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Ⅱ卷詩歌鑑賞《投長沙裴侍郎》試題分析'

"

2019全國Ⅱ卷詩歌鑑賞《投長沙裴侍郎》試題分析

今年高考全國Ⅱ卷詩歌鑑賞試題選取了晚唐詩人杜荀鶴的一首干謁詩《投長沙裴侍郎》,先來看原題: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

只望至公將卷讀,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思,吹木風傳雁夜魂。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閒思。

[注]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表示,雖然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下,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堅定不移。

B.“朱門”“孔門”分別代指世俗的權勢與精神的歸依,形成鮮明的對比。

C.詩人希望自己能憑藉真才實學通過正常渠道進身,而不願去尋找捷徑。

D.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待恩惠的態度,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受恩必報。

15.詩歌的頸聯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作用?(6分)

要做好這道試題,首先要讀懂詩歌。首先我們看詩歌題目:投長沙裴侍郎。“投”是“投贈”之意,裴侍郎是詩歌投贈的對象,他當時曾任禮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副部長,到長沙去擔任刺史的官職,題目仍以“裴侍郎”稱呼他。可見,這首詩就是作者寫給長沙刺史的一首干謁詩。

寫給裴侍郎的詩歌一共有兩首,這首寫於秋天,第二首寫於冬天,題目是《冬末投長沙裴侍郎》。原詩是“欲露塵中事,其如不易言。家山一離別,草樹匝春暄。吹夢風天角,啼愁雪嶽猿。佇思心覺滿,何以遠門軒”。

這裡要提到古代詩歌的一種特殊題材——“干謁詩”,所謂“干謁詩”,就是古代文人為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歌,類似於現代的自薦信。一些文人為了求得進身的機會,往往十分含蓄地寫一些干謁詩,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展示自己的才華與抱負,以求引薦。

這種風氣的出現與科舉制度的實行密不可分。自隋朝實施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以來,歷代無數文人士子便在這條路上艱辛跋涉前行。唐代此風尤盛。這是因為,科舉是一般文人士子致仕的主要途徑,而“進士”又是當時社會最崇尚的科目,所謂“位極人臣,不由進士,終不為美”。所以由科舉之路踏上仕途,是唐代讀書人的奮鬥目標,也是最重要的價值取向。

行卷是唐代科舉的一個特有的衍生物,由於唐代科舉考試的試卷是不糊名的,這就給行卷帶來了可能,所以唐代科舉考試的錄取並不一定由考生在考場中的試卷的優劣而定,而與考生的詩名以及得到位高權重者的賞識和推薦關係密切。有的時候甚至在試前就已決定。”能不能得到位高權重者的賞識,對於能否考中起到異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士子們在投遞行卷方面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就不足為奇。

這裡不得不提到詩人杜荀鶴和他生活的晚唐時代。杜荀鶴(約846—約906),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臺縣)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進士,仍未授官,乃返鄉閒居。是晚唐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是一個關心人民的儒者,有遠大的志向。他唯願有朝一日通過“蟾宮折桂”而有所作為。作為一個外鄉人,他希望有朝一日能進入長安城,成就科舉。在二十幾年的科舉生涯中,他嚐盡了辛酸,寫下了眾多的干謁詩。在晚唐科舉腐敗的大背景下,要想中得一第尤為不易,杜荀鶴在科場中蹭蹬之久,求功名之心切也是晚唐詩人中少有的,他是晚唐少有的一位醉心於科場,與科舉結下了不解之緣的詩人。

杜荀鶴想借自己的詩名得到權貴的賞識,當然也只能不斷地寫詩投遞,以期遇到知音,有朝一日能“蟾宮折桂”。但是晚唐科場腐敗,投遞行卷之風其實已經演變為公然賄賂,進士科的考試大都被公卿子弟把持,寒門出身的杜荀鶴註定要在這條路上含辛茹苦。

有研究者指出,杜荀鶴干謁過池州、明州、江州、潭州、衡州等州刺史,也干謁過朝官,寫了大量的干謁詩,這些詩都是訴說自己的貧困,稱讚對方的才德,提出自己的希望,要求對方推薦自己。詩人詩集中用於干謁的詩將近三十首,佔了他詩集的十分之一,數量之大無可非議。這些詩中,折射出詩人對科舉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干謁的心酸。

這種干謁請託之風在整個唐代都十分盛行,我們不應該對杜荀鶴有過高的要求,學者蕭滌非先生指出,干謁詩作為唐代詩歌中較為可觀的客觀存在,往往因其內容單調、多乞憐語而為人所輕。但是,干謁詩中體現出來的文人干謁心態對研究詩人、詩歌的意義以及干謁詩的寫作技巧卻是不容忽視的。杜荀鶴的這些詩文向我們揭露出他的心態,對我們理解作者的這一段生活頗有意義。

來看這首詩歌的內容:

首聯,“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意思為雖然出身低賤,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堅定不移。“朱門”指古代王侯貴族的府第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後指富貴人家,本詩中代指世俗權勢。“孔門”指孔子的門下,代指儒家。

頷聯,“只望至公將卷讀,不求朝士致書論”,意思是希望自己能憑藉真才實學通過正常渠道考取進士功名,而不是通過其他途徑。至此,前四句從起到承,一氣呵成,節奏明快,內容清晰,針對性強。可以看出詩人不願放棄科舉這條,也是惟一的一條能實現自己兼濟天下願望的道路,雖然充滿辛酸和曲折,但是詩人還是決定走到底。

頸聯“垂綸雨結漁鄉思,吹木風傳雁夜魂”。此句一改前兩句的明快節奏,從敘述議論變為景物描寫,借景抒情,別具一格。“垂綸”即“垂釣”之意,“漁鄉思”暗含作者出世歸隱之意。在古代詩歌中,“漁樵”常常作為文人學士隱居的象徵詞語。

“吹木風傳”即“秋風”之意,“雁夜”即“秋夜”之意。在杜荀鶴的詩歌中,“雁”的意象多次出現,這時意象主要表達時間更替之意,或作為思念之情的寄託,如:

猿到夜深啼嶽麓,雁知春近別衡陽。(《冬末同友人泛瀟湘》)

兵戈鬧日別鄉國,鴻雁過時思弟兄。(《館舍秋夕》)

因此詩寫於秋季,大雁又為秋季常見意象,又有表達思念之意,加之杜荀鶴詩歌中常用“雁”表現季節,因此“雁夜”理解為“秋夜”。把兩句聯繫起來理解,可以認為,這兩句的表面意思是“在秋風秋夜中思歸”。

仔細品析第三聯,發現作者存在十分矛盾的心理。秋天是生命的凋零之季,是生命的衰落之季,在這個季節裡,寫思歸,作者其實想表達的是不是真正的思歸,而是想說:如果不能做官,不如擺脫名韁利鎖,不如退隱歸去。在干謁詩中出現如此消極情緒,似乎很不正常。但仔細體味,這種“歸隱”“退隱”之思,是一種很高的格調,表現了作者高傲的心態,有一種立身剛直、不卑不亢、高潔耿介的品格。

這種矛盾心理的表現就在於:他既想通過寫干謁詩得到別人的提攜,又要維持維護自身孤傲的立身處世做人的態度。想做官的語氣要誠懇打動人,但又不能失掉自身身份,不能低三下四。這種高傲的文人情緒與作者對科舉的孜孜追求使詩歌在矛盾中形成了一種張力,表現了豐富細膩的內心情緒。

尾聯“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閒恩”。“有地”,是有根據的意思,引指在能力所及範圍之內。“等閒”是隨便之意,此句的意思是男子漢是否接受別人的恩惠,必須根據自己能力而定。這句又回到了干謁詩的表白自己心跡,願為報恩的常見內容上來。

杜荀鶴干謁權貴可謂歷時之久,然而干謁朱門並未給作者的科舉夢帶來任何好處,在這樣的生活中,詩人感到心力交瘁痛不欲生。“多情御史應嗟見,未上青雲白髮新”,正因詩人把登科作為自己一生的夢想,而除了詩以外再也沒有別的可以讓別人引以為薦的資本了,而一次一次的落第,一次次干謁如石沉大海的打擊,使得詩人的前期的干謁詩幾盡哀鳴,聲淚俱下。

下面再來分析兩道試題:

14題選擇題已經很清楚,見原文理解。

15題從情感表達來看,頸聯兩個場景表面看是作者消極情緒的反映,從詩歌整體干謁詩背景來看,應該是一種孤傲情緒的表達,表明了作者真實複雜的心態:既想得到別人的提攜,又要維持維護自身孤傲耿介的處世做人態度。從結構上看,一改前兩句的高亢,詩歌節奏突然緩慢低沉,這樣的藝術手法使整首詩歌的節奏富於張弛變化,委婉從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