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當初進了大學,說不定中國會多一個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也有可能。當然,現在她的三個兒女都有工作,生活也變得好多了。

文廟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廠

我同學的家對面,也就是文廟坪巷口,有一排舊房,這裡曾經開辦過福利工廠。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熊興華就曾在這裡工作過。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當初進了大學,說不定中國會多一個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也有可能。當然,現在她的三個兒女都有工作,生活也變得好多了。

文廟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廠

我同學的家對面,也就是文廟坪巷口,有一排舊房,這裡曾經開辦過福利工廠。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熊興華就曾在這裡工作過。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是曾辦過福利工廠的舊房,房子還是老的,卻物是人非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熊興華和唐雪妮一樣也是個優秀學生。那時我是個調皮伢子,學習成績時好時壞,班主任老師為了幫助我進步,便讓胳膊上掛二條紅槓的中隊委熊興華和我同座。可這個內向的女同學怎麼能和調皮男同學合得來,這個幫助以失敗告終。

1968年小學同學聚會時,我和幾個同學到十間頭她的家裡找過她,當時她高興地答應參加聚會。這之後,就沒有再聯繫到她了,後來聽人說,她曾在紅牆巷這個福利工廠工作過,我去找時,這個工廠已不存在,而熊興華早已不在這個廠工作了,我對著紅牆巷的舊房子大大地嘆口氣。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當初進了大學,說不定中國會多一個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也有可能。當然,現在她的三個兒女都有工作,生活也變得好多了。

文廟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廠

我同學的家對面,也就是文廟坪巷口,有一排舊房,這裡曾經開辦過福利工廠。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熊興華就曾在這裡工作過。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是曾辦過福利工廠的舊房,房子還是老的,卻物是人非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熊興華和唐雪妮一樣也是個優秀學生。那時我是個調皮伢子,學習成績時好時壞,班主任老師為了幫助我進步,便讓胳膊上掛二條紅槓的中隊委熊興華和我同座。可這個內向的女同學怎麼能和調皮男同學合得來,這個幫助以失敗告終。

1968年小學同學聚會時,我和幾個同學到十間頭她的家裡找過她,當時她高興地答應參加聚會。這之後,就沒有再聯繫到她了,後來聽人說,她曾在紅牆巷這個福利工廠工作過,我去找時,這個工廠已不存在,而熊興華早已不在這個廠工作了,我對著紅牆巷的舊房子大大地嘆口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1968年小學同學在原鐵佛東街完小聚會時的女同學合影,前右三為熊興華。柳建球攝於鐵佛東街小學

熊興華也是當年成份論的受害者,一個優秀學生下農村回長沙後,被分到福利工廠,誰都知道這是為什麼。也可能她在改革開放後獲得了新生吧?

紅牆巷小學雖小,但教學質量好

福利工廠斜對面是紅牆巷小學。紅牆巷小學是我二個表哥讀書的地方,因為我姑媽住在奎星樓,所以我從小隨表哥到紅牆巷小學玩過。

紅牆巷小學比我們鐵佛東街完小要小得多,這裡甚至連一個較大的操場都沒有。記得我女兒在這裡讀小學時,參加了學校田徑隊,每天放學後,都是她們教體育的朱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留芳嶺的湘雅醫學院大操場練習。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當初進了大學,說不定中國會多一個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也有可能。當然,現在她的三個兒女都有工作,生活也變得好多了。

文廟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廠

我同學的家對面,也就是文廟坪巷口,有一排舊房,這裡曾經開辦過福利工廠。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熊興華就曾在這裡工作過。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是曾辦過福利工廠的舊房,房子還是老的,卻物是人非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熊興華和唐雪妮一樣也是個優秀學生。那時我是個調皮伢子,學習成績時好時壞,班主任老師為了幫助我進步,便讓胳膊上掛二條紅槓的中隊委熊興華和我同座。可這個內向的女同學怎麼能和調皮男同學合得來,這個幫助以失敗告終。

1968年小學同學聚會時,我和幾個同學到十間頭她的家裡找過她,當時她高興地答應參加聚會。這之後,就沒有再聯繫到她了,後來聽人說,她曾在紅牆巷這個福利工廠工作過,我去找時,這個工廠已不存在,而熊興華早已不在這個廠工作了,我對著紅牆巷的舊房子大大地嘆口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1968年小學同學在原鐵佛東街完小聚會時的女同學合影,前右三為熊興華。柳建球攝於鐵佛東街小學

熊興華也是當年成份論的受害者,一個優秀學生下農村回長沙後,被分到福利工廠,誰都知道這是為什麼。也可能她在改革開放後獲得了新生吧?

紅牆巷小學雖小,但教學質量好

福利工廠斜對面是紅牆巷小學。紅牆巷小學是我二個表哥讀書的地方,因為我姑媽住在奎星樓,所以我從小隨表哥到紅牆巷小學玩過。

紅牆巷小學比我們鐵佛東街完小要小得多,這裡甚至連一個較大的操場都沒有。記得我女兒在這裡讀小學時,參加了學校田徑隊,每天放學後,都是她們教體育的朱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留芳嶺的湘雅醫學院大操場練習。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小學的朱老師(前右二)和他的小學生田徑隊員們,在湘雅醫院學院的大操場邊合影。前右一是我女兒。柳

雖然紅牆巷小學不大,學生也不多,可每年的開福區小學生運動會上,紅牆巷小學都要搶幾個第一名。這和不到四十歲的朱老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不知道他每天放學後,帶學生到湘雅練跑步有不有加班費?他每天下班一定會是晚上7點多。

我女兒在朱老師的帶領下,五年級第一次參加北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便奪得全區800米第一和400米第二。後來還因此作為特長生被周南中學提前錄取。

紅牆巷不但有朱老師這樣的好體育老師,還有其他一些好老師,像我女兒一年級的班主任趙老師,就是個年輕的好老師。我記得女兒讀了16年書,趙老師是唯一個上門做過家訪的老師。其他老師,如果有事,多半會一個電話打給家長,要家長到學校去。

除了趙老師,還有我女兒二年級的班主任丁老師,也特別認真負責,對學生特別溫和耐心。紅牆巷學校當時的校長也是個好老師,沒有這樣的好校長,不可能帶出好老師。當然我說的只是我女兒讀書這一段。其他的我不大清楚。

可是,紅牆巷小學好多年前就被撤消了,不知是賣給財經學校了還是租了,反正現在掛的牌子是長沙財經校紅牆巷校區。長沙好多學校都被撤消,想北正街小學、湘春西路小學、文昌閣小學、鐵佛東街小學等。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當初進了大學,說不定中國會多一個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也有可能。當然,現在她的三個兒女都有工作,生活也變得好多了。

文廟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廠

我同學的家對面,也就是文廟坪巷口,有一排舊房,這裡曾經開辦過福利工廠。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熊興華就曾在這裡工作過。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是曾辦過福利工廠的舊房,房子還是老的,卻物是人非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熊興華和唐雪妮一樣也是個優秀學生。那時我是個調皮伢子,學習成績時好時壞,班主任老師為了幫助我進步,便讓胳膊上掛二條紅槓的中隊委熊興華和我同座。可這個內向的女同學怎麼能和調皮男同學合得來,這個幫助以失敗告終。

1968年小學同學聚會時,我和幾個同學到十間頭她的家裡找過她,當時她高興地答應參加聚會。這之後,就沒有再聯繫到她了,後來聽人說,她曾在紅牆巷這個福利工廠工作過,我去找時,這個工廠已不存在,而熊興華早已不在這個廠工作了,我對著紅牆巷的舊房子大大地嘆口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1968年小學同學在原鐵佛東街完小聚會時的女同學合影,前右三為熊興華。柳建球攝於鐵佛東街小學

熊興華也是當年成份論的受害者,一個優秀學生下農村回長沙後,被分到福利工廠,誰都知道這是為什麼。也可能她在改革開放後獲得了新生吧?

紅牆巷小學雖小,但教學質量好

福利工廠斜對面是紅牆巷小學。紅牆巷小學是我二個表哥讀書的地方,因為我姑媽住在奎星樓,所以我從小隨表哥到紅牆巷小學玩過。

紅牆巷小學比我們鐵佛東街完小要小得多,這裡甚至連一個較大的操場都沒有。記得我女兒在這裡讀小學時,參加了學校田徑隊,每天放學後,都是她們教體育的朱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留芳嶺的湘雅醫學院大操場練習。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小學的朱老師(前右二)和他的小學生田徑隊員們,在湘雅醫院學院的大操場邊合影。前右一是我女兒。柳

雖然紅牆巷小學不大,學生也不多,可每年的開福區小學生運動會上,紅牆巷小學都要搶幾個第一名。這和不到四十歲的朱老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不知道他每天放學後,帶學生到湘雅練跑步有不有加班費?他每天下班一定會是晚上7點多。

我女兒在朱老師的帶領下,五年級第一次參加北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便奪得全區800米第一和400米第二。後來還因此作為特長生被周南中學提前錄取。

紅牆巷不但有朱老師這樣的好體育老師,還有其他一些好老師,像我女兒一年級的班主任趙老師,就是個年輕的好老師。我記得女兒讀了16年書,趙老師是唯一個上門做過家訪的老師。其他老師,如果有事,多半會一個電話打給家長,要家長到學校去。

除了趙老師,還有我女兒二年級的班主任丁老師,也特別認真負責,對學生特別溫和耐心。紅牆巷學校當時的校長也是個好老師,沒有這樣的好校長,不可能帶出好老師。當然我說的只是我女兒讀書這一段。其他的我不大清楚。

可是,紅牆巷小學好多年前就被撤消了,不知是賣給財經學校了還是租了,反正現在掛的牌子是長沙財經校紅牆巷校區。長沙好多學校都被撤消,想北正街小學、湘春西路小學、文昌閣小學、鐵佛東街小學等。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紅牆巷小學的校門,現在叫財經學校紅牆巷校區。柳建球攝

我們那時讀書,真的是就近上學,離家有一里路遠的學生都沒幾個,所以家長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一到放學時,便成群結隊到學校門口等。我女兒在紅牆巷上學時,除第一天上學外,我從未去接過她放學。

但現在小學越辦越大,學生離學校越來越遠,汽車越來越多,你要家長怎麼能不放下工作到學校門口接三年級以下的小學生放學?

崇聖裡口的北區衛生防疫站

紅牆巷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單位應該是北區衛生防疫站。它位於崇聖裡口子的對面。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當初進了大學,說不定中國會多一個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也有可能。當然,現在她的三個兒女都有工作,生活也變得好多了。

文廟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廠

我同學的家對面,也就是文廟坪巷口,有一排舊房,這裡曾經開辦過福利工廠。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熊興華就曾在這裡工作過。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是曾辦過福利工廠的舊房,房子還是老的,卻物是人非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熊興華和唐雪妮一樣也是個優秀學生。那時我是個調皮伢子,學習成績時好時壞,班主任老師為了幫助我進步,便讓胳膊上掛二條紅槓的中隊委熊興華和我同座。可這個內向的女同學怎麼能和調皮男同學合得來,這個幫助以失敗告終。

1968年小學同學聚會時,我和幾個同學到十間頭她的家裡找過她,當時她高興地答應參加聚會。這之後,就沒有再聯繫到她了,後來聽人說,她曾在紅牆巷這個福利工廠工作過,我去找時,這個工廠已不存在,而熊興華早已不在這個廠工作了,我對著紅牆巷的舊房子大大地嘆口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1968年小學同學在原鐵佛東街完小聚會時的女同學合影,前右三為熊興華。柳建球攝於鐵佛東街小學

熊興華也是當年成份論的受害者,一個優秀學生下農村回長沙後,被分到福利工廠,誰都知道這是為什麼。也可能她在改革開放後獲得了新生吧?

紅牆巷小學雖小,但教學質量好

福利工廠斜對面是紅牆巷小學。紅牆巷小學是我二個表哥讀書的地方,因為我姑媽住在奎星樓,所以我從小隨表哥到紅牆巷小學玩過。

紅牆巷小學比我們鐵佛東街完小要小得多,這裡甚至連一個較大的操場都沒有。記得我女兒在這裡讀小學時,參加了學校田徑隊,每天放學後,都是她們教體育的朱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留芳嶺的湘雅醫學院大操場練習。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小學的朱老師(前右二)和他的小學生田徑隊員們,在湘雅醫院學院的大操場邊合影。前右一是我女兒。柳

雖然紅牆巷小學不大,學生也不多,可每年的開福區小學生運動會上,紅牆巷小學都要搶幾個第一名。這和不到四十歲的朱老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不知道他每天放學後,帶學生到湘雅練跑步有不有加班費?他每天下班一定會是晚上7點多。

我女兒在朱老師的帶領下,五年級第一次參加北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便奪得全區800米第一和400米第二。後來還因此作為特長生被周南中學提前錄取。

紅牆巷不但有朱老師這樣的好體育老師,還有其他一些好老師,像我女兒一年級的班主任趙老師,就是個年輕的好老師。我記得女兒讀了16年書,趙老師是唯一個上門做過家訪的老師。其他老師,如果有事,多半會一個電話打給家長,要家長到學校去。

除了趙老師,還有我女兒二年級的班主任丁老師,也特別認真負責,對學生特別溫和耐心。紅牆巷學校當時的校長也是個好老師,沒有這樣的好校長,不可能帶出好老師。當然我說的只是我女兒讀書這一段。其他的我不大清楚。

可是,紅牆巷小學好多年前就被撤消了,不知是賣給財經學校了還是租了,反正現在掛的牌子是長沙財經校紅牆巷校區。長沙好多學校都被撤消,想北正街小學、湘春西路小學、文昌閣小學、鐵佛東街小學等。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紅牆巷小學的校門,現在叫財經學校紅牆巷校區。柳建球攝

我們那時讀書,真的是就近上學,離家有一里路遠的學生都沒幾個,所以家長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一到放學時,便成群結隊到學校門口等。我女兒在紅牆巷上學時,除第一天上學外,我從未去接過她放學。

但現在小學越辦越大,學生離學校越來越遠,汽車越來越多,你要家長怎麼能不放下工作到學校門口接三年級以下的小學生放學?

崇聖裡口的北區衛生防疫站

紅牆巷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單位應該是北區衛生防疫站。它位於崇聖裡口子的對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開福區衛生防疫站,現搬走了,原址改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柳建球攝

這是個長沙最基層的衛生防疫單位。他們要管理全北區數十萬居民和數千家單位的衛生工作,實在是辛苦得很。我們這些經營食品、飲食的單位,每年都要來這裡體檢。

可是,當我在北正街醬園當經理時,有次衛生防疫站配合當時的街道辦事處搞突擊檢查,把我們醬園擺在門口賣的香乾醬菜粗暴地搶上汽車,開車就跑,嚇得我的那些女營業員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等我找到他們單位討要香乾時,他們說香乾都送敬老院食堂了。

當然,這是我在北正街醬園工作十年唯一的一次和衛生防疫站的衝突。可我不認為他們有權力這樣做。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當初進了大學,說不定中國會多一個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也有可能。當然,現在她的三個兒女都有工作,生活也變得好多了。

文廟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廠

我同學的家對面,也就是文廟坪巷口,有一排舊房,這裡曾經開辦過福利工廠。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熊興華就曾在這裡工作過。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是曾辦過福利工廠的舊房,房子還是老的,卻物是人非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熊興華和唐雪妮一樣也是個優秀學生。那時我是個調皮伢子,學習成績時好時壞,班主任老師為了幫助我進步,便讓胳膊上掛二條紅槓的中隊委熊興華和我同座。可這個內向的女同學怎麼能和調皮男同學合得來,這個幫助以失敗告終。

1968年小學同學聚會時,我和幾個同學到十間頭她的家裡找過她,當時她高興地答應參加聚會。這之後,就沒有再聯繫到她了,後來聽人說,她曾在紅牆巷這個福利工廠工作過,我去找時,這個工廠已不存在,而熊興華早已不在這個廠工作了,我對著紅牆巷的舊房子大大地嘆口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1968年小學同學在原鐵佛東街完小聚會時的女同學合影,前右三為熊興華。柳建球攝於鐵佛東街小學

熊興華也是當年成份論的受害者,一個優秀學生下農村回長沙後,被分到福利工廠,誰都知道這是為什麼。也可能她在改革開放後獲得了新生吧?

紅牆巷小學雖小,但教學質量好

福利工廠斜對面是紅牆巷小學。紅牆巷小學是我二個表哥讀書的地方,因為我姑媽住在奎星樓,所以我從小隨表哥到紅牆巷小學玩過。

紅牆巷小學比我們鐵佛東街完小要小得多,這裡甚至連一個較大的操場都沒有。記得我女兒在這裡讀小學時,參加了學校田徑隊,每天放學後,都是她們教體育的朱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留芳嶺的湘雅醫學院大操場練習。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小學的朱老師(前右二)和他的小學生田徑隊員們,在湘雅醫院學院的大操場邊合影。前右一是我女兒。柳

雖然紅牆巷小學不大,學生也不多,可每年的開福區小學生運動會上,紅牆巷小學都要搶幾個第一名。這和不到四十歲的朱老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不知道他每天放學後,帶學生到湘雅練跑步有不有加班費?他每天下班一定會是晚上7點多。

我女兒在朱老師的帶領下,五年級第一次參加北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便奪得全區800米第一和400米第二。後來還因此作為特長生被周南中學提前錄取。

紅牆巷不但有朱老師這樣的好體育老師,還有其他一些好老師,像我女兒一年級的班主任趙老師,就是個年輕的好老師。我記得女兒讀了16年書,趙老師是唯一個上門做過家訪的老師。其他老師,如果有事,多半會一個電話打給家長,要家長到學校去。

除了趙老師,還有我女兒二年級的班主任丁老師,也特別認真負責,對學生特別溫和耐心。紅牆巷學校當時的校長也是個好老師,沒有這樣的好校長,不可能帶出好老師。當然我說的只是我女兒讀書這一段。其他的我不大清楚。

可是,紅牆巷小學好多年前就被撤消了,不知是賣給財經學校了還是租了,反正現在掛的牌子是長沙財經校紅牆巷校區。長沙好多學校都被撤消,想北正街小學、湘春西路小學、文昌閣小學、鐵佛東街小學等。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紅牆巷小學的校門,現在叫財經學校紅牆巷校區。柳建球攝

我們那時讀書,真的是就近上學,離家有一里路遠的學生都沒幾個,所以家長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一到放學時,便成群結隊到學校門口等。我女兒在紅牆巷上學時,除第一天上學外,我從未去接過她放學。

但現在小學越辦越大,學生離學校越來越遠,汽車越來越多,你要家長怎麼能不放下工作到學校門口接三年級以下的小學生放學?

崇聖裡口的北區衛生防疫站

紅牆巷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單位應該是北區衛生防疫站。它位於崇聖裡口子的對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開福區衛生防疫站,現搬走了,原址改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柳建球攝

這是個長沙最基層的衛生防疫單位。他們要管理全北區數十萬居民和數千家單位的衛生工作,實在是辛苦得很。我們這些經營食品、飲食的單位,每年都要來這裡體檢。

可是,當我在北正街醬園當經理時,有次衛生防疫站配合當時的街道辦事處搞突擊檢查,把我們醬園擺在門口賣的香乾醬菜粗暴地搶上汽車,開車就跑,嚇得我的那些女營業員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等我找到他們單位討要香乾時,他們說香乾都送敬老院食堂了。

當然,這是我在北正街醬園工作十年唯一的一次和衛生防疫站的衝突。可我不認為他們有權力這樣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崇聖裡東北口,在衛生防疫站對面。柳建球攝

後來,衛生防疫站改成了疾控中心,再後來不知這個疾控中心搬哪裡去了,這個地方又改成了街道衛生院,仍然做著保護街道居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工作。

裁彎取直的紅牆巷西口

再往西走,紅牆巷西口右邊是幾家老房子,左邊的舊房拆除了,原地新建了一棟六層樓房。我原來一個住在九儀裡的鄰居李家的老六便住在這棟樓裡。她家也和我家一樣兄弟姊妹多,我家是八姊妹,她家是七姊妹。我家是按排行叫建三、建四、建武、建六。她家卻是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當初進了大學,說不定中國會多一個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也有可能。當然,現在她的三個兒女都有工作,生活也變得好多了。

文廟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廠

我同學的家對面,也就是文廟坪巷口,有一排舊房,這裡曾經開辦過福利工廠。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熊興華就曾在這裡工作過。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是曾辦過福利工廠的舊房,房子還是老的,卻物是人非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熊興華和唐雪妮一樣也是個優秀學生。那時我是個調皮伢子,學習成績時好時壞,班主任老師為了幫助我進步,便讓胳膊上掛二條紅槓的中隊委熊興華和我同座。可這個內向的女同學怎麼能和調皮男同學合得來,這個幫助以失敗告終。

1968年小學同學聚會時,我和幾個同學到十間頭她的家裡找過她,當時她高興地答應參加聚會。這之後,就沒有再聯繫到她了,後來聽人說,她曾在紅牆巷這個福利工廠工作過,我去找時,這個工廠已不存在,而熊興華早已不在這個廠工作了,我對著紅牆巷的舊房子大大地嘆口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1968年小學同學在原鐵佛東街完小聚會時的女同學合影,前右三為熊興華。柳建球攝於鐵佛東街小學

熊興華也是當年成份論的受害者,一個優秀學生下農村回長沙後,被分到福利工廠,誰都知道這是為什麼。也可能她在改革開放後獲得了新生吧?

紅牆巷小學雖小,但教學質量好

福利工廠斜對面是紅牆巷小學。紅牆巷小學是我二個表哥讀書的地方,因為我姑媽住在奎星樓,所以我從小隨表哥到紅牆巷小學玩過。

紅牆巷小學比我們鐵佛東街完小要小得多,這裡甚至連一個較大的操場都沒有。記得我女兒在這裡讀小學時,參加了學校田徑隊,每天放學後,都是她們教體育的朱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留芳嶺的湘雅醫學院大操場練習。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小學的朱老師(前右二)和他的小學生田徑隊員們,在湘雅醫院學院的大操場邊合影。前右一是我女兒。柳

雖然紅牆巷小學不大,學生也不多,可每年的開福區小學生運動會上,紅牆巷小學都要搶幾個第一名。這和不到四十歲的朱老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不知道他每天放學後,帶學生到湘雅練跑步有不有加班費?他每天下班一定會是晚上7點多。

我女兒在朱老師的帶領下,五年級第一次參加北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便奪得全區800米第一和400米第二。後來還因此作為特長生被周南中學提前錄取。

紅牆巷不但有朱老師這樣的好體育老師,還有其他一些好老師,像我女兒一年級的班主任趙老師,就是個年輕的好老師。我記得女兒讀了16年書,趙老師是唯一個上門做過家訪的老師。其他老師,如果有事,多半會一個電話打給家長,要家長到學校去。

除了趙老師,還有我女兒二年級的班主任丁老師,也特別認真負責,對學生特別溫和耐心。紅牆巷學校當時的校長也是個好老師,沒有這樣的好校長,不可能帶出好老師。當然我說的只是我女兒讀書這一段。其他的我不大清楚。

可是,紅牆巷小學好多年前就被撤消了,不知是賣給財經學校了還是租了,反正現在掛的牌子是長沙財經校紅牆巷校區。長沙好多學校都被撤消,想北正街小學、湘春西路小學、文昌閣小學、鐵佛東街小學等。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紅牆巷小學的校門,現在叫財經學校紅牆巷校區。柳建球攝

我們那時讀書,真的是就近上學,離家有一里路遠的學生都沒幾個,所以家長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一到放學時,便成群結隊到學校門口等。我女兒在紅牆巷上學時,除第一天上學外,我從未去接過她放學。

但現在小學越辦越大,學生離學校越來越遠,汽車越來越多,你要家長怎麼能不放下工作到學校門口接三年級以下的小學生放學?

崇聖裡口的北區衛生防疫站

紅牆巷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單位應該是北區衛生防疫站。它位於崇聖裡口子的對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開福區衛生防疫站,現搬走了,原址改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柳建球攝

這是個長沙最基層的衛生防疫單位。他們要管理全北區數十萬居民和數千家單位的衛生工作,實在是辛苦得很。我們這些經營食品、飲食的單位,每年都要來這裡體檢。

可是,當我在北正街醬園當經理時,有次衛生防疫站配合當時的街道辦事處搞突擊檢查,把我們醬園擺在門口賣的香乾醬菜粗暴地搶上汽車,開車就跑,嚇得我的那些女營業員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等我找到他們單位討要香乾時,他們說香乾都送敬老院食堂了。

當然,這是我在北正街醬園工作十年唯一的一次和衛生防疫站的衝突。可我不認為他們有權力這樣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崇聖裡東北口,在衛生防疫站對面。柳建球攝

後來,衛生防疫站改成了疾控中心,再後來不知這個疾控中心搬哪裡去了,這個地方又改成了街道衛生院,仍然做著保護街道居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工作。

裁彎取直的紅牆巷西口

再往西走,紅牆巷西口右邊是幾家老房子,左邊的舊房拆除了,原地新建了一棟六層樓房。我原來一個住在九儀裡的鄰居李家的老六便住在這棟樓裡。她家也和我家一樣兄弟姊妹多,我家是八姊妹,她家是七姊妹。我家是按排行叫建三、建四、建武、建六。她家卻是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紅牆巷西口原來轉彎和奎星樓相交處。柳建球攝

以前,沿紅牆巷向西走到這裡右轉彎,便是奎星樓。可是後來奎星樓一拆,紅牆巷和民主東街便被省總工會設法裁彎取直,原本隔著奎星樓的兩街,現在便直通了。新開的路還是叫紅牆巷。

"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文/柳建球

長沙北城內靠近興漢門有一條古老的小街,叫紅牆巷。上世紀90年代前的紅牆巷東接蔡鍔北路,西接奎星樓。後來奎星樓被拆,才形成如今這樣西連民主東街了。

紅牆巷是長沙城內1000多條老街中的一條,曾有人把長沙6條有顏色的街名串聯到一起,組成一副絕對,雲:“青石(井)白沙(井)紅牆巷,黃泥(坑)藍粉(牆)赤崗衝”。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眾多被拆的老街中,紅牆巷算是幸運的。它還保存著幾分舊時的模樣,讓長沙的老居民們能夠到此回憶古城舊貌。

紅牆巷,因長沙縣學宮而得名

在古代,此巷南側為長沙縣學宮的圍牆。明嘉靖九年,學宮改為文廟,學宮四周的圍牆是用鐵粉加石灰調配的塗料粉飾的,所以呈紅色。此巷因靠著學宮的紅圍牆,故稱之為紅牆巷。附近還有文廟坪、小學宮街、學宮街等地名。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1937年長沙老地圖中的紅牆巷

紅牆巷不過是長沙一條極普通的小街(巷)。但這條街不長,但卻特別直。據說就是因為當時學宮的紅圍牆砌得直,隨著圍牆走的街當然就直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筆直的紅牆巷,左邊本來是原學宮的紅圍牆。柳建球攝

蔡鍔北路今長沙師範附小系原長沙縣學宮舊址。1983年,舊址一側翻修改建為敦煌照相館時,發現壁嵌“廉、節”二字石碑兩塊。此壁在學宮街與紅牆巷之間,當為長沙縣學宮的遺蹟。碑為青石,石面瑩淨,字跡完好,今藏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師範附小門前的長沙縣學宮故址碑 圖/愚工走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紅牆巷中段的支巷文廟坪內,還留有不少學宮的遺蹟:一座不大的石坊,據說是學宮的北門;一座兩米多高的,用條石拼接而成的六邊形麻石臺基,即原來魁星樓的基礎;一段不長的紅牆,當然就是學宮的圍牆。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現在紅牆巷裡除了這裡有一點紅牆外,其他地方都是灰白色。柳建球攝於2018年。

後來,這石坊、石臺基,還有紅牆,慢慢都消失了,就和文廟坪這個地名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老字號挹爽樓的發源地,巷內湘菜名廚薈萃

紅牆巷還是長沙城裡湘菜大師的主要聚集地,據說長沙近現代有名的湘菜大廚,很多都是出自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的湘菜館 / 陳先樞供圖

據《湖南餐飲老字號》記載,晚清時期,長沙北門紅牆巷側,系衡陽府臺譚布仁的公館,地名紗帽塘。

宣統元年譚布仁解職回長沙,由他和家廚集資開設挹爽樓。至民國2年(1913年)拆掉圍牆,擴大經營,增加澡堂、菜館、理髮、照相等業務,生意火紅,成為長沙北門一帶的著名酒家。當時以胡輝元為首的名廚薈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民國時挹爽樓的廣告(節選)

後來成為名廚的舒桂卿是1917年進入挹爽樓學廚,師從胡輝元。舒桂卿也就是在這棟公館裡學到了湘菜的烹調原理,見識了官府湘菜的品質與品位。後來,成為白崇禧、李宗仁誇獎的一代湘廚。

也因為他,培養了不少當代湘菜名廚如弟子王墨泉、譚添三、週四安,成為業界翹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湖南省飲食服務業特級技師大合影 / 舒桂卿(二排左六)、王墨泉(五排左四)、譚添三(六排右三),19

文夕大火後挹爽樓遷至紅牆巷左側,由名廚袁善誠掌瓢,另有王春生、吳定安等協理,生意興隆。

解放後,挹爽樓早已搬到湘春街,是北門口那一帶唯一的著名酒家。我父親有喜事要請客便一定會在挹爽摟擺一桌。文化大革命中挹爽樓改名為群眾食堂。1982年長沙飲食公司將挹爽樓恢復。可惜1991年因為城市改造,挹爽樓再次消失在長沙城。

曾住富雅坪,妹妹在巷口做生意

紅牆巷有三條支巷,除了位於巷中間的文廟坪外,還有巷東段的富雅坪,和巷西的崇聖裡。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文廟坪巷,現合併到崇聖裡了。柳建球攝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榮幸的從單位分了一套兩間無衛生間、無廚房的舊房作結婚新房,暗黑潮溼的房子位於紅牆巷附近的富雅坪。

富雅坪裡沒有商店,要買生活物資便得出紅牆巷,到蔡鍔路和荷花池集貿市場採購。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天天要與紅牆巷打交道了。

那時,我們從蔡鍔北路與荷花池、紅牆巷的交匯口,走進紅牆巷。巷口北邊是一家紅磚砌的老房子,開了個南食店,巷口南面是一家轉角房,後來開了家打印社,再後來又變成了房屋中介。打印社西邊是一棟進深頗長的舊房,是我女兒小學同學家。後來經過翻建,成了樓房。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口熱鬧得很。柳建球攝

到上世紀80代,我妹妹下崗沒事做,便租了這家房子的門口處,擺張桌子做起房介生意。當時並沒有現在這些全市連鎖的房屋中介,大多是我妹妹這樣的個體戶。她們為了生存,為了擴大業務,也實行有限的互通業務。大家都憑信譽,你有客介紹給我,我有房便讓你帶客來看,生意做成了,兩家利益分成。

富雅花園小區處,原有一口大水井

以前,由蔡鍔北路進紅牆巷後,巷口北邊便是通向富雅坪的小支巷。支巷斜對面還有一條走不通的小巷,裡面有一口大水井,每天在這裡洗衣的人絡繹不絕。我的知青同學李麗秋便住在這條小巷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李麗秋就住在這條巷裡,原來的水井已填沒,都用自來水,井水便沒有用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現在富雅坪的入口不是這樣的,因為紅牆巷和富雅坪這個交匯處新建了富雅花園居民小區,臨近蔡鍔路的那邊都建了門面,正對著紅牆巷的一樓也成了門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東段和富雅坪交匯處。右邊是新建的富雅花園的大樓。柳建球攝於2019年

這些沿街門面後方才是九層居民小區。所以,富雅坪的入口便向西推進巷子幾十米了。

長沙大火後,巷內倖存有幾處老公館

因為紅牆巷在長沙大火時,沒有全燒燬,所以街上還可以找到幾棟老公館房。紅牆巷75號房便是其中一處,後被長沙市政府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75號民居是不可移動文物。巷口的老房是後來拆的。網絡圖。

文廟坪巷對面有一座老舊公館房,門口是石庫門一樣的石條門框,進門是天井,上下二層,有堂屋,有左右正房,左右廂房。我的一個知青同學唐雪妮回城後便住在這裡。

她是我在八中的學姐,文化大革命前她可是長沙八中的優秀高中生,曾被湖北體院和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系同時錄取。1963年,她曾是長沙市中學生運動會跳高冠軍,在勞動廣場比賽時,我曾親眼見過她飛身過橫杆奪冠軍的英姿。那一刻五十多年來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唐雪妮家就是這個舊房子裡。柳建球攝

可是碰上1964年搞成份論,她家庭成份不好,親父是地主,解放時被鎮壓,養父是長工。雖她自己生在地主家,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解放了,一直跟著當長工的養父過苦日子,可是到升學時,還是要算她是地主成份。不管有幾個大學要錄取你,一看到檔案,便沒有一所敢錄了。她只好下農村“挖地球”了。

後來她在農村表現好,可是因為成份問題,入黨不成,招工也不成。無奈之下,她只好跟一個貧農社員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女,以圖改變兒女的成份。

到了總設計師開口放知青回城時,她和丈夫離婚回城,她丈夫為了為難她,三個兒女全都不要,一齊讓她帶回長沙。她回城後便分配在人民織布廠當廚工。1987年我們知青要聚會,我便去找她,才知她家住二樓一間正房裡。我們去時她正帶全家在糊火柴盒。我在她家看到一家四口住一間房,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衛生間是共用的,廚房是在堂屋裡擺個灶。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火柴盒

我想,如果她當初進了大學,說不定中國會多一個全國冠軍或世界冠軍也有可能。當然,現在她的三個兒女都有工作,生活也變得好多了。

文廟坪巷口,曾有座福利工廠

我同學的家對面,也就是文廟坪巷口,有一排舊房,這裡曾經開辦過福利工廠。我有一個小學同學熊興華就曾在這裡工作過。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是曾辦過福利工廠的舊房,房子還是老的,卻物是人非了。柳建球攝於2018年

熊興華和唐雪妮一樣也是個優秀學生。那時我是個調皮伢子,學習成績時好時壞,班主任老師為了幫助我進步,便讓胳膊上掛二條紅槓的中隊委熊興華和我同座。可這個內向的女同學怎麼能和調皮男同學合得來,這個幫助以失敗告終。

1968年小學同學聚會時,我和幾個同學到十間頭她的家裡找過她,當時她高興地答應參加聚會。這之後,就沒有再聯繫到她了,後來聽人說,她曾在紅牆巷這個福利工廠工作過,我去找時,這個工廠已不存在,而熊興華早已不在這個廠工作了,我對著紅牆巷的舊房子大大地嘆口氣。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1968年小學同學在原鐵佛東街完小聚會時的女同學合影,前右三為熊興華。柳建球攝於鐵佛東街小學

熊興華也是當年成份論的受害者,一個優秀學生下農村回長沙後,被分到福利工廠,誰都知道這是為什麼。也可能她在改革開放後獲得了新生吧?

紅牆巷小學雖小,但教學質量好

福利工廠斜對面是紅牆巷小學。紅牆巷小學是我二個表哥讀書的地方,因為我姑媽住在奎星樓,所以我從小隨表哥到紅牆巷小學玩過。

紅牆巷小學比我們鐵佛東街完小要小得多,這裡甚至連一個較大的操場都沒有。記得我女兒在這裡讀小學時,參加了學校田徑隊,每天放學後,都是她們教體育的朱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留芳嶺的湘雅醫學院大操場練習。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紅牆巷小學的朱老師(前右二)和他的小學生田徑隊員們,在湘雅醫院學院的大操場邊合影。前右一是我女兒。柳

雖然紅牆巷小學不大,學生也不多,可每年的開福區小學生運動會上,紅牆巷小學都要搶幾個第一名。這和不到四十歲的朱老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不知道他每天放學後,帶學生到湘雅練跑步有不有加班費?他每天下班一定會是晚上7點多。

我女兒在朱老師的帶領下,五年級第一次參加北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便奪得全區800米第一和400米第二。後來還因此作為特長生被周南中學提前錄取。

紅牆巷不但有朱老師這樣的好體育老師,還有其他一些好老師,像我女兒一年級的班主任趙老師,就是個年輕的好老師。我記得女兒讀了16年書,趙老師是唯一個上門做過家訪的老師。其他老師,如果有事,多半會一個電話打給家長,要家長到學校去。

除了趙老師,還有我女兒二年級的班主任丁老師,也特別認真負責,對學生特別溫和耐心。紅牆巷學校當時的校長也是個好老師,沒有這樣的好校長,不可能帶出好老師。當然我說的只是我女兒讀書這一段。其他的我不大清楚。

可是,紅牆巷小學好多年前就被撤消了,不知是賣給財經學校了還是租了,反正現在掛的牌子是長沙財經校紅牆巷校區。長沙好多學校都被撤消,想北正街小學、湘春西路小學、文昌閣小學、鐵佛東街小學等。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在紅牆巷小學的校門,現在叫財經學校紅牆巷校區。柳建球攝

我們那時讀書,真的是就近上學,離家有一里路遠的學生都沒幾個,所以家長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一到放學時,便成群結隊到學校門口等。我女兒在紅牆巷上學時,除第一天上學外,我從未去接過她放學。

但現在小學越辦越大,學生離學校越來越遠,汽車越來越多,你要家長怎麼能不放下工作到學校門口接三年級以下的小學生放學?

崇聖裡口的北區衛生防疫站

紅牆巷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單位應該是北區衛生防疫站。它位於崇聖裡口子的對面。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原開福區衛生防疫站,現搬走了,原址改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柳建球攝

這是個長沙最基層的衛生防疫單位。他們要管理全北區數十萬居民和數千家單位的衛生工作,實在是辛苦得很。我們這些經營食品、飲食的單位,每年都要來這裡體檢。

可是,當我在北正街醬園當經理時,有次衛生防疫站配合當時的街道辦事處搞突擊檢查,把我們醬園擺在門口賣的香乾醬菜粗暴地搶上汽車,開車就跑,嚇得我的那些女營業員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等我找到他們單位討要香乾時,他們說香乾都送敬老院食堂了。

當然,這是我在北正街醬園工作十年唯一的一次和衛生防疫站的衝突。可我不認為他們有權力這樣做。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崇聖裡東北口,在衛生防疫站對面。柳建球攝

後來,衛生防疫站改成了疾控中心,再後來不知這個疾控中心搬哪裡去了,這個地方又改成了街道衛生院,仍然做著保護街道居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工作。

裁彎取直的紅牆巷西口

再往西走,紅牆巷西口右邊是幾家老房子,左邊的舊房拆除了,原地新建了一棟六層樓房。我原來一個住在九儀裡的鄰居李家的老六便住在這棟樓裡。她家也和我家一樣兄弟姊妹多,我家是八姊妹,她家是七姊妹。我家是按排行叫建三、建四、建武、建六。她家卻是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紅牆巷西口原來轉彎和奎星樓相交處。柳建球攝

以前,沿紅牆巷向西走到這裡右轉彎,便是奎星樓。可是後來奎星樓一拆,紅牆巷和民主東街便被省總工會設法裁彎取直,原本隔著奎星樓的兩街,現在便直通了。新開的路還是叫紅牆巷。

長沙北門紅牆巷:一條走出多位湘菜大師的小巷

這是新開的西段紅牆巷,前面便是省總工會新大門。柳建球攝

紅牆巷老街還保留了許多原來的模樣,比起其他老街的大變或拆除,紅牆巷要算是幸運的了。我不是反對城市建設,而是覺得古城長沙的老街是長沙歷史和人文的最好體現,都拆成幾十層的高樓大廈,而丟棄了歷史,是不是合適?

俗話說:誰不說俺家鄉好。我生在長沙,長在長沙,我愛長沙。長沙城建設得美好了,我當然特別高興。可還是覺得,如果能多保留一些長沙的老街和老公館,老建築,這才能更加體現出長沙千古名城的風貌。

END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佈,作者 | 柳建球,編輯 | 城小憶(微信號:chengshijiyiwh),未註明出處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