACK品質把控方面,需要完成194項檢測環節,嚴格確保電池品質。完成組裝後,電阻檢測和電裝檢測會對整個電池包的關鍵參數進行校驗,確保電池組符合設計要求的同時,避免虛接等情況發生。

之後即可進行氣密性檢測——1.5KPa的高壓氣體被注入密封的電池包,保持15秒鐘沒有氣體外洩,確保整個電池包處於完全密封的狀態。

完成組裝的電池包離開生產線前還要經過兩道嚴密的檢查:充電檢測,裝配完成的電池組需進行15分鐘高壓充電測試,模擬21種日常容易遇到的充電情境,保證軒逸·純電的電池系統在複雜的工作環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穩定性;QA檢測,對整個生產裝配流程再次進行校驗,確保所有環節均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生產和檢測,實現過程、檢查和下線每道工序都達到100%的品質。

"

純電動汽車被汽車行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隨著越來越多純電動車型投入實際應用,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今年4月21日,上海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火勢還殃及了周遭停泊的其他車輛。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4月22日,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蔚來ES8突然起火,蔚來對此解釋為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時隔不久,蔚來又接連發生第二起和第三起自燃事故。6月份,蔚來最終宣佈召回市面上4803輛ES8電動汽車,原因是電池模組出現問題,存在安全隱患。

進入炎熱的夏季,更進入純電動車型的危險期。就在本週,就先後傳出了兩起分別與雲度π3和歐拉R1有關的自燃事件。儘管這兩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但對於純電動汽車的信任危機仍在加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然而,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行銷近10年,共計43萬輛,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這輛車就是日產聆風。

為什麼日產能夠達成如此傲人的安全成績?汽車葫蘆圈近日參觀了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全自動電池生產線,直觀感受到日產70年純電技術研發和25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的深厚底蘊,試圖從中找到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答案”。

純電動車頻繁起火,究竟是誰的鍋?

今年4月底,特斯拉、蔚來的起火事件刷爆了整個網絡,使得電動車的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儘管不斷有媒體宣稱,據美國交通局統計,電動車自燃的概率要比燃油車低很多,但這仍然難以消除不少人心中的陰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純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外,底盤、車身、內外飾和低壓電器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基本一致。

所以,導致純電動車容易起火的原因,正在於電池——大部分純電動汽車著火是在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電池可能因為長期使用而老化,老化過程中出現內短路。

這種情況下,電池會逐漸發熱,當超過一定溫度範圍,電池可能起火。此外,還可能是因為電池管理控制器失效,造成電池持續放電,引發鋰電池燃燒起火。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危險性也不小。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劇烈燃燒溫度可能會達到600℃—1000℃,同時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電池!

純電動車的一大瓶頸在於續航里程,要提升續航里程,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而能量密度越高,爆炸起火的風險就越大。像特斯拉,為了滿足續航力的需求,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而且還是三元鋰電池中安全性能最差的圓柱電芯。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早年間,特斯拉一直用的是18650電芯,近年來才“升級”為了尺寸和能量密度都更大的2170電芯——今年4月在上海發生自燃的老款Model S,採用的就是18650電芯。這種電池的結構就決定其安全性較差。

而且,它的單體容量較低。這讓圓柱電芯電池在應用時所需的電池數量非常多,而為了保持電芯一致性、電池散熱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就更為複雜——這一點也是特斯拉反覆吹噓的技術優勢。但事實上,出於安全考慮,哪怕是充電寶如今也逐漸放棄了圓柱電芯。

9年+43萬輛+100億公里=0重大事故,日產是怎麼做到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2010年,日產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聆風。9年來,LEAF在全球累計銷量達43萬輛,是迄今為止單一純電車型銷量的冠軍,累計行駛里程已達100億公里,卻仍保持著0重大事故的卓越記錄。

其原因之一,就在於日產聆風采用的是安全性最好的三元軟包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相較於特斯拉採用的圓柱電池略低,但內阻更小、散熱更好、安全性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事實上,儘管特斯拉風頭很勁,但與日產這樣的車壇老將相比,其技術積累弱得多。以“技術日產”口號而驕傲的日產,是最早對電動車進行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產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就已經起步:1947年,日產汽車收購了東京電力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Tama EV,打響了“電動化”的第一槍;上世紀70年代,日產就在EV4-P上搭載了輕量化車體、直流電機、剎車動能回收等技術,讓續航里程超過了300公里。

在中國車市,東風日產也同樣走在時代前列。去年,中國首款量產合資純電動車軒逸·純電上市,同時收穫了市場和口碑的肯定。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基於LEAF聆風平臺打造出來的軒逸·純電,結合了日產軒逸的旗艦家轎品質和日產汽車成熟的全電動系統。

在平臺上擁有先天優勢,比如它的電池佈置合理,位於車身中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不會擠佔後排和尾箱的空間,還能保證重量分配的平衡以及保障碰撞中的安全性。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防止機械變形、擠壓、撕裂、隔膜破裂導致的內短路,日產將電池組佈置在軒逸·純電前後輪中間,並且採用了1.2GPa超高強度裝甲對電池組進行全方位密封,同時電池組內部還有玻璃纖維和凱夫拉組成的隔熱材料進一步防護,更有極端情況下能夠迅速釋放內部壓力的洩壓閥。此外,電池組周圍還留出足夠的防碰撞潰縮空間,最大限度提供被動安全保障。

主動安全方面:為了防止過充、老化、低溫對電池的影響,日產做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和實驗,定義出明確清晰的充電電流電壓邊界,以此管控整個充電過程,保障充電的安全。

此外,成熟的LBC系統的保護策略更是整個行業的先行者,其通過不同形式的故障分類,對電池系統進行防護,能夠從動力源頭切斷任何充電和放電過程,從而避免熱失控的發生。

業界最靠譜的電池包,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光是從材料體系、結構設計等方面入手,對於東風日產來說仍是不夠的——同樣是採購自寧德時代的電芯模組,就因為和蔚來的電池包箱體存在干涉,而引發了蔚來此前頻發的自燃。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隨著軒逸·純電一同落地的還有日產全球第四條全自動電池生產線,該生產線執行日產全球統一電池生產標準,採用諸多行業尖端科技,如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成型注膠、MES可追溯系統等,具有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優勢,能夠實現生產過程100%品質監控判斷、完成後100%檢查、以及下線QA系統100%確認,確保每片電芯都完美無瑕。

憑藉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成熟完善的流程管理,該生產線為軒逸·純電提供了堅實的品質與安全保障。

東風日產的動力電池採用與LEAF聆風相同的全球設計標準,不僅對生產工藝和材料的選擇慎之又慎,而且對生產的工藝和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每一塊電芯都是東風日產“私人定製”——從國內著名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採購而來的。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為了將安全推向極致,東風日產專門開闢了一條樹脂車間生產線,用於進一步加工從寧德時代採購的軟包電芯。大多數整車製造廠選擇將這一步工藝交給供應商完成,像東風日產這樣“親力親為”,在國內整車製造行業也是第一。

為保證電芯的超高品質,一方面東風日產在源頭著手,經過上千次如過充、振動、熱衝擊、甚至針刺等評估測試,確保材料的化學穩定性。

日產最終選擇了價格昂貴但是性能更加優越的軟包鎳鈷錳三元鋰電池。同時,東風日產定製電芯內部材料上也做了特殊設計,擁有在發生高強度劇烈撞擊時的自我處理機制,確保任何狀況下的萬無一失。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另一方面,東風日產將消費者的駕駛安全和使用需求放在首位,以高標準嚴要求進一步強化電芯的性能和品質。從原料上線到模塊下線,每個薄薄的軟包電芯都要經歷12道工藝流程、14項品質檢查及198項生產管控環節才能最終成為軒逸·純電的“一份子”。

從CELL(電池單元)到MODULE(電池模塊)的生產過程,堪稱頂尖工藝集結地。數千平米的生產線,被兩排精密的全自動生產設備佔據了絕大部分空間。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定製電芯進入自動化模塊線後,要經過激光裁剪、超聲波焊接、熱熔膠注塑、激光打碼等多道精密自動化生產工序。

其中激光裁剪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裁剪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保證裁剪出的產品近乎完美一致;超聲波焊接因其環保、安全且不會損傷電池,而且焊接後導電性好,電阻係數極低或近乎零,能夠以超強焊接品質賦予產品更強的穩定性和充放電性能。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如果說高精尖的技術設備是助力東風日產攀登安全高峰的天梯,那麼嚴苛的生產流程設置則是一張全程保駕護航的網,進一步保障更高安全品質。為了確保整個生產流程的完全可控,MES系統扮演著“天眼”的角色,事無鉅細地記錄著每個生產的細節。

定值無線電槍正在緊固的螺絲的位置、力矩、當班員工的編號、生產的時間……所有一切都被清晰地計入系統,悉數上傳至日產總部,其中重要數據更是要保存5年以上。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除此之外,在PACK品質把控方面,需要完成194項檢測環節,嚴格確保電池品質。完成組裝後,電阻檢測和電裝檢測會對整個電池包的關鍵參數進行校驗,確保電池組符合設計要求的同時,避免虛接等情況發生。

之後即可進行氣密性檢測——1.5KPa的高壓氣體被注入密封的電池包,保持15秒鐘沒有氣體外洩,確保整個電池包處於完全密封的狀態。

完成組裝的電池包離開生產線前還要經過兩道嚴密的檢查:充電檢測,裝配完成的電池組需進行15分鐘高壓充電測試,模擬21種日常容易遇到的充電情境,保證軒逸·純電的電池系統在複雜的工作環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穩定性;QA檢測,對整個生產裝配流程再次進行校驗,確保所有環節均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生產和檢測,實現過程、檢查和下線每道工序都達到100%的品質。

要“熱”不要“火”,純電動車需要怎麼做?

從定製電芯到落地日產全球第四條高精密、全自動生產線,並且執行日產嚴苛的電池生產標準,東風日產沒有放鬆對安全的哪怕一絲要求。憑藉苛刻的安全理念,軒逸·純電正在不斷刷新日產的安全記錄。

與那些外形炫酷、口號高調、卻常常用自燃“刷頭條”的新品牌相比,日產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希望——電動車不一定要“火”,它也可以如此安全。

我們期待,純電動汽車製造商們都能向東風日產看齊,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車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