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是我們的無知堵住了他們的嘴

不完美媽媽 哲學 蘋果 兒童哲學啟蒙 2019-07-05
哪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是我們的無知堵住了他們的嘴

文/兒童哲學啟蒙頭條號

哪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是我們的無知堵住了他們的嘴

可以肯定的說,

在這個世界上,

壓根兒就不存在

不愛說話的孩子。

如果有,

那也是成年人

有意無意教養

的結果。

哪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是我們的無知堵住了他們的嘴

毫無疑問,我們離不開語言。因為我們的日常溝通交流,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記憶、思考、理解、判斷等等,全都需要藉助語言這個媒介。

比如,因為有了語言,我們可以告訴寶寶這個叫“桌子”、那個叫“茶几”。

後來,當你對寶寶說“我們今天到茶几上吃飯”時,他絕對不會到桌子那裡坐著。

因為,“桌子”、“茶几”的外在形式和它們對應的語言符號,已經完全“存儲”在了孩子的大腦中,孩子會依據這些語言符號來理解你的意思,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行為。

再比如,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量“1”、“2”等等,我們會在桌子上擺一個蘋果,對孩子說“這是1個”,然後我們再擺上一個梨子,對孩子說“這是1個”,……,“1”這樣抽象的語言概念就通過外在的形式漸漸被孩子認識、理解、吸收、內化和抽象出來。

當有一天,你在桌子上擺了兩個蘋果,你問孩子:“這裡有幾個蘋果呢?”孩子就會提取曾經存儲在大腦中那些被“轉化”為語言符號的知識,思考、判斷和解答你所提出的問題。

哪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是我們的無知堵住了他們的嘴

正因為如此,語言對我們和孩子來說意義非凡

這就好比我們要烹飪一道思考的菜,各種語言符號就代表著不同的素材,等待我們大腦的加工。

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即便他們還不會講話,但憑藉已經積累的日常生活經驗、語言符號等素材,他們已經開始在大腦中悄悄地思考加工著這個世界,只是你看不見而已。

比如,在好奇心地指引下,他們可能會指著一個物體,將身體探向想去的那個方向,希望你抱著他去觀察那個物體。

當他們可以運用語言表達自己時,他們就會將這種肢體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更準確清晰地與你溝通交流,告訴你他們的想法。

所以,語言是我們認識、理解和思考這個世界的工具,是我們交流認識、思想和情感的媒介。

換句話說,我們的一切思維活動和現實活動都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我們思維的載體,是我們與這個世界、與我們自己溝通的媒介

哪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是我們的無知堵住了他們的嘴

在現實中,很多人會認為孩子愛不愛說話是“天生”的,這一切都是所謂的“外向”或者“內向”的“性格”所決定的,然後在不同的場合肆意給孩子貼上“這個孩子性格內向,就是不愛說話”的標籤。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當一個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一切時,你覺得他會怎麼辦?

當然是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換句話說,孩子面對這個充滿驚奇的世界,他們是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的,他們總要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解開自己的疑惑。

此時,通過肢體的表達和通過言語的表達,就是孩子們內在思維的外化形式。

當一個孩子的思維越活躍,他的問題就越多,他想表達的內容就越多。

面對這一金科玉律,我們在處理孩子這些訴求時,你鼓勵得多,欣賞得多,與孩子一起認真溝通、交流、探討得多,孩子表達得就多,話自然就多。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即便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也會有思考,也會有想表達的慾望,只是我們不合時宜的教養方式堵住了他們的嘴

哪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是我們的無知堵住了他們的嘴

更重要的是,對於孩子來說,成年人的語言足以幫助啟發、引導孩子的思維,這是很多父母都忽略的一個事實。

與之相反,我們往往喜歡利用語言管教、指揮、命令孩子,長久如此,孩子唯一的選擇就是漸漸關閉那扇期望與你溝通、交流和探討這個世界的大門。

事實上,無論你是否認為自己的孩子“愛不愛說話”,鼓勵孩子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每一個家庭都須要做出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

鼓勵孩子觀察思考他們感興趣的事物、現象;

多問孩子問題,讓他們去思考,然後給你“答案”;

認真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想法;

鼓勵和接納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不要命令、指揮孩子;

肯定孩子在語言表達上的進步,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

結合他們的興趣和特質,為他們創造積極的社交體驗;

……。

如果你相信“過程決定結果”,做完這些之後,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了!

哪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是我們的無知堵住了他們的嘴

繪本推薦: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無事可做的小朋友,即便是被關在書裡的他,也會充滿各種奇思妙想。只有當那個懂他的人出現,他的一句話點醒了孩子的一切,……。

豆瓣書評8.4分的繪本《一本無聊的書》,打開你和孩子的話匣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