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不完美媽媽 玩具 雞蛋 發現佩奇 大孩子家庭教育 2019-09-05
"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回家後,我問小沫:“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

小沫瞪大眼睛說:媽媽,你不是說讓我做個懂事的孩子,要照顧謙讓別人嗎?

女兒的話讓我後悔不已,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和天性,讓孩子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自我,事事服從他人,只會害人害己。

要求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本來不是壞事,但我們卻用美德綁架孩子,養出一個過度謙讓,不懂拒絕無理要求的可憐孩子。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回家後,我問小沫:“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

小沫瞪大眼睛說:媽媽,你不是說讓我做個懂事的孩子,要照顧謙讓別人嗎?

女兒的話讓我後悔不已,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和天性,讓孩子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自我,事事服從他人,只會害人害己。

要求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本來不是壞事,但我們卻用美德綁架孩子,養出一個過度謙讓,不懂拒絕無理要求的可憐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放學後》有一組高學歷家庭,在處理孩子玩具被搶的態度上很特殊。

九歲的俊熙在生日會上邀請了許多朋友,同學來家裡慶祝,本來開心和睦的氛圍,卻被俊熙的主管爸爸搞的一團糟。

俊熙的生日禮物被一個同學搶走了,俊熙很生氣要求他歸還,但這位同學卻死活不給,把玩具藏在背後,嬉皮笑臉對俊熙要求把禮物送給他。

俊熙質問這位同學:“我的生日禮物憑什麼給你。”但同學就是不給,俊熙氣到情緒失控。

這時爸爸卻出來教訓俊熙說:“如果有人搶你東西,爸爸說過怎麼辦?”

俊熙說:“讓給他玩,但這是生日禮物呀,同學說送,沒說借呀。”

雖然俊熙邏輯清晰反駁了爸爸,但爸爸堅持俊熙把生日禮物讓給同學。委屈的俊熙獨自衝進房間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一臉不開心。

這時媽媽走進來,俊熙立馬衝上去抱住媽媽哭著說:“我的玩具為什麼要給他,今天是我的生日。”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回家後,我問小沫:“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

小沫瞪大眼睛說:媽媽,你不是說讓我做個懂事的孩子,要照顧謙讓別人嗎?

女兒的話讓我後悔不已,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和天性,讓孩子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自我,事事服從他人,只會害人害己。

要求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本來不是壞事,但我們卻用美德綁架孩子,養出一個過度謙讓,不懂拒絕無理要求的可憐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放學後》有一組高學歷家庭,在處理孩子玩具被搶的態度上很特殊。

九歲的俊熙在生日會上邀請了許多朋友,同學來家裡慶祝,本來開心和睦的氛圍,卻被俊熙的主管爸爸搞的一團糟。

俊熙的生日禮物被一個同學搶走了,俊熙很生氣要求他歸還,但這位同學卻死活不給,把玩具藏在背後,嬉皮笑臉對俊熙要求把禮物送給他。

俊熙質問這位同學:“我的生日禮物憑什麼給你。”但同學就是不給,俊熙氣到情緒失控。

這時爸爸卻出來教訓俊熙說:“如果有人搶你東西,爸爸說過怎麼辦?”

俊熙說:“讓給他玩,但這是生日禮物呀,同學說送,沒說借呀。”

雖然俊熙邏輯清晰反駁了爸爸,但爸爸堅持俊熙把生日禮物讓給同學。委屈的俊熙獨自衝進房間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一臉不開心。

這時媽媽走進來,俊熙立馬衝上去抱住媽媽哭著說:“我的玩具為什麼要給他,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媽媽沒有理會俊熙的傷心,反而要求俊熙做一個大度的孩子,把玩具謙讓給同學,要求他去道歉,最後無奈的俊熙按照媽媽的話做了。

面對孩子的難過,爸爸表示玩具比朋友重要,把這個玩具讓給別人,會再買個新玩具給俊熙作為補償。

玩具可以再買,但孩子的性格卻無法重塑。不考慮事物本身對錯,只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容易養成孩子暴躁,叛逆,膽小,懦弱的性格。

無法想象一個孩子被搶了玩具後,還得去道歉,要有多大度才能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

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不讓別人說孩子小氣,跟孩子過分宣揚謙讓、忍讓是美德,甚至有的家長還會讓受欺負的孩子去寬容欺負自己的人。

犧牲自身利益為條件去宣揚美德,讓孩子擁有成年人的成熟,像成年人一樣發揚風度,這不是謙讓。這是道德綁架。

謙讓是一種美德,可是父母忘記了,這種美德前提是孩子自願。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和自我展示,合格的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而不是干涉孩子。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回家後,我問小沫:“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

小沫瞪大眼睛說:媽媽,你不是說讓我做個懂事的孩子,要照顧謙讓別人嗎?

女兒的話讓我後悔不已,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和天性,讓孩子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自我,事事服從他人,只會害人害己。

要求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本來不是壞事,但我們卻用美德綁架孩子,養出一個過度謙讓,不懂拒絕無理要求的可憐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放學後》有一組高學歷家庭,在處理孩子玩具被搶的態度上很特殊。

九歲的俊熙在生日會上邀請了許多朋友,同學來家裡慶祝,本來開心和睦的氛圍,卻被俊熙的主管爸爸搞的一團糟。

俊熙的生日禮物被一個同學搶走了,俊熙很生氣要求他歸還,但這位同學卻死活不給,把玩具藏在背後,嬉皮笑臉對俊熙要求把禮物送給他。

俊熙質問這位同學:“我的生日禮物憑什麼給你。”但同學就是不給,俊熙氣到情緒失控。

這時爸爸卻出來教訓俊熙說:“如果有人搶你東西,爸爸說過怎麼辦?”

俊熙說:“讓給他玩,但這是生日禮物呀,同學說送,沒說借呀。”

雖然俊熙邏輯清晰反駁了爸爸,但爸爸堅持俊熙把生日禮物讓給同學。委屈的俊熙獨自衝進房間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一臉不開心。

這時媽媽走進來,俊熙立馬衝上去抱住媽媽哭著說:“我的玩具為什麼要給他,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媽媽沒有理會俊熙的傷心,反而要求俊熙做一個大度的孩子,把玩具謙讓給同學,要求他去道歉,最後無奈的俊熙按照媽媽的話做了。

面對孩子的難過,爸爸表示玩具比朋友重要,把這個玩具讓給別人,會再買個新玩具給俊熙作為補償。

玩具可以再買,但孩子的性格卻無法重塑。不考慮事物本身對錯,只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容易養成孩子暴躁,叛逆,膽小,懦弱的性格。

無法想象一個孩子被搶了玩具後,還得去道歉,要有多大度才能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

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不讓別人說孩子小氣,跟孩子過分宣揚謙讓、忍讓是美德,甚至有的家長還會讓受欺負的孩子去寬容欺負自己的人。

犧牲自身利益為條件去宣揚美德,讓孩子擁有成年人的成熟,像成年人一樣發揚風度,這不是謙讓。這是道德綁架。

謙讓是一種美德,可是父母忘記了,這種美德前提是孩子自願。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和自我展示,合格的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而不是干涉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有一個特定的環節,讓孩子學會謙讓,過程是這樣的。

六個人,卻只有一個雞蛋,該給誰吃呢?首先,大哥讓給了二弟。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回家後,我問小沫:“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

小沫瞪大眼睛說:媽媽,你不是說讓我做個懂事的孩子,要照顧謙讓別人嗎?

女兒的話讓我後悔不已,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和天性,讓孩子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自我,事事服從他人,只會害人害己。

要求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本來不是壞事,但我們卻用美德綁架孩子,養出一個過度謙讓,不懂拒絕無理要求的可憐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放學後》有一組高學歷家庭,在處理孩子玩具被搶的態度上很特殊。

九歲的俊熙在生日會上邀請了許多朋友,同學來家裡慶祝,本來開心和睦的氛圍,卻被俊熙的主管爸爸搞的一團糟。

俊熙的生日禮物被一個同學搶走了,俊熙很生氣要求他歸還,但這位同學卻死活不給,把玩具藏在背後,嬉皮笑臉對俊熙要求把禮物送給他。

俊熙質問這位同學:“我的生日禮物憑什麼給你。”但同學就是不給,俊熙氣到情緒失控。

這時爸爸卻出來教訓俊熙說:“如果有人搶你東西,爸爸說過怎麼辦?”

俊熙說:“讓給他玩,但這是生日禮物呀,同學說送,沒說借呀。”

雖然俊熙邏輯清晰反駁了爸爸,但爸爸堅持俊熙把生日禮物讓給同學。委屈的俊熙獨自衝進房間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一臉不開心。

這時媽媽走進來,俊熙立馬衝上去抱住媽媽哭著說:“我的玩具為什麼要給他,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媽媽沒有理會俊熙的傷心,反而要求俊熙做一個大度的孩子,把玩具謙讓給同學,要求他去道歉,最後無奈的俊熙按照媽媽的話做了。

面對孩子的難過,爸爸表示玩具比朋友重要,把這個玩具讓給別人,會再買個新玩具給俊熙作為補償。

玩具可以再買,但孩子的性格卻無法重塑。不考慮事物本身對錯,只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容易養成孩子暴躁,叛逆,膽小,懦弱的性格。

無法想象一個孩子被搶了玩具後,還得去道歉,要有多大度才能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

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不讓別人說孩子小氣,跟孩子過分宣揚謙讓、忍讓是美德,甚至有的家長還會讓受欺負的孩子去寬容欺負自己的人。

犧牲自身利益為條件去宣揚美德,讓孩子擁有成年人的成熟,像成年人一樣發揚風度,這不是謙讓。這是道德綁架。

謙讓是一種美德,可是父母忘記了,這種美德前提是孩子自願。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和自我展示,合格的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而不是干涉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有一個特定的環節,讓孩子學會謙讓,過程是這樣的。

六個人,卻只有一個雞蛋,該給誰吃呢?首先,大哥讓給了二弟。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然後二哥讓給了三弟,依次謙讓下去,雖然每一個人都表現出很想吃這顆雞蛋,但雞蛋是要要讓給最小的弟弟吃的。

爸爸們完成環節後,小朋友也要照做。

從最大的孩子依次傳給最小的,孩子們都想吃,但為了弟弟妹妹都忍住了,挨個傳下去,最後雞蛋傳到了最小的孩子那裡。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回家後,我問小沫:“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

小沫瞪大眼睛說:媽媽,你不是說讓我做個懂事的孩子,要照顧謙讓別人嗎?

女兒的話讓我後悔不已,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和天性,讓孩子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自我,事事服從他人,只會害人害己。

要求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本來不是壞事,但我們卻用美德綁架孩子,養出一個過度謙讓,不懂拒絕無理要求的可憐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放學後》有一組高學歷家庭,在處理孩子玩具被搶的態度上很特殊。

九歲的俊熙在生日會上邀請了許多朋友,同學來家裡慶祝,本來開心和睦的氛圍,卻被俊熙的主管爸爸搞的一團糟。

俊熙的生日禮物被一個同學搶走了,俊熙很生氣要求他歸還,但這位同學卻死活不給,把玩具藏在背後,嬉皮笑臉對俊熙要求把禮物送給他。

俊熙質問這位同學:“我的生日禮物憑什麼給你。”但同學就是不給,俊熙氣到情緒失控。

這時爸爸卻出來教訓俊熙說:“如果有人搶你東西,爸爸說過怎麼辦?”

俊熙說:“讓給他玩,但這是生日禮物呀,同學說送,沒說借呀。”

雖然俊熙邏輯清晰反駁了爸爸,但爸爸堅持俊熙把生日禮物讓給同學。委屈的俊熙獨自衝進房間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一臉不開心。

這時媽媽走進來,俊熙立馬衝上去抱住媽媽哭著說:“我的玩具為什麼要給他,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媽媽沒有理會俊熙的傷心,反而要求俊熙做一個大度的孩子,把玩具謙讓給同學,要求他去道歉,最後無奈的俊熙按照媽媽的話做了。

面對孩子的難過,爸爸表示玩具比朋友重要,把這個玩具讓給別人,會再買個新玩具給俊熙作為補償。

玩具可以再買,但孩子的性格卻無法重塑。不考慮事物本身對錯,只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容易養成孩子暴躁,叛逆,膽小,懦弱的性格。

無法想象一個孩子被搶了玩具後,還得去道歉,要有多大度才能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

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不讓別人說孩子小氣,跟孩子過分宣揚謙讓、忍讓是美德,甚至有的家長還會讓受欺負的孩子去寬容欺負自己的人。

犧牲自身利益為條件去宣揚美德,讓孩子擁有成年人的成熟,像成年人一樣發揚風度,這不是謙讓。這是道德綁架。

謙讓是一種美德,可是父母忘記了,這種美德前提是孩子自願。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和自我展示,合格的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而不是干涉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有一個特定的環節,讓孩子學會謙讓,過程是這樣的。

六個人,卻只有一個雞蛋,該給誰吃呢?首先,大哥讓給了二弟。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然後二哥讓給了三弟,依次謙讓下去,雖然每一個人都表現出很想吃這顆雞蛋,但雞蛋是要要讓給最小的弟弟吃的。

爸爸們完成環節後,小朋友也要照做。

從最大的孩子依次傳給最小的,孩子們都想吃,但為了弟弟妹妹都忍住了,挨個傳下去,最後雞蛋傳到了最小的孩子那裡。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過程很溫馨,孩子們都能剋制自己的慾望,禮讓他人,但結果卻很殘忍,最小的孩子雖然得到了雞蛋,但卻不能心安理得的吃,家長鼓勵的眼神和孩子渴望的眼光,再美味的東西也變得難以下嚥。

家長都想要孩子學會謙讓,但把食物玩具無條件讓給他人就是分享嗎?這是在教孩子成為能爛好人,明明孩子已經飢餓無力,需要補充能量,你卻讓孩子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過度的謙讓就是懦弱無能,是在扼殺孩子的自信,人際交往能力,限制孩子的自我發展,讓孩子變成受氣包。

遊戲結束後,暴脾氣的爸爸陳小春單獨找兒子平靜的談心。陳小春意識到兒子的需求,他大方告訴兒子想吃雞蛋很正常,並允許孩子按照真實的想法去做。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回家後,我問小沫:“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

小沫瞪大眼睛說:媽媽,你不是說讓我做個懂事的孩子,要照顧謙讓別人嗎?

女兒的話讓我後悔不已,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和天性,讓孩子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自我,事事服從他人,只會害人害己。

要求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本來不是壞事,但我們卻用美德綁架孩子,養出一個過度謙讓,不懂拒絕無理要求的可憐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放學後》有一組高學歷家庭,在處理孩子玩具被搶的態度上很特殊。

九歲的俊熙在生日會上邀請了許多朋友,同學來家裡慶祝,本來開心和睦的氛圍,卻被俊熙的主管爸爸搞的一團糟。

俊熙的生日禮物被一個同學搶走了,俊熙很生氣要求他歸還,但這位同學卻死活不給,把玩具藏在背後,嬉皮笑臉對俊熙要求把禮物送給他。

俊熙質問這位同學:“我的生日禮物憑什麼給你。”但同學就是不給,俊熙氣到情緒失控。

這時爸爸卻出來教訓俊熙說:“如果有人搶你東西,爸爸說過怎麼辦?”

俊熙說:“讓給他玩,但這是生日禮物呀,同學說送,沒說借呀。”

雖然俊熙邏輯清晰反駁了爸爸,但爸爸堅持俊熙把生日禮物讓給同學。委屈的俊熙獨自衝進房間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一臉不開心。

這時媽媽走進來,俊熙立馬衝上去抱住媽媽哭著說:“我的玩具為什麼要給他,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媽媽沒有理會俊熙的傷心,反而要求俊熙做一個大度的孩子,把玩具謙讓給同學,要求他去道歉,最後無奈的俊熙按照媽媽的話做了。

面對孩子的難過,爸爸表示玩具比朋友重要,把這個玩具讓給別人,會再買個新玩具給俊熙作為補償。

玩具可以再買,但孩子的性格卻無法重塑。不考慮事物本身對錯,只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容易養成孩子暴躁,叛逆,膽小,懦弱的性格。

無法想象一個孩子被搶了玩具後,還得去道歉,要有多大度才能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

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不讓別人說孩子小氣,跟孩子過分宣揚謙讓、忍讓是美德,甚至有的家長還會讓受欺負的孩子去寬容欺負自己的人。

犧牲自身利益為條件去宣揚美德,讓孩子擁有成年人的成熟,像成年人一樣發揚風度,這不是謙讓。這是道德綁架。

謙讓是一種美德,可是父母忘記了,這種美德前提是孩子自願。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和自我展示,合格的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而不是干涉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有一個特定的環節,讓孩子學會謙讓,過程是這樣的。

六個人,卻只有一個雞蛋,該給誰吃呢?首先,大哥讓給了二弟。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然後二哥讓給了三弟,依次謙讓下去,雖然每一個人都表現出很想吃這顆雞蛋,但雞蛋是要要讓給最小的弟弟吃的。

爸爸們完成環節後,小朋友也要照做。

從最大的孩子依次傳給最小的,孩子們都想吃,但為了弟弟妹妹都忍住了,挨個傳下去,最後雞蛋傳到了最小的孩子那裡。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過程很溫馨,孩子們都能剋制自己的慾望,禮讓他人,但結果卻很殘忍,最小的孩子雖然得到了雞蛋,但卻不能心安理得的吃,家長鼓勵的眼神和孩子渴望的眼光,再美味的東西也變得難以下嚥。

家長都想要孩子學會謙讓,但把食物玩具無條件讓給他人就是分享嗎?這是在教孩子成為能爛好人,明明孩子已經飢餓無力,需要補充能量,你卻讓孩子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過度的謙讓就是懦弱無能,是在扼殺孩子的自信,人際交往能力,限制孩子的自我發展,讓孩子變成受氣包。

遊戲結束後,暴脾氣的爸爸陳小春單獨找兒子平靜的談心。陳小春意識到兒子的需求,他大方告訴兒子想吃雞蛋很正常,並允許孩子按照真實的想法去做。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他不盲目的要求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願意。

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才會真心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發自心底的願意分享。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回家後,我問小沫:“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

小沫瞪大眼睛說:媽媽,你不是說讓我做個懂事的孩子,要照顧謙讓別人嗎?

女兒的話讓我後悔不已,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和天性,讓孩子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自我,事事服從他人,只會害人害己。

要求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本來不是壞事,但我們卻用美德綁架孩子,養出一個過度謙讓,不懂拒絕無理要求的可憐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放學後》有一組高學歷家庭,在處理孩子玩具被搶的態度上很特殊。

九歲的俊熙在生日會上邀請了許多朋友,同學來家裡慶祝,本來開心和睦的氛圍,卻被俊熙的主管爸爸搞的一團糟。

俊熙的生日禮物被一個同學搶走了,俊熙很生氣要求他歸還,但這位同學卻死活不給,把玩具藏在背後,嬉皮笑臉對俊熙要求把禮物送給他。

俊熙質問這位同學:“我的生日禮物憑什麼給你。”但同學就是不給,俊熙氣到情緒失控。

這時爸爸卻出來教訓俊熙說:“如果有人搶你東西,爸爸說過怎麼辦?”

俊熙說:“讓給他玩,但這是生日禮物呀,同學說送,沒說借呀。”

雖然俊熙邏輯清晰反駁了爸爸,但爸爸堅持俊熙把生日禮物讓給同學。委屈的俊熙獨自衝進房間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一臉不開心。

這時媽媽走進來,俊熙立馬衝上去抱住媽媽哭著說:“我的玩具為什麼要給他,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媽媽沒有理會俊熙的傷心,反而要求俊熙做一個大度的孩子,把玩具謙讓給同學,要求他去道歉,最後無奈的俊熙按照媽媽的話做了。

面對孩子的難過,爸爸表示玩具比朋友重要,把這個玩具讓給別人,會再買個新玩具給俊熙作為補償。

玩具可以再買,但孩子的性格卻無法重塑。不考慮事物本身對錯,只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容易養成孩子暴躁,叛逆,膽小,懦弱的性格。

無法想象一個孩子被搶了玩具後,還得去道歉,要有多大度才能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

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不讓別人說孩子小氣,跟孩子過分宣揚謙讓、忍讓是美德,甚至有的家長還會讓受欺負的孩子去寬容欺負自己的人。

犧牲自身利益為條件去宣揚美德,讓孩子擁有成年人的成熟,像成年人一樣發揚風度,這不是謙讓。這是道德綁架。

謙讓是一種美德,可是父母忘記了,這種美德前提是孩子自願。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和自我展示,合格的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而不是干涉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有一個特定的環節,讓孩子學會謙讓,過程是這樣的。

六個人,卻只有一個雞蛋,該給誰吃呢?首先,大哥讓給了二弟。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然後二哥讓給了三弟,依次謙讓下去,雖然每一個人都表現出很想吃這顆雞蛋,但雞蛋是要要讓給最小的弟弟吃的。

爸爸們完成環節後,小朋友也要照做。

從最大的孩子依次傳給最小的,孩子們都想吃,但為了弟弟妹妹都忍住了,挨個傳下去,最後雞蛋傳到了最小的孩子那裡。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過程很溫馨,孩子們都能剋制自己的慾望,禮讓他人,但結果卻很殘忍,最小的孩子雖然得到了雞蛋,但卻不能心安理得的吃,家長鼓勵的眼神和孩子渴望的眼光,再美味的東西也變得難以下嚥。

家長都想要孩子學會謙讓,但把食物玩具無條件讓給他人就是分享嗎?這是在教孩子成為能爛好人,明明孩子已經飢餓無力,需要補充能量,你卻讓孩子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過度的謙讓就是懦弱無能,是在扼殺孩子的自信,人際交往能力,限制孩子的自我發展,讓孩子變成受氣包。

遊戲結束後,暴脾氣的爸爸陳小春單獨找兒子平靜的談心。陳小春意識到兒子的需求,他大方告訴兒子想吃雞蛋很正常,並允許孩子按照真實的想法去做。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他不盲目的要求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願意。

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才會真心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發自心底的願意分享。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真正的謙讓不是剋制慾望,是遵從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謙讓也不是委屈求全,而是懂得既不搶奪別人的,也不能被人欺負。

當孩子有需求時,父母要教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有人侵犯孩子的利益時,父母要教孩子勇敢捍衛自身權益。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做選擇,但是當孩子迷惑時,我們需要教會他分辨。

"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來源丨深度育兒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小沫準備上學時,我和老公希望女兒可以早日融入集體生活,多交朋友, 所以從小就告訴她要懂得謙讓。

直到一次遊樂場之旅,我們才知道謙讓別人不見得是好事。

小沫正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小沫正快樂地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這時一個小女孩突然也想做媽媽,就問小沫可不可以跟她換。

小沫明明不想換,但她記得我們曾告誡她要謙讓,做了一番心理掙扎後,她不捨的跟小女孩換了角色。

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小朋友看她會謙讓,於是接下來的遊戲中,不是要求她讓出手中的玩具,就是讓她扮演不討喜的角色。

小沫一臉不高興,但還是苦笑著答應了所有的要求。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回家後,我問小沫:“不想做為什麼不拒絕?”

小沫瞪大眼睛說:媽媽,你不是說讓我做個懂事的孩子,要照顧謙讓別人嗎?

女兒的話讓我後悔不已,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壓抑了孩子的情緒和天性,讓孩子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自我,事事服從他人,只會害人害己。

要求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本來不是壞事,但我們卻用美德綁架孩子,養出一個過度謙讓,不懂拒絕無理要求的可憐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放學後》有一組高學歷家庭,在處理孩子玩具被搶的態度上很特殊。

九歲的俊熙在生日會上邀請了許多朋友,同學來家裡慶祝,本來開心和睦的氛圍,卻被俊熙的主管爸爸搞的一團糟。

俊熙的生日禮物被一個同學搶走了,俊熙很生氣要求他歸還,但這位同學卻死活不給,把玩具藏在背後,嬉皮笑臉對俊熙要求把禮物送給他。

俊熙質問這位同學:“我的生日禮物憑什麼給你。”但同學就是不給,俊熙氣到情緒失控。

這時爸爸卻出來教訓俊熙說:“如果有人搶你東西,爸爸說過怎麼辦?”

俊熙說:“讓給他玩,但這是生日禮物呀,同學說送,沒說借呀。”

雖然俊熙邏輯清晰反駁了爸爸,但爸爸堅持俊熙把生日禮物讓給同學。委屈的俊熙獨自衝進房間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一臉不開心。

這時媽媽走進來,俊熙立馬衝上去抱住媽媽哭著說:“我的玩具為什麼要給他,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媽媽沒有理會俊熙的傷心,反而要求俊熙做一個大度的孩子,把玩具謙讓給同學,要求他去道歉,最後無奈的俊熙按照媽媽的話做了。

面對孩子的難過,爸爸表示玩具比朋友重要,把這個玩具讓給別人,會再買個新玩具給俊熙作為補償。

玩具可以再買,但孩子的性格卻無法重塑。不考慮事物本身對錯,只一味要求孩子謙讓,容易養成孩子暴躁,叛逆,膽小,懦弱的性格。

無法想象一個孩子被搶了玩具後,還得去道歉,要有多大度才能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

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不讓別人說孩子小氣,跟孩子過分宣揚謙讓、忍讓是美德,甚至有的家長還會讓受欺負的孩子去寬容欺負自己的人。

犧牲自身利益為條件去宣揚美德,讓孩子擁有成年人的成熟,像成年人一樣發揚風度,這不是謙讓。這是道德綁架。

謙讓是一種美德,可是父母忘記了,這種美德前提是孩子自願。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和自我展示,合格的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而不是干涉孩子。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有一個特定的環節,讓孩子學會謙讓,過程是這樣的。

六個人,卻只有一個雞蛋,該給誰吃呢?首先,大哥讓給了二弟。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然後二哥讓給了三弟,依次謙讓下去,雖然每一個人都表現出很想吃這顆雞蛋,但雞蛋是要要讓給最小的弟弟吃的。

爸爸們完成環節後,小朋友也要照做。

從最大的孩子依次傳給最小的,孩子們都想吃,但為了弟弟妹妹都忍住了,挨個傳下去,最後雞蛋傳到了最小的孩子那裡。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過程很溫馨,孩子們都能剋制自己的慾望,禮讓他人,但結果卻很殘忍,最小的孩子雖然得到了雞蛋,但卻不能心安理得的吃,家長鼓勵的眼神和孩子渴望的眼光,再美味的東西也變得難以下嚥。

家長都想要孩子學會謙讓,但把食物玩具無條件讓給他人就是分享嗎?這是在教孩子成為能爛好人,明明孩子已經飢餓無力,需要補充能量,你卻讓孩子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過度的謙讓就是懦弱無能,是在扼殺孩子的自信,人際交往能力,限制孩子的自我發展,讓孩子變成受氣包。

遊戲結束後,暴脾氣的爸爸陳小春單獨找兒子平靜的談心。陳小春意識到兒子的需求,他大方告訴兒子想吃雞蛋很正常,並允許孩子按照真實的想法去做。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他不盲目的要求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願意。

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才會真心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發自心底的願意分享。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真正的謙讓不是剋制慾望,是遵從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謙讓也不是委屈求全,而是懂得既不搶奪別人的,也不能被人欺負。

當孩子有需求時,父母要教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有人侵犯孩子的利益時,父母要教孩子勇敢捍衛自身權益。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做選擇,但是當孩子迷惑時,我們需要教會他分辨。

我最後悔的是,只教會他謙讓

合理的謙讓有助於孩子的發展成長,做為父母我們要耐心觀察孩子,不要盲目的教孩子謙讓,當孩子被搶奪物品時,我們最需要做的是這些:

告訴孩子如果不想被人搶走自己東西,首先就要自己保護好它。

這是一種責任感,也是態度,告訴別人這個東西屬於誰,沒經過同意不能碰。

在孩子被搶走東西后,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去拿回來。

當然不能以暴制暴,而是讓孩子開動小腦瓜想辦法拿回來,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對方不給,孩子也可以找父母幫忙,讓孩子有安全感和底氣,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父母都是他堅強的後盾。

作為家長我們在分享孩子物品前,應該先詢問孩子是否同意,讓他自己決定如何處理。

不要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子,用家長權威命令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

我們要給孩子退路,告訴孩子如果這次不願意分享,也沒關係。

可以做好準備後,願意分享的時候再分享。

周國平先生說:真愛孩子就應該從長計議,使孩子離得開父母,離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這乃是常識。

過分教孩子謙讓就是在教孩子軟弱,父母要警惕以愛為名義的傷害,過度保護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只有適度的愛才能讓孩子未來走得更遠,活的精彩。

-end-

tips:更多養育0-18歲孩子的家庭教育乾貨,請搜索關注“大孩子家庭教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