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不完美媽媽 戀愛 胡可 沙溢 家有倆兒砸 2019-09-19
"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提個小問題吧。

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是喜歡喊自己家孩子的大名還是小名呢?


在知乎上有個高讚的回答,說的是“你喜歡父母喊你的大名還是小名?”其中有個網友的回答是“當然喜歡父母喊自己小名啊,如此親切感十足,若是喊起了大名,那一定是沒好事了。”

我的一個閨蜜,雖然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但是隻要回孃家,抑或是平時和家裡人打電話發語音視頻什麼的,她爸媽的第一句話永遠是“欣崽”,她第一句也是甜甜嬌嬌的“爸媽”。

她家兄妹三人,她位居中間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她既是姐也是妹。他們三兄妹之間的日常稱呼就是哥哥、妹妹、姐姐和弟弟,從不會直呼其名。

直到如今她們兄妹三人都已成家立業,孩子也都是兩個三個的了,也依然如此。

在充滿愛與溫暖的家庭裡,還真是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提個小問題吧。

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是喜歡喊自己家孩子的大名還是小名呢?


在知乎上有個高讚的回答,說的是“你喜歡父母喊你的大名還是小名?”其中有個網友的回答是“當然喜歡父母喊自己小名啊,如此親切感十足,若是喊起了大名,那一定是沒好事了。”

我的一個閨蜜,雖然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但是隻要回孃家,抑或是平時和家裡人打電話發語音視頻什麼的,她爸媽的第一句話永遠是“欣崽”,她第一句也是甜甜嬌嬌的“爸媽”。

她家兄妹三人,她位居中間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她既是姐也是妹。他們三兄妹之間的日常稱呼就是哥哥、妹妹、姐姐和弟弟,從不會直呼其名。

直到如今她們兄妹三人都已成家立業,孩子也都是兩個三個的了,也依然如此。

在充滿愛與溫暖的家庭裡,還真是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現在閨蜜的兩個兒子一個五年級,一個二年級,他們兩兄弟間也都是你喊我哥哥,我喊你弟弟,親熱的不得了。我從未聽他們彼此喊過對方的姓名。

而在我們家,恰恰和她家相反。

我們姐弟兩個,我都是直呼我弟的名字,因為我爸媽就是這麼喊我們的。如果讓我喊他一聲“弟弟”,不僅不好意思喊出口,恐怕還會覺得一身的雞皮疙瘩。

至於我弟,他也是極少喊我姐的,平時有什麼事,要麼就直接說事,省過稱呼;要麼就沒話說。我們倆和爸媽之間也是寡言少語的。

世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也有語:”父母自身的行為對孩子有著重大的影響。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孩子談話和教導孩子、吩咐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你們怎樣穿衣,怎樣跟別人說話,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所有這一切,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教育與被教育往往就發生在生活裡的每時每刻。

"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提個小問題吧。

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是喜歡喊自己家孩子的大名還是小名呢?


在知乎上有個高讚的回答,說的是“你喜歡父母喊你的大名還是小名?”其中有個網友的回答是“當然喜歡父母喊自己小名啊,如此親切感十足,若是喊起了大名,那一定是沒好事了。”

我的一個閨蜜,雖然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但是隻要回孃家,抑或是平時和家裡人打電話發語音視頻什麼的,她爸媽的第一句話永遠是“欣崽”,她第一句也是甜甜嬌嬌的“爸媽”。

她家兄妹三人,她位居中間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她既是姐也是妹。他們三兄妹之間的日常稱呼就是哥哥、妹妹、姐姐和弟弟,從不會直呼其名。

直到如今她們兄妹三人都已成家立業,孩子也都是兩個三個的了,也依然如此。

在充滿愛與溫暖的家庭裡,還真是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現在閨蜜的兩個兒子一個五年級,一個二年級,他們兩兄弟間也都是你喊我哥哥,我喊你弟弟,親熱的不得了。我從未聽他們彼此喊過對方的姓名。

而在我們家,恰恰和她家相反。

我們姐弟兩個,我都是直呼我弟的名字,因為我爸媽就是這麼喊我們的。如果讓我喊他一聲“弟弟”,不僅不好意思喊出口,恐怕還會覺得一身的雞皮疙瘩。

至於我弟,他也是極少喊我姐的,平時有什麼事,要麼就直接說事,省過稱呼;要麼就沒話說。我們倆和爸媽之間也是寡言少語的。

世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也有語:”父母自身的行為對孩子有著重大的影響。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孩子談話和教導孩子、吩咐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你們怎樣穿衣,怎樣跟別人說話,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所有這一切,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教育與被教育往往就發生在生活裡的每時每刻。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一個家庭裡,家人之間的彼此稱呼,也都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當稱呼裡滿載著愛與溫暖時,家庭裡的整個氛圍也都是輕鬆愉快、愛意濃濃的。

因此,一個稱呼的好壞往往決定著家庭裡的各種關係。那麼,好的稱呼都有哪些作用呢?

一、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每個孩子都有小名。

家有孩子的各路明星,也都有給孩子取小名。鄧超孫儷的孩子一個叫等等,一個叫小花;沙溢胡可的孩子,一個叫安吉,一個叫小魚兒。

在以前,父母給孩子取小名大多是為了好養活,好不好聽不重要;現在,父母給孩子取小名一般都是為了喊起來簡單方便,也更親切些,還注重好聽且有意思。

愛是需要表達的,尤其是父母孩子之愛。

當父母親熱的呼喊孩子的小名時,在孩子聽來會特別的親切,從內心裡能深刻地感受到那股來自父母的愛,就如給愛施上了魔法,讓人安全感幸福感爆棚,親子間的感情也在有愛的互動中加深。

而當父母直呼孩子全名時,其實,這大多時候都表示著孩子一定是惹是生非了,父母很生氣。

因此,一個暖心有愛的稱呼在一個家庭裡不可或缺。

"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提個小問題吧。

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是喜歡喊自己家孩子的大名還是小名呢?


在知乎上有個高讚的回答,說的是“你喜歡父母喊你的大名還是小名?”其中有個網友的回答是“當然喜歡父母喊自己小名啊,如此親切感十足,若是喊起了大名,那一定是沒好事了。”

我的一個閨蜜,雖然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但是隻要回孃家,抑或是平時和家裡人打電話發語音視頻什麼的,她爸媽的第一句話永遠是“欣崽”,她第一句也是甜甜嬌嬌的“爸媽”。

她家兄妹三人,她位居中間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她既是姐也是妹。他們三兄妹之間的日常稱呼就是哥哥、妹妹、姐姐和弟弟,從不會直呼其名。

直到如今她們兄妹三人都已成家立業,孩子也都是兩個三個的了,也依然如此。

在充滿愛與溫暖的家庭裡,還真是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現在閨蜜的兩個兒子一個五年級,一個二年級,他們兩兄弟間也都是你喊我哥哥,我喊你弟弟,親熱的不得了。我從未聽他們彼此喊過對方的姓名。

而在我們家,恰恰和她家相反。

我們姐弟兩個,我都是直呼我弟的名字,因為我爸媽就是這麼喊我們的。如果讓我喊他一聲“弟弟”,不僅不好意思喊出口,恐怕還會覺得一身的雞皮疙瘩。

至於我弟,他也是極少喊我姐的,平時有什麼事,要麼就直接說事,省過稱呼;要麼就沒話說。我們倆和爸媽之間也是寡言少語的。

世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也有語:”父母自身的行為對孩子有著重大的影響。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孩子談話和教導孩子、吩咐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你們怎樣穿衣,怎樣跟別人說話,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所有這一切,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教育與被教育往往就發生在生活裡的每時每刻。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一個家庭裡,家人之間的彼此稱呼,也都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當稱呼裡滿載著愛與溫暖時,家庭裡的整個氛圍也都是輕鬆愉快、愛意濃濃的。

因此,一個稱呼的好壞往往決定著家庭裡的各種關係。那麼,好的稱呼都有哪些作用呢?

一、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每個孩子都有小名。

家有孩子的各路明星,也都有給孩子取小名。鄧超孫儷的孩子一個叫等等,一個叫小花;沙溢胡可的孩子,一個叫安吉,一個叫小魚兒。

在以前,父母給孩子取小名大多是為了好養活,好不好聽不重要;現在,父母給孩子取小名一般都是為了喊起來簡單方便,也更親切些,還注重好聽且有意思。

愛是需要表達的,尤其是父母孩子之愛。

當父母親熱的呼喊孩子的小名時,在孩子聽來會特別的親切,從內心裡能深刻地感受到那股來自父母的愛,就如給愛施上了魔法,讓人安全感幸福感爆棚,親子間的感情也在有愛的互動中加深。

而當父母直呼孩子全名時,其實,這大多時候都表示著孩子一定是惹是生非了,父母很生氣。

因此,一個暖心有愛的稱呼在一個家庭裡不可或缺。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二、能夠使兄弟姐妹間更有愛。

在鋼筋水泥築成的生活圈裡,放眼望去,兄弟姐妹之間的稱呼一般都是小的尊重大的,大的直呼小的其名。

現實生活當中,你能經常聽到喊”哥哥姐姐嫂子姐夫“的,但你很少能聽到叫”弟弟妹妹弟妹妹夫“的,一般都是做大的直接喊小的名字,尤其是在成年後。

依據調查,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不注重兄弟姐妹間的稱呼問題,都是直呼其名的話,兄弟姐妹的關係大多很一般,沒有親密感,缺乏更好更深的連接,不如親暱的稱呼有愛和溫暖。

"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提個小問題吧。

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是喜歡喊自己家孩子的大名還是小名呢?


在知乎上有個高讚的回答,說的是“你喜歡父母喊你的大名還是小名?”其中有個網友的回答是“當然喜歡父母喊自己小名啊,如此親切感十足,若是喊起了大名,那一定是沒好事了。”

我的一個閨蜜,雖然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但是隻要回孃家,抑或是平時和家裡人打電話發語音視頻什麼的,她爸媽的第一句話永遠是“欣崽”,她第一句也是甜甜嬌嬌的“爸媽”。

她家兄妹三人,她位居中間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她既是姐也是妹。他們三兄妹之間的日常稱呼就是哥哥、妹妹、姐姐和弟弟,從不會直呼其名。

直到如今她們兄妹三人都已成家立業,孩子也都是兩個三個的了,也依然如此。

在充滿愛與溫暖的家庭裡,還真是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現在閨蜜的兩個兒子一個五年級,一個二年級,他們兩兄弟間也都是你喊我哥哥,我喊你弟弟,親熱的不得了。我從未聽他們彼此喊過對方的姓名。

而在我們家,恰恰和她家相反。

我們姐弟兩個,我都是直呼我弟的名字,因為我爸媽就是這麼喊我們的。如果讓我喊他一聲“弟弟”,不僅不好意思喊出口,恐怕還會覺得一身的雞皮疙瘩。

至於我弟,他也是極少喊我姐的,平時有什麼事,要麼就直接說事,省過稱呼;要麼就沒話說。我們倆和爸媽之間也是寡言少語的。

世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也有語:”父母自身的行為對孩子有著重大的影響。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孩子談話和教導孩子、吩咐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你們怎樣穿衣,怎樣跟別人說話,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所有這一切,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教育與被教育往往就發生在生活裡的每時每刻。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一個家庭裡,家人之間的彼此稱呼,也都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當稱呼裡滿載著愛與溫暖時,家庭裡的整個氛圍也都是輕鬆愉快、愛意濃濃的。

因此,一個稱呼的好壞往往決定著家庭裡的各種關係。那麼,好的稱呼都有哪些作用呢?

一、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每個孩子都有小名。

家有孩子的各路明星,也都有給孩子取小名。鄧超孫儷的孩子一個叫等等,一個叫小花;沙溢胡可的孩子,一個叫安吉,一個叫小魚兒。

在以前,父母給孩子取小名大多是為了好養活,好不好聽不重要;現在,父母給孩子取小名一般都是為了喊起來簡單方便,也更親切些,還注重好聽且有意思。

愛是需要表達的,尤其是父母孩子之愛。

當父母親熱的呼喊孩子的小名時,在孩子聽來會特別的親切,從內心裡能深刻地感受到那股來自父母的愛,就如給愛施上了魔法,讓人安全感幸福感爆棚,親子間的感情也在有愛的互動中加深。

而當父母直呼孩子全名時,其實,這大多時候都表示著孩子一定是惹是生非了,父母很生氣。

因此,一個暖心有愛的稱呼在一個家庭裡不可或缺。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二、能夠使兄弟姐妹間更有愛。

在鋼筋水泥築成的生活圈裡,放眼望去,兄弟姐妹之間的稱呼一般都是小的尊重大的,大的直呼小的其名。

現實生活當中,你能經常聽到喊”哥哥姐姐嫂子姐夫“的,但你很少能聽到叫”弟弟妹妹弟妹妹夫“的,一般都是做大的直接喊小的名字,尤其是在成年後。

依據調查,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不注重兄弟姐妹間的稱呼問題,都是直呼其名的話,兄弟姐妹的關係大多很一般,沒有親密感,缺乏更好更深的連接,不如親暱的稱呼有愛和溫暖。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三、能夠讓一家人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溝通和交流是一個家庭裡最重要的環節,但是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夠進行很好的溝通和交流。

我們見的更多的可能都是以爭吵、沉默或冷暴力來進行溝通。

有位教育家說過:“家長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存在最好的教育,就是孩子在與父母談話中不經意間獲得的。”

由此可見,一家人好的溝通和交流有多重要。作為父母,若能重視孩子的稱呼問題,自然就會重視對孩子的溝通。

"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提個小問題吧。

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是喜歡喊自己家孩子的大名還是小名呢?


在知乎上有個高讚的回答,說的是“你喜歡父母喊你的大名還是小名?”其中有個網友的回答是“當然喜歡父母喊自己小名啊,如此親切感十足,若是喊起了大名,那一定是沒好事了。”

我的一個閨蜜,雖然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但是隻要回孃家,抑或是平時和家裡人打電話發語音視頻什麼的,她爸媽的第一句話永遠是“欣崽”,她第一句也是甜甜嬌嬌的“爸媽”。

她家兄妹三人,她位居中間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她既是姐也是妹。他們三兄妹之間的日常稱呼就是哥哥、妹妹、姐姐和弟弟,從不會直呼其名。

直到如今她們兄妹三人都已成家立業,孩子也都是兩個三個的了,也依然如此。

在充滿愛與溫暖的家庭裡,還真是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現在閨蜜的兩個兒子一個五年級,一個二年級,他們兩兄弟間也都是你喊我哥哥,我喊你弟弟,親熱的不得了。我從未聽他們彼此喊過對方的姓名。

而在我們家,恰恰和她家相反。

我們姐弟兩個,我都是直呼我弟的名字,因為我爸媽就是這麼喊我們的。如果讓我喊他一聲“弟弟”,不僅不好意思喊出口,恐怕還會覺得一身的雞皮疙瘩。

至於我弟,他也是極少喊我姐的,平時有什麼事,要麼就直接說事,省過稱呼;要麼就沒話說。我們倆和爸媽之間也是寡言少語的。

世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也有語:”父母自身的行為對孩子有著重大的影響。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孩子談話和教導孩子、吩咐孩子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你們怎樣穿衣,怎樣跟別人說話,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所有這一切,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教育與被教育往往就發生在生活裡的每時每刻。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一個家庭裡,家人之間的彼此稱呼,也都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當稱呼裡滿載著愛與溫暖時,家庭裡的整個氛圍也都是輕鬆愉快、愛意濃濃的。

因此,一個稱呼的好壞往往決定著家庭裡的各種關係。那麼,好的稱呼都有哪些作用呢?

一、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每個孩子都有小名。

家有孩子的各路明星,也都有給孩子取小名。鄧超孫儷的孩子一個叫等等,一個叫小花;沙溢胡可的孩子,一個叫安吉,一個叫小魚兒。

在以前,父母給孩子取小名大多是為了好養活,好不好聽不重要;現在,父母給孩子取小名一般都是為了喊起來簡單方便,也更親切些,還注重好聽且有意思。

愛是需要表達的,尤其是父母孩子之愛。

當父母親熱的呼喊孩子的小名時,在孩子聽來會特別的親切,從內心裡能深刻地感受到那股來自父母的愛,就如給愛施上了魔法,讓人安全感幸福感爆棚,親子間的感情也在有愛的互動中加深。

而當父母直呼孩子全名時,其實,這大多時候都表示著孩子一定是惹是生非了,父母很生氣。

因此,一個暖心有愛的稱呼在一個家庭裡不可或缺。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二、能夠使兄弟姐妹間更有愛。

在鋼筋水泥築成的生活圈裡,放眼望去,兄弟姐妹之間的稱呼一般都是小的尊重大的,大的直呼小的其名。

現實生活當中,你能經常聽到喊”哥哥姐姐嫂子姐夫“的,但你很少能聽到叫”弟弟妹妹弟妹妹夫“的,一般都是做大的直接喊小的名字,尤其是在成年後。

依據調查,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不注重兄弟姐妹間的稱呼問題,都是直呼其名的話,兄弟姐妹的關係大多很一般,沒有親密感,缺乏更好更深的連接,不如親暱的稱呼有愛和溫暖。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三、能夠讓一家人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溝通和交流是一個家庭裡最重要的環節,但是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夠進行很好的溝通和交流。

我們見的更多的可能都是以爭吵、沉默或冷暴力來進行溝通。

有位教育家說過:“家長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存在最好的教育,就是孩子在與父母談話中不經意間獲得的。”

由此可見,一家人好的溝通和交流有多重要。作為父母,若能重視孩子的稱呼問題,自然就會重視對孩子的溝通。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連對孩子的稱呼都那麼與眾不同

又說回我的閨蜜。

因為看著她一路走過來,不論是她的原生家庭,還是現在組建的新家庭,總能給人一種強有力的安全感,家裡所有的人都一致的齊心和團結,做任何事都有商有量。

這就好比是“羅森塔爾效應“,越積極的期望越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記得在孩子小時,我都是小寶啊寶貝地喊他,那感覺讓自己都覺得特別的親密和幸福,更何況孩子。

如今孩子上三年級了,不知從幾何時,我已經習慣了喊他的全名。隨之帶來的改變,不僅是我們之間的親密感在流失,同時也讓他的安全感大打了折扣。

因為心有所悟,才能深以為然,所以要一直親密下去。

最後,回到文首的小問題,父母是喊孩子的大名好還是小名好?各位都來說說吧。

作者簡介:用心傾聽,用愛陪伴,我是一邊育兒一邊育己的在職二孩媽媽,喜歡讀書和寫作,堅持與兩兒子同進步,共成長,更樂意分享孩子教育路上的點滴心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