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不完美媽媽 服裝 玩具 文章 小歆媽媽 2019-07-31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些人會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發展的好,其實家裡金錢和地位並不能代表就可以教出一個成才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正確引導孩子方法。很多父母只會告訴孩子怎麼做,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願意做這件事情。更多的時候,大家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只有和他們想法一致了,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磊磊4歲了,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磊磊在家的時候特別喜歡“發明創造”, 總是會把父母親買的玩具拆分成很多部分。只要母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批評磊磊不愛惜東西,還說磊磊是個敗家子。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重複著,可是即使母親說了很多次,磊磊也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還會和母親生氣。父親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就主動問磊磊原因。原來磊磊很好奇玩具是如何組成的,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磊磊成功了,組裝好一個玩具。

在成長中,孩子總會產生很多新奇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否定他們的做法,這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去寬容孩子,瞭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在心理上和孩子達到“共情”,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中忽視了這一點。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些人會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發展的好,其實家裡金錢和地位並不能代表就可以教出一個成才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正確引導孩子方法。很多父母只會告訴孩子怎麼做,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願意做這件事情。更多的時候,大家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只有和他們想法一致了,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磊磊4歲了,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磊磊在家的時候特別喜歡“發明創造”, 總是會把父母親買的玩具拆分成很多部分。只要母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批評磊磊不愛惜東西,還說磊磊是個敗家子。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重複著,可是即使母親說了很多次,磊磊也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還會和母親生氣。父親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就主動問磊磊原因。原來磊磊很好奇玩具是如何組成的,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磊磊成功了,組裝好一個玩具。

在成長中,孩子總會產生很多新奇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否定他們的做法,這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去寬容孩子,瞭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在心理上和孩子達到“共情”,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中忽視了這一點。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共情”

共情,同時也可以稱為同理心。由羅傑斯提出,指的是“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用最通俗的話來說,當別人需要求助的時候,被求助者通過一種“轉換情境”的方式,將自己放置在與求助者同樣的心理狀態下去理解他,以求助者的人生經驗以及人格等等為基礎,運用適當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求助者,從而達到對求助者的心理治療。

01.“共情”很重要,教育方法要正確,有些誤區不要進

1.孩子調皮就打,完全不講原因

很多父母認為,體罰對孩子來說是記住一件事情的最好方法。這樣做確實能讓孩子記住,但孩子記住的是捱打過後的疼痛感以及恐懼感,對於自己為什麼會捱打這件事,孩子心裡其實不會有很大的印象。

2. 經常否定孩子的行為

覺得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對於小孩的一些行為總感覺太幼稚,根本不會去在意。

其實,我們在小時候的每一個探索行為都反映了大腦在發育。有的父母覺得這樣好動的小孩很煩人,所以經常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否定批評孩子,這樣做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非常大的。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些人會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發展的好,其實家裡金錢和地位並不能代表就可以教出一個成才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正確引導孩子方法。很多父母只會告訴孩子怎麼做,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願意做這件事情。更多的時候,大家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只有和他們想法一致了,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磊磊4歲了,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磊磊在家的時候特別喜歡“發明創造”, 總是會把父母親買的玩具拆分成很多部分。只要母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批評磊磊不愛惜東西,還說磊磊是個敗家子。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重複著,可是即使母親說了很多次,磊磊也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還會和母親生氣。父親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就主動問磊磊原因。原來磊磊很好奇玩具是如何組成的,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磊磊成功了,組裝好一個玩具。

在成長中,孩子總會產生很多新奇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否定他們的做法,這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去寬容孩子,瞭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在心理上和孩子達到“共情”,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中忽視了這一點。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共情”

共情,同時也可以稱為同理心。由羅傑斯提出,指的是“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用最通俗的話來說,當別人需要求助的時候,被求助者通過一種“轉換情境”的方式,將自己放置在與求助者同樣的心理狀態下去理解他,以求助者的人生經驗以及人格等等為基礎,運用適當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求助者,從而達到對求助者的心理治療。

01.“共情”很重要,教育方法要正確,有些誤區不要進

1.孩子調皮就打,完全不講原因

很多父母認為,體罰對孩子來說是記住一件事情的最好方法。這樣做確實能讓孩子記住,但孩子記住的是捱打過後的疼痛感以及恐懼感,對於自己為什麼會捱打這件事,孩子心裡其實不會有很大的印象。

2. 經常否定孩子的行為

覺得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對於小孩的一些行為總感覺太幼稚,根本不會去在意。

其實,我們在小時候的每一個探索行為都反映了大腦在發育。有的父母覺得這樣好動的小孩很煩人,所以經常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否定批評孩子,這樣做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非常大的。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3. 旁觀者的角度教育孩子。

父母覺得自己是一個大人,不應該和小孩玩。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摔了一跤時,我們的第一舉動會先扶起孩子,但是一邊扶的時候,嘴裡還會不停地對孩子進行責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走個路也能摔倒。”“你看你衣服都弄髒了,就不能看著點兒路嗎?”這顯然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感受。

我們成長中都會犯一些錯誤,但是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就是在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孩子在慢慢的成長。我們只有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他考慮,每次錯誤進行正常的引導,教他如何應對、管理不良的情緒,孩子才能夠發展成一個品格好的人才。


02.注意正確理解,“共情”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必要時也需劃清界限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些人會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發展的好,其實家裡金錢和地位並不能代表就可以教出一個成才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正確引導孩子方法。很多父母只會告訴孩子怎麼做,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願意做這件事情。更多的時候,大家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只有和他們想法一致了,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磊磊4歲了,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磊磊在家的時候特別喜歡“發明創造”, 總是會把父母親買的玩具拆分成很多部分。只要母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批評磊磊不愛惜東西,還說磊磊是個敗家子。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重複著,可是即使母親說了很多次,磊磊也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還會和母親生氣。父親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就主動問磊磊原因。原來磊磊很好奇玩具是如何組成的,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磊磊成功了,組裝好一個玩具。

在成長中,孩子總會產生很多新奇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否定他們的做法,這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去寬容孩子,瞭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在心理上和孩子達到“共情”,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中忽視了這一點。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共情”

共情,同時也可以稱為同理心。由羅傑斯提出,指的是“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用最通俗的話來說,當別人需要求助的時候,被求助者通過一種“轉換情境”的方式,將自己放置在與求助者同樣的心理狀態下去理解他,以求助者的人生經驗以及人格等等為基礎,運用適當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求助者,從而達到對求助者的心理治療。

01.“共情”很重要,教育方法要正確,有些誤區不要進

1.孩子調皮就打,完全不講原因

很多父母認為,體罰對孩子來說是記住一件事情的最好方法。這樣做確實能讓孩子記住,但孩子記住的是捱打過後的疼痛感以及恐懼感,對於自己為什麼會捱打這件事,孩子心裡其實不會有很大的印象。

2. 經常否定孩子的行為

覺得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對於小孩的一些行為總感覺太幼稚,根本不會去在意。

其實,我們在小時候的每一個探索行為都反映了大腦在發育。有的父母覺得這樣好動的小孩很煩人,所以經常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否定批評孩子,這樣做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非常大的。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3. 旁觀者的角度教育孩子。

父母覺得自己是一個大人,不應該和小孩玩。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摔了一跤時,我們的第一舉動會先扶起孩子,但是一邊扶的時候,嘴裡還會不停地對孩子進行責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走個路也能摔倒。”“你看你衣服都弄髒了,就不能看著點兒路嗎?”這顯然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感受。

我們成長中都會犯一些錯誤,但是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就是在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孩子在慢慢的成長。我們只有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他考慮,每次錯誤進行正常的引導,教他如何應對、管理不良的情緒,孩子才能夠發展成一個品格好的人才。


02.注意正確理解,“共情”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必要時也需劃清界限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1.毫無底線的為孩子著想

有些父母特別能理解孩子的心情,每次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為他考慮,可是孩子還是不願意聽話。其實我們和孩子共情只是為了更好的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並不是給孩子犯錯的時候找理由,父母還是應該分清這一點。

2. 過度的“共情”容易使親子關係錯位

父子倆之間的關係好是正常的,但是也是需要注意分寸的。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可以暫時做一下同伴的角色。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身份上必須發生轉化,否則孩子就會以為家長在開玩笑,也沒辦法教育好孩子。

3. 認清“共情”的含義

我們要清楚,共情是在孩子經歷委屈、或者對一件事情想不通的時候,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但是也需要就事論事,根據實際情況去運用。

比如:孩子經常偷偷拿別的小朋友的文具。這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告訴他這件事情是他做的不對,而且可以和他說需要什麼文具的時候,可以讓父母給他買。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些人會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發展的好,其實家裡金錢和地位並不能代表就可以教出一個成才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正確引導孩子方法。很多父母只會告訴孩子怎麼做,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願意做這件事情。更多的時候,大家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只有和他們想法一致了,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磊磊4歲了,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磊磊在家的時候特別喜歡“發明創造”, 總是會把父母親買的玩具拆分成很多部分。只要母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批評磊磊不愛惜東西,還說磊磊是個敗家子。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重複著,可是即使母親說了很多次,磊磊也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還會和母親生氣。父親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就主動問磊磊原因。原來磊磊很好奇玩具是如何組成的,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磊磊成功了,組裝好一個玩具。

在成長中,孩子總會產生很多新奇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否定他們的做法,這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去寬容孩子,瞭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在心理上和孩子達到“共情”,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中忽視了這一點。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共情”

共情,同時也可以稱為同理心。由羅傑斯提出,指的是“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用最通俗的話來說,當別人需要求助的時候,被求助者通過一種“轉換情境”的方式,將自己放置在與求助者同樣的心理狀態下去理解他,以求助者的人生經驗以及人格等等為基礎,運用適當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求助者,從而達到對求助者的心理治療。

01.“共情”很重要,教育方法要正確,有些誤區不要進

1.孩子調皮就打,完全不講原因

很多父母認為,體罰對孩子來說是記住一件事情的最好方法。這樣做確實能讓孩子記住,但孩子記住的是捱打過後的疼痛感以及恐懼感,對於自己為什麼會捱打這件事,孩子心裡其實不會有很大的印象。

2. 經常否定孩子的行為

覺得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對於小孩的一些行為總感覺太幼稚,根本不會去在意。

其實,我們在小時候的每一個探索行為都反映了大腦在發育。有的父母覺得這樣好動的小孩很煩人,所以經常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否定批評孩子,這樣做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非常大的。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3. 旁觀者的角度教育孩子。

父母覺得自己是一個大人,不應該和小孩玩。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摔了一跤時,我們的第一舉動會先扶起孩子,但是一邊扶的時候,嘴裡還會不停地對孩子進行責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走個路也能摔倒。”“你看你衣服都弄髒了,就不能看著點兒路嗎?”這顯然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感受。

我們成長中都會犯一些錯誤,但是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就是在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孩子在慢慢的成長。我們只有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他考慮,每次錯誤進行正常的引導,教他如何應對、管理不良的情緒,孩子才能夠發展成一個品格好的人才。


02.注意正確理解,“共情”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必要時也需劃清界限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1.毫無底線的為孩子著想

有些父母特別能理解孩子的心情,每次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為他考慮,可是孩子還是不願意聽話。其實我們和孩子共情只是為了更好的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並不是給孩子犯錯的時候找理由,父母還是應該分清這一點。

2. 過度的“共情”容易使親子關係錯位

父子倆之間的關係好是正常的,但是也是需要注意分寸的。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可以暫時做一下同伴的角色。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身份上必須發生轉化,否則孩子就會以為家長在開玩笑,也沒辦法教育好孩子。

3. 認清“共情”的含義

我們要清楚,共情是在孩子經歷委屈、或者對一件事情想不通的時候,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但是也需要就事論事,根據實際情況去運用。

比如:孩子經常偷偷拿別的小朋友的文具。這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告訴他這件事情是他做的不對,而且可以和他說需要什麼文具的時候,可以讓父母給他買。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03.如何培養共情?這三點技巧,對父母很有幫助

1. 迴應孩子的“幼稚”問題

有時候小孩子很認真地問一件事情,父母覺得他的問題太幼稚,自己根本就不想好好回答,或者直接敷衍的說自己不知道。

這時候父母可以換一個角度想一下,如果是你在問問題,想要這樣的答案嗎?如果你學會了這樣思考的方式,和小孩的距離就會拉近。

2.用心誇讚孩子

父母應該對孩子及時的進行鼓勵,孩子做一件有進步的事情時,父母總是說“你真棒”、“你真厲害”等等,這樣固定的話語。時間長了,孩子也會“疲勞”,內心根本就沒有感到真正的誇讚。

不妨給孩子分析一下,他究竟哪裡做得好,下次怎樣做會更好。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些人會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發展的好,其實家裡金錢和地位並不能代表就可以教出一個成才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正確引導孩子方法。很多父母只會告訴孩子怎麼做,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願意做這件事情。更多的時候,大家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只有和他們想法一致了,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磊磊4歲了,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磊磊在家的時候特別喜歡“發明創造”, 總是會把父母親買的玩具拆分成很多部分。只要母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批評磊磊不愛惜東西,還說磊磊是個敗家子。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重複著,可是即使母親說了很多次,磊磊也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還會和母親生氣。父親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就主動問磊磊原因。原來磊磊很好奇玩具是如何組成的,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磊磊成功了,組裝好一個玩具。

在成長中,孩子總會產生很多新奇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否定他們的做法,這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去寬容孩子,瞭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在心理上和孩子達到“共情”,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中忽視了這一點。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共情”

共情,同時也可以稱為同理心。由羅傑斯提出,指的是“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用最通俗的話來說,當別人需要求助的時候,被求助者通過一種“轉換情境”的方式,將自己放置在與求助者同樣的心理狀態下去理解他,以求助者的人生經驗以及人格等等為基礎,運用適當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求助者,從而達到對求助者的心理治療。

01.“共情”很重要,教育方法要正確,有些誤區不要進

1.孩子調皮就打,完全不講原因

很多父母認為,體罰對孩子來說是記住一件事情的最好方法。這樣做確實能讓孩子記住,但孩子記住的是捱打過後的疼痛感以及恐懼感,對於自己為什麼會捱打這件事,孩子心裡其實不會有很大的印象。

2. 經常否定孩子的行為

覺得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對於小孩的一些行為總感覺太幼稚,根本不會去在意。

其實,我們在小時候的每一個探索行為都反映了大腦在發育。有的父母覺得這樣好動的小孩很煩人,所以經常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否定批評孩子,這樣做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非常大的。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3. 旁觀者的角度教育孩子。

父母覺得自己是一個大人,不應該和小孩玩。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摔了一跤時,我們的第一舉動會先扶起孩子,但是一邊扶的時候,嘴裡還會不停地對孩子進行責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走個路也能摔倒。”“你看你衣服都弄髒了,就不能看著點兒路嗎?”這顯然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感受。

我們成長中都會犯一些錯誤,但是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就是在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孩子在慢慢的成長。我們只有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他考慮,每次錯誤進行正常的引導,教他如何應對、管理不良的情緒,孩子才能夠發展成一個品格好的人才。


02.注意正確理解,“共情”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必要時也需劃清界限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1.毫無底線的為孩子著想

有些父母特別能理解孩子的心情,每次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為他考慮,可是孩子還是不願意聽話。其實我們和孩子共情只是為了更好的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並不是給孩子犯錯的時候找理由,父母還是應該分清這一點。

2. 過度的“共情”容易使親子關係錯位

父子倆之間的關係好是正常的,但是也是需要注意分寸的。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可以暫時做一下同伴的角色。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身份上必須發生轉化,否則孩子就會以為家長在開玩笑,也沒辦法教育好孩子。

3. 認清“共情”的含義

我們要清楚,共情是在孩子經歷委屈、或者對一件事情想不通的時候,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但是也需要就事論事,根據實際情況去運用。

比如:孩子經常偷偷拿別的小朋友的文具。這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告訴他這件事情是他做的不對,而且可以和他說需要什麼文具的時候,可以讓父母給他買。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03.如何培養共情?這三點技巧,對父母很有幫助

1. 迴應孩子的“幼稚”問題

有時候小孩子很認真地問一件事情,父母覺得他的問題太幼稚,自己根本就不想好好回答,或者直接敷衍的說自己不知道。

這時候父母可以換一個角度想一下,如果是你在問問題,想要這樣的答案嗎?如果你學會了這樣思考的方式,和小孩的距離就會拉近。

2.用心誇讚孩子

父母應該對孩子及時的進行鼓勵,孩子做一件有進步的事情時,父母總是說“你真棒”、“你真厲害”等等,這樣固定的話語。時間長了,孩子也會“疲勞”,內心根本就沒有感到真正的誇讚。

不妨給孩子分析一下,他究竟哪裡做得好,下次怎樣做會更好。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3.共情要用適當的方式迴應

如果孩子生氣的時候摔東西,家長也用這種粗暴的方式迴應的話,就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共情也要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的情緒做出迴應,孩子很生氣的時候,可以讓他先平靜下來,然後再去開導他,建議用愛去教育孩子。

學會共情就可以讓家長和孩子更好地溝通,這能夠很快的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讓父母更瞭解孩子,也可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他最及時的幫助。在教育的時候要注意從愛的角度出發,不生氣、不惱怒,用自己的智慧教導孩子。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些人會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發展的好,其實家裡金錢和地位並不能代表就可以教出一個成才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正確引導孩子方法。很多父母只會告訴孩子怎麼做,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願意做這件事情。更多的時候,大家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只有和他們想法一致了,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磊磊4歲了,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磊磊在家的時候特別喜歡“發明創造”, 總是會把父母親買的玩具拆分成很多部分。只要母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批評磊磊不愛惜東西,還說磊磊是個敗家子。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重複著,可是即使母親說了很多次,磊磊也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還會和母親生氣。父親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就主動問磊磊原因。原來磊磊很好奇玩具是如何組成的,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磊磊成功了,組裝好一個玩具。

在成長中,孩子總會產生很多新奇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否定他們的做法,這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去寬容孩子,瞭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在心理上和孩子達到“共情”,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中忽視了這一點。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共情”

共情,同時也可以稱為同理心。由羅傑斯提出,指的是“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用最通俗的話來說,當別人需要求助的時候,被求助者通過一種“轉換情境”的方式,將自己放置在與求助者同樣的心理狀態下去理解他,以求助者的人生經驗以及人格等等為基礎,運用適當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求助者,從而達到對求助者的心理治療。

01.“共情”很重要,教育方法要正確,有些誤區不要進

1.孩子調皮就打,完全不講原因

很多父母認為,體罰對孩子來說是記住一件事情的最好方法。這樣做確實能讓孩子記住,但孩子記住的是捱打過後的疼痛感以及恐懼感,對於自己為什麼會捱打這件事,孩子心裡其實不會有很大的印象。

2. 經常否定孩子的行為

覺得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對於小孩的一些行為總感覺太幼稚,根本不會去在意。

其實,我們在小時候的每一個探索行為都反映了大腦在發育。有的父母覺得這樣好動的小孩很煩人,所以經常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否定批評孩子,這樣做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非常大的。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3. 旁觀者的角度教育孩子。

父母覺得自己是一個大人,不應該和小孩玩。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摔了一跤時,我們的第一舉動會先扶起孩子,但是一邊扶的時候,嘴裡還會不停地對孩子進行責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走個路也能摔倒。”“你看你衣服都弄髒了,就不能看著點兒路嗎?”這顯然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感受。

我們成長中都會犯一些錯誤,但是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就是在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孩子在慢慢的成長。我們只有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他考慮,每次錯誤進行正常的引導,教他如何應對、管理不良的情緒,孩子才能夠發展成一個品格好的人才。


02.注意正確理解,“共情”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必要時也需劃清界限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1.毫無底線的為孩子著想

有些父母特別能理解孩子的心情,每次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為他考慮,可是孩子還是不願意聽話。其實我們和孩子共情只是為了更好的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並不是給孩子犯錯的時候找理由,父母還是應該分清這一點。

2. 過度的“共情”容易使親子關係錯位

父子倆之間的關係好是正常的,但是也是需要注意分寸的。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可以暫時做一下同伴的角色。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身份上必須發生轉化,否則孩子就會以為家長在開玩笑,也沒辦法教育好孩子。

3. 認清“共情”的含義

我們要清楚,共情是在孩子經歷委屈、或者對一件事情想不通的時候,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但是也需要就事論事,根據實際情況去運用。

比如:孩子經常偷偷拿別的小朋友的文具。這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告訴他這件事情是他做的不對,而且可以和他說需要什麼文具的時候,可以讓父母給他買。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03.如何培養共情?這三點技巧,對父母很有幫助

1. 迴應孩子的“幼稚”問題

有時候小孩子很認真地問一件事情,父母覺得他的問題太幼稚,自己根本就不想好好回答,或者直接敷衍的說自己不知道。

這時候父母可以換一個角度想一下,如果是你在問問題,想要這樣的答案嗎?如果你學會了這樣思考的方式,和小孩的距離就會拉近。

2.用心誇讚孩子

父母應該對孩子及時的進行鼓勵,孩子做一件有進步的事情時,父母總是說“你真棒”、“你真厲害”等等,這樣固定的話語。時間長了,孩子也會“疲勞”,內心根本就沒有感到真正的誇讚。

不妨給孩子分析一下,他究竟哪裡做得好,下次怎樣做會更好。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3.共情要用適當的方式迴應

如果孩子生氣的時候摔東西,家長也用這種粗暴的方式迴應的話,就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共情也要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的情緒做出迴應,孩子很生氣的時候,可以讓他先平靜下來,然後再去開導他,建議用愛去教育孩子。

學會共情就可以讓家長和孩子更好地溝通,這能夠很快的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讓父母更瞭解孩子,也可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他最及時的幫助。在教育的時候要注意從愛的角度出發,不生氣、不惱怒,用自己的智慧教導孩子。

不要用成年人思維去否定孩子,學會與孩子“共情”,打破溝通屏障

今日互動話題: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運用“共情”的方法嗎?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

————————

我是小歆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

在育兒過程中,大家如果遇到難題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識和經驗能夠給你們有效的建議。

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