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不完美媽媽 玩具 燕麥片 文章 朗朗育兒課堂 2019-09-17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近來看到一個令人有些驚訝的社會實驗,實驗闡明瞭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會有孤立、排擠他人的做法,並且年幼的程度可以是嬰兒。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近來看到一個令人有些驚訝的社會實驗,實驗闡明瞭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會有孤立、排擠他人的做法,並且年幼的程度可以是嬰兒。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嬰兒去挑選物品,孩子在燕麥片和餅乾中選擇了燕麥片,而後也很自然的選擇了同樣喜歡燕麥片的玩具熊。

這說明,孩子們更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物。這個實驗是由著名的耶魯嬰兒實驗室發起的,這所實驗室有很多針對嬰兒的實驗,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實驗的方式更大程度的瞭解嬰兒的潛能以及其所處的真實狀態。而這個實驗結果也說明了孩子間的排擠行為是普遍存在的。

事實上,在其他的研究調查中也表明,有5%-6%的孩子都曾在某個集體中被孤立。不過雖然被排擠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家長們也應該有所重視。通常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自信的孩子都有可能被排擠和孤立。孩子們在團體中的表現會成為其他孩子的觀察對象。並且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

一、導致孩子“不合群、被孤立”的原因有哪些?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近來看到一個令人有些驚訝的社會實驗,實驗闡明瞭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會有孤立、排擠他人的做法,並且年幼的程度可以是嬰兒。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嬰兒去挑選物品,孩子在燕麥片和餅乾中選擇了燕麥片,而後也很自然的選擇了同樣喜歡燕麥片的玩具熊。

這說明,孩子們更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物。這個實驗是由著名的耶魯嬰兒實驗室發起的,這所實驗室有很多針對嬰兒的實驗,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實驗的方式更大程度的瞭解嬰兒的潛能以及其所處的真實狀態。而這個實驗結果也說明了孩子間的排擠行為是普遍存在的。

事實上,在其他的研究調查中也表明,有5%-6%的孩子都曾在某個集體中被孤立。不過雖然被排擠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家長們也應該有所重視。通常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自信的孩子都有可能被排擠和孤立。孩子們在團體中的表現會成為其他孩子的觀察對象。並且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

一、導致孩子“不合群、被孤立”的原因有哪些?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① 孩子過於優秀

就像孩子們普遍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孩子們對比自己更為優秀的孩子總是抱有一敵意。孩子們分不清羨慕和嫉妒的區別,很多時候受到環境的刺激對於優秀的孩子有一定的嫉妒心理產生,比如說老師對於優秀孩子的稱讚,其他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在背後說優秀的孩子的壞話。

② 孩子過於自卑

當孩子在行為活動中的表現有些不自信時,其他的孩子也會有排擠他的行為表達。孩子們希望以排擠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出眾。其他的孩子很容易“看不起”自卑的孩子,這種在年幼的群體中就已經顯現的自身優越感使得排擠的行為發生的較為普遍。

③ 孩子過於霸道

時下父母們對孩子也是較為寵溺,因為有些孩子會表現得過於霸道,霸佔著玩具和零食,這就使得其他孩子很不願意和這樣的孩子一塊玩。大家避免和這樣的孩子多接觸,以防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

可見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被排擠也比較常見,有些是由於孩子自身的原因,有些是由於環境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內心的承受能力有限,當孩子長時間處於被孤立的狀態時,很容易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二、長期“不合群”或受到“孤立”的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近來看到一個令人有些驚訝的社會實驗,實驗闡明瞭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會有孤立、排擠他人的做法,並且年幼的程度可以是嬰兒。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嬰兒去挑選物品,孩子在燕麥片和餅乾中選擇了燕麥片,而後也很自然的選擇了同樣喜歡燕麥片的玩具熊。

這說明,孩子們更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物。這個實驗是由著名的耶魯嬰兒實驗室發起的,這所實驗室有很多針對嬰兒的實驗,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實驗的方式更大程度的瞭解嬰兒的潛能以及其所處的真實狀態。而這個實驗結果也說明了孩子間的排擠行為是普遍存在的。

事實上,在其他的研究調查中也表明,有5%-6%的孩子都曾在某個集體中被孤立。不過雖然被排擠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家長們也應該有所重視。通常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自信的孩子都有可能被排擠和孤立。孩子們在團體中的表現會成為其他孩子的觀察對象。並且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

一、導致孩子“不合群、被孤立”的原因有哪些?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① 孩子過於優秀

就像孩子們普遍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孩子們對比自己更為優秀的孩子總是抱有一敵意。孩子們分不清羨慕和嫉妒的區別,很多時候受到環境的刺激對於優秀的孩子有一定的嫉妒心理產生,比如說老師對於優秀孩子的稱讚,其他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在背後說優秀的孩子的壞話。

② 孩子過於自卑

當孩子在行為活動中的表現有些不自信時,其他的孩子也會有排擠他的行為表達。孩子們希望以排擠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出眾。其他的孩子很容易“看不起”自卑的孩子,這種在年幼的群體中就已經顯現的自身優越感使得排擠的行為發生的較為普遍。

③ 孩子過於霸道

時下父母們對孩子也是較為寵溺,因為有些孩子會表現得過於霸道,霸佔著玩具和零食,這就使得其他孩子很不願意和這樣的孩子一塊玩。大家避免和這樣的孩子多接觸,以防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

可見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被排擠也比較常見,有些是由於孩子自身的原因,有些是由於環境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內心的承受能力有限,當孩子長時間處於被孤立的狀態時,很容易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二、長期“不合群”或受到“孤立”的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案例

張姐家的孩子很聰明,成績也很好,本來孩子挺喜歡上學的,但是近來卻表現的情緒很低落。張姐有些不理解,難道是最近的學業負擔有些過重了?於是張姐想和孩子談談心。孩子聽到媽媽的關心後,很委屈的哭了起來。原來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同學們不願意和自己玩,有時候還背後說自己的壞話。這些都令孩子感到痛苦,並且也因此不願意去上學了。張姐明白孩子這是被同學排擠了。

① 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

孩子在學校的環境中無法感受到與同伴相處的快樂,被孤立會帶給孩子一種無助感、孤獨感,這些使得孩子的內心承受著很大的負面壓力。孩子對學校的印象也會受到影響,厭學情緒也由此產生。

② 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孩子被長期孤立性格形成方面也會受到影響,更加傾向於消極、孤僻的性格類型。漸漸地孩子不願意與他人交往,社交能力變弱,性格也更加的內向,甚至有社交恐懼的心理狀態產生。

③ 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感的建立

孩子在被排斥的環境中變得越發的不自信,自我評價較低,不斷的質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這就很容易使得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受到影響,傾向於對自己進行負面的評價,自我認可度較低。

當孩子長期孤立的時候,孩子的內心處於非常痛苦的煎熬之中。家長們對此有必要給予一定的關注。瞭解孩子被排擠的原因,關注孩子內心的真實狀態,幫助孩子改善目前的社交狀態。

三、家長髮現孩子“不合群、被孤立”家長該如何應對?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近來看到一個令人有些驚訝的社會實驗,實驗闡明瞭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會有孤立、排擠他人的做法,並且年幼的程度可以是嬰兒。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嬰兒去挑選物品,孩子在燕麥片和餅乾中選擇了燕麥片,而後也很自然的選擇了同樣喜歡燕麥片的玩具熊。

這說明,孩子們更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物。這個實驗是由著名的耶魯嬰兒實驗室發起的,這所實驗室有很多針對嬰兒的實驗,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實驗的方式更大程度的瞭解嬰兒的潛能以及其所處的真實狀態。而這個實驗結果也說明了孩子間的排擠行為是普遍存在的。

事實上,在其他的研究調查中也表明,有5%-6%的孩子都曾在某個集體中被孤立。不過雖然被排擠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家長們也應該有所重視。通常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自信的孩子都有可能被排擠和孤立。孩子們在團體中的表現會成為其他孩子的觀察對象。並且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

一、導致孩子“不合群、被孤立”的原因有哪些?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① 孩子過於優秀

就像孩子們普遍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孩子們對比自己更為優秀的孩子總是抱有一敵意。孩子們分不清羨慕和嫉妒的區別,很多時候受到環境的刺激對於優秀的孩子有一定的嫉妒心理產生,比如說老師對於優秀孩子的稱讚,其他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在背後說優秀的孩子的壞話。

② 孩子過於自卑

當孩子在行為活動中的表現有些不自信時,其他的孩子也會有排擠他的行為表達。孩子們希望以排擠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出眾。其他的孩子很容易“看不起”自卑的孩子,這種在年幼的群體中就已經顯現的自身優越感使得排擠的行為發生的較為普遍。

③ 孩子過於霸道

時下父母們對孩子也是較為寵溺,因為有些孩子會表現得過於霸道,霸佔著玩具和零食,這就使得其他孩子很不願意和這樣的孩子一塊玩。大家避免和這樣的孩子多接觸,以防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

可見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被排擠也比較常見,有些是由於孩子自身的原因,有些是由於環境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內心的承受能力有限,當孩子長時間處於被孤立的狀態時,很容易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二、長期“不合群”或受到“孤立”的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案例

張姐家的孩子很聰明,成績也很好,本來孩子挺喜歡上學的,但是近來卻表現的情緒很低落。張姐有些不理解,難道是最近的學業負擔有些過重了?於是張姐想和孩子談談心。孩子聽到媽媽的關心後,很委屈的哭了起來。原來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同學們不願意和自己玩,有時候還背後說自己的壞話。這些都令孩子感到痛苦,並且也因此不願意去上學了。張姐明白孩子這是被同學排擠了。

① 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

孩子在學校的環境中無法感受到與同伴相處的快樂,被孤立會帶給孩子一種無助感、孤獨感,這些使得孩子的內心承受著很大的負面壓力。孩子對學校的印象也會受到影響,厭學情緒也由此產生。

② 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孩子被長期孤立性格形成方面也會受到影響,更加傾向於消極、孤僻的性格類型。漸漸地孩子不願意與他人交往,社交能力變弱,性格也更加的內向,甚至有社交恐懼的心理狀態產生。

③ 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感的建立

孩子在被排斥的環境中變得越發的不自信,自我評價較低,不斷的質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這就很容易使得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受到影響,傾向於對自己進行負面的評價,自我認可度較低。

當孩子長期孤立的時候,孩子的內心處於非常痛苦的煎熬之中。家長們對此有必要給予一定的關注。瞭解孩子被排擠的原因,關注孩子內心的真實狀態,幫助孩子改善目前的社交狀態。

三、家長髮現孩子“不合群、被孤立”家長該如何應對?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案例:

有一檔節目中,濮存昕教一個小朋友表演,過程中這個小朋友遭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排擠,“她剪短髮是男人婆”這樣的評價讓小朋友很傷心。這時濮存昕說“得世界冠軍的運動員好多都是短頭髮,就剃短頭髮,他們說你,你不要理他們。”這番話不僅讓小朋友恢復了笑容,相信也會讓她更有自信。

① 瞭解孩子被排擠的原因

父母在發現孩子被排擠後,不要盲目的強迫孩子去社交,或者是批評孩子性格有缺陷。試著去了解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如果不是孩子的原因,父母有必要對孩子表示支持,如果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家長有必要教會孩子一些社交技巧。

② 教會孩子必要的社交技能

孩子們傾向於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實現目標,很少懂得換位思考,這也使得孩子在社交中過於自我。父母有必要教會孩子懂得一定的社交技能,比如說有包容心等等。

③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

鼓勵孩子認可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像那個剪了短髮的女孩,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獲得開心,這就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看法。良好的社交不是委屈自己去討好,接納他人的善意,拒絕他人的惡意,做好自己,這樣孩子的社交才能更輕鬆。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被孤立的情況發生時,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很有必要。這會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接納自己的,自己是值得被珍視的。針對可以改善的方面進行改善,幫助孩子榮譽集體。當然,如果孩子很享受獨處的樂趣,家長也不必過於勉強,因為孩子的成長模式是不同的。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近來看到一個令人有些驚訝的社會實驗,實驗闡明瞭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會有孤立、排擠他人的做法,並且年幼的程度可以是嬰兒。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嬰兒去挑選物品,孩子在燕麥片和餅乾中選擇了燕麥片,而後也很自然的選擇了同樣喜歡燕麥片的玩具熊。

這說明,孩子們更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物。這個實驗是由著名的耶魯嬰兒實驗室發起的,這所實驗室有很多針對嬰兒的實驗,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實驗的方式更大程度的瞭解嬰兒的潛能以及其所處的真實狀態。而這個實驗結果也說明了孩子間的排擠行為是普遍存在的。

事實上,在其他的研究調查中也表明,有5%-6%的孩子都曾在某個集體中被孤立。不過雖然被排擠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家長們也應該有所重視。通常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自信的孩子都有可能被排擠和孤立。孩子們在團體中的表現會成為其他孩子的觀察對象。並且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

一、導致孩子“不合群、被孤立”的原因有哪些?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① 孩子過於優秀

就像孩子們普遍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孩子們對比自己更為優秀的孩子總是抱有一敵意。孩子們分不清羨慕和嫉妒的區別,很多時候受到環境的刺激對於優秀的孩子有一定的嫉妒心理產生,比如說老師對於優秀孩子的稱讚,其他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在背後說優秀的孩子的壞話。

② 孩子過於自卑

當孩子在行為活動中的表現有些不自信時,其他的孩子也會有排擠他的行為表達。孩子們希望以排擠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出眾。其他的孩子很容易“看不起”自卑的孩子,這種在年幼的群體中就已經顯現的自身優越感使得排擠的行為發生的較為普遍。

③ 孩子過於霸道

時下父母們對孩子也是較為寵溺,因為有些孩子會表現得過於霸道,霸佔著玩具和零食,這就使得其他孩子很不願意和這樣的孩子一塊玩。大家避免和這樣的孩子多接觸,以防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

可見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被排擠也比較常見,有些是由於孩子自身的原因,有些是由於環境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內心的承受能力有限,當孩子長時間處於被孤立的狀態時,很容易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二、長期“不合群”或受到“孤立”的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案例

張姐家的孩子很聰明,成績也很好,本來孩子挺喜歡上學的,但是近來卻表現的情緒很低落。張姐有些不理解,難道是最近的學業負擔有些過重了?於是張姐想和孩子談談心。孩子聽到媽媽的關心後,很委屈的哭了起來。原來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同學們不願意和自己玩,有時候還背後說自己的壞話。這些都令孩子感到痛苦,並且也因此不願意去上學了。張姐明白孩子這是被同學排擠了。

① 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

孩子在學校的環境中無法感受到與同伴相處的快樂,被孤立會帶給孩子一種無助感、孤獨感,這些使得孩子的內心承受著很大的負面壓力。孩子對學校的印象也會受到影響,厭學情緒也由此產生。

② 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孩子被長期孤立性格形成方面也會受到影響,更加傾向於消極、孤僻的性格類型。漸漸地孩子不願意與他人交往,社交能力變弱,性格也更加的內向,甚至有社交恐懼的心理狀態產生。

③ 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感的建立

孩子在被排斥的環境中變得越發的不自信,自我評價較低,不斷的質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這就很容易使得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受到影響,傾向於對自己進行負面的評價,自我認可度較低。

當孩子長期孤立的時候,孩子的內心處於非常痛苦的煎熬之中。家長們對此有必要給予一定的關注。瞭解孩子被排擠的原因,關注孩子內心的真實狀態,幫助孩子改善目前的社交狀態。

三、家長髮現孩子“不合群、被孤立”家長該如何應對?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案例:

有一檔節目中,濮存昕教一個小朋友表演,過程中這個小朋友遭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排擠,“她剪短髮是男人婆”這樣的評價讓小朋友很傷心。這時濮存昕說“得世界冠軍的運動員好多都是短頭髮,就剃短頭髮,他們說你,你不要理他們。”這番話不僅讓小朋友恢復了笑容,相信也會讓她更有自信。

① 瞭解孩子被排擠的原因

父母在發現孩子被排擠後,不要盲目的強迫孩子去社交,或者是批評孩子性格有缺陷。試著去了解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如果不是孩子的原因,父母有必要對孩子表示支持,如果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家長有必要教會孩子一些社交技巧。

② 教會孩子必要的社交技能

孩子們傾向於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實現目標,很少懂得換位思考,這也使得孩子在社交中過於自我。父母有必要教會孩子懂得一定的社交技能,比如說有包容心等等。

③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

鼓勵孩子認可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像那個剪了短髮的女孩,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獲得開心,這就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看法。良好的社交不是委屈自己去討好,接納他人的善意,拒絕他人的惡意,做好自己,這樣孩子的社交才能更輕鬆。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被孤立的情況發生時,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很有必要。這會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接納自己的,自己是值得被珍視的。針對可以改善的方面進行改善,幫助孩子榮譽集體。當然,如果孩子很享受獨處的樂趣,家長也不必過於勉強,因為孩子的成長模式是不同的。

鼓勵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群體,遠離不合群、被孤立

大家對孩子被孤立的情況是怎樣應對的呢?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大家有哪些見解呢?歡迎留言分享。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