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不完美媽媽 褒姒 周幽王 文章 刺蝟奶爸 2019-07-26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傍晚,與往常一樣,我如期接到了孩子。歸家的途中,孩子有些沮喪,像一朵蔫萎的花。我拉起孩子的手,霎時,我的手心被攥緊。孩子終是沒有忍住,低著頭哽咽著說:"媽…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討人厭,為…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

孩子說的很慢,聲音越來越小,以至於後面的內容我並不能聽得十分清楚。一時間,我想說些什麼,卻又止住了,孩子涉世不深,有時候一句話都會讓其出現強烈的自我否認,最終形成自卑感,如何面對孩子的自卑,也就成為家長必須思考與斟酌的一件事情。

那麼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去應對孩子的自卑,正確引導他們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傍晚,與往常一樣,我如期接到了孩子。歸家的途中,孩子有些沮喪,像一朵蔫萎的花。我拉起孩子的手,霎時,我的手心被攥緊。孩子終是沒有忍住,低著頭哽咽著說:"媽…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討人厭,為…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

孩子說的很慢,聲音越來越小,以至於後面的內容我並不能聽得十分清楚。一時間,我想說些什麼,卻又止住了,孩子涉世不深,有時候一句話都會讓其出現強烈的自我否認,最終形成自卑感,如何面對孩子的自卑,也就成為家長必須思考與斟酌的一件事情。

那麼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去應對孩子的自卑,正確引導他們呢?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孩子的自卑感究竟從何而來?

我想,這個問題是所有家長需要去認真分析與思索的,事出必有因,弄清楚原因往往在解決問題時事半功倍。一般來說,孩子的社會經驗與閱歷都是相當淺薄的,可能致使他們產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 遭遇挫折後的自我否定

孩子的心智都還處於萌芽成長階段,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不及成年人,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容易在失敗之中失去自信甚至產生自卑感,考試失利、與同齡人對比產生差距等都會促使自卑感的產生,然而這些失敗家長們往往沒有過於重視。想要真正教好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走近孩子,瞭解孩子。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傍晚,與往常一樣,我如期接到了孩子。歸家的途中,孩子有些沮喪,像一朵蔫萎的花。我拉起孩子的手,霎時,我的手心被攥緊。孩子終是沒有忍住,低著頭哽咽著說:"媽…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討人厭,為…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

孩子說的很慢,聲音越來越小,以至於後面的內容我並不能聽得十分清楚。一時間,我想說些什麼,卻又止住了,孩子涉世不深,有時候一句話都會讓其出現強烈的自我否認,最終形成自卑感,如何面對孩子的自卑,也就成為家長必須思考與斟酌的一件事情。

那麼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去應對孩子的自卑,正確引導他們呢?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孩子的自卑感究竟從何而來?

我想,這個問題是所有家長需要去認真分析與思索的,事出必有因,弄清楚原因往往在解決問題時事半功倍。一般來說,孩子的社會經驗與閱歷都是相當淺薄的,可能致使他們產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 遭遇挫折後的自我否定

孩子的心智都還處於萌芽成長階段,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不及成年人,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容易在失敗之中失去自信甚至產生自卑感,考試失利、與同齡人對比產生差距等都會促使自卑感的產生,然而這些失敗家長們往往沒有過於重視。想要真正教好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走近孩子,瞭解孩子。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 與同齡人相處不融洽甚至被排斥帶來的自我質疑

交際是一門學問,但不是每個孩子一出生就是交際好手,他們也會出現交際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出現被排斥的現象,這些都是屢見不鮮的,而這些都有可能摧毀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家長要看到的,不僅僅是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還有在同齡人之間的角色。

  • 親人、老師的親口否定帶來的自卑感

在孩子的眼中,親人、老師是他們最為崇敬的人群,因而他們的誇獎常常能讓孩子產生自信,相應的,親人與老師不恰當的言行舉止同樣會對孩子的自信造成嚴重的打擊,自卑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傍晚,與往常一樣,我如期接到了孩子。歸家的途中,孩子有些沮喪,像一朵蔫萎的花。我拉起孩子的手,霎時,我的手心被攥緊。孩子終是沒有忍住,低著頭哽咽著說:"媽…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討人厭,為…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

孩子說的很慢,聲音越來越小,以至於後面的內容我並不能聽得十分清楚。一時間,我想說些什麼,卻又止住了,孩子涉世不深,有時候一句話都會讓其出現強烈的自我否認,最終形成自卑感,如何面對孩子的自卑,也就成為家長必須思考與斟酌的一件事情。

那麼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去應對孩子的自卑,正確引導他們呢?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孩子的自卑感究竟從何而來?

我想,這個問題是所有家長需要去認真分析與思索的,事出必有因,弄清楚原因往往在解決問題時事半功倍。一般來說,孩子的社會經驗與閱歷都是相當淺薄的,可能致使他們產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 遭遇挫折後的自我否定

孩子的心智都還處於萌芽成長階段,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不及成年人,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容易在失敗之中失去自信甚至產生自卑感,考試失利、與同齡人對比產生差距等都會促使自卑感的產生,然而這些失敗家長們往往沒有過於重視。想要真正教好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走近孩子,瞭解孩子。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 與同齡人相處不融洽甚至被排斥帶來的自我質疑

交際是一門學問,但不是每個孩子一出生就是交際好手,他們也會出現交際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出現被排斥的現象,這些都是屢見不鮮的,而這些都有可能摧毀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家長要看到的,不僅僅是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還有在同齡人之間的角色。

  • 親人、老師的親口否定帶來的自卑感

在孩子的眼中,親人、老師是他們最為崇敬的人群,因而他們的誇獎常常能讓孩子產生自信,相應的,親人與老師不恰當的言行舉止同樣會對孩子的自信造成嚴重的打擊,自卑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積極"鼓勵"真的屢試不爽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同樣的想法,孩子某方面的自信不夠,都會對其加以鼓勵,希望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在這方面能夠擁有嘗試與突破的勇氣。誠然,這一方法有一定的鼓舞作用,但真的每一次都可以讓孩子建立信心嗎?

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針對性的積極"鼓勵"對孩子來說是需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它同樣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 孩子未必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暗示

一般來說,家長對孩子的"鼓勵"都是就事論事,例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的鼓勵或許各有千秋,但都離不開一點:孩子,你的頭腦不比別人差,別人可以做到的你一定也可以。對於孩子而言,家長的鼓勵似乎與自己的認知不一樣,隨著年歲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孩子對自己有著較為清楚明確的定位,家長一味的鼓勵會在無形之中推翻孩子對自己的認知,讓孩子去接受一件自己都有所懷疑的事情,這也就難免會招致孩子的反感,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傍晚,與往常一樣,我如期接到了孩子。歸家的途中,孩子有些沮喪,像一朵蔫萎的花。我拉起孩子的手,霎時,我的手心被攥緊。孩子終是沒有忍住,低著頭哽咽著說:"媽…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討人厭,為…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

孩子說的很慢,聲音越來越小,以至於後面的內容我並不能聽得十分清楚。一時間,我想說些什麼,卻又止住了,孩子涉世不深,有時候一句話都會讓其出現強烈的自我否認,最終形成自卑感,如何面對孩子的自卑,也就成為家長必須思考與斟酌的一件事情。

那麼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去應對孩子的自卑,正確引導他們呢?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孩子的自卑感究竟從何而來?

我想,這個問題是所有家長需要去認真分析與思索的,事出必有因,弄清楚原因往往在解決問題時事半功倍。一般來說,孩子的社會經驗與閱歷都是相當淺薄的,可能致使他們產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 遭遇挫折後的自我否定

孩子的心智都還處於萌芽成長階段,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不及成年人,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容易在失敗之中失去自信甚至產生自卑感,考試失利、與同齡人對比產生差距等都會促使自卑感的產生,然而這些失敗家長們往往沒有過於重視。想要真正教好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走近孩子,瞭解孩子。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 與同齡人相處不融洽甚至被排斥帶來的自我質疑

交際是一門學問,但不是每個孩子一出生就是交際好手,他們也會出現交際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出現被排斥的現象,這些都是屢見不鮮的,而這些都有可能摧毀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家長要看到的,不僅僅是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還有在同齡人之間的角色。

  • 親人、老師的親口否定帶來的自卑感

在孩子的眼中,親人、老師是他們最為崇敬的人群,因而他們的誇獎常常能讓孩子產生自信,相應的,親人與老師不恰當的言行舉止同樣會對孩子的自信造成嚴重的打擊,自卑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積極"鼓勵"真的屢試不爽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同樣的想法,孩子某方面的自信不夠,都會對其加以鼓勵,希望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在這方面能夠擁有嘗試與突破的勇氣。誠然,這一方法有一定的鼓舞作用,但真的每一次都可以讓孩子建立信心嗎?

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針對性的積極"鼓勵"對孩子來說是需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它同樣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 孩子未必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暗示

一般來說,家長對孩子的"鼓勵"都是就事論事,例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的鼓勵或許各有千秋,但都離不開一點:孩子,你的頭腦不比別人差,別人可以做到的你一定也可以。對於孩子而言,家長的鼓勵似乎與自己的認知不一樣,隨著年歲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孩子對自己有著較為清楚明確的定位,家長一味的鼓勵會在無形之中推翻孩子對自己的認知,讓孩子去接受一件自己都有所懷疑的事情,這也就難免會招致孩子的反感,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 孩子的多番失敗會對鼓勵產生質疑

誠然,家長的鼓勵是一種助推劑,讓孩子能在跌倒之際,再度重整旗鼓,去拼搏、去努力。但是,一旦孩子在同一個地方多次跌倒,家長的鼓勵也就從"箴言"變成了"猜想",孩子自然會對這些話產生質疑,甚至對家長的威信也是有所削減,這就好比西周時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積極的鼓勵有一定的使用限度,一旦逾越,不但不能實現其該有的作用,還會引起不良的後果,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基於孩子對家長的崇敬之上的,考慮到這一點,積極"鼓勵"的解決辦法也就並非萬全之策。

  • 過度的積極"鼓勵"會讓孩子產生自負心理

對於孩子而言,鼓勵與批評都應當適度,過度的鼓勵不僅不能讓孩子更加出色的克服困難,還會讓他們產生自負心理,對自己不能有一個更加清楚的定位,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家長應該多加引導,有時候,承認自己的不足也是必要的,怎麼去完善自己、彌補不足,才是明智之舉。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傍晚,與往常一樣,我如期接到了孩子。歸家的途中,孩子有些沮喪,像一朵蔫萎的花。我拉起孩子的手,霎時,我的手心被攥緊。孩子終是沒有忍住,低著頭哽咽著說:"媽…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討人厭,為…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

孩子說的很慢,聲音越來越小,以至於後面的內容我並不能聽得十分清楚。一時間,我想說些什麼,卻又止住了,孩子涉世不深,有時候一句話都會讓其出現強烈的自我否認,最終形成自卑感,如何面對孩子的自卑,也就成為家長必須思考與斟酌的一件事情。

那麼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去應對孩子的自卑,正確引導他們呢?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孩子的自卑感究竟從何而來?

我想,這個問題是所有家長需要去認真分析與思索的,事出必有因,弄清楚原因往往在解決問題時事半功倍。一般來說,孩子的社會經驗與閱歷都是相當淺薄的,可能致使他們產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 遭遇挫折後的自我否定

孩子的心智都還處於萌芽成長階段,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不及成年人,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容易在失敗之中失去自信甚至產生自卑感,考試失利、與同齡人對比產生差距等都會促使自卑感的產生,然而這些失敗家長們往往沒有過於重視。想要真正教好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走近孩子,瞭解孩子。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 與同齡人相處不融洽甚至被排斥帶來的自我質疑

交際是一門學問,但不是每個孩子一出生就是交際好手,他們也會出現交際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出現被排斥的現象,這些都是屢見不鮮的,而這些都有可能摧毀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家長要看到的,不僅僅是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還有在同齡人之間的角色。

  • 親人、老師的親口否定帶來的自卑感

在孩子的眼中,親人、老師是他們最為崇敬的人群,因而他們的誇獎常常能讓孩子產生自信,相應的,親人與老師不恰當的言行舉止同樣會對孩子的自信造成嚴重的打擊,自卑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積極"鼓勵"真的屢試不爽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同樣的想法,孩子某方面的自信不夠,都會對其加以鼓勵,希望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在這方面能夠擁有嘗試與突破的勇氣。誠然,這一方法有一定的鼓舞作用,但真的每一次都可以讓孩子建立信心嗎?

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針對性的積極"鼓勵"對孩子來說是需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它同樣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 孩子未必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暗示

一般來說,家長對孩子的"鼓勵"都是就事論事,例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的鼓勵或許各有千秋,但都離不開一點:孩子,你的頭腦不比別人差,別人可以做到的你一定也可以。對於孩子而言,家長的鼓勵似乎與自己的認知不一樣,隨著年歲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孩子對自己有著較為清楚明確的定位,家長一味的鼓勵會在無形之中推翻孩子對自己的認知,讓孩子去接受一件自己都有所懷疑的事情,這也就難免會招致孩子的反感,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 孩子的多番失敗會對鼓勵產生質疑

誠然,家長的鼓勵是一種助推劑,讓孩子能在跌倒之際,再度重整旗鼓,去拼搏、去努力。但是,一旦孩子在同一個地方多次跌倒,家長的鼓勵也就從"箴言"變成了"猜想",孩子自然會對這些話產生質疑,甚至對家長的威信也是有所削減,這就好比西周時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積極的鼓勵有一定的使用限度,一旦逾越,不但不能實現其該有的作用,還會引起不良的後果,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基於孩子對家長的崇敬之上的,考慮到這一點,積極"鼓勵"的解決辦法也就並非萬全之策。

  • 過度的積極"鼓勵"會讓孩子產生自負心理

對於孩子而言,鼓勵與批評都應當適度,過度的鼓勵不僅不能讓孩子更加出色的克服困難,還會讓他們產生自負心理,對自己不能有一個更加清楚的定位,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家長應該多加引導,有時候,承認自己的不足也是必要的,怎麼去完善自己、彌補不足,才是明智之舉。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以優點育自信,以誘導代"謬讚"

既然積極的"鼓勵"並不能解決孩子的自卑問題,那麼又當如何應對呢?我認為,應當從孩子自身的優點出發,進行有效的誘導,以減弱甚至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 能使孩子擁有更強烈的自我認同感

家長走近孩子,瞭解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與長處,當孩子碰到挫折、喪失自信時,不妨告訴孩子,你身上閃爍著別人沒有的光芒,有著他人沒有的優點,以此來減弱孩子的自卑感。如此一來,孩子不僅會覺得家長一直在默默的關注著他的成長,看到了他的進步,還能讓孩子對自己的優點有更強的認同感,能更好的揚長避短,散發著屬於自己的光與熱。

  • 能淡化孩子內心的差距感

很多時候,孩子的自卑感都來源於對比,同齡人間的對比也好,"別人家的孩子"也罷,這些都會讓孩子不自覺的將自己與他人置於心中的天平上稱量,結果自是不言而喻,天平每一次都傾向對方,久而久之,孩子對"比較"一詞產生了厭倦感甚至是恐懼感。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對比往往都是針對對方的優點,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就會很自然的感到自慚形穢,產生自卑感。故而,適當地提及孩子的優點,加以肯定,會讓孩子淡化差距感,清楚自身的優勢所在,也就有了嘗試的勇氣。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傍晚,與往常一樣,我如期接到了孩子。歸家的途中,孩子有些沮喪,像一朵蔫萎的花。我拉起孩子的手,霎時,我的手心被攥緊。孩子終是沒有忍住,低著頭哽咽著說:"媽…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討人厭,為…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跟我玩…"

孩子說的很慢,聲音越來越小,以至於後面的內容我並不能聽得十分清楚。一時間,我想說些什麼,卻又止住了,孩子涉世不深,有時候一句話都會讓其出現強烈的自我否認,最終形成自卑感,如何面對孩子的自卑,也就成為家長必須思考與斟酌的一件事情。

那麼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去應對孩子的自卑,正確引導他們呢?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孩子的自卑感究竟從何而來?

我想,這個問題是所有家長需要去認真分析與思索的,事出必有因,弄清楚原因往往在解決問題時事半功倍。一般來說,孩子的社會經驗與閱歷都是相當淺薄的,可能致使他們產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 遭遇挫折後的自我否定

孩子的心智都還處於萌芽成長階段,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不及成年人,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容易在失敗之中失去自信甚至產生自卑感,考試失利、與同齡人對比產生差距等都會促使自卑感的產生,然而這些失敗家長們往往沒有過於重視。想要真正教好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走近孩子,瞭解孩子。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 與同齡人相處不融洽甚至被排斥帶來的自我質疑

交際是一門學問,但不是每個孩子一出生就是交際好手,他們也會出現交際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出現被排斥的現象,這些都是屢見不鮮的,而這些都有可能摧毀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家長要看到的,不僅僅是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還有在同齡人之間的角色。

  • 親人、老師的親口否定帶來的自卑感

在孩子的眼中,親人、老師是他們最為崇敬的人群,因而他們的誇獎常常能讓孩子產生自信,相應的,親人與老師不恰當的言行舉止同樣會對孩子的自信造成嚴重的打擊,自卑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積極"鼓勵"真的屢試不爽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同樣的想法,孩子某方面的自信不夠,都會對其加以鼓勵,希望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在這方面能夠擁有嘗試與突破的勇氣。誠然,這一方法有一定的鼓舞作用,但真的每一次都可以讓孩子建立信心嗎?

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針對性的積極"鼓勵"對孩子來說是需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它同樣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 孩子未必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暗示

一般來說,家長對孩子的"鼓勵"都是就事論事,例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的鼓勵或許各有千秋,但都離不開一點:孩子,你的頭腦不比別人差,別人可以做到的你一定也可以。對於孩子而言,家長的鼓勵似乎與自己的認知不一樣,隨著年歲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孩子對自己有著較為清楚明確的定位,家長一味的鼓勵會在無形之中推翻孩子對自己的認知,讓孩子去接受一件自己都有所懷疑的事情,這也就難免會招致孩子的反感,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 孩子的多番失敗會對鼓勵產生質疑

誠然,家長的鼓勵是一種助推劑,讓孩子能在跌倒之際,再度重整旗鼓,去拼搏、去努力。但是,一旦孩子在同一個地方多次跌倒,家長的鼓勵也就從"箴言"變成了"猜想",孩子自然會對這些話產生質疑,甚至對家長的威信也是有所削減,這就好比西周時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積極的鼓勵有一定的使用限度,一旦逾越,不但不能實現其該有的作用,還會引起不良的後果,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基於孩子對家長的崇敬之上的,考慮到這一點,積極"鼓勵"的解決辦法也就並非萬全之策。

  • 過度的積極"鼓勵"會讓孩子產生自負心理

對於孩子而言,鼓勵與批評都應當適度,過度的鼓勵不僅不能讓孩子更加出色的克服困難,還會讓他們產生自負心理,對自己不能有一個更加清楚的定位,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家長應該多加引導,有時候,承認自己的不足也是必要的,怎麼去完善自己、彌補不足,才是明智之舉。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以優點育自信,以誘導代"謬讚"

既然積極的"鼓勵"並不能解決孩子的自卑問題,那麼又當如何應對呢?我認為,應當從孩子自身的優點出發,進行有效的誘導,以減弱甚至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 能使孩子擁有更強烈的自我認同感

家長走近孩子,瞭解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與長處,當孩子碰到挫折、喪失自信時,不妨告訴孩子,你身上閃爍著別人沒有的光芒,有著他人沒有的優點,以此來減弱孩子的自卑感。如此一來,孩子不僅會覺得家長一直在默默的關注著他的成長,看到了他的進步,還能讓孩子對自己的優點有更強的認同感,能更好的揚長避短,散發著屬於自己的光與熱。

  • 能淡化孩子內心的差距感

很多時候,孩子的自卑感都來源於對比,同齡人間的對比也好,"別人家的孩子"也罷,這些都會讓孩子不自覺的將自己與他人置於心中的天平上稱量,結果自是不言而喻,天平每一次都傾向對方,久而久之,孩子對"比較"一詞產生了厭倦感甚至是恐懼感。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對比往往都是針對對方的優點,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就會很自然的感到自慚形穢,產生自卑感。故而,適當地提及孩子的優點,加以肯定,會讓孩子淡化差距感,清楚自身的優勢所在,也就有了嘗試的勇氣。

面對孩子的“自卑”,與其積極“鼓勵”,不如用“優點誘導”信心

  • 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自身的不足

面對孩子的自卑感,家長從孩子的優點出發,對孩子加以肯定,孩子可以更加清楚的認清自身的優點之後,再進行適當的引導,以優點樹自信,以自信填不足,這樣一來,就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自身的不足,讓孩子在引導之中認識到,自己雖然仍有不足,但也並非毫無優點可言,完善不足,自己的優點就會被放大變成優勢。如此,孩子自身的不足與欠缺也就得以接納與完善。

面對孩子的自卑,家長對於積極"鼓勵"應當三思而行,切莫"濫用",更多時候,應當走近孩子,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將之放大,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光芒。讓孩子明白,無論何時,得到陽光普照的地方,也有步入夜幕的時候,我們歌頌天明,也要學會在夜幕之中追尋光明。

我是刺蝟奶爸,也是3歲寶寶的奶爸,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