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魏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當需要孩子分享的情況下時,孩子自然就會選擇分享,並且是快樂的、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而不是強迫的和不情願的。

1.要多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讓孩子學會一個東西做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玩遊戲,是嬰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很多行為在我們成人眼裡十分幼稚,所以覺得孩子是在玩,其實是孩子大腦學習和發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斷的扔一個東西,是在鍛鍊手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理解;喜歡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觸感;喜歡穿大人的鞋,是在鍛鍊模仿和認知能力。

知道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 玩“輪流搭積木戲”:把積木分成2分,寶寶一份,你一份,然後跟寶寶說好,看誰先搭好,並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後輪流的換一堆積木搭出不一樣的形狀。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玩“輪流擊球遊戲:把一頓積木、玩具車、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後寶寶扔球,你負責把被擊倒的玩具歸回原味,等3輪結束後,換你扔球,寶寶去擺玩具;

再大一點的,可以玩輪流玩車、輪流投籃等難度高一點的遊戲了。

這樣通過遊戲,讓孩子知道,東西是要輪流玩的才好玩;輪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輪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參要強調一點;為什麼是輪流遊戲而不是給予遊戲?因為魏參一直強調,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換回來,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幸福的。而輪流需要交換,是最好的分享。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魏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當需要孩子分享的情況下時,孩子自然就會選擇分享,並且是快樂的、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而不是強迫的和不情願的。

1.要多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讓孩子學會一個東西做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玩遊戲,是嬰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很多行為在我們成人眼裡十分幼稚,所以覺得孩子是在玩,其實是孩子大腦學習和發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斷的扔一個東西,是在鍛鍊手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理解;喜歡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觸感;喜歡穿大人的鞋,是在鍛鍊模仿和認知能力。

知道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 玩“輪流搭積木戲”:把積木分成2分,寶寶一份,你一份,然後跟寶寶說好,看誰先搭好,並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後輪流的換一堆積木搭出不一樣的形狀。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玩“輪流擊球遊戲:把一頓積木、玩具車、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後寶寶扔球,你負責把被擊倒的玩具歸回原味,等3輪結束後,換你扔球,寶寶去擺玩具;

再大一點的,可以玩輪流玩車、輪流投籃等難度高一點的遊戲了。

這樣通過遊戲,讓孩子知道,東西是要輪流玩的才好玩;輪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輪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參要強調一點;為什麼是輪流遊戲而不是給予遊戲?因為魏參一直強調,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換回來,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幸福的。而輪流需要交換,是最好的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當孩子玩多了輪流遊戲,自然就不會那麼排斥分享了。接下去就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分享了。比如買回來水果,洗好後,第一個讓寶寶給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吃。

比如當帶孩子去其他人家裡(有寶寶的家庭)玩的時候,跟寶寶說,那邊有個妹妹,我們帶件玩具去跟她交換一件玩具玩吧。然後私下你先跟那位家長提前溝通好,你再教孩子分享,所以希望能提前跟她的寶寶溝通好要交換的玩具,避免出現尷尬。尷尬事小,孩子從此不願分享事打。

但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吃葡萄,而你這次就買到了一點點葡萄,孩子就不情願先給大人們吃了,這可不行;比如你嫌孩子選的玩具太low不上檔次,硬要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玩具跟人分享,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會非常排斥。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魏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當需要孩子分享的情況下時,孩子自然就會選擇分享,並且是快樂的、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而不是強迫的和不情願的。

1.要多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讓孩子學會一個東西做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玩遊戲,是嬰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很多行為在我們成人眼裡十分幼稚,所以覺得孩子是在玩,其實是孩子大腦學習和發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斷的扔一個東西,是在鍛鍊手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理解;喜歡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觸感;喜歡穿大人的鞋,是在鍛鍊模仿和認知能力。

知道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 玩“輪流搭積木戲”:把積木分成2分,寶寶一份,你一份,然後跟寶寶說好,看誰先搭好,並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後輪流的換一堆積木搭出不一樣的形狀。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玩“輪流擊球遊戲:把一頓積木、玩具車、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後寶寶扔球,你負責把被擊倒的玩具歸回原味,等3輪結束後,換你扔球,寶寶去擺玩具;

再大一點的,可以玩輪流玩車、輪流投籃等難度高一點的遊戲了。

這樣通過遊戲,讓孩子知道,東西是要輪流玩的才好玩;輪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輪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參要強調一點;為什麼是輪流遊戲而不是給予遊戲?因為魏參一直強調,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換回來,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幸福的。而輪流需要交換,是最好的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當孩子玩多了輪流遊戲,自然就不會那麼排斥分享了。接下去就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分享了。比如買回來水果,洗好後,第一個讓寶寶給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吃。

比如當帶孩子去其他人家裡(有寶寶的家庭)玩的時候,跟寶寶說,那邊有個妹妹,我們帶件玩具去跟她交換一件玩具玩吧。然後私下你先跟那位家長提前溝通好,你再教孩子分享,所以希望能提前跟她的寶寶溝通好要交換的玩具,避免出現尷尬。尷尬事小,孩子從此不願分享事打。

但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吃葡萄,而你這次就買到了一點點葡萄,孩子就不情願先給大人們吃了,這可不行;比如你嫌孩子選的玩具太low不上檔次,硬要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玩具跟人分享,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會非常排斥。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3.要讓寶寶比現在慷慨一點點

如果以前美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孩子比較不愛分享,那也不急,就慢慢來。只要一天比一天慷慨一點點就夠了,切忌貪多。

比如,“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先讓孩子分享給最喜歡的人,先讓孩子分享他最不喜歡的玩具等等。

4.要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有些家長反饋,她的寶寶平常很愛分享,可有時候就不,怎麼辦?其實,不用怎麼辦,不分享就不分享嘛,一兩次說明是情緒問題,不是價值觀或者道德有問題,有什麼大不了的。關鍵的是,要引導寶寶,理解自己的情緒。

下次你在認真觀察,當寶寶不願分享的時候,是不是因為生氣的時候,或者不開心的時候,或者正在興頭上?當下呢,你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做,等事後,寶寶情緒緩和了,你就可以告訴寶寶,你剛剛是在什麼“情緒”中,所以做出的行為可能不是你自己認為應該做的行為,很正常,不用自責。我們要提高的是,當下次有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知道如何去正視它,而不被它影響,導致壞的結果發生。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魏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當需要孩子分享的情況下時,孩子自然就會選擇分享,並且是快樂的、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而不是強迫的和不情願的。

1.要多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讓孩子學會一個東西做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玩遊戲,是嬰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很多行為在我們成人眼裡十分幼稚,所以覺得孩子是在玩,其實是孩子大腦學習和發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斷的扔一個東西,是在鍛鍊手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理解;喜歡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觸感;喜歡穿大人的鞋,是在鍛鍊模仿和認知能力。

知道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 玩“輪流搭積木戲”:把積木分成2分,寶寶一份,你一份,然後跟寶寶說好,看誰先搭好,並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後輪流的換一堆積木搭出不一樣的形狀。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玩“輪流擊球遊戲:把一頓積木、玩具車、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後寶寶扔球,你負責把被擊倒的玩具歸回原味,等3輪結束後,換你扔球,寶寶去擺玩具;

再大一點的,可以玩輪流玩車、輪流投籃等難度高一點的遊戲了。

這樣通過遊戲,讓孩子知道,東西是要輪流玩的才好玩;輪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輪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參要強調一點;為什麼是輪流遊戲而不是給予遊戲?因為魏參一直強調,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換回來,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幸福的。而輪流需要交換,是最好的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當孩子玩多了輪流遊戲,自然就不會那麼排斥分享了。接下去就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分享了。比如買回來水果,洗好後,第一個讓寶寶給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吃。

比如當帶孩子去其他人家裡(有寶寶的家庭)玩的時候,跟寶寶說,那邊有個妹妹,我們帶件玩具去跟她交換一件玩具玩吧。然後私下你先跟那位家長提前溝通好,你再教孩子分享,所以希望能提前跟她的寶寶溝通好要交換的玩具,避免出現尷尬。尷尬事小,孩子從此不願分享事打。

但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吃葡萄,而你這次就買到了一點點葡萄,孩子就不情願先給大人們吃了,這可不行;比如你嫌孩子選的玩具太low不上檔次,硬要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玩具跟人分享,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會非常排斥。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3.要讓寶寶比現在慷慨一點點

如果以前美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孩子比較不愛分享,那也不急,就慢慢來。只要一天比一天慷慨一點點就夠了,切忌貪多。

比如,“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先讓孩子分享給最喜歡的人,先讓孩子分享他最不喜歡的玩具等等。

4.要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有些家長反饋,她的寶寶平常很愛分享,可有時候就不,怎麼辦?其實,不用怎麼辦,不分享就不分享嘛,一兩次說明是情緒問題,不是價值觀或者道德有問題,有什麼大不了的。關鍵的是,要引導寶寶,理解自己的情緒。

下次你在認真觀察,當寶寶不願分享的時候,是不是因為生氣的時候,或者不開心的時候,或者正在興頭上?當下呢,你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做,等事後,寶寶情緒緩和了,你就可以告訴寶寶,你剛剛是在什麼“情緒”中,所以做出的行為可能不是你自己認為應該做的行為,很正常,不用自責。我們要提高的是,當下次有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知道如何去正視它,而不被它影響,導致壞的結果發生。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5.要和寶寶探討解決方案:比如讓寶寶選擇

當發生寶寶不分享就會導致比較嚴重後果,家長必須干預的時候,怎麼辦呢?比如另外一個小朋友來家裡玩,本來說要交換玩具分享著玩,說好了是什麼玩具,可你的孩子變卦了不願意給了怎麼辦?

這個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同樣不是吼和罵,還是“引導”。用一個"銷售心理學:促進客戶成交"的小技巧:寶寶做選擇。

你可以這麼說:恩,那早上你跟媽媽商量好,要把這個給妹妹,交換回來妹妹的玩具,既然你現在不想給了,那我們就換一個吧,你看是XX呢還是XX呢?

前提是要遵從第二點原則“不能是寶寶不願意的”,儘量選擇寶寶願意拿出去的玩具。這樣溝通引導的效果,比你去吼他罵他強迫他,好上一百倍。

6.要給寶寶樹立榜樣

恩,沒錯,這點是說給父母聽的。所有的育兒專家,都一直在強調: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真的是如此。所以你平常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如果沒有非常多的機會,那可以自己刻意創造機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分享”的行為,之後告訴孩子自己剛剛的行為叫“分享”,並且告訴孩子自己此刻的好心情和收穫,這些都是“分享”這個行為帶給我的。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魏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當需要孩子分享的情況下時,孩子自然就會選擇分享,並且是快樂的、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而不是強迫的和不情願的。

1.要多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讓孩子學會一個東西做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玩遊戲,是嬰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很多行為在我們成人眼裡十分幼稚,所以覺得孩子是在玩,其實是孩子大腦學習和發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斷的扔一個東西,是在鍛鍊手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理解;喜歡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觸感;喜歡穿大人的鞋,是在鍛鍊模仿和認知能力。

知道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 玩“輪流搭積木戲”:把積木分成2分,寶寶一份,你一份,然後跟寶寶說好,看誰先搭好,並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後輪流的換一堆積木搭出不一樣的形狀。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玩“輪流擊球遊戲:把一頓積木、玩具車、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後寶寶扔球,你負責把被擊倒的玩具歸回原味,等3輪結束後,換你扔球,寶寶去擺玩具;

再大一點的,可以玩輪流玩車、輪流投籃等難度高一點的遊戲了。

這樣通過遊戲,讓孩子知道,東西是要輪流玩的才好玩;輪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輪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參要強調一點;為什麼是輪流遊戲而不是給予遊戲?因為魏參一直強調,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換回來,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幸福的。而輪流需要交換,是最好的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當孩子玩多了輪流遊戲,自然就不會那麼排斥分享了。接下去就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分享了。比如買回來水果,洗好後,第一個讓寶寶給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吃。

比如當帶孩子去其他人家裡(有寶寶的家庭)玩的時候,跟寶寶說,那邊有個妹妹,我們帶件玩具去跟她交換一件玩具玩吧。然後私下你先跟那位家長提前溝通好,你再教孩子分享,所以希望能提前跟她的寶寶溝通好要交換的玩具,避免出現尷尬。尷尬事小,孩子從此不願分享事打。

但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吃葡萄,而你這次就買到了一點點葡萄,孩子就不情願先給大人們吃了,這可不行;比如你嫌孩子選的玩具太low不上檔次,硬要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玩具跟人分享,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會非常排斥。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3.要讓寶寶比現在慷慨一點點

如果以前美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孩子比較不愛分享,那也不急,就慢慢來。只要一天比一天慷慨一點點就夠了,切忌貪多。

比如,“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先讓孩子分享給最喜歡的人,先讓孩子分享他最不喜歡的玩具等等。

4.要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有些家長反饋,她的寶寶平常很愛分享,可有時候就不,怎麼辦?其實,不用怎麼辦,不分享就不分享嘛,一兩次說明是情緒問題,不是價值觀或者道德有問題,有什麼大不了的。關鍵的是,要引導寶寶,理解自己的情緒。

下次你在認真觀察,當寶寶不願分享的時候,是不是因為生氣的時候,或者不開心的時候,或者正在興頭上?當下呢,你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做,等事後,寶寶情緒緩和了,你就可以告訴寶寶,你剛剛是在什麼“情緒”中,所以做出的行為可能不是你自己認為應該做的行為,很正常,不用自責。我們要提高的是,當下次有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知道如何去正視它,而不被它影響,導致壞的結果發生。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5.要和寶寶探討解決方案:比如讓寶寶選擇

當發生寶寶不分享就會導致比較嚴重後果,家長必須干預的時候,怎麼辦呢?比如另外一個小朋友來家裡玩,本來說要交換玩具分享著玩,說好了是什麼玩具,可你的孩子變卦了不願意給了怎麼辦?

這個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同樣不是吼和罵,還是“引導”。用一個"銷售心理學:促進客戶成交"的小技巧:寶寶做選擇。

你可以這麼說:恩,那早上你跟媽媽商量好,要把這個給妹妹,交換回來妹妹的玩具,既然你現在不想給了,那我們就換一個吧,你看是XX呢還是XX呢?

前提是要遵從第二點原則“不能是寶寶不願意的”,儘量選擇寶寶願意拿出去的玩具。這樣溝通引導的效果,比你去吼他罵他強迫他,好上一百倍。

6.要給寶寶樹立榜樣

恩,沒錯,這點是說給父母聽的。所有的育兒專家,都一直在強調: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真的是如此。所以你平常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如果沒有非常多的機會,那可以自己刻意創造機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分享”的行為,之後告訴孩子自己剛剛的行為叫“分享”,並且告訴孩子自己此刻的好心情和收穫,這些都是“分享”這個行為帶給我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以上就是“六個要”,一點都不難吧?下次再告訴大家“六個不要”。

1.不要懲罰寶寶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千萬不要懲罰寶寶,無論是言語上還是身體上。因為懲罰只會讓孩子更加排斥分享,因為孩子覺得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誰會願意做一件痛苦的事呢?人天生都是喜歡做讓自己快樂的事的。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魏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當需要孩子分享的情況下時,孩子自然就會選擇分享,並且是快樂的、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而不是強迫的和不情願的。

1.要多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讓孩子學會一個東西做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玩遊戲,是嬰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很多行為在我們成人眼裡十分幼稚,所以覺得孩子是在玩,其實是孩子大腦學習和發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斷的扔一個東西,是在鍛鍊手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理解;喜歡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觸感;喜歡穿大人的鞋,是在鍛鍊模仿和認知能力。

知道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 玩“輪流搭積木戲”:把積木分成2分,寶寶一份,你一份,然後跟寶寶說好,看誰先搭好,並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後輪流的換一堆積木搭出不一樣的形狀。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玩“輪流擊球遊戲:把一頓積木、玩具車、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後寶寶扔球,你負責把被擊倒的玩具歸回原味,等3輪結束後,換你扔球,寶寶去擺玩具;

再大一點的,可以玩輪流玩車、輪流投籃等難度高一點的遊戲了。

這樣通過遊戲,讓孩子知道,東西是要輪流玩的才好玩;輪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輪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參要強調一點;為什麼是輪流遊戲而不是給予遊戲?因為魏參一直強調,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換回來,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幸福的。而輪流需要交換,是最好的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當孩子玩多了輪流遊戲,自然就不會那麼排斥分享了。接下去就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分享了。比如買回來水果,洗好後,第一個讓寶寶給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吃。

比如當帶孩子去其他人家裡(有寶寶的家庭)玩的時候,跟寶寶說,那邊有個妹妹,我們帶件玩具去跟她交換一件玩具玩吧。然後私下你先跟那位家長提前溝通好,你再教孩子分享,所以希望能提前跟她的寶寶溝通好要交換的玩具,避免出現尷尬。尷尬事小,孩子從此不願分享事打。

但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吃葡萄,而你這次就買到了一點點葡萄,孩子就不情願先給大人們吃了,這可不行;比如你嫌孩子選的玩具太low不上檔次,硬要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玩具跟人分享,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會非常排斥。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3.要讓寶寶比現在慷慨一點點

如果以前美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孩子比較不愛分享,那也不急,就慢慢來。只要一天比一天慷慨一點點就夠了,切忌貪多。

比如,“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先讓孩子分享給最喜歡的人,先讓孩子分享他最不喜歡的玩具等等。

4.要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有些家長反饋,她的寶寶平常很愛分享,可有時候就不,怎麼辦?其實,不用怎麼辦,不分享就不分享嘛,一兩次說明是情緒問題,不是價值觀或者道德有問題,有什麼大不了的。關鍵的是,要引導寶寶,理解自己的情緒。

下次你在認真觀察,當寶寶不願分享的時候,是不是因為生氣的時候,或者不開心的時候,或者正在興頭上?當下呢,你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做,等事後,寶寶情緒緩和了,你就可以告訴寶寶,你剛剛是在什麼“情緒”中,所以做出的行為可能不是你自己認為應該做的行為,很正常,不用自責。我們要提高的是,當下次有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知道如何去正視它,而不被它影響,導致壞的結果發生。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5.要和寶寶探討解決方案:比如讓寶寶選擇

當發生寶寶不分享就會導致比較嚴重後果,家長必須干預的時候,怎麼辦呢?比如另外一個小朋友來家裡玩,本來說要交換玩具分享著玩,說好了是什麼玩具,可你的孩子變卦了不願意給了怎麼辦?

這個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同樣不是吼和罵,還是“引導”。用一個"銷售心理學:促進客戶成交"的小技巧:寶寶做選擇。

你可以這麼說:恩,那早上你跟媽媽商量好,要把這個給妹妹,交換回來妹妹的玩具,既然你現在不想給了,那我們就換一個吧,你看是XX呢還是XX呢?

前提是要遵從第二點原則“不能是寶寶不願意的”,儘量選擇寶寶願意拿出去的玩具。這樣溝通引導的效果,比你去吼他罵他強迫他,好上一百倍。

6.要給寶寶樹立榜樣

恩,沒錯,這點是說給父母聽的。所有的育兒專家,都一直在強調: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真的是如此。所以你平常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如果沒有非常多的機會,那可以自己刻意創造機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分享”的行為,之後告訴孩子自己剛剛的行為叫“分享”,並且告訴孩子自己此刻的好心情和收穫,這些都是“分享”這個行為帶給我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以上就是“六個要”,一點都不難吧?下次再告訴大家“六個不要”。

1.不要懲罰寶寶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千萬不要懲罰寶寶,無論是言語上還是身體上。因為懲罰只會讓孩子更加排斥分享,因為孩子覺得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誰會願意做一件痛苦的事呢?人天生都是喜歡做讓自己快樂的事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不要以負面的詞評價孩子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後,事後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也不要用“自私”等負面的詞彙去評價孩子,嚴厲影響孩子的自尊心的。而要多用積極的詞彙,多說正面的東西,比如分享後到好處有什麼,你看爸爸媽媽每次和別人交換分享, 都會十分的開心愉悅。

3.不要以成人方式去推斷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不要主觀的去臆斷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因為孩子的世界觀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孩子不分享,有很多原因,比如上面提到過的情緒,成人覺得不應該為那麼一點小事生氣,可在孩子眼裡不是這樣的;比如那件東西在我們成人看來不重要,可對寶寶眼裡很重要等等。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魏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當需要孩子分享的情況下時,孩子自然就會選擇分享,並且是快樂的、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而不是強迫的和不情願的。

1.要多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讓孩子學會一個東西做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玩遊戲,是嬰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很多行為在我們成人眼裡十分幼稚,所以覺得孩子是在玩,其實是孩子大腦學習和發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斷的扔一個東西,是在鍛鍊手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理解;喜歡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觸感;喜歡穿大人的鞋,是在鍛鍊模仿和認知能力。

知道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 玩“輪流搭積木戲”:把積木分成2分,寶寶一份,你一份,然後跟寶寶說好,看誰先搭好,並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後輪流的換一堆積木搭出不一樣的形狀。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玩“輪流擊球遊戲:把一頓積木、玩具車、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後寶寶扔球,你負責把被擊倒的玩具歸回原味,等3輪結束後,換你扔球,寶寶去擺玩具;

再大一點的,可以玩輪流玩車、輪流投籃等難度高一點的遊戲了。

這樣通過遊戲,讓孩子知道,東西是要輪流玩的才好玩;輪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輪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參要強調一點;為什麼是輪流遊戲而不是給予遊戲?因為魏參一直強調,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換回來,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幸福的。而輪流需要交換,是最好的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當孩子玩多了輪流遊戲,自然就不會那麼排斥分享了。接下去就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分享了。比如買回來水果,洗好後,第一個讓寶寶給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吃。

比如當帶孩子去其他人家裡(有寶寶的家庭)玩的時候,跟寶寶說,那邊有個妹妹,我們帶件玩具去跟她交換一件玩具玩吧。然後私下你先跟那位家長提前溝通好,你再教孩子分享,所以希望能提前跟她的寶寶溝通好要交換的玩具,避免出現尷尬。尷尬事小,孩子從此不願分享事打。

但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吃葡萄,而你這次就買到了一點點葡萄,孩子就不情願先給大人們吃了,這可不行;比如你嫌孩子選的玩具太low不上檔次,硬要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玩具跟人分享,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會非常排斥。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3.要讓寶寶比現在慷慨一點點

如果以前美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孩子比較不愛分享,那也不急,就慢慢來。只要一天比一天慷慨一點點就夠了,切忌貪多。

比如,“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先讓孩子分享給最喜歡的人,先讓孩子分享他最不喜歡的玩具等等。

4.要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有些家長反饋,她的寶寶平常很愛分享,可有時候就不,怎麼辦?其實,不用怎麼辦,不分享就不分享嘛,一兩次說明是情緒問題,不是價值觀或者道德有問題,有什麼大不了的。關鍵的是,要引導寶寶,理解自己的情緒。

下次你在認真觀察,當寶寶不願分享的時候,是不是因為生氣的時候,或者不開心的時候,或者正在興頭上?當下呢,你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做,等事後,寶寶情緒緩和了,你就可以告訴寶寶,你剛剛是在什麼“情緒”中,所以做出的行為可能不是你自己認為應該做的行為,很正常,不用自責。我們要提高的是,當下次有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知道如何去正視它,而不被它影響,導致壞的結果發生。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5.要和寶寶探討解決方案:比如讓寶寶選擇

當發生寶寶不分享就會導致比較嚴重後果,家長必須干預的時候,怎麼辦呢?比如另外一個小朋友來家裡玩,本來說要交換玩具分享著玩,說好了是什麼玩具,可你的孩子變卦了不願意給了怎麼辦?

這個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同樣不是吼和罵,還是“引導”。用一個"銷售心理學:促進客戶成交"的小技巧:寶寶做選擇。

你可以這麼說:恩,那早上你跟媽媽商量好,要把這個給妹妹,交換回來妹妹的玩具,既然你現在不想給了,那我們就換一個吧,你看是XX呢還是XX呢?

前提是要遵從第二點原則“不能是寶寶不願意的”,儘量選擇寶寶願意拿出去的玩具。這樣溝通引導的效果,比你去吼他罵他強迫他,好上一百倍。

6.要給寶寶樹立榜樣

恩,沒錯,這點是說給父母聽的。所有的育兒專家,都一直在強調: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真的是如此。所以你平常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如果沒有非常多的機會,那可以自己刻意創造機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分享”的行為,之後告訴孩子自己剛剛的行為叫“分享”,並且告訴孩子自己此刻的好心情和收穫,這些都是“分享”這個行為帶給我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以上就是“六個要”,一點都不難吧?下次再告訴大家“六個不要”。

1.不要懲罰寶寶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千萬不要懲罰寶寶,無論是言語上還是身體上。因為懲罰只會讓孩子更加排斥分享,因為孩子覺得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誰會願意做一件痛苦的事呢?人天生都是喜歡做讓自己快樂的事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不要以負面的詞評價孩子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後,事後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也不要用“自私”等負面的詞彙去評價孩子,嚴厲影響孩子的自尊心的。而要多用積極的詞彙,多說正面的東西,比如分享後到好處有什麼,你看爸爸媽媽每次和別人交換分享, 都會十分的開心愉悅。

3.不要以成人方式去推斷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不要主觀的去臆斷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因為孩子的世界觀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孩子不分享,有很多原因,比如上面提到過的情緒,成人覺得不應該為那麼一點小事生氣,可在孩子眼裡不是這樣的;比如那件東西在我們成人看來不重要,可對寶寶眼裡很重要等等。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4、不要干涉僅需關注

不要當每次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就當下去幹涉,硬要讓孩子分享或者作出選擇。這是典型的替孩子做決定。這樣做的後果十分嚴重。會讓寶寶過度的依賴你幫忙做決定。

家庭教育的最重要責任之一,就是要培養一個將來能獨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孩子,而過度的干涉,卻是親手扼殺孩子這種能力的劊子手。

除非這次的分享行為,向上面第五點說的,會導致比較嚴重的後果時,父母再出手引導。當然也只是引導,而不是強制。

5.不要助長不良行為

當然,像上面第五點說的,當孩子的不分享行為,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時,父母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不然就是溺愛了。

另外,就像上面說的,要多關注,關注孩子為什麼不分享,事後通過遊戲或者其他引導方式,正確去引導孩子迴歸正道。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魏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當需要孩子分享的情況下時,孩子自然就會選擇分享,並且是快樂的、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而不是強迫的和不情願的。

1.要多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讓孩子學會一個東西做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玩遊戲,是嬰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很多行為在我們成人眼裡十分幼稚,所以覺得孩子是在玩,其實是孩子大腦學習和發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斷的扔一個東西,是在鍛鍊手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理解;喜歡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觸感;喜歡穿大人的鞋,是在鍛鍊模仿和認知能力。

知道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 玩“輪流搭積木戲”:把積木分成2分,寶寶一份,你一份,然後跟寶寶說好,看誰先搭好,並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後輪流的換一堆積木搭出不一樣的形狀。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玩“輪流擊球遊戲:把一頓積木、玩具車、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後寶寶扔球,你負責把被擊倒的玩具歸回原味,等3輪結束後,換你扔球,寶寶去擺玩具;

再大一點的,可以玩輪流玩車、輪流投籃等難度高一點的遊戲了。

這樣通過遊戲,讓孩子知道,東西是要輪流玩的才好玩;輪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輪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參要強調一點;為什麼是輪流遊戲而不是給予遊戲?因為魏參一直強調,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換回來,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幸福的。而輪流需要交換,是最好的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當孩子玩多了輪流遊戲,自然就不會那麼排斥分享了。接下去就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分享了。比如買回來水果,洗好後,第一個讓寶寶給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吃。

比如當帶孩子去其他人家裡(有寶寶的家庭)玩的時候,跟寶寶說,那邊有個妹妹,我們帶件玩具去跟她交換一件玩具玩吧。然後私下你先跟那位家長提前溝通好,你再教孩子分享,所以希望能提前跟她的寶寶溝通好要交換的玩具,避免出現尷尬。尷尬事小,孩子從此不願分享事打。

但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吃葡萄,而你這次就買到了一點點葡萄,孩子就不情願先給大人們吃了,這可不行;比如你嫌孩子選的玩具太low不上檔次,硬要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玩具跟人分享,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會非常排斥。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3.要讓寶寶比現在慷慨一點點

如果以前美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孩子比較不愛分享,那也不急,就慢慢來。只要一天比一天慷慨一點點就夠了,切忌貪多。

比如,“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先讓孩子分享給最喜歡的人,先讓孩子分享他最不喜歡的玩具等等。

4.要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有些家長反饋,她的寶寶平常很愛分享,可有時候就不,怎麼辦?其實,不用怎麼辦,不分享就不分享嘛,一兩次說明是情緒問題,不是價值觀或者道德有問題,有什麼大不了的。關鍵的是,要引導寶寶,理解自己的情緒。

下次你在認真觀察,當寶寶不願分享的時候,是不是因為生氣的時候,或者不開心的時候,或者正在興頭上?當下呢,你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做,等事後,寶寶情緒緩和了,你就可以告訴寶寶,你剛剛是在什麼“情緒”中,所以做出的行為可能不是你自己認為應該做的行為,很正常,不用自責。我們要提高的是,當下次有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知道如何去正視它,而不被它影響,導致壞的結果發生。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5.要和寶寶探討解決方案:比如讓寶寶選擇

當發生寶寶不分享就會導致比較嚴重後果,家長必須干預的時候,怎麼辦呢?比如另外一個小朋友來家裡玩,本來說要交換玩具分享著玩,說好了是什麼玩具,可你的孩子變卦了不願意給了怎麼辦?

這個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同樣不是吼和罵,還是“引導”。用一個"銷售心理學:促進客戶成交"的小技巧:寶寶做選擇。

你可以這麼說:恩,那早上你跟媽媽商量好,要把這個給妹妹,交換回來妹妹的玩具,既然你現在不想給了,那我們就換一個吧,你看是XX呢還是XX呢?

前提是要遵從第二點原則“不能是寶寶不願意的”,儘量選擇寶寶願意拿出去的玩具。這樣溝通引導的效果,比你去吼他罵他強迫他,好上一百倍。

6.要給寶寶樹立榜樣

恩,沒錯,這點是說給父母聽的。所有的育兒專家,都一直在強調: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真的是如此。所以你平常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如果沒有非常多的機會,那可以自己刻意創造機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分享”的行為,之後告訴孩子自己剛剛的行為叫“分享”,並且告訴孩子自己此刻的好心情和收穫,這些都是“分享”這個行為帶給我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以上就是“六個要”,一點都不難吧?下次再告訴大家“六個不要”。

1.不要懲罰寶寶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千萬不要懲罰寶寶,無論是言語上還是身體上。因為懲罰只會讓孩子更加排斥分享,因為孩子覺得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誰會願意做一件痛苦的事呢?人天生都是喜歡做讓自己快樂的事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不要以負面的詞評價孩子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後,事後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也不要用“自私”等負面的詞彙去評價孩子,嚴厲影響孩子的自尊心的。而要多用積極的詞彙,多說正面的東西,比如分享後到好處有什麼,你看爸爸媽媽每次和別人交換分享, 都會十分的開心愉悅。

3.不要以成人方式去推斷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不要主觀的去臆斷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因為孩子的世界觀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孩子不分享,有很多原因,比如上面提到過的情緒,成人覺得不應該為那麼一點小事生氣,可在孩子眼裡不是這樣的;比如那件東西在我們成人看來不重要,可對寶寶眼裡很重要等等。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4、不要干涉僅需關注

不要當每次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就當下去幹涉,硬要讓孩子分享或者作出選擇。這是典型的替孩子做決定。這樣做的後果十分嚴重。會讓寶寶過度的依賴你幫忙做決定。

家庭教育的最重要責任之一,就是要培養一個將來能獨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孩子,而過度的干涉,卻是親手扼殺孩子這種能力的劊子手。

除非這次的分享行為,向上面第五點說的,會導致比較嚴重的後果時,父母再出手引導。當然也只是引導,而不是強制。

5.不要助長不良行為

當然,像上面第五點說的,當孩子的不分享行為,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時,父母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不然就是溺愛了。

另外,就像上面說的,要多關注,關注孩子為什麼不分享,事後通過遊戲或者其他引導方式,正確去引導孩子迴歸正道。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6.不要忽視寶寶的點滴進步。

前幾點不要,都是在寶寶不分享的時候,最後一點,要說的是,當寶寶分享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

告訴孩子,你剛剛的那個行為,就叫分享,你收穫了什麼呢?這就是一個好的品德帶給我們的內心富足和快樂呢。

即使,孩子只是進步了一點點。比如,只把一整盒餅乾,分享了一小塊給奶奶。這也是進步啊,這樣的一點點進步,孩子是能體會到益處的。有了益處,孩子自然就更願意去分享了。

19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名著作《自卑與超越》中說到:真正能讓孩子成長、並改進他的行為的,不是去批評或者糾正他的缺點,而是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實時的加以肯定和鼓勵!

"

收到一位寶媽的求助:

想讓孩子分享,應該怎麼說比較好?

Answer:

無論怎麼說,都是沒用的!!!靠跟孩子說"要分享”,是不會有用的!

魏參常說:三流的家庭教育,靠打罵;二流的家庭教育,靠說教;一流的家庭教育,靠的是引導。

說的再好聽,再條條是道、再聲淚俱下,孩子也學不會分享。即使孩子分享了,也是不開心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而只是為了應付你,不惹你生氣罷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不會主動分享。而要想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分享,要靠 正確的引導。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魏參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六要、六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當需要孩子分享的情況下時,孩子自然就會選擇分享,並且是快樂的、發自內心的願意分享,而不是強迫的和不情願的。

1.要多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讓孩子學會一個東西做好的方式,就是遊戲。

玩遊戲,是嬰幼兒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所以很多行為在我們成人眼裡十分幼稚,所以覺得孩子是在玩,其實是孩子大腦學習和發育的最佳方式。

比如,不斷的扔一個東西,是在鍛鍊手臂的協調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理解;喜歡玩水,是在感知手的觸感;喜歡穿大人的鞋,是在鍛鍊模仿和認知能力。

知道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就是和孩子玩“輪流遊戲”。

比如: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 玩“輪流搭積木戲”:把積木分成2分,寶寶一份,你一份,然後跟寶寶說好,看誰先搭好,並且搭的更高更好看;然後輪流的換一堆積木搭出不一樣的形狀。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玩“輪流擊球遊戲:把一頓積木、玩具車、球球等拍成一排,然後寶寶扔球,你負責把被擊倒的玩具歸回原味,等3輪結束後,換你扔球,寶寶去擺玩具;

再大一點的,可以玩輪流玩車、輪流投籃等難度高一點的遊戲了。

這樣通過遊戲,讓孩子知道,東西是要輪流玩的才好玩;輪流玩才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輪流玩才有配合,有配合才更好玩。

另外,魏參要強調一點;為什麼是輪流遊戲而不是給予遊戲?因為魏參一直強調,如果一味的教孩子只分享出去而不是交換回來,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幸福的。而輪流需要交換,是最好的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當孩子玩多了輪流遊戲,自然就不會那麼排斥分享了。接下去就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分享了。比如買回來水果,洗好後,第一個讓寶寶給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吃。

比如當帶孩子去其他人家裡(有寶寶的家庭)玩的時候,跟寶寶說,那邊有個妹妹,我們帶件玩具去跟她交換一件玩具玩吧。然後私下你先跟那位家長提前溝通好,你再教孩子分享,所以希望能提前跟她的寶寶溝通好要交換的玩具,避免出現尷尬。尷尬事小,孩子從此不願分享事打。

但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吃葡萄,而你這次就買到了一點點葡萄,孩子就不情願先給大人們吃了,這可不行;比如你嫌孩子選的玩具太low不上檔次,硬要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玩具跟人分享,這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會非常排斥。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3.要讓寶寶比現在慷慨一點點

如果以前美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孩子比較不愛分享,那也不急,就慢慢來。只要一天比一天慷慨一點點就夠了,切忌貪多。

比如,“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先讓孩子分享給最喜歡的人,先讓孩子分享他最不喜歡的玩具等等。

4.要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有些家長反饋,她的寶寶平常很愛分享,可有時候就不,怎麼辦?其實,不用怎麼辦,不分享就不分享嘛,一兩次說明是情緒問題,不是價值觀或者道德有問題,有什麼大不了的。關鍵的是,要引導寶寶,理解自己的情緒。

下次你在認真觀察,當寶寶不願分享的時候,是不是因為生氣的時候,或者不開心的時候,或者正在興頭上?當下呢,你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做,等事後,寶寶情緒緩和了,你就可以告訴寶寶,你剛剛是在什麼“情緒”中,所以做出的行為可能不是你自己認為應該做的行為,很正常,不用自責。我們要提高的是,當下次有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知道如何去正視它,而不被它影響,導致壞的結果發生。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5.要和寶寶探討解決方案:比如讓寶寶選擇

當發生寶寶不分享就會導致比較嚴重後果,家長必須干預的時候,怎麼辦呢?比如另外一個小朋友來家裡玩,本來說要交換玩具分享著玩,說好了是什麼玩具,可你的孩子變卦了不願意給了怎麼辦?

這個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同樣不是吼和罵,還是“引導”。用一個"銷售心理學:促進客戶成交"的小技巧:寶寶做選擇。

你可以這麼說:恩,那早上你跟媽媽商量好,要把這個給妹妹,交換回來妹妹的玩具,既然你現在不想給了,那我們就換一個吧,你看是XX呢還是XX呢?

前提是要遵從第二點原則“不能是寶寶不願意的”,儘量選擇寶寶願意拿出去的玩具。這樣溝通引導的效果,比你去吼他罵他強迫他,好上一百倍。

6.要給寶寶樹立榜樣

恩,沒錯,這點是說給父母聽的。所有的育兒專家,都一直在強調: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真的是如此。所以你平常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如果沒有非常多的機會,那可以自己刻意創造機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分享”的行為,之後告訴孩子自己剛剛的行為叫“分享”,並且告訴孩子自己此刻的好心情和收穫,這些都是“分享”這個行為帶給我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以上就是“六個要”,一點都不難吧?下次再告訴大家“六個不要”。

1.不要懲罰寶寶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千萬不要懲罰寶寶,無論是言語上還是身體上。因為懲罰只會讓孩子更加排斥分享,因為孩子覺得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誰會願意做一件痛苦的事呢?人天生都是喜歡做讓自己快樂的事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2.不要以負面的詞評價孩子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後,事後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也不要用“自私”等負面的詞彙去評價孩子,嚴厲影響孩子的自尊心的。而要多用積極的詞彙,多說正面的東西,比如分享後到好處有什麼,你看爸爸媽媽每次和別人交換分享, 都會十分的開心愉悅。

3.不要以成人方式去推斷

當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不要主觀的去臆斷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因為孩子的世界觀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孩子不分享,有很多原因,比如上面提到過的情緒,成人覺得不應該為那麼一點小事生氣,可在孩子眼裡不是這樣的;比如那件東西在我們成人看來不重要,可對寶寶眼裡很重要等等。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4、不要干涉僅需關注

不要當每次寶寶出現不分享的行為時,就當下去幹涉,硬要讓孩子分享或者作出選擇。這是典型的替孩子做決定。這樣做的後果十分嚴重。會讓寶寶過度的依賴你幫忙做決定。

家庭教育的最重要責任之一,就是要培養一個將來能獨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孩子,而過度的干涉,卻是親手扼殺孩子這種能力的劊子手。

除非這次的分享行為,向上面第五點說的,會導致比較嚴重的後果時,父母再出手引導。當然也只是引導,而不是強制。

5.不要助長不良行為

當然,像上面第五點說的,當孩子的不分享行為,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時,父母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不然就是溺愛了。

另外,就像上面說的,要多關注,關注孩子為什麼不分享,事後通過遊戲或者其他引導方式,正確去引導孩子迴歸正道。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6.不要忽視寶寶的點滴進步。

前幾點不要,都是在寶寶不分享的時候,最後一點,要說的是,當寶寶分享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

告訴孩子,你剛剛的那個行為,就叫分享,你收穫了什麼呢?這就是一個好的品德帶給我們的內心富足和快樂呢。

即使,孩子只是進步了一點點。比如,只把一整盒餅乾,分享了一小塊給奶奶。這也是進步啊,這樣的一點點進步,孩子是能體會到益處的。有了益處,孩子自然就更願意去分享了。

19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名著作《自卑與超越》中說到:真正能讓孩子成長、並改進他的行為的,不是去批評或者糾正他的缺點,而是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實時的加以肯定和鼓勵!

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育兒專家的這個方法,確實比其他方法管用

說了這麼多,還要強調一點,要想培養一個愛分享、積極健康向上的孩子,不是當面對需要分享的時候,才吼罵得“逼”孩子分享,而是功夫需要花在日常,在日常生活中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分享是快樂的,分享是有益的”,這才是一個智慧的父母,最聰明的做法,你說對嗎?


更多科學育兒方法,推薦訂閱曾仕強教授的專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