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

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

溫馨提示:本文約3875字,燒腦時間16分鐘,筷玩思維記者袁辰發於上海。

總的來說,商業是以買賣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從古至今,古人對於從事商業的商人行為,稱之為經商。我們總能看到古人說,我要去經商了,即使在七八十年代的人們,也更喜歡經商這個詞兒,但幾乎沒有聽到古人說我要去創業了,也幾乎沒有聽到現在的年輕人說我要去經商了。

老一輩把做生意說為經商,而年輕人喜歡說創業,區別在哪兒?僅僅是一個詞嗎?

筷玩思維(www.kwthink.cn)認為,這是整個商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競爭而已,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在大環境劇變的情況下不敗於環境?這意味著,你是否能讓變化為你所用,並如何在變化中迭代自己。

✔創業的根本在於“創”而不在於業

武漢某處商業街的轉角位置有一家生意不錯的Today便利店,A發現這家便利店生意不錯,於是在該便利店隔壁又開了一家小賣鋪,A從常規產品著手,銷售同樣的飲料、零食、日雜百貨等。

從銷售產品的角度看,A進入的是商業,是一名常規趨利的商人,而從創業的角度看,他有什麼“創”的呈現?並沒有!無論是產品價值、商業模式、盈利模式,A幾乎都遵循著過往,毫無變化。沒有了最核心的“創”,又何來創業的概念?

從標品行業回到非標的餐飲業,什麼才是創業呢?

某商業街有三家米粉店,這時候又新開了一家米粉店,假設後來者的商業模式和之前類似,同質化競爭之下,可以說四家米粉店的日子都不好過。甚至也可以說,後來者是一位商人而不是一位創業者。

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

開業一段時間後,後來者開始思考,面對四家米粉店,消費者怎麼選擇呢?他發現,前三家僅僅是提供一份普通的米粉而已。這時候後來者找到了機會,從產品、價格、消費場景等方面給出了一個新的體驗。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後來者這時候終於成長為創業者了,他的行為從經商升級為創業。因為他在同質化的紅海市場中,開創了一個新的機會點。這個機會點簡單說就是價值。創業者,就是先創價值而後立業。

1)、創業者於消費者的價值

於消費者的價值是什麼呢?就是契合度。

在寫字樓商圈,大量年輕的客群都想著更快出餐,假設這個商圈不夠大,顯然火鍋店和人均過百的品類就不太適合;假設整條街都是川湘快餐,此時再新開一個類似食材、類似菜品、類似價格的快餐店也不適合。

所謂的消費者價值,就是以商圈為區域範圍,在已有的消費選擇中給出新的、更好、更差異化、更有性價比的選擇。

所謂的契合度與選擇,就是讓消費者覺得有理由在你這兒消費,並長期消費下去。

2)、創業者於品類的價值

這裡說的價值可以用三個臺階來說明,第一個臺階是在商圈區域範圍內讓消費者看到你的價值,滿足這個要求並不難,比如說某優質商圈沒有星巴克,去開一個就行了。又比如說某地有一群上班族天天路過,則可能是一個好早餐店的位置……

第二個臺階是品類價值,比如說辣椒炒肉基本用的是普通豬肉,你是否可以用精選五花或者其它無公害豬肉呢?

又比如說,來成都旅行的人幾乎都非吃火鍋不可,但總有吃膩的時候,烤匠就從“不吃火鍋就吃烤匠出發”,將烤魚對標了成都火鍋;棒阿菡缽缽雞就將一個路邊攤品類做出了品牌的呈現,並把客群鎖定在喜愛四川美食的新青年們。

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

我們再來思考,吃火鍋的人必點某個菜,你能否將重心聚焦在這個產品,做出獨特的品類出來?如譚鴨血火鍋、巴奴毛肚火鍋等。

3)、創業者於行業的價值

且不談黃太吉好不好的問題,黃太吉於品類的價值是將路邊攤品類搬到一個新場景中,用互聯網的形式呈現出來。然後,整個行業都將目光放到了未被發現的小品類,繼而推動了網紅、互聯網+這些新思維在餐飲業的落地。

再比如說小天鵝火鍋,且不說小天鵝這樣那樣的問題,小天鵝火鍋用鴛鴦鍋開闢了麻辣火鍋之後的另一選擇,此後這個模式進入整個火鍋業態,引發了全球火鍋革命。

在筷玩思維看來,價值的三個臺階幾乎就是判斷創業者與否的初階標準。

✔在變化中徜徉的商人們,你開了一家公司,但並不意味著你就是創業者

價值成了創業的初階評判標準,這就意味著整個商業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

1)、變量與重構

過去從商被稱為經商,而現在從商的人們更喜歡用創業這個詞兒,為什麼呢?難不成是因為創業更好聽?

從字面看,商業更重利益,經商基本不離“利字當頭”,古人將經商放入“下九流”且不談,在渠道時代,基本是看到了利益就能從商,比如說餐飲業過往以夫妻小店為主,只要一方做過幾年廚師,出來自己開個餐廳完全沒問題,說是經商毫不為過。

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

在當下的“大眾創新”時代,落地了“萬眾創業”這個概念,大量的人往一個通道里面擠,大量的後人推動前人,大量不符合時代的門店開始更新或者倒閉,這時候,經商不再是以利益為主導,而是以價值作為機會點,各位餐飲產業鏈老闆可以問下自己:我究竟創造了什麼樣的新價值?

沒有新的價值,創業這個概念就無法落地。這幾乎是對整個商業的重構,比如說,B2C時代走的是先有產品後銷售的模式,近些年迭代出了C2B,大量的廠商開始重視消費者的需求,即使這種需求是變量、看似可控又不可控的。

逐漸的到現在,商人們不再說消費者,而是從“消費者”升級出了“顧客”這個詞兒,這意味著,商家開始將目光放在了與自己產生強關聯(訂單)的群體;同樣的,“客戶”這個詞兒也升級為“用戶”,以實際產品體驗為維度重置了商家對消費者的視角。

從商業的角度看,過往的加盟商現在升級為城市合夥人,加盟商和品牌商是上下級關係,而城市合夥人從字面意思看,下級自主性更高了。

2)、假定你還在用過往的方式進入商業,意味著你是從業者而不是創業者

看似過往整個商業的生產結構至今自上而下都發生了變化,從業者的行為和定義也必定發生同步變化。過往開一家店你就是商人,開一家店就可以說自己在經商,而現在不可以,因為:你開了一家公司,但並不意味著你就是創業者。

打個比喻,A加盟了一家炸雞店,由於全是總部管控,於是A就在門店負責炸雞,由自己老婆負責收銀和出餐,即使A炸雞店的生意不錯,那麼A是創業者嗎?

從價值創造的角度看,該店產生的價值是品牌方創造的而不是A自己,從行為的角度看,A充其量就是一個有著老闆身份的炸雞師傅而已。

再打個比喻,在一處新建的樓盤,C開了家便利店,早期由於缺乏競爭對手,C日子過的還不錯,他雖然是老闆,但由於不招聘員工,平時也就進進貨,閒暇時候就打打遊戲,這時候,我們將C稱為“掛著老闆頭銜的營業員”,而非創業者。

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

在一段時間後,喜士多、Today便利店等大牌進來後,C小店的生意就明顯下滑,這時候痛定思痛,為了突圍,C從產品著手,以小眾的進口商品、網紅商品作為差異化成功立足,C開創了商圈內新的便利店的產品模型,這時候,C終於是一個合格的創業者。

對比分析後其實非常明顯,經商在當下就是從業,在新的劇變浪潮之下,假定你還在用過往的方式進入商業,意味著你是從業者而不是創業者。從業型經商者是找到一個常規模式,遵循它然後獲利,創業者是找到一個機會點,改變或者重構它以構建自身價值與核心競爭力。

✔環境升級、變化叢生,創業者手中的最強之矛與最強之盾

創業這個詞兒,重點在於創,而不在於商,在於先價值而後利益。

在當下萬眾創業時代,一旦一個新的機會點冒出來,所有的“潛在創業者”就蜂擁而上,更別說傳統行業了,傳統行業問題更大,幾乎是一鍋水養一池魚。

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

比如說酸菜魚快餐崛起的這兩年多,整個品類的入局者從滄海一粟到恆河沙數,雖然入局者不少,卻少有從業者能給品類構建護城河,似乎從業者們更喜歡追隨大眾而非遵從創業的本質。

2013年,在互聯網逐漸更受商業重視的時候,一撕得公司橫空出世,該公司推出的拉鍊式紙箱直接顛覆了傳統紙箱行業,之後,該公司的拉鍊紙箱從1.0版本逐漸升級和迭代,以服務企業端和消費端為主,更從環保的理念出發,拉鍊式紙箱成了新穎而有趣且更加環保的新包裝材料。

再比如說撈王鍋物料理用一本聖經管理企業,構建了愛的基因,其門店以手工操作為亮點,包括湯底也棄用了中央廚房走門店現熬的模式;李二鮮魚火鍋無論是在二三線城市還是已經進入的一線城市,都以“鮮”為主導,打造了人均不過百的高性價比模式;楊國福麻辣燙將路邊攤麻辣燙品類拾起來,在不到3000家門店的時候,就斥資3億自建可供給20000家門店的食品調味品研發生產基地……

創業時代已然到來,整個商業的邏輯看似被重構又看似一成不變,一方面是大競爭到來讓所有看得到的藍海變成了紅海,另一方面,紅海之中又好像隱藏著巨大的機會點,如紙箱行業幾十年、數百年不變而“一撕得”卻能撕開整個紅海,又比如說在一片料理包鍋底、甚至老油鍋底的火鍋行業,撈王鍋物料理用門店現熬的方式突圍。

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紅海之中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從業者思維的經商模式不會有機會,唯有創業者才能抓住紅海的突破口。

在紅海翻騰的當下,能否為消費者創造價值、能否為品類創造價值、能否為行業創造價值,這些只不過是一個入口而已,比如說日漸式微的黃太吉和小天鵝等,在符合價值的三個臺階之後,還得看創業者是否為自己的商業模式構建了護城河。

在餐飲行業,這個護城河是什麼呢?可能是文化,可能是食材祕方和烹飪方式,也可能是某個獨特的體驗場景,更可能是某個IP……

但無論是什麼,這個護城河一定要夠深、夠寬且能持續迭代和進化,否則,“後來創業者”批量湧入,一旦護城河被攻破,你就從創業者跌落到從業型的經商者,直到被淘汰出局。

這不應該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結語

在一個不變且難以攻破的傳統紅海市場,從業者找不到機會搖搖頭走開了,這時候,創業者走過來撕破了一個小口兒,從消費者價值出發逐漸上升到了品類價值,最終重構了整個行業的經營邏輯,但對於創業者來說,價值呈現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趁手武器而已。

創業者要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活下來,除了有長矛還得有盾牌,這個盾牌就是企業的護城河。從業型經商模式已成過去,唯有創業者長存。

看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假設再有自標“創業者”的人說,“失敗是因為大環境不好”,你就可以說,“你根本就不是創業者”!

2019版筷玩思維內容營銷(廣告投放)執行報價已於3月1日正式施行,有廣告投放和內容營銷需求的客戶可與蘇先生(手機/微信:15650737218)具體洽談和溝通,期待與您攜手共贏。

官宣:筷玩思維啟用“筷幫”品牌,正式推出會員成長體系。筷幫是什麼?筷幫是筷玩思維面向全平臺累計200餘萬粉絲推出的以資源導入為核心的會員服務品牌,旨在藉助一系列的專屬組合特權與您建立更長期的雙贏關係,全方位提升和豐富您在筷玩思維全體系內可享受到的陪伴式成長體驗。

喜大普奔、限時特惠!現在成為筷玩思維會員僅需298元/年,太划算啦!!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刻購買“筷玩思維成長會員”吧,無筷幫、不老鐵!

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餐飲老闆必看:為什麼做生意這事兒,過去叫經商,現在叫創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