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營盤路上,走進長沙的心底

真正地認識了一條道路,才算真正地認識了一座城市,這個觀點有點偏頗,但我的認識至少是這樣。認識長沙,我是從認識一條路開始的。這條路,叫營盤路。

在這條路上行走,慢而且從容,才能走進一座城市的歷史與過往,才能走進一座城市的現實與詩意,才能真正走進號稱歷史文化名城的長沙的心底。當第一次用腳步丈量營盤路的時候,我發現這條路沾染了墨色,散發著書香,在這條路上行走,需要有卑謙的態度、崇敬的胸懷。

在一個陽光朗朗的上午,應一位書畫界朋友的邀請,我走進了營盤東路的湖南省畫院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瀏覽營盤路,第一次認真閱讀長沙。

從營盤路上,走進長沙的心底

畫院的展廳設在二樓,人們魚貫而入,腳步輕緩、沉穩,在一幅幅畫前駐足,細細欣賞、品味,不時有 “嘖嘖” 的讚歎由衷地發自心底。在臨營盤路的省畫院、省國畫館、省展覽館、人民出版社一帶走動,與你擦肩而過的可能是“家”字號的人物。

在這條路上,我邂逅過李立、朱訓德、李自健、朱正、王金石、周實、藍圖勝等著名畫家、書法家、出版家、作家,他們不是在這裡主辦畫展、書法展,就是在這裡切磋藝術,交流學問。一條路有如此的文化品位在很多城市並不多見,奇妙的是,在這條路上,喧囂與寧靜,相得益彰。

更為有趣的是,從這條路去長沙市一中,我經過了湖南省貢院舊址。從雍正元年算起,湖南省貢院距今有291年的歷史。貢院見證了湖南省教育發展的進程,見證了湖南的一段歷史風雲。

從營盤路上,走進長沙的心底

現在的貢院舊址只剩下營盤路往巡道街入口處的一堵青磚老牆,老牆極具歷史滄桑感,像一個殘喘的老人萎縮在不顯眼的角落,神態驚慌、眼色黯淡地打量著周邊日新月異的世界。回溯一個世紀,這裡響徹的應該是湖湘學子的琅琅書聲,星月輝映之下的應該是湖湘學子“頭懸樑、錐刺股”用功苦讀的身影。

更有意思的是,晚清中興大臣左宗棠的故居與貢院舊址僅一箭之遙。他將家安在貢院附近,很可能受了孟母擇鄰而居的啟發。在貢院,左宗棠一定揮毫寫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想文章,但現實無情地擊碎了這個抱負滿懷的學子的夢想,屢試不中,功名止於舉人,儘管如此,在曾國藩的力薦之下,科舉落第並沒有影響他成為湘軍名將、中興名臣,他抗擊沙俄收復新疆伊犁的民族大義深得國人景仰。

從營盤路上,走進長沙的心底

一座城市需要有自己的靈魂人物,長沙不乏這樣的靈魂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影響著他們所處的時代和那個時代以後的時代。

從貢院舊址沿營盤路東行約一里許,長沙市一中就坐落在這裡。營盤東路和市一中有一條通往清水塘的街道,街道綠樹成蔭、古色古香自不必說,但我不能不提及清水塘曾設有中國共產黨湘區委員會的祕密辦公地點。

青年毛澤東、楊開慧曾居住在這裡,他們的長子毛岸英在這裡誕生,他們和何叔衡、易禮容、李立三、劉少奇等共產黨人,在這裡共謀革命大計。市一中素以名師雲集、治校嚴謹、人才輩出而著稱,近一個世紀以來,湧現出了毛澤東、朱鎔基、周谷城、周立波、譚盾等蜚聲中外的名人,以及13位“兩院”院士。

從營盤路上,走進長沙的心底

貢院西行不遠,有一尊一手牽著戰馬、一手按著利劍的雕像,這個雕像人物就是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堅決主張抗金,屢受朝中投降派排擠,寫下過許多豪邁詞篇的辛棄疾。在擔任湖南安撫使期間,他創建的飛虎軍在此安扎營盤。營盤路也因此而得名。

或許,這位豪情滿懷且一生遭受排擠的職業軍人,曾在這裡一遍遍吟誦自己的慷慨之作:“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營盤路,當真是文脈貫通之地,當真是虎踞龍盤之地,當真是鍾靈毓秀之地。

從營盤路上,走進長沙的心底

但是,在營盤路行走,或多或少讓我有一些難以喘息的感受。對於長沙歷史與文化的回望,我只能憑豎立在遺址之上的碑文去辨識,那些見證長沙歷史與文化的建築只是碑文中的文字符號,它們遙遠得幾乎沒有了背影,只能靠史料或文字讓我們臆想。所幸的是,在營盤路兩側,還可以找到一些蒼老的街巷,還可以在滄桑之中讀到長沙的厚重。

從營盤路上,走進長沙的心底

在營盤路行走,我在想,湘人的霸蠻勇氣、敢為人先固然可取,但是除了勇氣之外,我們是不是還需多一些思考,思考如何經營好我們的城市?保護、經營好城市的歷史與文化?我們的城市不僅需要摩天的大樓來支撐,更需要歷史、文化和精神來支撐。沒有這些,長沙就會變成一座千篇一律、普普通通的城市。


  • 來源:華夏經緯網(《從一條路 結識長沙》),文/朱開見,圖源網絡,長沙生活集分享推薦閱讀。感謝作者的創作,為我們留下這些美好的生活記錄!歡迎大家踴躍投稿(關於長沙生活的各個方面題材稿件都行),我們一起記錄長沙生活!投稿請加微信號:ms96218,或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