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禪一味”的禪茶文化

佛教 惠能 陸羽 名家有畫說 名家有畫說 2017-08-25

“茶禪一味”的禪茶文化

“禪茶一味”,恐怕是中國張貼最廣的有關茶的書法字幅了,幾乎每一個茶館、茶樓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中國又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最大的茶葉生產國。茶與禪本是兩種文化,在其各自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發生接觸並逐漸相互滲入、相互影響,最終融合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茶禪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的一種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二戰之後到上世界七十年代,日本重新崛起,對外文化輸出。日本佛學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向歐美宣揚佛教文化,而且特別宣揚禪宗與茶文化,因此,在歐美各國,禪茶成為最時髦最新穎的學問,可是對於禪茶宗主國的中國,卻被遺忘。

而作為禪茶宗主國的中國,對“禪茶一味”的各種解讀,總體感覺:繞來繞去,不知所云。其實,茶是樸實的,同哥來還原他……

禪宗文化

普遍的說法是,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或者說是中國的佛教宗派之一。創始人為達摩,尊為一祖,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北宗神秀是以“坐禪觀定法”為依歸,漸進禪法,漸修菩提,稱之為“漸悟”。南宗惠能是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依歸,稱之為“頓悟”。慧能尊為六組,此後禪宗再無“祖”的說法。

禪宗與中國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自魏晉六朝以後,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清韻聯,無一不與禪意息息相關,禪已經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

歷代僧人的經驗發現,茶有助於人的安靜。魏晉以後,佛教盛行,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現代科學證明了,茶多酚可以提神醒腦。

中國的禪宗,有一悠久的歷史,便是工夫與見地並重,注重身心行為的實證。真實的禪者,除了生活和言辭的機趣之外,其德行修正工夫,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行徑。

“茶禪一味”的禪茶文化

茶文化

茶樹誕生於中國西南地區,這是不爭的事實。大約在6000年前後,傳說神龍氏(也就是炎帝)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炎帝被尊稱為“茶祖”。

那時的茶叫“荼”,是一種草藥。到了唐代,陸羽用科學的眼光對“荼”進行研究考證,寫了《茶經》。這時候,“荼”才成為“茶”,不再是一種草藥,成為了文化。

唐宋以後,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入了儒道釋家的哲學思想以及中國的文藝,成為了一種儀式感很強的獨立文化。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中國是個多山國,適宜茶葉生長的地方很多。中國又是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各地封閉,自給自足,因為這種封閉一千多個縣產茶,每縣一個叫法,因此也就有了一千多種茶。其實,大都大同小異。這跟中國的方言、戲曲、餐飲五花八門一個道理。

中國近代,主管國家茶業事業的吳覺農(當代茶聖)得以藉助國家力量調動全國資源,一方面發展國內茶葉生茶、拓展國際貿易,同時為了培養人才的需要,創辦了復旦大學茶學專業--“茶”正式登堂高等教育成為一門學科。新中國後,安農大茶學(班底多來自復旦茶學專業)教授陳椽先生為了便於教學研究,根據製茶的發酵程度,將茶分為六大類--紅黃藍白黑,這一理論對中國茶葉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日本和國外並不這麼分茶,他們有自己的標準)。

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藥、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