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
"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多人歸於老子,其實道家思想,有很多都是老子總結前人思想,變成自己思想辯論的一點。在歷史上,有同樣思想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時齊國的丞相晏子,齊國國王說要給予他一塊封地,可晏子當時並沒有接受,在晏子看來,給予他的並不是一塊封地,而是災難、禍害。自己如果接受了封地,那麼就等同於害了自己。

"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多人歸於老子,其實道家思想,有很多都是老子總結前人思想,變成自己思想辯論的一點。在歷史上,有同樣思想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時齊國的丞相晏子,齊國國王說要給予他一塊封地,可晏子當時並沒有接受,在晏子看來,給予他的並不是一塊封地,而是災難、禍害。自己如果接受了封地,那麼就等同於害了自己。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同樣的事情,也在楚國曾發生過。當時楚國國王想封一個人為朝中大臣,但是那人並沒有接受,而是當場就拒絕了。認為這是一個禍害,自己接受官祿,去擔任大臣,是會害了自己的。說的就是清淨無為,以塵世為秕糠,以富貴為物累,一心向往無何有之鄉。這些前人的思想,最後都被老子所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後總結成為了道家一派的思想。

"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多人歸於老子,其實道家思想,有很多都是老子總結前人思想,變成自己思想辯論的一點。在歷史上,有同樣思想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時齊國的丞相晏子,齊國國王說要給予他一塊封地,可晏子當時並沒有接受,在晏子看來,給予他的並不是一塊封地,而是災難、禍害。自己如果接受了封地,那麼就等同於害了自己。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同樣的事情,也在楚國曾發生過。當時楚國國王想封一個人為朝中大臣,但是那人並沒有接受,而是當場就拒絕了。認為這是一個禍害,自己接受官祿,去擔任大臣,是會害了自己的。說的就是清淨無為,以塵世為秕糠,以富貴為物累,一心向往無何有之鄉。這些前人的思想,最後都被老子所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後總結成為了道家一派的思想。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而道教,起源於民間巫術,當時盛行自然崇拜以及鬼神崇拜,道教內很多的方術,都是由民間吸納的,最後變成了自己的‘招牌’。而古代對於鬼神、自然的崇拜,給道教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出處——《左傳·襄公七年》

“肆類於傷敵,禋於六宗,望于山川,偏於群神。”《尚書.堯典》

當時的人民都崇拜神靈,經常給自己祈福,避免災禍,希望在往後的一段時間裡,都風調雨順。但是祭拜神靈是要究竟方式的。後來就有了巫祝這種職業,掌管祈福消災。而道教則是吸收了這些方術,變成了自己的東西,並傳承下去。道教依附於道家思想上,對道家思想加以利用。道教依附於道家理論,自然而然就需要把老子奉為道教的尊神,開始不斷的神話老子,奉習《老子》,到最後老子居然成了混沌之氣所變。“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老子銘》

在道教早期的時候,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道家和道教。於是很多人就會把兩者混為一談。而當時道教也並沒有解釋什麼,他們覺得這對於自己的發展,百利無一害,樂於大家這麼誤會下去。只有不接受道教思想的人,才會把道教和道家進行區分。其實很多人會把兩者混為一談,也並不奇怪。像道家崇尚的‘道’,是一種超乎形象的宇宙最高法則,有神祕化的傾向。道教則是利用了道家這神祕化的傾向,把道家的‘道’變成了自己所信仰的神。

再比如“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莊子》

乍一聽,這不就是說的道教修仙之人嗎?其實這就是道家思想裡,提供給道教直接吸收完善自己思想體系的資料。不僅能把自己的神仙說給圓了,更是和道家扯了莫名其妙的聯繫。

隨著道家和道教神仙的融合,像《太平經》、《老子想爾注》、《周易參同 契》這類理論著作的出現,無疑是在向世人報告了道教的初生,同時也道家的內容,也被潛移默化的改變。只要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老子》和《莊子》裡,都沒有提及到煉丹、符籙、科儀,而且其中的內容不少都是反對迷信鬼神以及巫術的。道家認為,就算真有鬼神的存在,那也是在‘道’中。

雖然道家和道教都注重於養生,可是道家認為‘生也有涯’,養生不過是為了延長自己的生命,能夠做出更多的貢獻。說白了就是延緩死期,道家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解脫與自由。但道教卻恰恰相反,道家追求的,則是肉體長生不死,或者是羽化成仙,成仙之後,則與天地同壽。歷史上,傳出這種不死的方子,還真的不少。例如“客有教燕王不死之道者。”——《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再比如《戰國策.楚策》中就有人記載,曾有人獻不死藥給荊王。而在道教的歷史上,更是有張道陵一家子,許天師等人白日飛昇的傳說。後世的宗教裡,更是有不少和張道陵扯上了關係,進一步的神話了道教。道教在信仰上比較混亂,雖然太上老君是最高信仰,可在初期,因為吸收了大量的民間信仰,造成了信仰混雜的現象。比如說“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廟。”出自——《史記·封禪書》

"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多人歸於老子,其實道家思想,有很多都是老子總結前人思想,變成自己思想辯論的一點。在歷史上,有同樣思想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時齊國的丞相晏子,齊國國王說要給予他一塊封地,可晏子當時並沒有接受,在晏子看來,給予他的並不是一塊封地,而是災難、禍害。自己如果接受了封地,那麼就等同於害了自己。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同樣的事情,也在楚國曾發生過。當時楚國國王想封一個人為朝中大臣,但是那人並沒有接受,而是當場就拒絕了。認為這是一個禍害,自己接受官祿,去擔任大臣,是會害了自己的。說的就是清淨無為,以塵世為秕糠,以富貴為物累,一心向往無何有之鄉。這些前人的思想,最後都被老子所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後總結成為了道家一派的思想。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而道教,起源於民間巫術,當時盛行自然崇拜以及鬼神崇拜,道教內很多的方術,都是由民間吸納的,最後變成了自己的‘招牌’。而古代對於鬼神、自然的崇拜,給道教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出處——《左傳·襄公七年》

“肆類於傷敵,禋於六宗,望于山川,偏於群神。”《尚書.堯典》

當時的人民都崇拜神靈,經常給自己祈福,避免災禍,希望在往後的一段時間裡,都風調雨順。但是祭拜神靈是要究竟方式的。後來就有了巫祝這種職業,掌管祈福消災。而道教則是吸收了這些方術,變成了自己的東西,並傳承下去。道教依附於道家思想上,對道家思想加以利用。道教依附於道家理論,自然而然就需要把老子奉為道教的尊神,開始不斷的神話老子,奉習《老子》,到最後老子居然成了混沌之氣所變。“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老子銘》

在道教早期的時候,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道家和道教。於是很多人就會把兩者混為一談。而當時道教也並沒有解釋什麼,他們覺得這對於自己的發展,百利無一害,樂於大家這麼誤會下去。只有不接受道教思想的人,才會把道教和道家進行區分。其實很多人會把兩者混為一談,也並不奇怪。像道家崇尚的‘道’,是一種超乎形象的宇宙最高法則,有神祕化的傾向。道教則是利用了道家這神祕化的傾向,把道家的‘道’變成了自己所信仰的神。

再比如“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莊子》

乍一聽,這不就是說的道教修仙之人嗎?其實這就是道家思想裡,提供給道教直接吸收完善自己思想體系的資料。不僅能把自己的神仙說給圓了,更是和道家扯了莫名其妙的聯繫。

隨著道家和道教神仙的融合,像《太平經》、《老子想爾注》、《周易參同 契》這類理論著作的出現,無疑是在向世人報告了道教的初生,同時也道家的內容,也被潛移默化的改變。只要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老子》和《莊子》裡,都沒有提及到煉丹、符籙、科儀,而且其中的內容不少都是反對迷信鬼神以及巫術的。道家認為,就算真有鬼神的存在,那也是在‘道’中。

雖然道家和道教都注重於養生,可是道家認為‘生也有涯’,養生不過是為了延長自己的生命,能夠做出更多的貢獻。說白了就是延緩死期,道家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解脫與自由。但道教卻恰恰相反,道家追求的,則是肉體長生不死,或者是羽化成仙,成仙之後,則與天地同壽。歷史上,傳出這種不死的方子,還真的不少。例如“客有教燕王不死之道者。”——《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再比如《戰國策.楚策》中就有人記載,曾有人獻不死藥給荊王。而在道教的歷史上,更是有張道陵一家子,許天師等人白日飛昇的傳說。後世的宗教裡,更是有不少和張道陵扯上了關係,進一步的神話了道教。道教在信仰上比較混亂,雖然太上老君是最高信仰,可在初期,因為吸收了大量的民間信仰,造成了信仰混雜的現象。比如說“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廟。”出自——《史記·封禪書》

道家和道教的根本區別在哪?

這種情況,雖然中間經過了葛洪在《抱朴子內篇》更為系統的整理了一遍道教神仙系統和方術理論。但事實上,信仰混雜的現象在中後期的道教,也一直有表現。但是對於道家來說,道家雖然並不完全否認有神仙的存在,但是它們,也是處於道家所信仰的這個‘道’裡,‘道’是最高的法則,哪怕是神仙也不可能破壞這條規則。也得按照這條規矩辦事。

所以道家的信仰,就是這個存在於宇宙之中,最高的法則‘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