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畢業6年,到現在換了22份工作”

創業 知乎 大學 產品運營 風投 美食街劉軍 2018-12-17

畢業6年,換了22份工作

最近後臺有一位做用戶運營的讀者找到我,閒聊間得知他,畢業6年了前前後後換了21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做得不長久,不是嫌棄老闆苛刻難以相處,就是挑剔公司環境不好沒有工作氣氛。

兜兜轉轉下來,又從深圳回到了老家湖南,找了一份月薪4k的工作度日。

從他言語之間透露出的語氣,你很難想象一個企圖靠頻繁跳槽來實現自我價值變遷的年輕人,他的生活究竟有多無助。

我畢業6年,到現在換了22份工作”

所以問題來了,對於剛剛畢業的年輕人而言,跳槽真的管用嗎?

2016年,有人在知乎上提了一個問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他列舉了最新的數據:2015屆應屆生入職第一年的離職率高達24.8%,而通常我們社會整體的年流失率在18%左右。

然後問到:怎樣看待應屆生喜歡辭職?這是年輕人所特有的嗎?

答案中大多數人都義憤填膺地為年輕人辯護,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似乎已經把跳槽當做了家常便飯。

年輕人這般不安分,說到底不過還是源於對目標的無法企及而採取的偏執行為。

一個人如果經常將變動作為自己的一個職場常態,那麼他必定得不到長久的積累和發展。同樣的,在工作中連公司的基本現狀都沒有了解清楚,連自己的工作職責都沒有熟悉,就開始企圖用跳槽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行為都最後,只有一個結果,

越跳越迷茫,越跳越不如從前。

2

我畢業6年,到現在換了22份工作”

為什麼有人跳槽比分手還頻繁?

大部分人跳槽的原因,其實跟男女朋友分手的原因一樣:不喜歡,不適合。

之所以沒有一開始就選擇喜歡合適的工作,是因為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為什麼二十多歲了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許在於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聽話”是最容易受到表揚的品質,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思考、創造、選擇。

就像我以前一樣,上大學聽家人的話,選的會計專業,畢業後也是去了一家公司做實習財務,但我發現自己做的並不開心,就果斷轉行選擇做策劃,當時被各種拒絕,失業了2個多月,才有一家創業公司讓我進去學習,後來又果斷選擇了新媒體,深耕至今。

有時候,比跳槽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的興趣和愛好。

我畢業6年,到現在換了22份工作”

幾年前,張泉靈在北大畢業典禮的演講中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當別人質疑世界上有幾個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職業時,她通常是這樣反駁的:

如果你考大學時選的專業不是你喜歡的,而是你父母喜歡的;

你的選修課不是你喜歡的,而是學分好得的;

你求職不是挑你喜歡的,而是待遇好的,

請問,你選擇時從未拿喜歡當事,憑什麼你會從事喜歡的職業呢,並且成為終生的事業呢?

憑什麼呢?

所以後來她放棄了大多數人羨慕的央視主播工作去做了創投,人們都覺得驚訝,但是很少有人能有她這樣的勇氣和選擇。

知乎上有一句話非常經典:無論最初多麼掙扎,人最終會回到自己的軌道。

不吝折騰的人,即使進入體制,幾年後也會跑回來創業;

樂於安穩的人,即使跑去投行,也會遲早為家庭迴歸。

如果你不想“一步錯步步錯”,那請你記住。

跳槽,並不是職場的唯一出路,比跳槽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讓你能為之終生奮鬥的目標。

3

最好的跳槽

是讓自己有一顆沉穩的心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說,跳槽的原因無非這兩種:

一、錢,沒到位

二、心,委屈了

同理對於職場新人來講,找工作的目的基本上分兩種:

一、能學到東西

二、能賺到錢

不論大小公司,能學到對自身事業有幫助的知識和技能,就是好公司;哪怕是小公司,若是能開到一定高的價錢,高薪聘用有能力的你,也值得用力工作。

如《我的前半生》裡的賀涵,當資歷、人脈、資源、能力全部都到位了,哪裡舒心舒適舒服,哪裡給的錢多就去哪裡,因為達到一定級別和地位,自己本身就是業界的品牌,公司的牌子對這樣級別的人來講,意義已經不大。

在職場上,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在各種成功學的薰陶下,還沒調整好身份就迫不及待的想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但大多數人連根本的如何和同事打交道,如何快速融入公司文化都還沒有學會,由於對工作枯燥無味的不滿,對人際關係處理的不擅長,職場處處碰壁,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選擇了跳槽。

我畢業6年,到現在換了22份工作”

現在的年輕人比上一代都更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不願意在重複、無趣的工作消磨自己的時間。而且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擺在他們面前的確也有更多機會,跳槽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但是,在你選擇跳槽之前,請想好你是否具備有通過跳槽變現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

比跳槽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沉穩的心。

這樣的沉穩,比你時時刻刻盯著別人的成功更重要,它能讓你在浮躁的當下,選擇用更實在的行動去為自己賦能,選擇用更堅韌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不如意。

4

如何正確地跳槽

僅僅想通過跳槽改變現狀其實是一種消極的處理方式,在這裡逆習君提供3個正確跳槽的姿勢!

1.不要為了逃避問題而跳槽

如果你是基於為了逃避現有公司遇到的某些問題而跳槽,而不是去解決它,那麼你有很大的概率在下一個公司會再次遇到同樣的問題。

因為每個公司存在的問題基本都是一樣的。

別抱有僥倖的心理,以為跳槽後一切問題將不復存在。

反而是當你願意用接受的心態去面對各種問題時,更容易找到解決方案,甚至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成長收穫。

2.決定跳槽前先問清楚自己,為了什麼而跳槽

每一次跳槽前,都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想跳槽?

提問是讓一個人思考的最好方式。而你的答案,會讓你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跳槽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為了高薪而離職,真的是這樣嗎?

· 首先離職後,你在原公司的工作積累、人脈資源、發展機會都會隨著你的離去而清零;

· 面對新公司,你還要花大部分精力去適應人際關係,熟悉業務,甚至還要重新找房子,適應周邊壞境。

這些都是跳槽帶來的“隱形成本”。

比高薪更需要重視的是,是你跳槽後的公司,能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能力提升帶來怎樣的幫助。

只盯著高薪就跳槽,你的職業生涯之路只會越走越窄。

我畢業6年,到現在換了22份工作”

3.最好的跳槽,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職場上有一條最重要的規則,那就是等價交換。你所獲得的,往往是你為公司所提供的能力所決定的。

一個公司願意花高於你現有薪水的兩倍來挖你,看中的到底是你的什麼能力?很多人認為是自身的能力價值,其實不然。

準確地說,應該是你的經驗值。

這個經驗值,一方面來源於你個人沉澱的技術和工作思路,另一方面則是你所在平臺賦予你的行業價值。

一旦你的經驗值被耗盡,又不能解決新組織的問題,跟不上企業發展步伐,就會面臨隨時被淘汰的危機。

提升個人的核心競爭力,要關注以下幾點:

1、根據你的職業目標,進行鍼對性學習。

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爆炸,圍繞你的職業目標進行有效的信息篩選、學習,通過不斷提升自己對專業領域的認知,實現自己的知識積澱。

2、圍繞你的工作需要深入專業領域。

圍繞你的職業目標,紮根自己所在的行業中不斷深耕學習,深挖元知識。

當你在專業領域有了足夠的知識與理論之後,就將其運用到工作中,通過實踐和反饋不斷更新迭代,知識就會牢牢地紮根在你的腦海中,積澱成你的行業經驗。

3、不止要系統學習,還要跨界學習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

就如零售百貨業冠軍的大潤發,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被阿里跨行收購。

因此,跨界學習,是這個時代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比如,學計算機的,不妨讀讀心理學,讓你的程序更懂人心;

做文案的,可以學學PS技術,讓你的文字更具表達力.....

我畢業6年,到現在換了22份工作”

▲保存圖片可分享到朋友圈

一個靠跳槽來逃避問題的人,其實很失敗。

因為你沒有將工作經驗沉澱成個人能力,跳槽過程中經驗值不斷降低,而年齡卻在不斷增加,最後只會被職場淘汰。

下一次考慮跳槽時,不妨把這篇文章拿出來細細品味,與君共勉。

作者:正能量爆表的逆境成長研習社,不講純雞湯,只講關於成長和麵對逆境的思考,每篇原創文章都會給你3個錦囊妙計。

——End——

關注頭條號言職有理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